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老北京人的除夕(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41:55 页码:13
最新老北京人的除夕(通用12篇)
2023-11-12 18:41:55    小编:

考核结果的总结显示,我们需要在团队协作方面作出改善。总结中应该着重强调解决了哪些问题和取得了哪些成果,突出主题。请参考下方的一些实用写作技巧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一

遛鸟的人是北京人里头起得最早的一拨。每天一清早,当公共汽车和电车首班车出动时,北京的许多园林以及郊外的一些地方空旷、林木繁茂的去处,就已经有很多人在遛鸟了。他们手里提着鸟笼,笼外罩着布罩,慢慢地散步,随时轻轻地把鸟笼前后摇晃着,这就是“遛鸟”。他们有的是步行来的,更多的是骑自行车来的。他们带来的鸟有的是两笼——多的可至八笼。如果带七八笼,就非骑车来不可了。车把上、后座、前后左右都是鸟笼,都安排得十分妥当。看到它们平稳地驶过通向密林的小路,是很有趣的,——骑在车上的主人自然是十分潇洒自得,神清气朗。

养鸟本是清朝八旗子弟和太监们的爱好,“提笼架鸟”在过去是对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的一种贬词。后来,这种爱好才传到一些辛苦忙碌的人中间,使他们能得到一些休息和安慰。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个修鞋的、卖老豆腐的、钉马掌的摊前的小树上看到一笼鸟。这是他的伙伴。不过养鸟的还是以上岁数的较多,大都是从五十岁到八十岁的人,大部分是退休的职工,在职的稍少。近年在青年工人中也渐有养鸟的了。

北京人养的鸟的种类很多。大别(/wenxue/)起来,可以分为大鸟和小鸟两类。大鸟主要是画眉和百灵,小鸟主要是红子、黄鸟。

鸟为什么要“遛”?不遛不叫。鸟必须习惯于笼养,习惯于喧闹扰嚷的环境。等到它习惯于与人相处时,它就会尽情鸣叫。这样的一段驯化,术语叫做“压”。一只生鸟,至少得“压”一年。

让鸟学叫,最直接的办法是听别的鸟叫,因此养鸟的人经常聚会在一起,把他们的鸟揭开罩,挂在相距不远的树上,此起彼歇地赛着叫,这叫做“会鸟儿”。养鸟人不但彼此很熟悉,而且对他们朋友的鸟的叫声也很熟悉。鸟应该向哪只鸟学叫,这得由鸟主人来决定。一只画眉或百灵,能叫出几种“玩艺”,除了自己的叫声,能学山喜鹊、大喜鹊、伏天、苇乍子、麻雀打架、公鸡打架、猫叫、狗叫。

曾见一个养画眉的用一架录音机追逐一只布谷鸟,企图把它的叫声录下,好让他的画眉学。他追逐了五个早晨(北京布谷鸟是很少的),到底成功了。

鸟叫的音色是各色各样的。有的宽亮,有的窄高,有的鸟聪明,一学就会;有的笨,一辈子只能老实巴交地叫那么几声。有的鸟害羞,不肯轻易叫;有的鸟好胜,能不歇气地叫一个多小时!

养鸟主要是听叫,但也重相貌。大鸟主要要大,但也要大得匀称。画眉讲究“眉子”(眼外的白圈)清楚。百灵要大头,短嘴。养鸟人对于鸟自有一套非常精细的美学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他们共同承认的。

因此,鸟的身份悬殊极大。一只生鸟(画眉或百灵)值二三元人民币,甚至还要少,而一只长相俊秀能唱十几种“曲调”的值一百五十元,相当一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养鸟是很辛苦的。除了遛,预备鸟食也很费事。鸟一般要吃拌了鸡蛋黄的棒子面或小米面,牛肉——把牛肉焙干,碾成细末。经常还要吃“活食”,——蚱蜢、蟋蟀、玉米虫。

养鸟人所重视的',除了鸟本身,便是鸟笼。鸟笼分圆笼、方笼两种。一般的鸟笼值一二十元,有的雕镂精细,近于“鬼工”,贵得令人咋舌。——有人不养鸟,专以搜集名贵鸟笼为乐。鸟笼里大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鸟食罐。一副雍正青花的鸟食罐,已成稀世的珍宝。

除了笼养听叫的鸟,北京人还有一种养在“架”上的鸟。所谓架,是一截树杈。养这类鸟的乐趣是训练它“打弹”,养鸟人把一个弹丸扔在空中,鸟会飞上去接住。有的一次飞起能接连接住两个。架养的鸟一般体大嘴硬,例如锡嘴和交嘴鹊。所以,北京过去有“提笼架鸟”之说。

汪曾祺散文写作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二

1)又是一年端午到,祝福统统来报道,祝你爱情恩爱到永久,生意富得直流油,身体健康壮如牛,事业名利双丰收,红运正当你的头,衰神也要绕着你走。

2)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悬起了钟馗像,挂上了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热热闹闹真好玩。

3)五月初五端午节;雄黄烧酒菖蒲剑;三角棕子裹糯米,各色香袋挂胸前。端午节快乐!

4)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

5)有一种快乐漂漂洒洒,有一种自在平平淡淡,有一种幸福安安静静,有一种拥有实实在在,有一种友谊长长久久,有一个你,我天天祝福,祝端午节快乐!

6)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快乐!

7)今天到处给你买礼物,买好玩的没有适合你的,买好吃的没有你爱吃的,买开裆裤没有你的尺寸的,只好提前送你祝福啦:端午节快乐!

8)香甜的糯米,粘住的全是真情,蜜蜜的红枣,散发的满是真诚,芬芳的粽叶,包裹的全是祝福,端午节,将这个粽子送给你,好好把它存在手机里,会给你带来好运无限,幸福无数,端午节快乐!

9)端午节快乐!送你一颗好运粽,里面包藏:健康香米开运蛋黄平安香菇快乐虾米长寿花生幸运栗子;如果你收到它,将会好运连连!

10)端午节到,祝福“端”到你面前:送你一粒粽子,愿你“粽”是快乐;送你一叶艾草,愿你“艾”得甜蜜;送你一份雄黄,愿你“雄”霸幸福。端午节快乐!

11)祝“端午节”快乐:事业发达再进一步,人气直升再火一点,奖金多多再翻一倍,身体安康再棒一点,人见人爱身边美女再多一群。

12)拌好甜美如意馅,披挂吉祥好运衣;扎紧健康平安线,放进幸福大蒸笼;出锅开心欢乐粽,散发满堂祥和气。愿君快乐过端午!

13)我要把一束艾草挂在你的房前,愿你平安;我要把一盘粽子盛到你的面前,愿你快乐;我要把一个香囊送到你的手中,愿你幸福;我要把最真的祝福传到你的心里,愿你端午节快乐。

14)祝福就像包一个小粽子,细心选叶,精心拌馅,用心系绳,小心加水,耐心煮熟,然后送到你手中,轻轻对你说:端午节快乐!

15)浩荡的汨罗江,流不尽意蕴悠长;浑浊的雄黄酒,溢出了平安吉祥;修长的菖蒲草,编织着美好梦想;鼓鼓的香囊袋,塞满了幸福余香。祝你端午节合家欢乐!

16)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17)端午节,赛龙舟,赛出龙马好精神,吃粽子,吃出强壮好身体,挂艾叶,挂出幸福好运来,祝你端午快乐,吃个粽子,甜甜蜜蜜的过日子!

18)一粒粒的糯米,粘稠着我的`思念;一颗颗的红枣,点缀着日子的红艳;一片片的粽叶,贴上了幸福的标签;一个个的粽子,包裹着幸福万千。端午节快乐!

19)公司发了粽子,有人问一外籍员工:“粽子好吃吗?”老外点点头:“这种点心不错,不过就是外面那层沙拉菜有点硬,太塞牙了……”哈哈,端午节快乐哦!

20)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

21)送上端午的粽子;解开吉祥的绳子;剥开幸运的粽叶,露出开心的糯米;尝着健康的馅料;配着幸福的酱醋;只为祝你,节日快乐!

22)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仗着人多势众,见包子就打,豆沙包糖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到死角,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

23)偶尔的繁忙,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祝福,祝端午节快乐。

24)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已到端午前,赶制短信把亲念;轻歌慢舞祝福你,开心快乐到永远。

25)被祝福是快乐的,被祈祷是神圣的,被保佑是安全的,你是被我惦记着祝福了祈祷过保佑下的朋友,所以端午节快乐与你相伴!

26)糯米是思念的粘连,粽叶是清爽的装扮,红枣是吉祥的代言,香囊是开心的头衔;龙舟是幸福的盛宴;端午是忙碌的偷闲,祝福是朋友的心愿。祝愿端午节快乐连连,生活甜甜,爱情绵绵,幸福满满!

27)端午节到了,我要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领子叫关怀,袖子叫体贴,扣子叫思念;让这件外套紧紧伴着你度过每分每秒,祝端午节快乐!

28)青青的叶儿是纯洁的友谊;红白的馅儿是无尽的关怀;下锅后是浪漫;咬开后是温馨;吃起来是甜蜜。祝你开心每一刻,平安每一天!

29)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去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的你,愿你度过这美好的一切,祝你端午节快乐。

30)端午到,挂香包;吃粽子,放鞭炮;家家户户真热闹;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祝您端午节快乐!

31)等端午,盼端午,传统佳节最有福。享端午,品端午,粽子美味填饱肚。迎端午,闹端午,祝你快乐不胜数!

32)这年头,我只能相信友情了,所以发条短信祝福你,愿你端午节快乐!端午祝福跑得快,新鲜粽子出炉来!我用真情速递,你用微笑接收。好吃吧,嘻嘻。

33)蓝天代表着渴望,绿树代表着清幽,鸟儿代表着欢笑,风儿代表着我从你身边慢慢的走过,朋友啊!端午节将至,我把幸福送给你,愿你快乐每一天!

34)累了就停下休息,错了别埋怨自己,苦了是幸福阶梯,伤了要懂得珍惜,醉了别折磨自己,想了就碰碰运气,笑了就开怀彻底,闷了就看看我的信息!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三

狭义:身份证号110开头的中国公民。

老北京人指的就是身份证号110开头的北京公民。

新北京人指的是外地人(有北京市户口,但身份证不是110开头)因为身份证号终身唯一不变,不随户口迁移而改变,所以可以以此区分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

现在北京针对外地户籍购房的标准是5年连续的社保或个税。

那么新北京的定义肯定会更加严格,稳定就业的非京籍无房家庭。

这可以看看之前已经有的在部分区县外地户籍申请公租房的指标。(其中收入标准是保障标准,稳定就业标准基本是一致的)。

新闻如下:

为深化住房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平抑房价,解决新北京人住房困难,满足刚需,近日,市住建委将在公租房自住房中为新北京人开展专项分配试点。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市保障房中心持有的朝阳区马泉营项目300套和大兴区高米店项目100套房源,共计400套公租房源,拿出不少于30%即120套以上给新北京人(稳定就业的非京籍无房家庭)实施专项配租,其中在本项目所在区工作的优先分配,专项配租工作于4月7日(今日)开始启动,具体申请安排见市保障房中心网站近期公告。

在自住房情况方面,准备在自住房转化项目——昌平北京湾项目中拿出不少于30%的房源、约780套房源,面向符合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非京籍无房家庭出售,其中在项目所在区工作的家庭优先分配。具体申请事项见近期市住建委网站。

此次试点后,将形成面向新北京人专项分配公租房和自住房的长效制度。

据统计,现有已入住公租房中有新北京人1.03万户,占已入住户数的13%。自住房中新北京人已签约3000余户,约占5%,此次试点,提高了分配比例,使更多的新北京人有认同感。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四

随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接受晚辈们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礼。礼毕,长辈们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饺子里放一个小铜钱,谓吃到铜钱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至此,除各二夕的庆典活动就结束了。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五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传说而已,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中国最有名的粽子都产在浙北杭嘉湖的鱼米之乡:嘉兴五芳斋的`鲜肉粽四季供应,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湖州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这种豆沙吃口香、润、细、滑――北京市场上的豆沙多学日本,以机器磨碎加糖而已,干而不滑,香淡粒粗,哪里谈得上一个“润”字。

一贯看不上北京的小枣粽子,不仅是淡而无味,吃起来还要吐核,小枣煮过了或生虫,则味道会变得十分怪异,败人清兴。日前无事翻书,发现屈原故里湖北秭归的粽子竟也是这路货色,北京粽子仿佛一下子“名正言顺”,神气起来,甚怪。

中国少数民族的粽子。

瑶族: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包“枕头粽”,形似枕头,每个约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

畲族: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有的人家还要在包粽子时加菜、肉、红枣等做馅。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傣族过端午也吃粽子,还要过“粽子节”。据说“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一对因婚姻遭父母反对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与姑娘们相会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男女围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叶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包送给中意的姑娘。

毛南族: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饮汁,或用这些草药作馅包粽食用。民间认为端午吃这种包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粽子在异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

日本人在过节时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状与中国不同,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

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酥软、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马来西亚,人们所做的粽子与广东一带的粽子有点相似,除了较常见的鲜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种外,还有豆沙和椰蓉等几种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要求特别讲究:有猪肉馅、牛肉馅、鸡肉馅,有腊肉馅、火腿馅,还有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肉馅。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菲律宾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浙江一带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国人在每年4月泼水节或7?9月雨季时吃粽子。泰国粽子以甜味为主,包粽子前,先将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馅用椰子、黑豆、芋头、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致,泰国粽子有蒸、烤两种吃法。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粘性的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有的还要浇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鲜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时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欢庆圣诞节,边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儿也赶回娘家,再尝娘家粽子的风味。

每逢圣诞来临,委内瑞拉家家户户包裹粽子,这已成了应节一景,届时,连平日卖点心的店铺也堆满了粽子。这种粽子以玉米面为主料,以火腿、腊肉或香肠为馅料,还加进橄榄、葡萄干,用新鲜蕉叶包成长方形,每个重约半公斤,焙干蕉叶,粽子即熟,剥开粽子,清香四溢。吃粽庆节,别有一番情趣。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习俗,他们把粽子称为“达玛尔”。主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馅,用玉米叶子或香蕉叶子包成,别有风味。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拉美粽子有其特别来历。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统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印第安人被迫远离家乡去服苦役。妇女们为了让丈夫和儿子能够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饭菜,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萝卜一起用香蕉叶包裹起来,作为路上的乾粮。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六

提到老北京,恐怕人们首先想到就是四合院呀、胡同呀、烤鸭什么的,没错,那就是老北京的符号。那么您可曾想到过,那里的人是怎样的呢?他们有时会为了点小事儿吵个不停,有时会因为点小错烦大半天,有时又会因为比不过别人而烦恼,争强好胜的他们只能在家里苦学几日再去比试…这就是北京人。

北京人可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送给他们再合适不过了。就拿贴春联来说吧,他说靠上贴表示步步高升,她说靠下贴表示财源滚滚。小两口为这事儿吵了天,结果春联没贴成惹肚子气。您说他们可不可爱。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北京人好面子。看到有强人出现在眼前,甚至抢过自己的风头,他们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便去拿自己的优点去和别人比,直到占尽风头为止,因为那样会是他们的虚荣心得到小小的满足。真是不知道北京人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就没想过别人也是颗肉做的心,同样也禁不住这突然击吗?真是“聪明世糊涂时”呀!

北京人热情好客。家里来客人(那是北京常情),定要去饭店撮顿,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不失礼仪。可到了饭店就不是这样了,值得学习的地方那可就多了。他们都是客人,那里的服务员更为热情。看到如此热情的服务态度,心里总觉得不舒服,给服务员找找毛病提提意见什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客人得到“我比她热情”的结论了。服务员招谁惹谁了,哎,谁让她遇上咱北京人来着,也好,让她多长点“教训”吧。“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老天会为你做主的。

如此的城市,如此的人们怎能如此的自私呢?

我要说:北京的人们,是时候该改改了,改改你们的傲气,想想别人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意见,考虑考虑别人的心情,多为他人着想,做些有意义的事,试着用心去和他们交流。

如果你用赞美的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许多你从来没见过的色彩,而那些闪烁着的异样光芒的人们正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北京人”!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七

北京,多少人挤破脑袋来到这里,最后,却挣扎着,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再次启程。

寒假里,翻看阳的空间,不出所料地,又寻到了些干货,关于一部纪录片——我是艺考生。

两个极端,一个是刚来北京参加艺考培训的新疆姑娘,说北京就是好,眼睛里都亮。一个是梦想打了擦边球的大四毕业生,只能在北京人艺当群演,说在北京生活比吃大便还难。最后说一句,我现在可能就是那个新疆姑娘吧,说不上什么是好,觉得如果在什刹海银锭桥边吃一串烤肉喝一瓶北冰洋,能每个周末去国贸pageone看书都觉得是幸福的,因为只有生活在北京的人而不是游客才有机会去做的。这是阳写在空间里的话。

又忍不住想到之前出去吃饭时阳所说的:我最喜欢的城市就是北京,它那种广阔,那种大视野,是我想要的,哪怕会遇见点挫折,我也不怕。与那个新疆姑娘一样,当初她在对我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星星,那是一种对于所喜欢事物的热爱和神往。看着她的眼睛,我不仅同她一起开始冥想起来,想象着多年以后她真的生活在了北京,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阳是那种很自律的女孩子,也是我想活成的样子。她好像对世间很多事情都充满了热爱,比如健身,比如摄影,比如旅行。在见到阳以前,我以为的南方女孩是那种柔柔弱弱,说话软软的样子,可阳的出现打破了我所有的想象。并不怎么高的个子,操着一口带着粤语腔的普通话,分不清平舌和翘舌音,开心时会哈哈笑,完全不是那种娇羞地捂嘴笑,很多个时候,她认真起来的神情像极了一个提枪上马意欲冲锋陷阵的战士,果敢而坚定。阳让我佩服的另一点,是她说做就做不拖泥带水的性子,想去旅行,那就立马做好计划,买好车票,只等着一切就绪之后出发那一天的来临。

而这份果敢,是我所没有的。有时我常常在想,大概世间所有痛苦的来源都是自己不够坚定,不够勇敢,徘徊多了,会忧郁,以及否定自己。

而今天,我不谈阳,也不谈我,只谈我们都去过很多次的城——北京。阳的梦想,也是一个埋葬了我梦想的地方。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情形,那是两年之前的夏日,我高二。自诩着也是半个文艺青年,那年里我写了不少的文,也参加了几个小比赛,投了几次稿,虽然最后都石沉大海了。可幸运地是,我得了学校里的推荐名额,作为校园优秀写手来到北京参加创新作文的决赛。

初到北京,我便对他车水马龙、高楼拔地而起的繁华所震惊了,在我的家乡,几乎所有楼房都是一样的,他们千篇一律着,没有任何特点。但北京不同,每一环有每一环的'特质,每一座建筑都好像是有生命的,他们形象各异,但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心思。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自然地,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繁华,在我前十八年的生命里不曾见过的繁华。

比赛设在北大,这儿也算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殿堂。正值暑假,学校里参观的人很多,加上各地来参赛的人,或老师带队,或拖家带口,竟使这偌大的校园里变得拥挤起来。学校有很多古树,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古树的倒影垂在未名湖上,映着那高塔,颇有几分古韵。

而比赛题目我竟忘记了,很难想象,我以为我很在乎的东西,竟然这么容易就忘记了。时至今日,我只记着那日赛场上的焦灼与,等待结果时的紧张,和结果不理想时的失落。

这一次,我带着最原始的梦想来到北京,最后收获的却是不被认可的痛,回去的路,比来时的更长。

第二次,是一年前的自招,我暂时搁置了我的文学梦,走上了学新闻的路。说来我与新闻的结缘,竟因了一本书——我遇到你,在书中,敬一丹将自己新闻生涯中的大事件娓娓道来,这点燃了我的热情,在自招申请表上毫不犹豫地写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当然后来,一次签售会让我对一丹老师的感觉降到低谷,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第二次是爸爸陪我来的,压抑着一年的疯狂因子在高考后爆发了,我像脱缰的野马撒欢在北京,和爸爸撸串逛京城。对于自招,我太自负了,自负到对所谓的培训机构不屑一顾,关于落榜,是我从没想过的。

那三天很快乐,许是很久没那么疯狂了。爸爸陪我逛街,买漂亮的裙子。;给我拍好多美美的照片。毫不夸张地说,我和爸爸的感情很好,好到即使成人了也会有拥抱和玩闹,我总是自诩为他的小情人。

对于那场考试,我印象很深。笔试语数外加上对悬崖村采访视频的感触和对记者担当认识。面试的男老师很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我还记得当时谈到于欢辱母杀人案时我理性的分析。

即使感觉良好,然而现实是,我又一次落败了。距中传自招分2.8分,我的梦想再一次被北京拒之门外。

自此,北京,成了我的隐痛,无法提起。

北京是有温情的,我承认。我始终记着,在颐和园,那个热情的北京老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她的老家和她年轻时的故事;在高铁上,那个帅气的外国小哥哥给我弟弟递过来的那个肯德基汉堡;在旧小区那个小小的面馆里,超大份的面和老板可爱的儿子。

我始终认为北京并不适合我,他有温情,但甚少。对外地人,他始终是冷漠的,这让我有一种无力感,说不清,道不明。也许北京,始终是北京人的北京。

我并非不喜欢闯荡,我也深知我自己应该去大的地方看看,我喜欢这样。可路的终点,绝不是北京,我依旧向往着,我的南方。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八

我认为:个国家真正的强与弱,财力只是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国民的素质,只有提高全民素质,才能让国家发展的更快。素质高了,各种耗损就少,无疑节约了大量资产;素质高了,人们不会自私,人人为公,努力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素质高了,人人都文明,让大家都处于个和谐的环境之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外各国人民起在场馆内共同欣赏比赛,可我们在场馆里会文明吗?现在人们看完比赛后场馆片狼籍,广告、食品包装袋,口香糖,铺满了地面,也粘满了座位,这些,就是中国人现在的“赛场素质”,这些,实在无法与高楼大厦联想在起。现在,如果不提高人们的素质,那么2008年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的将是中国人的耻辱!全民素质的提高,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九

遛鸟的人是北京人里头起得最早的一拨。每天一清早,当公共汽车和电车首班车出动时,北京的许多园林以及郊外的一些地方空旷、林木繁茂的去处,就已经有很多人在遛鸟了。他们手里提着鸟笼,笼外罩着布罩,慢慢地散步,随时轻轻地把鸟笼前后摇晃着,这就是“遛鸟”。他们有的是步行来的,更多的是骑自行车来的。他们带来的鸟有的是两笼——多的可至八笼。如果带七八笼,就非骑车来不可了。车把上、后座、前后左右都是鸟笼,都安排得十分妥当。看到它们平稳地驶过通向密林的小路,是很有趣的,——骑在车上的主人自然是十分潇洒自得,神清气朗。

养鸟本是清朝八旗子弟和太监们的爱好,“提笼架鸟”在过去是对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的一种贬词。后来,这种爱好才传到一些辛苦忙碌的人中间,使他们能得到一些休息和安慰。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个修鞋的、卖老豆腐的、钉马掌的摊前的小树上看到一笼鸟。这是他的伙伴。不过养鸟的还是以上岁数的较多,大都是从五十岁到八十岁的人,大部分是退休的职工,在职的稍少。近年在青年工人中也渐有养鸟的了。

北京人养的鸟的种类很多。大别起来,可以分为大鸟和小鸟两类。大鸟主要是画眉和百灵,小鸟主要是红子、黄鸟。

鸟为什么要“遛”?不遛不叫。鸟必须习惯于笼养,习惯于喧闹扰嚷的环境。等到它习惯于与人相处时,它就会尽情鸣叫。这样的一段驯化,术语叫做“压”。一只生鸟,至少得“压”一年。

让鸟学叫,最直接的办法是听别的鸟叫,因此养鸟的人经常聚会在一起,把他们的鸟揭开罩,挂在相距不远的树上,此起彼歇地赛着叫,这叫做“会鸟儿”。养鸟人不但彼此很熟悉,而且对他们朋友的鸟的叫声也很熟悉。鸟应该向哪只鸟学叫,这得由鸟主人来决定。一只画眉或百灵,能叫出几种“玩艺”,除了自己的叫声,能学山喜鹊、大喜鹊、伏天、苇乍子、麻雀打架、公鸡打架、猫叫、狗叫。

曾见一个养画眉的用一架录音机追逐一只布谷鸟,企图把它的叫声录下,好让他的画眉学。他追逐了五个早晨(北京布谷鸟是很少的),到底成功了。

鸟叫的音色是各色各样的。有的宽亮,有的窄高,有的鸟聪明,一学就会;有的笨,一辈子只能老实巴交地叫那么几声。有的鸟害羞,不肯轻易叫;有的鸟好胜,能不歇气地叫一个多小时!

养鸟主要是听叫,但也重相貌。大鸟主要要大,但也要大得匀称。画眉讲究“眉子”(眼外的白圈)清楚。百灵要大头,短嘴。养鸟人对于鸟自有一套非常精细的美学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他们共同承认的。

因此,鸟的身份悬殊极大。一只生鸟(画眉或百灵)值二三元人民币,甚至还要少,而一只长相俊秀能唱十几种“曲调”的值一百五十元,相当一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养鸟是很辛苦的。除了遛,预备鸟食也很费事。鸟一般要吃拌了鸡蛋黄的棒子面或小米面,牛肉——把牛肉焙干,碾成细末。经常还要吃“活食”,——蚱蜢、蟋蟀、玉米虫。

养鸟人所重视的,除了鸟本身,便是鸟笼。鸟笼分圆笼、方笼两种。一般的鸟笼值一二十元,有的雕镂精细,近于“鬼工”,贵得令人咋舌。——有人不养鸟,专以搜集名贵鸟笼为乐。鸟笼里大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鸟食罐。一副雍正青花的鸟食罐,已成稀世的珍宝。

除了笼养听叫的鸟,北京人还有一种养在“架”上的鸟。所谓架,是一截树杈。养这类鸟的乐趣是训练它“打弹”,养鸟人把一个弹丸扔在空中,鸟会飞上去接住。有的一次飞起能接连接住两个。架养的.鸟一般体大嘴硬,例如锡嘴和交嘴鹊。所以,北京过去有“提笼架鸟”之说。

汪曾祺轶事。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写得好,其诗词字画也十分了得。不愧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却自谦地说:“我作画只是自己瞎抹,无师法。”他的作品却深得黄永玉、吴冠中的赏识,李政道家的客厅里就挂着汪老的一幅秋海棠。汪老儿女们在《老头儿汪曾祺》里说:“父亲送人字画非常大方,真是来者不拒,有时还主动问人家:‘你有没有我的字画?’,画得好的、比较得意的全都送人了”。虽说汪老自谦是“业余”画家,但字是下过工夫的,临过数种碑帖。儿时去文游台玩,还忘不了用薄纸蒙在《秦邮帖》石刻上,用铅笔在纸上来回磨蹭,把字帖拓下来的字带回家临摹。诗词于他虽说是偶为一作,欣然所至,随意而成,然他的诗既严守格律,又淡雅爽朗,通俗易懂。

汪老送字画与人,也不完全随意,是有选择性的。金先生说有次在北京汪老的家里,有人敲门,金先生就去开门,只见有一人立在门口问汪老在家吗?汪老闻声问是谁并要其进门,那人原来是琉璃厂某画店的老板,想买汪老的字画,汪老说我的画不卖钱,也不以卖字画为生,我的字画都送人了。你要买字画我可介绍你去找赵朴初、吴冠中他们,对方回答他们的价位太高。汪老又问为什么要我的字画?画店老板回答说一个客户点名要您的字画。汪老说我从来不卖字画。说完就婉转地下了“逐客令”。

汪老嗜酒如命,他床肚下有许多空酒瓶,金先生问为什么不撂掉,汪老回答懒得撂。老伴施松卿说他常一边写字看书,一边拿着酒瓶喝一口,当喝到微醉状态时写字作画最为传神,佳作常出于此时。

汪曾祺喝酒很杂,也不考就,家里的好酒常舍不得喝,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北京二锅头。有一次他打电话给著名作家邓友梅,邀其到家里喝酒,并拿着菜篮子出去买菜了。邓友梅到他家静候多时也不见他回来,哪知他竟把这件事给忘了,跑到小酒店点盘小菜自斟自饮起来,回到家说菜没有了了事。一次汪老又拿着菜篮子出去买菜了,金先生想跟着他出去,顺便了解一下北京的菜场行情及市井生活,汪老执意阻拦他,说你到我书房看看字画吧。过了一段时候他又空着篮子回来了,实际上他又是到小酒店独自喝酒去了。汪老到小店喝酒,一是嗜好,二来也是他观察市井,寻找生活素材最好方式之一。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写出《安乐居》、《泡茶馆》这样绘炙人口的文章。《岁寒三友》中的如意楼,《捡烂纸的老头》的烤肉刘,“绿杨饭店”从兴盛到衰败,汪曾祺笔下的酒馆无一不与他嗜酒的经历有关,不仅“酒楼”如此,“茶馆”也同样被赋予日常生活精神的指数。汪曾祺笔下的人都安于自然的生活,对生活没有虚妄的期待,对现实也没有太多的怨言,他们只是接受着生活的样子,并享受着生活中存在的乐趣。汪曾祺以“欢悦的活着”作为自己人生的哲学,他的小说就是这种人生态度的文学表达。

因他喜酒嗜酒,一家人都监督他,生怕他喝多。小孙女就是个“密探”,偶尔汪老跑到厨房拿着作料酒偷偷地喝上一口,被小孙女发现了,她马上就叫起来“爷爷又偷酒喝了!”一次金先生从高邮捎去两瓶醉虾,汪老突然问金先生什么是最好的下酒菜,金先生回答说不知道,他说就是醉虾,有它喝酒就足以了。又有一次金先生去北京给汪老带去两条红塔山香烟,他说香烟你下次就不要带了,云南烟厂的老总说我这一辈子的香烟他都包了,是白壳子的特供烟,定期送上门,象征性地收两毛钱一包。

汪老去世后,汪老的子女想找人写碑文的字,找到当时北京书画界权威林岫问谁写最适合,回答说汪老在世很欣赏大康的字,如若大康愿意写是最好的了,可大康的字在当时最高的已卖到一万元一个字,汪老的女儿汪朝找到大康并说明来意,大康欣然答应,二话不说就写了“高邮汪曾祺”五个苍劲有力的楷书,钱分文不收。后来应汪家要求,补写了“长乐施松卿”及“之墓”七个字,形成一个合葬墓碑文。事后汪家过意不去就给大康送去两瓶好酒,大康依然不收,说他的酒喝不了。

说到大康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次有一位房屋开发商到大康的住处想要他写字,当知道他的身份后大康就断然拒绝,并忿然地说“简直是岂有岂理,对牛弹琴”。

据说汪曾祺家人曾有意愿将汪曾祺的骨灰分一半安葬到高邮,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爽快认可,汪家人也淡定低调。汪老在世时曾要求落实政策,返还部分房产,以便常回来小住便于写作,但在那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始终没有得到落实。近期高邮文化界有人曾就汪曾祺房屋以前没有落实政策的问题打起口水仗,我认为很没有必要。若要说以前的市领导有责任,但近两三任市领导都承诺要对“汪氏故居”投资改造,就是“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这责任又是谁的?外地许多名人经常来高邮“朝圣”汪曾祺的故居,看后心情都十分地难受。近期,汪氏亲属实在等不下去了,自已掏钱进行维修。故居与纪念馆是两个不同慨念的建筑,不可偏废与替代。都喊要打造文化高邮,创建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何又偏偏对汪曾祺故居这个现成的招牌不修造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凤凰古城因沈从文而成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出名......高邮历史悠久,文化遗存较多,若能围绕秦少游、汪曾祺做点文章,必将对高邮的旅游观光事业是个有力的推动。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十

文明是尊重的基础,文明是与他人交往的基础,而与他人交往又是融入社会的基础。

在去年夏天时,我突然得了热感,天天头晕,流鼻涕。在个彻夜未眠的夜晚,母亲决定第二天带我去医院治疗。

那天碰巧是周六,在烈日炎炎的天气下,人们个个都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挤满了人我们穿梭在人群当中,哪儿挤挤,这儿推推。好不容易看完了大夫,准备排队买药。

母亲见排队人太多,便让我和她分头排队。个买药,个取药。我当然是取药的喽!眼看着就要快到我去取时,见母亲还未过来,便让我后面的那个人站在了我的前面。

突然,个阿姨悄然无息地插在我前面,装作没事人似的。我本想指责她,但看见她那高大魁梧的身材,我不禁哆嗦,退了回去。要是她说我该肿么办要是她跟我吵起来了,我又该肿么办我孤军人,哪能敌地过她于是,我也就顺其自然,惭愧地底低下了头。

幸亏后面有援兵相助,只我听后面的大妈指责道:“你怎么能插队呢我们这么多人在这儿站着排队,凭什么你就能少站会儿”“又用不着你管!”那位插进来的阿姨十分轻蔑又大声的说道。“有理不在于声高。”另位阿姨反讥道。“就是啊!”“真是的,有这样的吗”“怎么这么没规矩啊!”大家都纷纷指责那位插进来的阿姨,我也融入其中。这是种对大家不公平的种行为,我们就应当指责并阻止她。那位插进来的阿姨与大家激烈地争吵着。只见她满面通红,肯定是愤怒的原因;身上大汗淋漓,肯定是在人群包围的环境下待久了的缘故;急促地喘着气,肯定是跟众人吵架而喘不上气的缘由。最终,寡不敌众,我方军队战胜!那位阿姨红着脸,边自言自语小声嘟囔着,边站到队伍后面。“真是不讲文明!”后面的阿姨说道。“就是啊!”我应和道。这时,母亲拿着取药单走了过来,我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母亲点点头,对我竖起大拇指。我十分自豪,并默默地下定决心,做个讲文明的北京人。

做个文明的北京人吧!融入这个世界后,你会觉得幸福和快乐的!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十一

过去,对比较富裕的大户人家来说,一般会临时聘请大师傅到府上一显身手,年夜饭的菜肴讲究“四四见底”。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家而言,多是全家人齐动手,各显其能,而菜肴的品种要比平日多得多,一般讲究“四碟八碗”,即四碟冷菜、八碗热菜,多为家常菜。

【凉菜】。

炸饹馇。

咯吱还可以炸着吃,切略大的方块,就像大点的酱豆腐那么大小吧,放油锅里炸。因为厚,不可能全炸焦了,所以外焦里嫩,蘸着蒜泥酱油吃,是个酒菜。

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芥末墩儿是北京人过年的首席素菜。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家家户户开始预备芥末墩儿。吃的时候点上米醋和香油,甜酸清脆,开窍通气,解油腻。

豆酱儿。

豆儿酱要说打豆儿酱,没人说做豆儿酱。腊八儿的时候打好,就在屋外头冻着,可以放很长时间,吃的时候切一小盘,就着腊八醋,有的还带冰碴儿的,下酒特有味儿。

五彩花生米。

年前将花生、胡萝卜丁、芹菜丁煮好,放在屋外冻着,作为下酒的小菜,随吃随取。

炸丸子。

【热菜】。

红烧鲤鱼。

老北京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红烧鲤鱼,还有红红火火之意。

葱烧海参。

以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

清炒虾仁儿。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道家常快手菜,因为有了虾仁本身的鲜美和黄瓜独特的清脆,味道显得十分不一般。如果不追求极致的口感,即使不小心炒老了或炒嫩了,都掩盖不了食材本身的魅力和味道。

烩鱿鱼。

鱿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其富含蛋白质、钙、牛磺酸、磷、维生素b1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含量极高。它口感鲜嫩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海味珍品。

肉菜。

扣肉。

腐乳很香很醉人,所以用腐乳做的扣肉是不用加料酒的,因为腐乳本身就带有酒的香醇味和迷人香气,做出来的肉会特别好吃。

四喜丸子。

由四个色、香、味俱佳的肉丸组成,寓人生福、禄、寿、喜四大喜事。常用于宴席中的压轴菜,以取其吉祥之意。

红焖肘子。

色泽红亮,软烂咸香,汁醇味浓。过去是年夜饭桌上必备的年菜之一。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招财进宝,富贵吉祥。

回锅肉。

回味无穷的回锅肉,在老北京年夜饭中的经典,寓意,回味去穷。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

红烧肉。

以五花肉制作主料,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来做。红烧肉的烹饪技巧以砂锅为主,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过年吃猪肉,唯红烧最正宗,寓意红红火火。

糖醋排骨。

排骨是国人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肉食,排骨是每家每户置办年货准备的重要食材之一,印像中在生活条件艰苦年代,谁家过年能置办一扇排骨,证明这家在过去的一年收成很好,同时也是富裕生活的象征。

清炖鸡。

过年吃鸡寓意吉祥,因“鸡”字发音与“吉”相似,所以成为各地年夜饭必备。

烧羊肉。

古时“羊”通“祥”的,所以吃羊肉是很吉祥的象征。烧羊肉是由羊肉做成的一道家常菜,咸鲜味,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汤菜】。

烩三鲜。

烩三鲜是一道美食,食材变化多样。汤色白,味厚且浓郁,加之用料讲究,又沿用古法,正所谓“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肚不白,无蹄不粘”。

奶汤干丝。

奶汤干丝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菜,属于北京菜。奶汤干丝以千张为主料,氽、炒、煮而成,汤色乳白,间以红,绿各色配料相衬,色调美观,干丝细软,味鲜而香。

八宝涮锅。

此菜选料多样,有荤有素,以熟料为主,席尾有此一道佳肴,暖人心窝。

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

餐桌上要有鱼,因“鱼”和“余”谐音,象征着“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要有一个火锅,意思是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还有上一盘萝卜丝,俗称菜头,祝愿来年有好彩头。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以拔丝苹果居多,祝福往后的日子平平安安、甜甜蜜蜜。

老北京的年夜饭一般从掌灯时分(大约是晚上六点左右)入席,一直要持续到午夜,即夜里十二点,或至天明,故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说,因此年夜饭又叫“隔年饭”。吃饭之前要在门前或院子里拉上一挂鞭炮,表示喜庆,只有放完鞭炮之后,才能把饭菜端上桌。

早年间,吃年夜饭时,其座次于平日吃饭相比有很大的讲究。若为八仙桌,且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为家中最年长者之座,儿女们坐在其左右,而儿媳妇和隔辈人(孙辈)一般不能上席,另设小桌。

吃饭时长者不起筷,其他人不能动筷子,用餐后长者不落筷,其他人也不能离席。

吃年饭时还有一些忌讳,主要是忌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或提到不吉利的字。早年间吃年夜饭时还有个习俗,就是子时前,也就是十二点之前,家中主妇要专门盛出一碗饭,放到饭橱里,俗称“隔年饭”或“接年饭”,意为家中有余粮,一年到头吃不完,预示着年年有余,图的是个吉利。这碗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俗称“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做“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至今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家庭主妇保持着这种传统习俗。

老北京人的除夕篇十二

胡同里从早到晚是阕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阵接阵的叫卖声。漫步在北京的小胡同里,走在青石板路上,摸着颓圮的墙,仿佛在历史与现代中穿越。小胡同里写满了历史,到处散发着清幽的书香。

还记得“三味书屋”扇黑油的门进去,块匾,幅画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那里是鲁迅先生读私塾的地方。书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只有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满足自己的精神渴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最繁华,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高楼林立,发达,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是,你注意到了吗在这充斥着汽车尾气和喧哗的城市里,也掺着股若有若无的幽香,没错,那就是书香,就是翻开新书时,散发出的特有的墨香。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人生路上且行且读,书香伴我们坚实地走好每步。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年轻代,我们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暴十寒。”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书,人类用来纪录切成就的主要工具,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媒介。我喜欢书,喜欢在阳光的轻抚下,独自坐在阳台,伴着轻柔的音乐,慢慢地翻,慢慢地享受书中美丽的词语,用最纯洁的心灵去感悟它。它让我忘记时间,忘记空间,让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远离世间的喧哗,给我双明亮的双眼,让我看清这世界。

有没有注意到,在书店,图书馆里,有很多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去翻翻书。学生除了学习书本外,也会去图书馆里翻阅自己感兴趣的书。所谓书香北京,其实北京所具有的内在美就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或者五花八门的广告间,还记得回到书中,去回忆,去寻找自己年轻时的梦。有多少人的梦萦绕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又有多少梦从这里出发,飞向外面。是书!是书给他们的梦画上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