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18:59 页码:7
最新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精选10篇)
2023-11-12 18:18:59    小编:

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成功不仅仅是靠速度,更要有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表达,能够激励自己更进一步。这篇范文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一

这次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一年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措施。会上印发了市政府关于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的文件,还要进行现场参观和讨论交流,对先进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予以命名表彰,华滔同志明天上午还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深化思想认识。

(一)从开发建设八大特色产业的实际效果上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市的特色产业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特色基地初具规模。黄姜产业基地达到70万亩,茶叶产业基地达到25万亩,柑桔产业基地达到24万亩,蔬菜和山野菜基地达到10多万亩,魔芋基地达到5万亩,中药材基地达到26万亩,山猪年饲养量达到80万只。二是龙头企业逐渐壮大。黄姜加工龙头企业上10家,形成了年产皂素2200吨的加工能力;茶叶龙头企业有近10家,形成了年产100多万公斤的加工能力;魔芋加工企业有11家,形成了年加工鲜芋8万吨、年产精粉20xx多吨的生产能力;山野菜的加工和流通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以上;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医药企业有8家;蔬菜产业建设了堰中批发市场,年吞吐量达到9700万公斤。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3.6亿元,同比增长16.4,是多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竹溪龙王垭茶业集团、郧西百科皂素有限公司、市蔬菜贸易总公司等企业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首批1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xx年资产总额达3.8亿元,同比增长25.8;销售收入达5亿元,同比增长14.7;利润总额达2680万元,同比增长70.4。三是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全市现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近100个,带动了10万农户销售农产品。这次会上表彰的中介组织就是他们当中的先进典型。四是开发效益不断提高。20xx年,全市八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2.4亿元,同比增长4.2;特色产业的人平纯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平纯收入的25.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达800万美元。我市八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好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形式。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和认真总结这些实践经验,从中深化思想认识,坚定工作信心,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八大产业,走出一条十堰山区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二)从我市的资源优势上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有林业用地267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5,在全省排名第一。尚有荒山100万亩有待开发;还有低质灌木林977万亩,其中相当面积有待改造;已退耕还林86万亩(其中经济林和兼用林60万亩)有待抚育。全市土地详查面积为377万亩,去掉退耕还林86万亩,尚有近300万亩土地可供利用。此外,山区农户房前屋后的零散土地面积也相当可观,开发利用空间也很大。我市农村是天然的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区,开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所必需的土质、大气、水质等条件得天独厚;当今大城市市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说我市山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换句话也可以说是现实开发规模小。罗田县经济林面积发展到70万亩,成为全国板栗、甜柿第一县,农村人平林果纯收入达到1417元。而我市的茶叶、魔芋、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的人平纯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的比例均在1—2之间。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十堰山区资源优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充分认识这些资源的潜在价值,深刻认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为群众造福是我们的应尽职责,进而增强我们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从黄姜产业价格波动情况上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努力遵循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黄姜和皂素价格在持续上扬五六年时间后,在去冬今春出现急剧下跌,给姜农收入造成严重损失。对此,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尽力缓解黄姜市场价格风险,收到了较好成效。但全市在园黄姜面积仍达50多万亩,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季将要集中起挖,预计市场价格风险仍然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抓紧有限时间,千方百计地寻求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化解价格风险,减少姜农损失。在黄姜价格波动问题上,举一反三,深入思考,深化认识,对我们搞好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很有启示和教益。比如,如何依靠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加强市场需求的调研预测,帮助农民和龙头企业确定适销的产品和适度的生产规模;如何延长产业化经营的产品生产链,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中介组织与农民建立契约联接、服务联接和资本联接,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解决好上述等等问题,对于发展农业产业化至关重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这是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在工作中努力实践的重要问题。

(四)从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上看,当前要注意处理好重视粮食生产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关系。近几年来,我市粮食产量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这是市场经济比较效益原则的必然反映。但这种粮食产量锐减的情况,也应引起高度警觉和认真重视。粮食生产不是十堰农业的优势,但保持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又显得十分重要。现在粮食价格上扬,靠大量外调粮食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贫困农民买不起,交通不便背不起,运费很高贴不起。因此,在年初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市农村粮食生产应当保持整体自给的指导性工作目标,提出了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保护基本耕地、加强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科技和搞好生产服务等促进粮食增长的措施。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做好相应工作,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山区农村粮食不出问题。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待粮食问题,增加还是减少粮食生产,关键是看比较效益。耕地种植粮食还是种植经济作物,也要看比较效益。从现实情况上看,大力开发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开发利用山场发展特色产业不仅与粮食生产没有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要正确分析认识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特色产业;一手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绝不能因为粮食产量减少而放松特色产业开发,导致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出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实行产业化经营来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又半途而废。这也是当前工作中要搞明确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二、关于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1、要着力制订和完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

多年的实践经验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建设农产品基地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艰苦细致的工作。有一个科学决策的建设规划,是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同时规划也是向上争取支持、向外招商引资的必要资料。去年,市农业局会同有关单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精心组织分析论证,拟定了全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已以十政办发[20xx]24号文件印发。这份规划对八个产业的产业优势、区域布局、重点基地和龙头企业、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等,进行了纲要性的论证和规划。市农业局还聘请华农的柑桔专家帮助我们制订了十堰市50万亩柑桔基地发展规划,对丹江库区、汉江两岸发展柑桔产业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对基地布局、品种选择、苗木选育、加工企业、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等作了详细的规划。这份规划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构思周密,内容翔实,格式规范,堪称精品,值得学习借鉴。市林业局也正在编制林业产业化的单项规划。前不久我看到的郧县木瓜和柑桔产业两份发展规划也做得比较好。希望各县市区尽快制订和完善分品种的特色产品基地和产业发展规划,把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切实抓好。

2、要着力扩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开发规模。

我在会上曾经讲过郧县白浪镇杨沟村的例子。这个村靠种黄姜致富,前年的人平收入达到6000多元,大多数农户都盖了别墅式的小楼房,家家户户有彩电,大部分有摩托车、有电话,富裕的程度很高,富裕的速度很快,去过的人都感到出乎意料。他们种黄姜也不过五六年时间,为什么富得快,关键是规模问题。杨沟村黄姜种植面积很大,每户大约都在10亩以上,村里的地全都种上了,还到邻近的河南租地种姜。这个例子很典型地说明了特色产品基地规模的重要性。着力扩大特色产品基地规模,要在耕地资源、山场资源和农户庭院资源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我们近几年来在耕地上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很大,茶叶、魔芋、中药材、高山蔬菜基地规模扩展较快,效果也很明显。相比之下,山场资源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开发利用。像房县的100万耳菇林基地规划、郧县的100万亩木瓜基地规划和丹江的10万亩花椒基地规划等,如能付诸实施,将能大大扩展特色产品基地规模。此外,农户庭院房前屋后零星土地资源开发空间较大,开发成本较低,开发速度也快,如能统一规划,分户实施,也是扩大基地规模的重要一块。着力扩大特色产品基地规模,要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全市已退耕还林86万亩,荒山造林60多万亩,今年大约还有4万亩退耕计划,这是扩大基地规模的难得机遇,要切实把握利用好。此外,新阶段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省里特色产品板块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还包括后几年将要实施的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保持项目,都有相当部分资金可以用于特色产品基地建设。我们要统筹策划,周密盘算,采取“统一规划,分项实施,分片建设,各记其功”的办法,做到既完成工程项目实施任务,又把特色产品基地建设巧妙地结合其中,充分利用这些工程项目资金,扎扎实实抓上3—5年,就一定能把特色产品基地规模做起来。

3、要着力提高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科技水平。

依靠科技进步,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和科技攻关力度,是提高产业基地和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也是当前特色产品种植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作物生长规律,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基地的科技水平。要加快黄姜良种选育快繁和清洁生产步伐,节本降耗,减少污染,深度开发,化解风险;加大魔芋“两病”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加强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中药材适地适种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积极探索林药间套、林草间套、林果间套等多元间套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快进行柑桔品改,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优质果比重;加速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提高有机名优茶比重;发展袋料香菇,提高农作物原料有效利用率;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加快山野菜人工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扩大基地规模;建立人工草场,加大畜牧业品种改良力度,推广牛羊圈养模式,挖掘草食畜牧业开发潜力。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变“拿钱养人”为“拿钱养事”,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农业科技推广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4、要着力创新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开发机制。

十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加快山场开发步伐,扩大山场开发规模,是建设特色产品基地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群众对开发山场赚钱致富的积极性并不很高。对此问题,我们要认真重视,摸清情况,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制定新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建立一种具有内在动力的新机制,使各种投入主体能够获得正当的权益,从而调动各个方面开发山场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山林承包责任制,依法保障山场开发者的合法权益。对权属不清的林木林地和退耕还林地,要尽快确定权属,颁发林权证。要充分利用荒山造林政策,吸引和支持各方面力量投入山场开发。要坚持“谁造谁有”的政策,切实维护林业生产经营者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经营自主权和财产处置权。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山场开发,广泛吸纳各种民营资本投入产业基地建设。

三、关于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结构调整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最重要的环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1、加强龙头企业项目的构思论证。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要精心构思论证农业产业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招商引资,培植内力,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要立足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科学论证,精心筛选一批项目作为开发重点。着力围绕黄姜、魔芋、茶叶、柑桔、蔬菜(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和养羊等优势产业,进行认真梳理,精心构思,选择开发系列产品,形成龙头企业建设项目。例如黄姜深加工项目,特别是以皂素为原材料的深加工项目;魔芋深加工项目,包括魔芋精粉、微粉、魔芋食品;山野菜加工项目,主要是竹笋、薇菜、荃菜、香椿的加工等;山羊肉食品加工项目,主要是引进名牌龙头企业来我市办厂;蔬菜产品加工项目,包括蔬菜休闲食品加工项目;奶制品加工项目,包括吸引外资改造扩建市乳品生产项目;有机茶加工项目,主要是茶叶多品类开发,如茶砖、茶饮料、茶多酚提取等;中药材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项目,包括兴建中药材市场、中药材饮片加工项目或投资创办中药材生产基地;木耳香菇加工项目,包括香菇罐头加工;猕猴桃、柑桔等果酱、果脯、水果罐头加工项目;郧西野山葡萄酒加工项目;丹江农夫山泉原料配套项目;饲料加工项目,主要是引进国内名牌饲料企业来我市创办饲料生产企业;引进农业生产资料联销集团来我市创办连锁经营项目等,这些都是应当重视、可以筹划的项目。要做好项目编制工作,要舍得投入,深入研究,详查资源,邀请专家指导,进行科学论证,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精心编制包装项目,以提高向上争取支持和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2、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

最近,市政府在反复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文件从财政、税收、信贷、用地、收费等几个方面,制定了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这是我市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以来出台的第一个扶持龙头企业的文件,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研究具体配套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市财政每年争取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有规模效益、有市场竞争力、有辐射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财源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所需流动资金,有关银行要予以积极支持。各级农业银行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龙头企业使用扶贫贷款的条件。农村信用社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积极开展评级授信,给予贷款支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要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各级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xx〕62号文件有关规定,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所得,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对经营农产品的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未达到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继续执行十政发〔1998〕78号文件,同时对整车运输本市大宗新鲜农畜产品、水产品和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证书的农产品车辆,过路费可降低一个收费档次。要落实土地优惠政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对一些重点项目,特别是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兴业,要着眼大企业集团实力雄厚、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等优势,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研究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现场办公等形式,做到特事特办,给予大力支持。

3、加大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培植龙头企业,关键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百科皂素、麦克药业、竹溪科玛协力魔芋加工、丹江农夫山泉等龙头企业,都是招商引资建成的。我们要大力引进外商资本、民营资本,建设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以优势资源、优良环境、优质服务,吸引境外资本和人才来我市参与特色产业开发,采取多种招商引资方式,搞好宣传,推介产品,引进项目。要瞄准国内同行业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江浙、温州等民间资本富集的发达地区,组织专班,盯住大商、名商,拿出攻城拔寨的勇气和毅力,把外地优势资本与我市优势资源相嫁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关系招商引资,认真研究招商对象,明确主攻方向,动员各方面力量,大胆地走出去,一家一家地跑,一项一项地谈,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利用干部职工的各种途经和关系,广泛收集信息,联系外地客商,寻求招商机会。加大特色优势资源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各类会展平台,宣传推介我市的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对招商引资取得实际效果的,要对其有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

4、加强龙头企业品牌创建。

从当今市场的消费主流来看,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由讲温饱变为讲营养、讲卫生、讲安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抓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创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已成为当务之急。20xx年全市共有无公害食品品牌6个,绿色食品品牌9个,有机食品品牌13个。必须充分运用我市独特的优势条件,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抓好品牌建设,要继续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的研制工作,加快制定绿色柑桔、有机茶等特色产品地方标准,并力争申报省级地方标准,用标准化指导特色产业开发。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争取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积极参与权威机构组织的名牌认证和评选等活动,把我市有机农业品牌打响,力争每个特色产业都有知名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今年将继续对获得品牌认证的企业予以奖励。

5、加强中介组织建设。

中介组织一肩挑两头,一头连着农户和基地,一头连着龙头企业和市场,作用非常重要。今天大会表彰的各类专业协会和新型的农民经合组织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要大力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要大力支持发展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充分发挥农村营销大户、种植能手、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作用,按照民营、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增强其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能力。要鼓励引导机构改革中的分流干部和技术人员,领办特色产业开发综合服务实体,为农民进入市场牵线搭桥。八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集中的乡镇,都要开展农村经合组织示范建设。在实践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利益驱动、群众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强监管,规范行为,稳步发展,引导企业与农民和基地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完善联结机制,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抗市场风险能力。

四、关于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方面的工作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一是要成立专班。市里按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实施一个产业、一个领导、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套措施的组织领导机制。各县市区要尽快理顺健全办事机构。市和县市区产业化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搞好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具体负责对龙头企业的评估、认定、考核、奖励和服务管理。要把龙头企业建设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注重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扶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促进发展,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力。

三是要优化环境。要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依法行政,营造信用、法制环境,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切实加强部门服务意识,大开绿灯,少设关卡,减少企业办事、办证手续,多做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实事好事。各级计划、财政、经贸、土地、金融、税务等部门,要带头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市政府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决定,提供快捷优质服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环境。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二

“十五”期间,“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项目,是主题战略目标6个“1”中的中间件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该项目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农业专家系统为核心,构建面向农村使用的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平台,通过示范区建设的形式,加快研究成果的应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技术服务农业的发展模式。这项工作人们通俗的称之为“电脑农业”。专家组围绕主题的战略目标,分两轮进行了课题支持。-期间,支持了5个平台课题、5个关键技术课题、22个示范区课题;-期间,根据上一轮课题完成情况和形势的发展,在课题部署上,进行了适度调整,以应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确定支持了4个平台课题、16个应用(示范区)课题。

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民已经把电脑农业作为他们走向富裕的“敲门砖”。******总书记在广西、宁夏考察时,对电脑农业服务“三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四川考察时,对电脑农业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群众奔小康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相关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很多省市把电脑农业作为“十五”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多次到示范区视察指导,对科技部抓的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电脑农业的成果不仅在863支持的示范区内应用,而且还推广到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非863示范区,使电脑农业成果在全国近30个省市得到应用;通过国际合作渠道,我们的成果还推广到了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20底,中国863电脑农业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国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工作部署要求。

同志们,党的.“十六”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农业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实践证明,电脑农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大有可为,为了把电脑农业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今后在发展思路上应与时惧进,必要调整,适应形势。

首先,突出当地主导特色产业,把电脑农业技术应用于从种到收、到加工、再到市场经营的各个产业环节,不求面宽,但要做精。通过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电脑农业的应用发展,真正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体现“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的发展思路。

其次,从信息技术服务“三农”这一战略考虑,积极探索电脑农业技术与农村专业化生产组织、经济合作组织、中介机构和龙头企业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解决“三农”中农民与市场对接的问题。

第三,在电脑农业技术上,对于技术平台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产品化,加强与本主题其他课题研究成果的集成;对于示范区,根据实际需要,注意集成应用其它实用的主流信息技术,提高电脑农业技术含量。

第四,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各省市各级政府部门主导作用,进一步把示范区建设做好做实,做出精品;技术总体组要做好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支撑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培训和宣传工作。

20是“十五”期间的最后一年,也是主题专家组全面完成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指标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完成“十五”863电脑农业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向科技部交好帐,专家组希望大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努力,扎实工作,突出重点,形成成果;也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围绕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思路,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献技献策。请技术总体组结合本次会议大家讨论的情况,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具体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同志们,即将过去,年即将到来,我代表专家组,向各省市和有关单位为863电脑农业辛勤工作的领导、专家和技术研发推广人员表示忠心感谢,也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取得更大的成绩,不断开拓电脑农业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今天专门召开全县林业产业化建设工作会议,目的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清理整合、强化调控管理等措施,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进程。这是根据我县的实际,紧紧围绕寻求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产业富民强县方略,实现x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决策。等会,吴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为将林产业做强做大,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林业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自x年x月正式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县林产办成立之前,我们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到广西的兴安、本省的x、x、x等林区县进行了考察学习,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通过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出台了《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城政发〔x〕x号),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组织领导。

二是摸清底子,组建试点。对全县木竹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现全县有林产品加工企业x家,现在生产经营较正常的有x家,预计年耗材x万立方米,耗竹x万根,年产值约x亿元。在此基础上,分别在汀坪和白毛坪两乡镇进行了组建“林业产业化建设服务站”的试点工作,两个乡镇按照县林业产业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均成立了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前期试运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为乡镇全面推开做出了示范。

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在逐步提高。去年,全县的竹木加工企业税收由x年的x余万元上升到x余万元。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产业的现状,是与我们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的,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地转变为经济优势。x年,全县木竹所产生的两税和价调基金合计不足x万元,仅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x%左右。与相邻的x县相比差距很大,x县x年木竹限额采伐量约为我县的两倍,而他们的两税及价调基金总收入达x万元,为我县的x倍,同等资源消耗量相比,其两税及价调金收入达到我县的x倍。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全县林产工业快速发展。

二、实施“一清五控”,扶优限劣,加速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化进程。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整合资源,加强调控,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加速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化进程,使竹木加工业真正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对加工木竹原料来源不合法的、木竹综合利用率低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应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一律予以关闭。这次清理整顿,关系到整个林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全县经济的发展,必须坚决按照上级要求,抓紧抓实抓到位。

五是以稽查监控,对偷漏税费的行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不定期进行稽查,强化征管,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对新建或扩建木竹加工企业,在审批前,必须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可行性论证,其中对x万立方米以上的加工企业在可行性论证中,必须考虑到资源承受力、生态环境影响、木竹综合利用水平、林产工业布局、产品前景、原材料基地建设等综合因素,促使其基地原料自给率达到x%以上。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同时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重点扶持,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培育企业集团。争取在一年内支持x-x家木竹加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形成骨干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现有企业凡愿意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政府给予全力支持。可以在这次清理中选择合作伙伴,允许其建立半成品加工点,形成规模,统一品牌,用协议形式确定下来,或经过双方自愿,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有关职能部门在办理相关证件手续一律提供方便,林产办、林业局、工业局等部门搞好协调服务。三是支持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凡符合条件,进入工业园区的,在土地价格上给予特殊优惠,一律免收价格调节基金,并享受比园区外企业更优惠的税费政策。凡上述重点扶持和支持的企业,政策上拟采取一厂一策,专题研究,规范管理,对其原材料供应、税费征收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三、坚持多方联动,真抓实干,努力营造我县林产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

多支持、少设阻;

多服务、少干扰,切实为林农和企业提供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

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林业公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重点查处和打击非法经营和偷漏规费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利益不受侵害。全县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都应协同配合,大力支持,为企业搞好服务。

三是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严重损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必须重拳出击,严厉惩处。纪检监察机关、林业公安、优化办、市场监管、税务等执纪执法部门要按照严肃执纪和依法办案的要求,下狠心,动真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要按照“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的原则,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影响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的人和事,决不手软。

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凡是可以精简的程序一律精简;

对引资在建项目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都要主动关心,深入现场办公,及时帮助解决,进一步增强以商引商、以外引商的吸引力。三是企业要加强内部建设。一方面,企业要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生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和自身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原则,提高工作主动性,比如在收购原材料方面,要树立良好形象和信誉关系,主动加强与林农的协调,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而不能单纯地等材、收材,更不能砍价压价或打白条。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规范财务管理,切实照章纳税,尽量申报为一般纳税人。一个不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企业,政府是不可能支持的,当地人民群众也不可能欢迎和答应的。一个企业如果老是依靠偷税漏税来求生存求发展,是注定没有出路的,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同志们,做强做大我县林产业,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立足x实际,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四

农业产业化是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农业经营形式。当社会经济条件不具备时,农业产业化是不可能产生的,人为地推行农业产业化也不会获得成功。由于在指导农村工作中,政府倡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于是有人误以为农业产业化是政府行为、人为因素。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不仅旧中国从未所闻,而且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也无人知晓。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报端,恰恰是农村经济改革、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之后出现的。这说明农业产业化的产生,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农业发展阶段的规律性。

那么,人类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有的学者认为,在畜牧时期之后,农业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农业阶段、农工(农产品加工)阶段、农工商(农产品加工商品化)阶段。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者生产技能以及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农业生产发展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阶段。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划分阶段的方法、提法虽有不同,但对农业发展阶段规律性的认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古代,中世纪乃至近代都不可能出现农业产业经营的实践和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同农工阶段向农工商阶段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联系在一起,总是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联系在一起。

农业作为社会物质资料重要的生产部门,从古至今在解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方面有着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对几个农业阶段的考察,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农业在各阶段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贡献有所不同,而越是接近和进入第3阶段,它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更大。其原因要归结于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运用,归结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更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农业自身发展规律。

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农业发展处于原始农业阶段。但这个阶段是来之来不易的,是我们祖先经过漫长的采集、狩猎时代并逐渐学会驯养动物、种植可食用作物之后,过渡到畜牧业和种植业,再经过若干年,农业从畜牧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的结果。原始农业之所以为“原始”,一则人类社会处于幼年时期,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极其有限;二则人们用以从事农业劳动的工具极其简单,如木棒、石块之类。我国历史上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及殷周时期或稍后铁的发明、牛耕的出现,代表这一阶段农业生产力状况。与此相应,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尽管劳动者在农耕之余或为了自身需要也生产某些手工业用品,但农业和手工业是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独立的工业部门或农产品加工部门。正如马克思所说:“最初,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不是分开的,后者包含在前者中。农业氏族、家庭公社或家庭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既包含农业劳动,也包含工业劳动,二者是同时并行的。狩猎、捕鱼、耕种,没有相应的工具是不行的。织和纺等等当初是农业中的副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13页)同时,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农业劳动所能提供的剩余时间和剩余产品,用于制造手工业品或用于交换的产品也微乎其微,无需专司流通的商业和产品交换的市场。那时的所谓“市场”,不过“日中为市”、“以井为市”,简单的以物易物(如某类农产品换某种畜产品)而已。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研究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时,称这一时期为农业阶段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它没有工业、更没有商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也得到发展。分工作为社会进步的标志,一方面促使原来在农业中处于副业地位的工业迅速发展,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又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另一方面分工引起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商业又与农业、工业相分离,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从而形成农、工、商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基本体系。商业出现之后,农业劳动者除自己仍要进行“卖”和“买”而外,可以把生活、生产所需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卖和买交给商业部门,自己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这对于劳动者积累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有利的,对于推动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阶段也是有利的。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相比,除了生产工具有较大的改进外,劳动者的素质有一定提高。农耕方式也日趋精细。但总的说来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生产以自给为主仍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仅在长达多年封建社会中始终处于统治地位,而且在遭受外来侵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制度经过1(1840年到1949年)的发展之后,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奇迹并未出现,农业和手工业原始的家庭结合――男耕女织也未被新的生产方式撕断。

不仅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二三十年的农业改造,“吃饭种田”、“穿衣种棉”、“养牛耕田”、“养猪过年”的状况仍然存在。从农业发展阶段分析,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农业的集中劳动和统一经营、农产品的统购统销等多种原因,束缚了农业分工分业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加上把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加以批判,既打击了农民坚持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又阻碍或延缓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但是,实现现代农业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社会的演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0世纪80年代初(70年代末已开始),农村普遍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特别是那些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首先开始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从而奠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怎样认识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当明确。

首先,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农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不等于实现现代农业。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组织形式、经营体制都很不完善,还不能说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即使农业产业化了,离现代农业也还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路要走。

其次,农业产业化是通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那种认为等现代农业实现了再发展农业产业化或那时自然就有产业化的观点是不对的。我们强调农业产业化发生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时期,是要人们在指导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既不能观望等待,以为条件不成熟,又不能一哄而起,违反客观规律。

第三,在实行农业产业化中,要重视农业生产专业化对推动农业商品化、社会化的作用。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分工和专业化不发达是自给半自给农业得以保存的条件,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把原来从属农业的家庭工业、副业、农业内部各业(如种植业内的粮食作物、养殖业内猪、牛、羊、家禽)一一分离出来成为新的独立农业产业部门,则是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社会化程度的关键环节。而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原来一个部门生产的产品,现在往往由几个部门共同完成。以农业为例,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小而全”的农业必然为大而专所取代,从种到收许多生产环节逐步成为专门的部门,如育种有种子公司、收割有收割公司、农产品加工运销有专业部门,不需要农户完成。专业化生产越发达,专业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合的要求也越迫切,这就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第四,近现代农业发展中,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出现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乃至流通部门的结合、协作,或者农业生产部门与农业生产领域独立出来的育种、饲料生产、肥料生产等部门的联营、联合,都是在农业、工业分工的基础上,农业与工业、商业从专业化生产进而实现联合或农工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的开端。尤其是农业发达国家近百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在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都相继出现,并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和高于各自独立经营的效益。顺便说一下,农业发达的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虽有多年实践,但其名称不一定叫产业化。例如,国务院研究室农业培训考察组赴荷兰、法国、对两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合作制实地培训考察。他们在“考察报告”中说:在两国20多天的行程中,没有听到一个荷兰人或法国人使用过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词,但所见所闻确实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该报告还说:在欧盟国家看来,农业早就不是单一的生产环节,而是包括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即所谓“从田头到餐桌”,农业的效益来自这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那就是推行农业产业化务必在它的实质、内容上下功夫,切不可徒有农业产业化之名,而无产业化之实。

综上所述,在人类社会初期,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并没有生产、加工、流通之分;随着生产力发展,出现了与农业相对的工业和商业部门,农业由合到分;但是社会进步和农业的现代化,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工业、农产品加工和运销部门与农业又产生融合、联合的趋势,实现农业由分到合。

经济的内在联系是经济发展规律在某一经济领域、经济部门(或产业)的反映。经济规律主要指明经济如何发展、沿着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由一种经济形式过渡到另一种经济形式,怎样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如农业发展为什么要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样3个阶段,这是经济规律回答的问题。农业经营组织、经营方式、管理体制,为什么由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再到家庭经营;从农业与其它产业关系分析,为什么经历农业、农工、农工商的发展顺序?这就是经济内在联系要回答的问题。经济内在联系主要指明某一部门或产业如何运作和经营才符合经济规律,才能处理好产业内部(如农业)及其派生的产业(如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产业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体系。

从上述认识出发,不难看出我国原来的农业经营和农业管理体制违背了经济内在联系的规律。农业合作化以后怎样经营农业,是合作社经营、集中劳动,还是家庭经营,分散劳动?是合作社只办一家一户办不好的事,如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那些适合农户干的农活、手工制品等则让农户放手经营?这些问题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不仅长期没有解决,而且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家庭经营被彻底否定,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完全丧失。这就割裂了农业与农户家庭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什么农业适合家庭经营,古今中外是普遍现象?这需要从农业的特点上找原因。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这是农业生产和基本特点。

这个特点说明,要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必须对整个生产过程负责,并能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和变化,根据动植物生产的不同阶段进行精心照料和细致管理,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害为利。要做到这一切,生产者就必须有经营自主权,能够自主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相反,农业集中统一经营,农民失去了生产经营权,丧失了劳动力支配权,一切由别人指挥,其结果使主体(人)与客体(农作物)分离,使劳动者无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或适应,以控制或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按照人们预定的目标发展,达到人们预期的最佳经济效益。这就是农业的特点使集中经营并不比小规模家庭经营优越的客观原因。

长期以来对农业经济内在联系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不仅把农户发展家庭副业或将产品拿到集市贸易出售,当作资本主义,弃农经商加以批判,而且把农业社组织一些专业组发展某种专业生产或从事手工业生产、农产品贸易活动,统统冠以集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名予以取缔。这从一个侧面回答了为什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长期只是代替农户经营农业,而没有发展专业生产、专业公司、专业市场,进而形成农业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的联合体或一体化经营。究其原因,是人为因素割裂了农业经济内部的必然联系,导致合作经济组织的集体经营,既偏离农业经营固有的特点和方向,又没有承担起与农业相关的产前产后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化大生产的作用。

农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是密切联系的,农业经营的分割是同管理体制割裂经济内在联系分不开的。我国农业管理体制由于受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思想影响,又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违背经济规律的情况更为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农村按行政区划分建立经济组织,实行自给自足小而全和行政割据的经济体制,一个社、一个队,就是一个“万事不求人”的小社会。这就从体制上割断了地区、部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为发展专业分工、社会化协作和联合设置了障碍。

二是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实行农工分离、农离分离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农业只能单一搞生产,而不能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制品,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在远离农村的城市;商业部门只管收购、销售,不过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农业只管生产,也无权过问加工和流通,也不知道加工什么,收购什么。农、工、商各部门互不联系、互不关心,造成产销脱节,产需脱节,有的产品积压,有的供不应求。

三是部门分割、城乡分离,切断了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本来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而管理体制却将再生产过程分割成很多部门和很多层次,各部门、各层次又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造成了相互扯皮,彼此推诿,妨碍再生产过程相互协调和经济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农业内部行业管理的分离,生产几个部门管,加工几个部门管,收购、销售几个部门管,每个部门虽有一个领导分管,却互争权利互不往来。这种体制既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也不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应该看到,割断经济内部必然联系经营农业、管理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它一方面阻止农业以更快速度发展;另一方面截断了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造成农业结构单一,粮食几乎就是农业的同义语,农村结构单一,农业几乎是农村唯一的产业。为什么我国农村、农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就多数地区来说,农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大多数农民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难道我国广大农民就这样无能?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就落后到如此地步?回答是否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我国农民经过长期的社会斗争、生产斗争的锻炼,他们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他们人数最多,能量最大,是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只要给他们一个用武之地,他们会演出农业丰收、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活剧来。在农业上,我们祖先靠人力加畜业,创造了“贞观之治”、“斗米三文”的奇迹,难道经过几十年代人努力之后还展示不出比以前人更辉煌的伟业?问题是不良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捆住了农民大干的手脚,捆住了农业腾飞的翅膀。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基本认识:

第一,只有按经济内在联系来经营农业,才能增强农业自身经济实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弱质性问题。

经常听到人们议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种田;社会各方面军的资金不愿投资于农业,工商企业也不愿到农村兴办农字号企业。为什么?说到底就是因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缺乏吸引力。撇开其它因素不谈,造成农业弱质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经营方式没有把农业与关联产业有机地结合并形成利益共同体。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是能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农业内部分割经营的主要弊端有二;其一是农业生产部门创造的价值无论通过计划收购,还是市场交换,都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甚至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物化劳动的消耗都得不到补偿。其二,农业生产部门创造的价值转移到农产品加工、流通部门。也就是说盈利部门不在农业,农产品通过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增加的价值有一部门是农业部门创造的,而这部份剩余价值完全落入其它部门。如何把农业、工业、商业连为一体?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于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已为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所证明。

第二,只有按经济内在联系来改革经济体制,才能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为农业产业化、持续农业、现代农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环境。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即改革农村内部管理制度、经营方式,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改革突破了旧的经济体制,找到了在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公有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找到劳动者、经营者、受益者统一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很短时期内,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温饱问题。但是家庭承包仍然带有小生产的色彩,与商品化、社会化农业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协调部门利益,在考虑各部门责、权、利基础上,解决经济内在联系问题,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农业来说,按经济规律办公事,就是按经济内部必然联系来办。因此,打破部门分割、地区界限、所有制界限,发展纵向的、横向的经济联合体,就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而农业产业化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搞好了,才能解决家庭的承包遗留的“家家包土、户户种田”,小生产与大市场等矛盾,才能把农业从自然经济观念束缚下解放出来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才能造就wto新形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农民素质,按wto的规则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业、新农村。

以上分析可用一句话概括:按经济内在联系经营农业和改革体制,既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外部环境,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三、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对农业的新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农业及其经营体制。尽管在农村改革中建立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的特点,且具有很大的弹性,既适应古老的牛耕,也适应现代的机耕,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家庭经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弱点也日益显露出来。这些弱点主要是:

1、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形式,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4、农户居住分散,受交通条件、产品包装、保鲜等限制,即使有批量产品也难以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简言之,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打破县界、省界、国有大市场的矛盾靠家庭经营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合作,建立“农工商”、“贸工农”综合体,实行农商、农工、农业生产一体化,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就是建立适应市场市场经济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必然选择。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农业的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为什么又要在保持家庭经营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其它经营形式呢?这是由家庭经营的二重性决定的,即它对发展农业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保证了农民在农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而这个主体地位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为此,建立其他经营形式时,绝不能否定家庭经营。重犯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的错误。这样才能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把农民积极性引导到发展发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上来。换言之,农业产业化并不排斥家庭经营。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实现后,家庭农场依然存在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经济的联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在这里,市场对商品生产及其价值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说它起决定作用,一是有了市场,有了消费者,还需要作为生产者的企业或农户,生产出消费者或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方可进入市场;二是商品进入市场后能否卖出去,是否为消费者喜爱,并实际上被消费者全部购买(即实现了商品价值)。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达到,生产者才可以说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真正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如果有市场(亦可理解为有消费者),但没有商品可上市;或有商品进入市场,但无人愿意来购买(亦可理解为没有消费者)。这两种情况有其一,都不能说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商品生产。

商品流通理论认为:生产决定流通,即生产出什么品种、多少数量,流通中也就是这么多品种和数量;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即流通搞得好,市场扩大了,生产必然扩大。从市场经济分析,流通问题实质上是市场问题,而市场问题,必须抓好两头:一头是生产、一头是消费。只抓生产不抓消费(也可理解为市场),同只抓消费,不抓生产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有了消费而没有生产(产品),同有了生产而没有消费一样,市场只是一个空洞名词,而不是现实的市场。笼统地说生产决定消费,或消费决定生产未必科学。马克思说过,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同时又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因此,用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谁决定谁的辩证关系看待市场问题,既要抓消费,又要抓生产,二者不可偏废。

其次,进入市场的单位和个人都是不同利益的平等的经营主体。组成农业产业化的无论是加工企业、流通部门,还是农户,在实行产业化经营中都是独立、自主、具有平等权利和经济实体。产业化不论采用什么形式、什么样名称、都有没有改变参加者的主体资格,因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位置的变换,而是物品所有权的转让。如甲到商场购买彩电,成交前,彩电所有者是商场,一旦成交付款,彩电的所有权就过渡于甲。倘若进入市场的企业或个人,不是法律上、经济上独立自主的实体,交易者之间不是平等地位,那末市场交换可能因缺乏主体资格或产权不明晰而导致失败。这正是我们一方面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农户的独立地位,一方面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弥补家庭经营之不足,使农户能和企业一样平等地走向市场。如果农户一旦参加某种行业或产品的合作与联合,就失去主体资格,就不能再从事家庭中其它经营,那就有悖于农业产业化原则,有悖于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是没有姓“社”、姓“资”之分的,凡有市场的地方,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公私都可以进入市场从事交易活动。我们说,家庭经营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单家独户进入市场困难,并不是说农户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买和卖的市场交易行为。同时意在告诫农民,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为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市场)之间架设一座畅通无阻桥梁,步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

第三,市场经济对农业的基本要求是商品化或发展商品农业。商品农业与自给农业不同,前者是为交换而生产,为卖而产;后者为了满足自己需要而生产,自给有余的那部分产品才进入市场交换范围。农业商品化与农业产业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商品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是农业产业化的条件,而农业产业化又促进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商品率越高的产业(产品)对产业化的要求强烈,反过来成为产业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国外农业产业化最先起步、成熟最好的一般是奶类产业、蔬菜、水果产业一体化,这同此类产业的商品化是有关的。我国农业产业化也有类似情况。根据笔者对四川乐山市两个区(市中区、五通桥区)的调查,产业化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大都是粮食作物之外的产业的产品。如五通桥区近年来以7户花卉种植大户为依托成立了花木协会,通过“协会联大户,大户带小户”,使成员发展到78人,种植面积由500亩扩大到2480亩,起到连接生产与市场的纽带作用。该区1912月成立的生姜协会,采取产前技术培训,产中督促检查,产后外联市场、内联运销大户等,出现了产销两旺的态势。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与农业商品化,农业商品化与产业化之间的联系。当产品通过产业化这个载体经受市场检验,被消费者认可时,商品化会得一进一步发展,产业化也会随之而扩大规模,并拉长产业链条,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农户和产品闯市场,经受市场竞争的“洗礼”。

第四,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增强竞争力靠农业产业化。因为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是优胜劣汰。因为市场竞争的原则是公平竞争,你要战胜对手,只能靠商品的质量、品牌、价格优势等,只能按国际规则办事,而不能靠不正当竞争手段。从我国农民素质、农产品品质现状分析,在市场竞争面前农民素质、产品的质量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民、农产品更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业化不仅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而且更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一是参与产业化的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可以形成新的合力。二是通过产业化经营,增大科技投入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品牌。三是参与主体可以合理分工,有的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有的进行市场分析,瞄准市场研制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四是进行智力开发,培训市场经济人才。智力开发是把知识和人的智能作为一种资源来挖掘和运用;人才不是天生的,要靠教育、培训,所以培训人才,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强竞争力的根本。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有一个著名观点: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和资本存量的丰寡。五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用特色农产品开拓市场,走向世界。

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无国界,在农业面临国际农产品竞争的新形式下,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也是我国农业、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海中学会游泳的必由之路。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五

同志们:

今天专门召开全县林业产业化建设工作会议,目的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清理整合、强化调控管理等措施,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进程。这是根据我县的实际,紧紧围绕寻求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产业富民强县方略,实现x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决策。等会,吴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前段林业产业化建设工作的简要回顾

为将林产业做强做大,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林业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自x年x月正式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县林产办成立之前,我们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到广西的兴安、本省的x、x、x等林区县进行了考察学习,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通过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出台了《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城政发〔x〕x号),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组织领导。

二是摸清底子,组建试点。对全县木竹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现全县有林产品加工企业x家,现在生产经营较正常的有x家,预计年耗材x万立方米,耗竹x万根,年产值约x亿元。在此基础上,分别在汀坪和白毛坪两乡镇进行了组建“林业产业化建设服务站”的试点工作,两个乡镇按照县林业产业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均成立了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前期试运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为乡镇全面推开做出了示范。

三是积极努力,初见成效。自主设计了“x林产网”网站,加大了宣传推介力度。并通过宣传、发动、走访座谈、试点带动等方式,使县人民政府x年x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得到基本贯彻,全县林业产业化意识已基本形成,有效地控制了我县木竹加工企业过多过滥状况;
各加工企业的纳税意识有所增强,要求进工业园争取政府支持的欲望很强烈,准备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越来越多;
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在逐步提高。去年,全县的竹木加工企业税收由x年的x余万元上升到x余万元。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产业的现状,是与我们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的,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地转变为经济优势。x年,全县木竹所产生的两税和价调基金合计不足x万元,仅占全县财税总收入的x%左右。与相邻的x县相比差距很大,x县x年木竹限额采伐量约为我县的两倍,而他们的两税及价调基金总收入达x万元,为我县的x倍,同等资源消耗量相比,其两税及价调金收入达到我县的x倍。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全县林产工业快速发展。

二、实施“一清五控”,扶优限劣,加速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化进程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整合资源,加强调控,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加速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化进程,使竹木加工业真正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一是搞好清理整顿,整合加工企业。根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必须对全县木竹加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这次清理整顿的指导思想是:扶强扶大,扶优限劣,整合资源,集聚产业,提高效益。要对全县所有木竹加工企业、加工点按上级有关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该支持的要支持,该保留的要保留,该限期整改或该依法取缔和注销的也要坚决处置到位。对没有木竹加工许可证的、未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纯单板加工及单个锯台的企业,应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对加工木竹原料来源不合法的、木竹综合利用率低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应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一律予以关闭。这次清理整顿,关系到整个林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全县经济的发展,必须坚决按照上级要求,抓紧抓实抓到位。

二是创新征管手段,实施五个监控。我县在木竹加工企业税收征管方面,由于管理不到位,存在的问题较多:总体税负率偏低,不到年销售收入的x%;
税负不均,征管措施不力,偷漏税费的现象比较严重等。因此,在这次会议之前,税务、林业、物价、工业等部门对全县木竹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提出了竹木税费基价调整的意见,县林业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听取了汇报,并多次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本次调整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税费杠杆,促进县内木竹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实现林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本次税费基价的调整,综合平均上调x%左右,其中,销县内材提高x%,销县外材提高x%,调整后仍低于市场价x到x个百分点,个别品种如竹帘、竹席维持原基价不变。对于产品增值税的征收,本次未核定具体品种的绝对税额,由国税部门根据规定的税种,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不同产品的基价征收增值税。对于成品与半成品的区分,我们也重新作了科学认定。通过调整,我县出县材比销本县材高x%,但与x比较,县内加工材基价还低x个百分点,销售出县的还低x个百分点,总体水平低x个百分点。同时,我们要创新征管手段,实施五种监控,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一是以基价监控,即以这次新核准的原木、原竹计费基价,按比例收取原材料税费,从源头加强监控;
二是以纳税登记证监控,凡经清理整顿后重新登记的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税务部门按证跟踪监控;
三是以销售产品监控,即根据各不同产品品种,核定市场销售基准价,按规定比例测算纳税额,核定到每个产品,从终端上监控;
四是以信息监控,林业、税务、工业林产办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各自建立和掌握的信息,按月互通情况,及时监控税费收缴状况;
五是以稽查监控,对偷漏税费的行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不定期进行稽查,强化征管,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三是实行扶优限劣,培育龙头企业。要依据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抓大放小,扶优限劣,切实消除竹木加工遍地开放的现状。一是要提高准入门槛。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行业管理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今后新办企业要严格准入制度,严把审批关。严格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木竹经营加工企业的盲目上马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一律停止新上单板加工项目、新建纤维板项目、年产x万立方米以下的木质胶合板、单线年产x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项目和低档次地板与家具项目;
对新建或扩建木竹加工企业,在审批前,必须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可行性论证,其中对x万立方米以上的加工企业在可行性论证中,必须考虑到资源承受力、生态环境影响、木竹综合利用水平、林产工业布局、产品前景、原材料基地建设等综合因素,促使其基地原料自给率达到x%以上。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同时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重点扶持,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培育企业集团。争取在一年内支持x-x家木竹加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形成骨干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现有企业凡愿意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政府给予全力支持。可以在这次清理中选择合作伙伴,允许其建立半成品加工点,形成规模,统一品牌,用协议形式确定下来,或经过双方自愿,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有关职能部门在办理相关证件手续一律提供方便,林产办、林业局、工业局等部门搞好协调服务。三是支持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凡符合条件,进入工业园区的,在土地价格上给予特殊优惠,一律免收价格调节基金,并享受比园区外企业更优惠的税费政策。凡上述重点扶持和支持的企业,政策上拟采取一厂一策,专题研究,规范管理,对其原材料供应、税费征收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三、坚持多方联动,真抓实干,努力营造我县林产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

林业产业化建设,作为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尚有很多工作有待我们去研究、协调和处理。总体讲要做到多帮扶、少指责;
多支持、少设阻;
多服务、少干扰,切实为林农和企业提供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林产办要着重加强宏观指导,在指导上多做文章,在协调上多下功夫,在服务上多出点子。要加强对乡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服务站的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解决产业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应为重点支持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多出谋划策,帮助其解决困难和问题,促其尽快做强做大。县林业部门要围绕重点企业提供服务和原材料支持,进一步加强林政管理,为企业服好务;
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林业公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重点查处和打击非法经营和偷漏规费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利益不受侵害。全县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都应协同配合,大力支持,为企业搞好服务。

二是加强市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从目前的情况看,木竹流通领域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一是要严格管理和控制年度木竹采伐指标。年度采伐指标经上级林业部门核准,由县人民政府下达到各乡镇和林场、采育场。各乡镇林业服务站,应切实负起责任,确保指标直接落实到村组和农户手中,严禁将指标截留在个别人或个体木材经营户手中,更不得转让和倒卖指标;
二是要加大对木竹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林业行政、林业公安等部门要依照各自的职责,加大查处力度,对黑市交易、无证经营、少开多出等违法行为应组织专门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的予以严厉打击,决不留情;
三是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严重损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必须重拳出击,严厉惩处。纪检监察机关、林业公安、优化办、市场监管、税务等执纪执法部门要按照严肃执纪和依法办案的要求,下狠心,动真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要按照“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的原则,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影响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的人和事,决不手软。

三是增强全局意识,优化发展环境。林业产业化建设是关系到全县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牵涉到全县各个方面,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全局意识,站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通力协作,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抓出成效。一是要努力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折不扣地执行优化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当前,重点要落实好关于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加强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坚持诚信为本,讲求职业道德,原原本本地兑现服务承诺,真正以诚信赢得客商,以诚信赢得发展。二是要努力在服务上转变作风。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要把客商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
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凡是可以精简的程序一律精简;
对引资在建项目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都要主动关心,深入现场办公,及时帮助解决,进一步增强以商引商、以外引商的吸引力。三是企业要加强内部建设。一方面,企业要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生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和自身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原则,提高工作主动性,比如在收购原材料方面,要树立良好形象和信誉关系,主动加强与林农的协调,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而不能单纯地等材、收材,更不能砍价压价或打白条。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规范财务管理,切实照章纳税,尽量申报为一般纳税人。一个不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企业,政府是不可能支持的,当地人民群众也不可能欢迎和答应的。一个企业如果老是依靠偷税漏税来求生存求发展,是注定没有出路的,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同志们,做强做大我县林产业,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立足x实际,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刚才,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副市长就下半年农牧业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任务很明确、措施很具体、要求很清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抓好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市农牧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就做好***市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畜牧业是新疆传统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是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带动农牧民增收脱贫、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条不健全、基础支撑不坚实、产销环节成本高、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自治区印发了《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各项问题,进一步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地区作为全疆的畜牧大区,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农牧业工作,每年都在地委扩大会议、地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的安排部署,并先后提出“坚持草原畜牧业打品牌、提价值、走高端,农区畜牧业上规模、增效益、走数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发展“牛羊马驼禽、水草药果奶”十大特色产业等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把抓好当前农牧业各项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继续解放思想、苦干实干,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动畜牧业连接种植业与加工业,支撑旅游业、服务业,带动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提升质量效益,进一步巩固保供给、促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地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

(一)扎实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市边境线***公里长,牧区点多线长面广,全市有牧民****户*****人,居住也比较分散,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都是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依托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为载体,借助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宣讲等活动,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增加普通话在牧区的覆盖率,广泛发动我们的牧民、护边员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激发爱祖国、爱新疆、爱家乡的情怀,筑牢牧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二)扎实做好牧区疫情防控工作。各乡(镇)要切实发挥主体责任,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安排部署,重点做好转场牧民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安排卫生院专业人员前往牧场进行核酸检测,确保7天一检,检测率达到**%以上。对于疫苗接种工作更要重视重视再重视,各乡(镇)可派专人将牧民接下山统一进行疫苗接种,千方百计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快建立全市免疫屏障,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

(三)扎实做好牧区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农牧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夏季是农牧业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季节,灾害性天气频发,特别是近期(6月11、12日),大风、强降水天气变化过程频繁,农牧业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任务异常繁重。市牧办、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防范安全风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刻在心中、落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里,有效防范和遏制农牧业农村牧区领域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好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工作是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保障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通过免疫效价检测结果来看,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完成的较好,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松了下半年的防疫工作。下半年还要开展秋季集中防疫、药浴等工作,各乡(镇)场要继续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原则,认真落实“四结合”动物防疫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强化奶牛及种畜的“两病”检测,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

(五)扎实做好牧区环境整治。一是持续开展牧区环境卫生整治。按照牲畜转场路线和牧民的生活范围,划定责任区域,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动员牧民积极开展卫生整治行动,让牧区的草更绿、水更清。二是完善牧区转场基础设施。打造幸福驿站**座,配套完善厕所、洗浴等功能设施,推动牧区道路由转场驿站向牧区一线延伸,并融入阿禾5a级景区创建,把转场路建成旅游路、文化路、致富路、享受路。三是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积极落实第三轮(2022—2025年)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和额尔齐斯河河谷“护苗行动”,通过实施草畜平衡、禁牧封育等措施,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四是广泛开展绿化美化。积极谋划机场至诺改特、216国道、217国道、北阿高速公路两旁绿化,鼓励通过国有企业或引入社会资本植树和防风林建设。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种好以果树为主的庭院树、绿化树,让庭院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六)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坚持以品种牛为主、羊为补充的畜群结构,按照地区十大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和培育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实施肉牛增产行动,完成“万牛园”一期工程,年内引进良种肉牛*万头,带动农户母畜繁育不低于*万头,饲草料种植*万亩以上,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个,**头以上养殖户达到***户。突出***羊核心群建设,抓好肉羊两年三产、冬羔生产和经济杂交,加快***羊提纯复壮,支持巴里巴盖乡戈壁天然合作社、散德克库木种蓄场等合作社发展壮大,年内羊存栏达到**万只。二是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坚持以***大尾羊为主、以牛为辅的畜群结构,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减少牛的数量,增加羊的数量,并在合理有效利用天然草原的基础上,推行划区轮牧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模式,加强土杂、劣质公牛的管控,一律不得转场上山,进一步稳定草原畜牧业繁育体系,为实现草原畜牧业降规模、提质量、走高端打牢坚实基础。三是培育山区旅游新业态。依托阿禾5a级景区创建工作,结合幸福驿站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野卡峡基础设施,力争将野卡峡打造为阿禾公路上的重要服务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发阿禾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民宿和观光休闲农业园,推出乡村牧情游,打造塔尔浪、拜格托别、库尔特等旅游村落和环城乡村游憩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三、加强党的领导,为做好农牧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坚持党全面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党建引领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但是实践证明,党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各乡(镇)要坚决实施好“党建+”理念,打牢地基、筑牢基础,让农牧区党组织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战斗堡垒,让农牧区党员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先锋模范,让党员干部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有力推手。同时,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树立真抓实干导向,切实减轻乡村组织不合理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干实事,激励广大干部创先争优、担当作为,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形成强大的工作态势,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深入落实农村基层党建“1+7”制度,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发展干部队伍。要在配强班子上下功夫,结合今年的集中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在选好干部上下功夫,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选派到一线岗位,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同志们,做好新发展阶段农牧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更加平安美丽幸福的新***市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七

这次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全国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十五”经验,谋划“十一五”发展蓝图的重要时刻召开的。杜青林部长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五年来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任务。供销合作社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供销合作社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央一直很重视。在20和的中央1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今年1月,回良玉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了“四个显著”高度评价供销社过去五年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功能显著提高。”并进一步指出,“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业务,涉农企业多、联系农民广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优势。”在新时期新阶段,供销合作社要“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户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的加工和销售服务。”“要探索建立赢利为民、让利于民、返利富民的机制,真正体现为农服务的宗旨。”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供销合作社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对我们是激励,更是鞭策。

近年来,通过推进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的“四项改造”,供销合作社正在从主要承担政策性业务的单位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从单纯流通领域的供销合作发展成为农工商、产加销多领域的全面合作,从单一的经营组织发展成为向农民提供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多方面服务的综合服务组织。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培育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发展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综合服务网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据统计,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直接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859亿元,通过批发市场帮助农民推销的农副产品412亿元,两项合计直接帮助农民实现的农副产品生产经营收入1271亿元。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商品基地带动农户1600多万户,帮助农民增加收入326.6亿元,户均增收2041元。

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带动力增强。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各级政府和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61家。2004年,这些龙头企业共带动了814.4万农户,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6459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50.88亿元。

二是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地供销社通过领办和兴办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04年末,全系统组织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4420个,入社农户421.2万户。

三是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开拓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领域。供销合作社结合自身优势,坚持开放办社,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各类行业协会和专业协会5846个,入会会员84万个,其中90是农民会员。由供销社领办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已有1000多家。

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04年末,全系统共有各种为农经营服务网点40万个,其中:农副产品经营网点1.5万个;农副产品加工网点1772个;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点5.2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1.3万个;庄稼医院1.8万个。

五是总结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供销合作社有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经营网络,在农村点多、面广,贴近农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又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比较成功的又具有供销社特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如吉林省供销社的“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山东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江苏省供销社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和湖南省供销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这些模式,既较好地解决了引导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民对接的问题。

企业有收益,农民得实惠,合作社也在服务中得到了发展。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超市日益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让更多的农产品走上超市货架,已成为农业企业开拓市场的首选目标。今年7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省供销社苏果超市的一份材料上批示“要大力推动企业特别是商贸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在农村逐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苏果超市’的经验可以总结推广。”随着我国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连锁企业对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国供销社有连锁经营企业1500多家,连锁门店8万多个,绝大多数具有日用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功能。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潜力很大,大有可为。

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结合编制实施全国供销合作社“十一五”规划,在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是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从事农村商品流通,贴近市场的优势,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拓宽为农服务领域,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致富农民,发展自身。

二、把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性措施来抓。

“十一五”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要通过联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可以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品牌经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条件。依托地方创办的龙头企业组建全国性农业产业化经营集团,总社积极予以支持。同时,还要认真总结、探索社有企业建立与农户利益相连接的各种形式和有效机制。

三、推进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鼓励基层社通过多种形式领办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乡村干部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与县乡农技部门联合,与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对接,以及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基层社要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创新体制,调整布局,增强实力。

四、积极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为农村各类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服务结合起来,与加强同各方面的联合与合作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真正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五、按照农村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通过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庄稼医院、农产品交易市场等载体,为农户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娱乐和医疗等专业化、系列化、综合化服务。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八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会议表彰了农业龙头企业工作先进单位,重新命名了46家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以及16家棉纺类市级龙头企业,京海肉鸡集团等三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刚才,市发改委副主任王筱融同志对去年以来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作了全面总结,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三农”工作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刻审视龙头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j、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两个率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农民收入倍增工程”为主线,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我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2家,在全省占有一定的位置。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规模还不够大,档次还不够高,与农民的联结还不够紧。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水平,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偏低,发展后劲不足。如何发扬成绩,正视差距,扎实工作,把我市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水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时期。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思想认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方略也必须随之而不断调整。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要坚持以统筹的思路,把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入wto以来,一方面农业并没有像大家当初想象的那样,受到重大冲击,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升;但同时,影响还是潜移默化地显现出来了,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越来越多,国外农产品悄然进入中国市场,在温和市场的表面掩盖下,国际国内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

针对新形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是必然要求和根本出路。而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前提条件。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先驱,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是加速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农业及其延伸产业仍将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农业龙头企业在吸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十分显著,是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一个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紧密关系,与“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密关系,进一步高度重视和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二、以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关键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重点要在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在推进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上下功夫,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要围绕壮大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着力提升规模竞争力。近年来,我市的优势主导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支撑力量还远远不够。下一步,要进一步围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群体。既要搞好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等初级加工,更要加快发展绿色产品、保健产品、功能产品等精深加工。既要扶大扶强,着力做大做强一批重点骨干龙头企业,也要关心支持中小型、成长型企业的发展。今后,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重点也要围绕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做文章,着力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体现特色,形成规模,尽快发挥集聚功能,带动和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要注重科技进步和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关键依靠科技进步。各地要引导龙头企业从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密切合作,重视引进先进的品种、工艺、设备和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做精做深,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要把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按标准化组织生产。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采用技术标准的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产品质量检测。要重视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尽可能多地取得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通行证。要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以一批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大的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力口大扶持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品牌群体。对已获得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的,要继续搞好深度开发,包装出新,提高档次,形成规模。

三要不断完善利益联结和组织形式,着力提升机制竞争力。企业发展的活力在于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要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在机制上寻求新的突破,增强组织整合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要教育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树立“农民兴、企业兴,基地存、企业存”的观念,不断完善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各地要不断总结近年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经验,进一步发展、规范“订单农业”。要引导龙头企业放眼长远,确定合理的利益指标,逐步建立和推行对农户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一头连接农民,一头连接龙头企业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按照“自愿组织、自我管理、规范运作”和“民办、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大力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大“农”字头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积极融资,广泛吸纳“三资”的投入。大力探索农业“走出去”发展的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市外、省外乃至境外发展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三、继续加强扶持引导,努力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事关我市“三农”工作全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如一地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加强引导和服务,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近几年来,省、市及各地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企业制定了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各地要认真检查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协调处理好落实中的有关具体问题。确保落实到位,使企业该享受到的政策都能享受到。同时,要帮助龙头企业出点子、想办法,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要重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绩效。近年来,市里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作为龙头企业考核的奖金,今年将继续予以安排,考核的重点是农业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中的绩效。对带动作用明显、与基地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可借鉴其它市的先进做法,开展通过龙头企业对农民进行“直补”的试点工作,具体办法由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更多的促进企业与农户紧密合作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同志们,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全面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实现全市“两个率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多作贡献!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九

培养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龙头企业经营状况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乐山市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6%的西部城市,被列为全国六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综合试点市之一。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牛鼻子”,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梯级发展的龙头企业群体,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让田野连着车间使农民成为工人。

乐山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常年平均气温17.8度,平均降雨量1062毫米?发展种养业条件得天独厚。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将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培育壮大林竹、畜牧、茶叶、蔬菜、中药材五大产业上,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2003年以来,我们以五大产业为主导,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创特色、打品牌”的发展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重点整合林竹、畜牧、茶叶资源优势,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宽做长产业链条,做优做响农业品牌上下功夫。我们鼓励加工型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让田野连着车间,使农民成为工人。通过创新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方式,大力培育专业村、专业乡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满足农户需求与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方式。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52家,县级龙头企业87家,带动农户41.5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5%。

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和优化升级的动力之源。我们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普遍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档次,形成强有力的科技产效机制,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我们重点建设的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生态、畜牧、茶叶、花木、中药材、特色经济作物园为核心区,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建立了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形成了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200万亩的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我们以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把农业科技园作为农业科技转化的窗口,促进园区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显著提高了农业科技对乐山市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战略。我们围绕主导产业,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先后制定并发布了9个农业质量标准体系、51个农业生产技术规程,逐步形成了以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企业标准为辅的种养殖、生产管理、加工包装的质量标准体系,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配套完善操作规范。同时,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龙头企业主动把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导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创造了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增强了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引进先进设备和新工艺。我们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优良品种,推广实用农业技术,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运用先进工艺,实现科技成果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进了农产品的深度开发。

利益均享风险共担。

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紧密利益关系,是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抓住产权、利益、风险三个基本要件,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起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

创新产权联结机制。我们在产前和产中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共同投入。农户可以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折价入股,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龙头企业根据生产要素入股的份额,实行按股分红。在产后的收购、加工、仓储和销售等环节,鼓励农户入股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以产权要素联接的紧密型经济共同体。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参与经营的经济主体只有各得其所、各得其利,产业化经营才有生命力。我们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自觉地把扶持生产环节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和义务,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要求,使农民在参与产业化的过程中,可以分享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增值带来的收益。

创新风险保障机制。我们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完善公积金、风险基金等提留积累制度,进一步扩大和规范“订单农业”。许多加工龙头企业和营销组织按照“下保底、上不限”的作价原则,按章程在销售收入或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障金,对成员的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和适当高于市场价收购,以丰补欠,结余滚存,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篇十

同志们:

在我市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时刻,市委站在实践“*”的高度,把今年确定为“干部素质提升年”。这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改革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要努力造就一支与时俱进、能担当起*建设与发展重任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回应时代呼唤,聚焦本领恐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奔流、信息爆炸、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的竞争。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造就学习型的个人、学习型的组织和学习型的社会,以自身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应对新世纪发展的新要求。

——迎接入世挑战,我们务必着眼长远,自强素质,惟其如此,才能勇立时代潮头。我国已成功入世,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在世界贸易领域全面与国际接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意味着我们的政府和广大干部必须在全球视角下解读我们的管理行为。入世之后,直接参与竞争的是企业,面临最大挑战和冲击的却是政府。23个wto框架协议中,有21个是针对政府的。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素质和竞争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我们能否抓住机遇,把握主动,顺势而进。在对待入世的问题上,我们的部分干部存在一种“叶公好龙”的心理,入世前翘首以盼,入世后无所适从。对入世到底将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利在哪里,弊在何处,如何趋利避害等问题,只是停留在浅表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对wto的基本规则和国际贸易等知识知之甚少,对入世后如何适应形势,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有效转变,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拓宽发展空间思考不多,难以应对。因此,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好思想上的准备和能力上的储备,主动学习和吸纳,自觉消化和融合,尽快缩短适应期,迎接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上斗智斗勇的变革。

——推进“三化”进程,我们务必负重加压,自我增能,惟其如此,才能担负起时代重任。近年来,我市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财政税收快速增长,城市建设顺利推进,花炮股票成功上市,生物医药园迈入国际化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为我们赢得新一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永无止境,发展才是永恒。我们决不能坐井观天,满足现状。放眼四周,形势严峻,压力逼人。随着南昌至长沙高速公路的通车,万载、萍乡等地的人流、物流将逐渐远离我们。与长沙、宁乡、望城等县经济发展形势相比,有些方面差距较为明显。三一重工、远大空调、lg生产线立足长沙;“加加”、“圣得西”、“忘不了”等知名品牌在宁乡闪亮登场;望城的一个引资项目就可超过我们全年的引资任务。我们过去所讲的“将黄花机场搬到了*、将省会长沙牵进了*”的区位优势、财税全省县市第一的发展优势已不再明显。正是基于对我市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把快速推进“三化”进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总揽我市经济工作的灵魂。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肩负重任,责无旁贷。如何在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激烈竞争中,化压力为动力,变劣势为优势;如何顺利推进“三化”进程,掀起我市新一轮经济跨越式大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内功”的深厚,“练功”的勤勉,在于是否有一支作风硬朗、经得起风浪、富有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干部队伍。如果因为我们自身能力素质的不足,致使我们的事业航船减缓了速度,甚至在激烈竞争的浪潮中落伍了,我们将有负于人民群众对我们的重托,有愧于我们的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孜孜勤求,加强学习,内强素质,提高本领,为我市“三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审视自身不足,我们务必负重加压,自我改造,惟其如此,才能具有快速前进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去年我市首创科(局)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又使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全市干部队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当我们把视角放在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中来重新审视和思考时,便不难发现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明显不足,特别是存在着知识结构不优、专业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缺乏通晓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市去年组织的任职资格考试,只是进行最基本的素质测试,参加笔试的1422人中仅有491人及格,及格率为34.5%。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我市干部队伍素质现状亟待改善。在对待自身素质的问题上,我们有的干部不善于、不注意时刻检视自身知识的折旧,能力素质与形势发展的不同步,不经意间让美好的时光无情地流逝。等到周边环境发生巨变时,或不敢面对现实,承认差距,陶醉于过去的成绩和喜悦之中;或面对他人的进步和成功,自感望尘莫及,自暴自弃。我们许多干部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几年下来,拉开的距离却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往往不是因为先天素质的差异,而是取决于“8小时内”对工作的执着和“8小时外”对知识的渴求。为此,广大干部一定要经常感受知识饥渴,时刻聚焦本领恐慌,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快速前进的不竭动力,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牢牢站稳脚跟。

二、突出“能力本位”,创新学习方法,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职业素养。

干部队伍职业化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个必然回应。我们所说的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应该是一支职业化的队伍,这是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指向。干部作为一种职业,必须凭职业素养和能力履行管理、组织和服务的责任,使责、权、能、利四者得到有机统一。广大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从业观”,摒弃“官本位”思想,突出“能力本位”,实现职业素养与职务权力的有效嫁接。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长远目标,创新学习理念,突出学习重点,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职业素养。

(一)以增强服务本领为目标,注重学习的针对性。

干部素质提升要立足自身实际,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发展要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学习的针对性。

一是要理论武装,提升思维层次。学习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现在对干部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实践,也要注重理论;不仅要巧于务实,也要善于务虚。广大干部要走出一谈学理论就认为是空洞说教的思维误区。只有夯实了理论功底,我们的思维才会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我们的思路才会豁然开朗,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更强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因此,一定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读点原著,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辩证的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多学一些应用理论,要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以及公共管理理论中汲取精华,提高从理论上、全局上、宏观上研究和把握工作的水平。比如说系统论,它引导人由看片段到重新观照整体,由看事件到看事物变化背后的结果,由静态的分析变因到看见其间的互动,进而求得一种动态平衡。要通过对理论的吸纳和运用,不断拓宽思维域,提高思维层次。

二是要精通业务,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决策、办事不能只凭热情拍脑壳,只凭胆量拍胸脯,而必须对本行业、本岗位的职能特点、职责要求全面熟悉了解,并掌握所需的必备技能。每一名干部都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本职工作业务,熟练掌握所从事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对自身业务工作的历史沿革、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全面的了解,对所从事的业务要做到了然于胸,如数家珍。同时,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党政干部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从单纯注重法律条文的学习向培养法制意识、树立法治精神转变,自觉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范自己的言行。此外,要加强普通话、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学习。经济工作部门、服务窗口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普通话和英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每个干部都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工具,善于用网络架起通向知识、市场的快速通道。

三是要通晓经济,提高服务水平。党政干部要主动、自觉、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就必须通晓经济知识,掌握经济运行规则,按经济规律办事。当前,要抓紧学习wto的相关知识,了解入世后对*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要通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基本原理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经济知识,在资本营运、产业调整、市场营销、城市经营等方面求得突破。要通过对经济管理知识和经济组织运行模式及状况的了解,不断提高党政机关服务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以创新方式方法为抓手,讲究学习的开放性。

方法论的威力比一般方法的威力更为巨大,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找到了提升素质、通向成功的钥匙。我们要通过构建网络化立体化的多维学习模式,形成一种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的良性互动。

一是要高质量地办好各类主体班、学历教育和专题培训,发挥党校主阵地的作用。要以学习各类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扎扎实实组织好主体班培训。今年,将分别举办1期乡镇正职培训班以及市直领导干部培训班,3期“三化”专题和wto与*经济发展研讨班,并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wto知识轮训。继续以中央党校*函授点为基地,抓好干部大专及本科学历培训,对机构改革中35岁以下、大专以下学历的干部集中在市委党校进行脱产学习,鼓励干部参加国家教委承认学历的大专、本科自考、函授学习。拟于4月份联合省内知名院校,开办mba硕士学位班,培养出*第一批“本土”硕士生。要不断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主旋律和推进“三化”进程主题,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大力开展换位式、启发式、对话式、辩论式教学。聘请一批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和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担任客座教授,切实提高授课水平。主体班次要实行教考分离,把对教师教得怎么样、学员学得怎么样的评判权交给考试中心,凡考试不及格者,其培训经费由个人承担。

二是要加强实践锻炼和域外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市直机关部分年轻干部到乡镇、村基层一线去锻炼,“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在先进发达地区建立起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今年将选送10名领导干部赴上海、深圳等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选送5名领导干部到境外培训,选送50名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深圳培训,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批准的方式组织部分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自谋职业,让干部接受新理念的洗礼,感受快速发展的压力,迎接激烈竞争的挑战,努力培养一支既熟悉国情、又了解世界的干部队伍。

三是要重点抓好自我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关键在于内在的驱动力。人的一生中,在校学习是短暂的,组织培训也是有限的,而自学是永久的,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始于生命之初,持续到生命之末。广大干部要学会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要自觉地挤时间学,发扬钉子精神,把时间精力花在学习知识上,把学习当作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培养看书的兴趣和热情,养成读书学习做笔记、写体会文章的良好习惯,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尤其是网络空间加强学习;要用心地向实践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经常性地“回头看”和理性思考,及时将一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概括、提炼和升华。注重从宏观上多想一点,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观点立场去思考问题。注意寻找连绵不断的信息源,尽可能快而全地掌握各种资讯;要虚心地向他人学,树立博采众长的成长理念,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汲取别人的优秀成果,将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找世界上最好的葫芦来画瓢”。

学习是输入系统,其输入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其他各项能力的大小,广大干部要特别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要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变传统的继承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要加强思维能力特别是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新的眼光观察新的事物,用新的方法推动新的工作;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起团队意识和“共利”、“双赢”理念,以诚待人,善于合作;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我们好的思想、好的点子真正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果,对领导干部而言不仅要能当“指挥员”,而且要能当“战斗员”,不仅要能“运筹帷幄”,而且要能“决战疆场”,真正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智能型的领导人才。

三、强化保障措施,增强学习效度,努力构建干部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

干部素质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保障措施,增强学习效度,切实提高学习成果对实际工作的贡献率,真正实现以机制作保障,一以贯之。

(一)格局决定结局,必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各级党组织要把提升干部素质贯穿于工作和学习的全过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全面落实好浏发[20xx]6号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长效格局,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各单位要根据实际,通过对本单位干部人力资源的摸底分析,寻找差距,找准症结,结合贯彻浏发[20xx]3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十九条规定,拿出科学详尽、合理可行的干部素质提升方案。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责任上肩。要注重宣传发动,以不同形式层层动员。要通过开展集体学习日、读书汇报交流会、读书成果展示会、演讲赛、辩论赛、知识抢答赛等活动,提高学习兴趣。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学习,做学习的模范;要善于学习,做学习的样板;要抓好学习,做学习的“督查员”。每个干部都要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始终保持满腔热忱,造就主动学习、竞相学习、深入学习之风;要学思结合,造就勤于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之风。市委将于年底考察领导班子时,由组织部和宣传部牵头,对全市各单位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的情况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并把它作为年终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日报、*电视台要开辟专栏,采取动态消息、人物访谈、系列报道和新闻评论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大力推介典型,在全市上下倡导一种“重视学习、尊重学习、以学为荣、以学为乐”的学习氛围。

(二)制度决定效度,必须强化学习保障机制。

学习的效度要靠强有力的措施和制度来保障。从今年开始要在全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全面推行述学考学评学制度,认真检验和评估学习的效度,提高学习成果对实际工作的贡献率。要采取层次管理、分级落实的办法,对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述学考学评学。每年年初指定必读书目(今年的必读书目是《第五项修炼》和《中国加入wto干部培训读本》),年终进行统一测试,45岁以下的实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为基础理论、必读书目和时事政治,考试成绩全市通报,不及格者取消评优资格,连续两年不及格者,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并降免其领导职务。要逐步健全学习评估体系,创新考评方法,实现由考“死知识点”向考能力素质的根本转变。评验学习的效果,既要查看读书笔记、体会文章,更要看学习成果对工作的推动,看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是否上了新的台阶,有了新的突破。

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坚持“凡升必考”,对国家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的录用要坚持“凡进必考”。去年,我市组织了首次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认证考试,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核、公示五道关口,有229人获得任职资格,在全市乡镇班子换届和市直机构改革班子调整中先后有104名同志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这种将任职关口前移,严把进口,保证素质的作法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后,任职资格认证将每年举行一次,凡未取得任职资格证书者不得进入领导干部的通道。各单位在招录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时,所录对象必须首先通过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层干部出现空缺时要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这种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作法,就要求广大干部必须时时注重积累,加速知识更新,不断超越自我,达到“厚积薄发”的境地。

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它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各单位要按有关政策安排好经费,改善学习条件和环境,保证自训、送训和学历教育的费用及时到位。

同志们,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自加压力,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和服务本领,为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