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09:25 页码:14
2023年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大全14篇)
2023-11-12 20:09:25    小编:

教育是指教育目的明确,以过程性和系统化方式实现的一种社会活动。如何进行阅读理解是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以从这些总结范文中学习到一些优秀的总结思路和表达方式。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一

近来,学习了“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现谈谈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教师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因而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应有较高的要求。

(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因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只能靠教师来掌握。所以,必须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要有事业心。

有事业心才有动力,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而奉献毕生的力量。

(三)要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友爱的情感,要全面关心大学生,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没有爱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

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结合科研或者注意搜集本专业本学科的`新成果,了解其发展趋势。认真备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教研,精益求精。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结合科研和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学质量,有条件时可脱产进修,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五)要团结协作

在学校里,不论是培养人才或科学研究,都要靠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十分重要。在教学方面,互相通气,避免重复疏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在科学研究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需要多种学科协作,仅靠个人的力量,许多课题是很难完成的。必须组织许多校内教师,甚至校外专家,能力合作,才能完成。社会服务方面也一样,有许多项目也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问题。教师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起“为人师表”的榜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二

xxx年以来,区残联紧紧围绕麒麟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曲靖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及各执行年度下达的指标任务,结合残联职能,针对残疾人特点,强化服务意识,真抓实干,扎实工作,进一步开创了全区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促进了全区残疾人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新进展。

残疾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残疾人参加医保的特别扶助政策全面落实,残疾人享有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医疗康复报账水平、医疗救助水平持续提高。前3年(xx—xx年,下同)培训基层残疾人康复协调员、指导员491人次,后2年(xx—xx年,下同)预计培训500人次;前3年培智残儿童家长180人次,后2年预计培训200人次;前3年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1200人次,培训精神病患者监护人1481人次,救助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401人次,后2年预计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1200人次,培训监护人1400人次,救助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400人次;前3年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661例,实施肢残儿童少年矫治手术140例,后2年预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100例,肢残儿童少年矫治手术40例;前3年免费救助适配辅助器具1440件,后2年预计1400件;前3年完成低视力康复530例次、智残儿童康复120例次、聋儿听力助残40例次、适配成人助听器40例、肢残康复训练360例次、适配假肢50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60例次,后2年预计完成低视力康复400例次、智残儿童康复160例次、聋儿听力助残30例次、适配成人助听器60例、肢残康复训练300例次、适配假肢30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40人次。

(二)残疾人就业创业取得新成效。

前3年免费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04人、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120人、盲人按摩培训28人次、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xx人次,发放残疾人创业补贴123人,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50余万元,新增残疾人就业190人,后2年预计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20人、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100人、盲人按摩培训20人次、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200人次,发放创业补贴60人,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80万元,促进残疾人新增就业130人。

(三)残疾人扶贫解困取得新进展。

前3年,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50户,开展贫困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40户,落实贫困残疾人居家安养补贴1227人、集中托养补助94人次,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补助570人次,救助新考录残疾大中专生21人,建成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个,后2年预计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00户,贫困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80户,贫困残疾人居家安养补贴800人、集中托养补助80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380人次,将现有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建成省级示范基地。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在各种城乡建设发展项目中,对贫困残疾人均给予了倾斜照顾。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政策的.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助尽助。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优待政策全面落实。

此外,残疾人教育、文化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信访维权、残疾人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的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扶残助残政策“碎片化”、落地难,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措施亟待完善,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残疾儿童在接受教育、抢救性康复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三

深圳市的物流规划,本来开辟了一个很好的先例,那就是把物流规划的重点放在规划物流平台方面。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分关注物流信息平台而相对弱化了实物物流平台。但是,以后出现的一些规划,对于物流平台的问题进一步弱化。作者认为物流平台规划尤其是实物物流平台规划应当是物流规划的着重点。

主要的原因在于:在整个物流产业结构中,实物物流平台以外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形成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可以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丰富和完善。即使没有规划,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可以充分表现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实物物流平台我国离市场化的进程还相当遥远。实物物流平台带有社会性和公益性,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建设,又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长期建设,为了防止失误。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2、关于物流园区。

有一点令人担忧,那就是物流规划在有一些地区实际上已经转变成物流园区规划,或者把物流园区作为规划的重点。这恐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物流园区的概念是不清晰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并没有形成对物流园区的明确共识。有的规划本来是把物流园区作为实物物流平台一个内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变成了物流运作企业的聚集地:咸了物流运作的一个内容。很多情况下。人们用制造业园区的概念来理解物流园区,用制造业园区的构筑方法来构筑物物流园区作者认为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进行物流运作的企业。是不是需要以园区的形式来聚集,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物流园区有没有可能成为物流平台,尤其是实物物流平台一部分,这是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等问题。

这是物流规划涉及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现在正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还没有形成结论,也提起大家广泛关注。但是起码有一点,把物流规划问题简单化到园区,这应当是一种错误。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的新征程,实施二五规划。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参与其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二五规划对我个人成长和国家整体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我将分享我对二五规划的体会和感受。

第二段:注重创新。

创新是二五规划的重要方向。政府提出的创新战略与整体经济有密切关系。二五规划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高端人才、双创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把握机遇,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工作中,不但可以增强自身实力,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段:人才更加重要。

人才是二五规划的另一项重点领域。从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推进的“双一流”建设中可以看出,各地都在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比如年薪百万、住房购房补贴等措施。二五规划中也提到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人才评价体系,让更多的人才来发挥自身优势。在这个时代,人才是最宝贵和最重要的资源。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才能永续发展。我们需要用正确的眼光和方法对待人才,使人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第四段:环保与可持续。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重要课题。对于中国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领域。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因此,政府针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对环境友好的政策。二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注意生态保护,倡导绿色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五段:总结。

二五规划贯穿创新、人才、环保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方针。如此庞大的计划,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多方面了解规划的内涵和要求,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不遗余力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全国人民和我们这一代的共同努力下,二五规划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迈入更广阔的领域,中国将会以更加强大的姿态站在世界的舞台之上。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五

进一步介绍以后的工作时:制度流程建设:提高公司物流运转的.效率,降低公司物流成本;供应商与采购管理:建立和优化物料采购流程;仓储管理:根据公司物料特性及物流发展状况,组织建立公司仓储、周转等仓库管理体系,提高公司货物使用效率;运输管理:组织建立公司货物运输体系,规划公司的货物调配与调度;销售与市场支持:支持销售及相关市场活动,进行物流成本分析、预算及控制,提高客户满意度;物流系统优化:不断完善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物流成本,改进服务,增强公司物流环节的竞争力;部门行政管理: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及价值导向,结合物流业务特点,开展组织和人员建设,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六

二十二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二五规划作为新时代下我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已经成为各个方面工作的重要指南和目标。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幸参与其中,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二五规划的一些深刻认识和感悟。

一、深入领会整体战略思想。

制定二五规划是针对当前中国和未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类风险和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的一份战略规划。从规划中我发现,与以往不同,二五规划从全局高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我国未来高质量、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二五规划并不是一份简单的目标清单,而是一份有机的、系统的、具备预判性的科学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对未来中国的战略考虑和发展目标,因此制定期间要深入领会整体战略思想。

二、把握发展重点和路径。

二五规划对我国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团结、改革开放、生态文明、人民福祉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划,上下层次、领域之间有机衔接、相互促进,这样可以保证发展有序、逐步、全面的进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把握发展重点和路径,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上推进发展和创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践行全面发展的理念。

全面发展是二五规划的一个核心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制定与实现上。从人才培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文化建设、健康医疗、乡村振兴等方面,都要求全面发展。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往往会局限于某个领域,而二五规划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注重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要认真钻研,创新思路,瞄准全面发展的目标,践行全面发展的理念。

四、加强创新驱动和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科技剧烈发展,我们必须把创新当成第一生产力,加强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我国的资源利用现状,不仅需要加强管理,还需要优化配置,因此二五规划的制定中也加入了推动能源革命、环保等方面的重要任务。把创新驱动与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更好地利用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中国甚至世界的发展。

五、坚持艰苦奋斗和自我革命。

中国的发展过程充满艰辛和困难,我们也必须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厚积薄发,完成超越自己的目标。同时,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必须也要坚持自我革命和传统文化的沿传,这就是亿场人所需要负起的社会责任。因此二五规划也从深层次上引领我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二五规划的执行不仅需要上下层级的共同参与,还需要亿场人的努力,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要努力实现规划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领会整体战略思想,把握发展重点和路径,践行全面发展的理念,加强创新驱动和优化资源配置,坚持艰苦奋斗和自我革命。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规划所制定的目标,推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贡献。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七

二、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依法实施城乡规划。

三、认真学习《十二五规划》,严格执行《十二五规划》。

四、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把城乡规划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五、城乡规划有国法,使用土地要依法,工程建设要守法,乱搭乱建要受罚。

六、城乡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乡规划。

七、城乡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

八、坚决查处违法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九、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保障城乡规划依法实施。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八

很明显,进入发展期之后,必须要强调能动的,有序的、有计划地进行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发展路线和有效地组织运作措施。在大规模发展之后,就不能允许有大的失误,更不能允许用巨大的投资去进行失败的运作。小的错误不可避免。小的调整也是随时需要进行的,但是全面否定和推倒重来,是绝对要避免的。物流规划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加入wto之后的机遇与挑战,使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总体经济结构的问题,正确处理生产、流通、消费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层次。规划物流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提出的。

中国物流从起步期开始进入发展期,能动地布署全面的发展,是发展初期应当做的主要工作。

中国物流的起步期,大约经历了二十年,在物流的起步期,主要工作是引进、学习和研究,由点到面的进行科学普及,并且在物流的局部领域(例如配送),在个别地区(例如九十年代初在石家庄,无锡市的配送试点)和个别部门例如(物资部门、商业部门)进行探索性的推动。应该说,二十年时间虽然长了一些(日本引进物流概念之后的起步期,大约是十年),但是,这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为我们现在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起步期的探索,往往是盲目和无序的,不断否定前面的探索,再重新回到起点寻找新的路子,这是起步期很正常的事情。在中国物流从起步期进入发展期之后。如果保持起步期的习惯思维和习惯运作方式,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会延误了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

很明显,进入发展期之后,必须要强调能动的,有序的、有计划地进行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发展路线和有效地组织运作措施。在大规模发展之后,就不能允许有大的失误,更不能允许用巨大的投资去进行失败的运作。小的错误不可避免。小的调整也是随时需要进行的,但是全面否定和推倒重来,是绝对要避免的。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尽快促成对现代物流分割的体制进行改革,改革是有难度的,并且需要时日,但是,发展不能等待,在现行体制下,寻找促进发展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物流规划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9月,深圳市提出了一份完整的物流规划草案,开辟我国物流规划之先,到今天已经整整四个年头。这些年,可以说在中国掀起了物流规划热。

深圳市率先把物流产业规划成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全市性的物流规划已经开始实施。北京市、辽宁省进行了规划性的工作,天津。上海。广州。长沙,大连,成都等一大批城市分别制定了物流规划或者发展纲要。中国邮政开始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铁路系统、交通系统分别制定了全国集装箱枢纽和全国交通枢纽这种属于物流平台的规划。物流规划还进一步深入到中、小城市和大中城市的区、县,诸如河北的沧州。浙江的余姚、北京的丰台、佛山的三水等等。许多大型企业例如兖州矿务局也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现在,恐怕没有哪一个权威单位能够说清楚中国大大小小有多少物流规划了。

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中国有多少物流规划,当然也就没有人能够计算清楚,这些规划背后的投资需求了。现在看起来,公开宣布百亿以上的投资就有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区,全国交通一级枢纽和铁路集装箱枢纽建设投资,则在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水平,对于总量估计,几千乃至上万亿是不足为过的。

怎样估价这种物流规划热的现象,我想可以作这样的判断。首先,投资的取向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性投资,不简单是追逐利润,更重要是谋求战略发展,是对前景看好的表现。经济界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找到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这应当说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第二,我国接受了过去盲目发展的教训,把规划放的一个重要的位置,证明我国经济发展的理性和科学性正在强化。

第三,反映我国经济界对现代物流的生疏,在物流热大潮的推动下,物流极具诱惑但又不敢贸然行事,先进行规划就成为一种选择。

问题在什么地方呢?这恐怕倒是面对未来几千亿投资,我们要多问一些的!我认为,主要问题恐怕在于,时间太短,我们还没有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迄今为止,我们还形不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物流规划理论和方法。甚至物流规划应当规划是什么,也还有严重的分歧。

这些年的发展表明,人们对物流规划的重要性有了共识。就物流领域而言,规划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和物流本身的特殊性有关。

第一,物流的涉及面非常广泛,需要有共同遵循的规划。物流涉及军事领域、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及后消费领域,涵盖了几乎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仅以社会物流的共同基础设施而言,我国相关的管理部门,就有交通、铁道。航空。仓储。外贸、内贸等六大领域分兵把口,更涉及到这些领域的更多的行业。实际上,这些领域和行业在各自的发展规划中、都包含有局部的物流规划。这些规划,由于缺乏沟通和协调,更多是从局部利益考虑,再加上局部资源的有限性,往往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物流大系统的有效性,必然给今后的物流发展留下诸多的后遗症。

所以,必须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全面的。综合的物流规划,才能够把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

第二,物流过程本身存在“背反”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协调。物流过程往往是很长的过程,一个过程经常由诸多环节组成,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这些环节之间往往存在“效益背反”现象,如果没有共同的规划可以遵循制约,各个环节各自独立去发展,就可能使“背反”现象强化。

第三,物流领域容易出现更严重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制约。物流领域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而发展的门槛比较高,这就使物流领域容易出现在低水平层次的重复建设现象,尤其最近几年的“物流热”引发一定的“寻租”的问题,加剧了物流领域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配送中心,一般物流中心和小型物流结点方面可能有突出的表现。

第四,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尤其是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有规划的引导。物流领域大规模建设项目的规划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是因为,就我国而言,这种项目的数量相当多,仅深圳市就规划了六个规模比较大的物流园区,如果再加上港口、车站、货场等基础设施,一个城市大型物流项目就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由于投资规模巨大,如果没有有效的规划,就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第五,要跨越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实现我国物流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有规划的指导。我国物流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已经与发达国家有了几十年的差距,要迅速追赶,需要跨越发达国家曾经用几十年时间的低水平发展阶段。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而言,实现这一跨越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如果缺乏规划引导和制约,任其行事,那么必然会有相当多的地区和企业,要从头走起,重复低水平发展阶段,白自的消耗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时间。

第六,就生产企业而言,在暴利时代结束之后,“轻资产”运行的新型企业,需要改变过去大量投资于生产能力旧的投资方式,而将大量制造业务外包,这样就必须建立诸如“供应链”之类的物流系统,形成以联盟为新的组织形式的、虚拟的企业。这就必须对物流系统进行新的构筑,或者对企业的整个流程从物流角度进行“再造”。所以,规划物流的问题对于生产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新的竞争格局的`压迫下,生产企业转型变形以求生存的问题和求发展的问题。社会上存在和一种误解,以为规划物流问题是宏观的问题而不是企业的问题,这显然是低估了物流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应当着重于以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网络为内容的物流基础平台规划。应当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国策吻合。这个物流基础平台的规划,固然会包含铁路、公路已经宣布的的几纵几横的线路规划。但是,更重要的是,应当从现代物流综合的角度而不是从部门的角度全面兜战,j综合的网络,包括不同线路合理布局以及使网络发挥更大效用的综合物流结点物流基地。以及相应的综合信息网络。当前,国家一级的物流规划显得更为迫切,这是因为,铁道部正在全国规划十五个集装箱枢纽站,交通部也已经规划了全国的主枢纽和一级枢纽,由于这些枢纽都是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大项目,再加上这些枢纽在未来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物流界和经济的广泛重视。然而,现实是,体制障碍的存在可能导致铁道,交通分割的深化,给我国物流系统留下很大的后遗症。可能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的问题是,需要从建立中国现代化物流系统角度,对物流结点进行统一规划,尤其迫在眉睫的是对铁道集装箱枢纽、交通枢纽这样的重要物流结点进行统一规划。

应当着重于地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以及综合的物流园区规模和布局的规划。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是省、市物流外结内连的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物流设施,也是较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这三个层次物流结点的规划是省、市物流运行合理化的重要基础。

第三、经济运行部门的物流规划。

应当着重于物流本身的运行以及“物流支持营销”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在物流基础平台之上,将有大量的企业和经济事业单位进行运作,供应、分销,配送,供应链,连锁经营等等,要使这些运作做到合理化和谐调发展,需要有规划的指导,例如重要企业,重要产品的供应链规划、以现代物流及配送支持的分销及连锁规划等。

应当着重于“物流支持营销”的规划。生产企业,尤其是大型生产企业,从“营销支持”和“流程再造”角度进行物流系统的建设规划,会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

第五、科技,教育,大型物流企业培育和发展规划。

物流科技、教育布局和发展规划也应当放在重要位置。发展现代物流,培育一批大型的、专业物流企业,尤其是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培育发展,又要防止过度竞争,这是需要通过规划进行指导的。在物流科技、教育方面,我国尤其处于落后的地位,这也是当前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九

二五规划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我国发展道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了解二五规划的意义和战略目标,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本文将对我对二五规划的理解、认识以及对未来的体会进行探究,并分享我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二五规划是指我国纲领性的五年发展规划,每个阶段的规划都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贯穿于整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我国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并划定目标,不仅符合国家的要求,更貌似顺应了人民的理念,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中来了。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还有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

三、我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对二五规划的了解和参与实践,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二五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作用。我认为,二五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任务分别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创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我认为,实现这些任务的关键是要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加强民生事业的发展,而这些关键要素必须通过创新的思维与方法来实现,铸就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四、我的体会和见闻。

在实践中,我学习到,二五规划能够在各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达成了国家与老百姓的双赢。二五规划的实行,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身体解放。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中,更多的人们从以前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视,转向如何促进广大民众的健康和幸福。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前些年的沿海经济特区开放政策,今天在全国各地被复制和实施,不断推进了国家的发展,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五、未来展望。

在二五规划背后,中国所谓“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国家发展中与人们的不断追求相互推进。二五规划是我们所追求的“中国梦”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奉献出中国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将推进以可持续、建设性和创新性的全球社会,最终成就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二五规划的实施,我们的国家将变得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更多的人们将会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和社会的幸福。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十

应当着重于“物流支持营销”的规划。生产企业,尤其是大型生产企业,从“营销支持”和“流程再造”角度进行物流系统的建设规划,会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

第五、科技,教育,大型物流企业培育和发展规划。

四年的物流规划实践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我尚未形成确定的看法,这里仅就其中两个问题提出来以供讨论。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十一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民政事业得到不断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十二五期间,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实行自然增长机制,连续5年提高保障标准,分别由**年的每人每月340元、210元提高到的490元、370元,城乡低保对象分别由**年初的3102人、22081人调整为20提标后的1037人、17958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1亿元。每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共建成各类养老床位数4456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为30.05张。其中,居家养老床位数为1198张,养老机构床位数为3258张。养老机构中,公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26个,床位数2741张;民办养老机构10家,床位数517张。今年以来,社会力量举办和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250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7.67%;护理型床位150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60%。“十二五”期间,福利彩票销售额总计3.47亿元,资助公益事业项目20个。

(二)社会治理创新协调推进。

建立孤儿养育费自然增长机制并按时足额发放孤儿生活补助费,截止年9月,全区共有孤儿125名,均为社会散居孤儿。顺利完成全区10个城市社区第五届社区居委会、249个农村社区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结合南陈集镇乔庄村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承办了全市换届选举现场会,创新性地采取设立秘密写票处和投票站等方式,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共有45个社区获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称号,全区村、居民依法自治率为100%,6个乡镇被命名为“**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乡镇、29个社区(村)被命名为**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村)”、14个社区被命名为“淮安市和谐示范社区”。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60家,每万人拥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4.5个,较好完成“十二五”社会组织数量发展指标。

(三)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

积极做好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安置。自**年以来,全区共接收退役士兵1896人,自谋职业1896人,共计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3970余万元。安置率100%(**年冬季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现正在协调中,预计年底前完成)。完成转业士官岗位安置。**年至2015年共接收转业士官53人,岗位安置34人,自谋职业19人,安置率保持在100%。扎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接收退役士兵1896人,动员参训1807人,总体参训率达95.3%。

(四)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推行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化大救助工作格局,“十二五”期间,成立了我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工作机制,出台了我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专人负责的区、乡(镇)、村(居)三级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或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督导站;其共救助流浪人员约600名。基本殡葬费用免除的惠民政策全面实施,最高免除标准为1000元/人,全区火化率连年保持在100%。

(五)八十二陵园建设实现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投入5000余万元,新建了八十二烈士纪念馆、“红星广场”、主题雕塑、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陵园占地面积由147亩扩大到1480亩。精心组织各类活动的准备和接待工作,**年八十二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5年获批4a级旅游景区荣誉。

“十二五”期间,我区民政事业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不足,现有养老机构特别是公办养老机构空置床位较多。二是各级财政对民政事业投入还显不足,尤其是社会救助需求量大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矛盾依然突显。三是民政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大,资金筹措困难,建设数量、配套设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四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全区绝大部分乡镇民政办公室力量不足,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十二

加强联系沟通实现“两图合一”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的方向、规模、界限的协调与否,不仅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着城市能否健康发展,而且会对城市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实现两个规划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两个规划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两个规划都是由政府组织编制,但在具体组织编制过程中,由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分别委托不同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在行政上是同级的两个部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分别接受其同行业上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均在自己的行政体系内完成。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两个编制部门缺乏应有的有效沟通,造成两个规划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两个规划的编制时间方面。如xx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完成了总体规划纲要,并通过了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现在正在着手编制成果,准备近期上报。而同期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在还没有正式启动。由于两个规划的编制时间不同步,造成了两者在用地规模、布局等诸多方面不衔接。特别是在xx市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换提升的关键时期,两者在布局、规模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

二是表现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方面。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65平方公里,而同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0.6平方公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面积不能完全满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

三是表现在城市发展方向方面。xx市2004-20城市总体规划,把城市拓展的方向确定为泉北大街以北至营头岗的区域,而同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还没有正式启动。

四是表现在建设项目用地性质方面。在项目建设上,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许多建设项目的用地性质和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不一致。xx市33个省级重点项目中,有27个项目占用农用地且不符合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条件,未列入20农用地转用计划,而这些项目大都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项目的用地性质。由于两个规划不衔接,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的位置,难以按照规划区域进行建设,造成了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

二、两个规划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两个规划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编制历史不同。城市规划在我国产生较早,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比较强。土地利用规划20世纪80年代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编制工作,规划中主要用地指标由上至下分解,对实际发展用地的需求考虑不充分,造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

二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城市规划是综合研究分析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编制,从城市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重在解决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从土地供给出发,以上级下达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为前提,切块用于城市建设,重在“控制”,在各方面都对城市建设用地给予严格限制,不得突破上级下达的指标。

三是规划范围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比城市规划的范围大,它要对规划区内(包括城市用地)全部土地的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包括城镇体系的用地布局)做出安排,而城市总体规划则着重对城市建设用地做出安排。在土地利用上,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点和面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四是规划统计口径不同。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是两个规划最基本的规划依据和指标。两项最基本指标的不统一,造成了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在人口指标表述上,建设部〔〕16号文件规定:“城市人口包括居住在规划建成区内的非农业户籍人口、农业户籍人口和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国土资源部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规定:“城镇人口应为城镇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总和,不包括流动人口。”前者所称人口范围比后者大得多。在人均建设用地上,城市规划不考虑规划期年耕地水平和规划目标年耕地保有量,土地规划则分为城镇居民点用地指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为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设用地总量与均量都受到耕地保有指标的限制。

五是编审程序不同。两个规划的编制、审批都是政府行为,都经专家评审后报批。在评审报批前,城市规划要有方案论证、政府会议研究、人大审议等环节,而土地规划一般只经政府办公会讨论。

三、两个规划的协调衔接。

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虽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仍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也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两个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都涉及到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年限都要求到年。它们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增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两个规划衔接的总基础。

2、两个规划编制部门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两个规划具体组织的编制单位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应该加强联系沟通,互相探讨,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应共同就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规划的范围、规划的统计口径、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协商,从用地规模、用地布局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保证两个规划相互衔接。城市规划部门应与土地管理部门协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规划区范围。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统一管理土地的职能部门,应对各用途、各专业用地提出一系列总体用地规划指标,其中包括城市人均用地指标。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利用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政策应当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应给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留有一定的弹性,用地指标不要限制过死,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3、应正确处理两个规划年度用地计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应树立耕地保护意识,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意识,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城市土地利用应适应土地统一管理体制的要求,即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其行政区内的一切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开发利用,把辖区土地纳入统一的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有计划的供给机制,特别是正确处理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计划的关系,在制定年度计划时,不能脱离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近期用地需求,制定年度计划。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年度用地计划,政府部门不能背离年度计划随意批地。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两个规划重新修编、统一要求编制到2020年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推进两个规划协调衔接的好办法,使我们的各项建设按规划有条不紊地开展。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十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到底,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目标的关健时期。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依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淮政发[]113号),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和依据。

(一)“十一五”期间**市安全生产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为老百姓管好“生命簿”和“财产簿”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

1、主要控制指标完成较好。

据统计,――期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387起,死亡1334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均未突破省安委会下达我市控制指标。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的0.7885下降到的0.2638,下降幅度66.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5年的0.412下降到09年的.0.401,下降幅度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05年的下降到09年的,下降幅度%;“十一五”期间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保持在左右。

-**市各类安全事故统计。

2、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在《**日报》设立安全专版,传播安全生产知识,建立安监网站,发布安全生产信息,编印《市民安全常识手册》,免费发放广大市民群众,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安全文化示范社区创建等活动,提高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公众的安全意识,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3、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创新。

一是建立和推行“1+3”安全监控体系,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网络;二是出**全生产指导员制度,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三是深化“安保互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安全生产与保险业良性互动;四是建立“人盯厂(场)”制度,强化危化品企业和公众聚焦场所安全监管;五是实施专家服务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技术支撑力量。

4、应急救援基础建设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先后新购置5辆抢险救援车、一辆通信指挥车和各类抢险器材,另外,江苏省内河水上搜救分中心**湖基地、**市水上搜救中心年底投入使用;**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实施等,强化了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全市安全生产综合应急能力。

但是,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依然偏大,重点领域的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指标控制、指标基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安全生产工作两项主要指标控降的压力日益增大,降幅也在逐年缩小。这既反映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也反映我市事故总量居高不下,特别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事故发生率依然偏高。

二是安全生产基础不够扎实,历史欠账太多。规划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建设项目安评工作不到位,“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是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还不强。政府层面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少数地方仍然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现象,抓安全生产往往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强调得多,落实得少。企业层面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因地位、条件、机制、经费等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大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差,()“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突出,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安全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广大群众安全意识不高,全社会安全法制观念不强,大多数民众不懂安全常识,自我防范能力较差。

四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均显不足。政府层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全监管设施、设备明显不足,欠帐太多;企业安全投入太少,管理水平落后,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培训不足。虽然排查治理了大量安全隐患,但仍然存在事故隐患常查常有现象,一些重大隐患的治理还不到位,缺乏足够的科学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保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器材配备不足等。

五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监管到位。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配备难以到位。据统计,我市共有企业39109户,其中私营企业30422户,外资企业1080户;个体工商户154944户。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各类类经济和创业点不断涌现,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不少盲区盲点、监管力量不足、方式不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元,步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和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快车道,“十二五”期间正处于蓄势腾飞的关键时期,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市是苏北重要交通枢纽,公路里程超过1万公里,5条高速公路途经我市,每天进入我市辖区高速公路车辆达到7万余辆,其中危化品运输车辆达2千余辆,同时我市处于南北车辆驾驶人员疲劳区,每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都分别占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70%和90%以上。

关于X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篇十四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文化发展从社会发展中分离出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同等提出,是文化发展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作用明显增强、特点更加突出的表现。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建议中提出的要有重点地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证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才能推动文化创新,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才能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才能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或增长极、增长带)。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上海、xx、xx、xx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xx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丝绸古道、大漠雄风、敦煌壁画、红色旅游、文物考古等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但在兄弟省市文化产业方面大踏步的前进中,xx现在的窘迫情形很是尴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具有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良好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构建、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良好社会氛围和风气的形成等)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对外作用,表现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引导和带动世界和―谐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xx在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等方面都处于一个初级状态,应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从实际出发,确定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采取一切措施,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进而推动xx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市场培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也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技术先进富有xx特色的文化产品,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来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xx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会对拉动xx经济持续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事业被提升至如此重要地位,xx文化产业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xx省文化产业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产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