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6 18:56:22 页码:10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
2022-10-26 18:56:22    小编: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一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其中有沉着历练的朱老忠,贪得无厌的冯老兰;有执刀仗义相助的严老祥;有糊里糊涂的朱老星;有庄稼正义的“乐天派”伍老拨;有狭隘孤僻的老驴头;有封建顽固的老套子有变换花样剥削压榨农民的“新型刽子手”冯贵堂;有狠心手辣、贪得无厌的冯老兰;有憨厚淳朴的严志和;有欺软怕硬、甘当狗腿子的李德才;有为北伐入狱的严运涛;有被抓强迫当兵的朱大贵;有后继哥哥道路的严江涛;有积极向上、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严萍;有出身地主门庭的革命青年张嘉庆;有热情奔放、忠于革命的农村姑娘春兰;有舍身独挡恶霸的朱老巩,附炎趋势、好管闲事的严老尚等等。《红旗谱》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让我感触颇深。

朱老忠是一个跨越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豪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农民的英雄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觉悟,在原有的农民英雄的基础上增添了一种“新质”,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而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与父辈相比,他有着更多的斗争的智慧,懂得了斗争的策略和方式,恰当地处理“脯红鸟事件”,便是他善用智谋这一性格特点的显露。朱老忠有句口头禅:“出水才见两泥腿”。这可以说是他韧性性格中的一个凝结点,也是他不同于一般农民形象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句话除了蕴有韧性精神外,还有一种必胜的信念。尤其是他后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他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朱老忠身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讲义气,重团结,救危扶贫,舍己为人,刚直不屈,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勇于反抗等等。这些优良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小说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我们更要时刻铭记于心。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修养,争取把品格不断地提高,把觉悟不断地提升,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

就人物而论,《红旗谱》在特定的历史内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础上,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精神;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精神;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春兰是当代文学创作中最优秀的农村闺女形象,他与运涛的相爱过程,从两小无猜到以身相许,再到忠贞不渝,都写得朴实无华,真挚动人,表现出在北方保守的伦理下,农村姑娘对新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感情,作品中最美的段落大多与春兰有关,不仅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在浓郁的春野气息中,包含着作家对农村生活的眷念。而江涛,运涛,大贵青年一代成为著作中革命思想的领头人,反抗斗争的真正战士,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他们正是这烈火的领头人,体现了中国革命思想根固人心,共产党的精神无处不在。

《红旗谱》是真实的,它将生活气息和革命斗争精神达到和谐的统一,它既写出了祖国历史的风云,农民心里的演变,又再现了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过程,总结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农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起来,革命才会胜利。

梁斌说:“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小说,首先是小说的主题。在我来说,主题思想又是和小说的内容同时形成的。”《红旗谱》所描写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对农民的生存状态、斗争方式和历史命运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是不多见的。小说所写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农民革命斗争史诗的性质,带给了读者无与伦比的情感体验。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二

《红旗谱》的主要内容写了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的变迁,深刻地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其中,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与恶霸地主斗争,结果却家破人亡。朱老明三告冯老蓝,可后来却以倾家荡产而告终,朱老忠与严志和则是新旧交替时代的革命农民代表,他们从父兄辈的惨痛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在斗争中找到了共产党,终于走上了正确的斗争道路。运涛、江涛、大贵等一些青年农民在共产党的培育下成长起来,成为了新一代革命者的代表,他们也在斗争中逐渐成为了无产阶级战士。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清澈响亮的歌声放佛回荡在耳际;“出水才看一脚泥”,憨厚老实的朱老忠形象依稀浮现眼前。畅游在红色书籍《红旗谱》的字里行间,思绪飘回那动荡不安的年代。

作品开篇于清朝末年,长工朱老巩、严老祥阻止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冯兰池得胜,朱老巩呕血身亡,严老祥漂泊异乡,朱老明串连28户穷人三告冯兰池失败,埋下了两个阶级的世仇,孕育了子辈朱老忠、严志和与冯家的矛盾。朱老忠带着复仇的火种走出关东,挖参、打鱼、淘金、历尽磨难。25年后重返故土,继续与冯家抗争,并让儿子大贵去当兵,资助严志和次子江涛去读书,他凭直觉,寄希望于“一文一武”报仇雪恨。但残酷的斗争,使他遭受一系列打击,给予他很大的教育。后来他找到了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集体斗争,才真正改变了与冯家乃至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形势,结束了悲剧命运。

梁斌的《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这是一部中国农民寻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历史。这部历史的展开,立足于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斗争,反映了冀中农民运动的风貌,同时他们又与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秋收起义等遥相呼应。这样,冀中平原的风云,不仅成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革命的写照,而且把农民的反抗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反抗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艺术地说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反抗斗争,如不汇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洪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就人物而论,《红旗谱》在特定的历史内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础上,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精神,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红旗谱》所描写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对农民的生存状态、斗争方式和历史命运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是不多见的。小说所写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农民革命斗争史诗的性质。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爱恨分明,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刻画,生动的展现了北方农民的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朱老忠,那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精神,出水才看两脚泥的坚韧,不得不令人钦佩。但几次斗争的失败,也不得不引人深思。只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党的带领,才会取得斗争的胜利,真正的使广大农民翻身做主人。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多读红色经典,常读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了解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学习,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个性,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珍惜。紧紧拥护在党的周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看完了《红旗谱》这本书以后,我感慨万千,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沧桑。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建立了新中国,并使国家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们要永远牢记这段难忘的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为祖国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三

林州红旗渠景区官方旅游网创建于20__年,是用于发布红旗渠景区旅游信息的专门网站,版权所有为红旗渠风景区。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林州市(原林县)境内,开凿于太行山腰,西起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的浊漳河侯壁断下,干、支、斗渠全长1500公里。

历史上这里是个山穷、水穷、地穷、人穷的贫瘠山区。全境地势国西高东低,总面积为2046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1993年底有17个乡镇,53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97.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2万人,实有耕地面积80.69万亩。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流水漏失,缺乏良好的隔水层。在山地丘陵地区,虽有裂隙山泉分布,但涌水量很小。

几处盆地内大部分地下水埋藏较深,水量不太丰富。漳河(浊漳河)、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五条河流皆为山地型,大多数发源于境内西部山地或邻近县山地,基流很小,河床纵坡大,水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春干涸无水,汛期山洪暴发,泛滥成灾,开发利用难度大、效益小。

唯独流经林县北部边界的浊漳河,水量比较丰富,沿林县境一段长15公里全是峡谷陡壁,河床低下,在天桥断处修渠引水,不能通过海拔470米的分水岭,素有“守着漳河种旱地”之说。

全县不仅水源匮乏,而且自然灾害经常发生。自明正统元年(1436)到1949年的514年中,林县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00多次,仅大旱绝收就有30次,小旱小灾连年不断。因此,广大劳动人民不仅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而且饱尝缺水的苦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人畜吃水非常困难,人们经常翻山越岭,往返几公里、十几公里远道取水。

一遇干旱,广大农民不仅逃粮荒,而且逃水荒。据旧志和碑文记载:“林县每遇干旱,河干井涸,地裂禾焦,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因为缺水,难讲卫生,地方病和传染病时而流行。“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就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水,维系着林县人的生命。人们惜水如命,如果谁任意把水糟蹋掉,不仅铸成过错,而且严重的是前逆祖宗后坑子孙的罪孽。所以,只要谁能帮助老百姓兴水造福,谁就会受到尊敬和爱戴。

明万历年间,滋阳县(今河北省行唐县)举人谢思聪奉命来林县担任知县,他在熟悉林县县情的基础上,动员老百姓修筑一条9公里长、一尺宽的水渠,引洪峪泉水,解决了合涧一带数个村庄的人畜吃水。人民感恩戴德,世代不忘,起名为“谢公渠,”并为其修建“谢公祠”,他的事迹载入历代篡修的《林县志》。

抗日战争时期,林县是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领导全县人民一面抗日,一面开展大生产运动,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利设施。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任村一带曾率领群众修筑了一段引露水河水的的小型渠道,被称为“抗日渠”。

在县南合涧河西村,八路军及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率领军民,修了一条长2公里,宽、深各0.7米的渠道,引淅河水,浇地百余亩,被称为“爱民渠”。尽管有一些水利用职权程,水,仍然是制约林县人民生产、生活发展的严重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革,生产力有了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并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改变林县的贫困面貌,关键是抓水,只要有了水,其他问题就都好办了。

于是,在全县开展了以打井、建池、挖山泉为中心的兴修水利活动。1957年,中国共产党林县委员会响亮地提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战斗口号,这一口号激励了一代人。

广大群众更加坚定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决心,水利建设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小型建设到中型建设,日趋发展,到1959年为止,全县建成英雄渠、淇河渠、抗日渠、天桥渠和弓上水库、要街水库、南谷洞水库、石门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水浇地面积由建国初的1.2万亩增加到1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

随着水利事业的日益发展,中共林县县委对“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思想越来越解放,奋斗目标越来越高,胆子越来越大。认为原设想在全县有了几条中型渠道和水库,就能解决水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些水利设施,仍经不起大旱的考验,还不能彻底改变林县水源匮乏状况,必须到外界去引水,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才是长远大计。

1959年6月,中共林县县委、林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成员分组到邻近县去考察新水源。县委第一书记杨贵亲自到县境北部的浊漳河考察,从林县到山西境内,步行百余里,深入沿河村庄,询访群众,对浊漳河的流量和开发利用价值作了详细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及时地组织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勘测。

县委通过反复讨论,并请示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征得中共山西省委同意,得到中共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县内广大干部群众对解决缺水问题呼声更高,抓住时机,毅然决定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兴建“引漳入林”工程。

在我国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的时期——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上马,参加建渠的共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每人每天0.5公斤粮食(原粮)、1.5公斤蔬菜的艰难条件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和险滩峡谷中,摆开战场。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没有经济、物资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方1515.82万立方米,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林县人民艰苦创业历程中的“第一部曲”。

红旗渠来之不易。国家和人民群众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各级党政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那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人民群众顶酷暑,战严寒,吃糠咽菜,忍饥挨饿,挥汗洒血,团结战斗,无私奉献,才取得了红旗渠建设的伟大胜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在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至林州腹地。第一干渠长39.7公里,第二干渠长47.6公里,第三干渠长10.9公里。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2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沿渠还兴建有“长藤结瓜”式的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提水站45座。并利用渠水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红旗渠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总投资的14.94%,其余85.06%都是林州自筹资金。

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有81名干部和群众光荣的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并涌现出诸如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县委第一书记杨贵,一心扑在红旗渠建设上的副县长马有金,为红旗渠建设贡献青春的工程技术人员、共产党员吴祖太,舍己救人的女共产党员李改云,以及农民工程技术人员路银,除险能手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钻洞能手王师存,铁姑娘队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的模范事迹,将永远激励林县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再夺取更大的胜利。

随着红旗渠配套工程的建成,形成以红旗渠为主体,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及其它引、蓄水工程作补充和调节,能引、能灌、能蓄、能排、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网。有效灌溉面积54万亩,其中自流灌溉52.2万亩,提水灌溉1.8万亩,全县有14个乡镇410个行政村受益。

红旗渠通水43年(1965-20__)的运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总引水量为75.6亿立方米,年均引水2.8亿立方米,解决了100万口人和4万头大家畜吃水问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与些同时,还带动了林牧业、县办工业、乡镇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产业、事业的发展。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现在以致将来的重要水源和生命保障,因此被广大群众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四

林州红旗渠景区官方旅游网创建于20xx年,是用于发布红旗渠景区旅游信息的专门网站,版权所有为红旗渠风景区。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林州市(原林县)境内,开凿于太行山腰,西起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的浊漳河侯壁断下,干、支、斗渠全长1500公里。

历史上这里是个山穷、水穷、地穷、人穷的贫瘠山区。全境地势国西高东低,总面积为2046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1993年底有17个乡镇,53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97.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2万人,实有耕地面积80.69万亩。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流水漏失,缺乏良好的隔水层。在山地丘陵地区,虽有裂隙山泉分布,但涌水量很小。

几处盆地内大部分地下水埋藏较深,水量不太丰富。漳河(浊漳河)、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五条河流皆为山地型,大多数发源于境内西部山地或邻近县山地,基流很小,河床纵坡大,水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春干涸无水,汛期山洪暴发,泛滥成灾,开发利用难度大、效益小。

唯独流经林县北部边界的浊漳河,水量比较丰富,沿林县境一段长15公里全是峡谷陡壁,河床低下,在天桥断处修渠引水,不能通过海拔470米的分水岭,素有“守着漳河种旱地”之说。

全县不仅水源匮乏,而且自然灾害经常发生。自明正统元年(1436)到1949年的520xx年中,林县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00多次,仅大旱绝收就有30次,小旱小灾连年不断。因此,广大劳动人民不仅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而且饱尝缺水的苦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人畜吃水非常困难,人们经常翻山越岭,往返几公里、十几公里远道取水。

一遇干旱,广大农民不仅逃粮荒,而且逃水荒。据旧志和碑文记载:“林县每遇干旱,河干井涸,地裂禾焦,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因为缺水,难讲卫生,地方病和传染病时而流行。“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就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水,维系着林县人的生命。人们惜水如命,如果谁任意把水糟蹋掉,不仅铸成过错,而且严重的是前逆祖宗后坑子孙的罪孽。所以,只要谁能帮助老百姓兴水造福,谁就会受到尊敬和爱戴。

明万历年间,滋阳县(今河北省行唐县)举人谢思聪奉命来林县担任知县,他在熟悉林县县情的基础上,动员老百姓修筑一条9公里长、一尺宽的水渠,引洪峪泉水,解决了合涧一带数个村庄的人畜吃水。人民感恩戴德,世代不忘,起名为“谢公渠,”并为其修建“谢公祠”,他的事迹载入历代篡修的《林县志》。

抗日战争时期,林县是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领导全县人民一面抗日,一面开展大生产运动,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利设施。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任村一带曾率领群众修筑了一段引露水河水的的小型渠道,被称为“抗日渠”。

在县南合涧河西村,八路军及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率领军民,修了一条长2公里,宽、深各0.7米的渠道,引淅河水,浇地百余亩,被称为“爱民渠”。尽管有一些水利用职权程,水,仍然是制约林县人民生产、生活发展的严重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革,生产力有了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并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改变林县的贫困面貌,关键是抓水,只要有了水,其他问题就都好办了。

于是,在全县开展了以打井、建池、挖山泉为中心的兴修水利活动。1957年,中国共产党林县委员会响亮地提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战斗口号,这一口号激励了一代人。

广大群众更加坚定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决心,水利建设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小型建设到中型建设,日趋发展,到1959年为止,全县建成英雄渠、淇河渠、抗日渠、天桥渠和弓上水库、要街水库、南谷洞水库、石门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水浇地面积由建国初的1.2万亩增加到1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

随着水利事业的日益发展,中共林县县委对“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思想越来越解放,奋斗目标越来越高,胆子越来越大。认为原设想在全县有了几条中型渠道和水库,就能解决水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些水利设施,仍经不起大旱的考验,还不能彻底改变林县水源匮乏状况,必须到外界去引水,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才是长远大计。

1959年6月,中共林县县委、林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成员分组到邻近县去考察新水源。县委第一书记杨贵亲自到县境北部的浊漳河考察,从林县到山西境内,步行百余里,深入沿河村庄,询访群众,对浊漳河的流量和开发利用价值作了详细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及时地组织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勘测。

县委通过反复讨论,并请示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征得中共山西省委同意,得到中共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县内广大干部群众对解决缺水问题呼声更高,抓住时机,毅然决定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兴建“引漳入林”工程。

在我国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的时期——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上马,参加建渠的共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每人每天0.5公斤粮食(原粮)、1.5公斤蔬菜的艰难条件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和险滩峡谷中,摆开战场。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没有经济、物资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方1515.82万立方米,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林县人民艰苦创业历程中的“第一部曲”。

红旗渠来之不易。国家和人民群众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各级党政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那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人民群众顶酷暑,战严寒,吃糠咽菜,忍饥挨饿,挥汗洒血,团结战斗,无私奉献,才取得了红旗渠建设的伟大胜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在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至林州腹地。第一干渠长39.7公里,第二干渠长47.6公里,第三干渠长10.9公里。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2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沿渠还兴建有“长藤结瓜”式的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提水站45座。并利用渠水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红旗渠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总投资的14.94%,其余85.06%都是林州自筹资金。

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有81名干部和群众光荣的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并涌现出诸如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县委第一书记杨贵,一心扑在红旗渠建设上的副县长马有金,为红旗渠建设贡献青春的工程技术人员、共产党员吴祖太,舍己救人的女共产党员李改云,以及农民工程技术人员路银,除险能手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钻洞能手王师存,铁姑娘队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的模范事迹,将永远激励林县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再夺取更大的胜利。

随着红旗渠配套工程的建成,形成以红旗渠为主体,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及其它引、蓄水工程作补充和调节,能引、能灌、能蓄、能排、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网。有效灌溉面积54万亩,其中自流灌溉52.2万亩,提水灌溉1.8万亩,全县有14个乡镇410个行政村受益。

红旗渠通水43年(1965-20xx)的运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总引水量为75.6亿立方米,年均引水2.8亿立方米,解决了100万口人和4万头大家畜吃水问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与些同时,还带动了林牧业、县办工业、乡镇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产业、事业的发展。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现在以致将来的重要水源和生命保障,因此被广大群众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五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林州市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大家能够叫我小洪。这天我们要参观的是——红旗渠。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年,透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luo)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那里分为三条干渠,故改名为分水岭。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状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状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此刻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能够行汽车;中间是涵洞,能够流渠水;下面是河床能够过洪水。此刻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描绘的是几大主要工程汇合完成的辉煌景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那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确实是一道雄险秀丽的风景!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此刻我们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当时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勇敢无私的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大绳从山崖上飞荡进入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铺了,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地方。为了早日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他们都甘愿露宿山崖,争取更多的时间施工;应对艰难的生存和施工条件,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互相鼓励,听从指挥,以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使得整个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林州儿女依然持续着乐观的情绪,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这一伟大历史性工程。红旗渠的修筑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透过这天的游览,我想大家对整个伟大的工程必须有了更深了解,期望大家不要忘记当时艰苦的山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伟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那里就要结束了,在那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我想大家还意犹未尽吧,此刻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景区游人较多,请注意物品安全,但是期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集合登车,车牌号是豫,为一辆蓝色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谢谢!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六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 ,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 ,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原是乱石堆坝,其坝高雄踞亚洲第三位。设计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30万立方米。后经过沥青处理大坝印水面和高压混凝土岩缝灌浆,现大坝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东流,至合涧镇西汇合,形成了一处优美的飞流直泻奔腾图。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总干渠分水闸,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东峦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流,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沿山坡东南方向到横水镇马店村,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隧入口处,距分水闸500米,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浇灌着任村、东岗、河顺等4.6万亩土地。

1997年,分水闸实现了计算机遥控观察调节水位,使红旗渠灌区达到了国内自动化管理先进水平。

在分水闸的后面,有一座"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反映林县干旱历史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图片;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图表;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红旗渠来游览观光,这天将由我来陪同大家一齐游览这座雄伟的红旗渠,期望大家跟上队伍,不要走散,我将会一一为大家介绍那里的景观。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夜沾逦鳎?拥厥葡斩瘛⑹?始嵊驳奶?猩窖?┕?6闯?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一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最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八

活动名称:《认识国旗》

活动范围:社会领域

活动目标:1.认识国旗,知道国旗是祖国的标志。

2.了解我国国旗旗面各部分含义及,设计者,以及设计故事。

3.了解升国旗时的注意事项,尊敬国旗,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 情感。

活动准备:1.国旗一面。

2.供幼儿制作的手工材料——人手一面纸做的小红旗,黄色大 小星星若干。

3.关于升旗图片、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影音课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请幼儿欣赏,画面截止在国  旗出现的时候。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好不好听呀?动画中绿色的小人是谁?  幼:解放军叔叔!

师:对!小朋友真聪明!这是我们尊敬的解放军叔叔!在抗击日本侵  略的年代,是他们奋勇杀敌,保卫祖国,才有了我们的祖国,才  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有哪位小朋友知道,画面中这个红  色的是什么?

幼:国旗!

二.展示黑板上的国旗,引起幼儿兴趣。

师:回答的真棒!大家看,老师这里就有一面国旗。哪位小朋友能跟  老师描述一下,这面旗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旗面上有什么? 幼:(长方形,红色,星星等等)

师:没错,小朋友回答的真好。这面红旗叫国旗,也叫五星红旗。它  的颜色是红色,形状是长方形,国旗上面有五颗星星。星星的颜  色是黄色的,其中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小朋友们,这五颗  星星为什么一颗大四颗小?它们都象征着什么?

幼:(……)

师:好的,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五星红旗的故事。

三.教师讲解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

1949年的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占领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巢穴— —南京,挂在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落在了地下,象征新 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国旗,在人民心中开始描绘。

1949年7月,全国政协会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

于是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个通知,许多人在工作之余摊开了稿纸,开 始了设计工作,其中,上海有一位叫曾联松的人,他看到报纸后心想: 我是一名中国人,我很爱国热情,我也应该积极的投入到国旗的设计 中,于是他夜以继日的努力构思。一天晚上,他推开窗户站在窗前, 看到了明亮的北斗星及其北斗星周围的星星,他想:我们伟大的中国 共产党不正是颗星星吗?围在他周围的小星星不正是我们广大人民群 众吗?于是他设计出了四颗小星星围绕在一颗大星星周围的图案,并 把这份设计稿寄到了北京。

毛主席看到这个设计后,拿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很有意义, 最后大家一致通过,就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诞生了。

四.回忆升国旗的场景,引导热爱国旗,尊重国旗。

师:听了这么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大家回忆一下,我  们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国旗?

幼:(操场,运动会,升旗仪式等等)

师:小朋友们在好多地方都见到过国旗呀!国旗代表中国,我们的祖  国,在很多重要场合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比如,奥运会开幕式,  运动员比赛得冠军时,学校哥哥姐姐,还有我们幼儿园每周一也  要升国旗。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听一首曲子。(播放升国旗的幻灯片)谁知道升  国旗的时候放的歌曲是什么?

幼:(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师:没错,这首歌叫做《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的国歌,每次升国旗  的时候都会响起这首歌。老师想问一下小朋友,幼儿园升国旗时  你是怎么做的?(请幼儿示范升国旗时是怎么做的)

师:谢谢小朋友的示范。大家说他做的对不对呀?

幼:(对)(不对,不应该戴帽子)

师:那,升国旗的时候,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注视国旗,不要说话,脱帽致敬等等)

师:没错,升国旗时要站立端正,原地不动,进入庄严神圣的升国旗  仪式中去,不能跑动、说笑、打闹,态度要严肃认真,立正站好

对着国旗行“注目礼”,直到国旗冉冉升起。

五.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粘贴国旗。

师:我们都很尊敬国旗,现在老师给大家发一面红色的旗子,还有一  些大小不一的星星,请小朋友们把他们粘好,变成一面漂亮的五  星红旗,好不好?

师:(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们做的都很好!非常棒!我们要从小热爱  祖国爱护国旗,不能印有国旗的纸包东西,或者折飞机。爱国旗  就是爱祖国的表现,希望小朋友能成为祖国的骄傲。让把我们做  好的国旗放在教室里,激励自己好好成长,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好吗?

师:(带领幼儿把成品粘贴到教室,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在美工区投放粘贴、涂色国旗的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  动中完成此美术作品,增强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知道了国旗是祖国的标志了解了过期的历  史由来和所代表的意义。通过观察影像资料,尤其是亲自粘贴  国旗, 感受升国旗时的庄严和自豪感,更加理解国旗的含义,  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九

—图的复制与粘贴

五星红旗

——图的复制与粘贴

科目:信息技术   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乌市雪莲小学  阿孜古丽

一、教材分析

《图的复制与粘贴》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这一课的知识点多而分散。包括选定工具,透明,不透明,移动,复制,粘贴等。本课的内容处在整个“画图”学习的中后段部分,是学生在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各种绘图软件的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以后,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的知识运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与对策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小。因此,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设计画国旗的五颗星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画图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新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移动、复制”的概念,学习并掌握“选定”及“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情感目标:1.通过画出五星红旗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和五星红旗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图片移动、复制、粘贴的方法、透明和不透明工具的使用。

难点:复制粘贴的概念和操作要领,将这些技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图片素材。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爱国情感

播放音乐——国歌:出示升起仪式视频资料;讲解国旗的组成及意义。

今天咱们一起在电脑上绘制我们的国旗。

2、以完成任务,讲新课

出示任务1:五星红旗diy1

出示红旗旗面和规则排放5个五角星

怎样让五角星移入到旗面上?

操作指南1:请借助画图软件工具箱在的“选定”工具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思考问题:在移动五角星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谁愿帮帮他?

(生:用“选定”工具选定好五角星后,五角星有“背景”,怎样去除背景呢?)

操作指南

(学生动手实践)

老师提问:现在谁愿意为大家演示,让更多的同学学习移动五角星的方法呢?

老师点评操作情况,复述操作过程。

(板书    移动:选定——移动)

出示任务2:五星红旗diy2

出示红旗旗面、一颗五角星和旗杆。

思考:怎样变出4颗同样大小的五角星

学习指南:1、用“选定”工具选定五角星

2、执行“编辑”——“复制”

3、执行“编辑”——“粘贴”

4、将五角星移动到合适的地方,再执行“编辑”——“粘贴”

移动位置。

注:调整最后一颗五角星的大小

(相邻同学、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示范操作

(板书    复制:选定——复制——粘贴)

出示任务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请大家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文件夹中选择一幅图,将五星红旗移到图中。

准备素材图片:南极科考、天安门、南海……

三、学生作品展示,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歌唱祖国”的音乐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十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儿歌内容,喜欢朗诵儿歌。

2、掌握国旗的主要特征,懂得尊敬国旗。

活动准备:

国旗一面,国歌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国旗。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这是国旗。(学习词语:国旗)谁能告诉我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上面有什么?(五角星)有几个五角星呢?我们一起来数数。国旗上有五颗金星,我们叫它五星红旗。(学习词语:五星红旗)

2、学习儿歌。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国旗的儿歌,你们想听吗?(想)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师:这首儿歌好听吗?你们想学吗?那老师要问你们几个问题:

⑴什么红?(国旗红)

⑵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是怎样的?(学习词语:红彤彤)

⑶什么亮?(金星亮)

⑷金星镶在什么上面?(金星镶在红旗上)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跟老师一起把儿歌念一遍好吗?(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完整地念一遍儿歌)

师:我现在要来比比是男小朋友念得好听还是女小朋友念得好听。(分组念儿歌)

3、组织幼儿谈话。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那吴老师又有问题想问问你们了,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呢?(天安门、学校、商店、电视里等等)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会升国旗呢?(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举行升旗仪式,学校每周一早晨会举行升旗仪式。)

4、告诉幼儿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我们都应该尊敬国旗。

师: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每个国家的国旗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很尊敬国旗。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我们也应该尊敬五星红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对国旗的尊敬,比如解放军会行军礼,戴上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会行队礼。在升旗的时候会放国歌(丰富词语:国歌)让我们一起起立学一学解放军行军礼吧!

(放国歌)集体练习行军礼和行队礼。

师:可是我们既不是解放军也不是少先队员,那我们应该行什么礼呢?让老师告诉你们吧,我们普通人在升旗的时候只要行注目礼就行了。跟老师一起立正,眼睛看着国旗慢慢升起来。

(放国歌)集体练习行注目礼。

5、教师跟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国旗红》,活动结束。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好多知识呀,还记得刚才和老师一起念的儿歌吗?让我们再念一遍吧!

在决定上这节课之前被很多老师告知有点难度,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过既然选择了,能做的只有尽量让整个活动顺利进行了。活动结束后,们学习儿歌的情况还是较好的,上课时的情绪也较积极。当然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由于本课的教学准备比较简单,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在课前没有做到充分准备,为了幼儿能够更加直接的感知举行升旗仪式的场面,在练习集体行注礼的时候我应该和们一起做行礼的动作,那样孩子们的表现应该会更棒;其次,在组织幼儿谈话这一环节中,我忽略了两边的幼儿,没有面向全体孩子,使得一部分幼儿失去了回答问题以及得到表扬的机会;最后,由于情绪紧张的原因,在讲解某些细节的时候言辞不够紧凑严谨,这种错误其实是不应该发生的,我会努力改掉这些毛病,多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红旗党员岗申报材料十一

尊敬的姐妹们、同事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于萧山区人民路小学的项国庆。能当选2011年度的杭州市级“三八红旗手”,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是领导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是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作为一名女性,我感到非常骄傲,因为我们在拥有广阔的天地与舞台的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爱与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我更要为建设文明幸福的新杭州、新萧山作努力。我会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微笑影响别人,用爱心点燃希望,用智慧放飞理想,用真情照亮明天!

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杨澜的“幸福公式”

幸福=当下快乐+未来快乐。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幸福而忘了未雨绸缪,也不能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从现在就开始做苦行僧。应该让两者适当相加,使自己更容易幸福。

幸福=正面情绪-负面情绪。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及时调整心态,减少烦恼,面对现实,积极应对。

幸福=快乐×分享人数,要学会将自己的快乐与亲朋好友分享,让快乐传递,让幸福感扩散,让更多的人有阳光的心态。

幸福=能力÷期待,我们需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评估,对未来的预期目标进行控制,切不要强求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