手机阅读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8 13:02:09 页码:10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热门16篇)
2024-01-28 13:02:09    小编:MJ笔神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借鉴。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标和要求,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引导大家写好自己的总结。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以来,我区坚持以“打造万家合作社,培训千名理事长,培育百强示范社,建设一村一品合作社,一县一业联合社”为总体目标,规范和发展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将前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1、坚持加强引导、搞好服务、积极扶持、不断规范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了65家。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目前,我区比较规范的合作社达到了30家,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有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5家,县级示范社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农民发展生产、创业致富。

2、加强对全区合作社非法集资的排查工作。根据长农经管发[20xx]11号《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们成立由农林委主任xx为组长的排查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确保排查工作做到实处。20xx年3月23日—27日农经站对全区正常运作的41家合作社进行了全面排查,并积极引导合作社合法入股,促进合作社发展,确保合作社稳定。此次排查未发现存在非法集资现象,同时也未接到群众举报非法集资现象。

3、认真做好对合作社乱收费情况的监督工作。根据市农经局工作安排,我们成立了涉农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组织区农经、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严格查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现象,同时抽查10家合作社查看有无乱收费现象发生,通过了解,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等事项过程中,未出现相关部门、基层强行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情况。

4、进行了推荐“百佳示范社”工作。配合市局开展的评选“百佳示范社”活动,我站于4月中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成了3家合作社参评百佳示范社的自主申报工作。这三家合作社分别是:锦浩兔业、紫源农产品、新益华蔬菜种植合作社。区农经站根据合作社的行业类别、参评标准和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初审推荐,并上报了市局。

5、对20xx年、20xx年度的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农经站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20xx年、20xx年两年来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主要从项目的财务账目、项目完成情况、资料档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合作社在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基本能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检查工作结束后,向市局上报了检查报告。

6、积极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工作。坚持开展了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6月3日组织有关人员在城区政府门前开展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1450份。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二

近年来,柴井乡政府紧紧围绕构建"教育服务中心"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镇有关新型农民培训的文件精神,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按照"社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的工作思路。

将新型农民培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和创新运行机制,推动我镇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全镇劳动力人口素质普遍得到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现将近年来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机构.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王伟任组长,副镇长罗志远任副组长,相关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检查.20xx年为推进我镇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争创全国职业教育强镇,我镇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制定了工作措施,为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将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到全镇发展规划.近几年来,镇政府始终把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在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相关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已经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分工运行机制.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围绕我镇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目标,镇领导小组制定了《柴井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长远规划》,每年都出台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限.为加强对成人学校的组织管理,建立了成教专干月例会制度、培训活动月报制度、专项工作调研与督导检查制度、年终考评和表彰奖励制度,指导成人学校走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4、农民培训资金足额拨付到位.近年来我镇按省定生均标准足额向公办职业学校拨付经费,城镇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达30%,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每年拨付成人教育培训费,用于办学用费和参培农民的差旅费。

1、发挥成人学校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人学校在搞好在校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每年都组织3-5次大型农民技能培训活动,围绕电工、种植、养殖、计算机、农机维修等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专业技能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教师下乡进行实地指导,将专家讲座搬到田间地头.承担"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学历教育培训近千人.

2、发挥乡镇成综校培训的广泛辐射作用.各乡镇、村成人综合学校,通过聘请专家现场教学、集中办班、典型示范等形式,每年组织4次大型农民培训活动;同时广泛坚持开展了"科技一面墙"、发放科技明白纸、科技赶集、播放光盘等形式,将广大农民关心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及时送到他们身边,对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编写了"绿色证书教育"乡土教材,每年免费向初三学生发放,做到了有教案、有作业、有试题、有成绩单。

近年来,我镇每年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型,培训内容包括养殖、种植等方面,培训类型包括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等,培训方式有长班与短班、集中于分散,内聘与外聘等多种方式。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广大青壮年劳动力都积极学习,希望能早日发家致富,"学技能,长本领"蔚然成风,成为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三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培优、培强两大工作重点,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健康发展。截止xx年底,全乡累计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涉及19个村,注册社员371户,注册资金3374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140户,xx年合作社组织成员人均收入7125元,比非成员高出18%,具体工作如下:

1、健全组织机构。

xx年7月我乡即成立了东赵乡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组,主要负责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登记备案等工作。

2、明确工作目标,根据区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合作社发展实际,制定了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标,并以村为单位,小村最少一个,大村3到5个。

3、优质服务。

在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工程中,为申办人提供指导服务,即:编印一份申报程序,告知申办人,提供一套文件格式,将以申办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资料复印件装百度订成册,使办理过程规范。

我乡紧紧依托优质水果、蔬菜、种植,生猪、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鼓励种植养殖大户,农民经济人,村干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他们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合作社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多领域发展趋势。种植合作社18家,占40%,养殖合作社20家,占44%,服务类合作社6家,占13%,村干部组织承办合作社10家,占22%。

做大做强是我乡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目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程中,我乡始终把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与辐射实力作为增加合作社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措施。

1、组织人员培训,扎实做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决定合作社的发展前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了他们民主管理意识,提高了经济管理能力。

2、实施示范创建工程,提高做大做强的能力。示范创建工作主要围绕相关实施细则确定的合作社组织机构的建设、内部规范管理、服务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面前有5个农民主要合作社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

3、推广联合社模式,增加做大做强的实力。为了切实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推广联合社模式,让合作社的生产、服务、销售与推广融为一体,创新了模式和机制,服务了农民,壮大了合作社,增加了农民收入。李墕村联合社投入600万元对加入联合社的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无偿服务,统一销售农产品。通过以上工作,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形成稳步、健康、规范的发展事态,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我乡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线,抓好示范创建活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合作社成员培训进程,做好品牌培育工程,推广联合社模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活动,全面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四

20××年以来,我区坚持以“打造万家合作社,培训千名理事长,培育百强示范社,建设一村一品合作社,一县一业联合社”为总体目标,规范和发展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将前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抓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不断提高我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1、坚持加强引导、搞好服务、积极扶持、不断规范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了65家。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目前,我区比较规范的合作社达到了30家,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有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5家,县级示范社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农民发展生产、创业致富。

2、加强对全区合作社非法集资的排查工作。根据长农经管发[20××]11号《关于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们成立由农林委主任××为组长的排查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确保排查工作做到实处。20××年3月23日—27日农经站对全区正常运作的41家合作社进行了全面排查,并积极引导合作社合法入股,促进合作社发展,确保合作社稳定。此次排查未发现存在非法集资现象,同时也未接到群众举报非法集资现象。

3、认真做好对合作社乱收费情况的监督工作。根据市农经局工作安排,我们成立了涉农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组织区农经、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严格查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现象,同时抽查10家合作社查看有无乱收费现象发生,通过了解,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等事项过程中,未出现相关部门、基层强行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情况。

4、进行了推荐“百佳示范社”工作。配合市局开展的评选“百佳示范社”活动,我站于4月中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成了3家合作社参评百佳示范社的自主申报工作。这三家合作社分别是:锦浩兔业、紫源农产品、新益华蔬菜种植合作社。区农经站根据合作社的行业类别、参评标准和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初审推荐,并上报了市局。

5、对20××年、20××年度的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农经站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20××年、20××年两年来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主要从项目的财务账目、项目完成情况、资料档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合作社在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基本能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检查工作结束后,向市局上报了检查报告。

6、积极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工作。坚持开展了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6月3日组织有关人员在城区政府门前开展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1450份。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五

自xx年至xx年11月底,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112家发展至384家,其中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72家,民政局注册登记的协会12家。全部合作社拥有注册资金由880万元发展至365000万元,入社社员由最初的3299人发展至135950人,辐射带动农户由最初的3500户发展至7.3万户,涉及19个乡镇313个行政村。

(一)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合作社法出台后,我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法律的贯彻实施。一是狠抓内部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在农业系统内部通过自学及集中培训等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强化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积极组织合作社相关人员20多人参加省级市级政府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三是组织乡镇农业办业务骨干20余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培训学习,四是通过“三下乡”和普法宣传活动宣传培训。几年来,共组织专题咨询12场次,出动宣传人员6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多份,张贴标语、悬挂横幅100多条,解答群众咨询1200人次,受宣传农民群众达到35000人次,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法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培树典型,把握发展重点。

近年来,xx县积极培树典型,对10余个有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电视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实地进行观摩、开展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广泛宣传,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和了解成立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益处,使合作组织的建设变推动为主动。在办社思路上,把握合作社发展原则。一是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办社基础。农民加入合作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不改变家庭承包关系,不影响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坚持以产业为基础。紧紧围绕我县小枣、畜禽等特色主导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依托合作社做大做强,而且可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坚持多形式并存。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强求一种模式。在形式上可以是专业从事生产加工或销售的,也可以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内容上可以是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也可以是进行科技服务或经营生产资料的。在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又要防止急于求成,可以边发展边完善,以完善促发展。

(三)搞好规范指导,实施动态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强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依法设立、管理民主、操作规范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对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严格标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着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每年在确定的全县专业合作组织中开展创建活动,对达标的单位确定为全县的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达标的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一年一复查,根据发展情况给予保留或摘牌。同时,为鼓励合作社发展,xx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以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支持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为加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政策规定。

(一)方便登记注册。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开展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工商部门要热情服务,依法依规及时给予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对具备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不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县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民政部门要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手续。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自产的农产品,享受免征增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其自产自销农业产品以及经其分级、加工、包装、加注品牌商标等的农产品免征增税。对其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免征或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其技术服务或劳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三)搞好金融信贷服务。县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改善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社(会)员优先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给予利率优惠。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优先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员需要。

(四)加大技术支持力度。鼓励现职农技人员受聘或离岗参加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年内保留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视同在职人员,给予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享受职称评定和工资调整。

(五)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的农业开发、科技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目,在符合国家项目政策的前提下,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六)依法保护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其财产,干扰其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其正常经营活动。对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其成员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摊派和组织集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权拒绝除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收费。有关部门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生产、技术、信息、保险等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行收取服务费。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xx县始终坚持把实施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取得良好成效。

(一)发展速度较快。统计显示,xx年9月,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局注册229家,而截止到xx年7月底在工商局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312家,1个月增幅达原来的138%。

(二)产业特色明显。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我县农业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小枣业、畜禽养殖等方面。其中种植业合作社104家,畜牧养殖业合作社24家,林业合作社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特别是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0家,占已成立合作社的28%,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枣产业链。20xx年xx县明达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xx县御封枣业专业合作社、xx县富民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xx县诚信枣粮专业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合作社整体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领域不断扩大、层次逐步提高的态势,农民逐渐由松散的联合逐步向较为紧密地合作转变,由小批量、小规模经营向逐步建立专卖店、网上交易等新的流通业态转变。

(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重打造品牌效应,先后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如明达禽业养殖社的“鸣达”牌柴鸡蛋、高川朴寺社的“朴寺”牌小枣、诚信枣粮专业社的“双發”牌小枣杂粮等。品牌的创立,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更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崔尔庄镇的御封农产品专业社以红枣标准化种植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红枣包装、销售为载体,坚持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把分散的农户联成紧密的。统一体,提高了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成功地依托河北欧亚匡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并签订了稳固的购销合同,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入社会员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合作社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五)社会服务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各种服务,组织各种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形成了服务农民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了经济技术部门不好办、一家一户办不成的事情,推动了政府职能由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xx县富民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会员累计实现增收100万元;诚信、御封等社实行统一施肥、统一剪枝、统一浇水、统一用药、统一防虫、统一采收的“六统一”经营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红枣的品质和枣品的市场知名度。

(一)政策扶持问题。扶持政策不到位,推动效果不明显。我县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具体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在项目、资金、信贷、税收、科技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省、市虽然有财政补助资金,但是僧多粥少,每年也就有两三个合作社能争取到财政补助资金,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较弱,服务能力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二)土地问题。合作社需要规模集约发展,但目前农村土地经营零散、土地占有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30年土地承包权不变,尽管特殊条件下允许小调整,但没有与《土地承包法》相配套的要求明晰、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规定,实际工作中难以实现调整。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土地矛盾,必须群众自愿,众多农户全部达成共识难度很大。我们现在仅仅能依靠村规民约来解决,还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三)金融扶持问题。融资难、贷款难是合作社加快发展一大瓶颈。现在,农村扶持农业信用贷款金融机构,仅剩下农村信用社一家。而且,实行的是小额贷款,额度较小,且信用评定门槛过高。这样导致越是家庭困难、急需用钱的却很难贷到款。

(四)管理人才问题。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人才。而目前,合作社的成员大都是普通农民,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和会员代表大部分都是在农民会员中选举产生的,专业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管理经验都比较缺乏,影响了合作社高质高效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法律宣传和培训工作。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纳入农村普法内容,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典型经验。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农业部门干部、业务指导人员、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建立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基层辅导员队伍,确保法律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财务制度等相关管理措施,依法建立组织,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规范其内部管理,确保健康发展。

(三)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在组织形式上、内容上、产业上、合作空间上,多渠道、多方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农机专业合作社,除了为农民提供耕、种、收等机械化服务外,还可以向植保、抗旱等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努力形成“建一个社、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

(四)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民组织起来,但农业所面临的风险还依然存在,我们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六

自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以来,以“重塑合作社形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先排查后清理再提升”的提升思路,下好推进清理整顿、规范运行管理、加强基础支撑、强化政策衔接“四步棋”,有序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工作,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全面实现农民合作从数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全面开展农民合作社调查摸底和分类梳理工作。逐村逐合作社对全区依法登记在册的合作社开展了摸排梳理,按照运营规范、运营一般、未运营三个层次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为后期清理整改做好了准备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民合作社,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农民合作社召开成员大会决议解散,并自主或协助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申请注销程序。截止目前,全区登记注册合作社920家。其中:运营规范的270家、较规范的369家,规范率69.45%;运营一般147家占15.9%;累计注销59家。

分批开展农民合作社法律及示范章程等宣传培训,营造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良好认知氛围。

从组织建设、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对我区88名合作社辅导员和391名合作社理事长进行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共5期。同时,利用乡村集市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引导规范运行。

参考区级示范合作社考核办法及评选标准,从社员人数、出资额度、产业基础、组织机构、产权关系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准入资格细则,引导注册一批有实体、有合作、有效益、有潜力的符合建设发展原则和产业发展实际的合作社,注册时需乡镇出具实体规模相关证明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合作社发展质量。

大力开展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示范社的“典型示范、样板引路”引领作用,带动了全区合作社规范化提升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区已评定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22家、市级71家、区级55家。按照“动态管理、能进能退、把关从严”的原则,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丧失示范作用的,摘牌取消示范社称号。

农民合作社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激励,实践证明,通过政策扶持杠杆撬动,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合作社建设,进一步激发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探索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健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机制,引导土地要素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截止20xx年底,我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7.36万亩,流转率18.5%,流转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土地面积达到3.2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8.8%,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引领作用,突出服务带动能力,通过农民合作社优化种植基础,拉长特色产业链条。截止20xx年底,崆峒区肉牛存栏量19.2万头,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了2850元以上,占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8%以上,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63家,创建省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9家、市级示范场27家。坚持“适宜区域全覆盖”果业发展战略,创新建设管理经营模式,积极推进果产业转型升级,截止20xx年底,崆峒区果树经济林累计达到11.7万亩,挂果园面积3万亩,果品产量6万吨(苹果9万亩,产量5.9万吨),花椒、核桃、葡萄等经济林产量0.01万吨;围绕泾河川设施蔬菜整川推进工程,坚持露地与设施并举、春种与复种结合,推动全区蔬菜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截止20xx年底,崆峒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2万亩,总产量达到11.71万吨,总产值达到3.5亿元。

随着品牌意识日渐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农超农企对接规模逐步增大,产品优势成效明显。从事肉牛生产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授权使用“平凉红牛”商标,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景兴食品、西开牧业等省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生产销售模式。赵堡果菜种植合作社的果菜,花所龙根山药合作社的山药实现了“农超对接”,产品进入了超市。福霖种植合作社在小区、农贸市场设立了直营店,送菜品进小区。涌现出了“赵铺”果菜、“福霖”鲜菜、“花所”山药、“新新农”果品、“陇东本草”中药材、“新李鼎旺”蔬菜等拥有注册商标的品牌,其中赵堡果菜专业合作社的“赵铺”商标被评为“平凉市知名商标”。在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培育和发展绿色食品品牌2个,产品6个,注册商标16件,拥有“玄鹤洞”、“凯沣”2个驰名商标和“陇强牌”“陇原雪牌”“广江牌”“伊通亮”等14个甘肃著名商标。

注重政策衔接配套,统筹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加大规范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建设力度,营造农民合作社良好发展环境。

崆峒区立足区域实际,结合前期调研成果,研究出台了《加快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合作社转型升级、引导联合重组、健全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精准性,明确农民合作社发展方向,切实发挥综合效益。

加强区乡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全区共选配辅导员88名,采取定期巡查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农民合作社登记注册、民主管理、市场营销等给予指导。

充分争取和用足用好各类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改善办公设施、培训场所、产品收购场地、冷藏设施、加工场地等生产服务设施。严格按照国、省、市扶持合作社发展有关政策要求,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金融、用地、用电、用水等各项优惠政策,为合作社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协调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扩大放贷覆盖面,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信贷成本,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xx年,崆峒区共实施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33项。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化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重点做好“培育骨干”“典型带动”“整合提升”“发展产业”四篇文章,着力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步伐,奋力谱写高质量“三农”事业合作发展新篇章。

文档为doc格式。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七

我区20xx年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稳定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工作方针,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开拓,深化维权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我区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水平。

截止11月份,我区劳务开发及农民工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扩大,外输比例提高。全区转移和输出农民工2841人,完成下达目标任务101.46%。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力流向看,就地转移2732人,外输89人,外派劳务20人,向外输出比例提高;从职业技能结构看,转移输出技能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45,比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

(二)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劳务经济质量提高。全区劳务总收入实现0.26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12.74%,全区劳务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型转变,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三)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2194人,其中在岗培训11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9.1%,劳动技能培训5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新型农民培训完成2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品牌培训2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50%。

(一)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我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明确了今后我市劳务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下达了20xx年全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列入了区政府考核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二)着力搞好技能培训,突出打造劳务品牌。

20xx年,全区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务经济水平的关键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就业培训、阳光培训工程。力推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了教材、标准、验收、输出、管理“五个统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提高。

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八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大力推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得力措施,扎实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到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65家,其中:种植业99个,养殖业154个,农机服务类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计25.85亿元,入社成员户数31826户,带动周边农户数455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53.2亿元。近三年年均经营总收入29.5亿元,年创纯利5.1亿元,年返利4.8亿元,成员年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增加1200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依托优势产业兴办。我县9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起来的,起到了与优势特色产业互动互促的作用。

二是发展服务多元化。合作社行业分布多样。合作社分布于种植业、养殖业、农机业、加工业、林业等多种行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多样。有产加销系列化服务的合作社,有从事加工、存储服务为主的合作社,也有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的合作社。领办主体多元化。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济主体积极牵头兴办。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也加入到了创办合作社的行列,成为合作社新的创办主体。

三是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实行分散经营。成员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组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统一服务,全县以这种形式的居多;第二种是农民以资源入股的形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第三种形式是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形式。对合作社的共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对农民成员实行在专业合作社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模式。

四是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全县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行动,大部分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办公条件、制度建设、成员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观;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能够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明晰了股权关系。到xx年底,全县进入规范化建设名录的专业合作社达11家,其中: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有效地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力也不断壮大。

1、依靠行政推动,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树立了抓农业不仅要抓生产、抓科技,而且还要抓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发展思路,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抓好试点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坚持群众自愿、示范引导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的开发和农民群众的合作愿望,通过抓点示范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几年,根据合作社对农业农民带动力、产业关联度、现有规模及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认定了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和6家省级示范社。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参加部级示范社创建活动。

3、实行分类指导,合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对全县各乡镇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摸底的同时,县、乡农经人员还深入村组进行分类指导。对拟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引导和规范;对暂不具备条件但具有合作基础的,依法加强业务辅导,一旦条件成熟,适时引导其登记;对计划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做好其章程的制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申请登记应提交文件的准备等有关事项的辅导和指导工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

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统一购买生产资料、提供信息、加工、营销等方面服务,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分享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利润。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打工,获得可观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1%左右,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收入却达到27%左右。

二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了农户进市场难的问题。目前,全县有1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有10家合作社在城市和社区开设直销门店,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了自己的电子商务。

三是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提高了农户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全县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快速推进。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标准186个,获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33个,注册商标48个。

四是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成员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引导成员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激发了成员科技兴农意识。同时,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全县6家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科研基地,转化科技成果10项。

五是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生产经营的集合体。县、乡政府对农业生产服务和管理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条渠道能够一步到位,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从xx年开始,我县还重点开展了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目标的“两型”示范合作社建设,有效助推了全县“两型”社会改革发展。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专项扶持项目22个,争取资金325万元,取得良好效果。

六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由当地有经济实力、有经营头脑的能人发起,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胭脂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发挥当地农户养植水产品的资源优势,组织农户养殖水产新品种,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呈加速发展势头,但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运行质量不高、人才技术信息缺乏、合作社内部组织涣散等。县乡政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采取过硬措施,确保加快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各级政府应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扩大内需;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补贴,采取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着力缓解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拓展政策性金融服务范围。强化农业发展银行“三农”服务职能,拓展业务范围,制定相应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三农”贷款,发挥政策性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主力军作用。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信用社一项服务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径,重点支持那些内部管理规范、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通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资产(如固定资产、果木林权、经营权、收益权等)办理抵押贷款,解决担保难问题;可试办成员联保贷款或发放小额支农贷款的形式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入股信用社,尽快建立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信用档案,对信用好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予以发放信用贷款。三要鼓励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政府可出台有关政策和优惠措施,支持鼓励引导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是加强管理,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继续鼓励组建农业产业型、农产品购销型合作社的同时,积极引导组建农资供应、综合服务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探索在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贷款担保试点。引导专业合作社向服务业发展,为农户提供全过程服务;向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分享工业利润;向农产品批发零售业进军,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费用,分享销售利润。然后要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重点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度和服务内容,逐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特色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健全、规模实力较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机制规范的经济组织。再则是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合作手段,提高成员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引导成员运用标准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为现代装备、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提供平台;打造农产品品牌,运用品牌效应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引导成员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学习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有针对性地培训成员,进一步提高成员素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有计划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四是研究发展农业保险业务。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造成了农业信贷的高风险,目前这项业务在县城还非常滞后。要降低农业信贷的风险,就要发展农业保险,走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共同发展之路,以政策性为主,激励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农业的积极性。要着力解决商业性保险公司重利益、轻责任的老问题,抓紧筹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将主要农作物、牲畜、农房、农机、农民人身安全等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减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因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九

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xx年我县共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共计  万元,为家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六、明年工作计划 

(一)抓培训,加强教育,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和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抓典型,重点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 

(三)抓规范,加强指导,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

(四)抓监督,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作用。

(五)抓宣传,大造声势,营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

根据合作社自身管理要求,合作社内设生产技术部、销售部、财务会、日常事务办、办公室等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如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成员大会制度、质量安全制度。现有成员人,已培训二期成员人次,占成员总数的58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我社月份和月份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来我社技术讲座,提升种植水平。县农业局领导还专门为我社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人员上合作知识课。在股份调协与利益分配上,我社综合考虑了种植户的种植规模,经营水平,科技效能和种植户入社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注册资金xx万元;全社成员(包括发展xxxx成员)的人每人最少入股股金不得少于xx元,成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表决权一人一票。去年合作社的盈余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之后的余额按股份和产品交易量返还给了成员。并认真执行农民专业作社财务制度,设立了成员帐户,财务每半年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半年召开一次,理事会、监事会活动正常,合作社报表等资料按要求及时报送县农业局。

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民生食品安全的重大举措,我社以合作社成员为主体,狠抓技术培训,组织成员重点学习无公害产品和生产技术规程等,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使成员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xx由于我社引进产品,我社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种植产品品种,大获丰收。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社根据销售要求,派销售员到各大城市、集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宣传。同时,在本社内部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内外结合,建立了营销网络,实施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销售,且占成员产品总值xx%的以上。

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同意再投资xx万元,作为下年的.种植资金,为做强产业,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之路。

我社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做了大量的完善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色种植得到长足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但对照考核标准,我社认为在规范建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管理不是很规范,机制不够灵活,服务还不够到位等,为此自己查摆问题的基础上,我社决心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持续产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我社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努力建设。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一

同志们: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这几位同志介绍的经验都很好,值得借鉴和推广。蒋美兰同志的发言,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广校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亓红延同志的发言,反映了基层同志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农广校工作的认可;吉林省双辽市和山东招远市农广校的做法和经验也值得大家借鉴。

这些年来,农广校的同志们,特别是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广大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代表杜青林部长,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对工作在农民教育培训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地慰问。下面,利用这个机会,我也作个发言,讲三点意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据统计,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提高农民素质,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培养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乡、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来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要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农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民满意。

三、农广校要充分发挥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作用。

回良玉副总理在致中央农广校成立25周年贺信中指出,农广校“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成立25年来,农广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广校要进一步按照“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继续发挥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根据农民从事产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具备从事农业技术工作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大批骨干农民。

(二)以培养适应城镇化、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为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要发挥农广校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阳光工程,积极申请国家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转岗转业技能,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在培训中,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时间,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三)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积极参与“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实用人才,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围绕产业设置专业,采取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村组干部、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和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员等,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百万中专生计划”已被列入农业部20xx年要办的15件实事之一。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参与,主动承担任务,认真抓好招生、教学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此外,还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和手段建设,增强自身实力。在模式、手段等方面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和效益。

最后,我想再强调几个方面的工作。培养新型农民,农广校义不容辞,责任重大。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加强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农广校经过25年的发展,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一支宝贵力量。但目前总体来说,体系比较脆弱,基础条件差,严重制约了体系功能的发挥。今后要下大力气抓体系建设,从各方面争取政策和资金,健全机构,明确职能,改善条件;加强分类指导,对组织涣散、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学校建议地方进行整改,鼓励战斗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多承担各种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有为才有位,农广校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发挥作用,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努力成为深受欢迎的农民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从目前情况看,农广校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与承担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要培养一支识大局、谋实事、讲实干的各级校长队伍。农广校由于自身拥有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力量有限,今后还要选聘农村各行各业的专家、基层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辅导学员学习和指导学员实践的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创新培训模式,工作落到实处。农广校要发挥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发挥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政策宣传的综合功能,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下沉工作中心,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这次农广校提出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培训模式,贴近和方便农民,可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优质的媒体资源和教育培训服务,可以把培训工作做实,让农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当前,特别要创新对在家务农人员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使其能成为新型农民,努力解决“会农的不务农、务农的不会农”的问题;要重视农民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将其列为重要培训内容。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和农广校作用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关注和支持农广校的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拉动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大家争优创先,争做贡献。

同志们,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责任重大,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农广精神”,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争创佳绩,不辱使命。

谢谢大家!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二

近年来,xx一小本着“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积极响应和落实各级关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宏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提高身体素质,磨练坚强性格,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

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体育课程开齐开足,体育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水平高。采用3+1的课程开设模式,即3节体育课加上1节特色课程辅助活动的方式。既解决了体育课程的基本学习目标,又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要求每节课都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运动负荷,练习密度,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为更好的体现“人人不同个个精彩”的育人目标,我校开设的课程辅助活动中专门设置了体育活动版块,包括:围棋、象棋、民族运动、快乐国球、快乐校球、花样跳绳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由选择,真正体现个性张扬。

学校先后多次进行大课间改革,内容包括韵律操、哑铃操、课间舞、武术操、班级自主活动、校园集体舞、自编篮球操、自编篮球裁判操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去年,我校重力打造的篮球大课间活动参加全区比赛,以浓郁的校园特色氛围,学生良好的篮球技能水平、新颖激情的篮球操、创新编排的裁判员手势操,多样化的篮球自主活动,得到全区各级领导、各学校的一致认可,获得大足区小学组一等奖的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校以“人人参与”为指导理念、以传统项目为依托、以“活、趣、新”为特色、积极进行学校体育活动创新。在传统运动上刷新计分办法、重在参与,扩大活动覆盖面;在比赛项目上,改变了项目单一、枯燥,竞技性太强的“表演性”局面,设置了多种单项和集体项目融合,各取所需、投其所好;在比赛形式上简化规则、突破局限,实行竞技与趣味并进的`活动方式。每年采用传统运动项目与特色项目结合,年级活动与校级活动相依托,做到时时有比赛,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如:每年定期举行的学生春季越野赛,篮球活动月,田径运动会,还有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阳光体育俱乐部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现和培养具有体育专长的后备人才。既达到了普及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具有特长的体育后备人才,为学校参加各级各项体育比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在本学期举行的大足区第三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的田径代表队再次获得小学组冠军,跳绳队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三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20xx年我县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县。在培训工作中,得到了省科教处和州科教站大力支持和关心,使培训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县20xx年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20xx年项目实施涉及全县8个乡镇30个村,510个村民组,16102户,总人口7038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1228个,基本学员1200个,占劳动力人口的2.91%。开展了以优质稻米、中药材、马铃薯 、畜牧养殖、烤烟、果蔬生产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等的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全年累计进村办班179场次,培训基本学员8600人次;现场指导470场次,指导15100余人次,均完成进度任务的100%;建设科技书屋30个;学校挂牌30个示范村;发放技术资料4500份,技术书籍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项目审批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项目实施工作安排会议,对项目的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农业局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明确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3名同志到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积极配合,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对该项工作作出详细的安排布置,使工作有人抓,抓具体,抓落实。

(二)及时发布招标公告、确定培训机构。

我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方案的要求和领导小组安排,于20xx年2月16日在县城以电视播出和在各公告张帖栏张帖招标公告的方式及时发出招标公告,共有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施秉县牛大场镇中药材协会、施秉县马溪乡养猪协会,共五家单位前来投标。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本县专家于2月26日召开了定标会议,会议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最后确定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三家为中标单位。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畜牧养殖和稻渔工程,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反季节蔬菜、优质稻和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培训内容为中药材、烤烟和胡柚种植技术。

(三)认真搞好宣传动员、确定示范村及学员。

20xx年2月初,按照我县“两种一养”产业调整思路要求,利用我县有线电视和乡镇赶集的机会,积极向农户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选择村民有基本培训条件,群众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培训需求,村里村支两委班子组织能力强的30个村,作为项目示范村。每个村确定40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中青年农民作为基本学员,进行登记注册、公示。

(四)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方式。

1.灵活办班。培训中紧紧围绕各村的主导产业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培训,结合生长周期阶段农村实际,采取白天指导和晚上办学、课堂上课与实地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开展培训。并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组织技术力量编写《中药材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胡柚种植技术》、《优质稻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烤烟种植技术》、《鹅的饲养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等8套技术书籍,并将技术书籍印制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全部发放到学员手中,让学员课堂认真听,课后照学,有效地提高了办学质量。培训期间,培训教员根据农事季节不定期进村入户做好技术跟踪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确保做到指导一户成功一户,使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能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阳光操作。示范村确定后,及时对30个示范村的培训主导产业、指导思想、机构建设、培训内容、指导时间、措施、目标、教师和每村的40名学员进行公示。并建立学员个人档案,利于管理和跟踪调查。

3.加强项目培训管理。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按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培训台帐,确定每期(次)办班时间、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及培训教材。农业局建立项目公示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材料收集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随时对培训机构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培训质量。在对示范村进行验收时,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民、电话抽查等方式核实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各村基本学员参加培训情况,了解学员种植技能掌握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民的满意程度,对达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同时,做好培训工作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归档迎接省州验收。

按照项目方案的要求,我县将科技书屋的创建工作与县组织部实施的“一户一技能”工作和农村远程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采取靠干部捐助、部门支助、农业局赞助、项目资金扶助等形式组成,为示范村配齐了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现我县30个示范村均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并挂牌,每个书屋至少有教学光碟30套,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及其它书籍3000余册。各书屋均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光碟播放及书籍借阅登记制度。方便农民借阅,引导农民学科学、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知识。我县30个村,农民借阅书籍达8500余人次,集体组织收看和个人观看光碟达11000余人次,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要求,将项目的补助资金设立独立帐户,实行报帐制。县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和任务,及时安排本级培训资金,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台帐和县项目办公室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才能进行报帐。除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外,对项目的实施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做到项目实施到哪里,监督检查就延伸到哪里,不留死角。到目前为止,未出现违规现象。

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养殖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促进了种养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全县农民科技水平有一个新的突破,上一个新台阶。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9213万元,比20xx年32782万元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2259元,比20xx年20xx元增长12.6%;粮食播种面积21.9万亩,总产量达6.38万吨,占州下达任务的100.9%,较上年增长0.54%。

一是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专业农民。我们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时,对培训专业农民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发展壮大。在30个项目村参训农民中,85%的学员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10%的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10%的成为当地种、养加工和营销大户。如牛大场镇牛大场村学员汪金良,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中药材高产种植技术。他自家的60亩土都种植了中药材太子参,收入从以前的5万元增加到12.5万元。该村农民王忠平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和老师的实地指导,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去年,他家种植了太子参15亩,按照所培训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太子参长势较好,收入达3多万元。同时,他也学起外地客商做起了药材的收购生意,一年也有5-6万的收入,比以前增收3万多元的收入。该村还有许许多多的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他们有效地带动了全村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该村已发展种植中药材4500亩,较上年新增800亩,预计可新增产值160万元,该村农民户户均增加收入330元。20xx年该村农民纯收入3200元,较20xx年2540元增加660元。马溪乡马溪村是我县生猪养殖大村,也是养猪专业基本学员最多的一个村,学员田谭定成、杨胜芝的生猪养殖场,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xx年成为基本学员以来,认真学习钻研仔猪、母猪、肥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实践管理经营中,到20xx年下半年,仔猪成活率逐步上升,出售仔猪收入达4.3万元较20xx年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带动了一批养猪专业户,养殖户20xx年实现户均增收20xx元,全村农民增收40余万元,该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根据各村主导产业,围绕“一村一品” 的发展思路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主导产业关键实用技术,另一方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规模化养殖、优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牛大场的牛大场、大坪、三口、金坑、柳塘、吴家塘6个村重点开展头花蓼、太子参、何首乌等药材的种植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扩大生产种植规模,按照gap规范种植。20xx年6个村新增药材种植面积2380余亩,新增收入476万元;马溪乡九龙、茶园、2个村充分发挥养牛、养羊的生产优势,通过培训扩大养殖规模,20xx年养殖量比去年增加24%,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地坝村围绕水产产业,重点开展了稻田养鱼等水产技术培训,20xx年全村40位基本学员每人增收1200元。学员通过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科学种养,有效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得到转变。通过进村办班开展科技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配套服务,让农民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及时掌握养殖技能,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双井村是又名的赌博村和贫困村,一些村民整天无所事事就打牌赌钱。通过项目的开展,现在的双井村参加科技培训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于种养殖生产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瞄准市场的农民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

5.转变了农民的学习观念。通过开展培训,市场观念、科技致富观念正不断深入人心,对参加科技培训的看法在不断改变,科技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农村培养了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政府要求他们培训”,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和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中,许多农民感慨的说:“干了十多年,参加多种类型的培训,都没有象这次这样学习过,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几个村的培训中涌现了一些未能取得学员资格的农民,主动参加培训和到现场指导点接受指导,成为编外学员的可喜情况。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学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二是个别村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三是有的村培训条件不够好,培训形式比较单调;四是个别村培训学员流动大,在培训签名时与基本学员不吻合。

下步,我们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省州的要求,继续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把项目抓好抓实,全面完成培训任务。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四

20xx年,我乡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主管部门的积极指导下,依靠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农校教职工的团结努力,很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培训工作任务,全乡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85期,培训人数达4500余人次。为有效提升农民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大努力:

一、调查农情,制定计划,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农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为更好地关注全乡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技能,乡农校通过对农户的走访,实地察看等方式,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合理实用培训计划。20xx年,结合誉达佳公司招聘人员多,工资待遇好的招聘特点,我们特别制定了培训内容为精品加工的培训班,培训效果十分理想,充分体现了育乡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特色。

二、不违农时,不误农事,结合实际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在广大农村,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性强,新品种栽培技术含量高,为了不失时机,20xx年年初,我乡农校特举办了“优质稻栽培技术”、“双免双抛”、“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班,针对各类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了技术培训。

三、创新方法,加强教育,积极服务农民技术培训根据我乡村村有远程教育点的特点,乡农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进行技术推介,以增加直观性,真正让学员弄懂弄通,在培训课余,适当播放一些本地实用下载资料,扩展了学员视野,增加了学员的知识面。

四、典型示范,加大推广,有效扩大农校的影响力近年来,通过农校的培训,不少的学员,成了专业致富的农户,把一些学员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向学员们进行推介。在农忙时节,乡农校联合农技站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农技指导,通过文化技术知识的推广,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乡农校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五、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常抓不懈为促进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今年以来,我们乡农校一是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二是在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两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培训人数达446人。

回顾20xx年乡农校的各项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现阶段农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会更详细地了解农民需求,加倍努力,认真工作,力争我乡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五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25名瓜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同担任田间学校辅导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辅导员针对问题,对每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辅导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二)慎重工作,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及地点。

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建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生产专业村。红旗管理区是粮菜兼营区,特别是红旗的7、8组多年来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业,近些年在科技示范户朱树林的带动下,在近郊经作区域站的指导下,种植西瓜的面积逐年增加,年种植西瓜1000亩左右。但是,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基于这一情况我们为了更好的推动当地主导产业——西瓜产业的发展,计划在此建立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学员为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种植户共25人。这些被选上的学员都是勤奋好学,有一定的思想,属于进步农民,同时他们在西瓜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疑难问题需要解决。

(三)多方结合,确保农民田间学校顺利开展。

1、田间学校的开展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相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已全面实行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公益性职能,工作有了规章保障。农技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合示范县项目培训工作,我区在技术推广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全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这一方式方法,农技指导员培训工作正逐步向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方向转变。

2、田间学校的学习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今年我们对全区的农技干部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坚持方便工作开展的原则,重点选择了近郊瓜菜分布相对集中的东兴办事处,对主导产业西瓜户开展教育培训。

农民合作社工作总结篇十六

20xx年我县被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三类县”,培育任务200人,全部为生产经营主体代头人。我们在总结近两年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整合培育资源、扎实推进培育环节、严格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等各项工作,多形式开展跟踪服务,推动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全县圆满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的培育任务,项目资金60万元全部用于全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首先是组织到位。我们根据《河北省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农办科〔20xx〕17号)、《石家庄市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石农牧〔20xx〕220号)及上级关于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等文件精神,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全市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井陉县农林畜牧畜牧局、井陉县财政局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督办工作,统筹协调、管理与验收;井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井陉县农广校负责项目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信息宣传与农民信息上报审核,后续跟踪服务、指导、认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协调农林牧渔部门负责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协助制定教学方案、遴选学员、跟班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各培训基地负责遴选培育对象、制定教学方案、选聘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井陉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的资金拨付、资金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是监管到位。严格执行管理、培训、监督三者分离的工作机制,我局专门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按照“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严格实行“小班管理”(每班学员50人)。开班前,每个培训班需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和科教科提交开班申请,经审批后方能正式开班;开班时,农林局、财政局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培训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公室、科教科全程监督培训全过程,确保人员、时间、培训质量到位;培训结束后,组织由财政局、农林局机关负责人对每个培训班进行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查,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项目资金监管方面,严格按照省、市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主动邀请财政部门对每个班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核,无违规操作现象发生。

四是宣传到位。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20xx年井陉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工作。在培训招生前,一是组织招生宣传专班分赴各乡镇办进行培训宣传和招生摸底调查,使农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前两年培育学员好口碑进行宣传。今年早早就有很多农户要求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培育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在培训跟踪服务阶段和结束后,注重从总结培训经验、学员培训成效和发展创新理念等方面宣传。

五是服务到位。我们提前组织人员联系培训基地,给学员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食宿环境,让他们能安得下心、坐得下来学习。做到吃住一体化,有专人为学员每天合理调配食宿。同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员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和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感觉向家人一样贴心温暖,学习气氛融洽和睦。

(一)抓好学员遴选,确保培育精准。今年遴选学员,重点从解决农业发展后继无人、“谁来种地”、解决怎么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形成等方面着力,注重培育发展职业农民新生代。优先选择种养规模大、学习意愿强、文化程度高、年轻力壮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员等作为培育对象。今年遴选学员与去年相比年龄更小、学历更高、种养规模大、学习积极性高。

(二)抓好师资选聘,确保培训质量。根据上年对培训教师满意度测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方面,继续聘用学员反应好、培训形式好、效果好的老师,淘汰学员反应差,培训形式干巴枯燥、培训效果不好的老师。今年聘请了省市级专家及研究员、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教学生产结合紧密的专业老师六名,其中包括河北电视台“农博士在行动”的特约专家李恒真、农村电商高级讲师张展、石家庄市农广校校长彭晓明等,同时聘请本地领军人才和乡土专家作兼职教师。确保了每个专业都有“精品课”,每堂课都有“含金量”,使农民反响强烈,兴趣高涨。

(三)抓好课程设置,确保培训效果。我们根据学员反响和产业需要调整课程,对于反响好的课程予以保留,并根据经济形式和产业发展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丰富,对于学员反应不好的课程予以更换。从提升学员农业发展理念、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出发,精心组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编排课程。今年开设课程主要有农业现代经营管理、农村电商实用技巧、山区林业发展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山区药材种植与管理、山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等。

(四)抓好培训创新,确保教学新颖。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取得最大培训质效。按照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特点,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通过电商学习,把自家的桃、芝麻油、土鸡、土鸡蛋、腊味及桃核制作的小饰品等农产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展示出去,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五)抓好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到位。要求各培育机构建立开班审批制度、双班主任和指导员制度、班委会制度、考勤考核、班级评价等制度和考核竞争机制,用制度规范培训过程,用制度提高培训效果。每个班级按照实际培训人数,多遴选取4-5名备学学员,采取激励竞争,末尾淘汰机制,对参训人员出勤、学习、实训、研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每个班评出5-6名优秀学员予以表彰奖励,评出4—5名综合考评分值低的学员予以淘汰。按乡镇分成对比学习组,形成了比纪律、比提问发言次数、比学习笔记干净完整等积极向上学习氛围。通过末位淘汰、评先表优,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

一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开展经常性跟踪服务。部分乡镇将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纳入为科技示范户,社会服务型培育对象所在乡镇科技示范户必须是20xx年培育人员,使90%以上新型职业农民都能成为科技示范户得到经常性、长期跟踪服务。同时对部分种养规模大、发展势头足、技术力量薄弱的职业农民采取分派专家,定点服务;对部分产业相同、技术服务要求相同,采取综合服务。

二是结合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通过“云上智农”,建立项目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并创建班级微信群等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建立起专家与学员,指导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各产业部门及时将政策、信息、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阶段要求公布在群里,随时为学员提供创业信息和各项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组织农民参加在线学习。

三是结合精准扶贫,包村联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技术到田到户。组织行业单位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采取进村入户、联户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等方式,开展技术实践指导,使他们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组织各行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为农户发放技术明白纸。

四是结合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开展技术交流、示范演示,及时传播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先后组织了果树学员在和平庄园进行了观摩学习,冬季修剪、清园管理、疏果、套袋、病虫害统合防治等技术演示;并组织全体学员到藁城市国家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区、青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地进行观摩学习,亲身验现代农业带来的效益及收入。

1、培育机构缺乏工作经费支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培育工作,无工作经费安排,影响培育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资金使用中明确培育机构工作经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系统过多,给基层操作录入造成不便,建议一个系统管总,增加三年内已培训人员自动识别系统并拒绝录入对象库,避免重复,简化系统操作程序,给基层更多时间用于培训和跟踪服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