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15 04:02:04 页码:11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优秀14篇)
2024-03-15 04:02:04    小编:GZ才子

计划是人们在实现目标、控制时间和资源方面的有序安排。设置目标时要具体明确,并且有时限,以增加计划的操作性。通过对计划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我们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果。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一

日常教学中的德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换句话说,德育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主要靠教学中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贯彻德育。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落实学校的课堂德育就尤为重要。

二、“课堂德育”领导小组。

组长:刘先清。

副组长:李成兵、黄胜、鲁燕林、

成员:中层领导、年级组长、任课教师。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把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做扎实,首先要提高任课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说,课堂中德育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思想认识到位不到位,认识的程度如何。有句话说得好,认识有多高,效果就有多好。如果我们的任课教师对其重要性就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认为是多余的、没必要的,课堂上的德育工作就会落实不到位,学校整体德育就会事倍功半,乃至全面落空。

(二)努力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

(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

增强师生双向沟通,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德育的原则,德育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还是对学校、教师工作,学生的评价都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评价的水平也不同,对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样。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真正了解,教育缺乏针对性。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师既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采取合理措施,促其质变或飞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目前教学质量目标冲击德育软任务,使学生对学校德育效果的评价明显低,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研究证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需要相对应时,就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是起反作用。

(四)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变的德育方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

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学校德育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有实效。

(五)以课堂为主,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中德育的目的是育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突出教材中显性教育因素。任教教师要以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德育内容课程开发为契机,恰当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工作。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补充相关教学内容;三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

课堂德育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贯彻于每一个学科,贯彻在每一节课堂中,贯彻在每一个课堂的始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渗透德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要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实验、实习中要渗透德育,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这是所有任课教师首要的任务。教书育人主要在课堂,学生在校时间中,上课的时间最多,在课堂中受教育的时间最长,任课教师在学校中人数多,素质高,水平高,作用大,在同学中享有威望,任课教师的话在学生中影响也很大。

(六)教师言传身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言谈举止有修养,举手投足有素质”、“教师在学生面前无小事”、“名师出高徒”说明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风采,将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的作派、说话的表情都很像当年的某位老师,甚至有的写字都像当年的某个教师,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认识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德育渗透。

(七)感恩教育和养成教育是课堂德育的重要内容。

影响是什么可想而知了。再比如感恩教育的宣传与落实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感觉家人、老师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稍有不顺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适时的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抓好学生的感恩、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八)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加强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二

为了落实关于《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方案》,普及学校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运动技术能力,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根据学校活动课要求,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创建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活动课。二、活动内容:

花样跳绳:简单的跳绳也可以跳出繁多的花样,给健身带来无穷的乐趣。一人跳短绳时,在脚步变化中还可以加上手臂摇绳的变化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根据这些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趣味跳绳方法。三、活动对象:

一至五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控制在1016人。四、活动场地:

学校操场五、活动时间:

每周二、四下午第三节活动课六、活动组织:

王效凤七、活动成果:

学期末或学校大型活动中,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展示。八、保障措施:

实行点名制度,保证在规定时间、规定场地和规定的人员进行训练与学习。

扩展阅读:花样跳绳实施方案。

大丰市第五小学花样跳绳实施方案。

一、开展花样跳绳的目的。

跳绳是师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因而在我校推广性很强。结合我们学校普及跳绳的基础上,提出以“花样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我们提出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以花样跳绳进行各种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学生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速度、耐力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以“花样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特色项目,来推动和普及学校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同时,百分之九十五的老师参加了花样跳绳的训练,跳绳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师生在体育活动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很好地落实和践行了我校的“同行同心同乐”的办学理念。

1、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和“创教育品牌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花样跳绳活动。

2、跳绳是老少皆益的一项体育活动,深受大家的喜爱。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能起到促进作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

3、激发跳绳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跳绳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跳绳价值的有效保证。

4、根据学校场地,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跳绳活动。通过跳绳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安全的进行跳绳活动的知识和方法。

5、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1、一分钟速度跳。要求每个班无论男女至少50%的同学能够达到140次/分80%的同学能够达到131次/分,100%的同学能够达到108次/分。

2、花样跳绳。要求以学校制定的《跳绳难度规定动作》为基础,要求每个班级60%的同学能够完成《跳绳一级难度规定动作》中的一半以上动作组合,25%的同学能够《跳绳二级难度规定动作》4套以上动作组合。5%的同学能够自创动作组合。3.内容:肯肯跳、踏步跳、车轮跳、侧打挽花、交互绳、网绳、绕“8”字跳、两人一绳、前后开合跳、左右开合跳、绳中绳、双飞、三飞等等。

4.三月份有跃动花样跳绳来教练教学校部分教师和学生;四月份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学生对全校师生进行表演,利用大课间时间由花样跳绳的骨干对全校师生进行培训,同时进行选拔组建花样跳绳队,五月份进行全校花样跳绳比赛,六月份各班汇报表演。

5.开展以“花样跳绳”为主题的大队、中队活动和形式多样的花样跳绳比赛。一月一次进行了“1分钟速度绳”、“20人3分钟8字跳长绳”、“20人集体花样跳绳”等系列花样跳绳比赛。我们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还在大课间锻炼及课外活动时间内,安排多种花样和各种形式的跳绳活动与比赛。我校的花样跳绳队曾在市阳光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特色项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在全校师生间起到了榜样作用,深受学生的喜爱。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人人带绳,天天练绳的习惯,形成人人参与、师生互动、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为促进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理念形成和“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三、开展跳绳比赛,对好的班级、运动员进行表扬。1、每月底举行班级与班级的对抗赛,评选出班级的跳绳王。

2、学期结束前进行全校性跳绳比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四、及时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把每班的“差生”集中起来,与专职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

1、请优秀学生演示,教师的反复讲解示范,必要时手把手教。

2、让他们观看跳绳的录象,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及时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回家的练习情况,让家长来督促学生,使他们尽快地学会跳绳。

五、做好优秀学生的训练,组建学校花样跳绳队,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3次,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

1、要和学生的家长联系,要取得家长的同意,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2、及时和班主任及课任老师联系,做好优秀学生文化课的补习工作。

六、时间场地安排:操场球场七、实施要求:

1、各班级要高度重视跳绳活动,制定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活动,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2、由学校统一分配每班两条长绳,短绳由学生自带,要求人手一条。

5、学生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6、学校提供器材,但也提倡以班级为单位自备创新活动所需器材。器材的领取和收回由各班体育委员负责。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三

1.合理分组是讨论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英语课堂,有些教师为了讨论某个话题,临时地把班级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的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到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

(1)讨论小组的分组原则。

小组讨论强调的是小组的集体行为,而学生在性别、成绩、能力、性格、文化背景等到方面上都有差异。因而在分组时,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讨论小组间的比赛。总之,分的组要为学生的讨论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最能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讨论中的焦虑感等消极因素,为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混合分组。

混合分组可使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即使成绩中等的学生甚至差等生也有机会充当“教师”或“专家”。他们在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时,总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学生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由此,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觉,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而且混合分组能使学生在学业水平、语言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经济、社会背景、甚至种族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学会平等交往。学生在合作讨论活动中形成平等、民主意识,同时学会产生移情,即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接纳和容忍不同观点和意见。这些情感的形成对克服语言休克和培养文化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科代表给本班学生按成绩、语言表达能力、语音、性格、组织能力等方面排个队,然后再进行优化组合,并从中挑选一位性格较为开朗、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在实施讨论时给本组分配角色,组织讨论,做好讨论记录。

教师的调控作用是课堂讨论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2]。

教师在讨论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分享其他同学的知识、经验,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也就是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由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性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如何在实施讨论的过程实现上述的教学效果就得依靠教师在讨论中实行有效的调控。

(1)调控小组讨论的话题。

课堂小组讨论要有讨论的话题和焦点,否则讨论时就会出现纠缠细节或跑题的现象,而且这样的讨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达不到我们讨论的目的。我们发现有时我们的话题只是就课文的具体细节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只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言表述,讨论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也是以课文中的枝节内容为主,实际上这样的讨论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缺少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教师只是创设了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一些基本信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都得不到有效地激发与培养,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小组讨论感到厌烦,甚至丧失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可有时我们又会发现我们的话题模棱两可,或话题涉及的范围太大,学生在讨论中觉得很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讨论这种话题。因此,精心设计一个话题是小组讨论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深入研究课文,理出课文的基本框架,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意义;确定所学课文的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否基于课文之上,能否挖掘课文的内涵;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教师还应尽可能把握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讨论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避免“有题无议”或“有议无质”的现象。例如,在sefcbookib的“whatisahealthydiet?”教学中,我们可让学生先从自己一天三餐通常吃什么开始交流,学生一听到这个与自己生活的关的话题都踊跃发言,而后我们就把话题一转,开始讨论“doyouthinkyouarehavingahealthydiet?”学生开始从自己的饮食中关注什么是healthyfood,什么是unhealthyfood。再例如,在教学sefcbook2bunit9savingtheearth时,让学生讨论污染的问题,如果纯粹是就题论题,学生可能觉得索然无味,我们在设计话题时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审察一下本地的污染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及建设性的建议。当代的学生都是思维敏捷,富有个性,富有个人见解的年轻人,于是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建议连老师都为之赞叹。

(2)调控小组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我们发现在讨论中,有些学生恪守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的信条,在讨论中总是那么被动,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深怕其他同学会嘲笑他。展示讨论结果时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位胆子比较大的,表现欲较强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则充当“看客”或“听众”。这时我们不禁对这种讨论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小组讨论本应使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无穷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是对讨论小组长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作为组长如何想方设法让本组成员以小组的荣誉为重。另外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得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引导他们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并且力求创造一种较为宽松的讨论环境,让那些较为胆小、较为内向的学生消除焦虑感,培养他们敢于大胆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在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时可用轮流的办法,使得发言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

(3)调控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在课堂讨论的活动中,应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讨论中,教师应选择重点的语言形式,设计适当和语言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重要的语言形式。现行教材中speaking部分都有交际任务、讨论的话题,而且在讨论或交际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给出的theusefulexpressions。这种通过完成交际任务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并能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为此,在设计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语言学习与活动有机结合,即让小组活动成为有意识的语言操练活动与无意识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平台。例如,在教学sefcbook2aunit1speaking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句型“idoubtif/whether…”及“thereisnodoubtthat…”造句,进行有意识的句型操练,然后再让学生在辩论“whichbranchofscienceisthemostimportantandusefultosociety?”这个话题中灵活使用这个句型。学生通过这种操练后又在真实语境中为完成交际任务而使用语言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机械性操练让学生记忆语言形式的单调、枯燥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记住了“idoubtif/whether…”“thereisnodoubtthat…”这个句型,而且又会使用这个句型。

3。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是讨论取得成功的保障。

在讨论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小组的讨论能否顺利进行依赖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因此,进行小组讨论评价时要把讨论过程评价与讨论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讨论结果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讨论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发展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讨论共同体,个人的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集体的力量,从而防止了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4]为此,我与科代表一起,把学生的分组情况列成一张表格,每小组的第一位成员就是该组的小组长,在实行评价时,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该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发表的想法的深刻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是以小组互评与教师的客观评价相结合。实践证明,此种评价机制激励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并且在讨论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结束语。

讨论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促使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地学习,真正在讨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成熟;同时,通过讨论中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相互间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在讨论中,巧妙地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小组讨论如何有效地实施将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一再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远振。论著课改新理念在英语课程中的体现。中学外语教与学,.3。

[2]贺新民。英语小组活动教学的探讨。中学外语教与学,.4。

[3]陈蕾。课堂小组讨论中的误区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3。

[4]张姬红。自评互评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03.8。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四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实现德育课程育人、学科德育育人、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育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试点目标任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施措施。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

4、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管理体系。

(1)健全和理顺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行政为核心,

政教处为龙头,安全主任、级部主任、班主任、科任以及其他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德育群体。

(2)增强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意识和德育工作能力。营造“教师身正,人人为导师;学生乐学,人人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以校本研修为契机,集思广益,定期为班主任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建立班主任工作思想交流阵地,表扬德育先进个人和集体,宣传德育要求等。

(3)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4)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立体网络。

(5)以常规为本,把常规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抓好细节教育:爱校爱班、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清洁卫生、公物、礼仪、课间操等等。

(6)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浓郁的文化氛围。

(7)开展“大手牵小手,互助共成长”活动。

(8)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9)在家长委会的支持配合下,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家校互动。

5、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坝子小学德育一体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坝子小学德育一体化领导小组:

组长:杨光。

副组长:刘大庆林继奋。

成员:王家民白清华柴广芳。

吴敬远孙华伟。

工作小组:

组长:刘大庆。

成员:全体班主任及课任教师。

(二)大力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宣传“四位一体”的德育理念,鼓励师生参与到德育改革之中,引导社会进一步增强对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给予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跟踪评估。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各处室、各班级进行跟踪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达成情况、标志性成果、组织管理情况、社会影响及成效等。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9月)。

学校校委会成员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安排,然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教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学校总体安排部署上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发展观,积极投身德育课程一体化活动。

2、制度、计划制定阶段(月)。

建立德育课程一体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

3、全面实施阶段(年10月至6月)。

4、经验总结阶段(207月)。

学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进行讨论反思,以制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五、成效呈现方式。

1、经典诵读艺术展示与汇演。

2、组织参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体验与印记。

3、汉字书写、书法等比赛、

4、传统文化育人讲堂。

5、传统文化特色校园景观。

六、试点困难预见。

1、对教育认识的局限,以及受长期以来学校粗放管理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存在诸多不足。

2、缺乏资金。学校馆园等硬件建设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势必会影响一体化的进程。

3、虽然是德育为本,但是以教学质量为首的现状会束缚学校和老师们在德育一体化进程中思想理念。

吴林街道坝子小学。

2016年10月。

坝子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实施方案。

吴林街道坝子小学。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五

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

生:不能。

顺: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二)。

生:这两道题不能直接加减。

生:能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有没有办法能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统一起来,而原来的分数大小又不变呢?

显然,片断(一)以注入为指导思想,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记住结论。

片断(二)以启发为指导思想,注重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新的课题,而且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素质。

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就是要启发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启发学生热爱数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数学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群体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群体风气和意识观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求知气氛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的自觉性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1][2][3]。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六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本学期里,为了将幼儿园的礼仪教学工作更加完善,在总结了上学期工作中缺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本学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常规工作。

(一)按时为教师发放礼仪月计划、周计划及教案;。

(二)及时更换小、中、大班的礼仪家园联系栏资料。

(三)继续以发放宣传单或调查问卷的形式,坚持家园联系;。

(四)坚持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在培养大班幼儿练习升旗仪式的同时,选择少部分中班幼儿观看并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二、礼仪工作的培养与训练。

(一)幼儿常规培养。

坚持早入园礼仪小明星接待工作;统计幼儿及家长主动问好的百分率,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问好礼仪的教育,并以此来带动家长。

培养幼儿新增礼仪礼仪常规项目;。

(二)教师礼仪常规培养。

教师仪容仪表;坚持上班园服制、不化浓妆、不披发、不美甲、不穿高跟鞋等制度。

坚持班级礼仪明星的评比工作,并给与幼儿小奖励。

三、活动的开展。

(一)开展一至两个幼儿活动,充分的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见识;。

(三)开展“我的课程我设计活动”,即每位教师在本学期中各设计一节礼仪教学课程,分年龄段来由教师自我选择所要编写的礼仪课程,确定教师上交教案时间,将所有教师编写的教案修改成册并存档。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七

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

生:不能。

顺: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二)。

生:这两道题不能直接加减。

生:能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有没有办法能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统一起来,而原来的分数大小又不变呢?

显然,片断(一)以注入为指导思想,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记住结论。

片断(二)以启发为指导思想,注重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新的课题,而且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素质。

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就是要启发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启发学生热爱数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数学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群体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群体风气和意识观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求知气氛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的自觉性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3.启发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出问题,这本身就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教师要认真培养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学会提问的能力。一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我们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二要抓住时机,耐心引导。学生从不问到问是一个进步,但要从问到会问更是一个飞跃。教师既要热情鼓励,又要耐心指导;既要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又要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的提问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抓关键的本领;要训练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概括和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5.启发学生竞争意识。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和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中选取知识的引发点,运用讨论、辩论、抢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竞争气氛,启迪学生智慧。

二、以尊重为基础,坚持智、能并重。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就必须与心理学建立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学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以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做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环节:1.着眼于人,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专注和不断深入;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要着力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

2.着力于用,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教学中,一要重视暴露思维过程。

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都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够有条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和操作步骤。二要重视暴露学习方法。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蕴藏在教材之中,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相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应运而生。如课本中关于怎样引入概念,如何讲解例题,以及怎样运用插图等等都有阐述或安排,这些内容既是教材,又是教法,也是学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意识性,明确要求,悉心指点。

三、以自主为核心,坚持教、学并重。

只有外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主体的需要相一致,而且学生对外部教育影响的内容与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智力活动,内化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无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一味地实施灌输,以为多多益善,只能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的接受系统一旦封闭,内化过程就中止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就中止了。可见,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十分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法,我觉得应抓住四条:一是学习观念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视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在多种阻力、困难和失败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积极进取,增强必胜信心。二是学习心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比方如何观察、思考、想象、记忆、解决问题,如何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控制学习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三是学习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技巧。四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靠教师灌输大量的方法让学生去记、背,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和训练,养成习惯。

四、以训练为主线,坚持手、脑并重。

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强调把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重视内化过程和内化机制的研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媒体,多种直观手段,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练习,采用实验、操作、游戏等办法,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在动脑、动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

以训练为主线,有两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训练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灵活性,加大课堂练习容量,科学地体现精讲多练,即精讲巧练,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要突出思维训练这个重点,把思维训练作为主线贯穿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就不再是知识的堆砌,教师进行的教学也不再是死板的教条。思维训练,要注意内容紧扣教材,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恰到好处。要注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能灵活运用顺、逆向思维,并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等一般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八

“德”的塑造和形成,是培养21世纪接班人的首要任务。新学期里,我园德育工作将以上级的指示精神为指导,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方式,千方百计地把我园德育工作抓紧、抓实、抓成效。

现将我园本学期德育方案拟定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状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20__年8号文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使全体教师能够严以律已、为人师表、以德施教,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用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崇高的人格引导和影响幼儿。

二、家园合力,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充分挖掘利用、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增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合力,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1、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2、重视家园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a、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b、家长言行一致,做好幼儿的表率。

3、鼓励和带领幼儿参与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增长幼儿的见识,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九

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险、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和谐发展。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视教学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强调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学认识的关键就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在于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它对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二)活动教学的历史背景。

活动教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卢梭,他的自然教育观可以说是活动教学最早的萌芽。他从自然教育理论出发,反对从书本中学习,主张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身体锻炼、劳动、观察事物等行为获得经验、吸取教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也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提出了教育应以儿童的活动为基础。德国赖伊基于“行动教育学”的理论,反对赫尔巴特以获取书本知识为主的教育理论,主张以活动为教育的基础,认为感觉、活动是构成意识及获取知识的根本条件,应当特别注意活动性的课程。美国杜威对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原则指导下,坚决反对学科教学,主张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获得个人经验。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倡导设计教学法,把活动教学进一步具体化了,由儿童决定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计划、执行活动、评价活动效果。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为后来的活动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困境。

(一)学校德育观念陈旧落后。

我国学校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做法,在内容上注重政治要求、思想信念而忽视道德规范,把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德育成了政治的附庸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独特的价值。同时,学校教育一直奉行社会为本的教育思想,德育理论以社会需要作为论辩的逻辑起点,过于注重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育内容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合理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二)德育的某些内容脱离实际。

一是由于德育教材部分内容滞后老化,只是死板地谈一些陈旧的、脱离社会现实的东西,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致使学生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产生怀疑,也不能将社会需要有效地转化为自身修养的动力。二是德育的某些内容不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要。道德教育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如果德育内容的设置脱离学生成长实际,忽视学生的精神满足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回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友、择业等现实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疏远、不信任感,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教师主体意识缺失和学生主体性失落。

反观我们的学校德育,一方面,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行为规范、德育大纲等内容条目而进行,教育者不过是传递社会要求的传声筒,淡化甚至是忽视了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德育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而忽视学生对自己负责;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而忽视学生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的培养,学生主体的德性没有得到主动、积极的张扬。

(四)德育方式、方法不科学。

德育方法单一和简单化,使得学校德育忽视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如果将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等同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个人的“管束”,忽视学生日常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道德规范就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信念,也就人为地削弱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一)德育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机械刻板、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德育方式静止僵化、墨守成规,缺乏针对性;德育方法存在误区,灌输多,引导少,思维单向。而在德育方法上只是采用灌输的方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理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造成德育缺乏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太远,因而得不到学生的共鸣,学生难以产生道德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因此,必须采取一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形式来弥补灌输式德育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真正提升。

(二)德育中的活动教学,能够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

活动教学运用于德育中,能够反省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避免过多地灌输说教,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

认知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和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行为训练,也不是情感的激发,而是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但是仅仅是知识和认知能力的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太注重道德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其实是一种实践的教育,一种情感的教育。而活动教学由于具有活动的特点,因而突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使道德教育能够回归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把活动本身作为目的,其深刻的内涵在于认定道德、道德生活本身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道德标准都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同,任何道德价值都向未来开放,向变化发展开放。把道德教育的过程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实践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使其更好地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

(五)活动过程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价值。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责任心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是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实现的程度与水平如何,取决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选择与发展机会。因而,活动的价值并不在于活动结束获得某种有形的结果,而体现在易被人们忽视的过程中。活动教学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不只是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完成作业的优与劣这些有形的结果上,而是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眭体验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注重给完满人格的养成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也正是道德的要义所在。

总之,由于道德内在的实效性低下,不能满足社会的道德要求,使受教育者的道德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德育进行改革,而方式之一就是对德育方法的改变。活动教学有着诸多的优点,有利于改变学校德育实效性低的问题,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进步,活动教学应该在德育中倡导。

(一)主体参与策略。

(二)感悟导行策略。

感悟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内化机制。感悟导行策略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情境的感染来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规范。学生是在有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去实践道德行为要求的,是在活动中真正实现了道德的内化,真正把课堂上所感受的道理和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形成持久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感悟导行策略要求教师在活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感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窖社会。

(三)合作探究策略。

合作探究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基本形式。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的人际交往机会,与同学的交往、与教师的融洽、与他人的合作,都会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感到心情舒畅。这不仅使学生热爱生活,也易于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有助于促进集体与个体的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教学形式,强调的是小组问的竞争,小组内的合作,这就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机会。合作探究策略解决的是德育中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发展的自主建构问题。活动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间相互合作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彼此合作、互相启发,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教师可以将课堂活动的空间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就某一主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从不同的角度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共同探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也可以变换课堂组织形式打破学生学习空间的僵局,从而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四)创新发展策略。

创新发展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灵魂。它是指在活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彻底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上。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德育活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要允许学生进行多样选择,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培养创新思维。为此,德育中的活动教学必须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以一个统一的、绝对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某一个人或某一种社会现象的弊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导向,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不断创新,夯实基础,强化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

二、工作目标:

1、从严治校,规范办学管理,争创社会满意学校和家长满意教师。

2、广洒爱心,实抓规范,推进教育创新。

3、加大师训力度,形成合理梯队,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管理工作:齐抓共管,务实创新,开拓进取。

1、认真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找准学习与工作、生活的结合点,坚持学以致用,争创“社会满意学校和家长满意教师”。

2、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科学开展层级管理,层层目标明确,级级工作负责。学校领导班子发扬民主、分工协作、以身作则、开拓创新,组织好教育学习活动、业务培训活动。

3、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师文化生活,积极发挥网络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联系和扩大社会影响上的作用。

(二)德育工作:深入研究,完善机制,讲究实效。

1、加强领导组织的组建落实。成立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思品教研组长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学校德育工作,保证德育渠道和德育计划的实施。

2、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系列化,认真组织宣传,让学生在每次讲话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加强学生学校礼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思想。在进行以上各种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国防、法制、环保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重视思品课堂的任务落实。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探索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各科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真正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形成系列化、整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渗透德育中创新“五有目标”,即渗透德育有意识、制订计划有安排、备课本上有体现、课堂教学有落实、下课之后有效果。加强晨会、班会课的管理,学校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形成合力共同创造研究班会、重视班会的良好氛围,创建德育科研群体。

4、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少先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升旗仪式、队干部的培养等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队员得到全面发展。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加大社会参与学校德育的力度,逐步形成劳动、安全、法制、国防、心理健康、爱国主义及家庭教育等几个社会教育板块,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从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建一个更完善的教育网络。在对学生开展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生存及生命意识教育的同时,定期对学校的一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杜绝一切事故发生,确保师生安全。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合作、关心、宽容、诚信等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顽强毅力和吃苦耐劣的精神,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工作:深化改革,开拓新路,不断创新。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积极开展优质课、示范课、实验课、指导课的研究活动。教研组创新管理、规范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教研经验,每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人人参与、讲求实效;每个人坚持扎实基础、提高质量,探索让学生全面、全员、全程、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2、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探|性,开展学生道德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评价,在《学生素质报告单》中用好评语栏、特长栏。各教师、各学科可根据新课标的设置,探索用好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自我评价、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学生的观察与评价、家长的信息、考试与测验的信息。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20-年春季,我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上级工作要点。认真落实以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为重要目标,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幼儿园德育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而教师队伍建设又是做到全员育人的关键。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建立育人体系。

教师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园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幼儿。

1、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将“三爱三节”“日行一善”教育贯彻师生日常行为中,对幼儿及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年级、班级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是加强园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早操等情况进行抽查,每周进行小结。对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园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本学年将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使者”主题教育活动,从站好队、做好操、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

3、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心理现状,上好健康教育课。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并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升旗教育,3月份开展“爱妈妈”活动,4月份开展“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活动,5月份开展“劳动节”“端午节”主题活动,6月份开展“庆六一”等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

(四)幼儿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一个懂得爱的人才能懂得工作、生活与学习。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能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胸怀大局,有集体意识,能培养幼儿强烈的责任感和爱的意识,激发他们长大了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愿望。

(1)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步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尊敬、热爱他们。

(2)培养幼儿从爱学习、爱劳动、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步扩大到爱家乡、爱祖国。

(3)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认识国旗、国徽,了解国歌、首都等。

(4)培养幼儿向英雄学习的情感。

(5)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我们应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小班开始,老师们就应该教孩子怎样讲清洁、爱卫生,教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并在实际的生活中指导他们来做。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保持衣服和手脸的干净,勤洗头、洗澡,会刷牙。

(2)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不在墙上乱画。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学学习保护自己。

(4)坐、立、行、看书、写字能保持正确的姿势,知道用眼卫生,会保护眼睛。

(5)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有礼貌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讲礼貌和守纪律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讲礼貌和守纪律的教育。

(1)对老师、小朋友、家里人、客人有礼貌,知道有礼貌是好孩子。

(2)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3)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

(4)不需成人更多的提醒,能较主动地遵守本班常规。

(5)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6)未经别人允许,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4、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幼儿的个性是他自己的生活史的产物,起源于幼儿同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幼儿的意识产生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反思;幼儿因为动作而认识世界,幼儿也因为动作而意识到那个发出动作的“我”。幼儿是社会的人,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情心。

(1)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培养幼儿诚实、勇敢、正直、谦虚、宽厚、活泼开朗、有毅力、负责任的品质。

(4)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出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十二

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

生:不能。

顺: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二)。

生:这两道题不能直接加减。

生:能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有没有办法能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统一起来,而原来的分数大小又不变呢?

显然,片断(一)以注入为指导思想,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记住结论。

片断(二)以启发为指导思想,注重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新的课题,而且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素质。

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就是要启发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1.启发学生热爱数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数学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群体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群体风气和意识观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求知气氛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的自觉性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3.启发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出问题,这本身就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教师要认真培养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学会提问的能力。一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我们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二要抓住时机,耐心引导。学生从不问到问是一个进步,但要从问到会问更是一个飞跃。教师既要热情鼓励,又要耐心指导;既要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又要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的提问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抓关键的本领;要训练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概括和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5.启发学生竞争意识。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和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中选取知识的引发点,运用讨论、辩论、抢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竞争气氛,启迪学生智慧。

二、以尊重为基础,坚持智、能并重。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就必须与心理学建立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学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以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做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环节:1.着眼于人,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专注和不断深入;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要着力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

2.着力于用,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教学中,一要重视暴露思维过程。

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都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够有条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和操作步骤。二要重视暴露学习方法。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蕴藏在教材之中,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相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应运而生。如课本中关于怎样引入概念,如何讲解例题,以及怎样运用插图等等都有阐述或安排,这些内容既是教材,又是教法,也是学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意识性,明确要求,悉心指点。

三、以自主为核心,坚持教、学并重。

只有外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主体的需要相一致,而且学生对外部教育影响的内容与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智力活动,内化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无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一味地实施灌输,以为多多益善,只能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的接受系统一旦封闭,内化过程就中止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就中止了。可见,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十分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法,我觉得应抓住四条:一是学习观念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视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在多种阻力、困难和失败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积极进取,增强必胜信心。二是学习心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比方如何观察、思考、想象、记忆、解决问题,如何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控制学习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三是学习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技巧。四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靠教师灌输大量的方法让学生去记、背,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和训练,养成习惯。

四、以训练为主线,坚持手、脑并重。

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强调把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重视内化过程和内化机制的研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媒体,多种直观手段,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练习,采用实验、操作、游戏等办法,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在动脑、动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

以训练为主线,有两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训练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灵活性,加大课堂练习容量,科学地体现精讲多练,即精讲巧练,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要突出思维训练这个重点,把思维训练作为主线贯穿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就不再是知识的堆砌,教师进行的教学也不再是死板的教条。思维训练,要注意内容紧扣教材,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恰到好处。要注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能灵活运用顺、逆向思维,并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等一般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十三

2.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2.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3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篇十四

从我校大局着眼,根据李校长的新学期工作部署,我中心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加强学习。

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信息部的工作计划。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做好本职工作,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更好的、更全面的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在本职岗位上做得最优秀,最出色!那么,我中心的全体教师准备在本学期内,进一步的探究、完善工作方法,使自己的工作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尽全力达到全校教职工的满意。同时,从当前“民生”的大环境下,我要求全体信息中心教师都要站在其他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微机坏了,不要抱怨是如何坏的,而要在第一时间内来解决,回过头来再想今后怎样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故障;而且做工作要有信心,有诚心,有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我想,能做到这“五心”,老师们的工作就会顺心了!

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上学期我中心的赵梅和张建鹏老师被评为校骨干教师,本学期我校对骨干教师都有了具体的要求,工作计划《信息部的工作计划》。因此,根据我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听课制度。每周由两位骨干教师各准备一节示范课,要求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达到骨干教师的标准,早日成为骨干教师。另外,两位骨干教师还要带领全体任课教师,完成校本题库的建设,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明确分工,紧密协作。

在工作分配上,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是自己本职工作,就责无旁贷的应该尽全力做好;不是自己的工作,应从学校的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协同其他老师做好。决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再有谁我行我素,没有全局观念,那么下次聘任时将不会再聘。

当然,紧密协作绝不仅局限于中心内部的工作,还要与学校中各个部门更加密切配合。比如:本学期我中心就要初步与教务处配合建立起阳光网室,对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在综合活动课时开放等。

四、设备采购。

本学期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准备采购三台针式打印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时,我中心申请购买视频采集卡一块和大容量移动硬盘一块。

以上就是我中心本学期的大体工作计划,具体的全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借用李校长的一句话作为我中心全体教师的座右铭: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就没有做不好的!

信息中心。

20xx―2―2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