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元宵节满分作文(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6:49:20 页码:13
元宵节满分作文(通用14篇)
2023-11-09 16:49:20    小编:LV_ZW

总结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和核心内容,避免涉及太多次要的细节。探索以下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一

每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宵式灯节”等。

我们都知道,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喜,也是庆贺新年的延续,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我国的民间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里,人们都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元宵节。大家可以一起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今年元宵节我是在老家度过的。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彩灯和五光十色的焰火,还看到了几十辆五颜六色的花车、彩车。

当人群蜂涌而来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也挤了过去,看见一辆辆彩车从我的身边“走过”。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把车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像一个个俊俏的姑娘。

正在这时,天上响起了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声音。人群纷纷不约而同仰望着上空,看见焰火在我们头上“开花”,我对妈妈说:“妈,看它们笑得多美啊!”妈妈看着我,笑了。

“过元宵喽!”一棵棵树都穿上了新衣服。每当人们从树旁走过,大树上彩灯就像一个个眼睛一闪一闪地盯着你看。一棵棵大树间都“牵着”一条条红线,红线上挂着一个一个的小灯笼,小灯笼看着人们,笑红了脸。

接着我们还去看了灯谜展。一条走廊粘满了灯谜。大家都纷纷猜了起来。我也不闲着,到处看,“哎呀,这个怎么这么难猜呀!哎呀,这个也很难!”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暗暗地埋怨着自已。

回到了家,爷爷已经煮好了我最爱吃的汤圆。“爷爷,为什么要吃汤圆呢?吃水饺不行吗?”爷爷笑着对我说:“当然不能吃水饺啦,我们南方人的习俗是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这时大家都围了过来,你一碗我一碗,一边说笑,一边享受着美味的汤圆。屋里充满了笑声……。

这个元宵节,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那才是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二

元宵节到了,虽说没有舞龙灯和踩高跷,但是,今年元宵节的月亮是从1957年这52年以来最圆最大的。就在这一天,星星在跟孔明灯比亮,不过,星星太暗了,一见到孔明灯,就躲进云层不见了,大概是害羞了。

在20点38分时,最圆最大的月亮出现了,(也是离我们最近的)这时,只要你抬头望望月亮,就有可能看见嫦娥抱着玉兔在桂树下翩翩起舞,吴刚就在旁边傻呆呆的看着,不知道要干什么。

20点38分,月亮比孔明灯还低,好象渐渐的要掉下来似的。20点38分,那一刻,月亮就在你头顶,好象伸手就能碰到。

8点15分,孔明灯在空中亮了起来,凡星点点,为此,我还编了一首诗:

天间亮闪闪,

不是小星星。

是那孔明灯,

好比流星雨。

天间有那孔明灯,人间将它当商计。

一买一卖有钞赚,钞票将人迷入境。

暴利让人来生气,但是快乐却不离。

写诗水平见笑,见笑。

满天的孔明灯、52年以来最圆最大的月亮,组成了一个特别的元宵。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三

今天是元宵节,我又要去放烟花啦!因为,今天是个告别新年的日子。

晚上一到,我和好朋友徐可仪还有爸爸妈妈去放烟花。

开始放烟花啦!我们先放又细又长的烟花。我高高的把烟花举起来,等爸爸点好后,我就等着烟花的出现。一阵烟冒过之后,金色的烟花飞了出来,扑向草地。这一飞,把我吓了一大跳。爸爸却哈哈大笑,我生气地瞪了爸爸一眼。

“徐可仪,现在轮你啦!”我说。“我怕的。”徐可仪说。“你不来就是但小鬼,这样吧,你拿着烟花柄,我也拿着,好吗?”“好的。”当开始放时,我本来想拿得松一点,等他习惯了就松开。可徐可仪把我的手拿的紧紧的,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一刻也不让我松手。

然后,我们接着放炸开会有一个小降落伞落下来的烟花。

放第一个了,等烟花爆炸后,果然,有一个红红的小降落伞摇摇晃晃地落了下来。我和徐可仪拼命也跑着,希望这个降落伞就是自己的。可降落伞还是落到了我的手里。“下一个就是我的了,好吗?”徐可仪一边喘气一边说。“好的。”我说。

当放到第七个的时候,突然,降落伞没有了,不过,当最后一个放完后,那个红红的小降落伞又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了。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啊,因为,我和徐可仪早已玩得满头大汉哩!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四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当地的习俗是有很多的,大家都喜气洋洋的,爸爸带我去看灯,路旁有各种各样的灯笼,天空有数不清的孔明灯,灯会广场挂满了红灯笼,让我们猜谜语,可惜我们去的太晚了,灯谜都被猜完了,还有表演节目的和说相声的。

节目非常精彩,让下面的观众哄堂大笑。元宵节在我们的笑声中渐渐过了,我们的假期也过了。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五

我们这里到了正月十五一定要放花,昨天是正月十四我们这里也是要放花的。一是为了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二是为了祭祖。这天的晚上人们都走出家门,来到南大港广场。我也不例外,早早的来到了广场。那场面简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这时才会感到自己多么的渺小。花还没放之前,人们有谈话的、有买小吃的、有放花的…….

广场的花架也怒放了,大小礼花齐名,五光十色,金屑喷涌。都然之间喷起了十几米高的火树林,人们都拿出手机,拍下这一伟大的场面。

人们都抬头观望,等待着花的熄灭,祈求着花的永久。花会结束了,人都涌回家。我还依依不舍的回头观看最后几只小小的礼花。

作文频道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元宵节作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搜索加入群【精品学习网小学生作文群:414025149】,淘出精彩内容~。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六

嘴巴不多却能闹(打一字)——谜底:吵。

买盐用了1元(打一西晋人名)——谜底:阮咸。

停战(打一数学名词)——谜底:求和。

一天左右(打一国家名)——谜底:约旦。

宋室气数尽(打一春秋人名)——谜底:赵衰。

午后结帐(打三字数学用语)——谜底:未知数。

香山居士年已五十(打一成语)——谜底:乐天知命。

西安一住三星期(打一字)——谜底:醋。

冯谖三弹铗(打一香港电影)——谜底:无间道。

什么东西能吃不能碰?——答:亏。

头戴尖尖帽,手执两把矛,汤朝皇帝下圣旨,赐它一件大红袍。(打一动物)——谜底:虾。

救了田鸡饿了蛇(打一成语)——谜底:顾此失彼。

飞得高,压得低,扑向地上捉小鸡。(打一动物)——谜底:鹰。

风凉话(打一成语)——谜底:冷言冷语。

高挂免战牌(打一成语)——谜底:不打自招。

黄包袱,包冷饭,又好吃,又好看。(打一水果)——谜底:石榴。

存心必怕(打一字)——谜底:具。

帮老师越帮越忙(打一成语)——谜底:徒劳无益。

与家兄商量(打一成语)——谜底:从长计议。

小小模样似黄菊,触手长刺捕小鱼。(打一动物)——谜底:海葵。

便秘有原因(打一成语)——谜底:不解之缘。

玄德先来,云长未到。(打一运动员)——谜底:刘翔。

草堆下面两只狗(打一字)——谜底:获。

红叶御沟流(打一书名)——谜底:韩诗外传。

宁波(打一常用词)——谜底:水平。

世上一个宝,人人离不了,不洗倒干净,洗了就脏了。(打一自然物)——谜底:水。

尖嘴尖牙齿,留着小胡子,贼头又贼脑,夜里干坏事。(打一动物)——谜底:老鼠。

空中一只鸟,头大尾巴小,展翅入蓝天,会飞不会跑。(打一交通工具)——谜底:直升机。

年已古稀去栽树(打一字)——谜底:载。

福建省内(打一字)——谜底:门。

胸怀真宽大,江河容得下;日日有涨落,风起涌巨浪。(打一自然物)——谜底:大海。

一间屋子里到处都在漏雨,可是谁也没被淋湿,为什么?——答:屋里没人。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七

元宵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家里的窗户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外面还有响亮的鞭炮声,月亮圆鼓鼓的在天上挂着,像是一盏明亮的灯,照着千家万户。

晚上,我们在客厅里开着电视,放着一部电影。这时,爸爸端来了两碗香喷喷的汤圆,我闻了一闻,嗯,很香,是黑芝麻馅儿的。它们圆滚滚的,就像是一些可爱的水宝宝。我拿起筷子,想夹起来一个,但是它太滑了,怎么也夹不上来,就是不想让我吃到!我非常生气,使劲儿地用筷子夹住那个汤圆,这下好了,不仅没有夹起来,还变成了两半,我顿时无语了。妈妈在一旁偷偷笑着,拿起一个勺子递给我,说:“用这个吃吧。”我终于吃到了,吃起来是软糯可口的,黑芝麻的醇香味儿马上就进入到我的鼻子里。

等我们吃完了,那部电影也放完了,我又选了一部日本电影,叫《好想吃拉面》,爆笑的情节让我们笑得合不拢嘴。

我觉得那天晚上很开心,因为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八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到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元宵节副名“三元说”又名“上元宵”。这一天晚上大街小巷都会非常热闹,有舞龙、舞虾、舞狮、踩高跷……花样繁多。

所以每年的元宵节我都特别期待,今年也不例外。这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吃过晚饭,便匆匆忙忙地赶到大街上,此时街上已经人山人海。随着阵阵锣鼓声响起,龙灯来了。我心情非常激动。只见它身上长着金黄色的龙鳞,土黄色的龙身,一个大龙头上面有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嘴巴张得老大老大,锋利的牙齿露了出来,鲜红的龙角像梅花鹿的角似的,看上去威风极了。

龙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时儿空中飞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仿佛在说:“你们看,我多厉害,我可是你们的祖先呢!”

最好看的要数“双龙戏珠”了。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孩子”迅速腾飞起来,这时龙珠又快速地落在地上,“龙孩子”也飞快地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起“躲猫猫”,滚到“龙孩子”的身后,但“龙孩子”也不简单,转身紧追不舍。不管龙珠藏得多好,“龙孩子”总是不肯放弃,穷追不舍。再加上虾兵蟹将起上阵,那场面别提多壮观了。

可是美好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没过多会儿,龙灯就飞舞着从我们身旁奔腾而去,,我情不自禁的跟着龙灯走了很远,它渐渐地消失在鞭炮的烟雾中。但它的影子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向上、进取。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九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有赏花灯的习俗。我一直想自己扎一盏漂亮的花灯,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们南京日报的40名小记者来到了甘家大院,跟曹真荣老师学扎花灯,曹老师60多岁,从八、九岁就开始学扎花灯,是扎灯老艺人了,曹老师今天教我们扎兔子灯,事先他已经把兔子灯的骨架扎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兔子灯的骨架上胶、裹布、剪下多余的布、剪胡子、眼睛、眉毛、修剪。老师发了工具和材料,我们就开始扎花灯了,我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先给小兔子的头部上胶,接着在上面裹了一层白布,然后剪下多余的布,小兔子的脸就扎好了,但是,没有五官,然后用纸剪出胡子、眼睛、眉毛,贴在小兔子的脸上,这样,小兔子的头部就扎好了。我又在小兔子的身体和尾巴上上胶,再裹上一层带亮片的布,清秀小巧的小兔子灯就诞生了。

明天就是元宵节,到时候,提着亲手扎的漂亮的小兔子灯,该是多么的美妙啊!所以当老师让我们把花灯送给甘家大院里的游客时,我是十分舍不得的。后来,我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隔着窗子在观看屋里的花灯,脸上露出喜爱的表情,我就提着我扎的花灯跑过去,对老奶奶说:“您喜欢这盏小兔子灯吗?”老奶奶边点头边说:“喜欢、喜欢!”我说:“那我就把这盏我自己扎的小兔子灯送给您,并祝您元宵节快乐!”老奶奶接过小兔子灯,连声说:“谢谢!谢谢!”看着老奶奶满心欢喜的样子,我心里也很开心。

虽然不能拎着亲手扎的小兔子灯过元宵节了,但想到它能给老奶奶带来快乐,我也就感到很快乐了。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十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同时也是我的生日。

在别的村里的人也有到我们这里来看龙的。他们在我们这里玩得很开心,我们这里的人一般要到10多点才停,然后聚集在一个地方弄吃的,弄完了,已经12点。大家已经在家中睡觉,所有的大人正在弄明天的吃的,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开学了,没写完作业的同学,在补作业,写完了的同学,在那里嬉戏玩耍。在乡下,我们凌晨2点还没有玩完,有人来接我去城市里,我到了城市,就刷牙洗脸吃饭,然后去学校报到。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十一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人们要燃放鞭炮,共吃元宵,合家团聚。晚上还要观灯赏月,这些都是世代相沿的习俗。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猛的禽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一个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天地的女儿心地善良,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消息告诉了人们。后来一个老人想出了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要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认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十二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我们又回到了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这天正好是元宵节前夕。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激动了,因为晚自习时候,全校同学要一起出去赏灯!

突然走廊上,教室里的灯全都关掉了,大家还以为是停电了。但随着广播里的体育老师喊了一声"排队!"大家这才醒悟过来,原来现在是晚自习时间,我们要去赏灯啦!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花灯亮了起来,兴高采烈地排队下楼了。

到了操场上,成了灯的海洋,我在海洋里发现了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灯:有雪白的免子灯、有鲜红的宫灯有开在夏天的粉红的荷花灯、有会吹泡泡的小熊灯、有威风凛凛的巨龙灯、居然还有会跳舞的公主灯!每个灯上都贴有好玩的字谜。"砰砰"哪儿来的鞭炮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学校特意在为我们放烟火呢!一个个鞭炮直冲上天,开出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如同一张张笑脸绽放在我们的上空!

这真是一个无比快乐的元宵节前夕,但我更期待着明天——元宵节!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十三

今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去买汤圆,超市里的汤圆品种很多,有芝麻馅的、草莓馅的、红豆馅的,还有肉馅的。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汤圆,我的口水直流,赶紧催妈妈买好后回家煮给我吃。

回家后,妈妈开始煮汤圆,本来只有乒乓球大小的汤圆,煮好后变成了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浮在水面上玩耍。我咬下一口,里面的黑芝麻馅立即流了出来,香味充满了我的口腔。

吃完汤圆后,爸爸带我去凤凰广场看花灯。广场上各色灯笼高高挂起,每个灯笼下面吊着灯谜,谁猜中了,灯笼就属于谁。“‘二八佳人’打一字。”“‘妙’字。”爸爸看后说。“为什么呢?”我表示很困惑。“二八一十六,十六代表年龄,佳人指的是女人,十六岁的女人是少女,‘女’加‘少’不就是‘妙’字吗?”

最后,我们获得了一盏漂亮的灯笼。爸爸说:“你平时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争取明年再多猜中几个。”我笑呵呵地直点头。

元宵节满分作文篇十四

国家法定假日放假时间安排表:

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4日(星期日)上班。

春节:2月18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15日(星期日)、2月28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节:4月5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补休。

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端午节:6月20日放假,6月22日(星期一)补休。

中秋节:9月27日放假。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元宵节不是国家法定假日,所以不放假。

拓展阅读: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汉族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火把节。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东方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人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正月十五的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攻打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的习俗之“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的习俗之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的习俗之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节的习俗之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的习俗之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节的习俗之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