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03:28 页码:13
最新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12篇)
2023-11-12 19:03:28    小编:

编写报告时,应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和背景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和篇幅。报告的结论部分要简明扼要地总结研究结果,并可以给出相应的建议或推广方向。努力改进工作场所的文化和氛围,这里有一份员工满意度报告,欢迎查看。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一

**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自治区西部,1976年建市,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三个区,全市总人口50万人,有蒙、汉、回等25个民族。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改革、调整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为主体,第三产业和城郊型农业相配套的经济格局,地区特色经济的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xx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6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00元,分别增长15%和17%。

截止xx年底,全市有学校、幼儿园168所,在校生84256人,教职工7598人。其中:公办学校、幼儿园67所,在校生70292人,教职工6246人。

**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7所,其中:初级中学1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15849人,专任教师1480人;小学30所,在校生30593人,专任教师23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2人。

全市下辖三个区,没有旗县,农区面积与人口很少,且已完全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了农业户口,农村学校基本已经融合到城区,学校建设管理与城区学校完全执行相同标准,不存在城乡差异。

办学体制上分三区、市直属四块,民族义务教育(1所蒙古族中学)和特殊教育(1所特殊教育学校)由市直属管理,其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归三区政府管理,实现了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顺畅,责任明确,工作有序,发展良好。

**市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再加上多年来经济状况较好,全市义务教育整体水平较高,均衡状态良好。1996年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盟市整体"普九"达标;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消除了农户籍,整体改造了农村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一体化标准、一体化管理。率先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一直能够享受同等待遇。近几年,经过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条件及校园环境整体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校际间差距基本上得以消除。目前正在推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学校设施设备配备,将整体上提升义务学校装备水平,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

师资队伍整体良好。由于市区人口较少,居住集中,全市设立一个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从机构、制度、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常规继续教育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及分职能分类别的培训均成为常态化,每位教师均能及时得到充电、提高。按照隶属关系,市直及三区每年都有计划地引进新毕业大学生及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并注重加强相对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梯次连续,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结构。根据实际,出高薪聘用部分名优校长,为薄弱学校增添力量。此外,各区还积极探索内部调整机制,制定激励性政策,调整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经过几年的努力,应该说全市师资队伍水平在地区、校际间是均衡的。

注重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下力气治理有关招生、收费、教学等行为。彻底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均实现了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强化学籍管理,规范"小升初"分配手段和程序,遏制择校现象也有明显成效。所有学校均能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按学科配齐各教师,学生的入学机会,升学机会均相对公平。同时积极探索实施改革,支持薄弱学校发展,近几年实行的将一部分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的改革措施,对促进薄弱学校的提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从**市整体现状看,地区、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课程实施、升学机会都应该是均衡的,但是,偏失的质量观和盲目的择校观制造并助推着教学质量校际间的.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城市改造,城区居住区出现收入层次和文化层次群体差别,收入和文化层次较好居民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基础较好,其片区学校学生成绩就好一些,客观上造成了学校质量差别,这些学校就成了群众极力择校的热点,择校又为学校间质量从舆论到事实差距的拉大,超了助推作用。尽管采取了许多遏制择校的手段,但由于人际关系复杂性,择校现象仍然很热。目前,全市核心区内2所初中和3—5所小学择校热现象比较突出。

1、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了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省级政府统筹的体制后,对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义务教育现状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分担比例,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权限。特别要强调顶层设计,对长期难以解决的,地方各级政府及基层群众认识不统一的,关系到教育大局的,一定要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统一政策,标准等,如,义务教育质量的标准,义务教育均衡的标准,经费投入的标准,甚至包括考试测试标准等。

2、要强化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强调令行禁止。有关中小学生减负、规范办学行为等规定政策已很明确,而且无疑是正确的,由于执行不彻底,基层仍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讨论,广大家长群众认识一直提不高,各地学校执行政策一直不完全到位,学生负担仍然很重。

3、教师职称制度需要调整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实行"评聘分开"后,本意要激活分配制,打破论资排辈的固化局面,但由于操作难度过大,各学校无法通过考核自行聘任职称,仍然处于固化局面,不能以此调动职工积极性,出现了有些地区干脆不开展聘任,导致大量评上职称的无法聘任,而有些条件好的地区放大聘任职数,降低难度,又回到按资历聘任的老路,而且出现了地区间教师待遇的不均衡。这一问题需要从顶层上研究解决。

4、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与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国家保障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但对城市既没纳入保障范围,也未做公用经费保障的政策规定标准,由于各地城市的财力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致,城区间存在经费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现城市不如农村的经费水平。

二是投资结构上普遍存在不合理。多注重房舍、校园建设,对内部设施设备的配备,更新注重不足,需要做好政策规定,对设施设备投入要加大,并对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三是对区县一直以"第一个增长"即,"财政对教育的增长比例高于地方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标准与要求已经不尽合理,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忽高忽低,而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应该稳定增长。应该研究调整更细更具体要求。

四是应大力推行学校公用经费科学预决算制度。目前按生均标准拨付经费,人数少的学校显然会因生均成本高而欠缺,应推行地区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持一定值的基础上,按学校运行成本给予预算安排的制度,保证各学校经费公平,有利于促进均衡发展。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二

4月13日,榆林市副市长杨东明带领市政府办、市教育局、市督导室相关负责人等调研指导吴堡县“双高双普”创建工作进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吴堡县委书记王华,吴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利斌一同调研。

榆林市副市长杨东明一行实地查看了杨家店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吴堡中学、县一完小、吴堡县三完小教学设施、校舍建设等情况,听取了学校负责人关于各校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指导意见。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榆林市副市长杨东明充分肯定了吴堡开展的各项教育工作,高度评价了“双高双普”创建工作进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榆林市副市长杨东明强调,高度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集中力量,加快新建项目建设步伐;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创建要求,加大推动力度,顺利完成创建各项任务;学校主动担当,加强部室、校园文化等软件建设工作。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榆林市副市长杨东明说,市上将专题研究,给予必要的支持,希望吴堡县抓住创建机遇,积极争取多方支持,确保如期通过评估验收。

吴堡县委书记王华对榆林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给予吴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吴堡县委书记王华说,吴堡县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一直将教育最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近年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希望市各级领导和教育部门继续加大对吴堡的支持力度,助推吴堡打好创建攻坚战。吴堡县将集中力量找差距、补短板、求突破,积极筹措资金,多方争取专项投入,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创建工作。

吴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利斌汇报了吴堡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推进情况。

吴堡县委办主任郭慧军,教育局局长宋琦辉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调研。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三

尊敬的家长:

您好!

近年来,xx高级中学上下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凝聚内涵发展共识,施行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综合提升教育质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科学规划,筹措资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新建成3个全新微机室及配套教师办公室并投入使用;全面推进“六大功能室建设”,完善设备设施,新建成一间体育保管室并投入使用;全面更新和补充初中理化生数地实验仪器及物理、生物3间实验室设备并投入使用;全面更新高中部教学楼防盗门及校门不锈钢车辆安全防护栏;对体育场不锈钢走廊和食堂操作间、发饭间进行吊顶、隔断等规范维修;学校全力推进初中部综合楼(6630平方米)建设,现已进入外墙装饰阶段,预计3月底建成。

二、理念引领,文化管理,凝聚内涵发展共识。

学校坚持以“为造就千姿百态的人才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多元成才”为育人目标,逐步形成了“厚德笃学、尚美求真”的校风。提炼充实了“文化”内涵:行胜于言、锐意实验的教育文化;掏出心来、相互尊重的教工文化;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组织文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文化;批判与建设、解构与建构的思维文化;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术文化。

三、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

学校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评职、评优、绩效等考核内容,发现师德违规行为第一时间调查处理,每次周前会必讲师德。招考直选教师须学科评委全票同意。公招教师试用期满须经学校严格考核合格后聘用,已解聘2人。进入高三初三前由年级管理团队提出建议,学校综合考核调配教师。全体干部蹲点年级管理德育和教学。干部与责任班级及备课组工作滞后教师常态交流,捆绑考核。考勤结果每周张榜公示。校长自加压力,坚持“三通”: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确保政令畅通;管理团队集体决策,坚持密切沟通;依靠群众民主办学,做好引导疏通。

学校注重激发全体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努力构筑“领雁工程、青蓝工程、砺金工程”三大工程,造就了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名师队伍。目前学校有xx市名师1人,xx市名师提名1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0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xx“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xx市首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xx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2人;xx市骨干教师11人;硕士40人;获全国赛课一等奖6人,获全市赛课一等奖14人;获全国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30余人次;教师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0余篇。20xx年黄全安为主持人的“xx市高中物理课程创新基地”立项开始建设,黎世清为主持人的“校园植物漫谈”生物精品课课题等5个市级课题顺利开题,进入在研阶段。

四、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综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载体,是综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为此,学校借新课改东风,因地制宜建设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养成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课程、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近年来学校共开设了46项校本课程,搭建了网络平台,整合了教学资源,组建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库。20xx年,学校成功创建xx市高中物理课程创新基地(xx市各学科累计20个,xx区唯一)。20xx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759人(重本率50.17%,位居xx第10名),其中文科192人,理科567人,重本人数居xx区第一。陈芯乐同学以701分勇夺xx区理科状元(xx市第23名),关聪同学以699分获得xx区理科第2名(xx市第26名);钟枝宏同学以665分勇夺xx区文科状元。xx区理科前10名万中8人(第1、2、5、6、7、8、9、10),xx区理科第11至20名万中7人(12、13、14、15、16、18、19)。xx区文科前10名万中6人(1、3、4、6、9、10),xx区文科第11至20名皆为万中学生。600分以上485人,其中理科361人、文科124人,3项指标均居xx区第一。陈芯乐、谭成琳、李世宁被清华大学录取,关聪、蒲彬、莫运鑫被北京大学录取。9名同学被录取为飞行员。清华北大人数、飞行员人数2项指标居xx主城以外重点中学榜首。20xx年中考,25%的学生达670分以上,50%以上的学生被本校统招录取,75%的.学生考入市级重点中学。

与此同时办学特色逐步彰显:

飞行员的基地:20xx年至20xx年共有23名学生被录取为飞行员,其中20xx年、20xx年分别有3名、4名同学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两次位居xx市第一。学校被空军招飞局命名为“空军飞行学员优质生源基地”(全国100所、xx仅4所)。

发明家的摇篮:3年来,xx中学学生在全国、市、区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151人次,获市长提名奖、区长提名奖9人次。高20xx级谭迪同学设计“全天候自动晾衣架”获得20xx年第28届xx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造发明一等奖、xx区第6届科技创新区长奖,该生荣获20xx年“xx市优秀学生”称号。20xx年,黄琳娜等7名同学参加“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体验活动,3人获金奖,3人获银奖,1人获铜奖。20xx年刘文滔同学获得xx区第7届科技创新区长奖,胡霆同学获区长提名奖。20xx年黄宇骋同学获xx区第8届科技创新区长提名奖。

运动员的沃土:20xx年成功创建xx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目前正申报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xx年与xx区体育局联合举办体育特长班。20xx至20xx年,xx中学体育竞赛荣获xx市团体奖、单项奖54项。20xx年艺体本科上线44人,占全校1259名本科上线学生的3.5%。20xx年xx区第四届运动会,xx中学获城区中学组团体总分第1名、奖牌总数第1名。20xx年春季,学校高、初中男子篮球队分别荣获xx区中学生篮球比赛第1名。20xx年春季,学校被评为“xx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足球试点校”(xx唯一)。

五、示范辐射,结对帮扶,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要通道。xx中学在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不忘社会责任和担当。近年来,学校在均衡教育和示范引领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学校通过“领雁工程”“捆绑发展”“帮扶计划”,与片区学校建立结对关系,在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教师交流、教学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作为xx中学教研片区牵头学校,与片区内10所学校形成了常态交流机制。

在xx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单位牵头下,与xx区新田镇义和村、xx区罗田镇六合村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共建单位,在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办公设施等方面给予帮助,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每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在xx区扶贫攻坚工作中,积极配合帮扶集团牵头单位xx区纪委深入做好扶贫工作,根据单位自身特点,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金捐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帮扶镇村群众好评。

让每一个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将继续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到促进均衡、提高质量上来,促进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以适应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新期盼。

我们坚信通过您的理解配合、师生的奋力拼搏、全社会的关心支持,xx高级中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最后,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四

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为此,县政府经研室组织县教育、财政、编办、人事、规划等单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我县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坚持德育为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日益优化,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继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年活动”和“责任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教育教学两项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业水平监测成绩逐年提高。

(四)教育管理空前强化。办学体制实现了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根本转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xx年全县公用经费1122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xx年公用经费1351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xx年公用经费1417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71万元,教育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治教,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8.8%。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210所,其中省示范性高中1所,市示范性高中1所,普通初中12所,小学196所。全县小学和初中共有1189个教学班,48393名学生,教职工总数达2723人,其中专任教师254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4%。

从总体上看,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面上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成为“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城区学校太挤”。城区小学班额严重超员。县城的城关完小、西城小学、城关镇小学等三所小学共设计规划80个班,容纳学生3600人,实际开班131个,容纳学生8562人,超负荷接纳学生4962人。平均班额65人,超省规定20人,最大班额已达82人,超省规定班额37人。但是,乡镇在校学生不足100人的学校(含村小、教学点)却多达150余所。二是“农村学校太弱”。我县27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仅有12所达到了合格学校建设标准,还有15所学校由于配套设施设备不全,无规范的食堂及餐厅,无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等,而其他乡镇的联校及村小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上更加落后,普及合格学校任重道远。三是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近年来,我县学校校舍经过大力度的改造与建设,基本消除了危房,城乡之间在校舍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室、行政用房、生活用房、生均用房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在信息技术装备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又逐渐拉开了距离。

注:城区中学包括县一中、二中、晴岚学校、城关中学,城区小学包括城关完小、西城小学、城东学校、城关镇小学、武水小学、城东中英文实验学校(民办)、曙光学校(民办)。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主要集中在高中学校,中老年教师集中在中、小学。“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目前,我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1岁,乡镇面上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5岁,部分小学51岁以上教师占70%以上。二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在中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只能以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代替,或者改上其它科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村级学校缺乏音、体、美、英语教师,90%以上的村小还存在包班的现象。三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xx年至xx年,我县一直未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期间,随着初中学生入学进入高峰期,不得不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者进初中任教。xx年来,新一轮小学入学高峰期的到来,我县以每年不少于5000名学生的速度递增,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又不得不从初中选调部分教师到小学任教。这些“层层拔高”、“时宜调整”的做法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专业素质。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一些村级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本乡教师,而部分教师大多由以前的民办教师转录,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严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明显跟不上课改新要求。四是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待遇不高、部分教师无房住,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师资流失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是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小学骨干教师流向初中,初中骨干教师流向高中;从办学条件差、待遇低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据调查统计,我县4所城区初中学校骨干教师人数占72.3%,而10所农村初中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占27.7%;7所城区小学骨干教师人数占63.9%,而农村小学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仅为36.1%。农村教师流失的加剧,后备力量的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聘任过程中的拔高使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五是管理队伍和水平存在差异。虽然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走进新课程已经多年,但我县农村教师,包括一些教学管理者,尤其是一些村级学校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不大,重应试、轻能力思想依然比较严重,个别学校连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达不到要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如下:

(一)教育政策过于向城区倾斜。多年来,由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使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国家一直实行城乡非均衡发展模式,使教育政策重点向城市倾斜,以农村支持城市,优先发展城市重点校、示范校,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沉积下来,造成了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局面。近几年,虽然我国进入“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但对教育而言,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漫长的过程,城乡教育差距在短短三两年时间内不可能缩小到平衡的程度。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在“人民办教育”政策时期,由于各地对教育事业发展理解不同、甚至个别有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等原因,导致全局意识体现不明显、步调不一致,甚至各自为政,加上当地乡镇、村委多方插手管理学校,不利于学校管理,学校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现象时或存在,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我县实行政府办教育以来,政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精神,落实了“发展先发展教育、建设先建设学校的”战略方针,理顺了管理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教师编制政策重城轻乡,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大,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班额也小。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都优先留在城区,全县教师流动只是“单行线”,即只从农村向城区,而城区教师基本没有到农村任教。教师管理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科学长远的教师流动机制,农村教育缺乏政策吸引,导致教师只出难进。

(四)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教师资源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教育权利提供充足的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推进县域内的均衡发展,核心问题是教师和校长队伍、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均衡。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狠抓薄弱,使弱者变强,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大力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xx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基本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的要求确定下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xx—20xx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整体安排,是指导未来xx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于xx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明确提出,到20xx年义务教育要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要在继续宣传、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大张旗鼓地、持之以恒地宣传、贯彻《纲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上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自我加压,协同努力,大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作出贡献。

(二)遵循就近入学原则,循序渐近地调整学校布局,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近年来,我县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我县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减少教育资产流失,有利于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的原则和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宜保留的`尽可能保留,确需撤销的也应逐步过渡,避免出现农村小学覆盖半径太大、学生就学不便、班额过大和增加学生家庭负担等问题。要在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可在城乡借鉴试行“一校制”、“学区制”、“联校制”等办学模式,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以优带弱,以中心校带边远校,促进相对均衡发展。

(三)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衡发展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建立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新格局。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县农村初中学校及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使城乡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投入是一项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一是要继续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xx年达到4%;二是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要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进一步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要多层次、多渠道,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点,按要求组织参加省、市培训,分期分批地组织县内集中培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做到有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要重视离岗集中培训,强化在职在岗教学交流、实践锻炼,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大力做好特岗教师的资教工作,以缓解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四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引进青年教师,边远学校教师的引进、补充,可以实行定向招聘,合同约订最低服务期限,不足服务期限的不得调动。五是对不适合、不适应继续从教的人员,要研究办法,适当调整;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可允许提前退休或离岗休息。对调出来的岗位、编制要及时引进优秀人才予以补充。六是要建立健全校长轮岗、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城镇、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艰苦、边远、薄弱学校,鼓励县城、乡镇集镇教师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任教。

(六)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成立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置相应工作机构,统一部署、统筹指导全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解决好农村教师“安身”的问题,要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公寓建设规划,并尽早组织实施,解决现有部分教师和新引进教师无房住的问题,让教师“安居乐教”;二是建立并实行农村边远教师津贴,鼓励和引导教师安心农村教育;三是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扎根农村、安心从教、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鼓励。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制定相应措施,依法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应职责,在制定规划、项目争取、核定编制、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建设用地、教师录用与交流、教师职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校园安全保卫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多提供便利,少一些障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以党风带行风、带校风、带学风,促进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入新历史阶段。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五

纵向比,州义务教育发展较快,但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比,差距仍较大。

2、基础设施与标准化要求差距较大。一是校舍面积不够。包括布局调整后闲置未用校舍面积在内,全州小学生平校舍5.94平方米,初中生平校舍9.57平方米,与省定小学生均12.25平方米、初中生均13.41平方米的校舍基本标准差距较大。具体到学校,村级学校生均面积均超标,城区和乡镇学校生均面积均严重不达标。二是校舍质量仍然不高。现有校舍中砖木、土木结构校舍占32%,危房率33.88%。三是功能用房紧缺。学生宿舍紧缺状况更突出。省定标准寄宿制小学生均3平方米、初中生均3.3平方米,单人单铺。全州寄宿制生均宿舍面积小学仅2.3平方米,初中仅2.5平方米。我们所到的学校均极为拥挤。市崔坝镇徐汇希望小学,1米宽的床睡3人,崔坝民族中学26平方米的寝室住40人。四是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全州小学体育器材、美术器材、音乐器材和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的`仅11%—22%;初中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配备达标的仅24%—30%,理化生实验仪器配备只占53%。建始县174所义务教育学校,仅4所建成了标准化实验室。新建的实验室,都是24组到28组配置,由于班额过大,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仍然无法有效保证。仪器设施的欠缺,导致义务教育理科教学质量不高,最终反映到高考时,理科上线率低于文科上线率。

3、师资队伍与客观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教师数量总量满编实际不足。综合计算,全州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已达到了省定标准,但因以下几个因素使教师数量仍有较大缺口:397所寄宿制小学、140所寄宿制初中学生生活服务与管理,按1:100算需要1800名老师;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按小学的师生比配备,需1600人;乡镇中心学校占用教师编制500—600名;不算小学449个教学点的1000多名教师,约4000名教师编制是原来核编时未考虑到的因素。二是教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从年龄上看,“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现象较普遍,越到基层,教师的年龄越大。建始茅田的一个教学点,3个老师全都是58岁以上的。从学历上看,全州小学教师中,高中阶段学历的占38.41%,高中阶段以下学历的还有1.1%;初中教师中,高中阶段学历的占3.85%,高中阶段以下学历的也还有6人。鹤峰县邬阳乡栗子小学16个老师,除7个资教生外,9个老师有2个学历不达标。三是学科结构不配套。小学缺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部分学校靠资教生缓解了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还靠放课程光盘来进行英语教学,而音乐、美术等课程无法开设。

4、四是城乡发展失衡。全州义务教育学校中,农村学校占82.67%,农村学生占60.46%,义务教育绝大部分在农村,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镇。全州近30所义务教育州示范学校,农村学校仅占3所;初中中高职称专任教师,城镇教师409人,农村教师仅293人。大部分质量不高甚至是危房的校舍在农村学校。据/学年统计,小学、初中学校砖木、土木结构校舍中,农村小学占90%以上;农村初中占75%左右;d级危房基本在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城镇,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镇,城镇学校超级大班大量出现,各项指标严重超标。而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大量闲置,使用不优。我州因地域特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分散,经过几轮布局调整后,情况仍未完全改变。小学目前仍有449个教学点。市55个教学点,师生比仅为1:8.54;来凤县绿水乡梅子树教学点,81个学生,有10个教师。师生比也是1:8.巴东县绿葱坡镇野花坪教学点一名教师教一名学生。

造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是历史欠账过多,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一时难以改变。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年代,县、乡、村分别负责办好各自所属学校。我州县市都是“吃饭财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县、乡、村均无力办好学校,学校条件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过多的历史欠账形成了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主观上是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不牢。由于处于发展期,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出现教育为经济发展让路的现象。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六

4月12日至1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建平一行调研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副市长王玉梅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市实验小学及南城校区、园林二中,张金、总口等学校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各地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情况,并听取了市教育局、学区和学校负责人的汇报,调研组就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等方面情况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

调研组对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李建平指出,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强化政府责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制,逐渐缩小城乡学校差距;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补充机制,建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七

根据监督工作计划,在听取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4月10日至14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组织开展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秘书长周美祥率部分常委会委员及教科文卫委、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浔阳区、濂溪区、经济开发区、八里湖新区、武宁县、都昌县、九江县等地开展重点调研活动。

调研期间,周美祥一行听取了武宁县、都昌县、九江县政府的工作情况汇报,并与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学校负责人座谈,详细了解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认真听取、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实地察看了“四区三县”24所中、小学校。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效,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将认真梳理,提出对策建议,并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反馈。在5月召开的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专项工作报告。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民族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提高,事关长远发展能否得到保障的大事,必须强力推进。州享受国家、省多项优惠政策。尤其是随着“三州”战略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热火朝天、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紧锣密鼓,全州上下都在积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为把建成全国最先进的自治州目标努力。这些都必须要有人才支撑,人才要靠教育。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深化认识,牢固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公平是其本质属性,均衡发展则是实现公平的必由途径。保障公民享受公平权利,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家已把均衡发展确定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湖北省明确提出20xx年前全省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均衡,即上级有部署。当前义务教育出现择校热,折射出人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烈期盼,即群众有要求。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主动应对发展需求。不求政绩显现于本届,以公平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利长远为根本目标,在决策时,要优先考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投入,消除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政府要把增加经费投入作为履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职责的硬任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撑。一是继续加大向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拓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来源。二是保障法定教育投入。不折不扣执行现有教育投入政策。州、县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明显提高;要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固定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且不能用来发放教师工资。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本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拨付标准,坚持“上进下不退”,确保实现“三个增长”。三要落实国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教育的规定。

(三)改善硬件条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是基础。一是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应对社会“就优入学”的心理,抓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条件的改善。既要应急扩大城镇现有学校规模,尽量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之需,也要立足长远,把城镇教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预留满足需要的教育用地。尤其是在政府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中,学校要同步规划建设,确保城区学校布局合理。二要做强农村义务教育,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新增教育经费重点投向农村义务教育,努力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要将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学生上学远的难题,另一方面以此促进学校布局调整,提高规模效益。要抓住国家“校安工程”项目实施机遇,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要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后勤“十有八配套”建设,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条件;要抓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为义务教育质量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四)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备均衡是关键。一是要着力解决小学教师补充问题。到20xx年小学适龄儿童将达到31万多人,比现在增加7万人;学前班适龄儿童有3.5万人。生源数量增加教师数量必须要增加;同时目前小学教师结构也必须改变,普九结束后,多名优秀点的从小学拔到初中、有3000多名民转公、还有3000名资教生。民转公教师很多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资教生政策究竟什么时候变也无法预料。因此,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应对措施。二是坚持教育、引导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现有教师队伍积极性。既要重视教师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对教书育人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价值认同,让他们工作更加安心,也要提高教师待遇,让他们工作更加舒心。如在全州开展“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程”等活动。三是狠抓教师培训。既要倡导教师同行互助,自主学习提高;更要努力为教师培训提高创造条件,尤其经费上要有保证。四是大力推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扩大交流面,建立优秀教师在农村成长,优秀教师服务农村教育的机制,把教师农村从教经历作为评聘中、高级职称的刚性条件,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对农村学校教师增加津补贴。

(五)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动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质量均衡是核心。一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为素质教育推进营造良好环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改革高中招生办法,把重点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弱化中考选拔功能,消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六)建立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不懈努力。一要建立财政、人社、发改、编办、住建、规划、教育等多部门参与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系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题,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评价机制,把义务教育作为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优势,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地方法规支撑体系。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条例》,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事项以法规形式加以明确。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九

近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为教育办实事、解难事,基础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州现有义务教育学校848所,其中小学701所(含教学点449个),初中147所。小学在校生23.9万人,初中在校生14.4万人。小学教职工1.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万人;初中教职工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83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54%。全州“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建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初步确立。在“普九”攻坚结束后,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州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政府行使对县域内基础教育发展的统筹权、决策权和管理权。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同年,省政府也出台了《湖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同时开始试点。我州鹤峰、、建始三个县市先后被确定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试点县市正在按省要求实施,其他县市也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工作议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初步确立。

(二)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州被列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两免一补”政策率先落实。近年争取中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工程,每个试点县得到1000万元以上。二是地方财政尽力保障。州政府对教育实施目标责任管理,每年与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年末进行考核。尽管县市都是吃饭财政,都尽力保障义务教育。“十一五”期间,仅实施农村教师“安教工程”,建设教师住宅小区和周转房,累计投入资金1.99亿。三是利用社会资金。鹤峰县下坪中心小学食堂由民营企业家赞助100万元修建。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按照州委统一部署,州、县市政府坚持把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纳入政府公开承诺的实事办理范畴,强力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条件。一是校舍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寄宿制学校校舍11万平方米,改造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全州小学分别减少砖木、土木结构校舍24.3万、10.8万平方米;初中分别减少砖木、土木结构校舍4.08万、1.8万平方米。二是寄宿学生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全州小学学生宿舍增加3.8万平方米,初中食堂面积增加2.7万平方米。新增食堂均按标准化要求建设。有的乡村学校都建起了学生浴室等生活设施。三是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全州中小学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建有校园网的小学数量翻了一番,达到111所,建有校园网的初中学校增加19所,达到72所,56所初中建成理、化、生标准化实验室。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并积极探索师资配备均衡办法,一是建立了“退一补一”的补充机制。,我州教师配备开始严格执行省定标准,退一补一。200年,全州一次性解决初中教师缺编问题,补充200名;全州一次性解决36个边远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紧缺问题,补充190名;从开始,连续5年每年补充600名用以解决教师不足。按省定标准综合计算,我州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数量达标。二是“安教工程”全部启动,加强了教师住宅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修建教师住房23.8万平方米,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为城区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提供了条件。市崔坝镇集中为教师建了经济适用房,形成了教师住宅小区;鹤峰县邬阳乡栗子小学仅16名教师也建了9套教师周转房。今年全州套经济适用房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充分争取了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大力向倾斜,大批教师受到培训;州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同层级和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市开展了“名师工程”,今年给108名教师授予了名师称号。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尽心育人。四是开始了城乡教师交流的探索。各县市采取城区教师农村支教的形式进行了小范围的城乡教师交流。巴东县野山关镇给到教学点的教师每月给补贴50元交通费。五是利用“资教计划”和“特岗计划”的实施,全州有300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改善了农村教师知识结构。

(五)学生免费就学目标基本实现。全州于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农村学生开始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享受了免费政策。各县市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解决弱势群体入学问题。鹤峰县建立了孤儿学生、特困生两项救助基金。对于因父母进城务工随迁就读的学生,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妥善解决其就学问题。

(六)根据县情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来凤县开始着手研究“初中向县城集中”的规划,拟在县城办3所标准化寄宿制初中,让所有初中学生进城读书,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近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夹江一小、黄土中学、土门小学,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参加调研人员充分发表了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被确定为xx市第二批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到20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公办学校44所,其中初中17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25所。全县在职义教教师1719人,其中初中748人、小学971人;义教学生17551人,其中小学11488人、初中6063人。占地面积初中23.66万平方米、小学22.5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初中9.86万平方米、小学8.49万平方米。截止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国家规定标准,有42所自评分在85分以上,基本达标。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加强领导。20,我县被确定为创建迎评县后,庚即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先后下发《xx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xx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建红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晋锐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安排、部门和乡镇职责、责任追究等要求。二是落实责任。县政府与22个乡镇、23个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创建工作纳入部门年终目标考核,分值为3分。7月中旬,制定工作考评细则,将考评得分计入年终目标考核、占30%,考评结论作为对学校和校长考核依据,对考评得分低于85分的学校班子启动问责机制。三是营造氛围。下发《x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手册》60余本、宣传资料余份。编发工作简报3期。《乐山日报》《夹江信息》《夹江政情》等采用创建信息10余条、局长访谈2篇。学校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发、悬挂标语等形式,加强创建工作宣传。四是全面推进。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4次,不断查找差距,细化措施,协调、推进工作进度。目前,已完成《文件汇编》、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等基础性工作。

(二)加强培训,明确目标要求。年10月,在教育系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会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人向我县近70名教育局中层以上干部及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全面解读《x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手册》。年3月起,先后在木城镇、县教师进修校开展业务培训,县教育局计财股、人事股、教育股、教仪站负责人指导全县40余名业务骨干清理核实填报办学条件10项指标。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教育局相关股室和学校分别到xx区、xx市,学习指标体系和建档要求。7月初,教育局领导班子分六个片区再次对相关指标系数落实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落实机关工作人员对联系学校定期进行督查。

(三)加大投入,确保硬件达标。一是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以来,投入近2亿元,新建校舍约6万平方米,维修加固5万平方米。今年,安排700万元用于均衡达标建设,涉及学校14个,主要用于添置设备、食堂改建、运动场建设等。二是进行城区学校布局调整。2014年9月,将青州中、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夹江一中、夹江二中派出优秀教师,帮助打造精英团队。积极探索“依托夹中,振兴焉中”办学模式。围绕夹江外校搬迁新建,将原址校产整体划入夹江一小。三是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目前,已投入近46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信息化建设661万元,班班通1600万元,仪器设备1800余万元(小学理科338万元,中学理科272万元,小学音体美686万元,中学音体美518万元),图书室建设500万元。全县信息技术计算机台数达标100℅,电子白板达到“校校通”、“班班通”,仪器设备基本达标。7月以来,全县学校加快推进图书编码上架,一批学校已完成前期工作。四是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全县学校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挖掘自身特色,塑造文化主题,打造校园文化。

(四)提升素质,狠抓队伍建设。以打造校长、教师综合素质为重点,基本实现全县师资均衡。一是严格干部管理。坚持把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素质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全面实行学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制度。7月,完成所有学校、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工作。二是促进教师合理交流。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制度,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男53周岁、女48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满9年以上,实行定期交流,每年交流的比例为专任教师总数的10%。三是完善新教师招聘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每年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解决结构性缺编和艺体教师缺乏问题。、2014年、2015年分别招聘18、22、20人。四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强化师德建设,成立名师工作室16个,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定期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两支队伍整体素质。

(五)科学管理,严控班额容量。为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我县严格招生政策,中小学招生按照“严格程序、分批录取,严格标准、严控入口,总量控制、阳光操作”原则,进一步规范编班,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今年城区初中招生人数减少200余人,小学招生人数减少120余人。从2015年9月起,城区学校各年级接收转学生原则上按“出一进一”的办法执行。

(六)强化问责,严格督查督导。今年以来,对学校、单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专项督查5次,教育局班子成员分片区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近20次。根据督查情况,严格问责机制,截止6月底,免职处理推进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的校长2名,对6名进度滞后、行动迟缓的校长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从8月起,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县教育督导室将对相关县级部门、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全面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增长速度与城市扩张、人口集聚不同步,形成严重区域和结构失衡,县城学校人满为患,存在大班额现象,而农村学校却生源不足,门庭冷落。二是学校办学经费不均衡,按照县财政管理体制,学生数量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经费,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生源流失、学生数量减少,导致办学经费更加紧张。三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优质师资总量不足,教师素质提高的任务重。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已进入督导评估验收倒计时,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督查,对照检查验收标准查漏补缺和完善资料,确保省教育督导团的督导评估合格。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要坚持高位均衡发展的理念,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在保证优质学校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薄弱学校投入和师资配备的力度,为薄弱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要优化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办学模式,把寄宿制学校作为农村学校建设的`方向,解决农村学生居住分散上学往返难、留守子女无人管的问题。三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缓解公办教育的负担,使其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四要对那些已纳入规划并进入程序的学校建设项目要加快推进,力争尽快解决相关学校的现实问题。

(三)政策倾斜、扶强助弱。坚持“两手抓”,一手继续抓品牌学校建设,做长“长板”,发挥优势,培育典型;一手继续抓边远薄弱学校支持力度,补齐“短板”,共同进步,均衡发展。坚持公共教育经费适当向边远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制定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带动边远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将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二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指导带动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大力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加快名师培养步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三要提高新教师的招收数量和质量,在招考新教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际教学能力的考察,同时要面向县外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四要加快推进教师定期轮换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实行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联盟,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要科学合理地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和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工作,既要保证优质学校优势不减,也要保证薄弱学校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加快师资力量均衡发展的速度。五要针对全县教师“超编缺员”的现状,应对哪些因撤并或生源萎缩导致的学校教师基数大的情况,进行转岗培训和调整。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随着“两基”目标的全面实现,荆州区教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由于受地方财力、管理体制以及大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义务教育出现了城乡及校际发展不均衡和大班额、择校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瓶颈”,成为教育公平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我们深入到荆州区各中小学,通过对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思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1、区域差距与校际差距较大。从中学看,由于市直学校的优势对我区城区初中的影响和乡镇初中学校的布局调整,各初中办学水平的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纪南、弥市、川店、八岭等乡镇初中与城内的郢都中学、南门中学基本上能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有优势,城南、李埠、太湖、菱湖等乡镇场初中办学质量相对略逊一筹。从小学看,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而这种差距,包括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质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城内学校特别是荆州小学,无论在哪个方面,与农村小学相比,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荆州小学,有许多班级人数都在80人以上,大大超过了教育主管部门规定设臵的班级人数,以至于在开学报名时出现了“一人难进”的现象,而在李埠学区东岳庙小学,全校仅仅只有97名学生,许多班级只有10多人。

2、师资水平差距明显。我区城乡教师的资源配臵极不均衡,乡镇特别是小学师资力量较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是质量偏低。乡镇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职称较低,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这些教师由于条件所限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方式落后等情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都难以保证。更令人担心的是现有农村优秀教师仍不断地流向城区,使本已不均衡的城乡教育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是年龄老化。由于历史原因,乡镇已多年未补充年轻教师,现在许多乡镇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许多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甚至更高。第三是学科结构失衡。主要是传统学科多,新型学科少。英语、计算机课程教师紧缺,体、音、美等科目的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学校音、体、美、计算机课都没有专职教师,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3、政策的“双刃剑”效应。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一系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也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校布局调整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农村生源急剧减少的情况非常必要,也是均衡教育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也存在着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教育支出,撤并的`速度过快,结果导致学校班级学生数爆满,一般的60——70人,有的甚至更多。从表面上,学生的学习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而在更深层次上,如学生所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的人次与频率显然少了很多。如果让我们选择是坐在漂亮的教室里,还是有个可以用更多机会和时间与教师交流,我想,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因此,学校布局调整过度,致使班额过大,对均衡教育资源也有不利的一面。

1、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近几年来,我区按照“相对集中、优化资源、改善条件、扩大规模、便于就读、提高质量”的原则,撤并了一批规模小、布点较近的学校,实行规模办学,使荆州区学校布局日趋合理。

2、合理配臵教师资源。近年来,区教育局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采用多种举措:一是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二是通过城乡学校结对,互派校长挂职,互派教师任课,互相开展教研活动来促进城乡区域教育的共同发展。

3、推进招生方式改革。全区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在城区中学,全部采取了“电脑编班派位”的办法,各班之间平行,每班之内随机。

4、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教育项目资金,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基本消除了农村学校的d级危房。兴建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解决了许多“空巢”家庭的后顾之忧。在乡镇中学新建了多栋学生公寓,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

5、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近三年来,我区已建立了38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完善了优质教育资源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许多地理位臵偏远的农村学校已经能同步享受到最现代化的教育资源。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二

教育是社会各利益群体关注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是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义务教育是为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个应受教育对象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三州战略”、建设先进自治州、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州政协主席会决定将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调研内容。根据州政协主席会的安排,7月中旬,州政协副主席杜成明、谭建军带领科教文卫体、文史委员会及部分州政协委员,会同州教育局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对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到鹤峰、来凤、、巴东、建始5县市召开了县市政府、政协,县市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中小学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到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进行了实地调研。利川、宣恩、咸丰三县市上报了相关材料。同时,邀请州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我州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为教育办实事、解难事,基础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州现有义务教育学校848所,其中小学701所(含教学点449个),初中147所。小学在校生23.9万人,初中在校生14.4万人。小学教职工1.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万人;初中教职工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83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54%。全州“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建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初步确立。在“普九”攻坚结束后,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州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政府行使对县域内基础教育发展的统筹权、决策权和管理权。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同年,省政府也出台了《湖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同时开始试点。我州鹤峰、、建始三个县市先后被确定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试点县市正在按省要求实施,其他县市也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工作议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初步确立。

(二)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州被列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两免一补”政策率先落实。近年争取中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工程,每个试点县得到1000万元以上。二是地方财政尽力保障。州政府对教育实施目标责任管理,每年与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年末进行考核。尽管县市都是吃饭财政,都尽力保障义务教育。“十一五”期间,仅实施农村教师“安教工程”,建设教师住宅小区和周转房,累计投入资金1.99亿。三是利用社会资金。鹤峰县下坪中心小学食堂由民营企业家赞助100万元修建。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按照州委统一部署,州、县市政府坚持把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纳入政府公开承诺的实事办理范畴,强力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条件。一是校舍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寄宿制学校校舍11万平方米,改造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全州小学分别减少砖木、土木结构校舍24.3万、10.8万平方米;初中分别减少砖木、土木结构校舍4.08万、1.8万平方米。二是寄宿学生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全州小学学生宿舍增加3.8万平方米,初中食堂面积增加2.7万平方米。新增食堂均按标准化要求建设。有的乡村学校都建起了学生浴室等生活设施。三是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全州中小学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建有校园网的小学数量翻了一番,达到111所,建有校园网的初中学校增加19所,达到72所,56所初中建成理、化、生标准化实验室。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并积极探索师资配备均衡办法,一是建立了“退一补一”的补充机制。,我州教师配备开始严格执行省定标准,退一补一。2,全州一次性解决初中教师缺编问题,补充200名;全州一次性解决36个边远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紧缺问题,补充190名;从开始,连续5年每年补充600名用以解决教师不足。按省定标准综合计算,我州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数量达标。二是“安教工程”全部启动,加强了教师住宅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修建教师住房23.8万平方米,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为城区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提供了条件。市崔坝镇集中为教师建了经济适用房,形成了教师住宅小区;鹤峰县邬阳乡栗子小学仅16名教师也建了9套教师周转房。今年全州套经济适用房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充分争取了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大力向倾斜,大批教师受到培训;州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同层级和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市开展了“名师工程”,今年给108名教师授予了名师称号。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尽心育人。四是开始了城乡教师交流的探索。各县市采取城区教师农村支教的形式进行了小范围的城乡教师交流。巴东县野山关镇给到教学点的教师每月给补贴50元交通费。五是利用“资教计划”和“特岗计划”的实施,全州有300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改善了农村教师知识结构。

(五)学生免费就学目标基本实现。全州于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农村学生开始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享受了免费政策。各县市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解决弱势群体入学问题。鹤峰县建立了孤儿学生、特困生两项救助基金。对于因父母进城务工随迁就读的学生,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妥善解决其就学问题。

(六)根据县情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来凤县开始着手研究“初中向县城集中”的规划,拟在县城办3所标准化寄宿制初中,让所有初中学生进城读书,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

纵向比,州义务教育发展较快,但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比,差距仍较大。

2、基础设施与标准化要求差距较大。一是校舍面积不够。包括布局调整后闲置未用校舍面积在内,全州小学生平校舍5.94平方米,初中生平校舍9.57平方米,与省定小学生均12.25平方米、初中生均13.41平方米的校舍基本标准差距较大。具体到学校,村级学校生均面积均超标,城区和乡镇学校生均面积均严重不达标。二是校舍质量仍然不高。现有校舍中砖木、土木结构校舍占32%,危房率33.88%。三是功能用房紧缺。学生宿舍紧缺状况更突出。省定标准寄宿制小学生均3平方米、初中生均3.3平方米,单人单铺。全州寄宿制生均宿舍面积小学仅2.3平方米,初中仅2.5平方米。我们所到的学校均极为拥挤。市崔坝镇徐汇希望小学,1米宽的床睡3人,崔坝民族中学26平方米的寝室住40人。四是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全州小学体育器材、美术器材、音乐器材和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的仅11%—22%;初中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配备达标的仅24%—30%,理化生实验仪器配备只占53%。建始县174所义务教育学校,仅4所建成了标准化实验室。新建的实验室,都是24组到28组配置,由于班额过大,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仍然无法有效保证。仪器设施的欠缺,导致义务教育理科教学质量不高,最终反映到高考时,理科上线率低于文科上线率。

3、师资队伍与客观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教师数量总量满编实际不足。综合计算,全州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已达到了省定标准,但因以下几个因素使教师数量仍有较大缺口:397所寄宿制小学、140所寄宿制初中学生生活服务与管理,按1:100算需要1800名老师;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按小学的师生比配备,需1600人;乡镇中心学校占用教师编制500—600名;不算小学449个教学点的1000多名教师,约4000名教师编制是原来核编时未考虑到的因素。二是教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从年龄上看,“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现象较普遍,越到基层,教师的年龄越大。建始茅田的一个教学点,3个老师全都是58岁以上的。从学历上看,全州小学教师中,高中阶段学历的占38.41%,高中阶段以下学历的还有1.1%;初中教师中,高中阶段学历的占3.85%,高中阶段以下学历的也还有6人。鹤峰县邬阳乡栗子小学16个老师,除7个资教生外,9个老师有2个学历不达标。三是学科结构不配套。小学缺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部分学校靠资教生缓解了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还靠放课程光盘来进行英语教学,而音乐、美术等课程无法开设。

4、四是城乡发展失衡。全州义务教育学校中,农村学校占82.67%,农村学生占60.46%,义务教育绝大部分在农村,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镇。全州近30所义务教育州示范学校,农村学校仅占3所;初中中高职称专任教师,城镇教师409人,农村教师仅293人。大部分质量不高甚至是危房的校舍在农村学校。据/学年统计,小学、初中学校砖木、土木结构校舍中,农村小学占90%以上;农村初中占75%左右;d级危房基本在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城镇,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镇,城镇学校超级大班大量出现,各项指标严重超标。而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大量闲置,使用不优。我州因地域特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分散,经过几轮布局调整后,情况仍未完全改变。小学目前仍有449个教学点。市55个教学点,师生比仅为1:8.54;来凤县绿水乡梅子树教学点,81个学生,有10个教师。师生比也是1:8.巴东县绿葱坡镇野花坪教学点一名教师教一名学生。

造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是历史欠账过多,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一时难以改变。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年代,县、乡、村分别负责办好各自所属学校。我州县市都是“吃饭财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县、乡、村均无力办好学校,学校条件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过多的历史欠账形成了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主观上是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不牢。由于处于发展期,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出现教育为经济发展让路的现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民族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提高,事关长远发展能否得到保障的大事,必须强力推进。州享受国家、省多项优惠政策。尤其是随着“三州”战略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热火朝天、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紧锣密鼓,全州上下都在积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为把建成全国最先进的自治州目标努力。这些都必须要有人才支撑,人才要靠教育。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深化认识,牢固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公平是其本质属性,均衡发展则是实现公平的必由途径。保障公民享受公平权利,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家已把均衡发展确定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湖北省明确提出2015年前全省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均衡,即上级有部署。当前义务教育出现择校热,折射出人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烈期盼,即群众有要求。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主动应对发展需求。不求政绩显现于本届,以公平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利长远为根本目标,在决策时,要优先考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投入,消除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政府要把增加经费投入作为履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职责的硬任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撑。一是继续加大向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拓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来源。二是保障法定教育投入。不折不扣执行现有教育投入政策。州、县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明显提高;要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固定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且不能用来发放教师工资。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本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拨付标准,坚持“上进下不退”,确保实现“三个增长”。三要落实国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教育的规定。

(三)改善硬件条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是基础。一是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应对社会“就优入学”的心理,抓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条件的改善。既要应急扩大城镇现有学校规模,尽量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之需,也要立足长远,把城镇教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预留满足需要的教育用地。尤其是在政府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中,学校要同步规划建设,确保城区学校布局合理。二要做强农村义务教育,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新增教育经费重点投向农村义务教育,努力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要将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学生上学远的难题,另一方面以此促进学校布局调整,提高规模效益。要抓住国家“校安工程”项目实施机遇,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要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后勤“十有八配套”建设,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条件;要抓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为义务教育质量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四)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备均衡是关键。一是要着力解决小学教师补充问题。到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将达到31万多人,比现在增加7万人;学前班适龄儿童有3.5万人。生源数量增加教师数量必须要增加;同时目前小学教师结构也必须改变,普九结束后,多名优秀点的从小学拔到初中、有3000多名民转公、还有3000名资教生。民转公教师很多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资教生政策究竟什么时候变也无法预料。因此,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应对措施。二是坚持教育、引导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现有教师队伍积极性。既要重视教师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对教书育人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价值认同,让他们工作更加安心,也要提高教师待遇,让他们工作更加舒心。如在全州开展“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程”等活动。三是狠抓教师培训。既要倡导教师同行互助,自主学习提高;更要努力为教师培训提高创造条件,尤其经费上要有保证。四是大力推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扩大交流面,建立优秀教师在农村成长,优秀教师服务农村教育的机制,把教师农村从教经历作为评聘中、高级职称的刚性条件,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对农村学校教师增加津补贴。

(五)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动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质量均衡是核心。一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为素质教育推进营造良好环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改革高中招生办法,把重点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弱化中考选拔功能,消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六)建立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不懈努力。一要建立财政、人社、发改、编办、住建、规划、教育等多部门参与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系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题,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评价机制,把义务教育作为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优势,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地方法规支撑体系。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条例》,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事项以法规形式加以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