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遏制艾滋(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0:26:59 页码:8
最新遏制艾滋(模板12篇)
2023-11-10 20:26:59    小编:

总结工作心得,发现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突破口。如何应对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过载和信息安全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写作经验和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遏制艾滋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感染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会面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为了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许多国家和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供艾滋病检测和治疗等。在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遏制艾滋病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措施的重要性。

第二段:教育与宣传(250字)。

在遏制艾滋病的过程中,教育与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感染途径。我参与的艾滋病防控项目中,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包括在社区、学校和医疗机构等地的讲座和宣传展览。通过多种形式传达防艾知识,提高公众在性行为、注射毒品等高风险行为上的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三段:艾滋病检测与治疗(300字)。

艾滋病的早期检测与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检测是发现感染者的第一步,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及早发现感染者并给予治疗。然而,艾滋病检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社会歧视、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在参与艾滋病防控项目的过程中,我积极宣传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性,并协助组织免费的检测活动,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进行艾滋病检测,以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第四段:社会支持与包容(300字)。

在遏制艾滋病的过程中,社会支持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艾滋病感染者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也影响了疫情控制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开展了各种活动,旨在增强公众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理解与关爱。通过组织座谈会、徒步活动等形式,让感染者与公众互相交流,建立平等与尊重的关系,减少歧视现象的发生。

第五段: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200字)。

遏制艾滋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分享经验和资源,才能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大投入,提高预防和治疗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科学研究,不断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遏制目标。

结尾(100字)。

遏制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责任,更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只有通过教育与宣传、艾滋病检测与治疗、社会支持与包容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作为一个参与艾滋病防控项目的人员,我深刻意识到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并将继续为遏制艾滋病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遏制艾滋篇二

近年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可忽视的蔓延态势,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方向。回顾过去几年的防治经验,我有幸参与其中并深受启发,从中获得了很多关于遏制艾滋病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预防是遏制艾滋病的重要举措。预防艾滋病主要包括宣传教育、高危行为干预和母婴传播阻断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性工作者、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其传递正确的信息,帮助他们降低感染风险。此外,在公共场所普及使用安全套等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最重要的是,加强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通过提供孕前检测和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医疗服务,减少儿童艾滋病的发生率。

其次,我认识到艾滋病的治疗和护理是维护艾滋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艾滋病患者面临着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提供及时、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在治疗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强化支持体系。此外,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应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加强对抗艾滋病的药物研发和推广,并加强对药物的监测和调整,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抵抗性的发生。

再次,我认识到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环境是帮助他们重回社会的重要途径。艾滋病患者往往在社会上面临着歧视和排斥,这导致他们难以得到合适的教育、就业和社交机会。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和帮助,提供适当的庇护所和工作机会,帮助他们稳定生活,重新树立自信。此外,加强对歧视和偏见的宣传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以改变公众对艾滋病患者的刻板印象,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更好的条件。

最后,我认识到国际合作是遏制艾滋病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艾滋病是全球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才能共同开展病毒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享治疗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提供药物和财政援助。此外,在国际社会中,需要加强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理解,提倡公众参与和社会责任,共同努力实现艾滋病的全球消灭。

综上所述,遏制艾滋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通过预防、治疗、改善生活环境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艾滋病最终可以被战胜。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为遏制艾滋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一个艾滋病自由的世界共同努力。

遏制艾滋篇三

艾滋病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总称。它是一种传染病,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亲和婴儿传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2)艾滋病可经血、经性、经母婴传播!

3)关心困难艾滋病家庭。

4)检测艾滋病,利人又利已!

5)支持关心感染艾滋病的人们,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

6)责任、权利、落实。

7)关心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

9)预防艾滋病,推广%的安全套。

10)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

11)预防艾滋病,代代保安康!

12)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就是关爱自己!

13)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14)得了性病,到正规医院治疗!

1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可以正常生活、生产。

1、有了健康,便有了快乐;有了健康,便有了幸运;有了健康,便有了甜蜜;有了健康,便有了资本;有了健康,便有了幸福;世界艾滋病日,爱生活,从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开始,有了健康便有了一切!

2、世界艾滋病日,请向你的朋友、向你的亲人、向你的同事、向你的同学、向你认识的人、向你不认识的人放飞你的祝福:洁身自爱,关爱生命,让生命灿烂如花。

3、亲爱的朋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诱惑请拒绝,洁身且自好;毒**请放弃,生命需珍爱;歧视请走开,关怀很重要。世界艾滋病日,预防艾滋,关爱他人。

4、世界艾滋病日温馨小提示:身体健康多锻炼,饮食健康善搭配,娱乐健康交益友,生活健康调心态。世界艾滋病日,愿朋友健康多多,快乐多多!

5、世界艾滋病日送您一幅对联:上联:艾滋病日预防疾病要谨慎下联:人们身体保持锻炼更健康横批远离疾病衷心地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6、一次偶然的放纵坠入无底的深渊;一根小小的针管迎来病魔的召唤。朋友,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请洁身自好远离病魔。世界艾滋病日祝您健康快乐。

7、嘴不要那么刁嘛,蔬菜瓜果都要多吃;人不要那么懒嘛,必要的卫生锻炼是不能忘的;思想不要那么守旧嘛,定期身体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健康,我们付出一些是值得的,世界艾滋病日,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哦!

8、世界艾滋病日,温馨提醒您:若要身安康,日常要注意,洗手讲卫生,养成好习惯,远离烟酒毒,生活乐趣多,锻炼强身体,疾病无奈何,微笑赶烦恼,心情好又佳,愿君铭记心,健康又幸福!

9、想跟健康来个约会吗?想和健康海誓山盟吗?想与健康白头偕老吗?那就要看你的实际行动了,烟不抽酒少喝,饭前饭后记洗手,多通风多喝水,瓜果蔬菜不忘记,勤锻炼讲卫生,健健康康好身体。世界艾滋病日,记得关注健康哦!

10、没有了烦恼,你会得到快乐;没有了压力,你会得到轻松;没有了忧愁,你会得到愉快;但没有了健康,你将会失去所有。世界艾滋病日,愿你远离烟酒,拒绝毒**,关注健康,爱惜生命,生活幸福!

1、预防艾滋,主动咨询,免费检测。

2、携手遏制艾滋,共建和谐社会。

3、预防艾滋有良方,出门不沾毒和娼。

4、拒绝毒*,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和性病。

5、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有效预防艾滋病。

6、年青人,不要让艾滋病毁了你的青春和前程!

7、安全套,防艾滋,性福又健康。

8、怀疑染上艾滋病,疾控保密做鉴定。

9、外出找钱不容易,预防艾滋要牢记。

10、生命安全帽,健康安全套。

11、全民动员,遏制艾滋,共建和谐。

12、防艾麻烦一下子,远离艾滋一辈子。

13、关心艾滋病病人,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

15、预防艾滋,咨询检测,利己利人。

遏制艾滋篇四

1.掌握区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

2.根据艾滋病性病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实施艾滋病性病的干预,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卖淫票娼者、静脉吸毒者、孕妇、人工流产者、同性恋者、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1.成立区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参照国家和市级的监测技术要求,制定区的监测技术文件;解决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

2.监测报告及制度。

为加强我区的艾滋病性病报告网络及制度建设,规范辖区性病门诊,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病例报告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性病门诊病例的登记与报告制度、匿名报告制度、性病专用登记本的建立和性病报告卡的发放制度、疫情自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性病资料的保密制度、门诊和实验室衔接制度、转诊制度等。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在年内建成市五医院、闵中心医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对开设性病门诊的一级医院,要求开展淋球菌培养检验项目。每年由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实验室试剂来源进行检查。

4.人员培训。

对区内所有医疗单位开展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训,重点掌握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各种法律法规、国家最新诊疗技术,经考试合格上岗。

5.加强协作。

艾滋病行为监测要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有助于调查者接近监测的目标人群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公安局、司法局、计生委、人口办等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配合区卫生部门组织高危人群的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2)各镇、街道落实相关人员,开展对辖区内高危人群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项健康教育,配合区卫生部门进行行为调查和干预工作。

1.病例报告。

凡在我区内开展性病艾滋病诊疗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诊断的性病病例、艾滋病病例,包括在本地患病的外来流动人口,均须填写“性病报告卡”,并将传报卡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总发病率、不同病种的发病率、构成比及流行特点,与历年同期比较。

2.开展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筛查。

区妇幼所提供婚前体检者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医疗单位提供产前体检者、人工流产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公安局提供收容、劳教、戒毒等机构的艾滋病性病数据。

区人口计生委提供计划生育或生殖健康门诊中艾滋病性病数据。

3.行为监测。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行为监测方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人员落实方案的实施。行为监测对象主要有以下二类:

(1)高危人群:静脉注射毒品者、暗娼、嫖客、性病患者。

(2)重点人群:公共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外来流动人口。

每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监测资料分析,报区卫生局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

各医疗机构对《性病报告卡》、《性病疫情登记簿》、疫情分析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要装订成册,分类保存和管理,有专人负责。《性病报告卡》要求保存5年。《性病疫情登记簿》、疫情分析报告、《艾滋病性病监测资料年度汇编》等要求长期保存。

遏制艾滋篇五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给全球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我个人未曾真正参与过预防和控制工作之前,我对于艾滋病的危害性与工作难度缺乏足够了解。通过近期参与一些艾滋病防治项目,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第二段:了解艾滋病的危害。

在防治艾滋病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艾滋病的危害程度。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母婴传播以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一旦感染,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极大破坏。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艾滋病会最终演变成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崩溃,无法抵御任何疾病。治疗艾滋病需要终身用药,并且药物的价格昂贵,往往是广大患者所承受不起的。同时,社会对患者也存在着巨大的偏见和歧视,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困难。

第三段: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预防是最重要的控制艾滋病的手段,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传播途径干预、安全保护与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提供安全套、指导正确使用注射器、宣传正确的性行为健康知识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几率。同时,对于高风险群体,如卖淫者、吸毒者等,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艾滋病的知识宣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普及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才能消除对患者的偏见,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

第四段:执行艾滋病预防工作的困难。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困难。艾滋病预防工作的宣传渠道和方式需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特点,否则信息传递效果将大打折扣。另外,还需克服社会各种文化和道德因素对艾滋病传播的影响,形成全民预防和控制的共识。此外,由于经济和资源不足,艾滋病基本药物对于贫困地区患者来说仍然难以获取,导致病情恶化。最重要的是,艾滋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且存在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第五段:我的体会与展望。

通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我深刻认识到艾滋病是全球卫生健康的严峻挑战,也意识到个人与小团体的努力并不足以将病情根治。政府应当加强对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构建良好的工作机制。同时,在公众教育方面,要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不断增加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培养人们正确和科学的健康观念。对于患者和艾滋病疗养院等机构,要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

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基本药物、减少高危行为、改变社会对患者的偏见等方式,才能真正遏制艾滋病的蔓延,维护全球人类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努力贡献力量。

遏制艾滋篇六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行动计划。

68.1%。

病死率降低。

57.0%。

重点地区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全国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基本实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总体目标。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存,防治任务更加艰巨。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部分地区和部门对防治工作重视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防治技术手段有限,防治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治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仍需要长期不懈做好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法定防治职责,巩固当前防治成果,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不断降低艾滋病疫情流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1.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85%。

以上。

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

90%。

以上。

2.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

10%。

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

0.5%。

以下。

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

0.3%。

以下。

3.

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

1%。

以下。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

4%。

以下。

4.

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

90%。

以上。

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

90%。

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

90%。

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

2015。

年增加一倍。

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提高信息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人物影响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开展艾滋病疫情信息交流与警示、感染风险评估、在线咨询等活动,增强宣传效果。

1.

深入开展大众人群宣传教育。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大众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营造不歧视感染者和病人的社会氛围。宣传、网信、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指导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

1

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团校等要让学员在校期间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专题培训。民族事务管理、文化、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支农、惠农等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居(村)民委员会要利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引导健全村规民约,倡导公序良俗。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单位要深入开展“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青春红丝带”、“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和“红丝带健康包”等专项行动。

2.

持续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

对于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老年人、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当强化艾滋病感染风险及道德法治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行为。教育、卫生计生和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督促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任务,积极发挥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开展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卫生计生、民政、工商和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重点加强流动人口集中的用工单位和居住社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职业培训内容。交通运输、质检等部门要利用机场、车站、码头、口岸等场所进行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监管场所教育内容。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与禁毒工作相结合,加强合成毒品和滥用物质危害的宣传教育。民政、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进一步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

1.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

要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打击力度,依法从重处罚容留与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相关活动的场所和人员。公安部门要落实与艾滋病有关案件的举报和立案处理程序,严厉打击利用感染者身份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安、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密切监测药物滥用情况,及时将易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滥用物质纳入合成毒品管控范围,依法打击滥用物质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行为。宣传、文化、公安、新闻出版广电、网信及通信主管部门要加强网络管理,结合打击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专项行动,及时清理传播色情信息、从事色情和毒品交易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

2.

着力控制性传播。

加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突出疫情和危害严重性、有效防治措施等,促使其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工商、质检、旅游、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全面落实宾馆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有关规定,采取措施提高安全套可及性和使用率。男性同性性传播疫情上升较快的大中城市应加强疫情和危险因素监测,开展信息互通、协同干预等联防联控工作,采取医学、心理、社会、文化等手段,探索适合国情的综合干预策略。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全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家庭内传播。要加强性病防治,及时对性病病人进行规范化诊断治疗,为性病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对感染者和病人开展性病筛查。

3.

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

保持禁毒工作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减缓新吸毒人员的增加速度,将艾滋病防治与禁毒工作紧密结合,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公安、卫生计生、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创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有效管控吸毒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和救助服务,帮助他们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对于适合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应当及时转介到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卫生计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维护治疗机构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和防治效果。注射吸毒人员相对集中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或延伸服药点。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难以覆盖的地区应当继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

1.

扩大检测服务范围。

卫生计生、质检、公安、司法行政、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支持进一步健全实验室网络,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根据需要设置艾滋病确证检测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具备实验室艾滋病检测能力,疫情严重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应当具备快速检测能力。各地级市和疫情严重的县(市、区)应当具备确证检测能力。有条件的监管场所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或快速检测点。检测机构要主动为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提供检测咨询服务。疫情严重地区要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合作,为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活动中抓获人员以及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检测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等多种手段,方便有意愿人群接受检测服务。探索通过药店、网络销售检测试剂等方式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建立健全与随访服务等工作衔接的机制。

2.

提高随访服务质量。

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常住地管理原则,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随访服务。要切实提高首次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及检测、医学咨询和转介等工作,告知其合法权益、责任义务和相关政策法规,督促他们及时将感染情况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并动员开展检测。结合定期随访工作,对感染者和病人的行为及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提供针对性的随访干预服务。做好流动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建立健全流出地、流入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转介机制。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做好监管场所感染者和病人告知及医学咨询、心理支持、出入监管场所转介等随访服务。卫生计生、外交、教育、公安、质检、外专等部门要完善对在华外籍感染者的宣传教育、检测咨询、随访干预、治疗管理等相关防治政策。

3.

加强疫情监测研判。

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依法及时报告艾滋病疫情。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和危险因素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监测点设置,加强数据收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质检部门要对出入境人员开展艾滋病监测,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通报疫情。卫生计生部门要强化艾滋病疫情和耐药监测、信息分析和利用,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做好疫情和政务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

1.

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

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合理规划设置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供应临床的血液全部按规定经过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降低血液残余风险度。建立健全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献血。公安、卫生计生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和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活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入出境人体组织、血液、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检疫。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控制的培训和管理,做好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和调查工作,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

2.

落实预防母婴传播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要以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平台,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有机结合,重点提高经济发展落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的能力,促进孕产妇及时接受孕期检查和住院分娩,在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和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等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引导新婚人群、孕产妇尽早接受相关检测,对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监测、随访、转介等系列干预服务。

1.

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要对有意愿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感染者和病人实施抗病毒治疗。按照就近治疗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治疗等工作流程,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疫情严重地区要推广从诊断到治疗“一站式”服务。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诊疗指南,进一步规范治疗管理,加强耐药检测和病情监测,及时更换药物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要加强感染者和病人中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传染病防治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承担感染者和病人综合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等要建立健全与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加强流动人口中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工作,探索建立异地治疗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为监管场所内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规范化治疗。

2.

逐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规模。

中医药、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健全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诊疗工作机制,研究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疫情严重地区和有较好工作基础地区要开展中西医综合治疗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规模。

3.

加强合法权益保障。

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变化,适时调整承担综合医疗服务工作的定点医疗机构。疫情严重地区要适当增加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优化布局,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需要。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首诊(问)负责制,对诊疗服务中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诊、转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相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衔接,确保感染者和病人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生活保障等权益。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4.

强化救助政策落实。

要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感染儿童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加强规范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必要保障。民政、卫生计生、红十字会、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生活困难感染者和病人生活救助,将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相结合,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爱心帮扶、情感支持、临终关怀等工作。扶贫、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艾滋病疫情严重的贫困地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支持符合扶贫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感染者和病人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要做好违法犯罪感染者和病人回归社会后的治疗、救助等衔接工作。

1.

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

要按照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总体要求,发挥社会组织易于接触特殊人群、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将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整体防治工作计划。卫生计生、财政、民政等部门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在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关怀救助等领域开展工作。医疗卫生机构要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加强技术指导,建立信息沟通、业务考核等工作制度,实现防治工作有效衔接。社会组织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下,在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艾滋病咨询和动员检测、艾滋病性病诊疗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转介等服务,在感染者和病人中开展心理支持、安全性行为教育和治疗依从性教育等服务,动员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或与其有性关系者主动检测。

2.

发挥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引导作用。

卫生计生、财政、民政等部门要通过多渠道筹资,扩大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规模并完善管理。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通过择优竞争方式,支持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作用,培育并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基金项目管理,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提高项目成效。要组织、动员和支持社会组织申请基金项目,合理设置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强培训和扶持,促进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登记,强化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与管理,逐步提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工作能力。要引导社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申请地方政府的购买艾滋病防治服务项目,并做好项目实施。

3.

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单位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动员和支持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社会宣传、捐款捐物、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

各地区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负总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制定符合本地区疫情特点和工作实际的防治规划,定期分析和研判艾滋病流行形势,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部门职责、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等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防治合力。疫情严重地区要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有效控制疫情。要认真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适合我国不同流行水平、不同传播特点的工作模式,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增强防治效果。各有关部门要落实防治职责,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考核制度。

各地区要根据本地艾滋病防治需要,进一步优化医院、基层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采供血等机构的职责分工和衔接机制,提高整体防治水平。加强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分析研判和防治效果评价能力,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防治能力。要完善承担艾滋病防治任务定点医院补偿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艾滋病防治人员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在绩效工资分配上适当进行倾斜,为防治队伍正常履职尽责提供保障。

各级政府要根据卫生投入政策,合理安排艾滋病防治经费,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卫生计生、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对疫情严重地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重点支持,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给予扶持。卫生计生、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发展改革、中医药等部门要建立会商机制,加强艾滋病防治药物研发,促进专利实施与运用,加快注册审批,保障药品生产供应。卫生计生、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要依据相关政策规定适时调整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目录,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逐步将艾滋病药品采购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招标采购或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完善采购供应模式,创新支付、配送服务方式,确保价格合理、配送及时、保障供应、质量安全。

科技、卫生计生等部门要按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统筹研究部署艾滋病相关重点科研工作。结合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实施,组织科研攻关,重点开展艾滋病疫苗、新型诊断试剂及耐药检测技术、预防母婴传播技术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创新药物及二线药物仿制、临床及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优化等研究,力争在防控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大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力度,加快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防治经验。建立健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机制,及时交流疫情及防控信息,共同做好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与国际组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通过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广中国艾滋病防治经验,扩大国际影响。

“十三五”末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本行动计划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督导与评估,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确保本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遏制艾滋篇七

遏制艾滋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任务,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在进行积极的努力。在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遏制艾滋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艾滋病的危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因此,它不仅威胁个人的健康,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之广让人深感担忧。为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其次,教育是关键。在防治艾滋病的过程中,我发现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向公众传播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人们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我参与过一次校园宣讲活动,向学生们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防护方法。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只有增加对艾滋病的认识,才能改变人们的行为,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尊重和包容是遏制艾滋病的关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常常受到歧视和排斥,这使得他们不愿意接受检测和治疗。为了打破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加强对病毒感染者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我和一些社会工作者一起参与了一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康复活动,目的是帮助他们重建信心,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这次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我们需要给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尊重,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

此外,合作是遏制艾滋病的关键。艾滋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必须携手合作,共同抗击艾滋病病毒。我曾参与过一次由各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一起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支持和援助。在这次合作中,我体验到了团队的力量,并认识到只有形成合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艾滋病的挑战。

最后,创新是遏制艾滋病的关键。在防治艾滋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防控手段。科技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我曾参与一次创新科技在艾滋病防控中应用的研究,我们利用新兴技术开发了一种艾滋病早期检测方法,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这次研究体验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创新和引入新技术,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

总之,遏制艾滋病是一项重要的全球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尊重和包容、合作以及创新,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最终实现艾滋病的遏制和消除。我将继续关注和参与相关工作,为艾滋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

遏制艾滋篇八

(一)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提高信息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人物影响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开展艾滋病疫情信息交流与警示、感染风险评估、在线咨询等活动,增强宣传效果。

1.深入开展大众人群宣传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大众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营造不歧视感染者和病人的社会氛围。宣传、网信、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指导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团校等要让学员在校期间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专题培训。民族事务管理、文化、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支农、惠农等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居(村)民委员会要利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引导健全村规民约,倡导公序良俗。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单位要深入开展“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青春红丝带”、“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和“红丝带健康包”等专项行动。

2.持续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对于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老年人、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当强化艾滋病感染风险及道德法治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行为。教育、卫生计生和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督促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任务,积极发挥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开展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卫生计生、民政、工商和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重点加强流动人口集中的用工单位和居住社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职业培训内容。交通运输、质检等部门要利用机场、车站、码头、口岸等场所进行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监管场所教育内容。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与禁毒工作相结合,加强合成毒品和滥用物质危害的宣传教育。民政、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进一步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

(二)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有效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

1.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要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打击力度,依法从重处罚容留与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相关活动的场所和人员。公安部门要落实与艾滋病有关案件的举报和立案处理程序,严厉打击利用感染者身份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安、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密切监测药物滥用情况,及时将易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滥用物质纳入合成毒品管控范围,依法打击滥用物质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行为。宣传、文化、公安、新闻出版广电、网信及通信主管部门要加强网络管理,结合打击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专项行动,及时清理传播色情信息、从事色情和毒品交易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

2.着力控制性传播。加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突出疫情和危害严重性、有效防治措施等,促使其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工商、质检、旅游、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全面落实宾馆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有关规定,采取措施提高安全套可及性和使用率。男性同性性传播疫情上升较快的大中城市应加强疫情和危险因素监测,开展信息互通、协同干预等联防联控工作,采取医学、心理、社会、文化等手段,探索适合国情的综合干预策略。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全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家庭内传播。要加强性病防治,及时对性病病人进行规范化诊断治疗,为性病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对感染者和病人开展性病筛查。

3.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保持禁毒工作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减缓新吸毒人员的增加速度,将艾滋病防治与禁毒工作紧密结合,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公安、卫生计生、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创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有效管控吸毒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和救助服务,帮助他们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对于适合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应当及时转介到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卫生计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维护治疗机构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和防治效果。注射吸毒人员相对集中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或延伸服药点。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难以覆盖的地区应当继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

(三)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

1.扩大检测服务范围。卫生计生、质检、公安、司法行政、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支持进一步健全实验室网络,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根据需要设置艾滋病确证检测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具备实验室艾滋病检测能力,疫情严重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应当具备快速检测能力。各地级市和疫情严重的县(市、区)应当具备确证检测能力。有条件的监管场所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或快速检测点。检测机构要主动为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提供检测咨询服务。疫情严重地区要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合作,为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活动中抓获人员以及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检测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等多种手段,方便有意愿人群接受检测服务。探索通过药店、网络销售检测试剂等方式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建立健全与随访服务等工作衔接的机制。

2.提高随访服务质量。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常住地管理原则,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随访服务。要切实提高首次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及检测、医学咨询和转介等工作,告知其合法权益、责任义务和相关政策法规,督促他们及时将感染情况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并动员开展检测。结合定期随访工作,对感染者和病人的行为及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提供针对性的随访干预服务。做好流动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建立健全流出地、流入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转介机制。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做好监管场所感染者和病人告知及医学咨询、心理支持、出入监管场所转介等随访服务。卫生计生、外交、教育、公安、质检、外专等部门要完善对在华外籍感染者的宣传教育、检测咨询、随访干预、治疗管理等相关防治政策。

3.加强疫情监测研判。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依法及时报告艾滋病疫情。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和危险因素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监测点设置,加强数据收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质检部门要对出入境人员开展艾滋病监测,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通报疫情。卫生计生部门要强化艾滋病疫情和耐药监测、信息分析和利用,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做好疫情和政务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

(四)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减少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1.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合理规划设置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供应临床的血液全部按规定经过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降低血液残余风险度。建立健全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献血。公安、卫生计生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和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活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入出境人体组织、血液、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检疫。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控制的培训和管理,做好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和调查工作,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

2.落实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以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平台,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有机结合,重点提高经济发展落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的能力,促进孕产妇及时接受孕期检查和住院分娩,在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和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等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引导新婚人群、孕产妇尽早接受相关检测,对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监测、随访、转介等系列干预服务。

(五)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1.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对有意愿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感染者和病人实施抗病毒治疗。按照就近治疗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治疗等工作流程,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疫情严重地区要推广从诊断到治疗“一站式”服务。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诊疗指南,进一步规范治疗管理,加强耐药检测和病情监测,及时更换药物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要加强感染者和病人中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传染病防治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承担感染者和病人综合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等要建立健全与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加强流动人口中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工作,探索建立异地治疗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为监管场所内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规范化治疗。

2.逐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规模。中医药、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健全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诊疗工作机制,研究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疫情严重地区和有较好工作基础地区要开展中西医综合治疗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规模。

3.加强合法权益保障。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变化,适时调整承担综合医疗服务工作的定点医疗机构。疫情严重地区要适当增加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优化布局,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需要。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首诊(问)负责制,对诊疗服务中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诊、转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相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衔接,确保感染者和病人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生活保障等权益。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4.强化救助政策落实。要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感染儿童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加强规范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必要保障。民政、卫生计生、红十字会、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生活困难感染者和病人生活救助,将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相结合,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爱心帮扶、情感支持、临终关怀等工作。扶贫、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艾滋病疫情严重的贫困地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支持符合扶贫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感染者和病人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要做好违法犯罪感染者和病人回归社会后的治疗、救助等衔接工作。

(六)全面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1.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要按照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总体要求,发挥社会组织易于接触特殊人群、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将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整体防治工作计划。卫生计生、财政、民政等部门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在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关怀救助等领域开展工作。医疗卫生机构要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加强技术指导,建立信息沟通、业务考核等工作制度,实现防治工作有效衔接。社会组织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下,在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艾滋病咨询和动员检测、艾滋病性病诊疗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转介等服务,在感染者和病人中开展心理支持、安全性行为教育和治疗依从性教育等服务,动员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或与其有性关系者主动检测。

2.发挥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引导作用。卫生计生、财政、民政等部门要通过多渠道筹资,扩大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规模并完善管理。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通过择优竞争方式,支持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作用,培育并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基金项目管理,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提高项目成效。要组织、动员和支持社会组织申请基金项目,合理设置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强培训和扶持,促进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登记,强化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与管理,逐步提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工作能力。要引导社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申请地方政府的购买艾滋病防治服务项目,并做好项目实施。

3.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单位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动员和支持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社会宣传、捐款捐物、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

遏制艾滋篇九

近年来,艾滋病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政府、组织和个人都在致力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身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到遏制艾滋的行动中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预防艾滋的能力。

第二段: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它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等人体液体传播。艾滋病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得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甚至带来生命危险。目前艾滋病还没有被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第三段:预防艾滋。

预防艾滋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是避免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正确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2.不共享注射器。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共用注射器传播,因此不要轻易共用任何注射器,并且为自己的注射器留意消毒。

3.不进行高危行为。如尽量避免嫖娼、不吸毒等。

4.进行艾滋检测。艾滋病很难自己察觉,只有通过检测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感染。

第四段:遏制艾滋需要我们的行动。

遏制艾滋是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艾滋病的讲座,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知识;我们可以参加各种有关遏制艾滋的志愿活动;我们可以为家人和朋友提供艾滋病预防知识。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遏制艾滋的行动中来,才能有效地控制艾滋的传播。

第五段:结语。

遏制艾滋需要我们的行动,不管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我们都需要发挥作用。通过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参与遏制艾滋的行动,我们可以为控制艾滋的传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遏制艾滋篇十

艾滋病是一种城市病。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这种疾病都可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更是一种持续的危机。因此,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是全球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第二段:风险与预防。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取决于人们是否了解艾滋病的风险因素。与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或状况有关的风险因素包括共享注射器、性行为、分娩以及母乳喂养等。预防艾滋病的最好方法是远离这些风险因素,而这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尤其是针对具有风险行为的人群。

第三段:HIV抗体检测。

为了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一种叫做HIV抗体检测的方法正在被广泛推广。通过HIV抗体检测,医生可以检测人体中的HIV抗体,以了解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早期检测可以让医生及早地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

第四段:支持与治疗。

目前,艾滋病药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药物治疗,感染者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政府和社会力量也可以提供支持和相关服务,帮助与艾滋病感染者共同应对疾病的挑战。

第五段:结论。

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是全球公共卫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提高人们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同时,HIV抗体检测和治疗措施也是缓解病情的有效手段。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关注艾滋病感染者的权益,并全力支持与他们一起应对疾病的挑战。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定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让世界变得更加健康和美好。

遏制艾滋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法定防治职责,巩固当前防治成果,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不断降低艾滋病疫情流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工作原则。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三)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1.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

2.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

3.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4.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遏制艾滋篇十二

遏制艾滋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患者面临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和社会歧视。然而,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免费治疗和改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首先,宣传教育是遏制艾滋病的关键。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普遍较低,对相关预防知识和危害认识不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和认知水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该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大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例如如何通过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头等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此外,学校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提供免费治疗是遏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艾滋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但高昂的药物费用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为了更好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研发出更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并提供给广大群众。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艾滋病患者的救助力度,建立起良好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艾滋病患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治疗和照顾。

再次,改善社会环境对于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至关重要。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遭受来自社会的歧视和排斥,这使得他们不敢去接受治疗或寻求帮助,从而加剧了艾滋病的传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和接纳。政府可以出台法律法规,保护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对其进行歧视和排斥。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的传媒报道和社会宣传,通过讲述一些艾滋病感染者的正面事例,提高公众对他们的认同和接纳,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恐惧。

最后,国际合作是遏制艾滋病的必要手段。艾滋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可以通过分享经验和技术,加强研究和科学合作,共同寻求解决办法。此外,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可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艾滋病防治体系,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遏制艾滋病是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免费治疗和改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同时,国际合作也是解决艾滋病问题的关键。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收到最终战胜艾滋病的胜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