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树立科学发展观(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2:02:57 页码:12
树立科学发展观(通用9篇)
2023-11-10 22:02:57    小编:

总结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一种回报,也是我们未来成长的基石。如何发展绘画技巧和表现力?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一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中央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当前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当然不能例外。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对我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我校的情况谈一些看法。

一、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思想。

华侨中学是一所相当年轻的学校,办学仅十多年,生源质量远远落后于县老牌中学——博罗中学。然而,我们发现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在图音体方面却人才辈出。于是,学校领导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路子,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思想”,决心把学校办出特色。三年来,华侨中学培养了一大批“特色项目”的尖子生,为高等院校输送了212名特长生。使学校尝到了办特色项目的甜头,为了把它做强做大,我校利用华侨中学美术特色“品牌”,用名校办民校的方式,与民营企业——博罗县国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兴办“博罗县华侨中学美术学校”。2004年秋季学期已录取了300多名美术特长生,现在华侨中学已创办出“合格+特色”的品牌学校了。

三、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校风。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二

实现测绘产品的信息化深加工是现代测绘的发展趋势。目前,我院的测绘产品仍处于较为低级的层次,仅限于满足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产品链较短,没有发挥已有的资源优势,也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信息化建设应立足于保持全行业的领先地位,努力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有市场前景、技术优势明显的测绘信息产品,拓宽服务面,形成系统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库,真正实现“数字武汉”的设想。

4、内部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院在内部管理上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内部分配上,还存在人浮于事、“吃部门大锅饭”的现象,收入差距仍然没有真正拉开;在用人上,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聘用临时工的管理也没有规范化、制度化;在安全上,还存在着漏洞,还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还存在着重生产效益、轻思想教育,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各项制度、规范的落实也不尽人意。

5、市场竞争力急待坚挺增强。

2005年我院进入wto的后过渡期,国测系统实力精英纷纷抢摊勘测市场。国测系统优越的设施条件、雄厚的国家事业拨款都是我院当前所难以比拟的。另外,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一些单位的忧患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不断增强。而且,有些协作单位的某些技术手段、技术质量等并不逊色于我们。如何提高我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占领专业市场份额与树立系统形象,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重视。

6、社会保障体系和外部相关配套政策不相适应。

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曾经发挥过其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轨,针对事业单位相关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往经济体制所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的已不适应现行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有的则是其制度本身有严重的不合理或不公平的因素,急需改革配套。

三、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  关于在发展勘测事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实质是主导。其中“人”对我院来说就是指最广大的职工群众,包括广大干部员工,包括六种用工成分的人员。“本”则是全体职工的整体利益。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制定一切政策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相信职工、依靠职工、了解职工疾苦、倾听职工呼声、把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三

我校一贯提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青年教工的婚姻,中年教工子女的升学、就业,退休教工的生活、健康等,学校领导都关怀备至。领导的关怀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涌现出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如地理科的杨红山老师,语文科的梁海花老师、代自群老师、肖燕老师,数学的钟震芬老师、杨顺娣老师,英语的李县芬老师、陈彩燕老师、韩素华老师等。这些老师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却已在高考场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四、完善各种制度。

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

岗位职责。

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另外,还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还要有正确执行制度的干部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学校的腐败,特别是用人的腐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选用干部要有严格的程序,避免腐败因素搀杂其中。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

2

页,当前第。

2

1

2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四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较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够均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

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树立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

因此,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城市勘测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要认真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机遇。

我们院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和全院几代职工的艰苦奋斗下,经过五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院已基本跨入全国城市勘测单位的先进行列。进入新世纪,勘测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五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领导水平。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的是,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中,做到把握全局,搞好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里,需要认真做到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更新发展观念,加强学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创新体制机制,统筹考虑,全面把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宏观调控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第三,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正确地履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四个主要方面的职能。第四,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为发展,为造福人民而创造政绩。第五,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合理调整与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从财政、税收、投资、分配等方面采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法制建设。这些方面做好了,我们就能够使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好、落实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还应当看到,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这个目标才能愈益充分地得到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要求过急,预期过高。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幅员广,差异大,在领导工作中,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客观规律办事,不盲目攀比,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了更好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把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机制,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六

2、我们院通过五十五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功的实现了第一、二次创业,基本完成了城市基础勘测框架的建立,构建了较好的为第三次创业快速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平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一支素质良好勘测队伍;二是形成了一定的固定资产规模,综合实力较强;三是内部运行管理已基本形成较好的格局。

3、科学技术进步为城市勘测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较有效的技术支撑。城市勘测从行业的基本形态和职能来说是为了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或者说是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产业。

随着勘测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空间定位,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渗透和集成,使勘测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服务保障范围发生重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勘测行业将会在城市政府的宏观决策、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为城市勘测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4、我们院具有勘测行业中其他单位难以比拟的独特机遇和发展条件。其一是我院建院以来就将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勘测保障与服务作为勘测事业发展的宗旨,对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在勘测方面的需求较为了解,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机制;其二是我院经过几代勘测院人的努力形成了十分宝贵的历史档案资料成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武汉城市的演变发展保留了较为珍贵的基础资料;其三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管理对基础地理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数字武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重要了。

(二)要清醒认识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和勘测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和亟待解决问题。

1、在观念意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我院在机制结构不断扩充完善,职工福利待遇逐步改善的同时,在部分干部以及极少数职工中还存在着思想观念滞后,固步自封意识难弃的现象。始终认为目前院里日子还比较好过,经济效益年年在增长,职工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有的职工甚至认为改革、改制是“穷扳命”、“自找苦吃”;在一些职工中已经出现了,不干活还要拿奖金,干轻活、简单活要与干重活和复杂活的同等待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差距。好干的活自己干,难干的“骨头活”雇人干;还有部分职工可能因为钱多了,工作又轻松了,下班后去干些有碍社会道德的事,对我们整体素质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些观念意识上的差距对我院实现改革和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职工整体素质水准尚需提升。

一方面我院缺乏既善于管理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型人才,缺乏具有实干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业务技术能手。而另一方面,一些部门在全员竞聘中又纷纷要求减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用人管理制度,提高教育培训深度,不断提升我院职工整体素质水准。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七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6月29日上午xx市国土资源局召开了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与会同志交流踊跃,党委书记xxx同志在发言中,首先谈了他对两个《条例》的内容及其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他觉得通过对两个《条例》的学习,体会到两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我们党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2年、执政54年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甚至还是国际共运史上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这是我党反腐败,制度建党的一件大事,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党内制度监督先河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党党内监督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党章和宪法、法律,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回答了党的纪委和纪律处分方面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保证我们党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维护党的章程、严肃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个《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以民主监督的形式,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保证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通过将法律机制引入到党的队伍建设中,使执政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通过学习,大家体会到,《党内监督条例》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它充分反映了全党意愿,集中了全党智慧,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转化为具体规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于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员和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想觉悟,做一名廉洁正直的党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对党的纪律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着6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就会失去战斗力,成为一盘散沙;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就能无往而不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

通过学习,全局党员干部们表示,今后要将学习两个《条例》与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把服从宏观调控与创新发展思路统一起来,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紧密地结合起来。当前中央强调要把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仅2004年4月一个月内就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组部《关于调整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们要把管好和用好土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的一件根本性大事来抓。

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处理土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针对性。科学的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牢固树立珍惜和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把好土地供给的闸门,正是为了促进节地挖潜、集约用地,建设节地型社会。我们要紧紧抓住参与宏观调控的机遇,认清所担负的任务,尽职尽责,坚决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始终坚持耕地保护和集约用地,科学调控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和布局。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有效解决土地供求矛盾。

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全局党员领导干部对两个《条例》的认识有所提高。大家表示,今后一定要根据两个《条例》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强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学遵守两个《条例》,能够正确运用两个《条例》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要约束自己,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到两个《条例》之中,为党、为社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八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落实到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以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全党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刻认识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通常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作为一个新的发展起点。这一阶段,往往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生活更加宽裕的人群明显增加。这一阶段,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更加全面。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认真实践。在总体思路上,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导向把握上,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积极稳妥、全面准确;在具体实践上,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好更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关系,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我们面临的课题很多。比如,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证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在增加物质投入、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如何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如何确保中低收入人群和欠发达地区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及时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等等。面对这些课题,以不同的发展观为指导,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等偏颇,甚至有的人主张靠“灯红酒绿”、牺牲人的尊严挣钱,靠破坏环境和掠夺资源淘金,从根本上说,都是用错误的发展观作指导的结果。如果任其滋长蔓延,就必然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灾难性后果。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它作为长期的指导方针和解决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秉持公平公正,促进有序竞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我们党的最大责任和最高目的,就是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群众利益连着民心。有没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人民群众的感受最真切。多年来,我们坚持边发展经济、边改善生活,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关注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使他们共同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我们为群众谋利益的标准更高了、领域更宽了、任务更重了。衡量群众的生活水平,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但还应当包括居住条件、国民教育、生活环境、物价水平、合法权益、治安秩序、社会保障等方面。我们要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加快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着力从多方面让群众得到实惠。这应当成为重要的工作思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仍然有一些群众生活困难,特别是部分老职工,在各个历史阶段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中的一些人生活遇到了困难。我们决不能把他们当作包袱,无论怎么改革,也要保证他们的利益。这不仅是感情问题,而且是十分现实的政治问题。总之,只有始终坚持为民的政治立场,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自觉把实现人民利益寓于发展的全过程,让群众及时享受到发展成果,立党才能更加牢固,执政才能更加有力。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基本遵循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抓经济建设,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经济一时搞上去了,迟早也要掉下来,并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落实到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着眼于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当今时代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的较量。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必须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否则就会被动和落后。但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单纯追求数量、速度,是片面的,也是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决定大局、关系长远的根本性问题。天津这些年来能够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打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终把调整结构、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作为大事来抓,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双丰收。1994年,我们提出一手抓老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手抓新的经济增长区域的培育。一方面,坚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饭,利用外资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彻底改造,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增长格局,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看长远、算大账,较早地栽培“摇钱树”,在市区与渤海之间的临海荒滩上建设滨海新区,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观念,坚持用长远眼光和前瞻性视野推动改革和发展,坚持快速发展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瞄准先进,孜孜以求,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着眼于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社会发展,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文化推动。文化发展影响着经济发展,文化素质影响着经济素质。一般而言,文化含量越大、品位越高、氛围越浓,经济发展的素质就越高,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先进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既积极抢占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又积极抢占先进文化的制高点,这是应始终坚持的重大方针。这些年来,我们尽管财力不是很大,但仍舍得花钱,搞好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注重体现文化内涵,处处讲究文化品位,事事追求文化品位,倡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着力解决百姓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营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创大业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将有力地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天津东临渤海,又是海河流域九条河流的下梢。这样的区位环境,使我们不能不在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多动一些脑子,多想一些办法,把工作做在前头。我们明确提出严防“病从口入”,坚决否决那些可能带来一时效益、但是不符合环境政策的建设项目,力求不留隐患,不留遗憾。目前,全市的污染源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理,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生态区建设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3.1%,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对大自然的规律我们虽然掌握了一些,但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无所作为要不得,但胆大妄为、自作聪明,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应该确立科学的态度,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把握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千秋万代。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切进步与落后都源于人的素质,人的素质集中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要达到高水平,文化发展要体现高品位,关键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和水平。成就大业,人才为本。有了高素质的人,就有了发展后劲。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从多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试金石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能不能自觉追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能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对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严峻考验。正确行使权力是人民之福,滥用权力是人民之祸。作为领导干部,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领导岗位上,就要干出一番事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必须出政绩,而且要多出政绩。但是,不同的政绩观会有不同的出发点,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就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掺杂私心,急功近利,就会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到头来只能是劳民伤财。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想一想,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应该怎样才能掌好权、用好权?贪钱、贪利是贪官,贪名、贪功也是贪官。我们一定要忠实地实践党的宗旨,以党的事业为重,以造福百姓为天职,把为人民服务、使人民得到实际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看成人生的最大意义。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总之,要看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确保领导干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历史的人干历史的事,绝不能欠历史的账。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中饱含着岁月的风霜,饱含着历代人的智慧和创造,也饱含着一代人对一代人的厚望和深情。现在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人干出来的,是历史的积累。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也要交给历史去评判。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在新的发展中,要尊重前人的成果,不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那种另起炉灶,朝令夕改,下一届班子否定上一届班子,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花光用光,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都不是造福,而是添乱;不是政绩,而是包袱,甚至是犯罪。我们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发展,而决不能病态发展、“泡沫”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为代价,以牺牲干部和企业家为代价。有些事情,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质的规定性,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欠了账,是没有办法让我们的后人来补的。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为官一任,要对百姓负责、对历史负责,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切实提高能力和水平,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能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说到底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我们要学会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遵循经济规律,统筹协调,通盘考虑,弹好“钢琴”,努力弹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美乐章;学会和提高驾驭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坚持人民民主,将民主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准确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注意吸收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可供我们借鉴的有益成分,决不搞西方“三权分立”那一套,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子;学会和提高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努力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三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

树立科学发展观篇九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发展必须全面,发展必须协调,发展必须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作者:李抒望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刊名:南方论刊英文刊名:nanfanglunkan年,卷(期):2004“”(4)分类号:b0关键词:发展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