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4:38:39 页码:7
2023年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精选8篇)
2023-11-12 04:38:39    小编:LV_ZW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学习和工作体系。总结是提升自身能力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供大家学习和欣赏。

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一

苗族,是一个小量名族。它占华夏生齿仅占了0.7%罢了。可以设想,他的人数有多少。而我,恰是这0.7%中的1%,我非常喜悦,由于……奶奶也是一名地纯粹道的苗族人,她会唱非常多苗族歌,也会做非常多的苗族衣服。一说到衣服,我就来劲儿了。苗族人的衣服真是美得让人忙乱。一套淡水色的宫女上衣,裙边如月亮光彩震动轻泻于地。

腰系一条淡粉色的带子,头顶一串银色的小铃铛。密斯们的长发垂下,插上一根闪闪发光的头饰,多美呀!如少女下凡一般。双颊边闪着若有若无的红扉感,全面人彷佛随风纷飞的胡蝶,又似清爽精确的雪花,多美呀!我忍不住又一次感慨。

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二

贴春联自然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家户户对春联都要精挑细选,贴于门上,增加喜庆的气氛,尤其是祖父祖母那辈的,对于这种美好的遐想,自是十分憧憬的。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在窗上等其余地方贴“福”字,“福”字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变至今,已经成了倒贴“福”字,象征幸福到了,福气已到。

传统的春节,无非是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亲戚……而现在,这样的习俗是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取而代之的潮流,一些青少年组成一个旅游团,边旅游边团圆。虽说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东西或代表,可那些习俗,毕竟是集结了当时中华人民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老人希望子女早点回家的一份心意,它连接着你与父母彼此的关心。

团圆夜,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不远千里而赶回家来,坐下来陪父母一起吃个团圆饭,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用早就擀好的皮包着肉馅,也偶尔会包些蔬菜或海鲜。因饺子酷似元宝,大有“招财进宝”等吉祥寓意,因此,饺子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新年倒计时的时候,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鞭炮,“噼噼啪啪”,顿时,整个天空铺满了鞭炮,被映得亮堂堂,犹如白昼。

分压岁钱,无疑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拿着那一个个红包,钱摸在手里的感觉可真好。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着,我相信,这也使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吧。当你在偷偷地数钱时,这种感觉别提多美了。按旧时的说法,有一只妖怪名叫“祟”,人人避而远之,而有一位老者,拿了一枚铜板,压在一位孩子的枕头下,“祟”来侵犯不成,于是,这个方法便沿袭下来。

春节的食俗也是很有讲究的。走亲戚时,饭桌上总是少不了一碗年糕,因为年糕又称“年年糕”(年年高),象征着你的亲戚对你新的一年工作与生活更上一个台阶的美好祝愿。另外,我们通常把饺子叫做“万万顺”,酒水叫做“长流水”,金鱼叫做“年年有余”,这条鱼只能看,不能吃,名为“看余”。每一份食品都寄托着亲人们对你新的一年生活和和美美,事业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三

桂林的象鼻山风景优美。从远处看,象鼻山像一头大象。从近处看,它像一块大石头。

象鼻山有一个传说:象鼻山原本是一只神圣的大象。一天,天帝带着大象去玩。当他们经过桂林时,一只神圣的大象生病了。天上的皇帝不想要它,让它降落到地球上。大象帮助人们在地球上搬运食物。当天帝得知后,非常生气。他命令100,000名天兵下到地球去捕捉神圣的图像。神奇的大象和天军日战斗了九天,库雅。就在魔象喝水的时候,天军日射杀了魔象。神奇的'大象没有倒下,而是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这是今天的象鼻山。

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篇四

苗族四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你知道它有什么民风民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

作文。

欢迎阅读。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苗族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

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

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

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回族: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

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和风格。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讲一下苗族的风俗和习惯吧!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xx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说起苗族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让表达能力差的人来说就算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和长江中下游;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迁移,一会儿到湖南,一会儿到贵州、过几天又到云南。除此之外,我查阅资料,资料上还显示说苗族有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语言。资料上说是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还是个音乐和舞蹈圣地,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除了这些,苗族还有很多的工艺美术,如: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

苗族的简称也有许多,如:他们曾自称“牡”、“蒙”、“摸”、“毛”、“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五

今天,爸爸带我们到了农科所科研中心观看苗族表演。

来到现场。“哇,人山人海,真热闹呀!”“嗯?怎么那边的竹竿上又那么多尖刀呀!一共又28把刀,分为14层,每层2把,差不多有5米多高,到底要干什么呢?”我带着疑问向前跑去。经过主持人的一段讲解后。我终于明白了,这个节目叫做“上刀山”,是一位苗族人用手爬上去再下来,且手不受伤。“哇”这么有难度,我怀着好奇心再看下去。

这是,上来了一位苗族青年,一头蓬松的头发,两只强壮的手臂。“这样一位师傅,上去应该每什么问题吧!”我想。

这时,两边都响起了鼓声。青年师傅上去了,两手想捉住第二层的刀把,然后两脚一跃,一下子就上来了。“哇,“难道他想整个人从3米多高的‘山’上跳下来?”我说。他再一次吸气。他闭上眼睛,双手双脚摇动的更厉害了,忽然,整个身体从外以平衡的姿势甩出去。这时,几百人的眼球从左边转到了右边,头也是。大家都入迷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深深的惦记着刚才的表演。啊!我们要发扬中华人民的绝技,不能让他们失传。因为,这可是我们中华的一颗“星”啊!

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篇六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

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

凯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

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七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和风格。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讲一下苗族的风俗和习惯吧!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说起苗族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让表达能力差的人来说就算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和长江中下游;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迁移,一会儿到湖南,一会儿到贵州、过几天又到云南。除此之外,我查阅资料,资料上还显示说苗族有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语言。资料上说是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还是个音乐和舞蹈圣地,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除了这些,苗族还有很多的工艺美术,如: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

苗族的简称也有许多,如:他们曾自称“牡”、“蒙”、“摸”、“毛”、“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介绍苗族民风民俗的作文篇八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