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4 01:25:06 页码:12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大全(17篇)
2024-02-14 01:25:06    小编:灵魂曲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主题。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激发你们对学习和工作的思考。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能力为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1、《新课标》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材从讲述一些化学初步理论的同时,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环境问题、人类健康、医药生产与化学等内容。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实验部分有增加也有删减,更注重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5、《新课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新课标》要求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化学”,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获得真知。

学习后,我们今后教学应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这个道理。化学教学不应该过多求同,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体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一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意义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会观察、试验、分类、比较等基本方法。

(三)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化学课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化学教学评价正经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

总之, 我认为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也体现出了教学内容、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智力开发和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力争与时代进步。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11月7日,xx省第二届初中课博会暨高效课堂学术报告会在遂宁安居育才学校举行,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五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比赛、专家评课、导课活动及课改交流活动等,我校张永丽老师参加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比赛,获一等奖。根据学校安排,我参加了这次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专家评课的观摩活动,获益匪浅。现将本次观摩活动的感悟与体会汇报如下:

感悟之一:关于对课程的新理解——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设计与展示

本次教学比赛,共有14位选手参加,分a、b两组同时进行。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内容为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课《制作包装盒》,目的重在探究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展示及效果的评价。根据同行的介绍,我重点选择在xx有影响的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广安邻水实验学校、广元大东英才学校、夹江外语学校、攀枝花外语学校、遂宁安居育才学校和重庆川巴中学等七位老师的课,通过学习,在以下几方面很受启发:

1、注重情境创设。在情境创设中,有的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包装盒,使学生在充满亲切感中进入学习;有的老师用多媒体播放“生日歌”,观看精美的生日礼物包装盒,在温馨的氛围下进入课题学习;有的老师用多媒体直击社会热点——过度包装,为自做包装盒、提倡节约意识提供素材。这些导入都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它具有积极意义。

2、注重重点难点的突破。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突破从“三维”——“二维”——“三维”的思维过程;二是如何处理数据(即包装盒制作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参赛选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通过观察实物,再展开,再设计,最后再制作,循序渐进,降低了难度;有的深入工厂学习生产包装盒的工艺流程,介绍专业术语,可谓用情之深,令人敬佩;有的将制作包装盒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并设计最优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谓匠心独具。通过听课,我学习到了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路与方法。

3、注重小组的合作学习。本课是一堂实践操作课,学生的动手实践必不可少。如何在小组中合理分工,目标明确,才能达到有效合作,有序操作,这也老师的智慧。有的将小组成员分为组长、数据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思维缜密,考虑周详,令人惊叹!

4、注重小组的展示交流。每个老师都注重小组的展示交流环节。学生的展示,突出了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还对作品赋予新的含义:如将作品送给班主任,表达对老师的教育之恩;将制作的包装盒称为梦想盒,寄予自己远大理想,这里体现了情感价值教学目标,也突出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

感悟之二:关于对课堂评价的新理解——评课的内容与评价视点

赛课结束后,我们有幸聆听了陈明华教授对参赛课堂的评课。陈明华教授认为,评课应分为四个方面:教学的准备及达成状况评价;教学中教学技能与能力状况评价;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果评价;课堂中组织与管理状况评价。通过学习,我明白评课的一些维度:

教学的准备及达成状况评价视点:(1)依据(教材、学情、目标);(2)表述(准确、完整);(3)重难点;(4)在课堂中的达成情况。

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开发的评价视点:(1)教学内容处理(组织、增删、补充、拓展);(2)课程资源的开发(乡土资源、生活资源、历史资源、知识资源)

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数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2)教学活动的状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3)教学活动的效果(知识理解、知识巩固、能力培养、感情变化);(4)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简便、直观、易行、时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四种教学能力展示:(1)数学语言(语言表达——提问、交流;语言感觉——节奏、音调;肢体语言);(2)教学方法(提问、对话、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积极性、逻辑性、有序性、突出性、反思性);(3)教学技艺(板书、实验操作、多媒体操作);(4)教师风貌(精神风貌、气质神态)。学生学习状态评价视角:(1)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面、参与度、持久性);(2)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认真);(3)学生的学习效果(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知识建构、情感态度)。

感悟之三:关于对课改的新认识——几点思考

1、课改对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掌握多媒体技术是目前很多老师急迫解决的问题,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使用多媒体。

2、课改更讲究课堂效率。高效课堂是老师们追求的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更应注重数学课堂的过手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

3、对课改要有敏锐性与前瞻性。目前,部分省市对高考英语分数做调整,那么,决定分数的关键很大程度在数学学科。因此,如何在初中打好基础尤为重要。安居育才中学他们在初一就设置了10个数奥班,其中,3、4班是数奥的精英班。

这些改变,无疑对我们有更多的启示。

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在教学设计、教学思考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收获,这对于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奋斗目标,回想当初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之后,我们怀着冲动的心情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吸收着前人的智慧,承受者人文道德的洗礼,感受到自己真的穿梭于一个多彩的世界。也许是以前朦胧的我不知是对生活的感受不深,或是自己的能力有限,致使人生的前二十年总是在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对于一个有理想,更充满斗志的年青人是决不能容忍自己的人生只是庸碌的一生,现今我已经二十一岁了,同样也是我人生的第二个二十岁的开端,还记得英语老师见过这样的话“人生的第二个二十岁是一个人的关键,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基石,一个人在四十岁之前如果还没有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仍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此人必将庸碌一生”。

二个二十岁的开端,还记得英语老师见过这样的话“人生的第二个二十岁是一个人的关键,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基石,一个人在四十岁之前如果还没有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仍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此人必将庸碌一生”。

趁着我第二个二十岁的开端,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唯有努力于自己的专业,还记得高考完填志愿时,自己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和自己对化学的青睐,并没有考虑到今后的就业处向,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决定并没有错,经过在大学里一年多的学习,自己自认为对自己的专业有一种充分的认识,虽然专业越学越深入,越来越难,但我有充分的自信将自己的专业成绩做到最好。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这次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会,体现了“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由过多关注基础和基本技能转变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要克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待业,树立“以为人本”的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发展。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会交流与合作。

三、改革对学生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时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请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培养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与创新欲望。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一、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11月28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去南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听课的活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我也很珍惜每一次外出机会。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专家的精彩的点评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想和同行一起交流。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总体的特点有: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2节化学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

4、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2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5、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2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有自己鲜明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那么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鸣,课堂也较出彩,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只有做了实验,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又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共同思考还存在的疑惑。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八

自从初三开始学习化学以来,到现今已快有六年有余,现在回首往事,初中、高中的化学讲究的时化学反响的最终产物,追求结果,而大学化学那么不同,它不仅要求我们懂得这些,而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去善于发现,探求该反响历程,为什么会发生反响?又是怎样反响的?而且要求我们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这几门专业课程是学习化学专业的根底。

《无机化学》着重元素学,探求反响的过程,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反响?《有机化学》者注重有机分子的构造学以及有机产品的'合成学。这两门课程是学好化学的根底和前提,所以二者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这两门课程我想是不肯能很好的认识的,就如《有机化学》学完后,甚至可能连最根本的碳原子构造重排都不知道,我想如果真的那样,就太悲剧了,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枉做为一个大学生。

所以我为我自己所喜爱这一门学科而感到无比荣幸,我坚信在大二的这一年里我同样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习化学。深刻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强化自己的个人能力,因为我深刻的知道当一个人为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而挥洒汗水时,其实那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付出,而更是一种享受。

生活中有很多人只注重外表上说,却不愿努力去实践,或者用哲学的观点说是“形而上学”而不全面的分析问题,最后还是被生活所摒弃,被社会所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状,与其说生活是残酷的,还不如说是自己埋没了自己,是自己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现实一点,要知道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地方是不公平的。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更要用敏锐的眼睛去洞察生活中的一切。

同样新时期的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身价,如果那样,一定会使自己变成一个眼高手低的社会累赘,扼住命运的咽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生活的义务。

总之“化学”就是反响的一门学科,这种反响又单纯的物质上的反响,同样生活中的种种反响也可以归于"化学",所以学习单纯的物质上的反响时,我们也应该想想生活上的种种反响,这样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学好化学,就应该将所有的反响尽量一体化、联系化、网络化,弄清其原理,掌握其历程,从而进展深刻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九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已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化学教育观面临着重大变革,化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实际出发,制定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哪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问题提出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美国教育专家的研究,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待三秒钟之后才能指名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有:学生可以回答较多的内容;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以减少卡壳的现象;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够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能够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可以举出更多的论据;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够增加回答的多样性;能够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的意识。

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应该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结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组与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对学生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改革过去传统的只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的评价方法。正如《化学课标》中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知识与技能”和“思、情、意”。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探究化学事实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的知积和技能的基础。“思、情、意”目标是指思考、情感和意识三个方面的目标。也就是说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获得成功的体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拓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

矿石爆破贫化的定义:爆破时将矿体及废品混合在一起,使矿体品味整体下降的过程。

露天矿山的爆破工艺是露天矿山采掘的首要环节。爆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采矿生产进度,影响矿山生产产品质量,要减少矿石的损失与贫化量就要从提高矿山爆破效果开始,在保证爆破效果的前提下,减少矿岩分界处矿岩爆破后的互混量,是控制矿石损失与贫化量的重要环节。

信阳矿山的夹层及边坡土含量都较大,爆破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爆破贫化,针对夹层加多的矿山,爆破贫化对矿体整体质量会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矿山的综合利用率,故减少信阳矿山的贫化主要靠一下几个方面:

钻孔质量及孔的垂直及倾斜角度,体现在爆破作用力方面;爆破根底的清除;

2、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及顺序,使采准剥离先于开采,即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避免因剥离未完成即实施开采爆破,使矿体与已剔除的废土混合。

3、每次爆破之前的根底清除,保证爆破维持在一定的抛掷度,使炮堆尽量平铺,便于铲装过程中的矿体与夹层的区分。

4、穿孔的规范管理,保证每次穿孔的角度垂直,最大限度的利用爆破过程中的“二次碰撞”,充分的利用炸药爆轰能量。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一

本学期以来,随着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展,我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学习了《党章》,从而深刻感受到了在当今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对自身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一、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每一名教师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工作方法就无法改进。因此,教师必须要经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正确认识师德的重要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状况如何,关系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全民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教育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考验;面对新技术革命和网络技术向人们提出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就业方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 建设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筑牢工作中的反腐防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主动适应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使自己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充分发挥自我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要做到:一是端正方向。自觉地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不良风气对校园的侵蚀和渗透。二是敬业爱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搞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从事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教书育人。增强育人为本意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教育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爱护和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四是热爱学生,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护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关心学生在家庭的生活和社会的表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五是尊重同志,能够与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识水平的教师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努力创设互敬互爱,奋发向上,共同进取的群体氛围。六是以德修身。严于律己,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为人师表,遵守社会公德,注重家庭美德,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时刻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二

我在学生时代特别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听这个老师的课,以偷偷地跑到另一班去听另一个老师的课。到了大学,只要有可能,那些有名教授的课或外来名人的讲演,我一定要挤着去听。听课,让我领略了教师们的思维;听课,让我感悟了教师的思想。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有独特见解的知识渊博的老师,他的课给学生一种求知欲的满足和美的享受,而某些老师对所教课程缺乏个性化和处理,只是照本宣科,就好像是有肉体没有灵魂,整个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机。

我进中学当了老师以后,就特别强调每一堂课内容的充实性和生命性,任何一堂课给学生的应该是求知欲的满足,绝不要犯拼凑、照搬教本这样毫无生机的教学毛病。

我个人认为,要让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使学生受到感染,首先教师本人要受到感染。如果你讲述的课自己都觉得枯燥,没有生机,学生何来兴趣呢?古代的教育家和文人很讲究这一点,他们写文章或创作诗时,要反复吟唱,直到感动得流下眼泪。苏东坡创作词曲时还要手执快板自唱自跳。文人的作品是先感动自己然后再感动他人。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讲课是他精神和个性的体现,每一堂课是他的作品,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本人得到美的体验,这样听课的学生才有可能受到感染。

有的人说教师起一个演员作用,有人说教师起引路人的作用,也有人说教师起组织者的作用,还有人说教师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这此答案没有错,但教师首先要起到拔动学生心弦的作用。

在上高一化学新教材每一课绪论这一节时,如果教师按新教材的内容即使照本宣科式的讲课,这堂课内容也是很丰富,但会缺点什么。学生听完后会觉得化学的确很丰富,可是没有一种激情。那么教师在这里就要强调我国科学家对化学所做的努力,我国古代人民对化学作出的贡献,以及人类的聪明智慧在化学发展中起的作用。拔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一种努力学好化学的志趣。

在讲述每一章每三节时,讲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后,针对书上形象地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以及热量关系图,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绘一个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这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也是拔动学生心弦之时。

氧化还原反应是第一章的重点,讲清氧化还原反应的的概念固然重要,但讲清得失电子的关系,以及得失电子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还有与被氧化被还原的关系,这才是重中之重,这些关系理解了,然后再引导学生牢记和熟练应用这些关系,这需要教师有纵横知识的能力。

离子反应是第一章的又一个重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要讲述清楚是前提,然后如何把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和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清楚是关键。教师在这里需要力求全面地把强酸、强碱和所有中学阶段所学的盐(除非特别区别)定下来要强电解质,而且要详细列出三大强酸,三大强碱,讲清楚为什么不溶性的盐也是电解质。再把书后的溶解度表进行归纳记忆,并且列出强酸是哪上些,弱碱又是哪一些,确定弱电解质的范围。这样学生不仅明白难溶、难电离的物质就是弱电解质和难溶性盐,而且明白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就是除去了难溶性的盐的强电解质。要求化学教师不仅全面地把握分类,而且要具体列到每一种物质或某一类物质。教师有广博的知识面,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得到满足,教师才算真正拔到了学生的心弦。

总之,新教材就似天生有优越条件的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开发时需要有眼光,有智慧,使用新教材也需要教师能用智慧拔动学生的心弦,让课堂充满生机。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三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化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在学生时代特别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听这个老师的课,以偷偷地跑到另一班去听另一个老师的课。到了大学,只要有可能,那些有名教授的课或外来名人的讲演,我一定要挤着去听。听课,让我领略了教师们的思维;听课,让我感悟了教师的思想。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有独特见解的知识渊博的老师,他的课给学生一种求知欲的满足和美的享受,而某些老师对所教课程缺乏个性化和处理,只是照本宣科,就好像是有肉体没有灵魂,整个课堂也就没有了生机。

我进中学当了老师以后,就特别强调每一堂课内容的充实性和生命性,任何一堂课给学生的应该是求知欲的满足,绝不要犯拼凑、照搬教本这样毫无生机的教学毛病。

我个人认为,要让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使学生受到感染,首先教师本人要受到感染。如果你讲述的课自己都觉得枯燥,没有生机,学生何来兴趣呢?古代的教育家和文人很讲究这一点,他们写文章或创作诗时,要反复吟唱,直到感动得流下眼泪。苏东坡创作词曲时还要手执快板自唱自跳。文人的作品是先感动自己然后再感动他人。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讲课是他精神和个性的体现,每一堂课是他的作品,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本人得到美的体验,这样听课的学生才有可能受到感染。

有的人说教师起一个演员作用,有人说教师起引路人的作用,也有人说教师起组织者的作用,还有人说教师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这此答案没有错,但教师首先要起到拔动学生心弦的作用。

在上高一化学新教材每一课绪论这一节时,如果教师按新教材的内容即使照本宣科式的讲课,这堂课内容也是很丰富,但会缺点什么。学生听完后会觉得化学的确很丰富,可是没有一种激情。那么教师在这里就要强调我国科学家对化学所做的努力,我国古代人民对化学作出的贡献,以及人类的聪明智慧在化学发展中起的作用。拔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一种努力学好化学的志趣。

在讲述每一章每三节时,讲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后,针对书上形象地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以及热量关系图,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绘一个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这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也是拔动学生心弦之时。

氧化还原反应是第一章的重点,讲清氧化还原反应的的概念固然重要,但讲清得失电子的关系,以及得失电子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还有与被氧化被还原的关系,这才是重中之重,这些关系理解了,然后再引导学生牢记和熟练应用这些关系,这需要教师有纵横知识的能力。

离子反应是第一章的又一个重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要讲述清楚是前提,然后如何把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和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清楚是关键。教师在这里需要力求全面地把强酸、强碱和所有中学阶段所学的盐(除非特别区别)定下来要强电解质,而且要详细列出三大强酸,三大强碱,讲清楚为什么不溶性的盐也是电解质。再把书后的溶解度表进行归纳记忆,并且列出强酸是哪上些,弱碱又是哪一些,确定弱电解质的范围。这样学生不仅明白难溶、难电离的物质就是弱电解质和难溶性盐,而且明白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就是除去了难溶性的盐的强电解质。要求化学教师不仅全面地把握分类,而且要具体列到每一种物质或某一类物质。教师有广博的知识面,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得到满足,教师才算真正拔到了学生的心弦。

总之,新教材就似天生有优越条件的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开发时需要有眼光,有智慧,使用新教材也需要教师能用智慧拔动学生的心弦,让课堂充满生机。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四

本人认真学习《关于在全行开展依法合规专题教育活动和落实省行案件防范工作整改方案的通知》文件,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依法合规经营对我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到违规经营,案件高发的危害性。南海“光华”案件,顺德支行账外经营案件和省行去年通报的案件再一次向我们敲响警钟,今年省联社对案情的通报,使我更加认析到当前内控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我深知依法合规经营是金融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的保证,更是金融企自我发展自我保护及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才能确保我处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员工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加强思想教育,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金融经营风险的普遍性,认识到信用社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从自己的岗位做起,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从近几年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十个案件九违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检查不细,监督不力,实属重要根源,无数案件、事故、教训,都反应出内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正是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一些人有机会钻空子,从而给国家资金造成损失。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内控管理当作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要认真扎实地贯彻执行案件防范责任制的规定,促进内部防范机制的强化与完善,努力做到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以保证各项业务的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内进行。使各个从事不同岗位的员工从自身岗位上找工作漏洞,提出合理建议,为完善内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依法合规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也并非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做好,作为员工就应尽职尽责,做好本份,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开展合规建设年”活动的意义,从每一个员工做起,从自身的工作做起,认真做到依法合规。做到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脚。做到警钟常鸣,八小时内约束自己,八小外也要警醒自己。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中学阶段打下一个好的化学基础,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与工作都会受益无穷。

1、学习化学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

2.心理素质的影响。

古人云:“两军相逢勇者胜”,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结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尽管大家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受同一位老师教诲,但效果却不尽相同。而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更不应有太大的悬殊。

因此,我们应调整好心理状态,对化学保持一种“我能行”的稳定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劲,对自己充满自信,不以一时胜负论英雄。

3.打好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基础是塑造化学大楼的关键。对于化学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真正理解,并牢记于心,在使用时才会应用自如。只有了解了一定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片式就能很好的解决各种化学问题。

4.灵活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现象与推论都是在实验中获得的。所以,在平时的实验中,我们应敢想敢干,但决非是毫无科学性,胡作非为的蛮想蛮干。只有灵活运用各种化学知识,在实验中仔细地探索研究,一定可以有所发现。

5、关于化学有一种说法就是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而且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要自己动手推演、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或者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和帮助理解,有时还要动手查找资料来核对、补充某些材料。

化学是一门具有许多趣味性的学科,把化学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游戏,必将发现其魅力所在。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六

刚接触有机化学,觉得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可怕,不就是记记反应机理、条件什么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接触的化学反应越来越多,机理越来越复杂,要全部记住它们就越来越困难,简单的记忆只会造成“看书都知道,丢书都忘掉,做题都错掉”。然而,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好它对今后的很多课程都会有所帮助。经过近一年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我发现有机化学的反应也是有规律和条理的。有人说有机化学是一张杂乱的网,理不清楚:

有很多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之间又有相应的联系。换个角度想,网其实是一根根横竖的线编织起来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各个知识点,就可以编出自己的有机化学网来。千百万种的有机化合物按照官能团被分成若干族,教材中分别的'讨论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每种官能团都会有它的特征反应,反应式繁多,平时学习时,每学完一章,根据老师上课的讲义和教材将该章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便于更好的记忆。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可谓是有机学习的基础,有机合成等应用都是以其为前提的。上述每章的归纳总结就是一条条横线。单是对章节内容的分开记忆显然无法达到对所学内容的纯熟应用,这就需要我们再从不同的方面去联系各个知识点,用竖线去连接知识点,形成网络。

学习过程中发现其实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都和有机化学有联系,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进一步认识和解决一些问题,这能使我们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总的说来,有机化学内容多而杂,尤其到后面,更是要记的内容十分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学好前几章的基础内容,打好基础。多作习题,多练习,多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及时总结、比较前后所学内容之异同,以减少记忆量。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网络,将知识融会贯通。

化学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难点。为了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近日,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广东省社科联《学术研究》杂志社和广东儒学研究会共同主办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内地十多个省市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与会者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尺度及其当代价值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首先对“中国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基本但又十分重要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问题。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限定在传承层面的,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角度而言的优秀。这要求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具备继承和发展的功能,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其次要具备断裂和创新的特质,能够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衰颓的观点决裂,并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中实现文化创新。就“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评判标准而言,应当从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三元合一的视角融合角度进行,既强调文化发生发展的民族因素、张扬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又要注意到民族文化在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文化精神之间的相应和落差,同时要以全球意识张扬先进的世界文明,反对文化割据,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对某种文化优秀与否的评判,应综合考虑其理论价值与社会作用,避免简单结论。广州大学程潮教授认为不能以是否具有发展的连续性来确定某种传统文化是否优秀,他阐发了“显学”和“绝学”(“正学”和“异端”)在具体时期的对立关系和在历史长河的转换关系,指出要以历史的眼光而不是以某一时期的价值取向去断定文化优秀与否。江西南昌航空学院平飞副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标准的确定,不仅取决于优秀文化本身,还取决于文化主题的实践与需要及其时代的发展变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在本次会议中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讨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惠吉兴研究员指出了当前社会价值观缺位的问题,即“价值观焦虑症”:一方面,政府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政策的价值观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产生了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危机。这都源于我们缺乏一个能为社会大众所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对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方法论的启示、思想资源的支撑以及形上学的根据。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文化资源,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与发展,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广东省委党校孙燕青副教授从文化自觉自信的角度讨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化的自觉自信只能通过文化的延续而在历史演进中得以实现,这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合理继承;但也必须认识到,将文化自觉自信的实现仅仅寄希望于传统文化,亦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传统文化积极性与消极性共生的特点,反过来决定了必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介入与引导,才能担负起对传统文化扬弃的任务。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具体阐释方面,会议成果颇多。华侨大学王四达教授讨论了道法家政治思想对传统治道的超越及其局限,认为其“治在道,不在圣”的政治理念实现了对旧有治道的框架的超越,把中国政治思想推进到一个新高度。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杨海文编审指出,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只要心存文化守成情怀,就有可能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表现出某种一致性;孟子“尚诗书”的文本解读方法体现的正是20世纪思想家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智慧,这赋予我们当代研究者面对民族文化传承任务的方法论支持。广东商学院刘季冬副教授分析王弼注《老子》后,认为王弼从儒、道两家思想的契合点出发,构建了新的哲学思想体系,这启示我们在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寻找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促进当代我国吸收、融合各种文化,创造新文化。西南交通大学唐眉江副教授从身心安顿的角度,阐发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认为儒家和道家的安身立命之道,能够有力地淡化消费主义文化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支配,改变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为解决生态危机作出切实可行的贡献。

会上,广东云浮书记黄强博士以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文化实践者的身份,同与会人员交流了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管理社会的一些经验和思考,认为慧能和谐思想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幸福云浮的建设。黄强博士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宝藏,找准其中的当代价值,用之得当,可以有力地推动绿色生态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