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兴隆寺导游词(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9:04:27 页码:11
2023年兴隆寺导游词(实用9篇)
2023-11-10 19:04:27    小编: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总结范文,但要保持自己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掌握了总结的写作技巧,或许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兴隆寺导游词篇一

长春百国兴隆寺,可以说这是全国乃至世界都极为少见的念佛道场。净空老法师亲笔所题的“长春百国兴隆寺念佛堂”牌匾,悬挂在念佛堂窗外的墙上。那里的念佛同修们敬依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依一部无量寿经,精进念佛听经,遵照《净宗学会修行守则》去修行。坚持二十四小时昼夜念佛,如今已有四个年头了。净空老法师在讲席上经常赞叹的长春百国兴隆寺住持常慧法师,每天都带领同修们精进念佛。道场异常殊胜,发生了许许多多很不可思议的感应!常慧法师日中一食,夜不倒单。

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已有很深的念佛功夫。老法师曾盛赞她能上上品往生!20___年,她成功地闭般舟三昧关不坐不卧不眠共九旬,不思议之境界令凡人难以置信!她胎里素,12岁出家,没上过学,不识字。可是,这次出关后,却可以读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感应。末学几年来经常到长春百国兴隆寺做义工,亲近这个道场,亲近她老人家。据末学观察,她行住坐卧以及为信众开示,日常一切所作所为,心中佛号始终不断。常慧法师已经达到六根接触六尘而心不随境转的程度。至于她老人家本地的风光,我们凡夫根本无法测知。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僧众很庄严很和睦,共修六和敬。魔强法弱的如今,这样和合的僧团已极为罕见了!道场是八小时绕念佛号,八小时听经,按照老法师对澳洲净宗学院学僧的要求去做。

各地的念佛同修们闻听这样清净的道场后,纷纷到这里来念佛或参学。据了解,已有二十余个省市地区的同修们先后到这里来念佛。长春百国兴隆寺所兴建的“弥陀村”,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等建成时,“弥陀村”念佛堂将会容纳上千人绕佛听经。那时,想要专办死生大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的念佛同修们,将会有一个极好极适合修行的场所!想要精进念佛专修专念一生成就的同修们,长春百国兴隆寺非常值得您去参访!

兴隆寺导游词篇二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回马鞍山陪爷爷奶奶过年。过完除夕,听说附近有个褒禅寺,北宋大诗人王安石都写过游记夸过那儿,我们便开车去褒禅寺景区游玩。

来到褒禅寺景区远眺,那里四周环山,山上大部分的树都光秃秃的,只有一些翠绿的竹子和一些暗红的枫树,映衬在山岗上,特别好看。

进入寺庙,只见黄墙红瓦的建筑坐落在半山腰上,显得金碧辉煌!来到正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三尊金光闪闪的大佛,静静地坐在莲花台上,她手握插着杨柳的净瓶,双眼直视前方,好像在说:欢迎大家的到来,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左右张望,发现两旁还站立着四大天王,他们有的手持宝剑,有的手弹琵琶,有的手握油伞,还有的手盘青龙。他们的形象好像在为人们铲除妖魔鬼怪,为人民造福。

我们向后面走,只见一座九层的宝塔耸立在山岗上。我们来到一层,正中央摆着一张供桌,上面有好多供品,是人们求佛祖保平安的赠品。我们向上走,一路上去只见左手边摆放着许多陶瓷小佛,极其精美。来到顶层,看见正中间坐着三尊面带微笑的佛像,他们好像在给自己的徒儿们讲经书,他们讲得多认真啊!

褒禅寺还有很多佛像,有:观音菩萨、五百罗汉、卧佛……还有千年“巨龟”呢!这些都很精致。这座褒禅寺真是名不虚传啊!

兴隆寺导游词篇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又称南大庙、石佛寺。在宁安市渤海镇西南。建于康熙初年,是一组清代寺院建筑。据《宁安县志》记载:“兴隆寺原有三重佛殿,道光二十八年大火焚毁部分殿宇,咸丰五年重建,咸丰十一年建成。”今存马设、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王圣殿等五殿。原有禅堂、配殿和钟鼓二楼,今皆不存。

大雄宝殿是九脊庑殿式建筑,木构斗供结构,前后三斗四供七铺作,左右三十四供五铺作,四角是三面转角檐。是黑龙江地区仅有的清初木构斗拱建筑。五重殿经修缮彩绘,保持原貌,现已辟为历史文物展览室。三圣殿内有“琢而小之”的渤海大石佛,殿前台下有清代石狮。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矗立着有名的渤海时期的佛教建筑石灯幢(石灯塔)。殿前有重修兴隆寺碑记和渤海时期大型佛教石刻。马殿右前方尚有迁来的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父虽哈纳墓碑。

兴隆寺导游词篇四

1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国重臣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老少皆知。在有关史书的传说中,记载着刘伯温与西北黄土高原陇右明珠——榆中兴隆山的许多神话故事。

兴隆山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东45公里、榆中县西南6。8公里处。有兴龙、栖云两山峰,主峰有东西两峰组成,仙人峰、灵龟山皆系两峰支脉。两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其脉来自马衔山,枝连皋兰山,东结飞龙卧虎之势,西集瑞凤灵龟之象。相传此山以东1公里有座云盘山,那里曾经是轩辕黄帝羽化升天的地方。人们为了祭奠黄帝,决定在云盘山建道观,不料夜间有神狐将五色道旗衔至兴隆山,于是便易地而建。而栖云主峰建有混云阁、朝云观、雷袒殿阁;兴龙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山上曾有位道士说:“山有龙兴之状,此地必出真龙天子(皇帝),藏龙卧虎之地。”

在兴龙山与栖云峰中间有座形似弥勒佛袒腹而坐的小山叫仙人峰,这里青松如云,苍翠欲滴,鸟飞蝉鸣,宛如一处仙境。相传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有一年,镇海仙童触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用仙仗把镇海仙童打下天宫,镇海仙童摔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仙人峰。龙王的两个太子听到,起来相劝,也变成了两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兴龙山和栖云峰,将仙人峰团团围在当中。仙人峰是由神仙化成的,自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成了风水宝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金代和元代时的榆中县,有一个身世显赫的女真族世家蒲察氏,先后出了五六个当过国公、将军之类的大官,其中金代的燕国公蒲察俊最有名。过了若干年,当朱元璋坐天下的时候,蒲察氏败落改为蒲氏。此后连个知县、把总之类的文武小官都没有了,只出了一个精通地理勘察风水的先生,便是蒲察俊后裔孙蒲察世禄。孙蒲察世禄为巩昌路都元帅,金兰会都元帅,阖州安抚使;曾孙蒲察谊,明代列为贡生,为榆中的贤达。

兴隆寺导游词篇五

吉林长春百国兴隆寺建于1995年,据该寺居士称,20xx年以后,寺院在净空法师帮助下扩建,现住持常慧法师。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宁安兴隆寺。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渤海兴隆寺建筑规模宏伟,清初,在中央大街东侧的一座寺庙遗址上重新建寺,称为"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寺庙四周用玄武岩石筑起围墙,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古榆,树高叶茂。后又新植钻天杨、垂柳等。庭院荫郁苍翠,绿草职茵,缀以砂石小径,显得格外幽雅。

兴隆寺的五得庙宅,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元明时损坏,清初天聪元年在旧址重新修建。五殿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栏回廊,雕梁画栋。镶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目前,这里已经成立黑龙江省渤海博物馆。在五重殿内将分展出解放以来出土的历史文物及元、明、清数百年间的青花瓷器和一九七五年四月出土的"舍利函"。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又称南大庙、石佛寺。在宁安市渤海镇西南。建于康熙初年,是一组清代寺院建筑。据《宁安县志》记载:“兴隆寺原有三重佛殿,道光二十八年大火焚毁部分殿宇,咸丰五年重建,咸丰十一年建成。”今存马设、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王圣殿等五殿。原有禅堂、配殿和钟鼓二楼,今皆不存。

大雄宝殿是九脊庑殿式建筑,木构斗供结构,前后三斗四供七铺作,左右三十四供五铺作,四角是三面转角檐。是黑龙江地区仅有的清初木构斗拱建筑。五重殿经修缮彩绘,保持原貌,现已辟为历史文物展览室。三圣殿内有“琢而小之”的渤海大石佛,殿前台下有清代石狮。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矗立着有名的渤海时期的佛教建筑石灯幢(石灯塔)。殿前有重修兴隆寺碑记和渤海时期大型佛教石刻。马殿右前方尚有迁来的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父虽哈纳墓碑。

长春百国兴隆寺,可以说这是全国乃至世界都极为少见的念佛道场。净空老法师亲笔所题的“长春百国兴隆寺念佛堂”牌匾,悬挂在念佛堂窗外的墙上。那里的念佛同修们敬依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依一部无量寿经,精进念佛听经,遵照《净宗学会修行守则》去修行。坚持二十四小时昼夜念佛,如今已有四个年头了。净空老法师在讲席上经常赞叹的长春百国兴隆寺住持常慧法师,每天都带领同修们精进念佛。道场异常殊胜,发生了许许多多很不可思议的感应!常慧法师日中一食,夜不倒单。

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已有很深的念佛功夫。老法师曾盛赞她能上上品往生!20xx年,她成功地闭般舟三昧关不坐不卧不眠共九旬,不思议之境界令凡人难以置信!她胎里素,12岁出家,没上过学,不识字。可是,这次出关后,却可以读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感应。末学几年来经常到长春百国兴隆寺做义工,亲近这个道场,亲近她老人家。据末学观察,她行住坐卧以及为信众开示,日常一切所作所为,心中佛号始终不断。常慧法师已经达到六根接触六尘而心不随境转的程度。至于她老人家本地的风光,我们凡夫根本无法测知。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僧众很庄严很和睦,共修六和敬。魔强法弱的如今,这样和合的僧团已极为罕见了!道场是八小时绕念佛号,八小时听经,按照老法师对澳洲净宗学院学僧的要求去做。

各地的念佛同修们闻听这样清净的道场后,纷纷到这里来念佛或参学。据了解,已有二十余个省市地区的同修们先后到这里来念佛。长春百国兴隆寺所兴建的“弥陀村”,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等建成时,“弥陀村”念佛堂将会容纳上千人绕佛听经。那时,想要专办死生大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的念佛同修们,将会有一个极好极适合修行的场所!想要精进念佛专修专念一生成就的同修们,长春百国兴隆寺非常值得您去参访!

兴隆寺导游词篇六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最高峰海拔2400米。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是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桥横空飞架峡谷。

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唐宋时,兴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称“洞天福地”。

清代时,这里庙宇楼阁,甚为壮观。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1949年8月其灵柩才迁往青海塔尔寺。兴隆山因这段历史更加著名。

兴隆山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保护区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有人隐居修行。至唐、宋,这里更是殿宇富丽,称“洞天福地”。

清乾隆年间,山西曲沃人刘一明(道号悟元子)苦修三十余年,起造建筑七十余座,著书三十余部,为研究医学、道教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西夏交兵,曾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1939年至1949年,成吉思汗棂棺从内蒙迁陈兴隆山达十年之久。明崇祯二年,李自成于这里揭竿起义。

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最著名的景点云龙桥是一座画廊式木拱桥,桥身为木体弓形,精巧玲珑,似彩虹跨越山涧。桥身长155米,宽3米,桥上设廊7间,桥的两头各有一阁,是歇山顶四角飞檐的建筑。廊内雕梁画栋,廊顶覆盖琉璃瓦。

按道家的义理,“龙腾云,云从龙”,这座桥使栖云、兴龙两峰贯通一气,所以叫做“云龙桥”。桥头篆刻着一副醒目的对联:“云比泰山多,霖雨苍生仙人悦;龙入沧海外,扑峦翠霭灵气来。”另一人文景观为蒋介石官邸。

1942年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为迎接蒋介石来兰,抽调了专门的工程设计人员,在此修建了一所小巧玲珑、结构独特、庄严深邃的小别墅——有名的蒋氏行宫。一楼设有客厅、候见室、侍从室、会议室;二楼有会议室、机要室、卧室、化妆室和卫生间。

兴隆寺导游词篇七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东南公里的榆中县境内,1982年建立,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301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在一片绿海碧涛之中,著名的兴龙山景区、栖云山景区、马衔山景区、官滩沟景区、及三十余处景点,宛如玛瑙镶嵌在翠玉之上,光彩夺目。

保护区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有人隐居修行。至唐、宋,这里更是殿宇富丽,称“洞天福地”。清乾隆年间,山西曲沃人刘一明(道号悟元子)苦修三十余年,起造建筑七十余座,著书三十余部,为研究医学、道教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西夏交兵,曾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1939年至1949年,成吉思汗棂棺从内蒙迁陈兴隆山达十年之久。明崇祯二年,李自成于这里揭竿起义。

保护区是黄土高原上为数不多的石质山地之一,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峰高谷深,地形险峻,平均坡度25°,兴隆峡一带坡度可达45°左右。基岩为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地势高峻,海拔1800~3670米。

保护区内土壤主要是石质山地发育的灰褐土,此外尚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和新积土。没有完整的分布带,往往是由于坡向的关系成地带性土壤复区。

峡中山坡因地势较高,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植被盖度大,土壤主为灰褐色。由于地势和坡向的差异,引起气候和植物的变化,发育着不同的淋溶灰褐土。阴坡林地的地带性土壤为淋溶灰褐土。

保护区有高等植物5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有485种,蕨类植物5种,苔藓植物16种。

保护区已发现鸟类57种,夏候鸟占多数。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豹、林麝、马鹿、隼等。其中林麝资源丰富,其踪迹在林区随处可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兴隆寺导游词篇八

渤海兴隆寺建筑规模宏伟,清初,在中央大街东侧的一座寺庙遗址上重新建寺,称为"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寺庙四周用玄武岩石筑起围墙,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古榆,树高叶茂。后又新植钻天杨、垂柳等。庭院荫郁苍翠,绿草职茵,缀以砂石小径,显得格外幽雅。

兴隆寺的五得庙宅,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元明时损坏,清初天聪元年在旧址重新修建。五殿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栏回廊,雕梁画栋。镶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目前,这里已经成立黑龙江省渤海博物馆。在五重殿内将分展出解放以来出土的历史文物及元、明、清数百年间的青花瓷器和一九七五年四月出土的"舍利函"。

兴隆寺导游词篇九

今年上香我选择2113了渤海南大庙,也5261叫宁安兴隆寺。只想4102回味一下当年和你1653走过得路,去过得地方。从宁安开车大约50分钟到达宁安的渤海镇,往西南,再约10分钟的路程就到了。

走进这空旷的古寺院里面,由于这里的香火并不旺盛,斑驳的有着几分的苍凉,那种风月无声的味道给这里带来了许多的消寂。

斑驳的佛堂在此时多出了许多凄凉的味道,院中那苍老的石灯幢似乎是在低声诉说那属于过去的回忆,光线,没由来的变得倔强。

干净古寺院的一个角落里面摆放着几把矮小质朴的木墩,有些斑驳的痕迹,但却充满了属于过去的回忆,那强有力的历史感,任何的时候都不可以随便的忘记。时光,犹如静止一般的有着不同的味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