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14:42 页码:13
最新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大全12篇)
2023-11-12 12:14:42    小编:

报告是一种经过系统整理和归纳后对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通常包括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用于向他人汇报和传达信息。报告的撰写对于组织思路、展示研究成果、推动工作进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可以进行大纲和框架的设计,以确保报告具备良好的结构和逻辑。通过学习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提升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报告的质量。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一

据《劳动报》报道,看病难、看病贵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昨日,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公布的“上海居民医疗、健康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排队时间长、检查过多和开贵药排名上海主要医疗服务问题的前三甲。

八成居民健康良好。

此次调查显示,去年一年里从未去医院的居民比例为38.7%,偶尔(1-3次)去医院的占42%,有两成居民经常去医院看病,这表明八成上海居民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看病就医。

年龄越大看病越勤。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22.8%,非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6.8%。30岁以下、30至39岁、40至49岁、50至59岁和60岁以上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分别为5.7%、11.9%、17.4%、33.4%、65.6%,这表明,年龄越大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

数据显示,收入最低者经常看病比例高。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居民达到30.5%、3万元至5万元的则为23.6%、5万元至7万元的为13%、7万元至10万元的更少只有11.6%、10万元以上的居民则为17.3%,这表明收入越低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为此,上海社科院提出建议,未来医疗改革应着力降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看得起病。

近一年,本市居民家庭用于健康保健的支出并不高,调查显示开销在千元以内超过了半数,而1001至3000元、3001至5000元、5001至10000元的比例分别为28.60%、13.20%、2.50%,超过万元者只有0.6%。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二

在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

报告显示,大学男生和女生的'自主创业率分别为3.56%和2.15%;创业率较高的是艺术学、工学和管理学的大学生;985高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创业率相对较高;专科毕业生创业率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学生;直辖市和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创业率高。

大学生创业者素质普遍较高,38.10%毕业于985或211高校;74.3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排名在前30%;74.00%曾经有过主要学生干部经历。

在创业原因方面,有19.61%是“由准备创业的朋友的带动”;18.63%是因为“个人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13.11%是因为“家庭支持”。

有55.00%的大学生创业者认同“自身创业能力很好”;在创业能力方面,自评分数较高的是自信乐观、责任担当、踏实执着、勇气胆识;自评分数较低的是领导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创新能力。

报告显示,只有6.77%的大学生创业者接受过非常系统的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者最需要的帮扶是创业基金支持、小额贷款及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和开展创业能力与实务培训。

《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由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杨晓慧及其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全国2015届20余万大学毕业生和历届近5000个创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从就业、创业角度进行分析研判汇编而成。完整报告将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三

此次调查显示,去年一年里从未去医院的居民比例为38.7%,偶尔(1-3次)去医院的占42.0%,有两成居民经常去医院看病(3次以上),这表明八成居民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看病就医。

居民遭遇的医疗服务问题中,以排队时间长(38.6%)最严重,其次为多做检查(19.2%)和开贵药(16.2%),医生不耐心(13.4%)和多开药(12.7%)情况也比较明显。上海社科院分析,排队时间长,与外地来沪就医人数过多、部分居民喜欢去大医院、好医院有关,反映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多做检查、开贵药,可能与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利益挂钩,反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医药分离制度的必要性。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22.8%,非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6.8%。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分别为5.7%、11.9%、17.4%、33.4%、65.6%,这表明,年龄越大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数据显示,收入最低者经常看病比例高。年收入3万元以下、3-5万元、5-7万元、7-10万元、10万元以上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分别为30.5%、23.6%、13.0%、11.6%、17.3%,这表明收入越低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

综合多项数据可知,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本地居民,需要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上海社科院建议,未来医疗改革应着力降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看得起病。

当出现一般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等)时,近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社区医院),有近三成居民选择区县级医院(二级),近两成居民选择市级或国家级医院(三甲),另有一成居民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另有极少数人选择私人诊所或私立医院或不就医,硬挺着。

面对一般疾病,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居民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社区医院)的比例分别为26.20%、34.00%、39.90%、49.10%、57.00%,这说明年龄大的居民更愿意去社区医院,而年轻人更不愿意去社区医院,60岁以上居民的比例是30岁以下居民的两倍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的比例,30岁以下居民占20.5%,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7倍多。

近一年,本市居民家庭用于健康保健的支出(如保健品、健身设备、健康保险等)在1000元以内、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超过1万元的比例分别为55.10%、28.60%、13.20%、2.50%和0.60%。

年纪越轻、教育程度越高,个人年收入越高和职业阶层越高的居民,其年家庭健康保健的支出超过1000元的比例越高。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四

近四成居民住中-外环间此次调查显示,本市居民居住于内环内、内-中环间、中-外环间、外-郊环间、郊环外的比例分别为20.3%、19.3%、37.1%、6.5%、16.9%。

较高职位群体拥有商品房比例较高比较发现,中高级专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拥有商品房平均数为75.27%;技术工人、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一般工人拥有商品房平均数为54.80%;小业主和自雇者拥有商品房平均数仅28.0%。

值得指出的是,本市退休人员虽然拥有产权商品房比例最高,达84.3%,这缘于他们是上海取消福利分房前售后公房所有者。客观地说,大多退休老人居住小区环境相对老旧。

结婚有孩的'家庭购买更远、面积更大的住房未婚居民、结婚无孩、居民结婚有孩居民的户均居住建筑面积分别为69.33平方米、75.51平方米和78.44平方米。表明家庭结构影响居民对建筑面积的需求。数据发现,已婚有孩子居民,在郊环外购房的比例(15.3%)明显高于其他家庭。众所周知,由于中心城区房价太贵,为改善居住条件,有了孩子的年轻夫妇只好选择搬到更远地区居住。

最急需解决停车难问题居民反映最急需解决的小区问题依次为:停车、宠物扰民、保洁、保绿、群租、保安和物业服务。

30岁以下青年人对保绿问题(34.1%)的关注度高出50岁以上老年人近10个百分点,对保洁问题(36.1%)的关注度高出60岁以上老年人近15个百分点,对保安问题(30.6%)的关注度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近两倍;60岁以上老年人对群租问题的关注度是30岁以下青年人的两倍多。

2%的居民经历过电梯事故对于拥有上万幢高层住宅和数万部电梯的上海居住小区,这一数据应引起有关方面注意。尤其是之前建造的高层住宅,电梯逐步进入老化期,隐患与事故将明显增多。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五

海社科院7日公布的一份上海市民医疗健康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尽管上海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沪人仍然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民众高度关注政府医改新模式。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众感受最深、议论最多、反映最强的社会民生问题。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基于民生民意民情年度调查数据,分析出18至65岁上海常住居民医疗健康现状。

调查显示,八成市民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看病就医。但在需要就诊的市民中,遭遇医疗服务问题的不在少数,其中以排队时间长(38.6%)最为严重,其次为多做检查(19.2%)和开贵药(16.2%),医生不耐心(13.4%)和多开药(12.7%)也较为显著。

报告分析认为,排队时间长,与外地来沪就医人数过多、部分民众喜欢去大医院好医院有关,这反映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多做检查、开贵药,可能与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利益挂钩,这反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医药分离制度的.必要性。

调查发现,当出现一般疾病(如感冒等)时,近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另有一成受访者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30.90%年收入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居民首选大医院就诊,这一比例在年收入3万元以下居民中仅有9.1%。报告认为,医改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控制“有钱就任性”的大医院偏好。

其实,上海于正式出台“沪版”医改方案,卫生部门称该方案2年内主推公立医院改革,更注重民生为本,力图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该份报告指出,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百姓就医无序带来的看病难问题已成为医改必须面对的顽疾。因此,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成为政府医疗改革新模式。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本地居民,需要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他们大多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课题组因此建议,未来医疗改革应着力降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也能看得起病。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受访者,其健康意识和状况越好;年龄越轻、受教育越多、收入越高、职业越好的上海人,也越愿意投资健康。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六

一、项目背景。

1.大学商学院是一所由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于xx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

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

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

里程碑。

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

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

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三、组员分工。

人员。

职责和理由。

xxx。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监控,调查问卷的策划者与执行者之一;该项目的组长。

xxx。

负责问卷的资料收集和制作;文笔较好。

xxx。

负责问卷的派发和外联工作;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推广构思。

xxx。

负责问卷的回收工作;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xxx。

与苏杰文一起负责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

四、项目回顾。

在项目实施的三个月中,我们项目小组根据毕业生的在校特点,进行了几次比较集中的活动:

1.抓住各系拍毕业照的机会,进行派发问卷。

结合06届的学生都需要拍毕业照这一重要时刻,在月-12月期间开展了针对各个系返校学生最集中的时间,我们项目小组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活动。

问卷派发效果明显,十一月份的问卷派发数量达到140份,大部分的问卷都是在拍毕业照的学生在宿舍停留的时间派发,由于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派发的数量是项目实施最集中的。但仍存在不足的是:由于一次性派发的数量比较多,造成回收的难度加大,许多问卷可能漏收或者被扔弃。

2.在每个月的中旬(10、11、12月),组织到宿舍进行派发。

由于06届的学生的在校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集中在中午饭后(13:00-14:30)和晚上(20:00-21:00)的时间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由于是娱乐休息时间,有一定的人数基量,但许多同学都在休息或忙于自己的事情,部分同学有些许反感情绪,对同学的生活状态造成不便,这是派发问卷最大的阻碍,最后通过分阶段的派发,调查问卷全部拍完。

截止到年12月20日,制作的200份调查问卷派发完,根据实际情况,项目进行到收尾阶段,由问卷总结的负责人进行分析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五、经验总结。

回顾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本项目始终坚持了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统一,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与预算内共同完成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所有团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项目管理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将理论运于实践之中,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计划不充分。

尽管项目小组会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前期工作,并对后期工作作出安排,但仍然存在计划太粗、制定计划不严谨及随意性太大等问题,会导致可操作性差,在实施中无法遵循,也就失去了计划作用。

改进的方法应该是先制定全盘计划,再每月制定详细计划,当月快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个月计划,这样既有了较长期把控,也有了和项目目标对比,同时也不会把自己陷入无止境修改计划中。

2、工作量估计过低。

在项目前期,小组成员轻视问卷派发工作,曾出现工作量估计过低的现象。工作量估计不足会直接导致项目延期。但所幸的是,我们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调整了策略,通过开展多次有针对性的问卷派发活动,使问卷全部派发出去。经验证明,对每项任务甚至整个项目给出个合适工作量估计需要综合人员工作效率、工作复杂程度、历史经验等多种原因,不能仅凭个人经验个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六、结束语。

此次项目管理的体验,使我们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学好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实际运用的平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去实践和摸索。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收获了难得的经验,这将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调查背景。

随着07级应届毕业生开始面临毕业走出校园,各种各样的就业情况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针对这一情况,现作一份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

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看清当前社会的就业现象、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所准备,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三、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调查对象:各高校应届毕业生。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面谈、电话、邮件。

四、调查内容。

1、学校待毕业生就业情况有。

3月份刚到各大高校就已感到就业气氛了,学校开始向毕业生介绍一些实习单位,并且一些企业进入学校招聘。但一开始的招聘会最终被招走的人很少。通过了解原因有以下几点:。

(1)很多人不在意最初的招聘会,认为今后还有很多机会,有货比三家的思想,想等机会。而且有些毕业生经过实习,在工作岗位上的历练,认为还是学校最好,想享受最后当学生的时光。

(2)最初的招聘会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当做积累应聘经验的一种途径,以了解如何找工作。

(3)对于校园招聘,很多人认为待遇差,薪资低,把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当苦力,不愿签工作。

(4)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家里面可以帮忙找到工作,或是嫌工作地点偏远。还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试等。

介于这些种.种,学校最终留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之后各个学校还会继续有大型校园招聘会,以及人才交流中心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的一个渠道。

2、社会就业情况。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而毕业生就业率仅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未就业的毕业生在以往其实都找到了工作,但好像出于一种无理由的现象吧,毕业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90%以上都不会是他们的终身职业,甚至是第二份、第三分……我们都在把第一、第二当作跳板,然后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如我校一开始出去实习可以签到工作的同学也会陆续返校。而又有时候是毕业生有好高骛远的情结,所以一直处于跳槽状态。而这些毕业生以及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更加大了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一、项目背景。

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xxxx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于xx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

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

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2010年)

里程碑。

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

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

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三、组员分工。

人员。

职责和理由。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监控,调查问卷的策划者与执行者之一;该项目的组长。

负责问卷的资料收集和制作;文笔较好。

负责问卷的派发和外联工作;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推广构思。

负责问卷的回收工作;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与苏杰文一起负责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

四、项目回顾。

在项目实施的三个月中,我们项目小组根据毕业生的在校特点,进行了几次比较集中的活动:。

1.抓住各系拍毕业照的机会,进行派发问卷。

结合06届的学生都需要拍毕业照这一重要时刻,在2010年11月-12月期间开展了针对各个系返校学生最集中的时间,我们项目小组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活动。

问卷派发效果明显,十一月份的问卷派发数量达到140份,大部分的问卷都是在拍毕业照的学生在宿舍停留的时间派发,由于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派发的数量是项目实施最集中的。但仍存在不足的是:由于一次性派发的数量比较多,造成回收的难度加大,许多问卷可能漏收或者被扔弃。

2.在每个月的中旬(10、11、12月),组织到宿舍进行派发。

由于06届的学生的在校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集中在中午饭后(13:00-14:30)和晚上(20:00-21:00)的时间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由于是娱乐休息时间,有一定的人数基量,但许多同学都在休息或忙于自己的事情,部分同学有些许反感情绪,对同学的生活状态造成不便,这是派发问卷最大的阻碍,最后通过分阶段的派发,调查问卷全部拍完。

截止到2010年12月20日,制作的200份调查问卷派发完,根据实际情况,项目进行到收尾阶段,由问卷总结的负责人进行分析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五、经验总结。

回顾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本项目始终坚持了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统一,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与预算内共同完成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所有团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项目管理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将理论运于实践之中,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计划不充分。

尽管项目小组会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前期工作,并对后期工作作出安排,但仍然存在计划太粗、制定计划不严谨及随意性太大等问题,会导致可操作性差,在实施中无法遵循,也就失去了计划作用。

改进的方法应该是先制定全盘计划,再每月制定详细计划,当月快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个月计划,这样既有了较长期把控,也有了和项目目标对比,同时也不会把自己陷入无止境修改计划中。

2、工作量估计过低。

在项目前期,小组成员轻视问卷派发工作,曾出现工作量估计过低的现象。工作量估计不足会直接导致项目延期。但所幸的是,我们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调整了策略,通过开展多次有针对性的问卷派发活动,使问卷全部派发出去。经验证明,对每项任务甚至整个项目给出个合适工作量估计需要综合人员工作效率、工作复杂程度、历史经验等多种原因,不能仅凭个人经验个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六、结束语。

此次项目管理的体验,使我们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学好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实际运用的平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去实践和摸索。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收获了难得的经验,这将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月**日--20**月**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xx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

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报告显示,83.7%的高校毕业生处于正在找工作或已找到工作的状态,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职业备受毕业生欢迎,毕业生找工作最关注薪资待遇,与9154元的平均期望薪资相比,高校毕业生实际平均月薪为6423元。

1、it职业最受青睐93%的毕业生愿意加班。

报告显示,39.1%的毕业生已找到工作,44.6%的毕业生正在找工作,就业和准备就业人群占高校毕业生的绝大部分。时值6月,仍有不少高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间比较,也有不少在挑选更心仪的工作,总体来看,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可观。

在20高校毕业生从事和打算从事的top10职业中,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位居榜首,其次是财务/审计/统计,教育培训、生产管理/研发。与95后相比,90后毕业生从事生产管理/研发,金融/银行/证券/投资职业的更多。而与新一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毕业生从事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的更多,从事财务/审计/统计的相对较少。这也是因为一线城市高校众多、高新产业聚集,随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产业发展,it行业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更能吸引人才“入行”。

报告还显示,近8成毕业生选择在毕业后立即找工作,只有20.5%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和隔年就业。此外,有93%的毕业生接受加班,这意味着他们愿意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快速提升个人技能,获得更广阔的职场空间。

2、毕业生最关注薪资待遇平均月薪6423元。

报告反映,2019年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最关注薪资待遇,其次是个人发展、个人兴趣。与95后毕业生相比,90后毕业生更关注能力与工作是否匹配,而对薪资待遇、工作时间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此外,与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相比,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更关注薪资待遇。

报告还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平均期望月薪为9154元,实际月薪6423元。可见,高校毕业生对薪资有着较高的期许,但理想与现实仍存在一定差距。从最受关注的前十职业来看,金融/银行/证券/投资相关职业的薪资最高,达9257元,其次是电子/电气8000元,生产管理/研发7947元。

应届毕业生对薪酬待遇的要求普遍较高,但平均期望月薪和实际月薪相差较大,这一方面说明,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十分自信,初闯职场信心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说明,应届毕业生对社会收入结构缺乏客观的认识,对企业创造价值以及盈利能力也缺乏全面认知,导致对自身的价值评估高于企业评估水平。对此,建议应届毕业生调整好心态,正确看待目标与实际的落差,通过持续学习和奋斗实现职场进阶。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七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近年来,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了解当前我市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公布的“上海居民医疗、健康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排队时间长、检查过多和开贵药排名上海主要医疗服务问题的前三甲。

八成居民健康良好。

此次调查显示,去年一年里从未去医院的居民比例为38.7%,偶尔(1-3次)去医院的占42%,有两成居民经常去医院看病,这表明八成上海居民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看病就医。

在居民遭遇的医疗服务问题中,以排队时间长最严重,比例达到38.6%,其次为多做检查(19.2%)和开贵药(16.2%),医生不耐心(13.4%)和多开药(12.7%)情况也比较明显。报告分析认为,排队时间长,与外地来沪就医人数过多、部分居民喜欢去大医院、好医院有关,反映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多做检查、开贵药,可能与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利益挂钩,反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医药分离制度的必要性。

年龄越大看病越勤。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22.8%,非本地户籍居民经常看病的占6.8%。30岁以下、30至39岁、40至49岁、50至59岁和60岁以上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分别为5.7%、11.9%、17.4%、33.4%、65.6%,这表明,年龄越大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

数据显示,收入最低者经常看病比例高。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居民达到30.5%、3万元至5万元的则为23.6%、5万元至7万元的为13%、7万元至10万元的更少只有11.6%、10万元以上的居民则为17.3%,这表明收入越低的居民,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为此,上海社科院提出建议,未来医疗改革应着力降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看得起病。

近一年,本市居民家庭用于健康保健的支出并不高,调查显示开销在千元以内超过了半数,而1001至3000元、3001至5000元、5001至10000元的比例分别为28.60%、13.20%、2.50%,超过万元者只有0.6%。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八

仅有4.4%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进民企私企,超过7成的家长希望孩子进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7月7日公布的“本市高校毕业生家长调查报告”显示,与同期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更希望子女就业“稳定”。

机关工作家长偏向“子承父业”

这份调查结果是调查了本市457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家长后得出的。调查显示,44%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28.7%希望子女进入国有企业,19.7%希望子女进入外资企业,仅有4.4%希望子女进入民营或私营企业。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更希望子女就业“稳定”,家长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业选择比率比毕业生高10个百分点,而对外资企业的就业选择比率则低11个百分点。

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工作的家长偏向“子承父业”,分别有62.5%和45.7%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到同类单位就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民营或私营企业工作的家长,仅有5.8%希望子女到同类性质单位就业。不难看出,家长对子女就业“求稳”心态更浓,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仍是父母眼中的就业“香饽饽”。

七成家长希望子女留沪就业。

有70.7%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在上海就业,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对上海的就业倾向低于毕业生总体14.3个百分点,低于沪籍学生26.6个百分点。家长对地域的倾向相对多元,10.3%的家长倾向于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8.3%倾向于苏浙地区,3.1%倾向于其他地区,还有部分家长表示无所谓。

女生家长对女儿就业地域限制相对较小,有33.9%的女生家长愿意让女儿到上海以外地区就业,高出男生家长10个百分点。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7.4%的男生倾向于到上海以外地区工作,高出女生约5个百分点。可见,一方面男生自身更希望离开上海闯荡,另一方面男生家长限制其择业领域,家长意愿与子女择业意向之间的差距对毕业生就业会产生影响。

对子女的期望薪资较为理性。

据调查数据加权计算得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薪资约为4946元,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薪资比学生自己的期望薪资低约400元,比学生实际签约薪资高约550元。与学生相比,家长的期望更接近实际水平。

近六成对子女暂不就业表示理解。

以来,90后应届毕业生进入就业高峰期,这部分学生和其家长的就业观与以往毕业群体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部分学生就业迫切感不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不打算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于这种想法,有55.1%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给予理解。

逾六成毕业后愿意继续给予支持。

有63.9%的受访家长在子女毕业后愿意继续给予经济支持。主要原因一是从子女的长远发展考虑,希望帮助子女减轻从就学到就业的过渡期压力,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38.7%);二是认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有条件让子女生活得轻松点(28.4%);三是担心子女收入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23.4%)。同时,有36.1%的家长表示子女应该自立,不会给予支持。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九

4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上海居民住房及物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平方米。

上海人的居住和购房情况如何?4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上海居民住房及物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上海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环间购房,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平方米。

中-外环间居住较集中。

课题组依据最新获得的民生民意年度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居民(18-65岁本市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居民和在沪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户籍居民)的居住及物业现状。

调查显示,上海居民居住于内环内、内-中环间、中-外环间、外-郊环间、郊环外的比例分别为20.3%、19.3%、37.1%、6.5%、16.9%。调查还显示,上海居民在内环内、内-中环间、中-外环间、外-郊环间、郊环外购买商品房比例分别为17.4%、18%、46.4%、5.3%、12.9%,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环间购房。

另外,居民租住单位宿舍、租住商品房、与亲友同住、已购商品房、保障性住房、自建房的比例分别4.8%、16.2%、5.4%、58.5%、13.1%、1.9%。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近六成上海常住居民通过购买商品房实现了“居有其屋”愿望,一成居民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这表明,经过近的城市建设,上海百姓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户均面积71.04平方米。

调查显示,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平方米,上海常住居民家庭共住人口平均为3.09人/户。

课题组负责人指出,这表明家庭小型化为上海市主流居住模式。调查同时显示,上海居民建筑面积内部差异仍较大,最高人均建筑面积(129平方米)是最低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的51.6倍。

低学历“挤出效益”明显。

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与上海常住居民的居住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w”趋势。换言之,教育程度越低的常住居民群体居住于郊环外比例越高,达到了40%,是其他群体之两倍。

调查同时显示,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3-5万元的上海常住居民居住在郊环外比例分别是33.6%和19.2%,几乎是个人年收入在7-10万、10万元以上居民的2-5倍。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上海郊环外居住环境虽说不错,但通勤、就学、就医设施相对市中心区仍有较大差距。这提示我们,为广大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居住房仍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艰巨任务。

30岁以下购房压力最大。

调查统计发现,上海市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四个年龄段的居民,拥有商品房的比例(不包括购买保障性住房)分别为37.2%、57.9%、62.3%、68.2%。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大,购房比例也随之提高。对照发现,30岁以下年轻群体拥有商品房比例远低于其他年龄群体,他们当中有近四成(38.5%)人租住在单位宿舍或商品房。

课题组负责人称,上海30岁以下年轻人的购房压力最大,政府应该在公积金贷款、提供过渡性保障房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以改善这一群体的住房条件。

收入对购房面积影响小。

调查显示,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3-5万、5-7万、7-10万、10万元以上的上海市常住居民,其人均购房建筑面积分别27.51平方米、25.62平方米、23.87平方米、25.93平方米、28.15平方米,趋势上显示出“v”字形,但绝对值相差不大,最大面积值与最小面积值差距在5平方米以内,且最高收入群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与最低收入(年收入在3万以下)群体的人均购房面积差在1平方米以内。

课题组进一步交互分析表明,收入对居民购房率的影响更大,高收入群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购房率比其他群体高出10%~20%。这一结果表明,收入对居民购房率的影响显著,而对购房面积的影响并不明显。

有商品房自我认同增加。

调查显示,租住单位宿舍、租住商品房的居民,自我认同“中产阶层”比例分别为19.6%和12.6%,而已购商品房居民,自我认同“中产阶层”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35.2%。

课题组负责人指出,在上海这样高房价的大城市,拥有商品房与没有拥有商品房,会导致居民对社会地位自我认知的明显差异。

另外,上海本地户籍居民购买商品房比例,显著高于非本地户籍居民。对照发现,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居民的购房率分别为70.3%和16.4%,前者是后者的4.29倍。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反映,总体上本地户籍居民居住条件明显好于非本地户籍居民;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外地来沪居民若想在“北上广”大城市生活、工作,必须要具备各种竞争拼搏的条件与准备。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十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今天(4日)公布的“上海居民社区生活、文化休闲状况调查”显示,菜场、公交布点最为合理便捷,八成居民能普遍享受“15分钟”生活圈服务;但外郊环间的社区生活服务配套显著低于市中心。

公交候车时间。

上下班时,三成居民等候公交车只需花5分钟以内(32.8%),超过五成居民需5-10分钟(55.8%),另有一成居民需花11-20分钟(10.3%),超过20分钟的居民非常少(1.1%),这表明近九成居民等候公交车的时间在10分钟以内。

生活配套布点。

菜场和公交换乘点的建设相对最完善,进入“15分钟”生活圈的比例达到近八成;其次为超市/大卖场,有一半居民进入“15分钟”生活圈,三成居民进入“20分钟”生活圈;最后为地段/社区医院、绿地/广场/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等配套服务,进入“15分钟”生活圈的比例为四成,三到四成居民进入“20分钟”生活圈,并有两成左右居民进入的是“30分钟生活圈”。

内外配套差别。

从15分钟生活圈来看,外-郊环间居民的社区生活服务配套显著低于市中心,享受比例最低的是地段/社区医院(23.10%);其次为绿地/广场/公园(29.20%)、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30.80%)和超市/大卖场(33.10%),均在三成左右;相对最好的是菜场(55.40%)和公交换乘点(67.70%)。收入越高的居民享受便捷生活圈比例越低。为节省日常通勤费用,部分低收入群体集居于中心城区,因而也享受到了市中心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感觉菜价偏贵。

认为最近菜场价格“比较贵”“非常贵”“不了解”的比例分别为40.7%、4.3%、2.8%。菜价偏贵,直接反映了相当部分居民基本生存压力较高,对低收入居民的压力更大。租房居民与购房居民对菜价的主观感受有较大差异,其中租房居民认同菜价偏贵的比例为60.7%,而购房居民的比例为41.9%。

文化休闲场所。

居民最常选择的文化休闲地为电影院/剧院(、51.6%)和公园/公共绿地(49.2%),其次为文化休闲广场(36.9)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4.0%),去书店/音像店/图书馆(16.8%)、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11.7%)的居民最少。超过两成居民几乎没有文化休闲时间(22.8%),每周3小时以内(29.9%)和6小时以内(31.1%)的居民各有三成,平均每天能保障1小时用于文化休闲的居民不到两成(16.3%)。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十一

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2014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记者获悉,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61%,平均薪酬为2890元/月。值得关注的是,中山大学本科生平均月薪最高,达4911元。

本科生平均月薪为3147元。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截至2014年9月1日)为94.61%,比2013年下降了1.25%。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0.54%,同比下降2.18%;本科生为93.52%,下降1.41%;专科生为96.06%,下降0.90%。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研究生就业率连续9年不及专科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学科就业率中,研究生和本科生最高的均为工学类,而就业率垫底的三个学科中,研究生和本科生中也都包含了历史学类和哲学类。

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薪酬为2890元/月,较2013年增加239元/月,增幅10.68%。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5147元/月,较2013年增加463元/月,增幅10.80%;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3147元/月,较2013年增加238元/月,增幅9.36%;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447元/月,较2013年增加222元/月,增幅12.26%。

在院校方面,深圳大学研究生平均月薪最高,达6410元,其次是中山大学,为5990元。本科生中,中山大学平均月薪最高,达4911元,其次是暨南大学,为4642元,第三是华南理工大学,为4507元。专科生中,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平均月薪最高,达3387元。

烟草制品业薪酬最高。

从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单位类型小类薪酬看,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薪酬最高,为7381元/月;其次是应征入伍,为6765元/月。

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小类薪酬看,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就业的薪酬最高,为4392元/月;其次是其他国有企业,为4035元/月。

从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小类薪酬看,在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属的国有企业就业的'薪酬最高,为3250元/月;其次是自主创业,为3217元/月。

从就业职业类型大类看,广东省2014年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型是专业技术人员,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49.12%;其次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21.73%。在就业职业类型大类平均薪酬中,最高的是军人,为4219元/月;其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为3500元/月。

在行业中类平均薪酬中,平均就业薪酬最高的是烟草制品业,为4571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高58.17%;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4078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高41.11%;第三是软件业,为3776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高30.33%。平均就业薪酬最低的是纺织业,为2497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低13.60%。

2014年毕业生就业地区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的94.53%,其中到广州市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14.77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5.76%,比2013年增加0.21个百分点;其次是深圳市,有5.92万人,占14.33%,比2013年增加1.34个百分点;第三是佛山市,有3.67万人,占9.34%。2014年毕业生中,有75.50%到企业单位就业,比2013年减少0.02个百分点;有4.75%选择升学和出国,比2013年减少0.27个百分点。(记者徐静通讯员粤教宣)。

学科平均月薪。

研究生。

最高:管理学类6456元。

最低:医学类4127元。

本科生。

最高:哲学类4273元。

最低:医学类2836元。

专科生。

最高:交通运输大类2988元。

最低:水利大类2143元。

专业平均月薪。

研究生。

最高:无线电物理专业8177元。

最低:临床医学博士2100元。

本科生。

最高:航海技术专业5148元。

最低:汽车服务工程2450元。

专科生。

最高:空中乘务专业5619元。

最低:中医学1847元。

就业率前三名专业。

研究生。

工学类96.42%。

经济学类96.13%。

管理学类94.59%。

本科生。

工学类94.77%。

经济学类94.77%。

管理学类94.48%。

专科生。

材料与能源大类99.33%。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98.95%。

水利大类98.48%。

就业率后三名专业。

研究生。

教育学类81.82%。

历史学类79.79%。

哲学类77.16%。

本科生。

哲学类91.33%。

法学类86.85%。

历史学类84.39%。

专科生。

医药卫生大类94.34%。

文化教育大类93.50%。

交通运输大类93.37%。

上海公布中介调查报告篇十二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作者: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20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部署了年的工作。周慕尧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府副秘书长王荣华出席了会议。周慕尧要求有关部门和高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周慕尧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五”期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规模迅速增长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入世后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契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并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取得新发展。会议透露,20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旺盛,高校毕业生就业明显形势好于往年。截至11月30日,上海高校毕业生年总体就业率为86.7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7.13%,本科生就业率为92.58%,专科生就业率为81.59%。同时,根据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随着高校扩招和明年上海市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2002年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63478人,其中毕业研究生8205人,占总人数的12.9%;本科毕业生34534人,占54.4%;专科(含高职)毕业生20739人,占32.7%。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38129人,占总人数的54.8%。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管理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分析。2002上海年要继续按照“敞开城门,筑高门槛”的原则,做好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高校毕业生以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沪创业或去外省市工作的办法,推动人才柔性流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