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四川理塘心得体会及收获 游理塘的感悟(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2:59:05 页码:10
四川理塘心得体会及收获 游理塘的感悟(四篇)
2022-12-31 12:59:05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四川理塘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现在我们呢金额如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几可以看见杜甫身穿大披风跪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说,杜甫有一双写得好诗歌的手,谁摸了就能占了他的灵气,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小朋友要写作文的或者是想写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给大家带来好运。

我们继续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没错,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个屋子,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个草堂还是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个湖,一定会让你们惊喜的,看到了吧啊,湖里有蓝色……多种多样特别漂亮。大家看那一条白色的小金鱼“嗖”的一下窜出水面了,我估计它是在欢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虽然很简陋,但是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美诗歌。相信大家还是深有感触的,好了,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了吧。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因为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20_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关于四川理塘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各位贵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西昌。说起西昌,不得不说她的四张名片,即:“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 ,这一个个名字闪现出来,直让人浮想联翩。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西昌之旅,去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 1720xx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 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这里地处低纬度、高海拔,污染少,空气能见度高,因此昼里烈日炎炎,夜间皓月当空。想体验“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境吗,来西昌吧!听着《春江花月夜》的动人旋律,沉醉在溶溶月色中,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西昌“航天城"的来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西昌旅游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三大特色。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先游山,再玩水,再观航天基地。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

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1985 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下了泸山,就来到邛海。邛海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湖泊,关于邛海的成因,自然少不了美丽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秦朝时样潼县沉陷的故事。至今还有一说,幸运的人就能看到水下古老的城池。其实,邛海处于一个断陷盆地上,由于地壳运动,东部的螺髻山不断上升,而邛海断陷盆地则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邛海。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的诗意之境。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邛海还是一个盛产鱼虾的湖泊,每年产量可达150万斤。同时,也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这里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比赛。

人们常说,最好的总在最后。现在将带大家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去领略它的风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70公里的山谷中。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把发射中心选在西昌呢?这得从发射卫星的要求说起。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轨道距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卫星,要求纬度低,海拔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节约燃料,简化火箭的设计难度。首先,这里的纬度是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第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晴朗的天气多,第三,较好的交通条件,这三点要求西昌都符合。最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的许多军事、工业的重要项目都分布在三线地区,这里群山环抱的地势也符合当时的战略思想。这样,卫星发射中心就证式落户西昌。从1970年开始建设,1984年进行首次发射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国内外20多颗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第一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等等。

各位贵宾,在游览结束之后,请让我再说一说西昌的发展近况。近几年来,西昌的发展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攀西地区是我国罕见的资源富集组合优越的"聚宝盆",农业、水能、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投资 160亿

元的西昌官地电站,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农业资源得天独厚。西昌日照长,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安宁河贯穿全境83 公里,使西昌成为安宁河河谷平原主体和攀西农业综合开发的腹心地带。西昌平坝、山地相间,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立体气候,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独具优势。反季蔬菜、花卉、特种水产正成为蓬勃兴起的产业。是四川省优质稻米、茧、丝、烟、果、林、反季蔬菜、花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相信各位贵宾再次来到西昌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将是一个更加迷人的新西昌。谢谢大家!

关于四川理塘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难匹”。游完乐山以后,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大家朝思暮想的峨眉山了。当年大诗人李白也是沿着同样的道路前往峨眉山的。峨眉山在李白的心中十分崇高。他在登山时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登峨眉山一诗:

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临,绝怪安可息。

蜀中有那么多的雄奇的大山,李白对峨眉山情有独钟。因此,在他出川远游的时候,路经乐山,也要上岸去游览一下心中的峨眉山。

李白到了白水寺,见到了好友广浚和尚,在寺前的明月池畔,二人论琴比剑,广浚为李白弹响了高山流水般的琴声,琴声如此悠扬,不仅让李白如沐春风,而且周围的青蛙也被琴声吸引,学着琴声一起和鸣。李白很为广浚的琴声所感动,写下了他那篇著名的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随流水,遗响如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今天寺前还留有“广浚弹琴处”和“李白听琴处”。从此以后,青蛙们也学会了演奏。广浚去世后,寺的周围琴声不绝,其叫声如广浚的琴声那样悠扬婉转,这就是峨眉山的“弹琴蛙”。直到今天,人们到白水寺前,还要去一睹弹琴蛙的风采。

峨眉山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系邛崃山脉北岭南支,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境内群峰挺秀,山色绮丽,具有“雄、秀、奇、险、幽”的特色。尤以“秀甲九州”闻名于世,以“峨眉天下秀”与“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并称为巴蜀四大风景名胜。峨眉山又是著名的佛教胜地,被称为普贤萻萨的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渐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因此,我们说峨眉山是一个集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8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1996年12月同乐山大佛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峨眉山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山、卫生山、安全山的荣誉。峨眉山市也成为中国十大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据峨眉山志记载,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之分,民间呼之为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而目前供中外游客游览的峨眉山主要指大峨山。它的最高峰3099米,山势雄伟秀丽,经历代文人墨客的反复渲染,最后终于送给它一个靓丽的雅号:“峨眉天下秀”。

关于峨眉山名称的来历,我翻阅了许多资料,各说不一。但是有三种说法较有代表性。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山的形状像蛾的眉骨而得名。任豫的益州记中说:“峨眉在南安县界,两山相对如峨眉。”张华的博物志说:“观此山如初月。······真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第二种说法是以水取名。水经注有“俄水之眉,故名俄眉”之说。俄水即大渡河,绕峨眉山而过,眉是指的支流。大渡河的一条支流从峨眉山而来,因此得名。

第三种说法是以山势取名,“峨”是形容它的高,“眉”是形容它的秀。如同姑娘的蛾眉,秀美无比。其实峨眉山远看像美丽的少女,走近了才知道它心胸之博大,内涵之丰富,身躯之伟岸,体格之刚劲,其性格更像一个奇伟的男子。峨眉山的挺拔峻秀,高大雄伟,是中国其他同类文化含量很高的大山所不能匹比的。泰山、嵩山、华山和两个衡(恒)山,这古老的中华五岳,除了南岳衡山稍显高大外,其他不过是峨眉山的小兄弟。峨眉山不仅仅是高大而已,它不是一座文化荒山,作为文化大山,比起中华五岳来,它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它一直远离中华文化的中心,但是它却在这一隅小角落里,积淀出了厚厚的文化层,其文化积淀的层面之高,与它的伟岸的身躯十分相宜。峨眉山可以说是无壑不秀,无壑不幽,无山不峻,它的那些深沟幽谷为它提供了无比的肚量,使它能够将各种纷呈的文化都容纳进来。这一点,让中国的许多大山、名山都感到困惑不解,在中国的西南的四川的西南的一角,居然出现了这么一座大山。

那么是谁造就了峨眉山的伟岸身躯呢?近现代的地质学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玄奥的谜底:峨眉地区几亿年前还是一片泽国水乡,大约距今6千万年左右,强烈地壳运动震撼了峨眉大地,把地下沉积物抬出海面,同时受到挤压变形和断裂的影响,形成一系列的背斜、向斜和断裂组成的复背斜地质构造,东部下降为峨眉平原,西部上升成气势巍峨的峨眉山。地质学家说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峨眉山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基本上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峨眉山独特的地质特征,为各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地貌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历代名人学士赞辞很多。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其实峨眉佳景何止十处?只要各位细心体察,就会看出峨眉山是以“雄、秀、奇、险、幽”的自然风光在祖国名山大川中独树一帜

关于四川理塘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国家级森林公园瓦屋山旅游观光.我是景区导游×××,非常高兴为大家服务.

在川西南腹地,有两座大山拔地而起,横空出世,这就是佛教名山峨眉山和中国桌山瓦屋山.

瓦屋山的由来众说纷纭,版本甚多,比较符合情理的说法有二,一是因其山形而名,瓦屋山最高峰东西两侧稍有倾斜,形成了屋脊状地形,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峰顶酷似乡村小青瓦屋顶,瓦屋山因此而得名.二是以传说和故事而得名,相传,四千多年前的某一天,道教始祖老子骑青牛入蜀,走到一个叫炳灵的地方,刚才还是愁云惨淡,阴霾满天,陡然间云开雾散,天朗气清,老子被眼下奇特的景象所震撼,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哇,唔,山!”云开雾散之处竟然兀立起一脉青山,老子感怀和惊叹此山之灵气,说:“老子寻你久矣,原来在此啊!”老子从此定居此山,潜心修炼,直到他得道升天,老子传人谐老子慨叹之音,把这座山称为“瓦屋山”.瓦屋山有大量道教文化遗迹(如太清宫、川主庙、炳灵祠、木刻太上老君像)以及张天师降蟒传说故事,这些都是瓦屋山作为道教文化名山的有力佐证.民间还流传瓦屋山“瓦哥”身着青衣、踏着青瓦、飞檐走壁、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现代的“瓦哥”是身强力壮的汉子、英俊潇洒的美男子,是“雅女”梦中的“白马王子”.

各位游客朋友,峨眉山被誉为佛教名山,其实瓦屋山早在宋朝就天下盛名,苏轼来了,苏轼写道:“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陆游来了,陆游赞道:“山横瓦屋披云出,水至牂牁裂地来”;何绍基来了,何绍基咏叹道:“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还有邓通、诸葛亮、辟支、葛洪、李白、杜甫、岑参、田锡、苏辙、杨升庵……诗人骚客纷至沓来.明朝时期瓦屋山的佛教达到鼎盛时期,明朝进士张维斗在《瓦屋山赋》中曾写道“铁瓦兮雄峙,香像兮长春.其刹则鸡峰鹫岭之崚嶒,宝楯岑楼之联络,晨钟漏呗之缤纷.”(意思是:这里铁瓦鳞鳞、殿宇雄峙、香火鼎盛、佛灯长明.寺庙佛塔高峻重叠,栏杆高楼相连,晨钟暮鼓,回荡林霄,念经之声时来耳畔.)便可知道明代时期的瓦屋山已是个游览胜地,山上梵宫佛殿,星罗棋布,朝山拜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吸引着八方游客,香火鼎盛.到了清代由于统治者的血腥镇压才衰败.

瓦屋山山顶高山平台面积达11平方公里,属世界罕见,被地质专家认定为世界最高、最大的“方山”、“桌山”,堪称“天下第一方山”,民间称“人间仙台”.张鲁诗云:“何当有此青玉案,可以横绝峨眉巅.”远眺瓦屋山就象云雾缥缈间的“诺亚方舟”.宋代诗人陆游“山横瓦屋披云出,水至牂牁(zāngkē)裂地来”的诗句,正好点出了瓦屋山的两大主体地质景观:断块平顶山和高山瀑布群.诗人何绍基作诗称赞:

法界鸳鸯飞上天,长桥终古卧波眠.

高原坦荡无人到,烟雨寒多不可田.

瓦屋山以其山奇,水美,林幽而独领名山之风骚,10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就与峨眉山并称为“蜀中二绝”,大文豪苏东坡的“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诗句,勾画出这组姊妹奇山的斑斓绚丽.瓦屋山海拔2830米,山青水秀,林壑幽美,泉眼密布,溪流纵横,有108口泉眼汇成72道瀑布.瓦屋山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极为繁多,有60万亩原始森林,30万亩杜鹃林,3900多种植物,460多种动物,被誉为“世界杜鹃花的王国”、“中国鸽子花的故乡”、“四川珍希动物的家园”.

瓦屋山属高山湿润气候,季节分明,景色随季节而变化.春天的瓦屋山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是姹紫嫣红的大自然百花园;夏天的瓦屋山凉爽清幽,观飞瀑流泉,濯山涧清溪,是绝佳的避暑圣地;秋天的瓦屋山风和日丽,红叶满山,不是香山胜似香山;冬天的瓦屋山银装素裹,冰清玉洁,让你置身于浪漫的童话世界.

各位游客,瓦屋山景区主要由雅女湖库区和瓦屋山核心景区构成.登瓦屋山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是由瓦屋山大酒店出发步行4公里抵达双洞溪,绿叶潭,双龙瀑布;二是从瓦屋山大酒店到珙桐山庄,乘索道至象尔山庄,然后观兰溪瀑布,鸳鸯池等景点.瓦屋山处处是风景,定让你慕名而至,乘兴而归.

[雅女湖]常言道,青山绿水养美女.雅女之美,扬名巴蜀.雅女湖系瓦屋山的一个主要景点,是瓦屋山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一个水域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湖长19.04公里,湖宽13.31公里,水均深16米,蓄水量达5.9亿立方米.高峡出平湖,湖平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犹如雅女之温婉娴静,雅女湖因此得名.雅女湖有7个峡谷,18个半岛,24个大小码头,四面青山宛若画屏,湖面绿波浩淼,这是山与水绝美的交响.

[双洞溪] 双洞溪位于瓦屋山东北部,全长两公里,是由半山大法洞、三星洞的溪水汇集而成,林壑幽美,山泉潺潺.从金花桥西南行4公里即达双洞溪.绿叶潭、月亮潭、珍珠瀑布、双龙瀑布、月亮潭瀑布组成的一幅天然画廊.溪沟上木栈摇摇,纤尘不染,溪畔奇树满山、藤蔓勾连、覆满青苔,仿佛步入“武陵仙境”.月亮潭水是经千层岩跌下来的珍珠水,清醇甘美,饮此水能清心明目,长寿驻颜.左边岩上突然出现两条大瀑布,如两区白纱在玉壁上飘洒,两瀑相距不到五十米,高约百多米,互相呼应,这就是有名的“飞纱双瀑”——双洞溪的源头.

[钱窝子]由观瀑亭往上走600米,就到了钱窝子.传说这是汉文帝赐邓通铸铜钱的地方.《史记》、《洪雅县志》均有记载.该处有七个巨型天坑,每个三、四亩地宽,到处是炼铜的矿渣.周围山上长满珙桐树,每到三月漫山开遍珙桐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