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3 07:46:09 页码:13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通用17篇)
2024-02-03 07:46:09    小编:念青松

总结是我们内心成长和进步的见证,也是对过去时光的珍视和纪念。写总结要先回顾整个过程,将重点放在收获和成长上。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关于高效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一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和资源,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校园里一些洋溢师生亲情和同学情谊的话语,都提醒学生记载下来,揣摩品味,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成熟度,增加自己的语言美感,努力达到新课标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二、在课外读写中学习语文。

在新课标环境下老师不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也就是说师生的阅读视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课外读写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

1.开展好读书读报活动。开学初,我即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和语文教材的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或买或借,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上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还推荐学生订阅《中学生报》、《语文报》,我自己也将平时读书读报时发现的好文章好语句摘抄给学生共享,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积累结合起来。“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一定要做到能脱口而出、随手写出,此外还要背一些自选的“古代经典名句”(如七年级上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名句)。这样,当学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文和中外经典名句后,学生的语文功底就能不断加厚,语文能力也就逐步加强。

2.课前几分钟进行的短小语文活动。如读一首小诗,讲一个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条名言,记几个条成语,发布一条新闻(包括学校新闻和班级新闻),发表一篇一分钟讲演,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积累,一是记在本子上,二是记在脑子里。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课外笔记本,记下自己的生活素材和知识素材。同时也重视训练学生的“背功”,以做到“下笔如有神”。这样做,使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比较丰富了,说、写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充实。

4.既重视写的训练,又重视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说的机会,像讨论、辩论、讲演等形式,如学期初的自我介绍、假期后的见闻介绍、读书心得的交流等,以提高他们的口才。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讨论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在教学《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我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莲》,将陶渊明的画像投影在大屏幕上,迅即抓住学生的心,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一个个露出沉浸在审美享受中的笑容,对画面上的拄杖老人更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此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比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大家对陶渊明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伴着优扬的古乐尽兴朗读,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接着,我用“激将法”让学生觉得学习本文不过是小菜一碟,抛出“互动列车”的教学模式。(课堂犹如列车,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一个小站,在驶向知识殿堂的行程中,师生、生生互问互答,互相启发,充分展示语文魅力及个人才华,共同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

四、充分讨论,让学生在大胆的尝试、探究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对教师而言,《大纲》强调“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五、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方式完全突破了教学的固有模式。它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学,而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扩展到校园网、互联网上,是资源在全校,甚至全国、全球范围共享的教学。网页代替了书本,键盘、鼠标代替了纸和笔。学生面临着网络提供的大容量、高速率、多方位的信息,它具有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的潜力,可以让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接受到个性化的教育,这是传统的、现代的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它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淡化教而突出学,并采用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式。这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重点在学生的学习上,而不是教师的讲课上。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学习者。充分的人机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教师不再是教学的、学生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第二、真正结束了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参与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虚拟现实的产生,可以创造出让学生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从中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与传统教学的交流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区别,教师与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相互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教师通过“聊天室”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并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这就由过去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被现在思想对思想的交流方式所取代,交流的重心由外表转移到内在情感上,这比传统的师生交流更深刻。

p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二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字,这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来期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六、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

1、出色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出色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迎国庆,办小报的活动。收集春联写春联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把办好的小报贴在快乐园地里,全班同学进行讲评,谈乐感受,给每个同学都评乐分数。

3、整理词汇,收集词汇活动。符合各种要求的词汇,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在限时比赛中,比的是学生的反应和机敏,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的能力。

4、进行讲演比赛。班级中进行的讲演比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要勇于参与。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有直接关系的。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三

3.归纳适用于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4.探索高中阅读教学的序列性。

以期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成为这样的课堂:

1.培养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2.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收集、整理、筛选、交流、评价能力。

3.培养创造型人才。包括阅读记忆力、阅读想象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思考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包括主体参与的意识、亲合他人的意识、扬长补短的意识。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四

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钻研、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想几个问题来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课堂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另外,教师还可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设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说出来或写出来,再与课文相对照,体会文章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生揣摩课文以后,教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二、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如:提问―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班级、年龄,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应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统一。所谓提示性,是教师的提问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点;问题的隐蔽性,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五

探索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方法。

目前中职教育的现状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结构和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中职各科课程教学难度增大。对物理教学而言,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良莠不齐,他们普遍对物理课的学习存在种种困难,因此中职学校物理教学工作应从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基础知识较差的中职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产生兴趣,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确保教育质量,这是我们中职物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问题式教学。

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去加以解决,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在问题中找答案,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路,教师加以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家庭中家用电器故障出现的原因、简易电路的设计方案等,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中寻找问题,出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即问题中学知识、知识中找问题,两者贯穿融合,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善于正确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充分利用45分钟,使其高质量、高效率?我认为“善引”是关键。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可以将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感悟,再逐渐引出所含的物理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对于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性,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

1.发现难点。

教师应熟悉教材,知道课堂教学的难点;通过作业、练习和测试等信息反馈,清楚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教师应善于分析学生,了解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2.解决难点。

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难点。如,新课前复习好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分解难点;充分准备物理实例和实验化解抽象概念教学的难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因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的难点,应从课外练习、测试和辅导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减少难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减少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学电子专业的在教学过程中以电学内容为主,“力、光、热和原子物理”只讲解一些简单、基础和重点的内容,删减枯燥难学和不实用的部分,既让学生系统了解物理知识,又能学到实用的知识。

四、职业中学的专业与其培养目标有密切关系,这就决定了各科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对于物理教学内容,在教材系统的基础上,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协调关系,做到因专业种类选择教材,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例如:对机械、机电一体化、建筑专业,力学内容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等内容予以加深拓宽,也为后续课程《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建筑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好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所推导出来的结论,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要适当改变演示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演示方式:现象不明显或是仪器太小的演示实验,由台上转移到台下,在学生中间进行演示或教师走动巡回演示,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学生参与演示,将教师单独操作改为师生合作,或教师指导,学生做演示;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叙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概括由现象推导出的结论;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采用“先讲出结论,再进行实验演示”的方法等等。在教学手段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由于实验安全问题、实验器材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缺憾。

2.扩展学生实验,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后,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方式,并补充一些课外实验。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实验方法、器材和步骤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分析论证和概括结论等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最后汇成实验报告。其次,适当地开放实验室,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让部分学生继续完成因时间不够或器材缺陷而没有完成的课堂实验。第三,扩展课外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设计一些实验,如制作小型的'电动机、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等。

六、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合理应用互动式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在问与答中展开教与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思考问题,理解实验,以增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和探求新知识。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交互的,要让学生凭自己的直觉与经验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规律,允许学生展开讨论或争论,可以独立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与主动性。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以沟通和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思维动向的主导,以及创设一个能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合作性的环境。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与“学”两个主体在行动、语言、情感、思维上互动,产生共鸣,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从而构建激情、趣味、求异、互动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抛弃以往的传统说教方式,正确理解与掌握中职生的学习目的,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难变易,使复杂变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当中,变被动为主动,将学生自己立于学习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独立动手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寻找并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张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小组内互相检查字词的读音,理解词义,积累了字词。另外,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后问题或是绘制思维导图,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到、点拨,事半功倍。将整个教学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2、立足教材特点,注重双基训练。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要求学生该记的要记,学生遇到学习障碍该解释的老师就要解释,老师对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彩语言、古典诗词,仍然要求学生学习、理解、运用乃至择要记忆。学习中,紧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如:字词的读音、书写、理解,每学完一单元,我就会利用课堂时间听写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中的词语,默写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另外,在试卷和配套练习册中出现的典型句式,进行专项指导复习,如:陈述句变反问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关联词语的运用等,我会搜集此类的句子重点进行指导讲解。

3、关注语言积累,提高习作水平。

整合运用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学会自己处理教材,针对自己本班学生的知识上的薄弱点进行有的放矢地展开复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习作是重中之重,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词语积累,每学习一单元,我都会布置本单元的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每天读书30分钟,每周积累20个课外词语,5个课外句子,进行了积累,提高了作文水平。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只是班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已。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七

兴趣也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靠后期慢慢来培养,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语文是一个什么样的科目,以及学好语文有什么作用。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课文创造一些有趣的情境,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自己的用词,不能用生硬的词汇,多采用一些生动的词语,再加上一些修辞手法,词语生动了,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在上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布置好当天的课后作业,当然作业不能繁重,不能困难,要有新意,不要总是纠结于背诵抄写这些传统的作业。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看一篇文章,第二天过来讲给大家听,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故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分析能力。

前面我们说到了培养兴趣,乐趣也很重要。有一句古语这样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你心情好了,做事情的效率也会提高不少。同样的道理,学习语文要有乐趣,不能沉闷,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切记不能枯燥无味,枯燥的讲课虽然传授的知识较多,但是学生听进去的内容却极少,所以学习语文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充满乐趣。

例如,在让学生朗诵一篇诗歌的时候,为了让他们能够生动地朗诵出这首诗歌,可以在其中加入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好语文。

除了要让学生学习还要有适当的玩耍,如果能够在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将语文学习植入进去,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间学生们讲一些小故事,比如说名人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在休息的时候也能积累一点知识,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学生们才会乐于接收、理解又记忆,并且灵活的运用。

知识传递伴随着乐趣,才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所以说,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氛围很重要。

二、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让他们爱上阅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开始让孩子接触阅读材料,这一点家长的责任很大,荣在孩子幼儿时期要多多给他们讲小故事,在孩子有识字能力的时候就应该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读物或者故事书,这样,在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好处。语文是一个很注重阅读能力的学科,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阅读,而如果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长大后就会有更强的阅读能力。

此外,阅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很多的优美的语句词语,还可以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平时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且多提问不懂的地方,在质疑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且学生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促进他们进一步自主探究,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和求知欲望。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课堂,课堂的活跃,需要教师有一颗幽默的心,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很愉快。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时不时的讲一些笑话,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加强。

另外,多媒体技术已经普及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的气氛。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文学方面的卡通小短片,使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他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不能责备学生,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使他们对这门学科失去信心,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对学生多一些赞扬鼓励,让孩子有信心的学习。所以说,活跃的课堂永远比枯燥的课堂有意思,所以教师一定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八

1)、正音;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课文中的字词,不对课文做讲解。

2)、背诵:要求学生在讲课前把全篇课文背记下来,硬性规定。

2、教师课堂讲解课文。

1)、讲解有关古文的字词知识。

2)、串讲课文,站在欣赏的角度讲解,让学生了解古文的独特风格并欣赏之,一定要讲出美感。

3)、让学生集体带着感情背诵本文,熟练掌握其中的优美句段。

4)、课后完成必要的作业练习。

3、对学生完成情况做详细记录,并给与评价。作为学生的考察依据。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发挥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自身成长经验,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然而,受农村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材资源落后,无法紧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一、目前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农村语文教学会受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语文教学脱离社会文化发展的轨道,然而,课堂教学的低效率才是农村语文教学最主要、最严重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强调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完全依靠教师的“灌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同时,教师仅仅依靠枯燥、陈旧的语文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授课,与社会文化发展主流渐行渐远,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彼此探讨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陈旧。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大多以记忆型基础知识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无趣、缺乏新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以固定思维模式被动接受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并且完善相关语文辅导内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知识,并且指导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同时,教师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等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的入门课程教学,对小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起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学生的性格优势,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注重语文教材改革,摆脱陈旧的语文教材内容,跳出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的限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当然,农村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参考以下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语文课堂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农村教学条件受环境因素等客观限制,不利于学生有效实践先进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给学生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运用多媒体设备声形并茂的优势集中w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复杂的、抽象的语文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讲解《刻舟求剑》这一篇文章时,可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将这一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简单理解抽象型概念,进而巩固知识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合情景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应该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丰富、有趣的情景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等。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真实、美丽的自然环境,指导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深入贯彻到自然风光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寄情于景、寓教于乐。此外,指导学生运用图画加深理解知识,比如,学习《海底世界》这篇文章时,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知识。

一直以来,农村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多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知识,体会语文的乐趣。同时,教师鼓舞学生通过体会美丽的乡间风情和文化习俗等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努力缩短与城市小学语文教学的差距,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邢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探究[j].新课程(小学),(6).

[2]李本辉.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2016(5).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十

暑假里,我给教室的墙面装饰了一番,主题是“恐龙”,形形色色的各种恐龙让开学来的孩子们大开眼界,平时在他们的视野中很少有这些庞大的动物,对孩子们来说恐龙是“丑陋”、“恐怖”又是那么的神秘,它们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也使得孩子们更想深入了解它,为此,我设计了以“恐龙”为主题的活动。

(一) 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内容或自己了解的恐龙知识通过语言大胆表达出来。

2、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

(二) 活动准备:

1、 墙面原有的各种恐龙。

2、 图片、恐龙玩具、有关恐龙的碟片。

(三) 活动过程:

1、 利用谈话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恐龙宝宝,这学期它们将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师出示恐龙图,让幼儿说说:你认识哪种恐龙?它叫什么名字?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认识的恐龙模样,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对幼儿进行鼓励性评价)

(评析:我们在教室里设立了语言环境――恐龙乐园,并利用有关恐龙的图片、碟片、玩具等激发幼儿兴趣,在语言环境中积极地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物,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同时,引导幼儿用以前在图书里、活动中吸取到的词语、句型来描述有关恐龙的各种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

2、深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引导幼儿了解每种恐龙生活地.

师提问:"那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藏起来了吗?"

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灭绝的相关知识.

幼儿自由讨论.

(评析:有的幼儿说:"恐龙老了"也有的幼儿说"肉食恐龙把其它恐龙吃光了,没有吃的了,也就饿死了"还有的说:"火山爆发,恐龙被岩浆淹没了"对于幼儿各种各样的设想,我没有一棍子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公布答案,而是让幼儿更大胆的去想象恐龙灭绝的原因.在他们畅所欲言后,揭晓谜底,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教授了幼儿恐龙的相关知识。)

3、巩固所探讨的知识,让幼儿相互交流.

上一堂,我们学会了画恐龙,每个小朋友都画了一幅自己喜欢的恐龙图画,那你能编一个故事,把它请到你的故事里,讲给大家听一听吗?看一看谁编得最精彩.

幼儿自由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幼儿当众讲故事,教师点评.

(评析:充分体现学科间的互溶性,让幼儿用自己画的恐龙作故事主角,既创设了又一个语言环境,又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激情。幼儿兴致勃勃的编故事,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

这个关于恐龙的活动,让教师了解到孩子们的兴趣,在谈话活动中,是为了让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建构了下一步活动系列开了好头,这也让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大胆的讲述,我们老师应从旁指导幼儿应该怎么样思想。自己思想,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创设语言环境时,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当老师提到: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孩子们能积极大胆的.表达出内心的想法,这也激发起了他们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了解大自然奥妙的欲望。并增强幼儿表达的信心和勇气,使得孩子们兴趣更浓厚,生成的思维空间更广泛。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失去一个发展的机会和一个进行探索学习的机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去大胆的探索。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以转变,教育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这份开放、愉悦、自主的氛围中,孩子们的灵感在这里碰撞,孩子们的想象在这里升华,孩子们的智慧在这里凝聚,让我们创设儿童成长的环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只有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十一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是为社会培养既有一定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统计调查、整理数据及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统计学》是一门如何搜集、分析与探索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被教育部列为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课堂和实践教学质量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统计学》实践教学不是一个独立设置的教学环节,它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包括课程实验、统计案例分析、统计调查、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学年论文等环节,但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实践教学过程的诸多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巩固基本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并指导学生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对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培养应用型经管类人才要求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机制。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年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论,严重制约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1.课程性质要求实践教学的开展。统计学是处理数据的方法论学科,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大数据。同时,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越来越密切,统计思想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需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例如,统计调查和数据收集可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教学内容需要借助软件在实验室完成。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学校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但内容零星、分散和缺乏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对应用流程没有系统的训练,教学过程不规范,只是提交几份实验报告而已。根据《统计学》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以课堂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校内外实训结合,教学课时占到30%左右,构建以课堂教学、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人才质量。传统的《统计学》课堂教学,很多统计思想和理论都有较强的数理性,教学效果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自己参与问题的确定、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完成调研报告,他们是整个统计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理论不懂的地方,学生也会自主学习或寻求教师的指导,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途径。

二、《统计学》实践教学过程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长期从事《统计学》课程教学经验和到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实践教学各方面要素与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总结《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不足。经管类《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多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要内容,大多为统计调查、数据整理、统计指标、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等理论性内容,占有了学生大多数的教学时间,教学案例较少,或者比较“陈旧”,同时与经济管理领域联系不紧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其次,部分教师在指导思想中普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会应用,能力培养流于形式。同时,统计分析方法较多,过少的实践教学难以使学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清楚怎么应用这些分析方法,导致难以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2.实践教学模块单一。实践教学模块是实践教学实施的组成部分和实施平台,部分应用型高校因条件有限,教学只能靠教堂演示,部分虽然建立了经管类实验室,但利用率很低,统计分析软件仅excel加载统计分析工具,对于其他的统计分析软件较少涉及,无法满足实践需要。实践教学只做书本固定例题,忽视具体问题的应用,校外实践教学缺失,缺乏企业统计调研等实践经验,学生没有开展真正意义的社会实践统计调查,没有真正深入一线,统计意识、思维和能力培养空间有限。

三、《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要与专业深度整合,应多方位地把增加教学内容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投资学专业,进行市场调查是学生今后工作会遇到的问题,所以适当增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国际贸易专业要求注重社会经济问题的实证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增加案例教学内容,将方法与社会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等问题相结合,这样可激发经管类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多种实践教学手段的交叉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统计学》实践教学内容特点,适当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融合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可将抽象和枯燥的理论形象和生动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帮助学生树立统计思想,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统计调查实践教学时,可让学生在校内开展实训,选择大众话题,如大学生消费行为、兼职、网购等。学生分成不同的调查小组,调查对象的确定,样本的选择,问卷的设计,相关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析数据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所有环节让学生来设计和完成,提升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另外,课堂外的寒暑假期的社会实践也是学生感知、观察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中,调查面临有哪些统计问题,形成研究小组,如何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撰写调查报告,这些完整的统计分析过程会大大提高学生全方位的实践水平。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挑战杯和实践研究等科研小课题,或参与教师课题研究,面对真实的案例和数据,他们自己分析数据,建立相关模型,解决相关问题,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统计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完整化。《统计学》是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扩展要求考试考核方式的改变,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提升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让教师更深层次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成绩考核体系中,适当增加实践权重,同时,考评指标要能合理指导学生实践过程,内容要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要利用实际调查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考核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传统的实验报告,也可以采用实践教学中的分组讨论、答辩和课程小论文等形式,考评可以根据积极性、上机操作熟练度、实验报告、教师评定和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实践考核以提高学生统计应用能力为目的,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保证。首先,教师要求具有深厚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及熟悉经济管理实际业务,这样可以更好地应用统计学理论进行实践教学;其次,教师要熟练掌握常用的统计软件,像excel,spss,eviews,sas等软件统计模块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成上机操作;再次,教师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去相关企业单位调研、学习,把握市场经济的动态,可以参加经济管理相关的横向项目来提高实践水平;最后,多参加一些《统计学》课程教学研讨会、进修班等学术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的提高,才能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外部条件。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决定实践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科学计算,现代统计分析必须借助计算机来实现,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和准确,而且使实践教学由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变得生动。因此,实践教学应强化统计软件使用,通过上机进行数据输入、分析处理,结果的评价说明,结论获得,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平台,链接相关统计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统计学知识面,通过软件处理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构建合理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强、方法的更新和校内外实践平台能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统计现实案例,为学生学以致用创造了条件。只有提高《统计学》实践教学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实现,从而提高学校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士雍.对高等院校《统计学》教材建设的若干建议[j].统计研究,,(6):011.

[2]胡明礼.关于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30):4-5.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十二

摘要:简约化课堂教学具有目标简明、内容简练、过程简化、语言简朴等特征,它追求一种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清晰明快、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教学境界。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如何实施简约化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关注教学过程的简约高效化、文言文课堂练习要简约精致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目标简约;过程高效;练习精致。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更加追求简约化课堂,简约化课堂教学具有目标简明、内容简练、过程简化、语言简朴等特征,它追求一种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清晰明快、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教学境界。简约化教学符合语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有意识地打造简约、高效、生动的文言文课堂。

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

毋庸置疑,要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简约化这一任务,语文教师首先要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诚然,只有明晰简约、简明扼要且引导性强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和支撑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进行。不得不说的是,新课改下很多教师为了凸显和迎合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设定得五花八门,繁琐不堪,殊不知三维目标中的后两个目标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将二者进行融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文言文的高效学习。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目标设定上,教师如想凸显三维目标,可用简约的形式将其一一呈现: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多媒体网络进行互动学习,并进行分角色表演;3.情感态度目标:对荆轲刺秦一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当然,目标2与3可合并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其领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毫无疑问,言简意赅的教学目标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更能强化学生的学,可谓一举两得。

二、关注教学过程的简约高效化。

随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种现代教学模式的相继出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尝试,有的倾向于微视频教学法,有的倾向于情境教学法,有的更偏爱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倘若对以上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就很可能会造成文言文课堂“虚假繁荣”的现象,学生在热闹斐然的教学过程中看似活泼愉悦,实则却收获甚微。因此,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褪尽繁华的外衣,回归简约平淡,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讨论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也有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作者提倡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以最简单的方式推动合作学习的进行,如规定讨论时间、代表发言时间、总结反馈时间,使整个过程简约高效且又有条不紊,这样便是把握好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度”,是简约教学的一种有效举措。

三、文言文课堂练习要简约精致化。

对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文言文是其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文言基础知识薄弱、文言知识运用能力偏低等都制约着学生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会为学生设计很多课堂练习,以此来强化文言文训练。但在习题设置方面,要么连篇累牍、繁琐复杂,要么只重拓展不重基础,教师的这些做法让学生在读题之后不知所措,题目的“新颖”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最终并没有达到夯实学生文言知识的目的。鉴于此,文言文课堂练习要尽可能简明扼要、单刀直入、切中要害,避免繁冗复杂、盘根错节,以最鲜明、最直接的方式呈现问题,提高文言文练习效率。例如,《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文言文,其不仅涉及古代思想政治观点,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其间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类基础知识。在教学结束后,关于本文的古今异义词,教师可设置以下练习题:找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含义:。

1.不能不及中人。古今词语是();古义是();今义是()。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今词语是();古义是();今义是()。这样的出题方式简约直接,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做题要点,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文言知识,锻炼学生的文言能力。总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多篇文质兼美、言简意赅、意蕴深刻的文言文作品,高中文言文教学旨在指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言文作品的学习,掌握一定阅读浅显文言文作品的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少量古汉语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古汉语素养。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学追求课堂的繁杂趣味,而忽视了课堂的简约淳朴,这使学生眼花缭乱,方向性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因此,教师在追求花哨趣味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简约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最简约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素养,以此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红容.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2(11).。

[2]姚维领.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d].烟台:鲁东大学,2012.。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变得开放和多样。现在的学生不再满足于过去的“老师讲我来听”的机械授予式教学,而是敢于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见解。这种现象,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新型的探索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但未能形成一个规范化的理论,所以,进一步研究探索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以探索“鲁迅《祝福》中祥林嫂之死”为例谈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索式教学。祥林嫂是《祝福》的核心人物,祥林嫂死因的探索,对于理解课本内容,探究文章主旨很重要,是这一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祝福》是鲁迅小说探索吃人问题的延续,那么,究竟是谁害死了祥林嫂?可能学生对于小说描写的时代,没有那种直接体验,不能引发情感共鸣。那么用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是关键。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看侦探小说,情迷柯南、福尔摩斯等。那我们不妨把祥林嫂的故事当成一个侦探小说和破案的故事来讲,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凶手。在课文学习之始,我们就可顺势向学生自然而然地抛出一个问题:祥林嫂到底因为什么死的,她的“被逼迫”究竟源于谁。请你走进课本,研读课文,探究文本,从中找出真正的凶手。这样设置就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本成了学生渴望探索的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用适当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学生纷纷深入文本找寻“真凶”,探究答案。这样,探索式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二、教学环节:课本是根,教师是干,学生是叶。

以课本为本,将课文内容作为探索的对象,不要偏离方向,所有的补充拓展都是为深化课文内容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串联的.角色,要掌控好整堂课。学生想到的方面要逐层深挖,学生想不到的方面要给予启发和提示,同时要在学生想与思之后给予归纳总结。学生的任务则在于知识的丰富,大胆探索课本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三、课后总结:身临其境,合理想象。

祥林嫂究竟是谁害死的?嫌疑对象:吃人的社会制度、自己、鲁四老爷、柳妈、文中的“我”。多数教师会告诉学生是制度害死了祥林嫂,中学阶段的学生不一定能深刻懂得一切人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社会的问题,社会造就了人。可是体会到这一层要有一定的阅历。我们教给学生的并不是一个打钩的答案,而是思维的成长。所以在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底是谁害死了祥林嫂,学生有自己的答案,可能它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偏差,在多年以后他体味到人间冷暖,得出和以前不同的答案,而这就叫成长。《祝福》中出现的人物近二十个,男女老少,贫贱富贵,人物形形色色,俨然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这些人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人文环境,祥林嫂的喜怒哀乐与这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正是通过鲁镇这个典型环境,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现实。谁杀害了祥林嫂?是鲁镇的人们,又好像不是。因为祥林嫂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那时,人们深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毒害,他们迫害祥林嫂的行为都是在封建思想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的。如果说祥林嫂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那么柳妈、鲁四老爷等也是。正如许寿棠评祥林嫂的悲剧:“不惨在狼吃了阿毛,而惨在礼教吃了祥林嫂。”鲁迅先生自己也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祥林嫂身上熔铸了鲁迅的审美理想、爱憎情感。由这些次要人物构成的鲁镇冷漠的人文环境与祥林嫂发生了一次次精神冲突,使祥林嫂的悲剧性格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得以呈现。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语文教学工作应不断适应现实的情况而做出调整。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十四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

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

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

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

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

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

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

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十五

九年制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是在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遵循语文教育理论中进行的。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进行课改后新的语文教学的探索。

一、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问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

二、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启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始终贯穿自主、探究、合作这一主线,注重合作与交流,例如:我在进行《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讲后练”,而是“先学后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文,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运用知识的选移,掌握了五种玻璃的特点与用途,然后,教师应该实物投影,老师以“科技创新公司的董事长的名义,代表本公司招聘业务推销员,竞争上岗,利用投影出示“告示”招聘推销员:“现代科技创新公司,研制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今天,公司要招聘这五种玻璃的推销员,你想竞聘哪一个?请你对其中一种新型玻璃特点和用途作一次演说。有创新精神的优先录用。”接着,小组激烈竞选,产生了竞争优胜者,代表学习小组参加班上的竞聘演说,每个演说者好像身临其境,十分神气地把每种玻璃的特点及用途说得条条有据,栩栩如生,很有感召力。“口动不如心动”“快来买呀!”等广告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达到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迁移,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反复朗读,促使学生朗读和理解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展。

四、学生加强阅读,拓宽阅读渠道,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要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扩大阅读量,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学校图书室让学生开架阅览,班级图书箱向学生适时开放,家中图书橱使学生自由阅读,开设多种阅读渠道,加强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交流,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平日阅读中我们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他们逐步学会精读、略读、诵读、跳读和浏览等方法,我校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利用图书馆、网络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通过大量的阅读即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又积累了知识。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看适应自己能力的《作文指导》、《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古今名著》、《科普读物》、《当代文学》等书籍,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利用节假日或星期天,多到书店一走,随时充实自己的家庭小书橱,加大智力投资,增添精神食粮,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发展,自觉探究,终身自学,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的一代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十六

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探索篇十七

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三年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二、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禁止电摩行经五一、五四路段”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xx市公安局教学警支队”,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同时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

一、考试模式与课改有脱节的地方。

新课改下,“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提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但一般现行考试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往往遇到考试时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

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以上是对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