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8 01:43:02 页码:13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精选17篇)
2024-02-18 01:43:02    小编:紫薇儿

总结不仅对个人发展有益,对团队的进步和组织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总结不仅要围绕成果和经验展开,还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计划。除了读范文,我们还可以请教他人、参加写作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总结写作能力。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一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关于春天的诗句。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雨的诗句。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酒的诗句。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杜牧《赤壁》。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关于月的诗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二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事物多种多样,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掌握好知识点,才能化难为易。因此,小编准备了这篇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1),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长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自转所围绕的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叫做北极,另一端叫做南极.北极是世界上最北点,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又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形成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

4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习惯上,人们根据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西经21°位于西半球,东经161°位于西半球,180°经线位于西半球.

5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地球上最在的纬线圈是赤道.

6低纬度是0°至30°,中纬度为30°至60°,高纬度为60°至90°.

7,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8,北纬23°26′的纬线,叫北回归线。它是北半球接受阳光直射最北的界线,北回归线在五带中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9,南纬23°26′的纬线,叫南回归线,它是南半球接受阳光直射最南的界线,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可直射一次,在五带中,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发界线。

10,北纬66°34′度的纬线,叫做北极圈,它是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也是五带中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11,南纬66°34′的纬线,叫南极圈,它是南半球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最北界线,在五带中,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12,第年12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23°26′纬线,这一天正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13,地球上昼夜的更替现象主要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

14,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也叫海拔.

15,常见的五种地形是指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1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一般用褐色或黄色表示,

18.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1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20.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2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2.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23.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

24.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25.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26.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由小编提供的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1)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地理。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三

复数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复数的代数、几何、三角表示方法以及复数的运算.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复数的知识点总结吧!

(1)复数的向量表示法的运算.对于复数的向量表示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好,对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的灵活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认真体会复数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对其灵活地加以证明.

(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方和开方.有部分学生对运算法则知道,但对其灵活地运用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开方运算,应对此认真地加以训练.

(3)复数的辐角主值的求法.

(4)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灵活地解决问题.复数可以用向量表示,同时复数的模和辐角都具有几何意义,对他们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应认真加以体会.

(1)理解好复数的概念,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的不同点.

(2)熟练掌握复数三种表示法,以及它们间的互化,并能准确地求出复数的模和辐角.复数有代数,向量和三角三种表示法.特别是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的互化,以及求复数的模和辐角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经常用到,是一个重点内容.

(3)复数的三种表示法的各种运算,在运算中重视共轭复数以及模的有关性质.复数的运算是复数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复数各种形式的运算,特别是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更是重点内容.

(4)复数集中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四

商周时期:特点:初期造园阶段。最初的形式为囿。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园林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a、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b、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殂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c、合乎自然规律。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3、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b、私家园林:特点为: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七玲珑,色彩淡雅素静;著名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

b、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略显局促。著名园林有:江苏无锡物寄畅园、上海的豫园等。

c、岭南类型: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都较高而宽敞。自然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著名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晕园,东莞的可园等。

4、中国古代雷锋林的组成要素:

1)山。

a、秦、西汉时期:特点:开始人为造山,象征东海神山;

b、东汉时期:开始模仿自然山水。

c、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意式的叠山。

d、唐宋时期: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e、明清时期: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2)水。

理水方法:a、掩:做法: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作用: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b、隔:做法:在水中筑堤,或在水面上架桥。作用: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c、破:做法:用乱石为岸,植以细竹、野藤等。作用:平添山野风致。

3)植物。

树木选择标准:姿美、色美、味香。

植物的象征意义:

竹子: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

松柏:坚强和长寿。

兰花:幽居隐士。

莲花:洁净无瑕。

玉兰、牡丹、桂花:荣华富贵。

石榴:多子多孙。

紫薇:高官厚禄。

4)动物。

主要有:鹤、鸳鸯、金鱼、鹿等。

5)建筑。

主要有:

厅堂,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

楼阁,例如北京颐的佛得阁。

书房馆斋,例如苏州留园的五峰仙馆。

榭,例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

轩,例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

舫,例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

亭,按平面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形、方形、六角形等。按屋顶形式分,有单檐亭、重檐亭等。按所处位置分,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等。例如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亭。

廊,从横剖面上分析,可将廊分为四种类型,即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和双层廊。例如苏州沧浪亭中的复廊。

桥,可分为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

桥可以增添景色,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漏窗,采光通风,构成漏景。

龙墙,蜿蜒起伏,犹如长龙围院。

洞门,供人出入,构成框景。

空窗,采光通风,构成框景。

6)匾额:楹联瑟刻石。

匾额: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牌。

楹联: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刻石: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其作用为: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为景点增加诗意,提升品位。

5、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名称: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移景。

添景与夹景:添景讲的是主景与过渡景的前后关系;夹景讲的是主景与两侧景物的关系。

框景与漏景:漏景必须通过漏窗;框景可通过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

借景的种类: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五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1)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

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随意截留企业的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2)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作为过渡性措施,要保留部分专业部门,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规划和引导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组成。政府机关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力、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享有的司法权力,分工不同,相互合作,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系统。

群众组织亦称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包括各种依法定程序成立的群众团体、专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三大群众团体;文联、红十字会、慈善会等专业团体;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机构编制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状况以及行政管理科学化程度,通过运用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以确定国家各类法定组织的职能范围、职责权限、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并进行调控和监督,以实现国家管理系统的精简、统一、高效。

我国的机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其在编制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

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

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1)职能优先原则,即: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职能;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2)完整统一原则,即: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关系;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4)权责一致原则,指在机构设置中,要使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称、平衡,它包含三层意思: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5)精简与效能原则,即做到机构设置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

(6)依法设置原则。

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1982年机构改革。一是提出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特别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其写入宪法。

1988年机构改革。一是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原则,初步理顺党政关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1993年机构改革。一是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二是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三是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扩大了机构改革的内涵。

改革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原则:一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二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四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业务、人事任免、经费拨付,均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决定,其职能具有专属性、执法性、监控性特点,目前,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等系统,实行省级垂直管理的机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系统。

(1)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混合制中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素质和作风。

(2)按照上下级之间享有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的大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3)按业务性质和管辖范围,分为层级制、职能不同制和并用制。层级制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其特点在是有利于指挥统一,节制严明,相互衔接,行动迅速,但有时难免草率;职能制亦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其特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明确,有力于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

(4)按指挥监控权是否集中或分散于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完整制也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分离是也称“独立制”、“多元化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

八个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国务院各部门的巡视员和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该部门司局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超过40%,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75%。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巡视员不超过30%,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务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数的50%。

省辖市(行署、州、盟、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设置的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超过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县级(地辖市、旗、省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各部门,设置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职务职数的50%。

(1)在近两年度考核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

(2)晋升科、处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级副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

(3)晋升处级职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五年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晋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副职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副职,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工作部门任职的经历,晋升地(市)级以上政府机关处级以上职务的,需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4)晋升科级正副职,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晋升副处级到正司级职务,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晋升副部级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3)“谋”与“断”的相对分离。(4)“断”与“行”的相对分离。

(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量化和技术化,成为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行政决策执行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编制行政执行计划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进行工作安排;进行人力安排;进行物力安排;进行时间安排。

行政执行通过确定目标、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三个步骤,对决策执行进行控制。

(1)以协调的主客体及其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三种:与外部环境的行政协调;内部纵横向的行政协调;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行政协调。

(2)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为标低头不语,可划分为四种:以解决与外部环境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即适应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结构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运作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动态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外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沟通性的行政协调。

(3)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为标准,可划分为:高层协调,中层协调,基层协调;权责体制协调与规制协调,利益协调与心理协调。

法制是加强依法监督的保证,教育是加强依法监督的基础。

行政监察机关依照法律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指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决定向监察机关提出的申诉,它不包括不服监察机关的行政处分的申诉,也不包括不服原处理决定而要求重新处理的申诉。同时,人大、政协、工青女等单位所属的工作人员,不服本单位给予的行政处分而的申诉,不属于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范围。

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及舆论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规定和命令;质询和询问;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范围为:法纪检察、经济检察、侦查监督、监所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的形式有: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信访监督;新闻宣传,舆论曝光;民主协商。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六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七

1.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

5.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将表现为侏儒症;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将表现为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激素过多,将表现为甲亢。

6.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7.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8.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9.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在中央前回。s区损伤,则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不会讲话),h区损伤,则会出现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别人讲话)。

10.垂体分泌的催乳素不仅能调控动物对幼子的照顾行为,而且能促进某些合成食物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

11.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中,生活体验和学习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动物的印随学习只出现在刚孵化时。

1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动物行为中,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八

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十、拉丁美洲: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九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如《豳风七月》、《周颂臣工》、《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颂良耜》等。

3、婚恋诗,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风诗里这类作品尤其多,约占风诗的三分之一。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

4、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行苇》等。

5、怨刺诗,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等;还有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产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为感时伤世,切中时弊之作,《小雅北山》、《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大东》、《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等,尽管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命笔,但依然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生活的情景。

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

《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风充良》。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o》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论语为政第二》载: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十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物质性活动);自觉能动性(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3、实践的具体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调整和处理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的活动);科学文化实践(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4、认识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

(1)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把认识看做是咸鱼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其中,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吱声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7、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将人的认识看做是消极被动的反映外界对象。(离开实际考察认识,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是不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吧辩证大应用于反映论,全面揭示了认识的过程,是科学的。

8、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点:反映特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认识是一种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2.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区别: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辩证法的精神实质——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还可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还可说是维系中华种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运动永恒、绝对、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无条件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静止是暂时、相对、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有条件的(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都是相对、有条件的)。

真理是相对、有条件的。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意识性的东西做为出发点,如真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等)。

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或说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

wto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注意区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的民族政策,是基本的政治制度。)。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要坚持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称“政体”)。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表现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物质性上。

促进社会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7、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8、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9、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10、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1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1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1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1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1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16、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17、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18、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19、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20、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2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2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2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25、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6、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27、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28、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29、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30、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1、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32、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33、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诗》被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采诗说:采诗官员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观风俗,知得失。”

献诗说:天子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者是分类,后者是艺术手法。

《诗经》的分类:主要依据音乐为标准,分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是带有各地特色以民歌为主的诗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大致论定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不过春秋中叶。前后大约5间。

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

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三家诗:《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东汉列于学官,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1、周部族的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农事诗。

《豳风·七月》这篇农事诗的杰作,反映了周初农业生产情况,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是一幅形象而又真实的社会生活画卷。

3、颂歌与怨刺诗。

歌功颂德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

也有不少怨刺诗。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鄘风?相鼠》。

4、战争和徭役诗。

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昂扬斗志,如秦风中的《小戎》、《无衣》。

反映了对长年征战服役的厌倦和对自身遭遇的伤感,如《小雅·采薇》和《豳风·东山》。

学好语文的方法。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四、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们古代中国留给我们的无可替代的文化财富,学好文言文也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之一。要学好文言文,我们要多去读,多去理解哪些词的意思,去学一些基本语法,去被背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各大难点。但这些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时间慢慢的积累。你也可以有空多去图书馆看各种文学书籍。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是否搅拌。

(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2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语文阅读知识点包括以下三点: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十六

电学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每年中考电学都有30多分,电学也是学生掌握比较不好的部分,中考的压轴题也都在电学。因此,复习好电学,将是取胜中考的关键。下面,我把我在电学复习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中考物理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xx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课标对电学的要求主要分布在电磁能、电和磁以及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一)电磁能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电学69)(括号标注为20xx年泉州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对应考点,下同)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电学62、63)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电学58、59、60)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电学61)

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学66)

6.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电学67、68)7.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电学64、65)

(二)电和磁

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电学70)

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电学71)

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学73)4.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信息、材料、与能量74)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材料、与能量75)

(三)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力学26)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力学27、28)

20xx年泉州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容易理解,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学习和研究泉州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上。

20xx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考试说明(电学部分)

考试内容58.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电59.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路60.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6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探究电路6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63.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6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65.有安全用电的意识。要求bcacdbad电电功率学66.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67.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68.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69.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bdaadadd电70.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和71.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磁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72.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7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历届中考电学所占的分数05年中考28.5分06年中考31.5分07年中考32分

1、认真研究08年中考考试说明、历届(05-07年)中考试题、市质检卷、复习指南。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之一;市质检卷是中考的“风向标”,从中可以感受今年中考的一些信息;从历届中考试题中可以找出中考命题的方向、规律和重点;复习指南是复习指导书。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

2、重视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内容。物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本质特征,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中形成物理要领和物理规律的能力。

中考命题加强联系生活实际。物理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蕴涵的物理知识。坚持学以致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加强实验、科学探究和计算的教学,重视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教学。电学实验、计算题是中考的重点。

历届中考电学实验、计算占、实验方法占的分数

06年中考07年中考

2

实验10分11分计算12分14分实验方法3分实验考点:主要是测小灯泡电功率、小灯泡电阻。

计算考点:主要是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方法和归纳能力的教学;重视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的计算的教学。

4、精选练习,加强审题、解题方法的指导。

要针对考点和历届中考规律选择有代表性、难度适宜的试题,供学生练习。讲评练习要对审题和解题方法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加强学生解题规范化的训练,重视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5、激发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整天做题,容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因此,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和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注意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节奏,愉快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应当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对待复习工作,在复习中充分理解改革与继承的关系,注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既关注社会热点,也关注中考动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努力使复习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谢谢大家!

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篇十七

函数是高考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学习函数需要首先掌握函数的各个知识点,然后运用函数的各种性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2.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定义域分为自然定义域和实际定义域两种,如果给定的函数的解析式(不注明定义域),其定义域应指的是使该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自然定义域),如果函数是有实际问题确定的,这时应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函数的值域是由全体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求解析式。

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三种种情况:

(1)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关系式,这种情况需引入合适的变量,根据数学的有关知识找出函数关系式。

(2)有时体中给出函数特征,求函数的解析式,可用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求解析式,f[h(x)]=g(x)求f(x)的问题,往往可设h(x)=t,从中解出x,代入g(x)进行换元来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前提是,需要对各种函数的性质了解且熟悉。

目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常数函数、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以及由以上几种函数加减乘除,或者复合的一些相对较复杂的函数,但是这种函数也是初等函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