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5:48:09 页码:13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
2023-11-09 15:48:09    小编:LV_ZW

针对周末的规划与安排,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应该围绕主题展开,避免离题和跑题。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一

我今年带七年级新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得从0开始,因为现在是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初期,大多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还没完全养成好,时常会出现合作学习不合作、合作费时的状况:如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心甘情愿当听众;小组长组织协调作用发挥不好,学生参与活动时各顾各,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和“126”精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合作学习的建设:

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遵循小组成员的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长的选取和培养至关重要。小组长不仅应是学优生,还应具备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组长选出来后一定要跟上培训,让他们明确怎样发挥好组长的作用。

合作学习应该是适时的,必须有明确的任务,英语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大部分任务都需要通过合作(如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来完成。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任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任务,让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给足合作的时间,注重个体的独立思考,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能和谐。

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有序展开、明确分工,避免出现学生各行其是,看似热闹却无实效的场面。师生要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合作时若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要及时加以引导,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且不流于形式;如果学生在交流中存在单词不懂、课文不熟的思维障碍,立即给予帮助。必要时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探究、发现等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现,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展示环节如果经常采用竞答、抢答方式来让学生展示,势必会让“弱势学生”边缘化,加剧两极分化。我们应统筹调配,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有同等的展示机会。

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二

说起合作学习刚开始我总是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自己还管不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不会合作。其实,专家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选择的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本领。学习和游戏是相通的,在担任了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任务后,我明确了任务,我也要教会孩子在学习中的合作,帮助孩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回顾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1.找生字词:同桌对照一下找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起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该怎样组词正确。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孩子们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说是简单的合作热身。

2.学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以后,同桌你读一个,我读一个,如有不对的地方给对方纠正后再让对方读一读,读完后同桌交换读。这个过程即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检查监督的过程,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学习。

3.去掉熟字读生字: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这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或小组内说说科学记字的方法。

1、同桌一起空写田字格里的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如果写的一样就说明正确,如果不一样讨论一下错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对方听,即巩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词,又互相补充了对方认识。

3、小组互相监督平时的读写姿势、纪律情况、发言情况等,周五班会上学习习惯互评打分。

1.同桌对照一下自然段序号标注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找一找问题在哪儿?

2.同桌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马上给对方纠正,然后再读这个地方。

3.小组内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4.小组内分较色朗读,小组长分好工。(为今后真正的小组合作打基础,树立小组长威信)。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学习,我把竞争也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记住汉字,在合作与竞争中正确阅读课文,在生生的互相帮助和提醒中不断进步,这样的上课效果甚佳,我发现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得到最大发挥,记忆也特别牢固。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思维火花竞相绽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品质得到培养,真正达到教师授之以渔、学生收之以鱼的成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的真正感受是:我要坚持下去,尽快让合作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学生不是不应该合作学习,而是合作学习的习惯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三

在我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生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在我的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设宽松、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会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常开展二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发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两人活动,很容易在课桌上开展,不需要学生离开课堂,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提供更多与不同人进行训练的机会,可以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和后排的学生进行两人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带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合作学习倡导“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增加了学生使用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欠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另一些较为消极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喜欢做听众,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得冷漠。

2、有些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虽然对对话很感兴趣,但由于词汇量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乘老师不注意时干脆用中文进行讨论,最后请组内英语水平最好的学生进行汇报。课堂气氛虽然热热闹闹,但效果是不理想的。

3、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只注重讨论结果,不注重讨论进程及对个体的关注,使得讨论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四

面对新课改的施行,学校开展了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让小组合作发挥其固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到: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其次: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小组合作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课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每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最后:问题要精心设计,过于容易或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我们要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留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二是教师要巡回指导。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目标。其次,正确处理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一帮一扶助,实现差生到优生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五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观摩了汇景、昌乐、陶育路、骏景四间小学的课堂教学之后,我的心中有了更为明确的答案。

在小组学习的初始阶段,各小组的成员经过比较合理的组合后,在一个时期内各组的成员就相对固定,哪怕是调座位,也要考虑小组固定不变这个原则。组内的分工很明确,谁发起讨论,谁维持纪律,谁代表发言等,在一个时期内都相对不变,只有全体同学对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能够适应了,才考虑重新组合各小组。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需要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要求是不需要老师提的,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自己的小组,很自然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很少有多余的动作。发言时,不是个别同学的发言,而是整个小组的发言——发言时,全体小组成员起立,可以想互启发相互补充,发言完毕后才全体坐下。这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是群言堂,教师只主导,学生是主角,可以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造,这是一个个小团队在学习,所以极少有我们所苦恼的个别学生开小差的现象发生,这是多么高效的课堂。这是老师们长期培养学生长期训练的结果,看得出,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现自己的(广州的学校对班额的控制是说一不二的,都不超过46人,人数不多,所以小组数也不是很多),能够时常表现自己,获得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当然乐此不疲。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不但语文数学英语科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音乐等课,也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各年级都是如此。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在合作中与人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应对等方面素质都比较高,有着非常强的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六

现阶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帮助别人,学会是别人得到帮助。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合作学习的过程出发,考虑如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交流,而不是单纯的强化训练、巩固,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因内容调整而使教案为动态的"教案",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思想、新方法。对学生的一丁点成绩,一丁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内容要设计的少而精,给学生以足够的交流时间。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紧要使用,更要结合我们及我们的学生实际选择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七

《音乐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新的课改精神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质的保证。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放下以前那种“威严”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和他们一起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

师生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就有了大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随着新课程的运行和深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指向。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要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但不管有多少选择,学生的需要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教学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其他日常生活知识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里世界、生活世界,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许我们己站在讲台上教了好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书,己经习惯于“威慑天下”,习惯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养”我们的学生。但现在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他们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近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些问题、节奏练习等活动,此时的学生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参与活动觉得很亲切很开心。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表扬他,或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不错,你真棒,大家为他鼓掌一下。”简单的举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为提高。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中,老师不像以前那么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了。

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并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创造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体验到与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一起学习的乐趣。我在教唱二声部合唱练声曲时,以前我会把两个声部分别唱给学生听,学生就只会很呆板地听着却不会唱。而现在我这样对同学们说:“你们唱得很不错,接下来老师唱第一声部,不过还需要你们和老师一起合作唱第二声部,哪些学生愿意跟老师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要和老师合作演唱。两种教学环节,但用不同的方法,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同时,这种师生间的合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一些尝试,觉得教学效果还不错。课堂上学生大胆提问,善于表现,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八

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我们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有的课堂学生看上去非常活跃,但它只来自一部分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完《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手抄报,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小组合作,他们有的画画,有的找资料,各显神通,完成速度快,质量高。多进行类似操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操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九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体育教学充满了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等已渗入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用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更为开放的形式来体现,在教学中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把教学转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转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健康心理、创造才能,使其品尝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体能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耐久跑”这项内容感到畏惧,缺乏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如何才能做到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说服动员,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愿望,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呢?有一次电视体育节目正在播放在云南举行的“国际七星越野比赛”,比赛的方法就是以小团队为基础,共同完成不同形式跑的比赛,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到达终点为胜。看了这个体育节目,我深受启发:运动员为了完成任务,必须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以强带弱,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校校园宽广,地势变化大,完全可以参照国际七星越野赛的方式来进行中长距离跑的练习。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课程资源,发展校本教材。这不正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机会吗?于是我多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转悠,找寻适合学生练习耐久跑的合理路线,并绘制了简单的校园平面图,确定了10个不同的点,要求学生按照图上规定的顺序完成10段距离的“寻宝比赛”。

本课教学内容“团队定向越野跑”采取单元教学形式,共四个课次。学生学习目标为:

第一,通过团队定向越野跑,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和体能;

第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体验成功的乐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比赛呢?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以此激励他们去自觉、积极地参与。运动兴趣是坚持锻炼的前提。孩子是天真活泼的,他们需要的是成功的乐趣。在设计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的兴奋点,这就是成功的刺激,而这个成功的体现方式是孩子们从没见过的,非常新奇的。

上课了,我大声地告诉孩子们:有人在校园内的10个地方藏了10种宝物,并有十个同学分别守护在旁边。这时,我故意停下来观察学生的反应。“哇……”大声惊呼后就是短暂的寂静,而后马上就是叽叽喳喳的询问声:“老师,是什么宝物?”“老师,宝物在什么地方?”看见学生的兴趣来了,我用我的手势让学生停下来,学生马上安静下来,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宝物在10个地方,这十个地点就绘制在我手里的几张藏宝图上,如果你们想找到这10个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位置图。

”“给我们看看行吗?”“好,每个小组一张,现在你们可以一起研究研究。”于是我发给了八个小组各一张图(图上的标号顺序各不相同)。孩子们拿到了图,兴奋极了,马上把图铺在地上,蹲的蹲,跪的`跪,趴的趴,都聚精会神地找寻图上的目标,并认真地讨论着。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样子,我心里乐开了花。我预计孩子们大体看懂了图,就大声地问:“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看懂图,找到宝物?”孩子们又安静下来,都期待我告诉他们。我这时却不急,反而给他们讲起故事来:“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组织了四个人到巴西去参加一次国际越野比赛,这种比赛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只给了运动员一张当地的路线图,要求他们按照图上的标识去完成小组越野比赛。你们想知道在三十几支队伍中他们最后获得了第几名吗?”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当然是第一名啦。”我笑着告诉他们:“我国的运动员最后只获得了最后一名。”“啊!”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因为这个答案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为什么?”“那你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运动员为什么只获得了这种名次?”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激烈讨论起来。孩子们是聪明的,有说是因为运动员不熟悉地形,有的说一定是他们不团结,有的说一定是他们跑得太慢了……看着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我告诉他们:“你们今天就来体验一下这种比赛,用手中的图去完成寻宝任务,等你们最后回到这儿的时候就能知道答案了,好吗?”孩子们可兴奋了,都跃跃欲试。我告诉了他们比赛规则:“以现在的小组为单位,看懂手中的图,按上面的顺序去寻宝,每到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名守宝的同学会在你们小组每人的手臂上盖上一个图章,盖章的顺序必须完全按照你们小组图上的顺序,找完10个点并完全返回的,就算成功。”“哇,在手臂上盖章……”孩子们可兴奋了,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这么新奇的玩法。而点上盖章的学生早已到指定的地方藏好了。“老师还给你们加一条比赛的规则,就是每到一个点时必须是小组全部同时到达,才能在手臂上盖章。”这一条规则是此次比赛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帮助,以强扶弱,而教师并不需要像进行思想工作一样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教育。“你们每个小组都有跑得不快的同学,为了做到规则规定的这一点,你们想想该怎么办?”小组的同学马上又讨论起来,那场景热闹极了。

一声令响,比赛开始,各个小组开始拿着图在校园里寻宝了。这时候,教师的任务只是到各个点观察一下,在路途中给他们鼓励。说实话,设计这堂课时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中长距离跑时以兴趣来减轻疲劳,我真得没想到,课堂中的一幕幕让我很受感动。有一个小组的一名同学不小心摔倒了,为了小组的利益,他翻身爬起,坚持比赛,小组的同学也非常关心他,扶着他参加完比赛;有一个小组从一开始就手牵手跑,为的就是在到达终点时是同时到达的;还有些小组是跑得快的牵着跑得慢的同学跑……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这儿得到了充分体现,孩子们的态度、情感在这儿得到表现。10个点构成的约1。

500米距离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长,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能坚持下来。但我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他们每找到一个点、每盖一个章在手臂上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完全把累抛在了一边,下一个目标又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二十分钟左右,一个个小组陆续回到了出发点,我一一和孩子们击掌相庆,而孩子们都争相把衣袖挽得高高的,炫耀似地露出手臂上的各种不同的图案章。这份成功的快乐是他们用团结、智慧、汗水换来的。我乘机问他们:“我国运动员为什么取得了最后一名,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我知道!”“我找到答案了!”孩子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兴奋劲还久久留在他们的脸上……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已经明白了团队越野跑要成功最关键是团队的合作和团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还重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这种探究学习具有集体、合作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课教师首先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神秘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利用一张图让学生去寻宝,让学生相互帮助、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了探究学习的平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于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品尝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其实,只要让他们去做,他们同样做得好,甚至比教师更出色。

体育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变革的重心,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活泼的开放局面。这种开放局面就如同本课那样,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并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本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资源,利用校园中不同的地形进行越野跑,是对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尝试,也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反映。体育新课程标准第三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学的设计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体育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敢于向自己挑战,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体育课堂上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竞赛、游戏等教学行为大都需要合作。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停留在合作的表现形式上,而应该利用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上。本课的合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需要以小组的团队精神共同寻找图上的10个藏宝点。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共同看图找点,相互携手前进,才可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帮助。由此看来,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使得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活动中去锻炼、去体会、去获得。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十

怎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我认为,只有在学生有合作需要时,让学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物体分类》时可以这样做的:教师提出要求:想一想,把你带来的物体分一分,你打算怎样分,为什么?教师刚说完,学生们马上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带来的东西太少了,根本不用分,也没有相同的物体。“要是几个同学一起分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学生也一起附和。教师同意了。于是坐在一起的几个同学马上围在一起,把各自带来的物体堆在一起,看着那么多的物体,他们高兴极了,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形状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颜色的不同来分;有的说可以按大小的'不同来分;还有的说,可以按新旧不同来分;……。商量好了分的方法,学生们分工,立即动手。当教师再把要求重说一遍时,孩子们都兴奋的举起了小手。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合作的益处,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组内交流中,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方法转化为共有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十一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看到这段文字,我不由地想到: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就是“共生”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吗?现在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次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一直都觉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难免会出现漏洞、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完不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充当“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时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组长进行检查组员监督,不会的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就得给他讲,大家都等着他,如果每次都这样那个学生自然会觉得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学习,互帮互助,一起体验探究的乐趣、分享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然界里的那种“共生”效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十二

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因为学生都有为小组争光的想法,所以帮者不遗余力,学者聚精会神。

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宏扬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因为老师会对违纪的学生给小组扣分,该同学在组内便遭到集体舆论的压力,学生便有了对错观念。

同时班级管理的散漫对学习小组的建设也非常的不利,班级对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合理的评价激励措施,只有任课老师的一腔热情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也会不尽如人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让我们的班级更棒,学校更强,让有梦的学生都能美梦成真。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十三

面对新课改的施行,学校开展了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让小组合作发挥其固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到: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精选,要设计。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其次: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小组合作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课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每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最后:问题要精心设计,过于容易或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我们要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留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二是教师要巡回指导。

2、合作学习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8人左右,由于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最好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让学生感到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认真倾听对方;对于不同的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最终解决问题.

3、实施有效的评价,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目标。其次,正确处理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一帮一扶助,实现差生到优生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