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08 07:46:02 页码:13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实用19篇)
2024-03-08 07:46:02    小编:ZS文王

写一份总结是对我们过去所做努力的肯定和回顾。当面临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利益关系。总结是观察、思考和总结所得的结论和经验,它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宝贵财富。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标和范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帮助。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一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宋代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明代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二

活动介绍。

活动内容:歌曲《好娃娃》(重阳节)。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2、知道要尊敬老人,愿意为老人献爱心。

3、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谈论自己如何关心帮助爷爷奶奶的。提高孩子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

活动准备:

一个茶杯、一张凳子。点心蛋糕。

活动过程:

一、说说关于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2、知道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

3、发表感言,老师提问:我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

我为什么要帮爷爷奶奶做事?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贴心话。

二、学唱歌曲《好娃娃》。

今天老师把小朋友说的心里话编成好听的歌曲,和大家一起唱。

(1)老师范唱,吐字要清楚,让幼儿听清歌词。

(2)幼儿跟随老师按节奏念歌词。

(3)幼儿跟随老师轻声学唱。

三、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进行情境表演。

老师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自己想动作,并能边唱边做动作。让幼儿大胆表演。

老师扮演奶奶,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让幼儿感受尊敬老人,关心长辈的快乐之情。

活动延伸:

1、老师以谈话的方式启发幼儿:你们除了帮爷爷、奶奶倒茶、端凳子,还会帮他们做哪些事?幼儿谈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教幼儿用替换词的方法,将倒茶、端凳子换成新词。如:拿鞋子、拿毛巾、穿针线、捶捶背等。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三

重阳寒寺满秋梧,客在南楼顾老夫。

步蹇强登游藻井,发稀那更插茱萸。

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叶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瑞塔临初地,金舆幸上方。

空边有清净,觉处无馨香。

雨霁微尘敛,风秋定水凉。

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

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

井梧叶叶秋风晚。

东篱点点金钱满。

日烘深院香。

幽姿无众草。

莫恨生非早。

嚼蕊傍池台。

寿公桑落杯。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梧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校本作“千柄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校本作“雾”}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坐客三十余人,多知名之士。)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四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2、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3、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5、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6、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7、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9、偈颂八十五首。

年代:宋作者:释妙伦。

黄花到处有,何止在东篱。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五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旅中过重阳》。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六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作品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菊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八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费长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磨破了无数双鞋,翻过了无数座山,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费长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费长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他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告别仙长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没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曾有记载。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九

1.重阳节习俗之一就是登高望远,其实,重阳节的登高寓意很是简单,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这个节日登高是为了怀念远方的亲人,寄托着自己的思念之情。

2.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3.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一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三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应该是所有写重阳节的诗词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了,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才17岁,当时的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的解析可参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两首正好可以参读。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公元699年,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的《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同一年,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是年秋,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王、卢的这两首《九日》诗,虽然构思相似,但王勃表达的是他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照邻表达的是人不可北归的'乡思。

(北宋·苏轼)。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

异乡风景却依然。可恨相逢能几日,

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子细更重看。

这是苏轼在九月九日与杨绘(字元素,苏轼好友)分别时写下的送别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写离愁别绪。可恨彼此相聚能有几多时光,这一次分别之后,不知到哪一年才能重逢。字里行间充分表露了对相逢短暂、后会难期的怅恨。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公元845年,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他们俩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所以在九九重阳这天同登齐山,感慨万千之下作了这首诗。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由诗题可知,这是李白在重阳节后一天龙山(在今安徽当涂县)登高时所作的。而其实在前一天,也就是九日重阳节当天,他已经登过一次龙山了,因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所以他才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这其实是李白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重创,有感而发的。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公元1682年八月,28岁的纳兰性德与郎谈出使梭龙),使至塞外,正值九九重阳,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于是写了这首词以寄乡情。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是白居易晚年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的,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有少年的情趣。白居易能随时留心观察生活,他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丛白色的,然后由花联想到酒席上相似的情形,将自己喻为白菊,比喻自然贴切,颇有情趣。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前,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18岁的词人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的重阳,所谓逢节倍思亲,她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近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四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代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4、《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满庭芳·客中九日》。

元代张可久。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6、《原州九日》。

明代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7、《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9、《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10、《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五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残菊》宋·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菊花》宋·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赋十月菊》金·元好问。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秋登兰山寄张五。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谢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螃蟹咏》。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踏莎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六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2、《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5、《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6、《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7、《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8、《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10、《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七

3、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5、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6、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7、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8、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9、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0、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2、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13、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4、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15、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1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17、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8、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9、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20、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1、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3、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5、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26、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7、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28、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29、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0、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31、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3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3、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34、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5、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36、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7、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8、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9、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八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2、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3、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4、他乡:异乡。

5、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6、那:为何。

7、北地:北方。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愁绪推向了高峰。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1.年年岁岁登高节,欢事旋成空。——晏几道《武陵春·九日黄花如有意》。

2.九日黄花如有意,依旧满珍丛。——晏几道《武陵春·九日黄花如有意》。

3.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白居易《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4.重阳过后开无害,只恐先生不赋诗。——范成大《重阳不见菊二绝·冷蕊萧疏蝶懒飞》。

6.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王安石《咏菊二首·院落秋深数菊丛》。

7.重阳已过君休恨,留取金英晚节看。——宋祁《重阳不见菊·蜀地秋高未拟寒》。

8.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重阳还又到》。

1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11.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张可久《南吕·四块玉·客中九日落》。

12.留,共登思远楼。重阳后,菊花风雨秋。——张可久《金字经·春怀瘦影孤》。

13.试登高先做重阳,篱落黄花,虀臼橙香。——张可久《双调·折桂个》。

14.节是重阳却斗寒。可堪风雨累寻欢。——李之仪《鹧鸪天·节是重阳却斗寒》。

15.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韦应物《闲居寄端及重阳》。

16.但将酩酊酬佳节,更把茱萸仔细看。——黄庭坚《鹧鸪天·重九日集句》。

17.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黄庭坚《鹧鸪天·万事令人心骨寒》。

18.长来逢九日,难与菊花别。——李端《九日赠司空文明》。

19.细雨双林暮,重阳九日寒。——李端《酬晋侍御见寄》。

20.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21.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贾至《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篇十九

3、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5、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7、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9、倒照秦眉天镜古。——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0、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1、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12、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14、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7、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8、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玄》。

19、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0、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旅中过重阳》。

21、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2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醉花荫》。

23、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25、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6、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30、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九日登山》。

32、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3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35、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37、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8、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9、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闰九月九日独饮》。

40、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41、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42、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3、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4、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45、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46、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4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49、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5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1、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52、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53、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54、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55、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56、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57、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