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7 04:34:05 页码:14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范文(18篇)
2024-02-07 04:34:05    小编:琴心月

方案的执行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确保执行力度。深入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每个范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你可以选择最符合你需求的来参考。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一

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根据《峨山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峨教发〔2013〕37号)》,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我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在校留守儿童。

(二)主要目标。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和代理家长;

3、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每位留守儿童得到结对帮扶、沟通交流;

5、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6、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领导机构。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德育主任。

组员: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少队总辅、完小校长、完小主任、中队辅导员。

2、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校长:全面监督、指导活动开展情况。

书记:统筹安排工作,负责学校方案、制度的制定及各种统计表的制作。德育主任、少队总辅:具体负责督查和指导各完小开展工作和完成相应的工作材料。

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参与完成平时工作记录检查。

完小校长:负责统筹安排各完小的工作、制定完小方案、成立机构等。完小主任、中队辅导员:具体组织开展此项工作,收整活动材料。

3、要求:学校领导机构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谋划,认真落实。

四、主要措施及要求。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本要求,同时关系到我校义务教育的巩固与提高,关系到外出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因此,各完小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确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模式,切实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抓紧抓好。

2、多措并举,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设良好条件(1)积极提高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

(2)加强校际间师资队伍的交流,通过帮扶制度等办法逐渐缩小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差距。

(3)各完小要结合本校实际,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制订“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制度,抓好此项工作。

(4)各完小要因地制宜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寄宿制学生管理,努力解决好寄宿制学生的食宿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寄宿制学校宿舍和学生管理办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5)学校要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师的考核和绩效考核,动员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6)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提高“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

3、强化管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学校要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要根据“联系卡”情况变动,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最大可能及时帮助解决。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对走读的孩子,老师要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3)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

各校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4)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各校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学校安全网络,层层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各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防溺水、防火、防骗、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使“留守儿童”学会自救自护知识。“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

4、加强研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质量(1)要注重因材施教。

各校要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积极引导教师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师生角色,树立新的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留守儿童”因厌学而流失。

(2)要丰富课外生活。

各校要创设活动条件,丰富课外生活,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

会实践活动,要有意识地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专门设立有关节目或项目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也可以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类似夏令营形式的专题活动,使他们能自然融入集体生活,让他们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要创造条件为“留守儿童”开辟图书阅览、体育锻炼、上网阅读、绘画书法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要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结合实际开设好有关德育课程。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等,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5、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1)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各校要积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明确家长作为子女第一监护人的责任,要求农民在进城务工时,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夫妻双方同时外出打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的,要指定法定监护人,并经常与孩子所在的学校保持联系。

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开设亲情专用电话、电子信箱和亲情书信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儿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学校定期保持联系,使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

(3)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各校要与当地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黄、赌、毒”等对学生的污染。对农村学校周边的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清理和规范,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要注重管理创新,加强与当地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组织的联系与配合,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开展爱心结对、校外辅导、老少同乐等关爱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浓厚氛围。

6、完善考核,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项关系教育公平涉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种考核,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在全社会的关爱呵护下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2016年9月。

附件:1.留守儿童登记表。

2.留守儿童名册。

3.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表4.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名册。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二

为持续深入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持续在镇区范围内开展全民健康教育行动。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推进健康策略,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使群众尽可能不得病或少得病,不断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成立由公卫科负责人为组长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制订2018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工作措施、考核标准、奖惩措施。年内必须召开两次以上专题研究健康教育工作办公会,安排部署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宣传室的配套设施,健全宣传内容,要将开展宣传的记录和图片妥善保存,设立健康教育专栏或橱窗要及时更换,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更换宣传内容,每月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年底辖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要达到80%以上。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各机构按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集中讲座、展板、挂图、印制宣传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义诊咨询、集中上街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

(五)加大重点时段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组织辖区卫生人员深入各居民小区,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咨询,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普及健康防病知识,健全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促进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开展;组织社区卫生人员,开展以常见病、多发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以及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心理卫生等知识问答、健康咨询、义诊服务,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捉高居民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

(六)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认真搞好本单位健康教育信息和宣传动态的报送工作,特别是本单位的工作亮点、成功的做法、收到的效果以及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要及时向县卫计局上报,做到下情上达,便于掌握总体情况和向市上有关部门报告。

三、保障措施(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科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关组织,完善制度,亲自安排部署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扎实地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各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单位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目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考核落实,效果落实,奖罚落实,确保各任务不落空,不推诿,不误时。

(三)强化管理,落实措施。要抓好硬件和软件两项建设,硬件主要落实人、财、物及宣传阵地,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软件重点抓好各个年度各种资料的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有创造性的认真搞好宣传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绝不能缺项漏项,绝不能跨年归类,做到整洁、美观、齐全、丰富,保证此项工作在年终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为辖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2018年1月11日。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三

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根据《峨山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峨教发〔2013〕37号)》和《岔河小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完小实际,特制定我完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在校留守儿童。

(二)主要目标。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和代理家长;

3、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每位留守儿童得到结对帮扶、沟通交流;

5、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6、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领导机构。

1、成立以完小校长为组长的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李俊华(完小校长)副组长:钟学林(完小副校长)。

组员:施丽琼(完小主任)、卢景(完小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科任教师。

2、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完小校长:全面监督、指导活动开展情况。

完小副校长:统筹安排工作,负责学校方案、制度的制定及各种统计表的制作。

完小主任:具体负责督查和指导各班级开展工作和完成相应的工作材料。完小大队辅导员:参与完成平时工作记录检查。

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科任教师:具体组织开展此项工作,收整活动材料。

3、要求:完小领导机构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完小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谋划,认真落实。

四、主要措施及要求。

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到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抓紧抓好。

2、多措并举,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设良好条件(1)积极提高完小“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加大改造薄弱环节的力度。

(2)加强各班级间教师的交流,通过帮扶制度等办法逐渐缩小班级之间办学质量的差距。

(3)各班级要结合本班实际,班主任负责,执行“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制度,抓好此项工作。

(4)各班级要因地制宜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寄宿制学生管理,努力解决好寄宿制学生的食宿问题,认真执行岔河中心完小宿舍和学生管理办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5)中心小学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师的考核和绩效考核,每一个教职员工要积极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6)各班要认真落实《岔河小学中心完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提高“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

3、强化管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班级要对辖区内的本班“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班级要根据“联系卡”情况变动,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班级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各班主任要根据“各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动员和组织本班的全体。

教师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及困难,并尽最大可能及时帮助解决。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对走读的孩子,老师要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3)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

各班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少年宫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4)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各班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完小制定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安全网络,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熟悉完小制定的“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各班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防溺水、防火、防骗、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使“留守儿童”学会自救自护知识。“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

4、加强研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质量。(1)要注重因材施教。

各班要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积极引导教师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师生角色,树立新的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留守儿童”因厌学而流失。

(2)要丰富课外生活。

各班要利用完小活动条件,丰富课外生活,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有意识地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专门设立有关节目或项目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也可以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类似夏令营形式的专题活动,使他们能自然融入集体生活,让他们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要利用为“留守儿童”开辟的图书角、体育锻炼、上网阅读、绘画书法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要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班级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班级要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结合实际开设好有关德育课程。要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益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完小将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5、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1)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各班要积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明确家长作为子女第一监护人的责任,要求农民在进城务工时,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夫妻双方同时外出打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的,要指定法定监护人,并经常与孩子所在的学校保持联系。

高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对长期不能返乡的务工人员子女,利用好学校建立的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利用好学校开设的亲情专用电话、电子信箱和亲情书信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儿童、完小与家长的沟通,让学生家长与孩子、班级定期保持联系,使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班级学习安心。

(3)要积极支持完小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各班要积极支持完小与当地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黄、赌、毒”等对学生的污染。对农村学校周边的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清理和规范,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要注重管理创新,支持完小加强与当地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组织的联系与配合,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开展爱心结对、校外辅导、老少同乐等关爱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浓厚氛围。

6、完善考核,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项关系教育公平涉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各班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参与学校各种考核,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让本班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在全社会的关爱呵护下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2016年11月。

附件:1.留守儿童登记表。

2.留守儿童名册。

3.留守儿童帮扶记录4.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名册。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四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xx县教育系统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方案》,让学生懂得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怀他人、服务社会、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目标要求。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是对学生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良知唤起学生觉悟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知恩报恩;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文明礼貌;在社会,遵守公德,尊老敬贤,关爱他人。

三、主要内容。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感恩教育,侧重下列几个方面:

1、感恩父母,就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2、感恩社会,就是要感悟祖国人民的关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3、感恩师长,就是要感谢老师的教诲和辛勤的培养,尊敬师长;。

4、感恩他人,就是要感谢同学、朋友的真切关爱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5、感恩自然,就是要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爱一草一木,增强环保意识。

四、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文斌校长。

副组长:黄国胜党支书记、倪芝雅、邓斌副校长。

成员:吴文萍少先队辅导员。

周玉华教导主任、邓长红、龚亚玲副主任。

徐元兴总务主任、郑国泉副主任。

周永辉办公室主任(电教处主任)、欧阳凤副主任。

各班班主任。

五、具体活动安排:

1、xxxx年4月26日―4月30日(宣传动员阶段):

(1)在第13周的升旗仪式上由少先队总辅导员吴文萍向全体师生发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倡议。

(2)每周一升旗仪式上作“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的国旗下讲话。

2、xxxx年5月3日――5月22日:(全面实施阶段)。

(1)学校组织学生学唱《感恩的心》及学做手语操。

(2)各班组织学生利用早读课诵读感恩诗文。如《三字经》、《弟子规》、《感恩的心》等。

(3)4月底各班出一期以“感恩关爱与责任”为主题的黑板报,每个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如为妈妈梳一次头、洗一次脚或给妈妈烧一顿可口的饭菜等。)。

(4)一、二年级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学校将下发家长会信息反馈表,检查完成情况。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大队部。

(5)班级里开展讲一个感恩故事、看一部感恩影视作品的活动。

a、每个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自己去看一篇感恩的文章,并利用早读课或班会时间轮流讲感恩故事。学校再组织讲感恩故事比赛。

b、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以“感恩”为主题的优秀影片(如《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一个也不能少》、《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并让学生撰写观后感。一、二年级每人写一段话,三到六年级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各班上交5篇较好的读后感,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到大队部。

(6)三――六年级各班级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主题教育。与家长签定“自主感谢快乐”个人成长协议书。

要求:

a、向父母了解自己的一年的学习、生活费用,算一算自己一年要花多少钱,估一估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投资成本。

b、向父母了解自己自出生到现在的成长经历,感受父母带大自己的辛苦,并在班队课上与同学交流。

(7)开展“我爱我师”调查活动。各班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爱。各班上交5份小调查。

(8)三――五年级征集感谢老师的格言,各班上报最精彩的格言五条到大队部。注明班级、姓名。

(9)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珍惜幸福缅怀先烈”的扫墓感恩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不断进取。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在班会课上让同学们讲一讲自己收集的“祖国之最”。

(10)五年级开展“感恩自然、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

各班征集5份优秀作品上交大队部。

3、5月24日――5月28日(全面总结阶段)。

(1)评选出十佳孝星、十佳尊师礼仪小天使。

(2)汇编感恩教育活动优秀作品集。

4、xxxx年5月29日起(不断深化阶段)。

(1)设立“感恩月”。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感恩教育月,将感恩教育经常化、长期化、制度化。

(2)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健全感恩教育规章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感恩教育内容始终渗透在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五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公共教育资源逐步向社区开放,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坚持_,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依靠社会广大居民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发扬区域特色,加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为做好我中心社区教育工作,制定20__年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中心书记、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中心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1、我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5%以上。

3、加强由辖区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1、中心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逐步规范中心、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中心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有效机制的社区教育工作网络,提高我街社区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六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_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成为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巩固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的重要措施,是提升社区品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文明素质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

通过对社区范围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群体保健能力,促进社区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常见疾病的防治和自我检查。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与营养、安全教育。

三月份: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宣传母乳喂养基础知识。

五月份:结合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青少年吸烟、吸毒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常见病防治知识。

七月份:结合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神精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必须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社区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潜力。透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社区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四)、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社区评价的主要环境和社会卫生问题。建立礼貌卫生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构成率,传染病、慢性病发病率逐步下降。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七

为了深入贯彻各级扶贫和砀山县教育扶贫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家庭贫困学生正常接收各级各类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与非寄宿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朱楼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卢光成。

副组长:杨爱军(分管小学)。

邓具贤(园长,分管幼儿园)。

成员:吴雯雯匡莉杨继红刘露萍魏丽杨保刚。

秦瑞徐冬冬程德玲李超李玉武。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qq、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潢川县伞陂镇陈集学校。

二0一七年九月。

副组。

邓具贤(园长,分管幼儿园)吴雯雯。

匡莉杨继红刘露萍魏丽杨保刚秦瑞徐冬冬程德玲李超李玉武。

长:卢光成(校长,主管全校)。

长:杨爱军(主任,分管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包保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教育扶贫包保工作组织有力,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包保制度。

一、总体要求。

根据砀山县教体局教育扶贫相关文件精神,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宗旨,建立精准扶贫包保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并及时足额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做到教育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100%。

二、联系对象。

以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为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查、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资助金发放全覆盖。

5、制定帮扶计划。包保教师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认真倾听建档立卡户的意见、建议,找准其存在问题的结症和根源,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6、严格纪律要求。包保教师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每季度小结一次个人包保工作,每半年至少撰写1篇心得体会或包保感言,并及时主动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真正做到带着感情、怀着爱心常下去、真下去、办实事、破难题、求实效,坚持做到全年联系不断线、不脱贫不脱钩,达到精准扶贫脱贫的目的。学校将采取调查走访、随机暗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实绩进行考核,提出评鉴意见。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包村领导和教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潢川县伞陂镇陈集学校2017、9。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此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进行审议,草案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的原则。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并纳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就成为决定其成效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全国各地在实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过程中,已开始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但工作效果离预期仍有距离,表现为:

1、家长和社会在总体参与上不够充分。笔者曾到基层家庭教育指导站实地考察,发现家长参与的记录数量少、内容简单,妇联、教育部门、学校和指导站的材料和工作产品较多,家校社之间沟通不畅,显得剃头挑子一头热。

2、已有社会教育资源的针对性不强。在社区,现有儿童活动设施、场所和材料的使用率不高。一些儿童活动场所陈设的书籍资料没有阅读过的痕迹,内容与家庭教育和儿童需求不符,活动材料多数未有使用痕迹,显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高,协同得不够。

3、家庭教育工作和社会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当下,家校社协同育人三方人员的专业水平存在差距,社会教育缺位较多,家庭教育存在定位模糊、方法不当等情况也比较普遍,家长和相关当事人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判别能力。在开展活动的主题选择上针对性不足,对家长或孩子急需解决的问题感知敏锐程度不高,开展活动的方式看重热烈对实效重视不够。更好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育人作用,就必须对它们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

4、各地工作不均衡。在重视程度、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效果等方面都显现不够均衡,甚至差距较大。

基于上述实际,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态升级转换。现有的家校社协同教育形态主要为讲座、亲子活动,以组织方为主,具有较强的组织方意图表达特征,目的性不够明确,存在泛化现象。家长在其中明显处于被动受教地位,主办方为主的痕迹过强就难以与家庭真正协同、平等、互动,需要进一步向以学生成长为本的方向转向,体现家长参与共同做主,社区、学校都需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点对点的服务,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各方参与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协同性。

二是进一步明确协同育人不同主体的责任与权力边界以及合作的有效方式。多主体协同,不仅需要提高服务体系内的各方到点率,还包括认知、信息、利益、问题聚焦等各方的沟通交流。在协同中,要避免相互错位、越位、重叠、推诿,才能有效实现协同育人。这个机制本身需要对相对处于被动的家庭有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协同程序中来,才能扩大家庭教育服务活动的影响面。

三是政府在家校社协同教育人需要自我优化升级。家校社协同育人,落脚点在为党育人、为国育人,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工作效果而不仅仅显现到场了。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方,对所开展的工作做好自我评价、分析、总结;或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价,优化下一步开展的工作。现在各地开展的工作既有简单复制的部分,又有显得庞杂、泛化、对象与主题不够明确的内容,效果呈现不充足,程序有待规范,绩效有待提升。

在中国,家庭和社会对教育高度关注。但为什么在家校社协同活动中,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度又不高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家庭和社会认为相关部门开展的协同活动隔靴搔痒,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选题不在他们的关注点上。

要想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首先需要在“协同主题”上达成共识,即解决各方都想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单方面确定主题。那么,家校社三方都能达成共识的问题从哪儿来?它的范围可能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关注的问题、未成年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家长关注的问题,等等。但并不是所有这些问题都能被三方认可为协同育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是家长认为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或是学校认为家长就能解决的问题,或是政府部门想解决的问题而家长未必想参与。

从协同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角度,协同要解决的问题当具备如下条件:该问题单靠某一方面无法得到彻底解决;该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实引起至少两个方面的注意,如当下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身心健康问题、焦虑过度问题、手机管理问题等;各方感到自己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责任与义务;相关各方确认自己在解决问题上有能力,能够在某个环节发挥作用,发生效果。

符合上述条件的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会随客观条件变化,还会与各方当事人的认知直接相关。因此,共同关心的问题确定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形成共识,包括沟通、协商,甚至实地调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深认识,确定各方责任与权力边界。

由于不同主体对问题认识的深浅、先后、快慢各不相同,协同推进也很难同步。而一些政府部门或学校习惯整齐划一,往往欲速不达。从策略上看,不妨采取分层协同与分类协同的方式,尽可能将对某一问题认识程度接近的人放在同一个协同圈,或将关注同一问题的人放进同一个协同圈。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没有标准的固定模式,它是能够将三方联系起来服务于育人的常态合作体系,从而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内容、方法、效果上各有特点,功能上各有优劣,三者应各扬所长、功能互补、协调统一,延伸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创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实现家校社共育,获得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推动教育品质提升。

世界各教育发达国家几乎都开始重视三方协同机制的建立,由于学校是比较早建立且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所以多数国家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以学校为基础,增加家长、社会参与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开始可能是共同开展活动、建议,逐渐形成方案、协议,继续发展成组织形态,再上升为政策、法案,逐渐制度化、法规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立法进程的加快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中将“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列入日程,并明确其目标任务: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具体的工作措施有:制订家校社协同育人有关文件;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有序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强化综合实践育人,积极开展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教育。

可以看出,目前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强大动力。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法律基础正在逐渐成熟,但离有序、有效、完备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真正建立还有一段较长距离,在工作策略上需要注意:

首先是以恰当的方式利用政策与法律资源。政策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强制性,但是对它的使用又必须明了其适用范围、情境,使用的方式、对象、力度也需要合情合法合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中,法律主要起合法性基础作用,特别是明确政府部门和公立学校在其中担负的责任,很多时候不能直接用于处理家校社协同建设的具体问题。在政策的导向、规范之下,依然需要当事人灵活应对、处理各种问题,体现教育智慧与艺术性。

其次是要以平等尊重相互协商为基础。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过程中,代表学校或政府的相关当事人必须与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工作者平等相处,相互尊重,遇事协商。在当下,多数人平等协商的技巧与技能较低、意识也较薄弱。因此,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中,最大难点之一是各方既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职责,又要淡化各自的身份等级,平等尊重,相互协商,这也是能否真正建好三方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政府部门和学校的相关当事人尤其需要慎重对待,精心筹划,精密施工,让家庭和社会积极参与是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

再次是立足于形成相对稳定的业态。家校社协同育人真正有效的可持续的机制应该是一种业态。比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能不能成为一种业态?家长是否愿意适当分担成本,自己掏钱像送孩子进各种校外补习机构那样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购买服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家校社协同不再局限于一村一乡一校的范围,尤其是在教育资源提供者中,已经逐渐超越具体的实体学校和教育机构,这使得家校社协同育人业态很复杂。

从长远发展看,家校社协同育人不可能长期排拒市场,也不可能在没有业态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作为整体教育新业态的组成部分,与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伴生的业态非常复杂,其深层涉及教育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又会成为敏感点或死结,处理得当则家校社均可获其利。但现实中由于三方在其中的利不相同,也未必一致,成为难以协同的源头。所以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之初就需要设计好、规范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用其利避其害。

同时,需要不断提高三方协同育人机制的专业含量。必须明确并处理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行政性与专业性关系,形成密切有效的配合。各地调查显示,很多地方把它设定为行政性较强的机制,普遍忽视其专业性,使其运行具有不确定性:有文件要求就开展工作,有热心的领导就能开展工作,被动、依赖性较强。因此,不断提高三方协同育人的专业性成为长期需要。唯有提高专业性,才能持久增强协同育人的主动性、可持续性,才能拓展并准确定位工作内容与主题,才能对育人发挥更加独特、重要的作用,协同育人机制才有其存在价值。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九

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刚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区教育局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安排,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我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总体目标。

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

(二)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师生。

2、身心兼顾:在内容上做到生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并重。

3、统筹结合:在方式方法上统筹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等学校工作,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

4、知行转化:在效果上注重将健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健康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关注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又关注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互相促进:在目的上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学生。

三、具体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分别为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

(一)水平一(小学1-2年级)。

1、目标。

知道个人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眼睛和牙齿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加入同伴群体的技能,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了解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包含头虱的预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预防);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选择适宜的牙刷和牙膏;预防龋齿(认识龋齿的成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适量饮水有益健康,每日适宜饮水量,提倡喝白开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规律;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经常喝牛奶、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有益生长发育和健康;经常开窗通气有利健康;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2)疾病预防: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与同学友好相处技能。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5)安全应急与避险: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行人应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乘车安全知识;不玩危险游戏,注意游戏安全;燃放鞭炮要注意安全;不玩火,使用电源要注意安全;使用文具、玩具要注意卫生安全;远离野生动物,不与宠物打闹;家养犬要注射疫苗;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医疗求助电话:120,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

(二)水平二(小学3-4年级)。

1、目标。

进一步了解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眼知识,学会合理用眼;了解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初步学会合理安排课外作息时间;初步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了解肠道寄生虫病、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了解容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熟悉常见的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单处理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掌握简单的避险与逃生技能;初步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保护生命的意识。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读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的卫生要求;预防近视(认识近视的成因、学会合理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预防眼外伤;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睡眠卫生要求;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放置;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于健康的物质,避免被动吸烟。

(2)疾病预防: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认识传染病(重点为传播链);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麻疹、流脑等)的预防;冻疮的预防(可根据地方实际选择);学生应接种的疫苗。

(3)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

(4)安全应急与避险:游泳和滑冰的安全知识;不乱服药物,火灾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及时就医,及时注射狂犬疫苗;鼻出血的简单处理;简便止血方法(指压法、加压包扎法)。

(三)水平三(小学5-6年级)。

1、目标。

了解健康的含义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健康意识;了解营养对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营养观;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树立吸烟有害健康的意识;了解毒品危害的简单知识,远离毒品危害;掌握常见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树立卫生防病意识;了解常见地方病如碘缺乏病、血吸虫病对健康的危害,掌握预防方法;了解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学会体育锻炼中的自我监护,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日常生活饮食应适度,不暴饮暴食,不盲目节食,适当零食;购买包装食品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有无涨包或破损,不购买无证摊贩食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发芽土豆、不熟扁豆和豆浆、毒蘑菇、新鲜黄花菜、河豚鱼等);不采摘、不食用野果、野菜;体育锻炼时自我监护的主要内容(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的指标);发现视力异常,应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视力检查、验光,注意配戴眼镜的卫生要求;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不吸烟、不饮酒。常见毒品的名称;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自我保护的常识和简单方法,能够远离毒品。

(2)疾病预防:贫血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常见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甲型肝炎等)的预防;疟疾的预防;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的预防;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病;血吸虫病的预防(可根据地方实际选择)。

(3)心理健康:保持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安全应急与避险:骑自行车安全常识;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远离危险物;煤气中毒的发生原因和预防;触电、雷击的预防;中暑的预防和处理;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的自我处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四、实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组长:麦有光。

副组长:符史德。

成员:陈夏月黎毅黄永克谭丽婷周麟雄周永英。

我校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层层落实责任,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三)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健康教育。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队)会、广播、闭路电视、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四)规范工作档案。要做到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宣传材料底稿、培训及教育活动记录等保存完好,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

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为全市居民提供优质健康教育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健全全市健康教育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人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以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本内容,在城乡居民中普及基本健康知识,培养基本健康行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其掌握自我保健的基本技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普遍提高。

(二)年度目标。

20xx年城乡居民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和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20xx年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20xx年项目在全市所有县(区)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健康教育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必要时制定补充规定。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流程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需要等,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居民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3.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父母等。

4.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开展下列健康教育活动:

1.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计划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时间、实施和质量控制方法、组织实施流程、人员安排、设备和材料准备、效果评价等。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二是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应诊时间,在门诊候诊区或观察室内循环播放。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年更新不少于12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每年更新不少于6次。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节假日,利用会议、集会、电影放映等社会活动,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6次。

5.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和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为重点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家长等为主要对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需要举办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站和村卫生室至少每2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6.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档案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评价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作档案,以便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

1.健康教育是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主要服务内容,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要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规定配齐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积极与大众媒体合作。认真研究,协调各级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开设健康教育频道或栏目,提高大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效果。

1.健康教育设备配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配齐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设健康教育室、宣传资料存放架、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配备照相机、电视机、dvd机、投影仪等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应设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配备必要的设备。

2.基层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培训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相关医务工作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内容、方法、技巧,健康教育基本设备的使用,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至少接受上一级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

3.城乡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定期参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现场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了解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和纠正,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当好参谋。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也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服务内容等,加强对城乡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4.统一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为了降低宣传材料制作成本,节约经费,保证宣传材料的科学性和质量,达到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传播效果,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宣传材料主要由省、市级统一设计印刷,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发放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再发放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三、项目组织与管理。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与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实施计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等。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所辖区居民提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机构负责组织社区和农村大型、集中性健康教育活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服务内容,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积极发挥大众媒体在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3.妇幼保健及其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服务内容,负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10月30日。

五、项目实施监督与考核。

(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实施作为重点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项目,纳入各级承担健康教育任务机构的工作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分别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效果评价。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效果评价,每年不少于2次。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二)督导考核主要内容: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经费使用、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三)主要考核指标。

2.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

4.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次数和参加人数。

5.城乡居民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和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一

随着春去夏至,我市逐渐进入雨季,大雨、暴雨、雷阵雨等恶劣天气会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学生溺水死亡事故频发。一次的疏忽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给家庭带来难以弥合的伤痛。为确保夏季我校师生的安全,严防因游泳、嬉水、恶劣天气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望全体师生认真贯彻执行,并热忱希望广大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实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局春夏期间学生安全工作文件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大整个夏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各项措施。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一系列活动,以不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溺水事故为目标,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为确保学校学生预防溺水教育活动的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学校“防汛、防溺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波。

副组长:徐方虎、严保中、胡万勇。

成员:校委会成员、各班班主任。

(一)认真落实市局“六个一”教育宣传活动:。

3、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宣讲活动。【少先队负责落实】。

4、印发一份防汛、防溺水宣传教育材料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总务处负责落实】。

5、举行一次国旗下讲话集中主题教育。【少先队负责安排】。

6、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文。【语文教师负责落实】。

(二)群防群控:。

1、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公安等部门的支持,认真做好水域情况摸排工作。

2、积极与村(居)委会联系,在学生居住地所有危险水域“水深危险禁止游泳”、“严禁学生擅自下溪河游泳”等警告标语设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已经损坏或没有设置的及时完成设置。

3、做好夏季督查工作。全体教师在暑期一经发现学生有私自下水玩耍或游泳的情况,要提高认识,顾全大局,及时予以制止。有可能还可以与其家长联系,协力做好防范工作。

4、加强汛期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问题,及时修缮。五一期间做好所有教室、办公室电器安全检修,确保夏季使用安全。

5、加强汛期安全护导、节假日安全值班工作,并及时记载值班表。

1、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高认识,绝不存有侥幸心理,认真扎实做好各项教育宣传工作。

2、要认真落实上课期间每一节课的点名制度,对迟到、缺席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及去向。不得随意停课和提前放学。

3、要加强对学生的避险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加强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要严格信息报送制度,遇有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妥善处置的同时,要及时、如实上报相关信息,不得隐瞒不报或迟报、漏报。

本方案自即日起实施。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靖安县第二期天网工程建设工作的精神,建立健全我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我乡社会治安防控基础,特制定水口乡天网工程实施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天网”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成果,确保其充分发挥技防监控的效能,不断夯实我乡社会治安防控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乡集镇和乡辖区重要交通路口为建设重点,以建立“全覆盖、无盲区”的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为工作目标,确保乡集镇主要公共场所、重点单位和乡辖区重要交通路口等重要地段布置安装好安全监控系统,逐步构建起安全管理监控网络“责任明晰、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运行管理工作机制。

三、组织领导。

成立水口乡天网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乡长李军任组长,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肖国平任副组长,维稳信息督查员刘清华、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邓林、派出所所长毛君高、司法所所长舒信明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天网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口乡综治办)办公室主任由邓林兼任,负责工程组织协调和建设工作。

水口乡第二期天网工程建设分三阶段进行:

1、部署动员阶段(20xx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由乡综治办牵头,组织公安派出所、学校等单位召开会议,针对天网工程监控探头布置安装进行全面分析讨论,结合实际制定《水口乡天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并上报县综治委审查。

2、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日至20xx年1月30日)。《实施方案》经县综治委审查通过后,迅速行动按照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好工程实施,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招标程序搞好工程建设招标,择优确定承建单位,在年底前完成10个探头布置安装,建立“全覆盖、无盲区”的安全管理监控网络。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三

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我市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二、目标任务。

促进全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市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各单位要将健康教育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2、健康教育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

3、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记录,健康教育工作开课率达到100%。

4、各单位要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版面,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宣传内容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

5、各单位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知识教育测试。

三、检查评估。

1、由教体局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进行检查。

2、评估检查主要内容为:健康教育课教师配备情况、教案、课程安排、测试情况结果登记等,评估结果依开课率及工作的开展情况分为四个档次:优秀(85%)良好(75%)及格(60%)不及格。

3、每学年普查两次,每次普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

四、加强领导确保健康教育开课率稳步上升。

1、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2、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健康教育知识、健康自我保护能力的测试。同时要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要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学科教学效果评估之中,促进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四

为扎实做好教育脱贫工作,对教职员工挂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学生从生活上关心照顾,从思想上答疑解惑,从学习上帮助指导,促进其健康成长,确保教育脱贫结对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全部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3.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4.认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爱心圆梦、国家助学贷款等各种资助救助政策,力求让每一个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让每一个优秀贫困的学生都有能力完成大学学业。

三、结对帮扶措施。

我校在编在岗教师必须对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关系。各帮扶教师要随时主动和被帮扶学生联系,每月至少1-2次面对面交流,帮扶的过程及结果要记录在案。帮扶的主要内容是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方面予以关心。给予指导,提供帮助。具体帮扶措施可从教育惠民政策,生活帮扶,社会帮扶,学习帮扶等方面着手,使我校教育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我校成立教育脱贫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刘永安任扶贫办主任,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县级财政拨付贫困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贫困学生手里。

(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我校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校讯通、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教师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教育扶贫工作合力。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五

现状分析:

1、学习方面,有好学上进的心,缺主动学习的行动。

2、运动方面,协调和爆发力不强,耐力还行,运动及户外时间少。

3、社会交际方面,在家人前能表现有礼貌的一面,在家长提示下,也能在一般社交中表现得礼貌。主动沟通能力欠缺,不善于主动交友,局限于小圈子。

4、兴趣爱好方面,表现出对围棋的一定爱好,能主动思考,但尚浮躁,缺乏更多的锻炼。钢琴练习中,不排斥,但仍然是练习时间不多。

教育设想:

重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努力把生活和成长的快乐与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融合在一起,既能感受家庭和成长的快乐,又要适度紧张保持对学习的追求,既要强身健体,养成积极开朗的性格,又要认同只有付出才会有成果的`教育过程。

教育计划:

1、每天利用放学回家后或饭后一段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可以是骑自行车,可以是滑轮滑,也可以是散步,但要保证在户外,保证能有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最好能和同学间互相交流玩耍。

2、每天养成7点钟起床的习惯,起床后养成固定场所晨读10分钟习惯,近期将以读认《三字经》为主,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要求和指定晨读内容。

3、晚上父母养成陪读一个小时的习惯,注重思维训练,注重自我学习,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近期重视大位数的加减法练习,争取到年底三位数加减做到既快又准确,加强自主认字的进度,能翻阅购买的图书。

4、关注兴趣班所学的围棋相关学习内容,可经常观看围棋电视节目,观看教育视频或者上网交流学习来提供棋艺。平时多听钢琴曲和经典音乐,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

5、养成利用单独机会父母要不断唠叨,灌输积极的为人、处事、学习、生活态度等的习惯。尊重生命,注重友情、亲情,积极面对困难。

6、养成整理自己内务的习惯,保管好自己的玩具,整理好自己的书籍,收拾自己的书桌,慢慢养成独自睡觉的习惯。

7、亲近大自然,周末适度出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月安排短期旅游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六

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县局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校预防溺水工作各项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和防范能力;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着力建立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

深入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护、自救的能力;切实做到防溺水教育全覆盖、安全标识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覆盖,杜绝学生溺水责任事故的发生。

(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工作责任制。各校(园)要将学生预防溺水教育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落实到每一个年级(处室)、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做到有措施、有落实。将预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做到有教育计划,有教育活动,有教育记录,有学生反馈作业。

落实监护人责任。各校(园)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大家访、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签订《预防未成年人溺水法定监护责任承诺书》等措施,将防溺水提醒、引导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提醒家长落实家庭教育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做到有家访宣传、有联系记录,有家长反馈承诺。

1、各校(园)要重点抓好“十个一”的宣传教育工作,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暑假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

2、重点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一会”: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上下学途中、节假日不到江(河)、水库、池塘等地戏水玩耍;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施救,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3、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要点,讲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易发生溺水的危险地带、水域,发动学生自我分析应如何避免溺水现象的发生,通过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强化假期、双休日、节日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延伸到节日、假期,做到学生放假,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放假”。通过开展安全家访行动、让学生签订预防溺水安全承诺书等多种形式,把学校预防学生溺水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做到节日、假期学生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5、强化重点对象的教育。各学校要特别关注低年级学生、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要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用事故实例予以警示,使学生知晓擅自游泳、玩水的危害性。对爱好游泳、玩水的学生开展一次全面的排查、登记,落实好教育和监管的措施,讲清擅自游泳的严重后果,让防溺水安全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三)全面落实安全提醒制度。

重要部位张贴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提示语,学校门前设立固定的预防溺水教育提示标牌,开辟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栏、宣传橱窗,各班级办预防溺水知识黑板报,营造浓厚的校园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

各校(园)要坚持每天放学前进行一分钟安全提醒教育,提醒学生不私自下水。让学生时时刻刻把“防溺水安全”牢记在心。

对重要时段和重要场所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提醒教育,杜绝管理上的盲点。学校要重点做好双休日、暑假以及发放成绩单、考试结束日、返校日等重要时段的溺水事故防范工作,对上、下学经过水域较多的学生,要重点提醒,并向家长发出通知,提醒家长落实教育监管责任。

(四)进一步落实防范工作措施。

1、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各校(园)要立即组织力量,一是对校园内水域的安全隐患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做到排查一处整治一处,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校园内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必须设立防溺水警示标志(位置要醒目、数量要适中),加装防护设施;对校园内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地段要安排人员开展安全巡查工作,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对学校周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河道、水库、池塘、水坑,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排查,确保不漏任何一处水域。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请镇政府或村、社区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治。

2、全面开展学生安全大家访活动。活动要覆盖到每位学生家长。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签订履行责任书等多种方式,将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和要求送到家长手上。暑假期间开展两次以上的安全家访活动,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学生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监管。要建立家长联系台账,家访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

3、建立学生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制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居住地情况,成立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并选取其中一名学生为组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按时上、放学,相互监督、共同防止学生擅自下水行为。一旦发现有同伴私自外出游泳、戏水玩耍等不安全行为,要及时劝阻并及时向家长、班主任或学校报告,确保同伴安全。

4、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一要加强对上下学途中安全管理,对上下学经过水域较多且年龄较小的学生,要安排家长或有关人员护送等防护措施;二要加强学生的课间管理,特别是中午时段的管理,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严防学生午间休息时离校游泳;三要建立请销假登记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切实负起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四要会同社区、乡镇、村委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爱心监护,组织有爱心、有热情、有能力的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行动,使留守儿童在节假日期间得到有效监管。

5、完善落实学校周边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积极争取政府和村、社区的支持、重视;建立暑期安全工作对接制度,在放暑假前就假期学生防溺水工作要求和各方职责与所在乡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进行一次全面沟通和对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事故多发地和关键时段进行安全巡查,阻止学生在水域周围逗留,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一)宣传教育阶段(每年4月1日至5月31日)。

制定开展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对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专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救护能力。切实落实各项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措施,杜绝学生溺水事故。

(二)深化落实阶段(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七

为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教育扶贫工作,切实把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好,把贫困学生关心好,促进我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制定如下方案。

组长:齐运峰。

副组长:xxx。

成员:xxx。

组长对学校教育扶贫负首责,协调资助各方面工作。成员负责具体工作,职责包括: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和工作动态;掌握学校贫困生状况;争取和募集救助资金;按照上级下达的资助名额分配资助指标;受理学生申请、社会咨询以及来信来访;初步审定资助对象;管理和发放资助款物;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协助开展社会性捐赠;建立健全教育扶贫档案;其它相关工作。

2、成立工作专班。

专班由领导小组人员、各班班主任、相关村干部、家长代表,团支部书记组成,人员在10人以上。具体负责审定资助对象。

认定资助对象必须坚持以下程序:

1、调查摸底通过教师家访等途径全面了解和收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按类别、分层次进行汇总,形成贫困生信息库;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准确掌握学生家庭动态。

2、学生申请每学年开学一个月内(即2月、9月底前),学校组织学生填写资助申请表,申请表须加盖村委会公章,学年中途若有调整也必须申请。资助申请表学校存档。

3、评审学校组织专班根据资助条件和上级下达的资助名额,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逐一审选,初步拟定资助对象,评审小组名单上墙公布,并存档备查。

4、公示对通过评审初步拟定的资助对象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期内若有异议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和调整。

5、上报审批学校将公示无异议后的名单上报教体局。

6、发放资助资金财政局在收到专款后立即将资金打到学生一卡通中。

一是宣传好资助政策。学校对资助条件、资助标准、资助名额、评定程序、资金来源等相关内容进行广泛宣传,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全面了解政策,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宣传好资助典型。对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的助学善举进行充分的宣传报道,对学校开展教育扶贫的好做法进行及时的总结推广,营造捐资助学的和谐氛围,促进教育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学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扶贫工作中,通过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发表受助感想、主题作文比赛、向捐助人寄送感谢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自强自立、回馈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

1、建立和完善具体的工作制度或实施细则制订教育扶贫工作制度;家庭经济困难教育扶贫评审制度;教育扶贫资金发放管理制度;教育扶贫人员岗位职责。

2、落实资助对象动态管理机制每学期组织一次申请,每学期评定一次资助对象。对受资助后生活铺张浪费、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的,取消受助资格。

3、规范资助资金发放管理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采取一卡通打卡统一发放。

教育研究员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篇十八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提升教育扶贫攻坚工作水平,夯实教育扶贫攻坚工作基础,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失学,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一)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1.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资助全覆盖。

2.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市县扶贫办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按学段分年级做好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并与市、县扶贫办的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一个不少。按照定人定向原则,精准施策,跟踪救助,构建到户、到人精准资助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3.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完善资助对象的评定办法,建立与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动的学生资助监管体系,克服和杜绝扶强不扶弱的情况。注重发挥资助资金的效益,按资助对象家庭贫困程度区分资助档次,切实解决“济困不解困”的问题。

4.切实完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保障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及时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免教科书费,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实行免教科书费、教辅资料费。

6.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将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范围。

7.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市直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项目进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并作为对县市区、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责任科室、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列前者牵头,下同)。

(二)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1.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20xx年全市计划投入1.2亿资金,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建设6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力争到20xx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四改三化”(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净化、亮化、绿化)工程,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生活设施、体育场所达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及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县市重点建设的公办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级示范校及以上标准。

3.结合省、市级“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继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责任科室、单位: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三)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园率,20xx年全市计划投入3000万元,改造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8所,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开展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排查,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贫困村幼儿园的指导,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室内外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3.规范办园行为,基本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责任科室、单位:学前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计划。

1.足额安排培训经费。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

2.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xx年),实施扶贫地区校长教师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对扶贫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园长)、教师进行轮训。支持贫困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3.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要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好公费定向师范生中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责任科室、单位:教师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并充分利用基础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3.建立家校定期交流沟通制度,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

4.办好“留守儿童之家”。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继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各地要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即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推动落实各地各学校落实控辍保学任务。确保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以上。

责任科室、单位:基教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六)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

1.根据扶贫攻坚工作需要,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增加职业学校有效供给,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征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意愿,引导他们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就读专业。以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

3.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优先推荐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

责任科室、单位:职成科、基教科、计财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七)扎实推进“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

继续推动实施“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进一步引导城镇中小学与农村贫困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市直中小学校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结对帮扶效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力跟进,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

1.教育教学帮扶。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管理帮扶。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办学条件帮扶。根据学校实际,尽力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室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镇以上中小学校。

(八)建立贫困村教师补充、交流和帮扶机制。

1.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每年交流到贫困学校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20%。

2.加大贫困地区特岗教师招聘力度。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招聘特岗教师需要。要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项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足额发放乡村教师津贴,教师体检常态化,加快贫困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实施教职员工扶贫工程,开展“千名教师扶持行动”,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开展“乡村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市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王德华同志任组长,喻玲玲同志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统战部、总工会、团委、妇联、人社、民政、工商联等部门,抓好教育助学扶贫工作,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主体责任。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市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时间。真正做到教育精准扶贫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

(三)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地位,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市教育体育局20xx年预算安排“点对点”结对帮扶专项资金100万元。加大教育经费统筹,重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薄弱学校倾斜。按照“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突出教育扶贫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足额预算扶贫所需经费,在财力上保障扶贫措施的落实。

(四)强化考核评估。对应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职能科室要切实加强对县市区教育扶贫工作的指导、督查,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在经常,落细落实。切实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各县市区、各学校要按照“月调度、季汇总、半年通报”的要求,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市教育局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的教育精准扶贫检查制度,重点检查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工作成效等。

(五)强化舆论宣传。各地、各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实效,积极向市扶贫办、省教育厅扶贫办以及市教体局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要着力宣传省、市、县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着力宣传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着力宣传推进教育扶贫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教育扶贫、人人支持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