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贴对联作文(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5:34:34 页码:12
贴对联作文(实用10篇)
2023-11-09 15:34:34    小编:LV_ZW

社会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解决。在总结中,可以采用一些例子和案例来支持你的观点和结论。这些总结范文是作者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贴对联作文篇一

每当想起诗句:“爆竹声中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的时候,我就记起了今年春节里与妈妈一起贴对联的事。

妈妈讲,贴对联是中华民族过年的风俗习惯之一,延续了几千年了。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叫小年,各家各户都会做几个菜,家人一起包饺子。姥姥家是姥姥活面,姥爷擀面皮,大姨炒菜,二姨三姨包饺子;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年三十晚上,姥姥一家人都围绕着电视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贴对联,也叫贴门神,妈妈说,贴门神是为了驱邪,农村的大门大都是对开的双扇门,左右的门上一个门贴上一张门神,做门神的大多是历朝历代中的民族英雄,或侠义人士,一般有张飞,关公,秦琼等。

今年,我已十岁了。腊月二十八我在二姨家串门与表弟玩到不想回家。为了让我体验年味,大年三十早上,妈妈把我接回到家中,特意带我一起去市场上买对联,我精挑细选,选购了一副好对联。上联为:鹏飞万里前程远,下联为:鹰击长空志向高。横批为:志向远大。妈妈用个小汤锅象做面稀饭一样烧了一汤锅浆糊,把浆糊弄在墙上不好弄,因为墙太干了,我建议妈妈用喷水壶喷湿墙面,妈妈很高兴,说我果然长大了。妈妈说贴对联,门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妈妈在墙上贴着上联,我在远处看着观察是否端正,我边看边说:“妈,往左一点点,好。往下一点,好!”我又拿起了下联,我说:“妈妈,下联我贴吧!妈妈犹豫一会说:“嗯……好吧。”我拿起刷子粘上浆糊,把浆糊弄在对联上,上上下下反复抹均匀,这个对联与我身高差不多高了,又宽又长,我抹好了,在妈妈帮助下拿着对联,往墙上贴,有一点歪,往右边拉了一拉,对联就贴好了!

之后,我与妈妈在门的中央贴门神。城市里的门都是单扇门。因此,我们只贴一个。我选的门神是一只纸做的三维金毛犬,它的狗毛可是真的毛发,一根根金黄色。为什么选金毛犬呢,因为今年是狗年,狗狗看门预示吉祥如意,狗年旺旺旺。

做完这些事,我感觉我家大门口喜气洋洋的,焕然一新。我也热的全身都出了汗。我对妈妈说以后过年多让我动手参与一些体力活。我得多学学。因些,以后包饺子时,妈妈便让我学习擀面皮,包饺子。也让我择菜、炒菜,煮饭。我每一样都学的很认真。特别喜欢炒菜,以至于去饭店吃饭我也爱到厨房跑。

过完年,我不仅长大一岁,也感觉到了妈妈1每天早上晚上为我做饭的辛苦。知道了每一种美味菜肴的来之不易,知道了“一粒一粒米,来之不容易”的原因。以后,我还想多读些书,多参加些活动,做一个懂得事的,会干家务的好孩子。

贴对联作文篇二

终于赶在马年来临之前赶到了家里,腊月29急急忙忙的赶了家。爸妈见到我很是高兴,这一走就是四年,电话再怎么联系也还是没有见面亲近。

刚刚放下东西,还没来得及收拾。老爸让我跟他到二老爷家帮忙贴对联。我向来对家里的这些长辈该叫什么是分不清楚的,唯独对我的二老爷记忆深刻。二老爷今年算起来也有85岁了,60多岁丧妻,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也早已经当了奶奶或者姥姥,还有一个儿子据说不是亲生的,是捡来的,现在在新疆,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家了。我问:为什么他闺女不把他接过去过年?“不是没接过,老汉固执,怕给添麻烦,又挂着家里的狗和鸡没人喂。”

“那为什么他儿子不回来?”“大概是没混好不好意思回来吧”

离着不远,三两步便到了,老人家见了我很亲切,拿出自己炒的花生让我吃,打小在农村长大,这些东西从小就是不稀罕的,但还是礼貌的剥了两颗,很好吃。

将近90的人了还自己做饭,甚至上山剪树,老人家的身体绝对硬朗。但是不管怎么说,上了年纪的人身上总是有些毛病.他告诉我他的腿一到阴天就疼。左眼也看不太清楚了,去年右眼白内障动过手术现在好点了,花了两三千,三个闺女凑的钱,儿子那时候说生意上出了问题拿不出来。

听得这些心理一阵难受,就让他把对联拿出来我帮着贴。老爸有事就先回去了。

过年本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团圆饭也该是一家人在一块儿吃才有味道。对联也该是家里人一起贴个喜庆、吉利的。对于他这样的老人贴对联也许是形式,也许是期盼吧。

对联是4块钱两幅的,少了横批,纸不太好。我贴的很仔细,老人家的木门几年前上的漆,稍微一碰就会掉了,饶是这样,还是终于贴好了。老人家不识字,但是看着贴好的对联脸上高兴,直夸我学上的好,有出息到大城市上班。我也只是笑笑,不知道该回什么。

我甚至没有仔细看对联上写的什么,直到他问我。上联是:占天时地利人和国兴下联是:聚九州四海财源广进。门上的应该叫什么我不知道,暂且也称之为上下联吧,分别是:阳光普照幸福家,春风喜开富裕门。

对联里写得多好。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我知道就算我顺着念出来他也不一定能理解对联里写得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那一刻心里为什么竟会起了愧疚。

“这毛笔写得字我也不认得”我能感觉到我的脸红。老人家却没看出来。又把我让到屋里聊了一会儿。那十几分钟里是我最矛盾的时刻,既想逃开,又想留下再陪他聊会儿天。我最终还得告辞,毕竟我不是他的`儿子,毕竟我也有我的父母。

年味越来越淡,别让亲情受了沾染。回家吧,趁着他们还能等得了。

贴对联作文篇三

“傻儿子,对联要来没?”刚一放学回家,老爸就向我问起对联的事儿,可是我怎么可能拿到呢?要知道想从“仇人”手里拿到的几率几乎为零。

随着“春节”的临近,指挥官老爸向我下达了一件艰巨的任务——向余果讨两副对联,并拿2百元钱作为本次任务成功后的奖励,“贪婪”的我一时经不住金钱的诱惑,立马行动起来。

周一,在学校里。为了让余果有愉快的心情,能痛快的答应我的请求,我几乎是费尽心机。不仅用金钱“贿赂”,还处处躲着不招惹她。好不容易计划取得了效果,化解了恩仇,可又谈起了对联的价钱。当然,两副对联总价二百块钱的终极价格我是绝对不会告诉她的。“10块钱,我买你两副”、“15块,不卖就算了!”、“30块,爱要不要”“…”虽然我层层加码,可恶的是“仇人”就是不为所动,算了,豁出去了,我一咬牙“一口价,五十!”“好,我周末看看”。哎——终于同意了,我暗暗松了一口气,刚才真是累死我了!

可转眼几周过去,一直快放假余果也没有交货,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通过她的手赚到那二百块钱是没那么容易的。

放假前的一个周末,我陪老爸去理发,在回家的路上刚好碰到联购超市门口有一个免费送春联的活动。老爸兴冲冲地跑过去要了两副,高兴地说:“哈哈,这下对联有了,2百块钱也省了,傻儿子,你到现在对联都没要来,我可不算违规哦!”“不过看在你在讨要对联的过程中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我到时候灼情另外给你些奖励作为补偿吧。”

哎,眼看着快要到手的鸭子飞掉了,我真是欲哭无泪,有种被耍的感觉!

贴对联作文篇四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这是《声律启蒙》上平声中的一部分。这本书作为封建蒙学精品是对于对联学习的一个不错的途径。

什么是对联?简言之就是“对而联之”。对,谓相对;联谓关联。对联之于诗歌没有韵律的限制,创作空间更为自由,但其难度决不亚于诗歌。因为它对平仄格律的要求更为严格。“平对仄,仄对平”要想完全精通并非易事。

近几个月,我也在“潜心”研究对联。但毕竟受时间、空间的影响,也只是刚刚参悟了一些皮毛。绝非谦虚,事实确实如此。目前为止,真正能让我满意的也只有四联——其中还有两联存在拆东补西的拼凑之嫌。说实在的,对联这东西人人都会,小学时常练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上就有对联的影子。但要真正把它连词成句做到“句句珠玑如日月”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像鲁迅先生那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般千古佳联更是难上加难,更别提类似于“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角;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这般可遇而不可求了。

所以,准确地说,对联是“易会、难通、更难精”,就连我那唯一“疑似佳作”“决不中庸守旧物,却要上智出新奇”以及做语文理解题时对出的“北国豪放,放万里奔策马;南乡悠扬,扬三日绕余梁”也只能算是初入师门,不堪入目之作。

说对联难精,就在于其包罗万象。什么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古今中外、通俗高雅、神话典故等一应俱全。不说别的,单论《声律启蒙》一书中,便有“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等历史对;“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等虚实对;“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等典故对。此外,对联中还有巧联、妙联,什么拆字、析字、拼字、回文、顶真……非文豪不足对也!

对联是中国文化精品,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你想,能用英文来对对联吗?来个又用什么对呢?所以说,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把它继承并传扬下去。我们也许不必精通对联,但至少能够对个两下还是应该的嘛!

贴对联作文篇五

对联是众所周知的对联。对联的优雅名称是对联,它是中国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恒固原以来,它有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现在,楹联习俗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对联,人们通常会想到春节期间贴的对联。但是春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考证,春联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先是从门神到符涛,然后发展成现在的春联。也是在汉代,祖先们把申屠、雷宇、申屠和雷宇的两个雕像作为古代两大神的名字画在门上的桃金娘板上。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在大海之中,有一座新月之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它的枝干绵延3000英里,它的东北枝干叫做鬼门关,所有的鬼魂都在这里进进出出。上帝有两个人,一个是申屠,另一个是雷宇。主阅读并引导所有的鬼魂。恶鬼吃芦苇老虎。所以黄帝是一种天赋,驱使它。设立桃门的人画了申屠、雷宇和老虎,还挂了芦苇绳来抵御邪灵。从这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两个雷宇曼陀罗神画在门上的桃色符号板上,演变成后来的桃色符号,左边是申屠,右边是雷宇的名字。它成为中国最早的对联。唐宋时期。人们不仅把雷宇和申屠·尔申的名字写在了符涛板上。这时候,文人也开始在门的两边写对句,叫做“桃花题”。

然而,对联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解释。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对联出现在唐朝。根据敦煌研究院1991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最早的对联》的文章,可以推断。第一副对联记录在敦煌莫高窟洞穴出土的《史坦劫经敦煌遗书》中。哪个陈述是正确的?专家们不同意。

符涛是什么时候演变成春联的?据清初陈《赞云楼杂说》记载。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突然宣布了一项法令。北京所有的房子都需要用红纸在门上贴一对春联。朱元璋还亲自去检查春联的张贴情况。从此,符涛被称为春联,符涛被称为春联。

对联的发展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但是现在,公众在使用对联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时犯了很多错误。例如,许多景点写的对联都是不伦不类的。这幅对联被贴了出来,并倒挂着。甚至还有很多不合适的对联,比如贴在医院门口的对联,这家医院生意兴隆,财力雄厚。这不是希望人们经常生病吗?这让人觉得连基本的医学伦理都已经失去了。与过去药店贴的对联相比,我希望世界上没有疾病。为什么不把柜子上的药和灰尘比较一下呢?对人的关心实际上是云和泥的区别。

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传承过程中应注意各种问题。作为接班人,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对联文化,以免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开玩笑。

贴对联作文篇六

人生当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些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那是一个朦朦胧胧又充满诗意的下午,我和同学相约在外公家,第一次写春联。春联又叫春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纸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

我选了一副对联纸,纸上金边绣着龙凤,围成一个丰满的圆。龙飞凤舞的纹再配上龙飞凤舞的字,正所谓锦上添花,更加完美。

选好了春联,要想写得好,认真的练习是关键。我们认真地握着毛笔,沾了水在水写布上一遍遍地试写。写字不难,而写好字却很难,要注重字的大小占纸的比例和位置,笔画的长短等等。

开始写了,第一次写春联的我还真有些紧张呢。看着外公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原先自信果断的我又变得犹豫起来。

“你先写吧!”我再也承受不住那莫名的紧张了,向林依晨说。

“我写就我写。”林依晨也很紧张,竟把“福满门”写成了“满门福”!这突如其来的失误让大家都惊呆了。

轮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接过她手中的毛笔磨平了那张被折皱的红纸。笔触到纸上,也触动了我那颗努力压抑着紧张的心。墨香扑鼻,思思缕缕的,在我的心中荡漾,使我感到舒缓。我虽不能深入地亲近它,但闻着这样的气味,便也是醉了。我小心翼翼地在纸上写着,写着,生怕辜负了它的一袭清香。

贴对联作文篇七

春节快到了,按照中国的风俗,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我们家也忙碌起来。我因为毛笔字练得卓有成效,妈妈就把写春联的任务交给了我。

过去我们是用现成的春联,今年我想自己编春联,一展家人的才华,更增添几分过年的喜庆。姥姥掌管着一家的伙食,每天和锅碗瓢盆鸡鸭鱼肉打交道,当然她的主题离不开吃。只见她瞅着一桌子饭菜,略加思索之后开口说:“上联是‘你吃年糕年年高’,下联是‘我吃豆腐都有福’,横批是‘福星高照’”。姥姥这是根据食物的谐音和中国的过年习俗来编的,真是堪称绝配!我们大家都说好,姥姥也笑得跟朵花儿似的。接下来是妈妈的对联:“爆竹声声辞金虎,锣鼓喧天迎玉兔”,横批是“辞旧迎新”。我评价说:“老妈对得很工整,这里面既有春节的元素爆竹和锣鼓,又有虎和兔两个生肖的替换,很有年味。”大家鼓掌欢迎老爸来一联,只见他清了清嗓子说:“又是一年春风到,繁花似锦艳阳照,横批是‘春意盎然’”。

因为老爸平时工作很忙,休班时总爱带我到野外去玩,放松一下心情,听了他的对联,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芳草萋萋,野花满地的春天,特别惬意。最后就剩下我了,我想本人这个大才子得一语惊人才行,我沉默了许久,联想到今年冬天山东等地大旱,特别企盼春节降一场瑞雪,于是我灵机一动,慢慢吟道:“盼瑞雪纷纷降大地,望春雨点点落人间。”横批是“天赐甘霖”。果然不出我所料,话音刚落,全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跟我拥抱以示祝贺,我也激动不已,自夸道:“真是太有才了。”我趁热打铁,泼墨挥毫,大秀我的毛笔字,墨迹未干,爸爸就着急地把它们贴在大门上,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没想到今年我家的春联如此有创意,兔年未到,我又盼望着龙年的来临,我想来年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贴对联作文篇八

腊月23小年回到老家,一切都是祥和的景象。路灯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灯笼,大人们都在大扫除、储备着年货。孩子们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节日的气氛变得愈来愈浓。

过年回到老家,爸爸交给了我一个任务--写春联。

离过年还有两天,爸爸摆好了写毛笔字要用的笔、墨,把我叫了过来说:“就还剩了这一幅春联,继续来写吧,一定要在半个小时内写完,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玩。”我看了一眼爸爸给我找的要写的春联内容: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万象更新。看到这幅春联,我就想:和前面写的几副春联一比,也太简单了吧,根本就难不倒我。我接过毛笔准备写了。

我刚要下笔,就想这一笔从哪儿开始下,能使这个字更完美呢?接下来的半分钟里,我的手一直在空中不停的晃来晃去,不知道从哪儿下笔,可我转念一想:我还有59个半分钟,光是上联就有50多笔,那还怎么写完呀,于是往下一横--写短了,在一旁观看的哥哥说:“短了,没事儿,再改长点就行了,加油。”我受到哥哥的鼓舞,改了一下,鼓起勇气又继续往下写。

过了一会,许多小伙伴跑了过来,说:“我们要去水库上打水漂,你们要去吗?”哥哥替我说:“我们不去,你们去吧。”我也点了点头,虽然我表面上说是不去,可是写春联太枯燥了,我的心却早已飞了出去,飞到了他们旁边,成为打水漂的一员。

最后这一副春联终于写完了。大年三十,爸爸和爷爷一起把这几幅春联贴在大门上,当别人来拜年时,看见我们家的春联和别人家的春联不一样:大部分人家的都是在街上卖的成品,而我们家今年的春联是自己写的。一问听说是我写的,便都说我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字,看来平时没少练呀,我听了十分的自豪。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只要你播种下辛苦与汗水,就会收获成功与自豪。

贴对联作文篇九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早在秦朝时期,人们就有贴对联的习俗了,但那时候的对联被称之为桃符。对联一般寓意着生活美好,人丁兴旺,国家富强等喜庆的事物,一直流传至今。

今年的春节,我和爸爸妈妈进行了一场有诗意的游戏——对对联。

游戏规则: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以仄音结尾,下联的最后一字以平音结尾,中间需格式工整,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和美感。最后评审对联,最终获胜者可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待爸爸讲述完游戏规则,第一场对决就正式开始了。

妈妈先发制人,随机出了一个上联,“春回大地”,爸爸毫不犹豫的接出来了下联,“燕啄新泥”。妈妈也不紧不慢的答到“绿遍山川”。望着他们得意的笑,我心里想:姜还是老的辣啊。我蓄势待发,理清思路,春是名词,回是动词,大地也是名词,名,动,名。有了,我赶紧答到,“月照厅堂”。

听到我的回答,爸爸妈妈模仿着古装电视剧里的台词,一齐拍手道“真是佳句,妙,真妙呀!”就这样,我在第一轮的游戏中拔得头筹。

紧接着下一轮比赛又开始了,我和爸爸妈妈重整旗鼓,准备迎接挑战。这一次,可没有之前那么简单了。这一次的对联题目是,“春回大地百花艳”接下联。这次我早有准备,在诗词课上,我专门练过这则对联。我心里暗笑,看见爸爸妈妈这两位“江湖老手”陷入了沉思,我心想:“这次冠军又是非我莫属了。”经过了一番思考,我们一家三口给出了相应的答案。我首先亮出了我的答案“春回大地百花艳,福满人间福气浓。”妈妈的答案是“春回大地百花艳,喜到人间喜气盈。”爸爸先露出满意的笑容,紧接着缓慢的展开了自己的答案“春回大地百花艳,喜到人间万事新。”我和妈妈目瞪口呆,纷纷数起了大拇指。无疑这次是爸爸夺得了冠军。

最后进入了终极比拼,我们一家三口都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准备一决高下。这次的上联是“玉犬辞旧岁”接下联。我们一家人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每个字,一句话都反复推敲。时间转眼就到了,我们一家都亮出来题板。爸爸对的是:“玉犬辞旧岁,金猪拱福门。”妈妈对的是:“玉犬辞旧岁,金猪迎新春。”而我是:“玉犬辞旧岁,金猪送福来。”亮出各自答案后,我们一家三口看着对方,都大笑起来。这次的游戏全员胜出,我们把自己喜欢的对联贴在墙上。望着自己的作品,我们心满意足的笑了。

经过这次对对联游戏,在欢笑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体会到学知识的乐趣,以及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贴对联作文篇十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文学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世界,问候一句:你好,对联!

对联的前身是桃符,在古代,每到过年时,人们都在大门两边挂两块用桃木制成的木板,上面雕刻着神像或神的名字,用于驱鬼辟邪。到了宋代,对联还叫桃符,有王安石的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而真正的对联,则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蜀主孟昶突发奇想,有一年过年时,在桃符上写下了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副对联了。在这之后,对联逐渐在王公大臣间流传,不过还是没有普及。

到了明朝,对联得到了广泛普及。有一年过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在过年时,都城金陵每家每户都要贴对联。而他自己,则微服私访,去巡视欣赏对联。当走到一家门前时,朱元璋见门上没有贴对联,心有不悦,就问手下的大臣缘由。问后才得知,这家主人是屠夫,因过年时人们争相买肉,便没有时间写对联。朱元璋听后,就欣然提笔,为这户人家写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然后就离开了。

又一时日,朱元璋再次光顾这一家,见仍没有贴对联,勃然大怒,于是把屠夫叫来,质问他缘由。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屠夫认为这是皇恩浩荡,御赐对联,挂在门外是暴殄天物,便挂在堂中,日日供奉以示尊敬。皇帝听后,龙颜大悦,便赏了屠夫三百两白银。其他人见有如此福利,就积极粘贴对联,对联由此进入鼎盛时期,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到了现代,对联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结婚时,大红喜字旁边还有配上一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婚联;家里的老人过寿时,寿堂两边也要贴上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联;更有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追求的自题联,例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孙中山的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挽联、风景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等。

可以说,对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古到今,流传千年,摇曳多姿,独放异彩,让我迷醉其中,不能自拔,我要衷心的说一句:你好,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