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18 00:44:02 页码:10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22篇)
2024-03-18 00:44:02    小编:LZ文人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个经历或者事件的个人感受与理解。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思考,避免敷衍和刻意夸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一

如今,特殊儿童在幼儿园中越来越普遍,他们既需要常规教育,也需要特殊的关注和照顾。幼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解决特殊儿童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从我的工作中,我深深意识到这一点。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一些我在帮助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成功的实践经验。

第二段:特殊儿童的类型和需要。

特殊儿童是一个包括各种残疾和行为障碍类型的综合术语,比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他们在很多方面需要特殊的关注和照顾,比如沟通、社交和认知技能等。因此,幼师需要认真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第三段:教育和支持的策略。

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和支持需要一些特定的策略,比如增加视觉体验,创造一个安静、分散注意力的学习环境,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等。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关键是与每个特殊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重视。除此之外,我也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比如使用视觉提示、插图或者字卡,建立一个日常例行程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和简单的指令,增加学生的专注度和准确性。

第四段:成功实践的示例。

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和支持的过程中,成功的实践经验是非常关键的。在我担任幼师期间我学到的一些最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可以用来帮助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支持。我曾经帮助一个自闭症儿童建立一个安全感,通过每天与他练习一个相同的例行程序,帮助他熟悉课堂环境和活动。我还与一个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学生合作,在课堂上使用视觉提示和字卡,鼓励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物体或活动上。这些实践经验都为我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发。

第五段:总结。

总之,幼师需要了解特殊儿童在教育中的不同需求,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建立密切的关系、使用有效的教育策略以及成功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为特殊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和支持。我相信,我的经验和指导可以帮助更多的幼儿园教师成为专业的特殊儿童教育者,把最好的支持给予每个儿童。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二

真实妈妈的经验:如果您能给与孩子全部的注意力,他们将会永远记得你。

影响母亲养育效果的关键因素:表现出您对孩子的关注。

将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的真实的成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以及自我接纳。

真实妈妈养育心得:如果有哪一位母亲能明白专心地倾听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她的孩子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如果一位母亲能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儿,而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那么这就是她向孩子表达爱和接纳的一种方式。这个养育秘诀的关键不在于您要为孩子尽量多做些什么,而是要少做。正如古老的禅宗所说:“什么也不需要做,就是坐在那里。”“坐下来,倾听”,当您这样做的时候,您的孩子就会明白此时此刻在您的心目中再没有比听他(她)倾诉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说全神贯注的倾听是母亲给与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了。当然,这也是12个养育秘诀中最为简单的一个。它仅仅需要您在一瞬间做出选择——挂上电话、放下报纸、合上书,然后要让孩子确信您是心甘情愿地陪在他(她)身边,愿意听他(她)倾诉。而且它只需要您做出一些关注性的动作,例如看着孩子、轻轻地点头,身体略微向前倾,表现出您很感兴趣,所有这些动作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非常关心我;我可以和妈妈说任何事;她想听我说些什么。而这样做的一个隐含的好处就是:专心的倾听是维系母子之间深厚持久联系的基础。从现在开始,把倾听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您的孩子将会永远把您当作是一位可靠的决策咨询者、忠实的知心朋友以及耐心的指导者。

故事:

“她会全神贯注地倾听”

母亲的心肠是孩子的课堂。

——亨利?沃德?比彻(henrywardbeecher)〖zw(〗〖ht5"f〗译者注:亨利?沃德?比彻(henrywardbeecher,1813~1887)美国___公理会自由派牧师,作家。口才出众,关注社会事务,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新教发言人。除了他的布道以外,比彻的著作包括《进化与宗教》等。

大多数的老师都承认有一些学生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6岁的里基?安德森就属于这类学生。他离开我的班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他。事实上,这个孩子是如此的特别,以至于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第一眼看到他时的情景。

那是在我做教师后的第二个年头,学校第一天开学的时候。我的班位于一个走廊的尽头,我站在班门口迎接我的一年级新学生。里基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正巧看到了他(准确地说,你很难不去注意他)。这个小男孩之所以这样引人注目,首先是因为他的确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男孩:他有一头猩红色的头发,明亮有神的蓝眼睛,圆圆的小肚子,长着雀斑的小脸蛋上透露出顽皮的神采。一看到他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微笑,因为他是如此的可爱。他看起来非常像1960年代流行的电视喜剧《安迪?格里菲思》里的小主角欧皮。其次这个男孩搞出的动静非常大,当其他孩子走向各自的教室时,里基却是蹦蹦跳跳地来到教室的(事实上,他总是蹦蹦跳跳的,看起来似乎他很喜欢这样的移动方式)。他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一边还大声地哼唱着罗杰斯先生的主题歌〖zw(〗〖ht5"f〗译者注:罗杰斯先生,即美国著名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fredrogers),号称美国儿童电视之父。他主持的节目叫《罗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邻》(misterrogers‘neighborhood),创办于1965年。其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老成持重,在屏幕上显得和蔼可亲,其主持风格是注重感情交流,启迪儿童心灵。在节目中他常常会哼唱“邻里间美好的一天。”(我们都很熟悉这首歌的歌词“邻里间美好的一天”,但是显然里基只会唱这一句,因此他不断地重复唱着)。他的精力好像永远都用不完,总是那么兴奋。

当他来到教室门口看到我站在一旁的时候,他停了下来,闭上了嘴巴,意识到这个房间将是他的一年级教室。他看着我,咧嘴一笑,然后就探头进了教室四处张望。显然,我和这个房间都通过了他的检查,因为他平静地转过身,对我说道:“我将在这里度过我人生中最棒的一年。”然后他又兴奋地补充道:“今年我要将学习阅读!”

坦率地说,我喜欢他。里基的热情深深震撼了我,而他所表现出的自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要知道,阅读对于6岁的里基而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而里基之所以会来到我这个班,是因为这个孩子存在着严重的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不足等问题。对于里基来说,无论在哪一件事上要保持几分钟的注意力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的时候保持几秒钟的注意力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事实上,在我教过的所有的特殊儿童中,里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最短的。

开学几周后,我发现里基在艺术角活动区忙着把许多纸张剪成心形图案(这个时候大约快到万圣节了,我有些担心里基不理解各个节日所需的装饰品也不同的风俗习惯,担心他正在做的小图案不适合万圣节用)。但我所看到的情景着实令我感动:很明显,里基正在竭尽全力地想把事情做好,他吃力地把双面胶粘到剪好的心形图案上,然后又用蜡笔在心形图案上用心地写着什么。这对任何一个孩子而言都是一个单调乏味的事情,而对于一个有注意力缺陷问题的小男孩来说则更是如此。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三

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身体、语言、情感、行为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的儿童。这些孩子需要特殊的教育服务,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力。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不仅教给了他们知识和技能,也学到了很多与他们相处的方法和心得体会。本文将分享我在特殊儿童教育工作中的几点感悟。

第二段:理解与尊重。

特殊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同样需要被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困境并不取决于他们的个人意愿,而是因为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碍。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尽力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然后,我们需要对特殊儿童充满尊重。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还要尊重他们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节奏。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们,我们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第三段:个性化教学。

每个特殊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个性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人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视觉辅助,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口头解释。在个性化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和灵活调整,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段:鼓励和肯定。

特殊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往往面临各种挑战。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一项任务,他们可能会因为困难而感到沮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我们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第五段:家校合作。

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向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协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校合作不仅能够增强特殊儿童的教育效果,也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结尾:总结。

特殊儿童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回报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鼓励和肯定的力量,以及家校合作的价值。通过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特殊儿童,我们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力,融入社会,享受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四

一、正确对待特殊学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平等对待、认识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特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及家里受到批评、歧视及埋怨较多,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就变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经常的批评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老师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何要这样教的原因,从而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也能冷静对待,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诚心相待。因此,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有效的沟通是转化“特殊学生”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特殊生在家及学校的情况,以寻找教育途径,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五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但教育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统一、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以及学生人数的众多等教育现实却往往让教育只能面对“大多数”,而忽视了学生中特殊的一部分。

这部分学生因为其特殊性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基于这样的现状,我校根据二期课改要求,提出了“关注‘特殊儿童’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转化“特殊儿童”,使教育的关注点面向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一般教师的心目中,但凡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违反了教师所限定的一套行为规范准则,行为异于班中大多数乖巧的孩子,就被看成是“特殊儿童”。一般有这样一些类型:课堂上好动、不静心,思维专注的时间较短,影响其他学生听课效率,影响教师上课情绪;较易亢奋,在群体中往往会作出幅度较大、异于常人且不易控制的行为,造成伤人、伤己的后果;极有自己的主见,常常质疑教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且不易说服等。

教师所认为的“特殊儿童”是否是特殊儿童,究竟什么样的儿童才能称为特殊儿童?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着眼点。可以依医学的观点,从病因分析上来确定谁是特殊儿童;可以依机体上或心理上的特质来区分谁是特殊儿童。但从教育的观点看,并不是所有在机体上或心理上呈现“特殊”特质的儿童皆可称作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是就其学习需要的特殊性而言。例如,一个儿童智能特别低下,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教师在班级教学中的进度;他在学习上有特殊的需要,需要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上给予个别的考虑,那么,他就是教育上所谓的特殊儿童。所以有的学者就把特殊儿童视为“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

在教育上为了明确地确定谁是“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有必要完整地、精确地把握特殊儿童的概念。台湾心理学家郭为藩为特殊儿童作如下定义:特殊儿童系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藉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而这样偏离的情形,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的程度。

1、不尊重儿童,摆不准教师的位置。

许多教师至今仍抱着“师道尊严”不放,认为学生就该好好听老师的话,服从教师,而不必有太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认为儿童是未成年人,是需要老师教育的,从未真正把他们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却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视儿童,轻视儿童;从未意识到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个性,有想法,有脾气;更未意识到学生是“进行时”、“未来时”,是不成熟的“人”,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倍地呵护、小心地引导;教师还未意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没有任何权力责骂、训斥,或无情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不了解儿童,教育手法单一而僵化。

1、转变教育理念。

所谓“特殊儿童”就是一些个性较为鲜明、较为顽劣、儿童特性显著的孩子。他们不过就是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听话,难教一些、易于反复,但他们仍然是正常的儿童。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特殊儿童”,并把这一定性向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扩散,“特殊儿童”的身份就牢牢地套在了他的头上,同学们会因为他的特殊而疏远他,使他游离在集体之外。我们只有不把他们看成是“特殊儿童”,承认儿童之间的差异性,并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他们才有进步。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六

只有对特殊儿童的看法正确了,才能正确对待他们;只有有了正确的特殊教育观,才能准确地开展特殊教育工作。

2、要有爱心。

对孩子的爱,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热爱。

3、要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相应专业知识。

在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知识外,还应具备如:医学、康复治疗、盲文、手语、心理测量及咨询、助听、助视设备知识、行为塑造、特殊儿童心理及干预等方面知识。

4、要有相应能力。

突发事件(癫痫、急救等)、助听、助视设备使用、特殊交流手段(盲文、手语)、智力、心理和行为测量能力等。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七

特殊儿童教育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对待这些特殊儿童需要特殊的关注和照顾。作为一名学前教育者,我时常面临如何更好地教育和支持这些特殊儿童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与特殊儿童一起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其他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启发。

在与特殊儿童共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特殊儿童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和身体方面的差异。每个特殊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优点。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在我的经验中,我发现和特殊儿童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至关重要。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第三段:创造包容和友善的学习环境。

特殊儿童教育需要一个包容和友善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应该能够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并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压力。我发现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特殊儿童学习。通过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刺激,我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我还注重组织和管理教室,确保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参与和合作。例如,我设立了合作小组,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支持。

第四段: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特殊儿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家长和监护人的密切合作对于特殊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对于孩子教育的期望和需求。我们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分享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也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例如提供家庭作业帮助或参与课堂活动。这种家校合作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并提供一个更全面的教育支持。

第五段:持续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

特殊儿童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作为一名学前教育者,我意识到持续学习和研究对于提供优质的特殊儿童教育至关重要。我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我还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支持特殊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我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总结:通过与特殊儿童一起工作的经验和心得,我深刻认识到了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了解个体差异、创造包容友善的学习环境、家校合作以及持续学习和研究是提供优质特殊儿童教育的关键。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关注,每个特殊儿童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特殊儿童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需要特殊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更需要耐心、爱心和关怀。下面将从教育目标、针对性教学、家校合作、心理疏导和个性发展等方面,总结我对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教育目标是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核心。每个特殊儿童都有他们独特的需求和能力。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他们的优势并发挥出来,同时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并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阶段来制定。教育目标应该既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又顾及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让每个特殊儿童都能在学习中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其次,针对性教学是特殊儿童教育的核心策略。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要充分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方式,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此外,要关注个别教育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确保每个特殊儿童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通过针对性教学,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殊儿童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第三,家校合作是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只在学校里对他们进行教育,还要与家庭和社会各界合作,共同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与特殊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交流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家长教育和社区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家校合作紧密,才能真正实现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四,心理疏导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他们在认知和情绪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面临挫折和困惑。作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并体察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肯定。此外,我们还要积极组织各种心理辅导活动,提高特殊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特殊儿童教育工作不仅是为了他们的学业成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健全发展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和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同时,我们还要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促进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人。

特殊儿童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任务。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对其他特殊儿童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共同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九

关爱特殊儿童,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现将本学期关爱特殊儿童如下:

每学期班级召开家长会,会上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特殊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特殊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特殊儿童工程。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特殊孩子的主题队会,根据本班特殊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通过活动,让特殊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自由散漫,学业成绩很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他们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会尊重他人了,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每个留守特殊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特殊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关心关爱特殊学生,不单是学校班级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一名幼师,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特殊儿童教育,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积极尝试了各种方法。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了解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是目前特殊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他们的行为、语言、情感和社交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在面对自闭症儿童时,我认为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维习惯,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小步走”、“视觉碎片化”、“重复行为”等都是他们行为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让我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另外,在和他们交流时,需要采用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并具体的方式进行。

三、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时,我经常采用多种先进的教育方法,例如结合游戏和学习,或者将活动安排在户外等。自闭症儿童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与常人存在差异,因此教育方法需要采取差异化方式,例如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绘画和模型等方式来学习知识,让他们保持专注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当然,对于不同种类的特殊儿童,课程设计上的难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需要持续的尝试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不同情况。

四、注重个性化。

每个特殊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需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个性化教育,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被重视和被理解。在课堂上,我会对学生细微的反应和需求进行观察和评估,比如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来判断他们是否理解了课程内容,或者通过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真正的教育。

五、家园合作。

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庭环境对于每个儿童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师,我们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合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比如,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期望和目标,或者为家长提供一些专业化的建议和帮助。通过家园合作,可以更好地构建一个全面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特殊儿童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会不断努力,为每个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上学期快结束时,儿子与老师的冲突增多,有一次老师不希望他影响课堂秩序,让他离开教室,他不肯,就和老师吵了起来。还有一次考试,他不认真答题,把凳子在水泥地上拖来拖去,发出噪音。老师说考场需要安静,让他出去,他不肯,在教室里大呼小叫。我老公被叫到学校,面对这种场面,老公希望能让儿子考完试,与老师意见不统一,为此还闹了点不快。

因为儿子时常在学校惹事,成绩又一再下滑,上学期校方就找我谈话,问是否同意把我儿子“分流”到区特殊教育学校。有个老师听说这个消息,私下对我说我儿子虽然皮,但仍然是正常孩子,还是不要“分流”吧。我问儿子的意见,他也不肯去特殊教育学校。

前不久,儿子又出了“岔子”。老师在课堂上做考前辅导,把一些题目分析写在黑板上。儿子起来上厕所,从老师身后绕过去。老师一转身,发现部分板书被擦掉了。因为其间只有我儿子经过黑板,他外衣的肩膀处又沾着粉笔灰,老师就问他是不是有意捣乱,把板书蹭掉。他一口否认,说是不小心碰掉的。

那天是周末,放学很早。老师打电话到家里讲明情况,叫我去学校。我赶过去,看到儿子在拼命和老师争辩。老师说他无赖腔调又来了,他马上还嘴:“我无赖,你流氓。”听他说出这么无理的话,我真恨不得打自己的耳光。最后老师让他写一份书面材料,他写了,说可能是肩膀无意中碰到的。老师让他重新写,说肯定是有意擦掉的。儿子照办后,校方表示如果再犯类似错误,就要严肃处理。

蓝莓难过地讲不出话,让我看她随身带来的家庭照片。望着她儿子乌黑的眼眸、天真的笑容和头顶一块惹眼的稀发,我的心情也无法平静。

儿子拿钱去“买”友谊。

因为我们不同意,学校没让儿子“分流”。但许多老师对我儿子失去了信心,不再要求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认真听讲,只希望他不要影响别人。在这种氛围下,儿子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动力。放学后,他从不主动写作业,到了双休日,他整个人都“献”给了电视,从早看到晚,只要是动画片,他都看得津津有味,为此可以头不梳、脸不洗,一动不动地看一天。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儿子起床后就看电视,足足看了两天的动画片。我对他的学业已经很失望,但考虑到健康,我让儿子把电视机关了。他不听,我就上前去关。可我关掉后,他就再去打开,一来一往十几次,气得我真想把电视机砸坏。

我插了一句:“您儿子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最喜欢哪个卡通人物?”蓝莓困惑地摇摇头,说她不喜欢动画片,所以从没注意过儿子在看什么。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很失败的母亲,儿子在学校不好好读书,老师们对他印象不好,我没办法改变这个局面;回到家,儿子也不听我们的话,不肯复习功课,我想和他谈心,他总是说:“妈妈,你不要烦我,可不可以啊?如果哪天你不烦我,那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大概在半个月前,家里少了一笔钱。我告诉老公,我俩都猜是儿子拿的。等儿子从外面回来,老公约他到附近公园走走,谈到这件事。儿子开始不承认,后来说了实话,说自己在学校没朋友,很孤单,他这次拿了钱,就是去请外面的朋友吃饭、上网。“我就是想找人一起白相啊。”儿子讲着讲着,哭了起来。

听了老公的转述,我心如刀绞: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正是渴望友谊的年纪,但再怎么孤单,也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去结交一些酒肉朋友啊!万一交友不慎,不是要毁了一生么?但他现在很抗拒和我们交流,我们真的是没办法啊。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第一段:介绍特殊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00字)。

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卫生危机,这是自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新冠病毒的肆虐,让全球陷入了异常的困境,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的崩溃。针对这个特殊时期的需要,我们需要特殊对待。特殊对待意味着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殊的措施和方法,以适应当前情况的需要。通过特殊对待,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

第二段:特殊对待与生活习惯的调整(200字)。

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需要我们调整生活习惯。首先,我们要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防控措施。其次,我们要尽量避免人群聚集,保持社交距离。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参加大型活动。此外,我们还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特殊对待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和社交距离,以减少感染风险。

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也要求我们对他人更加关爱。我们要尽量避免对他人造成感染风险,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更是为了他人的安全和健康。我们要尽量减少外出,不随意访问他人家庭,避免传播疫情。同时,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和高风险人群,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特殊对待让我们在这个危机时刻更加懂得珍惜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调整,也是心理上的挑战。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和社交距离的限制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在特殊对待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应对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多读书、听音乐、锻炼身体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此外,我们要增加社交和交流的机会,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分享心情和感受。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需要我们不仅关注身体健康,也关注心理健康。

第五段:特殊对待带来的思考和收获(200字)。

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中,我们不仅仅是在应对危机,也在思考生活的本质和意义。特殊对待让我们懂得珍惜健康、家庭和友谊。我们学会了拥抱生活,守望相助。特殊对待是对每个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社会的一次考验。通过特殊对待,我们更加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明白生活的可贵和幸福的真谛。

总结: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对我们而言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机会。它要求我们调整生活习惯,关爱他人,应对心理压力。通过特殊对待,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还能够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希望在全球疫情得到彻底控制之后,我们都能从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儿童的教育分几个阶段,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环境,这一点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儿童教育。

欢迎大家阅读。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

字典。

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二、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

合同。

”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间花不少,效果却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写了一排,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方法太“死”,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三、“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知道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知道应该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马上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一定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轻松。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每晚抽出半小时进行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己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位妈妈用心教育孩子的经验。请选择适合你的,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吧。

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2.家庭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孩子的楷模。

3.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否则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5,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时,那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得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假话。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习惯于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

8.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

9.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一岁以前孩子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如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的。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11.吃饭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

12.外出游玩不可能像在家中吃得那么放心,但也没必要太担心,当然要选一家干净的饭店。

13.补钙什么的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多晒太阳。

14.穿着不讲究,不刻意。

15.衣量穿得和妈妈差不多。

16.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玩出汗风一吹更容易感冒,还不容易好。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18.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

19.不给孩子经常吃药。天冷季节,不定期给孩子吃点维生素c,或者每天吃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20.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喝热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14天好,不吃药2个礼拜好,很多时候吃药都是大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21.因感冒发烧去医院时,尽量要求验血。

22.一个人可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对这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脏。

24.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

27.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体验失败和成功。

28.教孩子学会等待。

29.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0.教孩子懂得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31.尽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33.寒冷训练。

34.对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孩子的救世主。

36.不要过多纠缠在育儿细节上,不要事事都找到理论依据。

37.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

38.想办法让宝宝每天大笑若干次。

39.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我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啊!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最近几年有关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的支持下,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以团体合作的研究方式,从实践立体式、个别化、跨领域、支持性的教育模式做起,坚持以全纳教育为本,为他们提供最少限制的环境和最适合的服务。使他们改善不良的适应行为,发挥其潜能,并尽可能的融入到正常幼儿中去。

1、基本概念

什么叫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什么叫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透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融合的意义在于为所有回归主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项目,这些项目有一定挑战性,但是要符合幼儿的能力和需要,与此同时,融合教育要给幼儿和教师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使他们能在主流环境中获得成功。一所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还远不止这些,它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归属感,每个幼儿都被接纳,在教育过程中能做到真正地满足每个幼儿的教育需要。

2、问题的提出

虽然融合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由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经有许多幼儿园都开始接纳他们。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本着全纳教育的办园宗旨,接纳、支持、帮助他们,使自闭症幼儿能够顺利的在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如:在班级中的融合、给予个体的支持与帮助。自闭症的幼儿往往在人际交往、与他人的沟通上存在着问题,如何在班级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给予这些幼儿支持与帮助,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集体的一日活动中去,是普特教老师面临的问题。

(1)家长工作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这些家长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所要选择的幼儿园的调查、通过各种渠道与幼儿园相关领导及教师进行接洽、沟通,等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时会在通过各种方式向特教专家征询意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怕被老师否定上正常幼儿园的可能性或是减少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进入幼儿园后,我园先让家长陪同,根据幼儿自身的情况,有的在特教部先适应、有的加入班级融合半天。在这些的日子里,自闭症幼儿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接纳,上课时孩子的左右都会有小伙伴帮助他,有了好朋友他也显得很快乐的样子;有的则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在课堂上大喊大叫、跺脚、拍桌子,结果受到班上其他小朋友的指责导致行为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最后家长不得不陪在一边;还有的才上了一两周就直接被幼儿园劝退了。多数的自闭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融合后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他们在幼儿园里不知所措或惊恐不安地时候,家长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有的家长每天把自闭症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后都会一直在附近徘徊,怕有状况出现;还有的会同幼儿园协商阿姨进园带自闭症的孩子。家长表现出来的不放心,为了能够让家长们放心,我们每天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采用照片、请家长定时参与活动等办法,消除了家长们的顾虑。

(2)个案

禾禾是一名男孩,今年6岁多,现在在大二班。禾禾基本上没有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有需求的时候,有时会直接自己走过去拿,有时就会叫起来。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活动中往往自己独处的时候较多。大多数的时间参与不到集体活动活动中去,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不停的用手打自己头。但是,禾禾有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对老师给予口语指令,能够去执行。

(3)采用观察法

在最自然地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情绪、行为、社交、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对比观察。这样可以直接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对幼儿以后在班级中融合有直接的帮助。例如:禾禾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班级时,老师主要是观察禾禾在班级中一天的活动,老师不给予任何的干预,通过对禾禾这种自然的观察,掌握禾禾在班级中的情况,从而为以后禾禾在班级的融合教育确定明确的方向。

(4)ie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什么是iep计划:也叫“个别化教育计划”,自1975年“个别化教育计划”(inp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现在它的重要性已可说是与特殊教育画上等号。人类历史上西元1760年成立第一所特殊来,两百多年来人权的扩张,要求特殊教育的专业化及普及化的声浪越来越高,但由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在教学上无法像普通班一样,用一样的教材与全班一起评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极需有一套方式来回以规划与管理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并随时供行政人员来评估教学效果与教学绩效,此时“个别化教育计划”便担任了此一重要角色。特教、普通班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班级融合教育中,良好的合作、沟通是前提。透过家长、普通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研拟出一套适合幼儿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需要特教、普通班老师、家长三方的相互一致来完成。它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绪或是动作技能的。这个部份必需有赖亲师密切沟通与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目标。在班级融合教育活动中(iep)目标的实施,首先要放大幼儿的优势,用优势来带动幼儿的弱势。对于弱势要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及矫正。

(5)班级中(iep)计划、融合教育引导的实施

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为了能够使禾禾融入到班集体的活动中去。例如:在座位的安排上、替禾禾选择固定同伴,这种教室物理环境的适应,使禾禾对新环境的认知有了准备,极大减少了禾禾的情绪反映。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长(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

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二、特殊教育大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众多的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接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正常儿童普遍接受学前教育相比,大约85%的残疾儿童未接受过学前教育,使得他们的发展受到影响。当代儿童发展和特殊教育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对特殊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特殊儿童家长已经开始认识到,在早期为特殊儿童提供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将有利于改变这些儿童原有的不利条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还不可能普遍设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全面开展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因此,切实可行的是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特殊儿童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安置形态和课程组织方案,向学前特殊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与正常儿童相互交往中从事学习和获得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

三、社区教育是现实出路。

从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向和前景看,必然要走向一体化教育。近年提出的全纳教育理念,其政治主张是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利共同学习,体现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其对教育的意义是提供整合的环境,从而不仅使社区内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同时受益,还能更有效地运用教育资源,提高园所效率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成本效用。

全纳教育对我国一些地区正在推行的社区教育有所启示。社区教育可实现教育的目的、效果与条件途径的统一,对于突破幼教管理条块分割状况,促进教育与社会社区的互动,普教与特教一体化有着积极意义。社区教育的实施还有益于将社区内各部门如文教、民政、妇联、保健等协调联系起来,整合多方面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可以认为,对于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是现实出路。当然,这方面的改革道路仍很艰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是要建立起面向每个儿童及家庭的早期教育与养护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服务网络,在妇幼保健、科学喂养、医疗矫治、发展监控、早期教育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从而融合保教,使每个儿童的发展权益得到保障。

教育部在全国“九五”幼教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城市幼儿教育社会化社区化的要求。2000年12月,中办、国办又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认真执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这两份文件与前面提到的九部委关于“发展特教事业的意见”的精神是一致的。社区教育有了国家政策的依据和指导,加之多方努力与协作配合,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使社区内包括残障儿童与特殊需要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受益。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特殊儿童学前有机会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受到教育,绝大多数的学前特殊儿童只能呆在家中。本研究对北京市68名特殊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22名儿童的家长做了深入的访谈。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特殊儿童的问题发现较晚;特殊儿童接受学前专业机构教育人数少;获得社会的支持较少;特殊儿童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有效的教育策略可以使学前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得到最大的补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一)环境渗透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为这些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娱乐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潜在因素,开发这些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譬如,创设多种形式的角色游戏的场所,让这些儿童在娃娃家活动中能主动地走进生活,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多重感官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充分运用这些儿童的多重感官活动来进行学习,让这些儿童通过视觉——味觉—触摸感觉等多重感官来接受信息,学习知识,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效果。譬如,生活活动——认识西瓜,就是在“找找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运用视觉,触摸觉来认识西瓜,知道西瓜的形状和颜色。在“吃吃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运用味觉来尝尝西瓜,知道西瓜里有红瓤和黑籽,籽不能吃。最后在“画画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动动手,画一画。通过找一一吃——画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西瓜的认识。

(三)师生融合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意发挥这些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融洽协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这些儿童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能力,增进师生情感。譬如,美工活动——大红花,就是师生一起参与在游戏“撕纸块”,“贴纸块”的活动中,共同贴大红花。这些儿童在与教师的共同学习中,动手能力增强了。最后在“送红花”的活动中,这些儿童分别把大红花送给与自己共同制作大红花的教师,增强了师生的情感。

(四)亲子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创设机会,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这些儿童看到父母与自己一起活动,十分高兴,学习能力增强,父母与自己孩子的感情增进,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发挥,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譬如,音乐活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表演中,我们请家长参与活动,在学生找妈妈跳舞的过程中,一个平时感情比较冷漠的脑瘫腿残儿童居然在音乐声中,在情感的呼唤下,与其他儿童一样拖着残疾的双腿一颠一颠扑向自己的妈妈,母子相抱的情景使在场的教师、家长拍手称好激动不已。

(五)组合游戏教学法学前特殊教育应根据学前特殊儿童在学习中的主要障碍和接受知识的特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要在组合游戏中,由浅人深地进行,这样能充分调动这些儿童学习的兴趣与参与能力。譬如,学习体育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行进跳。教师把“双脚并拢行进跳”的动作分解在组合游戏中进行教学,在游戏“大皮球”中,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在游戏“过小河”中,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跳,最后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中,练习双脚井拢行进跳。即练习了体育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行进跳,又对这些儿童进行了环保意识的教育,青蛙是益虫,我们不能吃青蛙。通过组合游戏老师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了双脚并拢行进跳的动作技能,学生对这些技能的学习也就掌握得非常牢固。

(六)模拟情境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创设与教学知识点相符合的情境,在模拟的实作环境中,这些儿童学习兴趣增强,更容易接受知识,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更容易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本领。譬如,在礼貌教学“客人来了”的活动中,教师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娃娃家角落里进行,施教老师与一位学生学做主人,助教老师和另一位学生学做客人。客人来了施教老师示范“请进”,“请坐”,“倒茶”,“送水”等动作,让做主人的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动作,这些儿童学得很像样,兴趣十足,居然像个小主人。通过模拟情境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一)坚持“以生活为本”的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智力水平低下,动作不协调,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学前特殊教育是以“适应性教育”为主的早期干预,因此教材内容应来源于生活,让这些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中熟悉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和自然环境,从而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校学前特殊教育注重学前特殊儿童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的研究,探索这些儿童纵向发展轨迹,从而形成了一套个案研究的体系,建立了这些儿童的个人档案。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这些儿童家庭结构,家族史,以及个体成长发育的情况,包括生理缺陷和行为问题。学生现状初测表:一开学就对这些儿童进行“社会成熟度量表”测量,“儿童发展性量表”测试,了解这些儿童的缺陷和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和程度。学生发展情况随笔记录:在一日生活中及时地、真实地记下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找准“最近发展区”,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共同训练,及时进行阶段评估、反思、调整。

(三)坚持“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应与康复训练紧密相连,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补偿这些儿童的缺陷,对这些儿童进行分类、分组、分层教育与训练,以达到教育与康复的统一性,协调性。譬如,对脑瘫腿残儿童进行走路的训练,单一的走路训练是枯糙无味的,在游戏“走小路”,“找圆形”的活动中,这些儿童参与训练兴趣高,训练效果相应也比较好。

(四)坚持“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在集体教学和个别训练中,应采用综合游戏的方法实施教育,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譬如,常识活动,认识皮球的教学就是在综合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学生在找玩具的过程中整体认识皮球。美工游戏“我喜欢的皮球”,让学生在画皮球的过程中认识皮球的形状。

(五)坚持“学前一体化教育”的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要坚持普特相融合的教育方法,让这些儿童有计划地定期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参与角色游戏,在伙伴教育的作用下,改善智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譬如,让两名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儿童的娃娃家活动,他们模仿正常儿童烧饭、做菜的样子,比老师一对一教学,学得好,学得像样。又譬如,让两名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儿童的结构游戏活动,他们模仿正常儿童搭汽车、扫“手枪的本领,也比老师一对一教学,学得好,学得像样,在活动中这些儿童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六、总结。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我国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我国在1989—2000年的11年时间里下达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仅为2亿人民币。为此,应当尽可能增加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致力于为障碍者和天才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在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是我们对待突发事件的一种必要方式。这种时刻下,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事物,这是我在过去经历的特殊时期中得到的宝贵体会。本文将从处理困难与挑战、提高应对能力、注重心理健康、倡导团结合作、保持乐观积极等五个方面,阐述我的个人体会。

首先,特殊时期需要我们学会处理困难与挑战。特殊时期下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比平时多得多,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不同以往的处理能力。我们应该学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应对各种挑战。例如,当我在特殊时期面对无法去学校上课的问题时,我通过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克服困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次,特殊时期促使我提高了应对能力。在特殊时期,我们经常需要面对一些紧急突发的事件,这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比如,在特殊时期,我和我的同学组织了一次在线线上义卖活动,以募集捐款购买口罩和必需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让我在学会如何组织筹备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我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应变的能力。

其次,特殊时期注重心理健康。在特殊时期,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读书,通过运动和阅读来调节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我还鼓励自己和身边的人坚持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这有助于提高我们应对特殊时期的能力。

再次,特殊时期促使我们倡导团结合作。在特殊时期,我们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和挑战,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我与我的同学们组织了线上的互助小组,帮助彼此解决学习难题,共同进步。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战胜困难。

最后,特殊时期我们要保持乐观积极。在特殊时期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气馁,而要坚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正如乌云后面会有阳光一样,特殊时期也会有好转和解决方案。我在特殊时期积极参与各种线上娱乐活动,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与家人朋友开展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渡过难关。

总之,特殊时期特殊对待需要我们学会处理困难和挑战,提高应对能力,注重心理健康,倡导团结合作,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特殊时期的挑战,努力克服困难,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20xx年x月xx日,我校举行“领袖儿童教育科研峰会”,借此机会,邀请我县众多名教师来我校授课,我有幸在现场见到了这些老师以及观摩了整个授课过程,经过一天听课,让我感慨万千。

在听阮晓席老师的课时,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一个老师怎么可以如此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整个课堂上,学生都按照他预设的路线发展,这都源于他对学生学习很好的引导,以及他细腻的.教学语言。在创境引题的环节,阮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晚上都做过什么样的梦啊?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了,然后就通过梦的内容慢慢联想到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引出神话故事,阮老师又问:在神话故事中有一个人被称为人类的祖先,是谁啊?同学们:我知道,是盘古!这时候阮老师相机提出课题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阮老师的语言一直都非常的细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毫无障碍,整个融入到了孩子一起。

在听我校的王娟娟老师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时候,让我学习到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这对教学语言和教学安排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特别是如何安排“先学后教“这个环节,自学目标一定要系统明确,告诉学生哪一步该做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不断学会了学习方法,还逐步形成系统的思考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与这几位名师的差距很大。

1、在创境引题的时候还是不够新颖,有时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导致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走神,教学的第一步出了问题,自然就对接下来的教学产生不好的影响,自然就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在先学后教这一环节,有时候会过高估计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出示自学目标的时候,没有做到细化和具体,导致学生自学的时候不能准确的找准问题的出发点。

3、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细腻。

通过学习名师的教学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计划:

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把握小学生的注意点,重视课堂激情导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课文,准确把握住教学重点,尽量避免教学中出现知识遗漏。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学习目标细化,利于孩子的认知从而顺利开展自学和小组学习。另外在课堂上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在学生理解的好的时候,要适时鼓励,作为语言类课程,语文课一定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开口读。

3、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深入到孩子中间,真正融入到孩子的群体中,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用适合的语言和孩子交流。

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这个峰会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我会不断的自我反思,在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位妈妈用心教育孩子的经验。请选择适合你的,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吧。

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2.家庭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孩子的楷模。

3.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否则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5,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时,那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得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假话。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习惯于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

8.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

9.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一岁以前孩子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如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的。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11.吃饭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

12.外出游玩不可能像在家中吃得那么放心,但也没必要太担心,当然要选一家干净的饭店。

13.补钙什么的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多晒太阳。

14.穿着不讲究,不刻意。

15.衣量穿得和妈妈差不多。

16.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玩出汗风一吹更容易感冒,还不容易好。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18.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

19.不给孩子经常吃药。天冷季节,不定期给孩子吃点维生素c,或者每天吃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20.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喝热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14天好,不吃药2个礼拜好,很多时候吃药都是大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21.因感冒发烧去医院时,尽量要求验血。

22.一个人可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对这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脏。

24.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

27.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体验失败和成功。

28.教孩子学会等待。

29.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0.教孩子懂得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31.尽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33.寒冷训练。

34.对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孩子的救世主。

36.不要过多纠缠在育儿细节上,不要事事都找到理论依据。

37.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

38.想办法让宝宝每天大笑若干次。

39.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我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啊!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是当前许多国家在灾难、疫情等严峻挑战面前所采取的一种措施。这种对待是建立在规范和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为了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危机,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在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的过程中,我有幸亲身经历并深深体会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段:巧妙的调整心态和生活习惯。

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首先要求个人能够巧妙地调整心态和生活习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不能悲观失望,而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此外,特殊时期要求我们主动改变某些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以此来降低传染风险。通过适应并遵守这些新的规则,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更加安全和健康。

第三段:理解他人的困难与需要。

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还要求人们对他人的困难和需求持有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在疫情期间,许多人可能受到了健康、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关爱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在疫情期间,许多留学生在海外无法回国,我和一些朋友积极组织线上交流和支援,帮助他们排解孤独感,并提供必要的生活援助。这种互助和支持是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的核心。

第四段:通过创新应对困难。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要求我们寻找创新的应对方式。在疫情爆发初期,许多企业和学校都面临开展线上教学的问题。然而,好在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通过网络会议和在线教育平台,我们可以远程学习和工作,保持社交联系。我个人也通过在线课程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正是这种创新的应对方式,使得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更加有效。

第五段:积极参与社区合作。

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待离不开社区的合作和参与。在疫情期间,我积极参与社区的防控工作,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协助分发物资、宣传预防知识、劝导市民遵守规则等。通过参与社区合作,我感受到团结和信任的力量,也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

结尾: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的经历和体会,让我明白了携手共进,众志成城的力量。在面对困难时,如果我们能够调整心态,关注他人,寻找创新的应对方式,并积极参与社区合作,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度过特殊时期,并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我深信,只要我们坚持特殊对待的原则,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二十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一、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二、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间花不少,效果却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写了一排,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方法太“死”,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三、“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说个孩子。6岁,一直妈妈带。孩子妈妈脾气属于比较急,加上全职带孩子,脾气急上加急。平时训练几乎无强化,孩子只要做不对,轻则训斥重则打骂。比如孩子出现玩儿手的情况,有可能上去就是一巴掌。比如孩子哪个项目做不对,也是没个好脸色。

孩子跟妈妈很配合,让往东绝对不往西,让浇水绝对不唱戏。

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孩子妈妈不再每天跟着孩子,而是换做别人带。

结果。消失了三年左右的很多自我刺激行为全部爆发,目前有的自我刺激不管从时间、频率、强度上都是之前的n倍。

除此之外,配合度全面下降,几乎任何人的话都不听,如果坚持原则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注意力迅速下降,不管是1v1还是集体课。之前孩子妈妈坐在孩子后面,集体课表现的很好。孩子大部分情况下会主动的看和听,但是脱离妈妈之后几乎全程四十分钟都是在自我刺激。晃手、左右前后摇摆身体、自言自语、下位子等等。

行为问题增多,之前要什么不给也就算了,现在会出现抓、抢、哭闹等行为。

熟悉孩子的人很诧异,这孩子完全变了个样子。

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大的退步?

那么就要引到今天跟大家聊的第一个话题:棍棒教育的危害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首先大家要记住,正向的,正确的干预方法是后面孩子能交接的基础。关于孩子交接的重要性我不想再过多赘言,目前为止,这是我能为各位想到的唯一一条活路。既能相对的解放家长,舒缓家长压力,使父母不会被一个孩子套牢,又能保证孩子得到稳定持续的进步。

我上面举的例子是个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例子了,孩子从三岁开始进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直到六岁。孩子的进步很多人有目共睹,但是脱离开妈妈的表现也着实吓到了很多人。

就是我刚才描述的那个样子,不知道看完的家长内心有没有震惊,反正我看到孩子那个样子我是震惊了。

我例子中所描述的妈妈在国内还有一堆,有人甚至去宣传“棍棒教育”。惩罚是aba当中的一个方法,本身没错。但是用的人不同,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在星儿之家对家长有个规定,叫做三不原则:不许打孩子,不许骂孩子,不许用惩罚。

所有需要用到惩罚的行为家长都要报备到班主任,然后统一由我来决定是否实施以及怎样实施。

不遵守的家长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开除,为什么我要定这么一个规定?

我曾经讲过两个例子。

例子1:

中国有原子弹,美国有原子弹,俄罗斯有原子弹。大家彼此都相安无事,为什么金三胖一要搞原子弹全世界都慌慌的。因为金三胖没理智,让他研发原子弹成功有可能看谁不顺眼就炸谁。所以原子弹好不好?好。威力大不大?大。在理智的人手中就能维持世界和平,在不理智的人手中就能毁灭世界。

例子2:

警察你怕不怕?不怕。但是别忘了警察手里有枪,随时可以打死你。疯子你怕不怕?赤手空拳的疯子你怕不怕?怕。因为他是疯子。

这两个例子表达了我一个观点,惩罚是个工具,在有理智的人手里能解决问题,在没理智的人手里不光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升级问题。

对,我就这么说,大多数的孩子父母是没理智的,大多数的父母用的不是惩罚,更多的是赤裸裸的情绪发泄。

因为你们的压力太大了,要每天跟孩子朝夕相处。因为你们的心里预期太高了,孩子总是不能如你心愿。因为你总是想改变你的孩子,但事与愿违。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这个圈儿,打骂孩子变得稀松平常。家长之间也很少劝阻,别人进行劝阻家长就一句话:你不是家长,你不懂我们。

说实话,以前我遇到家长骂孩子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这种行为我之前一直保持着一种态度:理解但不支持。

但是这个孩子的事情出现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可怕之处:家长不用正向的方法(强化,塑造,链接等)带孩子,也不用相对柔和的方式(消退等)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而是时常采取暴力的措施去恐吓孩子,最后造成这个孩子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都是迫于淫威。那么一旦这个“淫威”不再,后果将如我上面所阐述的例子一样,不堪设想。

你也可以试想一个被死死压到底的弹簧,要么别松手,只要一松手,保证反弹到底。所以这样的孩子后面就无法交接,因为他的行为不是通过强化才建立的。通过强化建立的行为有个好处,开始用连续强化习得行为,后面通过间接强化维持行为。再然后去做泛化,这个时候不管是做一二三哪一级泛化,别人都能帮你,因为强化这个方法是可以通用的,也是能交接的。

上面说了很多,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用正向的方法带孩子是后面交接的基础。不打不骂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方法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打骂的过程中,你也把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葬送了。

能够做到我上面所说的第一步,也就是调整自己情绪,采取正向积极的方法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泛化了。

泛化的内容我之前也有写过,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查看订阅号的历史信息去翻来看看。我之前也有说过,没有泛化的训练收益基本为零。

这次主要跟大家简单的说一下泛化的等级,一共五级。但是四五级泛化着实有些难,我们一般做好前三级泛化就不错了。

一级泛化:人物泛化。

二级泛化:材料、指令、人物泛化。

三级泛化:环境、时间、强化物泛化。

以杯子为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一级泛化:

张三问“这是什么”“杯子”

李四问“这是什么”“杯子”

王五问“这是什么”“杯子”

注意:在做一级泛化的时候材料指令环境时间等等都是不变的。

二级泛化:

1、材料泛化。

指着红色的杯子“这是什么”“杯子”

指着绿色的杯子“这是什么”“杯子”

指着玻璃杯“这是什么”“杯子”

指着塑料杯“这是什么”“杯子”

2、指令泛化。

拿杯子。

指杯子。

把杯子给我。

三级泛化。

1、环境泛化。

在房间问“这是什么”“杯子”

在商场问“这是什么”“杯子”

在马路问“这是什么”“杯子”

2、时间泛化。

早晨问“这是什么”“杯子”

晚上问“这是什么”“杯子”

注意:泛化最好按等级有规律的进行,进行某类泛化的时候开始其他因素不要变。孩子在某因素泛化较好的情况下再慢慢的增多泛化内容和因素。比如开始做人物泛化时因素不变,在做指令泛化的时候开始人最好也不要变,指令泛化通过后再人物泛化+指令泛化。其他同理。

孩子交接的重要性,交接的前提,如何交接我今天完完整整的跟大家分享完了。听或者不听做或者不做在于各位。我不是家长,我无法理解各位的心情,我只尽我自己的能力试图为各位找出一条活路。

这忽晴忽雨的江湖,愿你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更应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为障碍者和残疾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启示。

特殊教育的内涵与理念。

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本文主要是指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和特殊儿童教育。

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古而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有200多年历史。其显著特点是文理渗透、医教融合,它的发展既有赖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开明,也有赖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发展水平。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发展阶段划分,大致经历了准备阶段、早期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特殊教育准备阶段:古代特殊教育思想的萌芽。

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残疾人的记载和对其原因的探究。如《左传》卷六记载着“耳不听无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同时,春秋时期有人将残疾分为失明、聩、暗、瘸、驼、痴、癫和狂疾等不同类型。此外,还对残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说法;《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我国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颠病”是“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由此可见,古代特殊教育从医学和教育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

超常儿童的记载,尽管方中永的早慧因为教育失误和他自身骄傲而使其成为一个平庸者,但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特殊教育在特殊儿童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有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夏商周时期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规定,《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日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曰安福”。这种政策到春秋时就有了问疾、养疾(收而养之,官之衣食)之举。从秦汉到明清,开明统治者都设置了专门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对残疾者赐谷、设“悲田制”、“福田制”和“养济院”等。我国古代在用人机制上对残疾人一视同仁,周代就有盲人担任乐师和相应官职,孙膑和司马迁是肢体残疾者,受刑后仍被重用。

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现代特殊学校的产生。

漫长的封建社会,特殊教育发展异常缓慢甚至停滞。直到1874年,苏格兰教会人士穆威廉在北京建立“瞽叟通文馆”(现北京市盲人学校)、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蓬莱)建立了“启喑学馆”(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20世纪初,张骞、周跃先等人率先创办特殊学校。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级”,揭开了中国特殊教育各领域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制度化的特殊教育源于学习西方,1922年“新学制”的“附则”中提出应注意特种教育,这是我国学制史上的特殊教育。陈鹤琴于1934年7月至1935年3月间出席了国际幼儿教育会议,并到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前苏联、波兰、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士等11国进行了教育考察后,于1935年8月10日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中提出:“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废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够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将研究对象从健康儿童转向特殊儿童,这是教育民主化和人类进步的体现。具有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学校正是在中国这一特定矛盾的文化氛围,低经济水平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地发展。

早期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承担起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及培训任务,致力于通过办学来建构特殊教育体系。刘先骥于1916年在湖南创办的导盲学校,是我国早期创办的特殊学校之一,1921年又增设了师范部,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实业家张骞也于1916年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陈鹤琴(1892—1982)从致力于中国教育科学化和民主化角度出发,十分关爱特殊儿童,是站在中国儿童教育发展高度将幼稚教育、国民教育和特殊教育并列为儿童教育的第一人,充分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价值,积极呼吁社会关应注特殊儿童教育和发展。他认为,只有关注特殊儿童心理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他在上海国立幼稚师范专修科讲授儿童研究课程时,专章讲述了低能儿童问题:特殊教育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缺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因为特殊儿童具有许多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特殊心理,特殊教育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还对耳聋儿童、口吃儿童和低能儿童的心理进行了研究。

特殊教育的发展阶段:现代特殊教育体系的形成。

到新中国成立前,共有42所盲聋学校,2380名在校生。旧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仅仅局限于盲聋两类儿童的教育,且盲、聋学校多为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于1951年签署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规定设置聋哑、盲人等特种学校,标志着特殊教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1988年,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新中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从1954年到文革前,前苏联留学生在北京和上海曾进行了弱智教育实验。1979年开始,北京创办了弱智儿童特殊教育班,1983年开始建立首批培智学校。

1985年,很多地区为节约经费,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采取了在普通学校中设置特殊教育班的形式;北京、上海等地基于回归主流的教育理念,开始实验普通班级吸纳残疾儿童学习的形式,即后来成为“随班就读”。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发展特殊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1990年开始,为了使农村的弱智孩子能接受教育,在农村也出现了随班就读的安置形式,这种新形式与国际后来提出的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相吻合。之后,中国形成了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多种办学形式。

启示。

理性地对待特殊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形成科学的特殊儿童教育观,保障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恢复、治疗其身心功能,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接近于正常人的生理或心理机能,这是其获得真正发展的途径。

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与合作,通过家校之间合作来提高社会融合质量;使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教育。在普通教育班级中进行个别化教育,将特殊教育技术运用于普通教育课程,儿童需求的多样性被最大限度地容纳在普通教育课程中。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虽然迟于欧洲,但对残疾人的认识却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和人道主义倾向,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殊的文化底蕴。特殊教育实践活动与尊重、保护人的基本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

公平、人道地对待残疾儿童,尊重其个性与人格发展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综合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特殊教育法规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因此完善特殊教育法规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系列相关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特殊教育条例》、《特殊学校暂行规程》等,推动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但现行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难以适应其发展,表现出某些条款滞后于特殊教育实践,操作性不强,执法的力度不够。因此,应将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引入特殊教育法,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强制性。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我国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我国在1989—2000年的11年时间里下达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仅为2亿人民币。为此,应当尽可能增加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致力于为障碍者和天才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