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喇嘛召导游词(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9:06:28 页码:13
喇嘛召导游词(实用15篇)
2023-11-10 19:06:28    小编:

探讨是指在研究或讨论某一问题时,通过不同观点和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总结要突出重点,突出所总结的核心内容,不要过分罗列和泛泛而谈。小编找到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总结范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喇嘛召导游词篇一

hello,大家好,很有缘我们相聚在一齐,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能够叫我周导,我们此刻来到的就是闻名天下的第一泉——趵突泉。它位于济南市的中心。

这个公园始建于1956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在趵突泉公园中,有几个十分有名的泉:金线泉、漱玉泉、卧牛泉、皇华泉、龙池泉、白龙湾等。这些泉和一些别的泉构成了趵突泉群。

漱玉泉是我们公园里的名泉,是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大家看“漱玉泉”三个字,是已故的济南书画家关友声的手笔。宋代有名的爱国女词人李清照在此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洗打扮,因而得名。

下头我们来到的是趵突泉主景区,泉水四季常温,坚持在十八摄氏度。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我们右前有几块石碑,大家看一下,不知有所注意“突”字上少了三个点呢?据说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期望趵突泉永喷无尽,故意写成这样的。听老人说,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味醇色鲜,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这水如仙水一般,所以也有喝趵突泉水长生不老之说。

各位旅客,今日之旅到此结束,下头大家能够随便看看,但记住“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喇嘛召导游词篇二

暑假,我来到了美丽的宫殿——布达拉宫的坐落点,西藏拉萨。这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这里有着无数勤劳善良的西藏人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虔诚的信仰着藏传佛教,也可以说是_喇嘛。_喇嘛,_,在蒙古语里它是神仙的意思,而喇嘛,在藏语里它是上人的意思,连起来说,_喇嘛就是指地位很高的人。而21世纪,也就是今天,这个时代的_喇嘛已经不再是几百年前的人们所信仰的所谓的佛了,而是一个挑起中华民族中藏族与其他民族分裂的名叫丹增嘉措的人,难道说,这个丹增嘉措就真的值得人们去信仰,去朝拜吗?这个我们暂且不说。

当我去参观布达拉宫的时候,看见了令我意想不到的一幕:许多藏族人民背着一个看起来挺重的包袱,双手套着一个木板,穿着颇有复古气质的藏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朝布达拉宫膜拜而来,他们几乎是走两步,拜一拜,而且膜拜时的姿势是十分虔诚的,我当时十分不解,为何不在宫殿里宽阔平坦的地方膜拜,而是在大街边凹凸不平的地方不停地膜拜。

后来,我终于知道,这些人们都是从自己家里出来一路走一路膜拜的,在那个看起来貌似沉重的包袱里,装着这一家人除掉饭钱与零用钱外的一个月的工资和干粮,而在这样膜拜这到达布达拉宫后,他们将把这些钱全部贡献给布达拉宫,然后自己宁愿乞讨着回去也不会要那里的一分钱。我当时就一直在想,这些朴实的西藏人民为什么会如此相信并坚持他们的信仰,后来我想通了,也许这就是一种力量吧,就是这种力量,才让西藏人民拥有了拉萨这样如此具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喇嘛召导游词篇三

爱晚亭坐落在岳麓山脚,也就是大家现在所处的清风峡里。岳麓山是一座典型的城市风景山岳。据史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在今湖南衡阳市内)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的主峰碧虚峰最高海拔也只有300.8米,相对高度还不到200米。但它地域很广,主脉南北长约4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方圆553.0公顷,加上外围丘陵总计面积有23平方千米。

岳麓山虽不高,但却是一座巨大的“自然博物馆”。整个山体全被树林覆盖,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全区植物种类有174科,977种,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部分地区还保存着大片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古树名木,随处可见,晋罗汉松、唐代银杏、宋元香樟、明清枫栗,都是虬枝苍劲,高耸入云,全国大中城市中有如此丰富的自然植物资源者,实属罕见。据科学考证,长沙市区的氧气消耗量中,五分之一来源于岳麓山,由此可见,岳麓山也可称做是长沙市的“氧气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麓山上虽然没有仙人,风景名胜却比比皆是,仅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麓山寺之古,岳麓书院之深,云麓宫之清,黄兴、蔡锷墓之烈,无不令人神往。但整个岳麓山风景至幽至美的所在,还是首推大家前面就要看到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园1792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罗典。过去,清风峡遍布古枫,每到深秋,满峡火红,故而亭子原名“红叶亭”亦名“爱枫亭”。提起今名“爱晚亭”,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唐朝诗人杜牧那首著名的《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确,爱晚亭周围的风光可以说是将杜牧《山行》诗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爱晚亭之所以名声大噪,名列全国四大名亭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这首诗。但大家不要误会了,杜牧的《山行》不是为了这座亭子而专门写的诗。

杜牧生活在唐朝,爱晚亭是清朝湖广总督毕秋帆根据杜牧的诗句而改名的。不过民间关于亭名的由来另有一种说法。据说当年江南年轻才子袁枚曾专程来岳麓书院拜访山长罗典,但罗典这时已经名满天下了,根本不屑见这样的后起之秀,袁枚也不言语,转身上了山,在岳麓山上,袁才子诗兴大发,见一景题一诗,惟独到了这红叶亭,他只抄录了杜牧的《山行》诗,还漏了两字,后两句抄成了:“停车坐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罗典听说后,也跟着上了山,一路上,他见袁枚的诗,才华横溢,赞不绝口,到了红叶亭,一见这两句,他一下子全明白了:这是在变着法儿说我不“爱晚”呢,不爱护晚辈呀。得了,这亭子就改名叫“爱晚亭”吧。于是,红叶亭就这样变成了爱晚亭。

传说归传说,说到景色,爱晚亭倒不愧为岳麓山风景一绝。在这里,春天,山色苍翠;夏天,月明风清;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天下名亭的全貌了。亭子坐西朝东,三面山峦耸翠,四周枫叶如丹,左右溪涧环绕,前后怪石嶙峋,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对于爱晚亭,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它——古。爱晚亭既有古形,又具古意,兼擅古趣。

先说古形吧。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式亭子。它按重檐四披攒尖顶建造。重檐即两套顶,这使得亭子气势高亢,雄浑天成;四披即采用四条斜边,这使得亭子端庄稳重,方正敞亮;攒尖顶更使得亭子具有了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理学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大一统”思想的反映。爱晚亭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如此众多的精华部分,也就难怪人门会络绎不绝地造访了。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翘起,使得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顶反而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此外,它的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彩绘藻井,无一不反应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再来谈谈它的古意。中国古建筑都很注重风水,也就是譬究阴阳五行,这在爱晚亭上也有体现。爱晚亭背靠岳麓山主峰碧虚峰,左右各有一条山脊蜿蜒而下,前则遥望滔滔湘水。这种地势正符合我国古代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的布局。而且这儿三面环山,林木茂盛,属木;小溪盘绕,“半庙方塘”,属水;亭子坐西面东,尽得朝晖,属火;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奇石横陈,属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于是亭子涂以丹漆,便五行齐备,大吉大利了。

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座富有灵性的爱晚亭,然而,这座古亭可以说是饱经了磨难。过去,爱晚亭这儿满目疮痍,罗典专门花大气力进行了修整,疏浚水道,移花栽木,才使爱晚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家在亭柱上看到的这副对联就是罗典所题的“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山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表现的就是当年爱晚亭的风姿。但以后爱晚亭几经沧桑,屡毁屡修,屡修屡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全面的修复。

喇嘛召导游词篇四

从大草原到响沙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总算到了目的地。

我们经过“辛苦”的奔波,终于登上了沙漠的顶点,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我把脚丫子埋在暖烘烘的细沙里。躺在沙子上,我仿佛睡在白云上一样舒服。我拿着那圆滚滚的彩球,跟老师同学在沙漠上走着,跳着,跑着,我梦想中的仙境出现了……不知是哪个同学想出来的鬼主意。“来,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滑下去吧”。于是,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溜烟地滑了下去。你听,是那沙子发出的声音,其声如洪钟,又似飞机的轰鸣声,仿佛整个沙丘都在颤动,使我感到神奇无比。当我们一起去问导游姐姐时,导游姐姐说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喇嘛庙,正当千余喇嘛聚众诵经,击鼓吹号时,突然狂风大作,倾刻间,将寺庙掩埋在沙漠之中,这声音便是喇嘛们冤魂未散,至今仍在诵经、击鼓、吹号的声音”。

我知道这是传说。科学才是真理,这奥秘就让我们来探索吧!

文档为doc格式。

喇嘛召导游词篇五

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喇嘛洞召。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毕克齐北8公里的大青山中,汉名为"广化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喇嘛洞,也称“银河”,原是一个普通的天然山洞,后因喇嘛叫僧人长在洞内修行和居住。人们将这一山洞称为:喇嘛洞。以后又把洞前修建的寺庙称为喇嘛洞昭。

喇嘛洞昭,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最早在内蒙古地区修行传播黄教的博格答察罕(即圣人,最高级的活佛之一)喇嘛,曾在喇嘛洞修行,明万历初年,他在银洞前修建了一座小庙,向外传播喇嘛教。这座小庙就是最初的喇嘛洞昭。明天启年间,博格答察罕在喇嘛洞圆寂,他的三个弟子又在此从修了小庙,并向南扩建新寺。以后又经历历代不断重修,扩建,逐渐形成了一处殿宇众多,规模教大的喇嘛教寺院。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庭正式命名为“广化寺”。

相传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东距呼和浩特市约34公里。喇嘛洞召,俗称喇嘛洞。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祥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始建于明万初历年间(1573—1620),由察罕博格达一世活佛主持兴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内银洞山的南坡,由前后两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经堂、大雄宝殿、欢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为铜铸,工艺高超;后部建有佛爷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钵式喇嘛塔。后寺建在山腰的银洞前,凿山为洞为三层楼阁,与洞连成一体,内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阶124级,陡直不易一气攀登至顶。山谷内怪石嶙峋,苍松叠翠,百草摇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于古松丛林中,山风袭来松涛雷动,壮人声威。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游胜地。

相传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

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

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

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

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召导游词篇六

這個暑假,我們一家人有幸出國到遙遠的印度尼西亞,那裡靠近印度洋,是一個游泳的好場所。

我們一家子於7月26號上午駕車來到機場登機。因為我們是一個團去的,所以人很多,一共有14個。其中一對是去巴厘島度蜜月的夫妻,他們都是寧海人。登機后我們經過兩個小時的機程,來到了香港。之後又於9:00轉機,這次我們又經過4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晚上我們到達了機場,2:45分我們到了賓館,明天就開始巴厘島五日游的第一日了。過度高興,使得我一晚都沒有睡着。

第二天。我們跟着導遊(姓鄭,第七代華僑)第一次到印尼的大街上。巴厘島的路和日本相似,有很多的高坡,不平坦。今天的第一戰是蠟染管,聽說那裡的蠟染很出名。來到那裡我看到了很多人。走進時,我讓一個阿姨幫我在我的衣服上畫一個狼頭,在背後畫了一個狼背,這件衣服只有我一個有,所以是全球的第一件進了展覽館,裡面全部都是蠟染布,很精緻。鄭導說這些布四十年不會掉色,可是我不相信。我們因為時間有限,所以馬上離開,奔向了木雕村,裡面擺放着很多木雕,有用紫檀木雕刻出來的;有用黑木雕刻出來的;還有用桔子木雕刻出來的,各式各樣。我看見了一隻小牛,馬上就把它買了。它的做工很精緻。選用柚子樹雕刻而成,而且色澤明亮,十分珍貴。時間過得很快,一會二就到中午了,我們又經過了一個小時的路途,去吃臟鴨飯,所謂臟鴨飯就是吃沒有把毛拔光的鴨子。

吃晚飯後,我們又上車到購物街去購物。下車后,鄭導又說:“大家要當心這些車子那些司機們不是很會開車,當他們打右轉燈是他們偏偏往左開,所以大家一定要當心。”來到街上,我們買了很多東西,有沐盆、石雕、染布、2雙染過的拖鞋……下午2:30左右,我們又到了海神廟。來到海神廟,我就大吃一驚,因為這裡是靠近印度洋,在這裡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它被稱為海神廟也就不足為奇了啊。

我滑下去的速度很快,“撲通”一聲,我掉進了大海。我在海里看到很多魚,有黑白相間的,有綠的,有紅的,還有蝴蝶樣的……接下來我有玩了很多項目,感覺很好。時間過得很快,又到了晚上了。今天我又收穫了很多。

第四天,我們又去了南灣,我和媽媽2個人坐船到深海里浮潛,蛙鏡往海里一看,全是海藻和珊瑚,還有很多熱帶魚,我們在海里拍照,給魚餵食,玩的非常高興。時間很快,一下子就到了下午了,我們乘車去漂流,大概過了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目的的,我換上了泳裝,帶頭做上了皮划艇,因為有9個人參加,所以我們一共有兩條船,我們拿着槳像向船潑水,玩得不亦樂乎。這次漂流有兩個小時,我們經過了很多的斷崖,怪石鱗峋,突兀森郁,都是熱帶雨林,我們在一個地方差點翻了船,這也說明後面的情況危險,果然不出所料,前面真的有一個很大的瀑布,所以我們只能步行,過了兩分鐘,我們繼續我們刺激的漂流。2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雖然我們的衣服都濕透了,但是我們還是很開心。洗完澡后,我們又到了就到黃金灘上吃晚飯,吃完后我們又到庫塔海灘去玩。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們的五日游哦結束了,我在這次旅遊里收穫了很多,我從鄭導哪學到了一樣東西,我們小孩子不能信兩個教:計較和比較。希望以後,我可以帶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再來巴厘島,來這裡看海,玩海。

喇嘛召导游词篇七

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东距呼和浩特市约34公里。喇嘛洞召,俗称喇嘛洞。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祥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始建于明万初历年间(1573—1620),由察罕博格达一世**主持兴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内银洞山的南坡,由前后两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经堂、大雄宝殿、欢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为铜铸,工艺高超;后部建有佛爷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钵式喇嘛塔。后寺建在山腰的银洞前,凿山为洞为三层楼阁,与洞连成一体,内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阶124级,陡直不易一气攀登至顶。山谷内怪石嶙峋,苍松叠翠,百草摇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于古松丛林中,山风袭来松涛雷动,壮人声威。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游胜地。

相传喇嘛洞昭的第一世**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喇嘛召导游词篇八

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东距呼和浩特市约34公里。喇嘛洞召,俗称喇嘛洞。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祥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始建于明万初历年间(1573—1620),由察罕博格达一世活佛主持兴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内银洞山的南坡,由前后两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经堂、大雄宝殿、欢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为铜铸,工艺高超;后部建有佛爷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钵式喇嘛塔。后寺建在山腰的银洞前,凿山为洞为三层楼阁,与洞连成一体,内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阶124级,陡直不易一气攀登至顶。山谷内怪石嶙峋,苍松叠翠,百草摇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于古松丛林中,山风袭来松涛雷动,壮人声威。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游胜地。

相传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喇嘛洞召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毕克齐北8公里的大青山中,汉名为"广化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喇嘛洞,也称“银河”,原是一个普通的天然山洞,后因喇嘛叫僧人长在洞内修行和居住。人们将这一山洞称为:喇嘛洞。以后又把洞前修建的寺庙称为喇嘛洞昭。

喇嘛洞昭,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最早在内蒙古地区修行传播黄教的博格答察罕(即圣人,最高级的活佛之一)喇嘛,曾在喇嘛洞修行,明万历初年,他在银洞前修建了一座小庙,向外传播喇嘛教。这座小庙就是最初的喇嘛洞昭。明天启年间,博格答察罕在喇嘛洞圆寂,他的三个弟子又在此从修了小庙,并向南扩建新寺。以后又经历历代不断重修,扩建,逐渐形成了一处殿宇众多,规模教大的喇嘛教寺院。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庭正式命名为“广化寺”。

相传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东距呼和浩特市约34公里。喇嘛洞召,俗称喇嘛洞。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祥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始建于明万初历年间(1573—1620),由察罕博格达一世活佛主持兴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内银洞山的南坡,由前后两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经堂、大雄宝殿、欢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为铜铸,工艺高超;后部建有佛爷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钵式喇嘛塔。后寺建在山腰的银洞前,凿山为洞为三层楼阁,与洞连成一体,内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阶124级,陡直不易一气攀登至顶。山谷内怪石嶙峋,苍松叠翠,百草摇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于古松丛林中,山风袭来松涛雷动,壮人声威。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游胜地。

相传喇嘛洞昭的第一世活佛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

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

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

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

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

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

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

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

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召导游词篇九

从大草原到响沙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总算到了目的地。

我们经过“辛苦”的奔波,终于登上了沙漠的顶点,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我把脚丫子埋在暖烘烘的细沙里。躺在沙子上,我仿佛睡在白云上一样舒服。我拿着那圆滚滚的彩球,跟老师同学在沙漠上走着,跳着,跑着,我梦想中的仙境出现了……不知是哪个同学想出来的鬼主意。“来,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滑下去吧”。于是,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溜烟地滑了下去。你听,是那沙子发出的声音,其声如洪钟,又似飞机的轰鸣声,仿佛整个沙丘都在颤动,使我感到神奇无比。当我们一起去问导游姐姐时,导游姐姐说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喇嘛庙,正当千余喇嘛聚众诵经,击鼓吹号时,突然狂风大作,倾刻间,将寺庙掩埋在沙漠之中,这声音便是喇嘛们冤魂未散,至今仍在诵经、击鼓、吹号的声音”。

我知道这是传说。科学才是真理,这奥秘就让我们来探索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喇嘛召导游词篇十

追根溯源,都源于流浪在外的_喇嘛一手策划,一手鼓动的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破坏活动。看到_喇嘛和其集团的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我真想对_喇嘛说,你好自为之吧,别再作茧自缚,更不顾中华民族的利益和藏族同胞了!

从3月10日至25日,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四个藏区发生打砸抢烧事件150起,闹事过程中,许多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人民群众伤亡,数千间房屋被烧毁。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中4起纵火杀人案,导致12人死亡,几百人受伤。

所以_喇嘛,我想对你说;‘’目前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农奴做了主人,社会发展进步。西藏和平解放,开辟了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还是那句话:_喇嘛请你放弃自己的恶劣行径,走上归途吧。

喇嘛召导游词篇十一

喇嘛召俗称喇嘛洞,呼和浩特西呼包公路(呼和浩特--包头)34公里处,土左旗毕克齐镇北部大青山山中,距毕克齐镇七公里。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喇嘛教发祥地之一。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呼和浩特市喇嘛召。

导游词。

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喇嘛召俗称喇嘛洞,呼和浩特西呼包公路(呼和浩特--包头)34公里处,土左旗毕克齐镇北部大青山山中,距毕克齐镇七公里。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喇嘛教发样地之一。它三面环山,前面为宽敞的洞沟,沟中清泉淙淙。站在召庙俯瞰,东侧是铜山,西侧为狮子背,山上松柏茂盛,白桦挺拔,山峰怪石嶙峋。在寺召的北面便是“银洞”,泉水裂石而出。在严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盛夏,山风习习,沁人心扉;春天,山杏野花争芳斗艳;深秋,霜叶火红,层林尽染,真可谓佛地洞天。

就在这优雅迷人的仙境中,远在公元1576年前,博格达察罕喇嘛以此为中心,广泛传播喇嘛救,在蒙古族群众中影响颇为深广。后来他的一世徒弟就在洞前于明代万历初年(即公元1576年前)修建了这座喇嘛召。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又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赐名“广化寺”,意为“教化一切”,并赏给牒一百道。公元1820xx年时广化寺有达喇嘛、德木齐、格速贵等僧众282名,仅次于呼和冶特市席力图召。

广化寺的建筑由前后寺组成。因为后寺建筑在山腰,凿石为洞,因而又取名为喇嘛洞召(召是蒙古语“寺”之意),人们也把它叫做“银洞”。这里有建搂三层,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下石级共124级,其坡陡与黄山“天都峰”、“莲花峰”不相上下。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骨灰的白塔数座。

前寺凡四重。天王殿三间,供奉四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二层,每七楹,大殿25间,供弥勒佛等诸佛象。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是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过海和观音菩萨。另有十殿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僧为黄铜铸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为其它召寺所少见。

喇嘛洞在解放前因年久失修,殿堂有些已破旧,树木也多被砍伐。原后殿有海棠二株,高10米许,果实繁盛,当系数百年前所植。

近年来为了保存古物,进行了修缮,现仍不失为大青山胜景之首,成为呼和浩特市附近的风景区之一。故而游人慕名前往,络绎不断。

从大草原到响沙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总算到了目的地。

我们经过“辛苦”的奔波,终于登上了沙漠的顶点,一切事物尽收眼底。我把脚丫子埋在暖烘烘的细沙里。躺在沙子上,我仿佛睡在白云上一样舒服。我拿着那圆滚滚的彩球,跟老师同学在沙漠上走着,跳着,跑着,我梦想中的仙境出现了……不知是哪个同学想出来的鬼主意。“来,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滑下去吧”。于是,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溜烟地滑了下去。你听,是那沙子发出的声音,其声如洪钟,又似飞机的轰鸣声,仿佛整个沙丘都在颤动,使我感到神奇无比。当我们一起去问导游姐姐时,导游姐姐说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喇嘛庙,正当千余喇嘛聚众诵经,击鼓吹号时,突然狂风大作,倾刻间,将寺庙掩埋在沙漠之中,这声音便是喇嘛们冤魂未散,至今仍在诵经、击鼓、吹号的声音”。

我知道这是传说。科学才是真理,这奥秘就让我们来探索吧!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外名城。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经过全市各族人民5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建设成为一座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市容整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新型城市,成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呼和浩特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留下了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早在50万年前就出现了被称作为"大窑文化"的人类文明的曙光。战国时期,赵国在土默川始建"云中郡",写下了呼和浩特历史的第一页。在漫长的历程中,几度兴衰,曾建立过"云中"、"盛乐"、"丰州"等城。直到公元1572年,明代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在这里筑城、建庙,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初具城市规模的"库库和屯",这就是发展到今天的呼和浩特的前身。清代又在此基础上扩城屯兵开市,使呼和浩特成为当时南北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呼和浩特现有土地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辖玉泉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林县、清水河县和托克托县九个旗县区。总人口243.7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02万,城区人口143.41万。

呼和浩特市区平均海拔高度1050米。西部与草原钢城包头市毗邻,北、东部与乌兰察布盟接壤,南部与山西省为邻,西南部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距首都北京520余公里,距二连浩特内陆港开放口岸490公里,距准格尔大型能源基地不足100公里。

呼和浩特地处中温内陆地带,属西北大陆性气候,四季昼夜温差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8度左右。

喇嘛召导游词篇十二

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东距呼和浩特市约34公里。喇嘛洞召,俗称喇嘛洞。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祥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始建于明万初历年间(1573—1620),由察罕博格达一世**主持兴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洞坐落在山谷内银洞山的南坡,由前后两寺组成。前寺凡4重,有天王殿3间,供奉4大天王;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经堂、大雄宝殿、欢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为铜铸,工艺高超;后部建有佛爷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钵式喇嘛塔。后寺建在山腰的银洞前,凿山为洞为三层楼阁,与洞连成一体,内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阶124级,陡直不易一气攀登至顶。山谷内怪石嶙峋,苍松叠翠,百草摇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于古松丛林中,山风袭来松涛雷动,壮人声威。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游胜地。

相传喇嘛洞昭的第一世**博格达罕察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大德。他曾经游历了呼和浩特许多地方,最后选中了喇嘛洞。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流连往返。

喇嘛洞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毕克齐镇北边约7公里处的大青山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喇嘛洞召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喇嘛召导游词篇十三

大经堂49间,楼2层,计7楹;大殿25间,供奉弥勒佛,殿前悬挂蒙、汉、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

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奉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

另有阎罗君殿7间。各殿佛像均以黄铜制成,工艺高超,栩栩如生。

后寺建在山腰上,凿山为洞,建楼3层,称“钯洞”,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洞前石阶共124级。

召院西北方向有安葬历代活佛的石塔数座.现殿堂大多被毁,残留124级石阶和佛爷府及石刻佛像。

喇嘛洞召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光线明亮,视野开阔。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

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

喇嘛召导游词篇十四

各位游客,你们好!十分欢迎你们来到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那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黄山的美更美在“四绝”。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它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一样,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一样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趣味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动趣味。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

再来说说云海吧。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

的一松一木,一石一泉。期望这一次旅游你能把黄山的美丽尽收眼底。

喇嘛召导游词篇十五

前寺依山起殿,有天王殿、大经堂、大雄宝殿、欢喜佛殿等殿宇,佛像多为铜铸,工艺高超;后部建有佛爷府;西北方建有3座白色的覆钵式喇嘛塔。后寺建在山腰的银洞前,凿山为洞为三层楼阁,与洞连成一体,内塑有大佛像;寺前石阶124级,陡直不易一气攀登至顶。山谷内怪石嶙峋,苍松叠翠,百草摇曳,泉水淙淙。寺院掩映于古松丛林中,山风袭来松涛雷动,壮人声威。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呼和浩特市郊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