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南岳古镇导游词(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25:49 页码:11
2023年南岳古镇导游词(优秀16篇)
2023-11-12 14:25:49    小编:

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经验,总结得失,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怎样学习和掌握词语是我们提高语文素养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果你对写总结有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一

穿过北街,前面豁然开朗,一座巍峨宏大的古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和皇宫殿宇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据南岳地方志记载,唐代初年在衡山山脚修建了司天霍王庙,唐玄宗时改为南岳真君祠,宋代开始营建南岳司天昭圣帝庙祠。以后历经6次大火和16次重修、扩建,最后在清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由平江举人李元度受命重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大庙现存建筑共有九进、四院、八寺和八观,前后纵深375米,左右横宽前半段139米,后半段174米,总计占地98500,平方米。它的中轴线上为儒冢建筑风格,东边为八个道观,西边为八个佛寺,像这样儒、道、佛三教共存一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现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建筑一一棂星门。“棂星”古称天田星,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以棂星来命门,寓意着希望人才兴旺,国家昌盛。请各位仔细看一下这门侧的对联,“楼环万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这是幅老联新刻,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跨入棂星门,便是一个松柏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左右各有一座水火池和碑亭。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的,也常被信徒们用来放生,因此俗称放生池。东边的碑亭中置明朝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所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边的碑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所撰写的《祭衡岳文》碑刻。

顺着中间的游道前行不远,就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二进建筑一一魁星阁。魁星阁又名盘龙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阁内原来立有文星之首的魁星雕像,以示崇文,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常带着子女来此祈拜。

魁星阁两侧有钟亭和鼓亭,左边的钟亭原来摆放着一口重达4500千克的大钟,右边的鼓亭原来摆放着一面直径2米的大鼓。古人相信只要钟鼓齐鸣,就能镇住龙王,使他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大庙的第二重院落,纵深不长,横断面却很宽。院落东边是“玄德尊门”,通大庙东翼的八个道观;—西边是“六寺同门”,通大庙西翼的八个佛寺。院落正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御碑亭,是大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建筑。御碑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20xx年,里面立着康熙皇帝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20xx千克,共有碑文279字,叙述了康熙帝下旨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碑顶雕有双龙捧日的浮雕,底座是重达20吨的青石龟。这头大庙中最宽的地方。

嘉应门后的第三重院落为南岳大庙的主院,由御书楼、正殿、寝宫和东西长廊组成,共有屋宇58间。正殿居中,前为御书楼,后为寝宫,长廊环伺左右,周围还栽种着古树名木90余株。大庙中轴线的第六进建筑一一御书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宽30米,深20米,高15米,因为过去里面摆放着历代皇帝御赐匾额七块而得名,现在辟为文物陈列室。

穿过御书楼,各位面前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个大庙的核心——中轴线上第七进建筑正殿。正殿由于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祝融而又被叫做圣帝殿。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即公元1880年重修的,面积达1877平方米。正殿屹立在2米高的16级须弥台座之上,殿高31.11米,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它高出南岳古镇上的所有建筑,凸现出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它重檐九脊,面阔七间,宽53.68米,深34.84米,飞檐高耸,雕梁画栋,一派雍容华贵。

在正殿前有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广场,这是用于酬神演戏和香客朝拜的地方,两边的宝库则是供香客焚香燃烛的地方。南岳大庙的香火十分兴盛,这里终日青烟袅袅,芳香满院。特别是在庙会和春节的时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信徒们济济一堂,僧侣道士们也来此讲经点醮,一时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走上台阶,首先吸引大家目光的一定是这里的巨大石柱。正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代表着衡山的72座山峰,其外,格扇窗上的《二十四孝图》窗雕、柱梁间的丹玺彩绘、台基旁的144块汉白玉浮雕栏板和台阶上的汉白玉游龙浮雕,无——不是艺术精品,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艺术宝库!这里的木雕、石刻和泥塑数量之丰、品种之全、技艺之精,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穿过正殿,后院是大庙的第四重院落,由供奉圣公圣母的寝宫、供奉道教注生真君的注生殿、供奉佛教辖神总管的辖神殿和北后门组成。

胜利坊。

南岳衡山的登山起点就是前面的胜利坊。这座牌坊是194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修建的,故名“胜利坊”。坊正面刻有一副对联:“七二峰,令召群英,胜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联友国,狂澜竞挽,世界和平。”从中能令人依稀回想起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原联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所书,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联为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手书写。

车行山中,大家满目所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衡山之所以能以“秀”在五岳中独树一帜,关键原因就在于只有它处在常绿阔叶林带,树木茂密,四季常青。南岳的树不仅多,而且有名。这里有许多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福严寺中有一棵据说受戒于南北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1400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才能围拢过来。藏经殿后有一棵白玉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和“连理枝”等,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这一路上,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沿途登山的那些头戴皂巾、身穿黑衣、胸系红兜的人?这就是南岳香客。由于南岳衡山佛道共荣,寺观众多,僧道辈出;因此吸引了许多宗教信徒前来进香朝拜,人们称之为“南岳香客”。每年从农历三月开始,香客们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湖北等地陆续赶来,农历八月后达到最高峰,每天都有一万人次以上。他们怀着种种美好的心愿,不远万里赶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甚至以“烧饿香”或“烧拜香”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虔诚。所谓“烧饿香”,就是离开家以后就不吃任何食物,只靠饮水充饥,直到在衡山烧完香以后才进食:所谓“烧拜香”,就是手持香火,五步一跪,十步一拜,从山脚下一直,拜到祝融峰为止。还有的香客喜欢边拜边唱,一路上旁若无人地唱着进香歌来朝拜,这种古老的佛子歌还引得一些音乐学院的师生赶来学习呐!络绎不绝的香客给南岳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像当地人所说的:“南岳人,不种田,赶届八月吃三年。”但耐人寻味的是,南岳本地人却很少烧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南岳菩萨照远不照近。”

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坐落在香炉峰下,是我国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惟一一处保留下来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忠烈祠筹建于1938年,1940年破土动工,1943年落成,历时3年,陵园仿南京中山陵样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它沿中轴线共分为牌坊、纪念碑、纪念堂、致敬碑和享堂五部分,长320,米,宽约60米,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90平方米。在这里,长眠着国民党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的部分抗日阵亡将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眼前的这座三拱单檐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门。这是由花岗岩石砌成的,正上方的汉白玉石匾上镶嵌着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镏金大字。

步入牌坊,便来到一个平坦而又开阔的广场上。有的朋友也许会觉得奇怪:中国如此之大,为什么要选择在南岳衡山修建忠烈祠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一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衡山成了抗日前线大本营之一。1938年11月,蒋介石在衡山主持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听取了各战区指挥官的汇报后,鉴于“阵亡将士,多暴尸战场”,指示要尽快将烈士遗体设法掩埋。经过讨论,会议决定由中央下拨巨款,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和湖南省政府出资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在南岳名山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安葬阵亡将士的遗骸,以告慰烈士在天英灵。这便是修建忠烈祠的由来。

来到广场的中心,大家肯定会被这个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这便是“七?七纪念塔”。它是由五颗倒立的石制炮弹组成,炮弹四大一小,代表着我国的五大民族——汉、满、蒙、回、藏。雕塑的正面和左右两侧,都嵌有汉白玉砌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掀起的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塔的背面刻写着薛岳将军所题写的《七七纪念碑铭》。这些炮弹倒立在地上、直指蓝天、直指太阳就是喻意着“抗日”。

参观了“七?七纪念塔”,便来到了忠烈祠的第三进建筑—纪念堂。正门上的原匾“纪念堂”是由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后被毁,现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题写的。纪念堂的正中竖着一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将军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堂的两侧现在开辟为展览室,陈列着关于南岳与抗战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

从纪念堂的后门走出,大家可以看到两排石阶依山势而上。石阶共有276级,代表着抗战时期牺牲的276位将官。两排石阶的中间为精心设计的绿地,其中用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和“民族、民权、民生”的大字。石阶共分九大层,第六层之上有一座“致敬碑亭”。致敬碑亭也称“安亭战役纪念碑亭”,是为了纪念在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所修建的。在亭内树有记述安亭战役的石碑,亭左还有一面石碑,上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就像古代达官贵人府门前的“下马石”一样,要求无论官民,到了这里必须肃立低首,脱帽致敬,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

从享堂出来,大家请看两侧的山坡,这是抗日英烈的公墓区。整个墓区占地逾200亩,共有37军60师、70军19师等集体墓葬7座,胡鹤云、郑作民等将军个人墓葬10座。这些公墓,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有的华表相望,墓阙凌空;有的碑碣成行,塔尖插云。其气象之肃穆,隐现英烈之忠魂,令人景仰,让人钦佩!

麻姑仙境和灵芝泉。

麻姑仙境位于衡山天柱峰下的峡谷中,因我国古代第一个女道士一一魏华存的侍女麻姑而得名。魏夫人是西晋大臣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儿,从小喜爱老庄之学,潜心修道,终得仙人点化而飞升成仙。魏夫人在南岳黄庭观修炼期间,有一个侍女麻姑相陪。麻姑经常上山采药,并开辟了一个宽广数里的草药花圃,香气弥漫山岗,留下了“香岗”这个山岭,她所居住过的地方后来被重新修建,就是今天的麻姑仙境。在麻姑仙境的右侧山坡上,有一块巨石如同猛虎盘踞,上面还刻有“卧虎”的楷书大字,笔画浑圆有力。这是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陆军上将、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于1938年题刻的。

麻姑仙境景色宜人,处处奇花异草,芳香扑鼻。无论是小小的石拱桥,还是玲珑的竹凉亭,或是精美的竹吊楼,都透出一股清新之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置身仙境的感觉。

由麻姑仙境右行不远,就来到了与之相呼应的灵芝泉。各位现在看到的灵芝泉水都是天然的山泉水,利用压力压上来,汇成了一座人造游泳池。这座游泳池是原来的国民政府湖南省省长兼第四路军总指挥何健于1938年为女儿修建的,后来由于抗战期间宋美龄多次在此畅游,也就成了她的专用游泳池。相传麻姑在采到灵芝时,就是用这儿的泉水来洗刷的,天长日久,这里也就沽了些灵气。

磨镜台。

藏经殿。

车随路转,转入了一片林海之中,而在密林之中,隐约有一栋雕梁画栋的庙宇。这里便是“衡山四绝”中的“藏经殿”。

藏经殿位于衡山祥光峰下,始建于南北朝时南朝陈光大二年,即公元568年,是佛教天台宗三祖慧思和尚为离众静心、潜心研经而精选之地。藏经殿原名小般若禅林,后来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御赐一部《大藏经》于该寺,便改名为藏经殿。藏经殿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20世纪80年代又大修了一次。

藏经殿的建筑极具特色,这里没有一般佛寺具有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群体建筑,而只有一座单檐歇山式大殿。大殿面积约300余平方米,由20根花岗岩石柱支撑,气势非常宏伟。

藏经内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象征着佛法普度众生。佛像为纯铜铸造,通体镀金,高1.32米,重256千克,是泰国华裔黄彰任夫妇于1982年捐赠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莲台之上,神态慈祥,熠熠生辉。殿中两个花岗岩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我佛所宗,真如贝叶;众经之长,妙法莲华。”佛像后方有一个阁楼,过去是收藏经书之地,叫做藏经楼。

由藏经殿出来向右,还有一间铁瓦石屋,叫做“香积厨”。由此走下山坡,就融入了一片原始次生林之中。由于明代高僧无碍和尚曾经在此林中得豆儿佛衣钵传授,因此叫做“无碍林”。在这片百余亩的古树林中,生长着五六十种常绿乔木,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秀色无边,“藏经殿之秀”便由此而来。

沿着无碍林中的石径前行,可以看到南岳山中的三株古老奇树。朋友们首先看到的是“连理枝”。请看这棵树,它学名叫做短柄青冈,高四丈有余,其中在3米多高的主干上突然冒出一个分枝,弯曲成环后又与母体相连,这就是连理枝。自古以来,人们就以“连理枝”作为夫妻恩爱的象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在《长恨歌》中用“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来形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誓言,比喻坚贞不渝的真爱和永不分离的痴情,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在连理枝下方20多米远心地方,可看到另一个树木奇观——同根生。大家来看,这里有两棵不同科属的古树:靠南边的是粉背青冈,靠北边的是山毛榉。它们虽为不同树种,但同生于一个树根之上,如同一对相敬相助的兄弟。

祝融峰。

祝融峰是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海拔1290米。由于它独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因此登高一望,湘南风景尽收眼底。唐代诗仙李白就赋诗《送陈郎将归衡山》称颂道:“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赋诗《游祝融峰》赞叹道:“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读了这些名篇佳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祝融峰之高”会名列“衡山四绝”之首了。

祝融峰顶建有祝融殿。它原名天尺庵,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才改称祝融殿。殿宇完全修建在一座绝顶巨石之上,分为两进,在殿顶上盖有二尺长、一尺宽,重达30多斤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有数十块由宋朝报国寺铸造,至今历经千年而不锈,光洁如新。有的朋友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这里要用铁瓦呢?其实这里也体现了建筑师的匠心独具。大家看一下祝融峰顶的四周,树木稀少而且低矮,这是由于这里终年不断的四五级大风造成的。要保持殿顶不被飓风掀起,非铁瓦不足以胜任。据《南岳志》记载:殿盖铁瓦,目的就在于“罡风不能动摇,冰雪未可冻裂。”由于古代铁属金,因此祝融殿又被称为金瓦殿。在祝融殿内供奉的是祝融神,两旁站立六部尚书和金吾二将,神龛后还有观音菩萨、雷神和慧思和尚的塑像。

从祝融殿右侧小石门走出,外面还有一个石台,上刻“乾坤胜览”和“惟我最高”。这是望月台,也是南岳衡山真正的最高点。站在这里凭栏望月,会觉得云低月近,如登天门一般,令登临者心旷神怡,魂游物外!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二

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包括正殿、寝宫、御书楼、盘龙亭等建筑。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南岳大庙四群院落和九个建筑体组成,保持了唐宋以来的艺术精华。

第二进为盘龙亭,又称奎星阁,旧时于此演戏。阁方形,台基高约2米,花岗岩砌成,中有十字通道。阁楼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檐下饰斗拱、彩绘雕镂。覆斗形藻井中雕有一条巨大的镏金盘龙,故又名盘龙亭。北面悬横额:“古往今来。”柱联为:“登峰巅俯视洞庭,高唱江从东去;问天下谁称福地,长歌风从南来。”南檐下有“奎星阁”竖额,柱联为:“亭有盘龙,何不在天飞霹电;岳常集凤,都来此地听箫韶。”阁的左边有钟亭,原有一口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铸造的重九千斤的大铁钟,右边有鼓亭,过去置有一面直径达2米的大鼓。二亭都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现修缮一新,新置了钟、鼓。在二亭纵线的南面,还有二座六角攒尖亭。东亭置明成化年间(公元1460—1487年)尚书商辂撰的《重修南岳庙记)碑,西亭置宋代范纯仁撰的《祭衡岳文》碑,东亭1944年被日机炸毁,现已恢复,亭内二碑均系八一十年代的复制品。

第四进为御碑亭。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玲珑剔透。亭周四面为红墙,每方开一拱门,亭内置一巨大驮碑。状似乌龟,古传为负重之兽。碑高3.2米,宽2米,系整块青石镂成,上刻清康熙帝玄烨亲撰的《重修南岳庙记》,全文297字,楷体,此碑为1985年重置。亭上有“御碑亭”竖额,额枋上书不同形体的古篆“寿”字二百个,寓意南岳为“寿岳”。

第五进为嘉应门,现加以改建,内设南岳文物保管所,南岳书画院,大庙招待所等;

第六进为御书楼。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四周绕回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龙。楼上四周装镂空窗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翘,为古代所罕见。南檐下有“御书楼”横额。楼下原有御碑五块,现已不存。

第八进为寝官。亦称谨身殿,后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和正殿丹墀相连。殿中设圣帝和夫人景明后、圣帝父母亲坐像,故亦称圣公圣母殿。檐下装有粗犷的斗拱,天花绘制精美。

第九进为后山门。亦称北后门,是岳庙中轴线的终点。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红墙黄瓦,屋脊上饰有宝顶和走兽。门东为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间亦称注生娘娘。门柱联为:“注性优劣惟善人知止善地;生命寿夭皆由自造不由天。”西为辖神殿。一门两殿相连,一字排开,装饰古雅大方。出后门,即可登山。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三

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不知诸位是否去过山东孔庙,孔庙的正门即是棂星门,其实,在中国也只有这两处“棂星门”。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棂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达到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请各位仔细看看棂星门的对联,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这位老先生念得很准:棂环卐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碑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字,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是我国现存的最高、最宽的石质牌坊大门。牌坊上的坊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大家想想看这是个什么呢?对啦,是颗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玺,寓示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门前这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西边一只为雄狮戏珠,东边一只为母狮戏仔),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宫贵族的足迹迈入棂星门逐一参观游览。跨入棂星门,即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院内左右有水火池(俗称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字,的确,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字,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

既是戏台,又名盘龙亭,那为何称“奎星阁”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在三楼阁顶内原塑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即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和状元。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钟鼓齐鸣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四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

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0xx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不知诸位是否去过山东孔庙,孔庙的正门即是棂星门,其实,在中国也只有这两处“棂星门”。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棂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达到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请各位仔细看看棂星门的对联,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这位老先生念得很准:棂环卐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碑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字,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是我国现存的最高、最宽的石质牌坊大门。牌坊上的坊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大家想想看这是个什么呢?对啦,是颗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玺,寓示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门前这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西边一只为雄狮戏珠,东边一只为母狮戏仔),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宫贵族的足迹迈入棂星门逐一参观游览。跨入棂星门,即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院内左右有水火池(俗称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字,的确,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字,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

既是戏台,又名盘龙亭,那为何称“奎星阁”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在三楼阁顶内原塑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即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和状元。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钟鼓齐鸣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眼前这座很象一个“川”字的三个半圆形门叫“川门”,也叫正南门,是岳庙的第三进,门洞高15米,全由青砖砌成,川门分为正川门和东西川门。正川门在古代时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原有一栋造型别致,四周有棂窗的大阁楼,可惜在1944年被日军炸毁,后来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庙全景。现在我们所见的阁楼为1997年重建。

过了川门,即到了第四进御碑亭。亭系木结构,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雀替斗拱,脊兽齐备、玲珑夺目,八个飞檐角均挂有鱼尾铁钟,风动钟响,清脆动听。此亭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写了200个篆体各异的“寿”字,每个寿字构思巧妙,无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寿岳”的人们能延年益寿。亭内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制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四千斤,上刻清圣祖玄烨亲撰《重修南岳庙记》碑文279字,内容叙述了康熙年间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遗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迹毁于文革之中,石碑顶上有双龙捧日的浅雕盘龙,栩栩如生。碑座有龟趺,是由一整块青石镂凿而成,重20吨。我们所见的这青石龟有几种说法,一说为龙子,相传龙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叫贔屃,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长负重,据说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经沧桑而不倒,永存后世。因此,历代都用它驮着御碑,供游人欣赏。二说此青石龟叫千年长寿吉祥龟,非常有灵气,人们都说“摸摸龟头,一生不愁;摸摸龟背,大富大贵;摸摸龟身,财运(官运)亨通;摸摸龟尾,办事不累;摸摸龟爪,一切都好;从头摸到尾,万事不后悔”。大家不妨试试,带些灵气回家哦!关于这只乌龟的来历还有一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关系,暂且不说。大家若有兴趣,稍后再讲述给各位听。

看完御碑亭,让我们接着参观第五进嘉应门,嘉应门是历史上迎接宾客的仪门。古人云:“天地顺而嘉应降”,“嘉应”是有客从远方而来的意思。历代皇帝及朝庭命官来南岳祭祀,地方官员和庙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门宽36.8米,深16米,高18米,为单檐歇山七开间建筑,是整个大庙最宽的地方。门内外原有历代祭祀祝文,修庙碑记及众多的名人雅士的诗词文赋碑刻,不同时代,不同书体,各有千秋,蔚为壮观。可惜在文革中被砸毁,现仅存有清代张凤枝、卞宝弟《重修岳庙记》两块碑刻。嘉应门两侧是东、西回廊,各有厢房53间,东回廊外有八座道观,西回廊外为八个佛寺,分别供僧、道居住。这八寺、八观表示原本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两教在南岳衡山这个神奇的地方,两教地位平等,同存共荣。这种独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现象,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往前看到的则是第六进御书楼。楼内原藏有御制匾七块和历代祭文与祝文及加封岳神碑等。遗憾的是这些珍贵文物都毁于十年浩劫之中。御书楼现为文物展览之所,主要展出南岳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对研究古代南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穿过御书楼,展现在各位眼前的这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仿照故宫太和殿式的建筑,便是整个大庙的精华所在——即第七进圣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级石阶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长35.3米,宽53.68米,高31.11米,占地面积1877平方米。正殿不仅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物,而且高出南岳古镇所有建筑物,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征着南岳72峰。

我们现在所见的正殿前端的两座对称的宝库,是供香客焚化香纸炮烛的熔炉。很久以来,一直盛传着“南岳圣帝有求必应,照远不照近”。的确每年来自国内外进香朝拜的客人数以百万计,且很多人年年都来朝拜。右边的这座宝库是供活着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边的一座则是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请各位在烧香时可不要烧错了香炉哟。“既然南岳圣帝照远不照近,那么,南岳人一定不信南岳圣帝啰。”确实南岳人平时很少拜圣帝,但在南岳却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当地居民在每年大年初一日开门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带着香、炮、烛去大庙给南岳圣帝拜年,在给圣帝拜年的途中遇到亲朋好友、同事等视而不见,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佛、道两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圣帝殿前举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会,那时人声鼎沸、鞭炮震天、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因而参加新年祈福法会(烧头香),便成了南岳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项目。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级石阶中的这条汉白玉拜殿游龙,昂首拽尾,相传它不甘拜圣,欲飞天遁逃,结果被雷神击落在殿前,摔成五节,让它永远看守正殿,以示惩罚。

请各位抬头看正殿屋脊上有许多陶龙,大的长达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龙作为建筑装饰物始于唐代,现在屋顶所见的这些陶龙都是清朝时留下的原物,涂上彩釉,经过高温烧制成型,任凭日晒雨淋,冰封雪冻,都永葆色彩鲜艳,是陶瓷工艺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个高4.55米,重千斤的七节青铜葫芦,脊角两端各有一把长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铜宝剑,铸造光洁,历久不锈,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装饰效果,使整个大殿增添壮丽神奇的色彩,得到国内外不少建筑、冶金专家的称赞。大殿四周有花岗石钩栏,126个石柱上雕有狮、象、麒麟、形态可掬。144块汉白玉栏板都是双面浮雕,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和田园风光等,内容大都取材于《山海经》上的神话和历代传说典故。雕刻刀法刚健、线条流畅、构图奇巧。正殿前门的木槅门页上是一组“卧冰求鲤”的《二十四孝图》、《十八学士图》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维妙维肖,形象逼真,精彩动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门前两根是由整块花岗石凿成,柱高6米,直径1米,重达14吨,其余70根均由两截连接而成。

大殿正中汉白玉基座的神龛内,供奉着高达6.3米的南岳司天昭圣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轩辕时代黄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于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其功德光融天下,黄帝命他为火正官(火神、赤帝)。并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岳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葬于衡山,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衡山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并建祠纪念,埋葬他的山头叫赤帝峰。历代帝王都派出大臣来南岳隆重祭祀,祈求圣帝“以卫社稷,而福生灵”。圣帝左右立着金、吴二将,两侧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神龛背面画有“老龙教子”巨幅壁画,幅面高7.4米,宽6.3米。各位请抬头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个巨大的木雕彩凤花瓶的叶瓣支撑上面的梁架,几百个斗拱,一个个、一层层递叠到屋顶。真是木雕彩凤绕梁翩翩起舞,梁柱盘龙张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画维妙维肖。殿后大门上的“五龙朝圣”石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檐中的丹凤朝阳,三龙戏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个殿宇由彩绘装饰得富丽堂皇,真可谓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艺术宫苑。特别是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技艺之高超,无不令人惊叹。这些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智慧。

大庙的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圣公圣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设有南岳圣帝与夫人景明后坐像,圣帝父母亲坐像,殿内原有万斤铜佛趺坐,可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现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圣公圣母坐像。圣公圣母是保佑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们啰。

北后门为岳庙最后一进,是岳庙中轴线上的终点。后门为单檐硬山三开间,东有注生殿,代表道教,祀注生真君,亦称南斗星君。东晋《授神记》载,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注生之名,即由此而来。西有辖神殿,又称辖神祠,主祀辖神总管像,代表佛教。一观一寺再次体现了南岳佛道并存的特色。

好,南岳大庙到这里就参观完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希望这次南岳之行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同时竭诚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南岳衡山,再见!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五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的南岳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告诉我,我将尽力给您帮助。祝愿大家度过愉快的衡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为工作的重压而苦闷,如果您曾为身体的疾患而忧虑,那么今天,您可以把种种烦恼不快全部抛开,因为您即将欣赏到的,是以五岳独秀而蜚声守内的南岳衡山风景区了。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纵越衡阳、衡山、衡东、湘乡、湘潭、长沙等六县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北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尔不群。一览众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绣,楚天湘水,一览无余;它又像一卷画轴,浓渲淡染,举世无双;它更像一首诗歌,高叹低吟,回味无穷。

南岳衡山的来源有很多传说。一产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头化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腹华为中岳嵩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左臂则化为南岳衡山;另一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镇入口处所见的牌坊上便绘有失鸟图案,南岳山徽朱鸟也因山而来。古人们往往以天空星象图来进行占卜,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据《星经》记载,南岳地处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号为称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轸星旁边不有一颗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衡山古属长沙,故而又有寿岳之称,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就以山而来。

穿过南岳古镇,迎面而来的是一组气势恢弘的宫殿式建筑,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后历经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重修,占地768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有奎星阁、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等九进四重院落。

现在大家脚下跨过的是寿涧桥,它前面就是南岳大庙的南正门--棂星门。棂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以棂星命名的庙门,自然也是希望咱们国家人才辈出,万业昌盛。

大家看到,圣帝殿东有道教的财神殿,西有佛教的观音殿,那么南岳到底奉什么教呢?这就是南岳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荣。道教于西晋传入南岳,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后两教就一直并存,扬光大。山上既有我国第一个女道士南岳夫人魏华存修道的黄庭观,也有禅宗南宗五大宗派发源地的福严寺和南台寺,还有先道后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国的两种主要宗教文化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各位游客,再走过寝宫和北后门,离开大庙,我们就来到了南岳衡山主峰登山处,前面这个花岗石门叫做胜利坊,是194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联:七二峰,如避群英,胜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联友国,狂澜竞挽,世界和平。从中,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原联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所书,毁于文革时期,现在联是著名书费新我左手书写。

各位朋友,从现在起,我们就将踏上登顶之路。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先提醒您几个注意事项:衡山作为著名的风景区处自然林区,是严禁攀折花木和吸烟点火的,让我们共同来爱护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岳的气候素有三重天之称,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顶一重天,每重天之间约有3度的温差,请注意带一些保暖衣物备用!山上虽然修建了行车大道和人行小径,但仍有部分地段较陡峭,请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应点儿!好了,万事俱备,让我们向衡山最华丽的乐章--主峰祝融峰进发吧!

朋友们,南岳衡山在五岳之中以风光绮丽著称,素有五岳独秀的美誉。那么它究竟秀在哪里?秀就秀在这满山的树,满坡的草,满眼的绿!沿途大家已经看到,衡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南岳植物资源丰富,有树种600多,森林面积达30多万亩,而且还有不少名树古木:福严寺有一棵据传受戒于六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1400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藏经殿后的白玉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连里枝等,也是比较罕见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点儿累吧?那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战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战纪念陵园--忠烈祠。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六

本文目录。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的南岳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告诉我,我将尽力给您帮助。祝愿大家度过愉快的衡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为工作的重压而苦闷,如果您曾为身体的疾患而忧虑,那么今天,您可以把种种烦恼不快全部抛开,因为您即将欣赏到的,是以“五岳独秀”而蜚声守内的南岳衡山风景区了。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纵越衡阳、衡山、衡东、湘乡、湘潭、长沙等六县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北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尔不群。“一览众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绣,楚天湘水,一览无余;它又像一卷画轴,浓渲淡染,举世无双;它更像一首诗歌,高叹低吟,回味无穷。

南岳衡山的来源有很多传说。一产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头化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腹华为中岳嵩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左臂则化为南岳衡山;另一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镇入口处所见的牌坊上便绘有失鸟图案,南岳山徽“朱鸟”也因山而来。古人们往往以天空星象图来进行占卜,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据《星经》记载,南岳地处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号为称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轸星旁边不有一颗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衡山古属长沙,故而又有“寿岳”之称,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就以山而来。

穿过南岳古镇,迎面而来的是一组气势恢弘的宫殿式建筑,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后历经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重修,占地768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有奎星阁、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等九进四重院落。

现在大家脚下跨过的是寿涧桥,它前面就是南岳大庙的南正门--棂星门。“棂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以“棂星”命名的庙门,自然也是希望咱们国家人才辈出,万业昌盛。

穿过棂星门,大家来到的这座建筑叫做“奎星阁”。奎星就是主管文学艺术的魁星。奎星阁在古代往往用做戏台,每逢节庆祭祀之日,一些戏班都会在台上演出一些传统地方戏,如“魁星点状元”、“五子登科”、“秋胡戏妻”等等,台下则挤满了四乡八里赶来的乡民们,热闹非凡。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阁的基石上有4个铜钱大小的孔洞,这是干什么的呢?对了,它可以产生共鸣,增强音乐效果,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聪明呀!穿过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和御书楼,我们就来到了正殿。正殿又叫圣帝殿,供奉圣帝火神祝融氏。圣帝殿高21米,宽54米,深35米,是大庙最高、最大的建筑,也是大庙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岗石柱支撑,寓意南岳七十二峰,其中2根由整块石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两截接成。殿内正中是由四龙二凤环绕的神龛,圣帝的泥塑金身就置于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态威严,金碧辉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将和六部尚书。

大家看到,圣帝殿东有道教的财神殿,西有佛教的观音殿,那么南岳到底奉什么教呢?这就是南岳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荣。道教于西晋传入南岳,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后两教就一直并存,扬光大。山上既有我国第一个女道士“南岳夫人”魏华存修道的黄庭观,也有禅宗南宗五大宗派发源地的福严寺和南台寺,还有先道后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国的两种主要宗教文化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各位游客,再走过寝宫和北后门,离开大庙,我们就来到了南岳衡山主峰登山处,前面这个花岗石门叫做“胜利坊”,是194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联:“七二峰,如避群英,胜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联友国,狂澜竞挽,世界和平。”从中,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原联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所书,毁于“文革”时期,现在联是著名书费新我左手书写。

各位朋友,从现在起,我们就将踏上登顶之路。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先提醒您几个注意事项:衡山作为著名的风景区处自然林区,是严禁攀折花木和吸烟点火的,让我们共同来爱护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岳的气候素有“三重天”之称,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顶一重天”,每重天之间约有3度的温差,请注意带一些保暖衣物备用!山上虽然修建了行车大道和人行小径,但仍有部分地段较陡峭,请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应点儿!好了,万事俱备,让我们向衡山最华丽的乐章--主峰祝融峰进发吧!

朋友们,南岳衡山在五岳之中以风光绮丽著称,素有“五岳独秀”的美誉。那么它究竟“秀”在哪里?秀就秀在这满山的树,满坡的草,满眼的绿!沿途大家已经看到,衡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南岳植物资源丰富,有树种600多,森林面积达30多万亩,而且还有不少名树古木:福严寺有一棵据传受戒于六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1400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藏经殿后的白玉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连里枝”等,也是比较罕见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点儿累吧?那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战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战纪念陵园--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于1939年,落成于1942年,陵园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沿中轴线共有五进建筑,长达320米,宽约60米,四周还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阵亡的国民觉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将士。前面这就是忠烈祠正门,它为拱形三门重檐牌楼,正上方镶嵌着刻有祠名的汉白玉门匾,上面的“南岳忠烈祠”5个镏金大是由原国民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所题。

进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奇特的“七七纪念碑”。碑为全花岗石结构,由一大上小共5颗倒立炮弹组成,象征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碑的基麻上刻着醒目的“七七”大,意在警醒全体中国人永不忘国耻之痛!

穿过纪念堂,大家看到的这是个绿草如茵的山坡,两侧有石级,共分为9层。草地上用大理石镶了“民族忠烈千古”6个大,衬以邻近的苍松翠柏,更显得十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朋友们,让我们怀着敬仰、缅怀之情,继续向上去吧。

好了,现在我们登上了忠烈祠最高处--礼堂平台了,不知刚才有没有人注意数了脚下的石级没有?对,一共276级。为什么是个数目呢?这是为了纪念第九和第六战区阵亡的276位中高级军官而专门安排的,那么,这些英烈们究竟魂归何处呢?就在这最后一进建筑--享堂里。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筑,也是过去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正门上是蒋介石亲笔书写的“忠烈祠”匾额。大家仔细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吗?对,“烈”下面少了一点。为什么会少呢?这里有很多说法:一说是蒋介石希望今后战争能少牺牲一点儿;一说是他打算抗战胜利后再补上;还有一说是书法中的种艺术处理。见仁见智,众说不一。享堂内呈“十”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坛和“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岳于1942年题写,妙在无论横念竖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怀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现在堂内陈设了大量抗战图片资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好了,休息过后,我们继续向上攀登。前面这是里是半山亭,因为这里恰好是南岳镇到祝融峰顶的一半,故而得名。这儿还有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留下的“试剑石”和湖南省道教协会所在的“十方玄都观”。您来看看玄都同门口的一副。

对联。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我们到了南天门,据传此地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门”。这里也是观赏衡山色的最佳之处,春观花,夏看云,秋眺日,冬赏雪,赏心悦目,不一而足。这里还是登上顶峰的最后一站,让我们抖擞精神,一起去欣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祝融绝顶。

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南岳七十二峰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峰之高”与“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并称为衡山四绝。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祝融殿并不大,一进两间,建在巨石之上,花岗石砌墙,殿顶铺以铁瓦,多为宋朝所铸,至今仍光洁不锈。

好了,参观完祝融殿,各位的南岳之行也就即将结束。希望南岳衡山--这颗南国明珠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返回目录。

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

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宫贵族的足迹迈入棂星门逐一参观游览。跨入棂星门,即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院内左右有水火池(俗称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的确,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

既是戏台,又名盘龙亭,那为何称“奎星阁”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在三楼阁顶内原塑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即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和状元。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钟鼓齐鸣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眼前这座很象一个“川”的三个半圆形门叫“川门”,也叫正南门,是岳庙的第三进,门洞高15米,全由青砖砌成,川门分为正川门和东西川门。正川门在古代时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原有一栋造型别致,四周有棂窗的大阁楼,可惜在1944年被日军炸毁,后来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庙全景。现在我们所见的阁楼为1997年重建。

过了川门,即到了第四进御碑亭。亭系木结构,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雀替斗拱,脊兽齐备、玲珑夺目,八个飞檐角均挂有鱼尾铁钟,风动钟响,清脆动听。此亭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写了200个篆体各异的“寿”,每个寿构思巧妙,无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寿岳”的人们能延年益寿。亭内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制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四千斤,上刻清圣祖玄烨亲撰《重修南岳庙记》碑文,内容叙述了康熙年间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遗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迹毁于文革之中,石碑顶上有双龙捧日的浅雕盘龙,栩栩如生。碑座有龟趺,是由一整块青石镂凿而成,重20吨。我们所见的这青石龟有几种说法,一说为龙子,相传龙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叫贔屃,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长负重,据说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经沧桑而不倒,永存后世。因此,历代都用它驮着御碑,供游人欣赏。二说此青石龟叫千年长寿吉祥龟,非常有灵气,人们都说“摸摸龟头,一生不愁;摸摸龟背,大富大贵;摸摸龟身,财运(官运)亨通;摸摸龟尾,办事不累;摸摸龟爪,一切都好;从头摸到尾,万事不后悔”。大家不妨试试,带些灵气回家哦!关于这只乌龟的来历还有一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关系,暂且不说。大家若有兴趣,稍后再讲述给各位听。

现在我们往前看到的则是第六进御书楼。楼内原藏有御制匾七块和历代祭文与祝文及加封岳神碑等。遗憾的是这些珍贵文物都毁于十年浩劫之中。御书楼现为文物展览之所,主要展出南岳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对研究古代南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穿过御书楼,展现在各位眼前的这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仿照故宫太和殿式的建筑,便是整个大庙的精华所在——即第七进圣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级石阶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长35.3米,宽53.68米,高31.11米,占地面积1877平方米。正殿不仅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物,而且高出南岳古镇所有建筑物,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征着南岳72峰。

请各位抬头看正殿屋脊上有许多陶龙,大的长达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龙作为建筑装饰物始于唐代,现在屋顶所见的这些陶龙都是清朝时留下的原物,涂上彩釉,经过高温烧制成型,任凭日晒雨淋,冰封雪冻,都永葆色彩鲜艳,是陶瓷工艺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个高4.55米,重千斤的七节青铜葫芦,脊角两端各有一把长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铜宝剑,铸造光洁,历久不锈,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装饰效果,使整个大殿增添壮丽神奇的色彩,得到国内外不少建筑、冶金专家的称赞。大殿四周有花岗石钩栏,126个石柱上雕有狮、象、麒麟、形态可掬。144块汉白玉栏板都是双面浮雕,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和田园风光等,内容大都取材于《山海经》上的神话和历代传说典故。雕刻刀法刚健、线条流畅、构图奇巧。正殿前门的木槅门页上是一组“卧冰求鲤”的《二十四孝图》、《十八学士图》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维妙维肖,形象逼真,精彩动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门前两根是由整块花岗石凿成,柱高6米,直径1米,重达14吨,其余70根均由两截连接而成。

大庙的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圣公圣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设有南岳圣帝与夫人景明后坐像,圣帝父母亲坐像,殿内原有万斤铜佛趺坐,可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现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圣公圣母坐像。圣公圣母是保佑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们啰。

北后门为岳庙最后一进,是岳庙中轴线上的终点。后门为单檐硬山三开间,东有注生殿,代表道教,祀注生真君,亦称南斗星君。东晋《授神记》载,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注生之名,即由此而来。西有辖神殿,又称辖神祠,主祀辖神总管像,代表佛教。一观一寺再次体现了南岳佛道并存的特色。

返回目录。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

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冠以庙门的很少见。不知诸位是否去过山东孔庙,孔庙的正门即是棂星门,其实,在中国也只有这两处“棂星门”。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棂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达到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请各位仔细看看棂星门的对联,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这位老先生念得很准:棂环卐,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碑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是我国现存的最高、最宽的石质牌坊大门。牌坊上的坊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大家想想看这是个什么呢?对啦,是颗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玺,寓示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门前这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西边一只为雄狮戏珠,东边一只为母狮戏仔),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宫贵族的足迹迈入棂星门逐一参观游览。跨入棂星门,即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院内左右有水火池(俗称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的确,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

既是戏台,又名盘龙亭,那为何称“奎星阁”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在三楼阁顶内原塑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即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和状元。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钟鼓齐鸣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眼前这座很象一个“川”的三个半圆形门叫“川门”,也叫正南门,是岳庙的第三进,门洞高15米,全由青砖砌成,川门分为正川门和东西川门。正川门在古代时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原有一栋造型别致,四周有棂窗的大阁楼,可惜在1944年被日军炸毁,后来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庙全景。现在我们所见的阁楼为1997年重建。

过了川门,即到了第四进御碑亭。亭系木结构,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雀替斗拱,脊兽齐备、玲珑夺目,八个飞檐角均挂有鱼尾铁钟,风动钟响,清脆动听。此亭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写了200个篆体各异的“寿”,每个寿构思巧妙,无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寿岳”的人们能延年益寿。亭内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制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四千斤,上刻清圣祖玄烨亲撰《重修南岳庙记》碑文,内容叙述了康熙年间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遗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迹毁于文革之中,石碑顶上有双龙捧日的浅雕盘龙,栩栩如生。碑座有龟趺,是由一整块青石镂凿而成,重20吨。我们所见的这青石龟有几种说法,一说为龙子,相传龙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叫贔屃,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长负重,据说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经沧桑而不倒,永存后世。因此,历代都用它驮着御碑,供游人欣赏。二说此青石龟叫千年长寿吉祥龟,非常有灵气,人们都说“摸摸龟头,一生不愁;摸摸龟背,大富大贵;摸摸龟身,财运(官运)亨通;摸摸龟尾,办事不累;摸摸龟爪,一切都好;从头摸到尾,万事不后悔”。大家不妨试试,带些灵气回家哦!关于这只乌龟的来历还有一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关系,暂且不说。大家若有兴趣,稍后再讲述给各位听。

看完御碑亭,让我们接着参观第五进嘉应门,嘉应门是历史上迎接宾客的仪门。古人云:“天地顺而嘉应降”,“嘉应”是有客从远方而来的意思。历代皇帝及朝庭命官来南岳祭祀,地方官员和庙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门宽36.8米,深16米,高18米,为单檐歇山七开间建筑,是整个大庙最宽的地方。门内外原有历代祭祀祝文,修庙碑记及众多的名人雅士的诗词文赋碑刻,不同时代,不同书体,各有千秋,蔚为壮观。可惜在文革中被砸毁,现仅存有清代张凤枝、卞宝弟《重修岳庙记》两块碑刻。嘉应门两侧是东、西回廊,各有厢房53间,东回廊外有八座道观,西回廊外为八个佛寺,分别供僧、道居住。这八寺、八观表示原本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两教在南岳衡山这个神奇的地方,两教地位平等,同存共荣。这种独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现象,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往前看到的则是第六进御书楼。楼内原藏有御制匾七块和历代祭文与祝文及加封岳神碑等。遗憾的是这些珍贵文物都毁于十年浩劫之中。御书楼现为文物展览之所,主要展出南岳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对研究古代南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穿过御书楼,展现在各位眼前的这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仿照故宫太和殿式的建筑,便是整个大庙的精华所在——即第七进圣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级石阶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长35.3米,宽53.68米,高31.11米,占地面积1877平方米。正殿不仅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物,而且高出南岳古镇所有建筑物,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征着南岳72峰。

我们现在所见的正殿前端的两座对称的宝库,是供香客焚化香纸炮烛的熔炉。很久以来,一直盛传着“南岳圣帝有求必应,照远不照近”。的确每年来自国内外进香朝拜的客人数以百万计,且很多人年年都来朝拜。右边的这座宝库是供活着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边的一座则是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请各位在烧香时可不要烧错了香炉哟。“既然南岳圣帝照远不照近,那么,南岳人一定不信南岳圣帝啰。”确实南岳人平时很少拜圣帝,但在南岳却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当地居民在每年大年初一日开门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带着香、炮、烛去大庙给南岳圣帝拜年,在给圣帝拜年的途中遇到亲朋好友、同事等视而不见,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佛、道两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圣帝殿前举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会,那时人声鼎沸、鞭炮震天、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因而参加新年祈福法会(烧头香),便成了南岳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项目。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级石阶中的这条汉白玉拜殿游龙,昂首拽尾,相传它不甘拜圣,欲飞天遁逃,结果被雷神击落在殿前,摔成五节,让它永远看守正殿,以示惩罚。

请各位抬头看正殿屋脊上有许多陶龙,大的长达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龙作为建筑装饰物始于唐代,现在屋顶所见的这些陶龙都是清朝时留下的原物,涂上彩釉,经过高温烧制成型,任凭日晒雨淋,冰封雪冻,都永葆色彩鲜艳,是陶瓷工艺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个高4.55米,重千斤的七节青铜葫芦,脊角两端各有一把长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铜宝剑,铸造光洁,历久不锈,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装饰效果,使整个大殿增添壮丽神奇的色彩,得到国内外不少建筑、冶金专家的称赞。大殿四周有花岗石钩栏,126个石柱上雕有狮、象、麒麟、形态可掬。144块汉白玉栏板都是双面浮雕,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和田园风光等,内容大都取材于《山海经》上的神话和历代传说典故。雕刻刀法刚健、线条流畅、构图奇巧。正殿前门的木槅门页上是一组“卧冰求鲤”的《二十四孝图》、《十八学士图》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维妙维肖,形象逼真,精彩动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门前两根是由整块花岗石凿成,柱高6米,直径1米,重达14吨,其余70根均由两截连接而成。

大殿正中汉白玉基座的神龛内,供奉着高达6.3米的南岳司天昭圣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轩辕时代黄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于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其功德光融天下,黄帝命他为火正官(火神、赤帝)。并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岳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葬于衡山,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衡山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并建祠纪念,埋葬他的山头叫赤帝峰。历代帝王都派出大臣来南岳隆重祭祀,祈求圣帝“以卫社稷,而福生灵”。圣帝左右立着金、吴二将,两侧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神龛背面画有“老龙教子”巨幅壁画,幅面高7.4米,宽6.3米。各位请抬头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个巨大的木雕彩凤花瓶的叶瓣支撑上面的梁架,几百个斗拱,一个个、一层层递叠到屋顶。真是木雕彩凤绕梁翩翩起舞,梁柱盘龙张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画维妙维肖。殿后大门上的“五龙朝圣”石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檐中的丹凤朝阳,三龙戏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个殿宇由彩绘装饰得富丽堂皇,真可谓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艺术宫苑。特别是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技艺之高超,无不令人惊叹。这些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智慧。

大庙的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圣公圣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设有南岳圣帝与夫人景明后坐像,圣帝父母亲坐像,殿内原有万斤铜佛趺坐,可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现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圣公圣母坐像。圣公圣母是保佑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们啰。

北后门为岳庙最后一进,是岳庙中轴线上的终点。后门为单檐硬山三开间,东有注生殿,代表道教,祀注生真君,亦称南斗星君。东晋《授神记》载,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注生之名,即由此而来。西有辖神殿,又称辖神祠,主祀辖神总管像,代表佛教。一观一寺再次体现了南岳佛道并存的特色。

好,南岳大庙到这里就参观完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希望这次南岳之行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同时竭诚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南岳衡山,再见!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七

南岳古镇是“南宋四大名镇”之一。是一座承载衡山四千年历史文化、展现南方民俗风情的大观园,是恰当体现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宗教用品香市。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湖南南岳古镇。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成为您这次南岳之旅的导游,我将引领您游览南岳最古老的小镇,小镇之古,古在它平整的青石路面上,古在它悠久的文化上,古在它悠然不绝的袅袅檀烟上,古在它淳朴自然的民风上,经过一天的游览,想必大家对南岳大庙的雄伟壮丽;祝圣寺的华丽端庄;祝融峰的巍峨挺拔早已惊叹不已。这些都是组成南岳“五岳独秀”的元素,但是,您来了南岳一定不能不去古镇走一走,虽然,它没有那些雄伟建筑的美轮美奂,但它也有其自己的独特魅力。如果说南岳大庙是仪态万千的大家闺秀,那南岳古镇也不乏为一位秀丽可人的小家碧玉。

南岳古镇的古还在于北街的那座牌坊,牌坊上挺拔劲秀的“天下南岳”四个字是宋徽宗亲笔所提,当时,皇帝来南岳进香朝神时,踏过的便是我们此时脚下的这些古老的青石板路,大家不妨发挥一下您的想象,去寻找当年浩大宏伟的场面,牌坊所在的北街也因为皇帝走过,所以身价倍增,被封为御街,如果按我们今天的经济法来看,这大概就是黄金效应了吧!走过牌坊,古镇的大体面貌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清一色的朱瓦白墙。高高翘起的屋檐,雕着双龙戏珠的屋尖。仿古建造的茶楼、客栈、无一不体现出南岳古镇的古朴、清幽、静坐在小镇的茶楼里品一盏清茗,感悟中国佛教的博大精深,回味这一天所观所感,一定会受益非浅。

古镇虽小,却也五脏俱全,饭店、旅馆、甚至还有透着油墨香味的书屋应有尽有,夜晚盏灯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温暖的灯火,此时,您是否有些饥肠辘辘了呢?古镇到了晚上还是一条美食街,从街头到街尾,满街都飘着山珍野味的香气,南岳山上物产丰富,南岳人便有了口福,鲜嫩营养的野生蘑菇,口感绝妙的衡山豆腐,去了衡山不尝尝当地的豆腐真是可惜,就像去了西安不看兵马俑、去了北京不看香山、去了天津不进十八街买根大麻花、吃四川麻辣火锅不放花椒一样。来了南岳不尝尝衡山的豆腐,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古镇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不要小看了那些古老破旧的木屋,说不准哪一幢还是明清时代的文物呢,每一根木梁上的凹凸间都记录着古镇的兴荣,它们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真实的向人们诉说当时的繁华与沧桑,古镇上还有一大景观便是在自家门前晒太阳的老人们,他们的脸上那一道道的皱纹,那充满睿智的眼睛,那用青丝写成白发的故事,都显示着老人们的智慧与无争,南岳的老人们普遍都是90岁以上的寿星,所以,南岳又有寿岳之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便是献给南岳老人们的寿礼!

南岳古镇是“南宋四大名镇”之一。是一座承载衡山四千年历史文化、展现南方民俗风情的大观园,是恰当体现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宗教用品香市。古镇景区以南岳古镇为中心,南起衡山路、北至朝阳峰,东起茶亭子,西至白龙潭,面积1.8平方公里。以岳庙建筑、古镇老街为主要景观特色。以朝拜岳神、宗教体验、民俗观光为主要游览内容。主要景点有南岳衡山牌坊、南岳大庙、祝圣寺、大善寺、古镇老街、中华万寿大鼎、黄庭观、胜利坊等。

南岳古镇之古,古在它凹凸不平的麻石街道,古在它悠久的文化历史,古在它悠然不绝的袅袅檀烟,古在它淳朴自然的衡岳民风。古镇早在唐代时便形成了香市,那时,香火鼎盛时期,每天往来的香客络绎不绝。古镇的麻石街面,经过千年的洗刷,已经被磨的光可照人,鞋跟踩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响声,宛若在敲击每一位香客心中的那盏香灯,每一块石板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南岳古镇的古还在于北街的那座牌坊,牌坊上挺拔劲秀的“天下南岳”四个字是宋徽宗亲笔所提,当时,皇帝来南岳进香朝圣时,踏过的便是古镇的麻石板路,而皇帝走过的牌坊所在的北街,后被封为了御街。古镇清一色的小青瓦白粉墙,高高翘起的屋檐,雕着双龙戏珠的屋尖,仿古建造的茶楼、客栈、无一不体现出南岳古镇的古朴、清幽,静坐在小镇的茶楼里品一盏清茗,感悟道佛两教的博大精深,回味这一天所观所感,一定会受益非浅。

古镇虽小,却也五脏俱全,饭店、茶馆、透着油墨香味的书屋应有尽有,夜晚盏灯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温暖的灯火。古镇到了晚上还是一条美食街,从街头到街尾,满街都飘着山珍野味的香气,鲜嫩营养的高山寒菌,口感绝妙的衡山豆腐,独特美味的素斋,清爽润喉的云雾茶,让人流连忘返。

其实,古镇最有意思的是体验南岳奇特的民俗风情。一是正月的岳庙“抢头香”。大年三十零点一过,南岳城区,人流如潮,万人空巷,但有一明显特征,那就是在给南岳圣帝拜年之前,都不说一句话,这就是南岳一怪“熟人见面不理睬”;二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城里每街,乡里各村都有一条龙灯,之前是在所属社区逐店逐户贺年,等到十五这天,“百龙朝圣”所有舞龙队伍都汇集到南岳大庙,给圣帝贺年后再分赴各街舞龙。三是“赶八月”。说是赶八月,实则是农历七、八、九三个月。省内及邻近省份香客,统一着装,成群结队,浩浩荡荡来朝拜圣帝,届时,南岳古镇,不分昼夜,商贾如云,三教九流,云集于此,热闹空前。四是黄道吉日的宗教朝圣。每年的“观音圣诞”、“圣帝生日”等吉日,八方信众,不远千里,云集南岳参与宗教朝拜。这些民俗祭祀奇观,被联合国专家称之为东方古老祭祀文明的遗存,活的标本,堪称天下一绝。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素以‘‘中华寿岳’’著称于世,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行13人去南岳这个我慕名已久的地方游玩。

一路上,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这次行程的安排。

刚到山脚,一眼望去,衡山气势磅礡,群山峻岭,像一条起伏的带子绵延不断,山顶高耸入云,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渺小。

我们在唐阿姨的带领下进山了。我和爸爸走在前面,冯晓仪她们走在后面,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先到农家乐定了几个房间,接着,爸爸带我们来到了梵音谷瀑布玩。经过弯弯的山路,还未到瀑布,就隐隐听见一阵‘‘哗哗’’的水流声。走到梵音谷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小的从几层巨石上流下来的瀑布,它似一条银白色的带子从山谷直泻下来。我快步跑过去,小心翼翼地踩上石阶,瀑布谷底的水清澈透底、冰凉如玉,在这炎热的夏季给人带来凉爽和欣喜。梵音谷四面环山,环境幽静,有清脆的鸟鸣声,四周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

我们在瀑布前玩水、嬉戏、留影,大家玩到浑身湿透、酣畅淋漓,天黑了,才依依不舍的回到农家乐。

晚饭后,爸爸说明天一早我们去南岳山顶看日出。我兴奋得一直睡不着觉,怕错过第二天看日出的时机。凌晨三点,我们起床,坐车来到了半山亭。因为看日出的人太多,我跟爸爸妈妈在半山亭等到了四点钟,才坐上览车。从览车往窗外看,一片漆黑,只看见山下有稀稀疏疏的车灯,像是黑夜无数双明亮的眼睛;天上有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仿佛街灯在为我们照明。大约过了五分钟,我们下了览车又继续步行去观日台。

虽然现在只有四点钟,但还是有熙熙攘攘的游客跟我们一样去看日出。我们从南天门一直往上爬,一路上气喘嘘嘘,终于到了观日台。一到观日台,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从山下赶来看日出的人们有的蹲坐在石条上翘首以待,有的挤挤挨挨地在一起说笑着,有的在人群中穿行着希望找到最佳观日点,有的拿着自己的相机不停地咔嚓拍下美丽的瞬间,还有的因为来得太早,靠在同伴肩上休憩……我们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开始观日出。

一开始,只见天幕上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月亮也弯弯地挂在天空中,不愿离去。过了一会儿,月亮开始渐渐暗了下去。东边山头下开始出现红光,周围一片薄薄的雾。慢慢的,红光越来越多,月亮越来越小。过了半个小时,天快亮了,东边几乎都是红光,月亮也几乎看不见了,星星也消失了,又过了一会儿,太阳从那红云里飘了出来,人群里开始骚动起来,观日台上尽是闪光灯的咔嚓声和人们的惊呼声。没过多久,红红的太阳继续往上升,像一个圆圆的球,天就全部亮了起来。从观日台上往下看,你会看见山下的繁花嫩叶,还有远方绵延不断的山,一座掩着一座,大家都在这个时候争先恐后的留影,留下这个美好的瞬间。

看完日出后,我和爸爸继续往上爬,准备去最高峰祝融峰,那里是给人们许愿的地方。当我登上南岳最高峰——祝融峰时,看着山下的车辆、游人,远处的河流、房屋,不禁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山途中,我们还去了南天门、磨镜台,妈妈告诉我磨镜台曾经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住所。周恩来、叶剑英也在此办过训练部。在这里参观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继续下山,结束了这次难忘的南岳之旅。

回到家,虽然我已是筋疲力尽,但是我仍觉得不虚此行。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衡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欢迎您们来到“南岳第一峰”——回雁峰景区参观游览。

在我们湖南有两个著名的八百里:一是“八百里南岳”;一是“八百里洞庭”。南北朝时期有个名叫徐灵期的道士,在他的《南岳记》中首次提出:“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回雁峰既是衡阳城市的标志景观,雁城的城徽就立在回雁峰景区的门前,回雁峰景区处处表现着雁意象的魅力;又是衡阳城市的底蕴所在。这里是伟大思想家王船山的诞生地,回雁峰寿佛殿是南岳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山作为“寿岳”“南山”的重要佐证;还是衡阳城市的地理依托---回雁峰不但是凝聚衡阳人想象力和自豪感的精神靠山,而且是结聚整个湖湘地理灵气的重要“穴位”。八百里南岳犹如一条“巨龙”,我们现在就是站在“龙头”的风水宝地上。

现在我们来到了回雁峰的北门入口,这座仿古式的门厅采用的是对称式的建筑,琉璃黄瓦,典雅古朴,门厅上方“南岳第一峰”五个大字的匾额,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的墨宝。两边的对联是:

雁阵破长空展翅腾云俯仰方知天地阔。

峰头揽胜景骋怀极目登临不尽古今情。

此联撰文是已故衡阳市政协秘书长李兆璜,本市书法家陈文质书写。请大家看看这幅用东北松雕刻的南岳群峰图,绵延七十二峰,气势磅礴,引人入胜。两边的对联也是由李兆璜撰文,本市已故著名书法家邓磐石书写。

瞰城廓雾散云开四面氛烟皆扫尽。

临福地神怡心旷千年名胜又重新。

门厅前后两幅对联,对仗工整,生动而形象地把回雁峰的特点和登峰揽胜的怡情逸趣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回雁峰。峰头上有出生于湖南安仁、毕业于黄埔军校、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唐天际将军手书的“回雁峰”三个大字。在回雁峰留下了湖南安仁“一文一武”著名人物的大作:文是大雁雕塑的创作者周轻鼎教授,武就是唐天际将军。

“回雁峰”之名来源有三,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北归;二曰:山形似雁,张翼回旋,是以其山势而得名;三是因为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有个叫“雁妹子”的姑娘,曾经救过一只受伤的大雁,后来姑娘因生活贫困劳疾而死,葬在回雁峰下,每年秋天那只被救的大雁都要来此凭吊她,鸣叫不止,哀伤回旋。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宜宾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

李庄在四川宜宾市浩荡长江的南岸,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是一个人口仅有1.2万人的偏僻的小镇,错落有致的木0、青石板铺就的狭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门槛和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使它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更使其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所以,在我国又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

由于它位于长江的起点处,所以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而在江边每日有班轮和汽垫船各二班上下;一级水泥公路里程25公里,每日有近百班大、中客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僰侯国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广县,治设今李庄。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为南溪县第三区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随李庄区划归宜宾市领属。

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镇内的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

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庄镇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至今已有1460的建置史。又于隋、唐、宋代中作过戎州(今宜宾市)州治、南广、南溪县县治共计400多年,1992年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李庄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由庙宇、宫观、殿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和省文物保护单位旋螺殿、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和众多的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将旋螺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誉为李庄“四绝”。

镇内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有:

旋螺殿、禹王宫、东狱庙、南华宫、天上宫、祖师殿、文昌宫、慧光寺、张家祠堂、罗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

旋螺殿:古镇李庄南面2.5公里处,有一硕大石包,形似蜗牛,人称“石牛山”,横亘于三条正冲稻田之间。“石牛”腹下,是一深潭,叫“龙潭”。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在“石牛山”上建造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宫殿,因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称“文昌宫”。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每边宽与进深均为8米,高12.5米。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重叠由右侧转至顶,呈旋螺状,故名“旋螺殿”。此庙虽经400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

禹王宫:现名慧光寺,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

祖师殿:又名真武宫,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民间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兴建,占地4349平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而拆去大山门和戏楼,改建成现状。

介绍。

李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

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位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李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林徽因、梁思成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在此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

交通。

宜宾南岸客运站乘坐任何一辆发往李庄的公交车即到。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岳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张谷英古村位于岳阳县张谷英镇,因人而得名。村内有聚族而居的一组古建筑群,建于明清时期,占地1万多平方米,大小房屋1300多间,有“江南第一屋场”、“天下第一村”之称。天井连天井,厅堂要堂,浑然一体,屋宇绵延,檐廓衔接,睛不曝日,雨不湿鞋,展现出我国传统民间建筑的特点和古朴的民俗风情。

绿草茵茵,小溪淙淙,柳絮飘飘。两只梅花鹿,口衔灵芝草;八匹膘肥体壮的骏马,或悠闲吃草,或恣意嬉戏,或卧地休息,或回眸招侣;一只小鸟在地上自由地觅食。这就是岳阳张谷英古建筑群内的浮雕《八骏图》。奇妙的构思,老练细腻的刀法,生动地刻画了一派“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古代和谐社会景象。

张谷英的浮雕远不止《八骏图》呢。五进堂的华板、柱、椽、斗拱、檐,天井上方四周屏门隔扇、窗扇及下方栏板、梁、枋,厢房内台、凳、桌、椅、几、案、床、箱、橱、轿等,都巧妙地镶嵌了千姿百态的木雕。走进张谷英古建筑群,你便走进了一座民间木雕的圣殿。

表现民间习俗与传统题材的木雕可多呐。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八仙过海、老鼠娶亲、二龙戏珠、四龙闹海、四龙捧圣、丹凤朝阳、孔子问礼、柳毅传书、四郎探母、郭子仪祝寿、姜太公钓鱼;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连年有余(鱼)、龙凤呈祥、八骏图、福(蝠)禄(鹿)寿(南山)喜、竹报平安、摇钱树和聚宝瓶、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指日高升、寿山旭日、喜鹊噪梅、松鹤延年、金蝶戏瓜;激励后人的有寒窗、闻鸡起舞、岁寒三友,以及“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孝悌乃传家根本,勤俭是经世文章”等警语对联。这些木雕均能独立成浮雕画面。

同一种题材其表现形式可谓百花齐放。寒窗有冰棱窗、雪花窗、霜花窗三种,二龙戏珠有32种不同的内容。也有一类木雕体现多种风格。雕花床有滴水床、关门床,椅有波纹椅、玫瑰椅、罗盘椅、太师椅等。还有几类木雕组合表达一种意境。厢房与主堂间的隔门屏风,可开可合的灵活方式既可体现小家庭的个性发展,又可体现大家族的互通有无。

张谷英木雕采用镂空雕刻、浮雕、浅雕、立体圆雕、镂空贴花的艺术手段,刀法爽洁明快,雕刻细致入微。刻画人物着意表现人物动态的传神写照,突出造型的稚拙、质朴、洗练、明快感,具体的形体中注入了活跃的、夸张乃至幽默的动势。在构图上,往往把不同的场景和人物组合在一个画面,配以图案纹样,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结构的严谨与变化,构图的饱满与均衡。3680处木雕无一铁钉,全用木榫拼接。

张谷英木雕之奇,奇在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划。建筑群的窗户一般不向外,而是向着天井部位,窗扇基本用镂空花雕,既注意光源,又利于空气流通。窗格扇下沿用平板饰以细腻雕刻,在窗户三分之一下部配有窗栏板,方言叫“槛窗衣”,意为窗户的衣裳,既可挡视线,又可挡风雨,同时不影响采光。特别是梁托、梁架斗拱、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可安装,使用什么内容与形式既要考虑美观,又要重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

木雕的选材也极讲究,多用柏、梓、椿、樟、黄杨、银杏、甲级杉树等树种。为显示木材品质高贵,用时还怕经过油漆后影响雕刻细部,均不加油漆。由于木材的本色柔和及木年轮纹的自然美,使得这些雕刻更加生动,虽历六百年风霜,文化之光一刻也未曾黯淡。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十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留耕堂位于番禺区沙湾镇。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广州陈家祠(建于1890午)早了170多年。沙湾留耕堂又名何氏宗词,是沙湾何氏宗族的大词堂。“留耕”两字取自“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沙湾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书联丰富、气势雄伟。留耕堂计有112条石柱和木柱。这些木柱的原料,当时是从东南亚国家采购回来的。在雕刻方面,留耕堂保留了非常精致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体现了岭南庭园的精巧的建筑艺术。

留耕堂占地3300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依次为大池塘、大天街、山门、仪门(牌坊)、丹墀(天井)、月台、享殿(象贤堂)、寝殿(留耕堂)及东西庑廊和衬祠。

第一进是山门。留耕堂山门前是宽阔的、用大青石铺成的大天街(广场),大天街正对一池塘,在临近池塘两边是驻马石和8个安装旗杆的石座,这种旗杆是古时考取功名后用以竖旗褒扬的。大天街东西两边各有堵红砖墙,墙上附有彩色灰塑,内容有“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呈瑞”等,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天街正北面,便是恢弘肃穆而又富丽堂皇的留耕堂正门。门上为红底金字“何氏大宗祠”横匾,门两边的一副对联是:“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联语表明留耕堂的修建,前后历经几十代人几百年,是为使后人生活更美好,并希望全族人同舟共济,永远和睦。正门的两扇大门由质地坚硬的木料制成,门上各绘金盔金甲的武将一员作门神,用的是我国重彩壁画的传统手法,极其鲜艳夺目。在门的两边是两个石鼓,是功名的象征。鼓座基上刻有吉祥图案,其中正面刻的是狮形瑞兽。侧面刻有“老龙教子”、“三阳启泰”等吉祥图案。大门东西两侧是各由三条石柱和木柱及金字托梁所组成的包台。前是礼台,接礼所用;后是“八音台”,迎宾唱名所用。另外、还有“出孝、“入弟”两间鼓楼,它们一起构成留耕堂的门面,已初步展现出这座古建筑的恢弘气象。

在正门最值得细心欣赏的是门顶的横梁,梁上的木雕极其调美,特别是在古建筑学上称为“驼峰”的33个三重如意斗拱,雕刻内容花样百出,或奇花异卉、飞禽走兽,或历史故事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整座前门,梁、枋、斗拱共同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岭南建筑艺术珍品。

进正门,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便耸立在人们的面前,这座碑坊在古建筑学上称为仪门,属于留耕堂的二进。门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所书“诗书世泽”的石刻,表明沙湾问氏是书香门第,历代不少人考取科举功名。碑坊由八条石柱分出三个门口,顶上红白石精刻花鸟瑞兽图案,其中有大红的玫瑰,艳丽的牡丹,洁白的菊花,雄健的猎鹰等。上檐承以木构如意斗拱,层层飘出,四面檐牙高楼,碑坊的主脊是一条用灰塑的手法雕塑出来的头西足东的七彩回龙。那彩龙正欲摆尾高飞,神态毕现,塑在碑坊顶上,充满了生气而又寓意吉祥。

过碑坊,到丹墀(大天井),回首可见,碑坊额上的“三凤流芳”四个苍劲大字。这是为了表彰沙湾何氏祖先在北宋后期考取进士的三兄弟,这三人在当时被尊称“何家三凤”而流芳后世。

第二进除了仪门外,还包括后面的丹墀(天井)、月台和东两边的庑廊。天井由红砖铺成。月台(又称)依天井的`北面而建,高出天井1米,原是族人在喜庆日子看戏的舞台。其基石由一列15块大理石构成,石上刻有“老龙教子”、“双凤牡丹”、“双狮戏珠”、“犀牛望月”、“苍松文理”及松、梅、竹、菊、牡丹等图案,刀法浑朴自然、玲挑剔透,是元、明年间的古石雕,非常珍贵。月台东西两墙基中也各有五幅大小不等的鸟兽红石刻,同样神采非凡。东西庑廊各有4条石柱、8条木柱,共24条柱,这原是祭祀时供客人休息的地方,现为珍贵文物展览室。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北面象贤堂和东西庑廊的60多条大柱,错落有致,虚实相间,就如钢琴的琴键,令人仿佛听到一曲古典音乐,悠扬婉转,跌宕起伏,心潮澎湃,仿佛置身艺术的海洋里。

享殿又叫象贤堂,进深达17米多,在古祠中是少见的,正中一前一后悬“大宗伯”、“象贤堂”两块红漆金字木匾。“大宗伯”指的是沙湾灯厂第二代何起龙,明朝洪武年间任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当时人称“大宗伯”。“象贤堂”是纪念沙湾何氏的宗祖何德明(号象贤)而设。象贤堂由4条石柱和24条两人合抱的大木柱支撑,梁、枋、驼峰斗拱均有玲挑剔透的三纹鸟兽、花果虫鱼等复杂木雕,令人叹为观止。置身如此宽敞高挺的象贤堂,巨大的柱林更觉得肃穆庄严,对前人的敬意不觉油然而生。

中座后面是后寝的东西庑廊,廊中有八个雕成仰覆莲花瓣的红砂石柱基础,造型美观别致,是明代的遗物。后寝是留耕堂的最后一进,分为中、东、西三间。中间的最大,正中的神龛呈长方形,精雕许多吉祥图案,外镀金漆,光彩夺目。正中檐下悬挂白底黑字“留耕堂”横匾,两边有一副木刻对联:“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点出了留耕堂的原意。现后寝东西两边是番禺历史人物像展。西边有广东音乐典雅派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三人的铜像。东边有番禺清代诗人屈大均,岭南画派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塑像。在寝殿的东西间,有番禺驰名的民间艺术——沙湾飘色的雕塑。沙湾飘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色彩艳丽、造型传神、色梗纤细、装置巧妙而闻名海内外。

留耕堂长期以来以其恢弘的建筑气势,高超的雕刻艺术,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受人青睐。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成为您这次南岳之旅的导游,我将引领您游览南岳最古老的小镇,小镇之古,古在它平整的青石路面上,古在它悠久的文化上,古在它悠然不绝的袅袅檀烟上,古在它淳朴自然的民风上,经过一天的游览,想必大家对南岳大庙的雄伟壮丽;祝圣寺的华丽端庄;祝融峰的巍峨挺拔早已惊叹不已。这些都是组成南岳五岳独秀的元素,但是,您来了南岳一定不能不去古镇走一走,虽然,它没有那些雄伟建筑的美轮美奂,但它也有其自己的独特魅力。如果说南岳大庙是仪态万千的大家闺秀,那南岳古镇也不乏为一位秀丽可人的小家碧玉。

南岳古镇的古还在于北街的那座牌坊,牌坊上挺拔劲秀的天下南岳四个字是宋徽宗亲笔所提,当时,皇帝来南岳进香朝神时,踏过的便是我们此时脚下的这些古老的青石板路,大家不妨发挥一下您的想象,去寻找当年浩大宏伟的场面,牌坊所在的北街也因为皇帝走过,所以身价倍增,被封为御街,如果按我们今天的经济法来看,这大概就是黄金效应了吧!走过牌坊,古镇的大体面貌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清一色的`朱瓦白墙。高高翘起的屋檐,雕着双龙戏珠的屋尖。仿古建造的茶楼、客栈、无一不体现出南岳古镇的古朴、清幽、静坐在小镇的茶楼里品一盏清茗,感悟中国佛教的博大精深,回味这一天所观所感,一定会受益匪浅。

古镇虽小,却也五脏俱全,饭店、旅馆、甚至还有透着油墨香味的书屋应有尽有,夜晚盏灯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温暖的灯火,此时,您是否有些饥肠辘辘了呢?古镇到了晚上还是一条美食街,从街头到街尾,满街都飘着山珍野味的香气,南岳山上物产丰富,南岳人便有了口福,鲜嫩营养的野生蘑菇,口感绝妙的衡山豆腐,去了衡山不尝尝当地的豆腐真是可惜,就像去了西安不看兵马俑、去了北京不看香山、去了天津不进十八街买根大麻花、吃四川麻辣火锅不放花椒一样。来了南岳不尝尝衡山的豆腐,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十三

衡山南岳大庙是中国传统祭祀圣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佛道儒三教合流、共荣共生的实证,湘南甚至整个南方最大的宗教建筑群。本文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南岳大庙。

导游词。

仅供参考。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

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0xx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不知诸位是否去过山东孔庙,孔庙的正门即是棂星门,其实,在中国也只有这两处“棂星门”。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棂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达到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请各位仔细看看棂星门的。

对联。

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这位老先生念得很准:棂环卐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碑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字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是我国现存的最高、最宽的石质牌坊大门。牌坊上的坊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大家想想看这是个什么呢?对啦是颗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玺寓示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门前这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西边一只为雄狮戏珠东边一只为母狮戏仔)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宫贵族的足迹迈入棂星门逐一参观游览。跨入棂星门,即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院内左右有水火池(俗称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字,的确,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字,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

既是戏台,又名盘龙亭,那为何称“奎星阁”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在三楼阁顶内原塑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即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和状元。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钟鼓齐鸣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眼前这座很象一个“川”字的三个半圆形门叫“川门”,也叫正南门,是岳庙的第三进,门洞高15米,全由青砖砌成,川门分为正川门和东西川门。正川门在古代时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原有一栋造型别致,四周有棂窗的大阁楼,可惜在1944年被日军炸毁,后来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庙全景。现在我们所见的阁楼为1997年重建。

过了川门,即到了第四进御碑亭。亭系木结构,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雀替斗拱,脊兽齐备、玲珑夺目,八个飞檐角均挂有鱼尾铁钟,风动钟响,清脆动听。此亭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写了200个篆体各异的“寿”字,每个寿字构思巧妙,无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寿岳”的人们能延年益寿。亭内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制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四千斤,上刻清圣祖玄烨亲撰《重修南岳庙记》碑文279字,内容叙述了康熙年间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遗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迹毁于文革之中,石碑顶上有双龙捧日的浅雕盘龙,栩栩如生。碑座有龟趺,是由一整块青石镂凿而成,重20吨。我们所见的这青石龟有几种说法,一说为龙子,相传龙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叫贔屃,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长负重,据说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经沧桑而不倒,永存后世。因此,历代都用它驮着御碑,供游人欣赏。二说此青石龟叫千年长寿吉祥龟,非常有灵气,人们都说“摸摸龟头,一生不愁;摸摸龟背,大富大贵;摸摸龟身,财运(官运)亨通;摸摸龟尾,办事不累;摸摸龟爪,一切都好;从头摸到尾,万事不后悔”。大家不妨试试,带些灵气回家哦!关于这只乌龟的来历还有一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关系,暂且不说。大家若有兴趣,稍后再讲述给各位听。

看完御碑亭,让我们接着参观第五进嘉应门,嘉应门是历史上迎接宾客的仪门。古人云:“天地顺而嘉应降”,“嘉应”是有客从远方而来的意思。历代皇帝及朝庭命官来南岳祭祀,地方官员和庙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门宽36.8米,深16米,高18米,为单檐歇山七开间建筑,是整个大庙最宽的地方。门内外原有历代祭祀祝文,修庙碑记及众多的名人雅士的。

诗词。

文赋碑刻,不同时代,不同书体,各有千秋,蔚为壮观。可惜在文革中被砸毁,现仅存有清代张凤枝、卞宝弟《重修岳庙记》两块碑刻。嘉应门两侧是东、西回廊,各有厢房53间,东回廊外有八座道观,西回廊外为八个佛寺,分别供僧、道居住。这八寺、八观表示原本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两教在南岳衡山这个神奇的地方,两教地位平等,同存共荣。这种独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现象,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往前看到的则是第六进御书楼。楼内原藏有御制匾七块和历代祭文与祝文及加封岳神碑等。遗憾的是这些珍贵文物都毁于十年浩劫之中。御书楼现为文物展览之所,主要展出南岳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对研究古代南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穿过御书楼,展现在各位眼前的这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仿照故宫太和殿式的建筑,便是整个大庙的精华所在——即第七进圣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级石阶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长35.3米,宽53.68米,高31.11米,占地面积1877平方米。正殿不仅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物,而且高出南岳古镇所有建筑物,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征着南岳72峰。

我们现在所见的正殿前端的两座对称的宝库,是供香客焚化香纸炮烛的熔炉。很久以来,一直盛传着“南岳圣帝有求必应,照远不照近”。的确每年来自国内外进香朝拜的客人数以百万计,且很多人年年都来朝拜。右边的这座宝库是供活着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边的一座则是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请各位在烧香时可不要烧错了香炉哟。“既然南岳圣帝照远不照近,那么,南岳人一定不信南岳圣帝啰。”确实南岳人平时很少拜圣帝,但在南岳却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当地居民在每年大年初一日开门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带着香、炮、烛去大庙给南岳圣帝拜年,在给圣帝拜年的途中遇到亲朋好友、同事等视而不见,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佛、道两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圣帝殿前举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会,那时人声鼎沸、鞭炮震天、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因而参加新年祈福法会(烧头香),便成了南岳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项目。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级石阶中的这条汉白玉拜殿游龙,昂首拽尾,相传它不甘拜圣,欲飞天遁逃,结果被雷神击落在殿前,摔成五节,让它永远看守正殿,以示惩罚。

请各位抬头看正殿屋脊上有许多陶龙,大的长达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龙作为建筑装饰物始于唐代,现在屋顶所见的这些陶龙都是清朝时留下的原物,涂上彩釉,经过高温烧制成型,任凭日晒雨淋,冰封雪冻,都永葆色彩鲜艳,是陶瓷工艺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个高4.55米,重千斤的七节青铜葫芦,脊角两端各有一把长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铜宝剑,铸造光洁,历久不锈,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装饰效果,使整个大殿增添壮丽神奇的色彩,得到国内外不少建筑、冶金专家的称赞。大殿四周有花岗石钩栏,126个石柱上雕有狮、象、麒麟、形态可掬。144块汉白玉栏板都是双面浮雕,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和田园风光等,内容大都取材于《山海经》上的神话和历代传说典故。雕刻刀法刚健、线条流畅、构图奇巧。正殿前门的木槅门页上是一组“卧冰求鲤”的《二十四孝图》、《十八学士图》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维妙维肖,形象逼真,精彩动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门前两根是由整块花岗石凿成,柱高6米,直径1米,重达14吨,其余70根均由两截连接而成。

大殿正中汉白玉基座的神龛内,供奉着高达6.3米的南岳司天昭圣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轩辕时代黄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于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其功德光融天下,黄帝命他为火正官(火神、赤帝)。并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岳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葬于衡山,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衡山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并建祠纪念,埋葬他的山头叫赤帝峰。历代帝王都派出大臣来南岳隆重祭祀,祈求圣帝“以卫社稷,而福生灵”。圣帝左右立着金、吴二将,两侧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神龛背面画有“老龙教子”巨幅壁画,幅面高7.4米,宽6.3米。各位请抬头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个巨大的木雕彩凤花瓶的叶瓣支撑上面的梁架,几百个斗拱,一个个、一层层递叠到屋顶。真是木雕彩凤绕梁翩翩起舞,梁柱盘龙张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画维妙维肖。殿后大门上的“五龙朝圣”石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檐中的丹凤朝阳,三龙戏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个殿宇由彩绘装饰得富丽堂皇,真可谓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艺术宫苑。特别是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技艺之高超,无不令人惊叹。这些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智慧。

大庙的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圣公圣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设有南岳圣帝与夫人景明后坐像,圣帝父母亲坐像,殿内原有万斤铜佛趺坐,可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现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圣公圣母坐像。圣公圣母是保佑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们啰。

北后门为岳庙最后一进,是岳庙中轴线上的终点。后门为单檐硬山三开间,东有注生殿,代表道教,祀注生真君,亦称南斗星君。东晋《授神记》载,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注生之名,即由此而来。西有辖神殿,又称辖神祠,主祀辖神总管像,代表佛教。一观一寺再次体现了南岳佛道并存的特色。

好,南岳大庙到这里就参观完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希望这次南岳之行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同时竭诚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南岳衡山,再见!

穿过北街,前面豁然开朗,一座巍峨宏大的古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和皇宫殿宇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据南岳地方志记载,唐代初年在衡山山脚修建了司天霍王庙,唐玄宗时改为南岳真君祠,宋代开始营建南岳司天昭圣帝庙祠。以后历经6次大火和16次重修、扩建,最后在清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由平江举人李元度受命重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大庙现存建筑共有九进、四院、八寺和八观,前后纵深375米,左右横宽前半段139米,后半段174米,总计占地98500,平方米。它的中轴线上为儒冢建筑风格,东边为八个道观,西边为八个佛寺,像这样儒、道、佛三教共存一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现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建筑一一棂星门。“棂星”古称天田星,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以棂星来命门,寓意着希望人才兴旺,国家昌盛。请各位仔细看一下这门侧的对联,“楼环万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这是幅老联新刻,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跨入棂星门,便是一个松柏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左右各有一座水火池和碑亭。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的,也常被信徒们用来放生,因此俗称放生池。东边的碑亭中置明朝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所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边的碑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所撰写的《祭衡岳文》碑刻。

顺着中间的游道前行不远,就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二进建筑一一魁星阁。魁星阁又名盘龙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阁内原来立有文星之首的魁星雕像,以示崇文,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常带着子女来此祈拜。

魁星阁两侧有钟亭和鼓亭,左边的钟亭原来摆放着一口重达4500千克的大钟,右边的鼓亭原来摆放着一面直径2米的大鼓。古人相信只要钟鼓齐鸣,就能镇住龙王,使他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大庙的第二重院落,纵深不长,横断面却很宽。院落东边是“玄德尊门”,通大庙东翼的八个道观;—西边是“六寺同门”,通大庙西翼的八个佛寺。院落正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御碑亭,是大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建筑。御碑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20xx年,里面立着康熙皇帝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20xx千克,共有碑文279字,叙述了康熙帝下旨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碑顶雕有双龙捧日的浮雕,底座是重达20吨的青石龟。这头大庙中最宽的地方。

嘉应门后的第三重院落为南岳大庙的主院,由御书楼、正殿、寝宫和东西长廊组成,共有屋宇58间。正殿居中,前为御书楼,后为寝宫,长廊环伺左右,周围还栽种着古树名木90余株。大庙中轴线的第六进建筑一一御书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宽30米,深20米,高15米,因为过去里面摆放着历代皇帝御赐匾额七块而得名,现在辟为文物陈列室。

穿过御书楼,各位面前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个大庙的核心——中轴线上第七进建筑正殿。正殿由于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祝融而又被叫做圣帝殿。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即公元1880年重修的,面积达1877平方米。正殿屹立在2米高的16级须弥台座之上,殿高31.11米,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它高出南岳古镇上的所有建筑,凸现出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它重檐九脊,面阔七间,宽53.68米,深34.84米,飞檐高耸,雕梁画栋,一派雍容华贵。

在正殿前有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广场,这是用于酬神演戏和香客朝拜的地方,两边的宝库则是供香客焚香燃烛的地方。南岳大庙的香火十分兴盛,这里终日青烟袅袅,芳香满院。特别是在庙会和春节的时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信徒们济济一堂,僧侣道士们也来此讲经点醮,一时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走上台阶,首先吸引大家目光的一定是这里的巨大石柱。正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代表着衡山的72座山峰,其外,格扇窗上的《二十四孝图》窗雕、柱梁间的丹玺彩绘、台基旁的144块汉白玉浮雕栏板和台阶上的汉白玉游龙浮雕,无——不是艺术精品,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艺术宝库!这里的木雕、石刻和泥塑数量之丰、品种之全、技艺之精,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穿过正殿,后院是大庙的第四重院落,由供奉圣公圣母的寝宫、供奉道教注生真君的注生殿、供奉佛教辖神总管的辖神殿和北后门组成。

胜利坊。

南岳衡山的登山起点就是前面的胜利坊。这座牌坊是194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修建的,故名“胜利坊”。坊正面刻有一副对联:“七二峰,令召群英,胜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联友国,狂澜竞挽,世界和平。”从中能令人依稀回想起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原联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所书,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联为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手书写。

车行山中,大家满目所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衡山之所以能以“秀”在五岳中独树一帜,关键原因就在于只有它处在常绿阔叶林带,树木茂密,四季常青。南岳的树不仅多,而且有名。这里有许多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福严寺中有一棵据说受戒于南北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1400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才能围拢过来。藏经殿后有一棵白玉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和“连理枝”等,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这一路上,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沿途登山的那些头戴皂巾、身穿黑衣、胸系红兜的人?这就是南岳香客。由于南岳衡山佛道共荣,寺观众多,僧道辈出;因此吸引了许多宗教信徒前来进香朝拜,人们称之为“南岳香客”。每年从农历三月开始,香客们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湖北等地陆续赶来,农历八月后达到最高峰,每天都有一万人次以上。他们怀着种种美好的心愿,不远万里赶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甚至以“烧饿香”或“烧拜香”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虔诚。所谓“烧饿香”,就是离开家以后就不吃任何食物,只靠饮水充饥,直到在衡山烧完香以后才进食:所谓“烧拜香”,就是手持香火,五步一跪,十步一拜,从山脚下一直,拜到祝融峰为止。还有的香客喜欢边拜边唱,一路上旁若无人地唱着进香歌来朝拜,这种古老的佛子歌还引得一些音乐学院的师生赶来学习呐!络绎不绝的香客给南岳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像当地人所说的:“南岳人,不种田,赶届八月吃三年。”但耐人寻味的是,南岳本地人却很少烧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南岳菩萨照远不照近。”

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坐落在香炉峰下,是我国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惟一一处保留下来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忠烈祠筹建于1938年,1940年破土动工,1943年落成,历时3年,陵园仿南京中山陵样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它沿中轴线共分为牌坊、纪念碑、纪念堂、致敬碑和享堂五部分,长320,米,宽约60米,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90平方米。在这里,长眠着国民党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的部分抗日阵亡将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眼前的这座三拱单檐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门。这是由花岗岩石砌成的,正上方的汉白玉石匾上镶嵌着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镏金大字。

步入牌坊,便来到一个平坦而又开阔的广场上。有的朋友也许会觉得奇怪:中国如此之大,为什么要选择在南岳衡山修建忠烈祠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一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衡山成了抗日前线大本营之一。1938年11月,蒋介石在衡山主持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听取了各战区指挥官的汇报后,鉴于“阵亡将士,多暴尸战场”,指示要尽快将烈士遗体设法掩埋。经过讨论,会议决定由中央下拨巨款,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和湖南省政府出资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在南岳名山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安葬阵亡将士的遗骸,以告慰烈士在天英灵。这便是修建忠烈祠的由来。

来到广场的中心,大家肯定会被这个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这便是“七?七纪念塔”。它是由五颗倒立的石制炮弹组成,炮弹四大一小,代表着我国的五大民族——汉、满、蒙、回、藏。雕塑的正面和左右两侧,都嵌有汉白玉砌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掀起的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塔的背面刻写着薛岳将军所题写的《七七纪念碑铭》。这些炮弹倒立在地上、直指蓝天、直指太阳就是喻意着“抗日”。

参观了“七?七纪念塔”,便来到了忠烈祠的第三进建筑—纪念堂。正门上的原匾“纪念堂”是由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后被毁,现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题写的。纪念堂的正中竖着一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将军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堂的两侧现在开辟为展览室,陈列着关于南岳与抗战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

从纪念堂的后门走出,大家可以看到两排石阶依山势而上。石阶共有276级,代表着抗战时期牺牲的276位将官。两排石阶的中间为精心设计的绿地,其中用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和“民族、民权、民生”的大字。石阶共分九大层,第六层之上有一座“致敬碑亭”。致敬碑亭也称“安亭战役纪念碑亭”,是为了纪念在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所修建的。在亭内树有记述安亭战役的石碑,亭左还有一面石碑,上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就像古代达官贵人府门前的“下马石”一样,要求无论官民,到了这里必须肃立低首,脱帽致敬,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

从享堂出来,大家请看两侧的山坡,这是抗日英烈的公墓区。整个墓区占地逾200亩,共有37军60师、70军19师等集体墓葬7座,胡鹤云、郑作民等将军个人墓葬10座。这些公墓,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有的华表相望,墓阙凌空;有的碑碣成行,塔尖插云。其气象之肃穆,隐现英烈之忠魂,令人景仰,让人钦佩!

麻姑仙境和灵芝泉。

麻姑仙境位于衡山天柱峰下的峡谷中,因我国古代第一个女道士一一魏华存的侍女麻姑而得名。魏夫人是西晋大臣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儿,从小喜爱老庄之学,潜心修道,终得仙人点化而飞升成仙。魏夫人在南岳黄庭观修炼期间,有一个侍女麻姑相陪。麻姑经常上山采药,并开辟了一个宽广数里的草药花圃,香气弥漫山岗,留下了“香岗”这个山岭,她所居住过的地方后来被重新修建,就是今天的麻姑仙境。在麻姑仙境的右侧山坡上,有一块巨石如同猛虎盘踞,上面还刻有“卧虎”的楷书大字,笔画浑圆有力。这是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陆军上将、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于1938年题刻的。

麻姑仙境景色宜人,处处奇花异草,芳香扑鼻。无论是小小的石拱桥,还是玲珑的竹凉亭,或是精美的竹吊楼,都透出一股清新之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置身仙境的感觉。

由麻姑仙境右行不远,就来到了与之相呼应的灵芝泉。各位现在看到的灵芝泉水都是天然的山泉水,利用压力压上来,汇成了一座人造游泳池。这座游泳池是原来的国民政府湖南省省长兼第四路军总指挥何健于1938年为女儿修建的,后来由于抗战期间宋美龄多次在此畅游,也就成了她的专用游泳池。相传麻姑在采到灵芝时,就是用这儿的泉水来洗刷的,天长日久,这里也就沽了些灵气。

磨镜台。

藏经殿。

车随路转,转入了一片林海之中,而在密林之中,隐约有一栋雕梁画栋的庙宇。这里便是“衡山四绝”中的“藏经殿”。

藏经殿位于衡山祥光峰下,始建于南北朝时南朝陈光大二年,即公元568年,是佛教天台宗三祖慧思和尚为离众静心、潜心研经而精选之地。藏经殿原名小般若禅林,后来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御赐一部《大藏经》于该寺,便改名为藏经殿。藏经殿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20世纪80年代又大修了一次。

藏经殿的建筑极具特色,这里没有一般佛寺具有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群体建筑,而只有一座单檐歇山式大殿。大殿面积约300余平方米,由20根花岗岩石柱支撑,气势非常宏伟。

藏经内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象征着佛法普度众生。佛像为纯铜铸造,通体镀金,高1.32米,重256千克,是泰国华裔黄彰任夫妇于1982年捐赠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莲台之上,神态慈祥,熠熠生辉。殿中两个花岗岩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我佛所宗,真如贝叶;众经之长,妙法莲华。”佛像后方有一个阁楼,过去是收藏经书之地,叫做藏经楼。

由藏经殿出来向右,还有一间铁瓦石屋,叫做“香积厨”。由此走下山坡,就融入了一片原始次生林之中。由于明代高僧无碍和尚曾经在此林中得豆儿佛衣钵传授,因此叫做“无碍林”。在这片百余亩的古树林中,生长着五六十种常绿乔木,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秀色无边,“藏经殿之秀”便由此而来。

沿着无碍林中的石径前行,可以看到南岳山中的三株古老奇树。朋友们首先看到的是“连理枝”。请看这棵树,它学名叫做短柄青冈,高四丈有余,其中在3米多高的主干上突然冒出一个分枝,弯曲成环后又与母体相连,这就是连理枝。自古以来,人们就以“连理枝”作为夫妻恩爱的象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在《长恨歌》中用“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来形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誓言,比喻坚贞不渝的真爱和永不分离的痴情,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在连理枝下方20多米远心地方,可看到另一个树木奇观——同根生。大家来看,这里有两棵不同科属的古树:靠南边的是粉背青冈,靠北边的是山毛榉。它们虽为不同树种,但同生于一个树根之上,如同一对相敬相助的兄弟。

祝融峰。

祝融峰是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海拔1290米。由于它独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因此登高一望,湘南风景尽收眼底。唐代诗仙李白就赋诗《送陈郎将归衡山》称颂道:“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赋诗《游祝融峰》赞叹道:“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读了这些名篇佳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祝融峰之高”会名列“衡山四绝”之首了。

祝融峰顶建有祝融殿。它原名天尺庵,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才改称祝融殿。殿宇完全修建在一座绝顶巨石之上,分为两进,在殿顶上盖有二尺长、一尺宽,重达30多斤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有数十块由宋朝报国寺铸造,至今历经千年而不锈,光洁如新。有的朋友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这里要用铁瓦呢?其实这里也体现了建筑师的匠心独具。大家看一下祝融峰顶的四周,树木稀少而且低矮,这是由于这里终年不断的四五级大风造成的。要保持殿顶不被飓风掀起,非铁瓦不足以胜任。据《南岳志》记载:殿盖铁瓦,目的就在于“罡风不能动摇,冰雪未可冻裂。”由于古代铁属金,因此祝融殿又被称为金瓦殿。在祝融殿内供奉的是祝融神,两旁站立六部尚书和金吾二将,神龛后还有观音菩萨、雷神和慧思和尚的塑像。

从祝融殿右侧小石门走出,外面还有一个石台,上刻“乾坤胜览”和“惟我最高”。这是望月台,也是南岳衡山真正的最高点。站在这里凭栏望月,会觉得云低月近,如登天门一般,令登临者心旷神怡,魂游物外!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纵越衡阳、衡山、衡东、湘乡、湘潭、长沙等六县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北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尔不群。“一览众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绣,楚天湘水,一览无余;它又像一卷画轴,浓渲淡染,举世无双;它更像一首诗歌,高叹低吟,回味无穷。

南岳衡山的来源有很多传说。一产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头化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腹华为中岳嵩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左臂则化为南岳衡山;另一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镇入口处所见的牌坊上便绘有失鸟图案,南岳山徽“朱鸟”也因山而来。古人们往往以天空星象图来进行占卜,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据《星经》记载,南岳地处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号为称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轸星旁边不有一颗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衡山古属长沙,故而又有“寿岳”之称,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就以山而来。

穿过南岳古镇,迎面而来的是一组气势恢弘的宫殿式建筑,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后历经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重修,占地768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有奎星阁、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等九进四重院落。

现在大家脚下跨过的是寿涧桥,它前面就是南岳大庙的南正门--棂星门。“棂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以“棂星”命名的庙门,自然也是希望咱们国家人才辈出,万业昌盛。

穿过棂星门,大家来到的这座建筑叫做“奎星阁”。奎星就是主管文学艺术的魁星。奎星阁在古代往往用做戏台,每逢节庆祭祀之日,一些戏班都会在台上演出一些传统地方戏,如“魁星点状元”、“五子登科”、“秋胡戏妻”等等,台下则挤满了四乡八里赶来的乡民们,热闹非凡。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阁的基石上有4个铜钱大小的孔洞,这是干什么的呢?对了,它可以产生共鸣,增强音乐效果,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聪明呀!穿过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和御书楼,我们就来到了正殿。正殿又叫圣帝殿,供奉圣帝火神祝融氏。圣帝殿高21米,宽54米,深35米,是大庙最高、最大的建筑,也是大庙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72根花岗石柱支撑,寓意南岳七十二峰,其中2根由整块石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两截接成。殿内正中是由四龙二凤环绕的神龛,圣帝的泥塑金身就置于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态威严,金碧辉煌,左右排班站立着金吾二将和六部尚书。

大家看到,圣帝殿东有道教的财神殿,西有佛教的观音殿,那么南岳到底奉什么教呢?这就是南岳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荣。道教于西晋传入南岳,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后两教就一直并存,扬光大。山上既有我国第一个女道士“南岳夫人”魏华存修道的黄庭观,也有禅宗南宗五大宗派发源地的福严寺和南台寺,还有先道后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国的两种主要宗教文化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各位游客,再走过寝宫和北后门,离开大庙,我们就来到了南岳衡山主峰登山处,前面这个花岗石门叫做“胜利坊”,是194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联:“七二峰,如避群英,胜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联友国,狂澜竞挽,世界和平。”从中,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原联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所书,毁于“文革”时期,现在联是著名书费新我左手书写。

各位朋友,从现在起,我们就将踏上登顶之路。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先提醒您几个注意事项:衡山作为著名的风景区处自然林区,是严禁攀折花木和吸烟点火的,让我们共同来爱护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岳的气候素有“三重天”之称,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顶一重天”,每重天之间约有3度的温差,请注意带一些保暖衣物备用!山上虽然修建了行车大道和人行小径,但仍有部分地段较陡峭,请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应点儿!好了,万事俱备,让我们向衡山最华丽的乐章--主峰祝融峰进发吧!

朋友们,南岳衡山在五岳之中以风光绮丽著称,素有“五岳独秀”的美誉。那么它究竟“秀”在哪里?秀就秀在这满山的树,满坡的草,满眼的绿!沿途大家已经看到,衡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南岳植物资源丰富,有树种600多,森林面积达30多万亩,而且还有不少名树古木:福严寺有一棵据传受戒于六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1400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藏经殿后的白玉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连里枝”等,也是比较罕见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点儿累吧?那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战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战纪念陵园--忠烈祠。

忠烈神祠建于1939年,落成于1942年,陵园为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沿中轴线共有五进建筑,长达320米,宽约60米,四周还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阵亡的国民觉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将士。前面这就是忠烈祠正门,它为拱形三门重檐牌楼,正上方镶嵌着刻有祠名的汉白玉门匾,上面的“南岳忠烈祠”5个镏金大字是由原国民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所题。

进入忠烈祠,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奇特的“七七纪念碑”。碑为全花岗石结构,由一大上小共5颗倒立炮弹组成,象征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碑的基麻上刻着醒目的“七七”大字,意在警醒全体中国人永不忘国耻之痛!

穿过纪念堂,大家看到的这是个绿草如茵的山坡,两侧有石级,共分为9层。草地上用大理石镶了“民族忠烈千古”6个大字,衬以邻近的苍松翠柏,更显得十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朋友们,让我们怀着敬仰、缅怀之情,继续向上去吧。

好了,现在我们登上了忠烈祠最高处--礼堂平台了,不知刚才有没有人注意数了脚下的石级没有?对,一共276级。为什么是个数目呢?这是为了纪念第九和第六战区阵亡的276位中高级军官而专门安排的,那么,这些英烈们究竟魂归何处呢?就在这最后一进建筑--享堂里。

享堂是忠烈最主要的建筑,也是过去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正门上是蒋介石亲笔书写的“忠烈祠”匾额。大家仔细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吗?对,“烈”字下面少了一点。为什么会少呢?这里有很多说法:一说是蒋介石希望今后战争能少牺牲一点儿;一说是他打算抗战胜利后再补上;还有一说是书法中的种艺术处理。见仁见智,众说不一。享堂内呈“十”字形,可容500人,正面供奉有佛坛和“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它的碑文是薛岳于1942年题写,妙在无论横念竖念,左念右念,都可以念通。全文是:“恭立忠烈祠,以怀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现在堂内陈设了大量抗战图片资料,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

好了,休息过后,我们继续向上攀登。前面这是里是半山亭,因为这里恰好是南岳镇到祝融峰顶的一半,故而得名。这儿还有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留下的“试剑石”和湖南省道教协会所在的“十方玄都观”。您来看看玄都同门口的一副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我们到了南天门,据传此地为天人分界之所在,故名“南天门”。这里也是观赏衡山色的最佳之处,春观花,夏看云,秋眺日,冬赏雪,赏心悦目,不一而足。这里还是登上顶峰的最后一站,让我们抖擞精神,一起去欣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祝融绝顶。

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南岳七十二峰中首屈一指,由衡山主神--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祝融峰之高”与“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并称为衡山四绝。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祝融蓼,原名老生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祝融殿并不大,一进两间,建在巨石之上,花岗石砌墙,殿顶铺以铁瓦,多为宋朝所铸,至今仍光洁不锈。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十四

溪口作为蒋介石的故里,本身就有几分神秘感,加之这里沿着宽阔的剡溪,依着以瀑布、溪水出彩的雪窦山,让它成了一处热门旅游地。如今溪口风景区包含蒋氏故居、雪窦山两大主要景区,值得你花上1-2天一探究竟。

景区两个售票处分别在溪口镇上的武岭门(蒋氏故里门口),以及西边两景区交接处的游客集散中心。溪口风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很完备,溪口客运站-武岭门-游客集散中心之间有绿色旅游公交往返。蒋介石故里就在镇上,去雪窦山景区可乘车至游客集散中心,在此转乘绿色观光巴士(包含在雪窦山景区、统票门票内,可不限次乘坐)至三隐潭,而后开始雪窦山的游览。

行程安排: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溪口,建议安排2天时间。比较推荐的行程是:第一天中午到达溪口,午饭后游玩雪窦山和山中的雪窦寺。晚上在溪口镇上留宿,第二天上午前往蒋氏故里,下午去到蒋母陵园。这样的行程直接购买景区统票比较划算,230元包含两大景区景点和交通票,2天有效。若单对其中一个景区感兴趣,也可单独购买景区门票(当天有效)。

雪窦山攻略:

游玩雪窦山大约需要大半天,山上最养眼的自然景观是三隐潭的溪流与潭水,以及千丈岩的瀑布。由三隐潭出发,依次游览上、中、下三处潭水(约2小时),最后在下隐潭附近的观光车西站乘观光小火车去到千丈岩瀑布,转乘索道去到妙高台看蒋介石别墅。在妙高台远眺亭下湖的景色是许多游客来到雪窦山的重要理由。

三隐潭到妙高台之间的小火车和索道需另付费50元,也有步道可以走上去,不过比较累而且花时间,更推荐坐交通工具。在索道上俯瞰下面的千丈岩瀑布很是壮观。妙高台之后是常规的游览步道,一路下坡,很好走。不太久便可走到山下的雪窦寺,寺院比较新,可大致看看,这里有一尊露天大佛非常抢眼,许多游人在这儿“抱佛脚”求平安(约20元/次)。雪窦寺门口也有绿色观光巴士站,乘车返回镇上即可。这样的安排是雪窦山最合理的走法,不仅能饱览山上的看点,全程下坡,而且不走回头路。

蒋氏故居攻略:

第二天早上由武岭门开始参观蒋氏故居景区,这里的主要景点沿着剡溪边的武岭路步行街排列,步行游览即可。最值得一看的是入口附近的武岭学校、小洋房和文昌阁。其中,文昌阁在武山上,曾是蒋宋的别墅,现在悬挂着宋美龄的画作,是溪口风景最好的地方之一。

另外,经堂路附近的丰镐房是蒋介石与毛福梅、蒋经国与蒋方良结婚的地方,中间天井有宋美龄所植的金银花。里面的匾额楹联、雕刻堆塑也值得关注。西面的玉泰盐铺是蒋介石出生的地方,门额上刻着“清庐”二字。需要注意的是,景区有些小路通向外面的街道,游览时小心不要出了景区,门票只可用一次。

蒋母陵墓在两景区交接处,包含在蒋氏故居景区门票内。陵园由蒋母墓道和杜鹃谷组成,风景很好。入口处有墓庐,曾是蒋介石的居所,有其手书的对联,现在这里是一个小型展览室。蒋母墓道的雕刻很精美,杜鹃谷视野开阔,郁郁葱葱的山林、草坪让人心旷神怡。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十五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南岳衡山导游词,欢迎阅读!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的南岳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告诉我,我将尽力给您帮助。祝愿大家度过愉快的衡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为工作的重压而苦闷,如果您曾为身体的疾患而忧虑,那么今天,您可以把种种烦恼不快全部抛开,因为您即将欣赏到的,是以五岳独秀而蜚声守内的南岳衡山风景区了。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纵越衡阳、衡山、衡东、湘乡、湘潭、长沙等六县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北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尔不群。一览众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绣,楚天湘水,一览无余;它又像一卷画轴,浓渲淡染,举世无双;它更像一首诗歌,高叹低吟,回味无穷。

南岳衡山的来源有很多传说。一产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头化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腹华为中岳嵩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左臂则化为南岳衡山;另一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镇入口处所见的牌坊上便绘有失鸟图案,南岳山徽朱鸟也因山而来。古人们往往以天空星象图来进行占卜,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据《星经》记载,南岳地处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号为称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轸星旁边不有一颗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衡山古属长沙,故而又有寿岳之称,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就以山而来。

穿过南岳古镇,迎面而来的是一组气势恢弘的宫殿式建筑,这便是有着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后历经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重修,占地768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有奎星阁、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等九进四重院落。

现在大家脚下跨过的是寿涧桥,它前面就是南岳大庙的南正门--棂星门。棂星是古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以棂星命名的庙门,自然也是希望咱们国家人才辈出,万业昌盛。

大家看到,圣帝殿东有道教的财神殿,西有佛教的观音殿,那么南岳到底奉什么教呢?这就是南岳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荣。道教于西晋传入南岳,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后两教就一直并存,扬光大。山上既有我国第一个女道士南岳夫人魏华存修道的黄庭观,也有禅宗南宗五大宗派发源地的福严寺和南台寺,还有先道后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国的两种主要宗教文化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各位游客,再走过寝宫和北后门,离开大庙,我们就来到了南岳衡山主峰登山处,前面这个花岗石门叫做胜利坊,是194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联:七二峰,如避群英,胜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联友国,狂澜竞挽,世界和平。从中,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原联为国民湖南政府主席王东原所书,毁于文革时期,现在联是著名书费新我左手书写。

各位朋友,从现在起,我们就将踏上登顶之路。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先提醒您几个注意事项:衡山作为著名的风景区处自然林区,是严禁攀折花木和吸烟点火的,让我们共同来爱护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岳的气候素有三重天之称,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顶一重天,每重天之间约有3度的温差,请注意带一些保暖衣物备用!山上虽然修建了行车大道和人行小径,但仍有部分地段较陡峭,请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应点儿!好了,万事俱备,让我们向衡山最华丽的'乐章--主峰祝融峰进发吧!

朋友们,南岳衡山在五岳之中以风光绮丽著称,素有五岳独秀的美誉。那么它究竟秀在哪里?秀就秀在这满山的树,满坡的草,满眼的绿!沿途大家已经看到,衡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南岳植物资源丰富,有树种600多,森林面积达30多万亩,而且还有不少名树古木:福严寺有一棵据传受戒于六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1400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藏经殿后的白玉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连里枝等,也是比较罕见的。

好了,爬了一段山,可能有点儿累吧?那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面前大家看到的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战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惟一保存的大型抗战纪念陵园--忠烈祠。

南岳古镇导游词篇十六

穿过北街,前面豁然开朗,一座巍峨宏大的古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庙。

跨入棂星门,便是一个松柏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左右各有一座水火池和碑亭。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的,也常被信徒们用来放生,因此俗称放生池。东边的碑亭中置明朝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所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边的碑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所撰写的《祭衡岳文》碑刻。

顺着中间的游道前行不远,就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二进建筑一一魁星阁。魁星阁又名盘龙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阁内原来立有文星之首的魁星雕像,以示崇文,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常带着子女来此祈拜。

魁星阁两侧有钟亭和鼓亭,左边的钟亭原来摆放着一口重达4500千克的大钟,右边的鼓亭原来摆放着一面直径2米的大鼓。古人相信只要钟鼓齐鸣,就能镇住龙王,使他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大庙的第二重院落,纵深不长,横断面却很宽。院落东边是“玄德尊门”,通大庙东翼的八个道观;—西边是“六寺同门”,通大庙西翼的八个佛寺。院落正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御碑亭,是大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建筑。御碑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20xx年,里面立着康熙皇帝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20xx千克,共有碑文279字,叙述了康熙帝下旨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碑顶雕有双龙捧日的浮雕,底座是重达20吨的青石龟。这头大庙中最宽的地方。

嘉应门后的第三重院落为南岳大庙的主院,由御书楼、正殿、寝宫和东西长廊组成,共有屋宇58间。正殿居中,前为御书楼,后为寝宫,长廊环伺左右,周围还栽种着古树名木90余株。大庙中轴线的第六进建筑一一御书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宽30米,深20米,高15米,因为过去里面摆放着历代皇帝御赐匾额七块而得名,现在辟为文物陈列室。

穿过御书楼,各位面前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个大庙的核心——中轴线上第七进建筑正殿。正殿由于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祝融而又被叫做圣帝殿。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即公元1880年重修的,面积达1877平方米。正殿屹立在2米高的16级须弥台座之上,殿高31.11米,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它高出南岳古镇上的所有建筑,凸现出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它重檐九脊,面阔七间,宽53.68米,深34.84米,飞檐高耸,雕梁画栋,一派雍容华贵。

在正殿前有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广场,这是用于酬神演戏和香客朝拜的地方,两边的宝库则是供香客焚香燃烛的地方。南岳大庙的香火十分兴盛,这里终日青烟袅袅,芳香满院。特别是在庙会和春节的时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信徒们济济一堂,僧侣道士们也来此讲经点醮,一时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走上台阶,首先吸引大家目光的一定是这里的巨大石柱。正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代表着衡山的72座山峰,其外,格扇窗上的《二十四孝图》窗雕、柱梁间的丹玺彩绘、台基旁的144块汉白玉浮雕栏板和台阶上的汉白玉游龙浮雕,无——不是艺术精品,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艺术宝库!这里的木雕、石刻和泥塑数量之丰、品种之全、技艺之精,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穿过正殿,后院是大庙的第四重院落,由供奉圣公圣母的寝宫、供奉道教注生真君的注生殿、供奉佛教辖神总管的辖神殿和北后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