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6 15:06:22 页码:10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
2022-10-26 15:06:22    小编: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一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很多优秀的人民教师面对危险,他们本有逃生的可能,然而在危急的时刻,他们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学生的安全。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出自本能。而这些人民教师的“本能”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师道”,和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师爱”。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中,我们的教师正是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爱的翅膀”筑建起一座“为人师表”的丰碑,记录在永恒的史册里。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普通的谭千秋老师,用一双传播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竟然承受住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四个年轻的生命。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坚强,这是一种英雄的壮举。谭千秋这位扎根四川27年的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在人生的最紧要关头所体现的精神,已成为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感动川黔,感动中国;张米亚老师,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向倩老师,身体被折成三段,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为学生筑起生命的港湾;吴忠红老师,危急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人民教师苟晓超同志在汶川地震时,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学生,最终英勇牺牲。48岁的代课教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谭千秋、张米亚、向倩、吴忠红、杜正香……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铭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我的同行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犹如最后一堂无声之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体现了教师的良知和勇敢,以及生命的尊严与伟大,点亮了学生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历史上最可爱的人!

我一边流着泪水,一边在想,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在灾难来临时,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呢?

毫无疑问,是一种无私无畏的高贵精神在驱使着他们,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辉在激励着他们,是一种对他人生命的无限敬畏、恃重、关怀与爱护在告诫他们――先人后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因此,虽然有许多人在地震中舍己为人献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万丈光芒,而且,必将永世长存!

汶川的孩子们是不幸的,在他们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却遭遇了灾难;汶川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是他们的老师用责任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是教师那种“学生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感造就了一代优秀教师群体,在灾难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首先保护营救的也是学生。在生死关头时刻勇敢地抛开一切,一心为了学生,他们永远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也深深地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大意义,这说明了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实践证明,履行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尽到对教育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为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我决心要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为榜样,在实际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服从领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加强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的培养,加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每天能快乐充实;同时在教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要有耐心特别是特困生和差生,对他们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在教学上,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实际行动来为在抗震救灾中失去的英雄们致敬。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位还健康活着的我,我需要做什么呢?我也许不能做像他们那样的英雄,但我能像他们一样去无私奉献,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上都要突出奉献。奉献不是空洞的字眼,不是高不可攀的境地,它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备一个完美的教案,上一堂成功的课,对学生始终微笑,对学生鼓励赞扬和爱护,还体现在个体和集体发生冲突时的毅然取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奉献出来点点滴滴的真情。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教师的我,作为育人的使者,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更加广泛,今后我将以模范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思想激励自己,见贤思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民教师。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二

观看抗震救灾心得体会: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

5月12日14点28分,这一天的这个时间,我依然照常上着我的英语课,可是这一刻与往常的时刻不一样,这一时刻我觉得教室里的地面微微地摇晃,自己并没有反映是什么现象,可是2分钟过后,学校早场早已占满了学生和老师。与自我的反映自己也叫着学生走出教室,随后校长电话告知教育局我校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得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波震动了全国。这突如其来的地震惊动全国,惊动世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在“救人是重中之重”精神感召下,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也涌现出一大批奋不顾身抢救学生的英雄人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大义之举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用热血谱写了人生壮丽的诗篇!用爱心铸就了高尚的师魂!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很多优秀的人民教师面对危险,他们本有逃生的可能,然而在危急的时刻,他们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学生的安全。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出自本能。而这些人民教师的“本能”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师道”,和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师爱”。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中,我们的教师正是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爱的翅膀”筑建起一座“为人师表”的丰碑,记录在永恒的史册里。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普通的谭千秋老师,用一双传播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竟然承受住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四个年轻的生命。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坚强,这是一种英雄的壮举。谭千秋这位扎根四川27年的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在人生的最紧要关头所体现的精神,已成为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感动川黔,感动中国;张米亚老师,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向倩老师,身体被折成三段,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为学生筑起生命的港湾;吴忠红老师,危急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人民教师苟晓超同志在汶川地震时,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学生,最终英勇牺牲。48岁的代课教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谭千秋、张米亚、向倩、吴忠红、杜正香……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铭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我的同行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犹如最后一堂无声之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体现了教师的良知和勇敢,以及生命的尊严与伟大,点亮了学生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历史上最可爱的人!

我一边流着泪水,一边在想,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在灾难来临时,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呢?

毫无疑问,是一种无私无畏的高贵精神在驱使着他们,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辉在激励着他们,是一种对他人生命的无限敬畏、恃重、关怀与爱护在告诫他们――先人后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关爱他人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因此,虽然有许多人在地震中舍己为人献出了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万丈光芒,而且,必将永世长存!

汶川的孩子们是不幸的,在他们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却遭遇了灾难;汶川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是他们的老师用责任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是教师那种“学生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感造就了一代优秀教师群体,在灾难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首先保护营救的也是学生。在生死关头时刻勇敢地抛开一切,一心为了学生,他们永远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也深深地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大意义,这说明了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实践证明,履行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尽到对教育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为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我决心要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为榜样,在实际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服从领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加强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的培养,加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每天能快乐充实;同时在教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要有耐心特别是特困生和差生,对他们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在教学上,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实际行动来为在抗震救灾中失去的英雄们致敬。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位还健康活着的我,我需要做什么呢?我也许不能做像他们那样的英雄,但我能像他们一样去无私奉献,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上都要突出奉献。奉献不是空洞的字眼,不是高不可攀的境地,它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备一个完美的教案,上一堂成功的课,对学生始终微笑,对学生鼓励赞扬和爱护,还体现在个体和集体发生冲突时的毅然取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奉献出来点点滴滴的真情。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教师的我,作为育人的使者,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更加广泛,今后我将以模范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思想激励自己,见贤思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民教师。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三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成都市出现强烈震感。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身为xx大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副院长的张同志,与该医院党政领导反应迅速,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内协调组织两校区全体医护人员,按照学校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部署,立即投入地震后我校部分师生员工,因为地震导致受伤的伤员救治工作中。

成都出现强烈震感后,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启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上级要求对学校医疗救护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组织调动医护人员力量,为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对受伤师生员工进行紧急救治。同时迅速进行组织、协调,对震灾发生后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和安排。

地震发生几分钟后,九里校区就有多名因为地震受伤的患者来到校医院需要抢救。此时,王国平同志和医院党政领导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将伤情较重的6位伤员转送上级医院救治,同时,该同志又立即协调组织医护人员对余下的40多位伤员进行清创缝合、止血包扎、对关节崴伤、骨折、脱位等进行复位固定的紧急处理。

与此同时,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由于地震,受伤学生人数更多,伤情同样严重。由于伤员太多,而犀浦校区校医院门诊部值守的医护人员相对较少,救治工作告急。此时,校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协调安排,抽调由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带队、和副院长祝庆华以及家休班的外科医生古庆同志,组成增援队,立即驱车赶往犀浦校区医院门诊部加强医务人员救治力量,积极应对震灾造成的伤害。

大地震后,尽管余震带来的震感不时发生,而王国平同志和两校区的医护人员们不辞辛苦,不惧余震,始终坚守、工作在救治伤员的医疗抢救岗位上,冒着余震随时可能导致的危险,为每一位伤员包扎、敷药、缝合、耐心解释。该同志和医护人员不仅为患者解除伤痛,还要为他们缓解心中的紧张,疏导伤员的恐惧与焦虑,稳定了伤员的情绪,保障了救治伤员的医疗秩序。

震灾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在5月12日晚大约23:00时分,西南交大医院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征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的指令后,一直值守在医院的党政领导立即向学校、后勤集团领导报告征用指令,同时立即协调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与前来执行调度的金牛区卫生局工作人员一道,立即前往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参加灾区医疗救护工作。而此时,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和院长贾全芬同志,又24小时值守在医院,并安排出奔赴都江堰灾区,参加救治震灾伤员工作的第二、第三、……应急梯队,目的是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司机的疲劳,以保证抗震救灾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灾难,地处汶川的阿坝师专也同样受到了重创,阿坝师专的校舍在地震中变成了危房。

在四川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阿坝师专的全体师生要整体转移至成都体育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

为全面认真的完成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部署的,为阿坝师专约4000余名师生员工实施震灾卫生检疫和疾病检疫的工作,医院党政领导在我院医务人员本身就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安排出12名医护人员,从5月23日开始,先后在四天内,不分白昼,不辞辛劳,默默的奉献出白衣天使、医务工作者对灾区人民的爱心。而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就在此其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能战斗,能吃苦的党性和拼搏精神。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给地震灾区造成了毁坏性的重创。

按照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校――地”对口支援灾区汶川的安排和汶川人民抗震救灾的`紧急需要,王国平同志作为首批“赴汶川专家服务团”后勤保障组副组长的志愿者,肩负着灾区人民的企盼,肩负着西南交通大学赋予的神圣使命,历时七天赴灾区工作。

西南交大赴汶川“专家服务团”途径雅安、泸定、过丹巴、金川、马尔康,历经因地震造成的大面积山体滑坡、飞石、大风、尘雾的重灾区米亚罗、古尔沟、理县,冒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困难到达汶川。

王国平同志除了肩负“专家服务团”所有成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外,还要担负起“专家服务团”的生活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住行和繁重的后勤服务工作。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顾危险,与全体“专家服务团”成员共同战胜困难。在短短三天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汶川地区县城和乡镇的危房鉴定工作,为灾区人民做出了贡献,为西南交通大学争得了荣誉,出色的完成了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我校而下达的危房评估任务。

王国平同志实实在在的经受住了地震灾害这一突发事件的考验。面对地震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积极组织、协调、战斗、值守在突发事件的最前沿。

作为医院党支部书记、医院业务院长,他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辞辛苦,不怕牺牲自己得一切,积极主动要求安排艰巨的任务,履行着医务人员的天职。在危难时刻,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和支援抗震救灾,志援服务于重灾区一线,服务于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医疗工作,为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四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宕昌县,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原本是国列贫困县的宕昌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灾难使全县人民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申爱平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以来,他就积极投身于少数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深入地震灾害第一线,了解灾情。申爱平同志作为一名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在地震灾害面前,他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想到的是少数民族受灾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发生的当时,申爱平同志正陪同市县领导在新城子藏族.乡开展维稳工作。地震发生后,申爱平同志按照市县领导安排,本着高度的责任感,迅速到新城子藏族乡藏族村了解灾情,并及时电话联系全县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询问了解地震灾害情况,当得知灾情严重时,他心情很沉重。

地震后第二天上午,申爱平同志在单位召开了短时间的紧急会议,及时安排部署了民族宗教方面的抗震救灾工作,会后,他立即带领单位职工,首先奔赴灾情严重的新城子藏族乡和城关镇乔家藏族村检查灾情,又连续3天深入全县其他民族宗教乡村和宗教活动场所认真细致地查看了灾情。他用最快的时间向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了灾情。

二、组织宗教界开展了募捐活动。灾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动员广大信教群众向灾区献爱心,开展了募捐活动,同时自己带头捐款,并组织单位职工捐款,共捐资1.72万元。

三、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按照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申爱平同志组织单位人员在了解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的基础上,加班加点,编制了宕昌县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上报了市民族宗教局和县政府。

四、驻村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县上安排,申爱平同志作为第一批驻村抗震救灾工作队员、进驻新城子藏族乡老树川村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一是了解上报了灾情.二是制订了灾后重建规划。三是协助乡村为易地搬迁户选址定点,兼备物资,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五、多方争取了救灾物资。申爱平同志心系少数民族受灾群众,他对受灾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向市民族宗教局汇报灾情,得到了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马超的高度重视,市局马局长查看了宕昌灾情后,通过国内外友人关系,争取到阿联酋迪拜酋长基金会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500顶,争取到香港乐凯公司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40顶。争取到甘肃省兰州市捐款8万元,面粉2500斤、大米2500斤、青油500斤、衣服和鞋2000件。

在这次“5-12”抗震救灾中,申爱平同志始终和县委、县政府及市局保持一致,时刻想着灾民,时刻参与救灾,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腔热情,体现了“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反映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展示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必须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五

总理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向遇难群众遗体鞠躬;武警官克服重重险阻,徒步赶往灾区……四川汶川地震后,救灾动作迅速展开。而在灾区,平凡的人在灾难面前,用团结、坚强、温情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

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考量每一位国民的道义责任。汶川地震,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坚强,也让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了普通百姓不平凡的爱,它必将汇聚成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而细细品读普通百姓的爱,很朴实,但很伟大,“未看完,已泪流满面”。

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这位白衣天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爱。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

“电台里说有人需要捐血,而接受捐血的地点只有两个,都离得较远。身边有邻居说话了:走,坐三轮去。”凌晨3点,还有人在询问医生能不能献血。在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患难之中见真情。这种真情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普通百姓的善良、真诚和友爱上。抗震救灾,每一个人都不是看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能义演的义演,能献血的献血。这种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就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灾后,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伤员太多,电台号召出租车过去帮忙,“就看到不断从城里开出来的.出租,他们都打着应急车,一路飞快的向城外开去”……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他们用自己最朴素、最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尽管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爱心的涌动却让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凝聚和升华。

一件件,一桩桩……在救灾现场,在全国各地,这种感人肺腑的“小”事随处可见。而救灾中涌现出的无数令人感怀的“小”事,它汇集成了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了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抗震救灾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六

3天内7位亲人遇难的噩耗接踵而至。3天里数十例手术,没有人知道她心里藏着多么大的悲伤。在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黄琼心中,救活更多伤病员。

绵阳市中医院13楼重症监护室外,黄琼的五妹一家三口静静地等待着:“三姐让我把小侄女最后的照片给她送过来。”那几张留在手机上的照片是地震之后,藏在黄琼心灵最深处的牵挂。

黄琼,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强震后3天内她7位亲人遇难的噩耗接踵而至。在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下,她擦干泪水,以坚韧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救治伤病员的工作。3天里数十例手术,同事们看到的是坚持,没有人知道她心中藏着多么大的悲伤。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做着本就应该做的事情。”5月27日,刚刚协助医生为一个灾区孕妇做完剖腹产手术的黄琼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很平静。“亲人遇难,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救活更多的伤病员,让他们康复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对遇难亲人最好的安慰。”

<>

5月12日,强震袭来。正在休假的黄琼立即想到“院里一定会很忙”,匆匆赶回医院。

绵阳市中医院的手术室设在住院部大楼14层,地震造成停电、停水,加上可能出现的余震威胁,已经不能正常开展手术工作。抢救工作只能在医院的低层和院内的防震篷里进行,临时手术室必须建立,而此时设备却在高楼上。

冒着余震的危险,黄琼和同事们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登上医院大楼,抢运手术室里的医疗器械设备。手术床、监护仪、手术包、输液包,一样样一件件被运送到安全的地方,来往返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正是因为他们的临危不乱,保证了临时手术室的建成和使用,也使得当晚急救工作得以有序展开。

“中医院只有400个床位,地震之后的半个月里我们收治了20000名伤员,靠的是黄琼和同事们顽强而有序的工作。”院领导向记者介绍。

<>

黄琼的家乡就在重灾区平武县。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和亲人无法联系。她只能把担心压在心底,因为她知道“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13日晚上10时,她终于接到地震中失去联系的姐姐的电话,得知侄女遇难。那一瞬间,黄琼头晕目眩,因为她失去那个由她从小带大的可爱的女孩。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伤员,黄琼藏起悲伤,镇静情绪,一次次来到手术台,配合医生做完一台又一台手术。

然而噩耗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天里,又有6个亲人遇难的噩耗传来,而远在平武的80岁的老母还杳无音信。当妹妹的女儿的遗体找到后,还在从外地往回赶的妹妹打来电话,希望黄琼去平武接运遗体到绵阳,然而她拒绝了。医院的伤病员手术量猛增,外地支援的医疗队需要配合。含着眼泪,黄琼在电话中对妹妹说明了理由。没有人知道她心中的悲伤和愧疚有多重:“当初是我建议把这个侄女送到平武读书的……”

“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悲伤。”黄琼告诉记者,手术室工作不容许她有片刻分神,但只要稍有闲暇,她就会流着眼泪静静地发呆,也会不由自主想起去世的亲人,辗转难眠。

<>

黄琼的丈夫吴国胜也是绵阳市中医院的职工。地震发生后,两夫妻几乎没时间见面。“电话联系一下知道彼此平安就足够了。”吴国胜把对妻子的理解化为行动,在医院见啥做啥:“在这样的时候,能为国家分忧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荣耀。”

5月13日,是医院最为繁忙的时候,黄琼在搬运伤员的时候忽然发现儿子吴泽宇和侄儿们的身影。“我们是来当志愿者的,用行动支持你。”亲人们的身影出现在医院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化成黄琼最大的工作动力。5月13日下午,医院里的一个大帐篷要从门诊部转移到住院部,却没有人手。吴国胜听到消息,赶紧把一家人招集起来帮忙。然而院内通道太窄,情急中他们抬着帐篷从前门出去,绕过院外的涪城路,把帐篷抬进侧门。回忆起这些非凡的志愿者,黄琼被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深深感动。

16日,黄琼得知母亲只受了点轻伤的消息,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愧疚。在平武,由于家中房屋完全坍塌,年迈的母亲和舅舅至今仍住在帐篷里。地震发生后,黄琼还没有回过一次家。“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就连他们住的帐篷都是邻居帮着搭建的。”说到这里,黄琼潸然泪下。

<>

地震发生以来,黄琼一直都处在高负荷工作状态。领导看她实在太疲惫,安排她回家休息,然而护士们却发现护士长仍然出现在手术室。“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就是过来看看。”黄琼说。然而这一看,往往又是一整天。

在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都把黄琼看成大姐姐。手术室护士聂鹏先告诉记者,由于这一阵子实在太劳累,很想请假,但是看到护士长一直奋战在一线,又藏起了请假条。面对手术室里情绪失控的孕妇,黄琼总会握紧她们的手,反复安抚:“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新的希望,好不轻易从灾难中走过来,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地震发生后,临时手术室设置在住院部三楼。由于灯光条件不够,手术中必须要人举着手术灯。黄琼毫无怨言地承担起这个任务。她不知倦怠地举着手术灯,照亮了手术室,也照亮了同事们的心。“她就是‘提灯女神’”这是同事和病员对她的评价。

感言:

爱让生命生生不息

有时候,生命很轻,轻如落叶,风一吹便掉落枝头;有时候,生命很重,重如泰山,失去它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对看过太多生离死别的医护人员来说,更能理解生命的轻与重他们也许难以拯救每一个被自然摧毁的肉体,却可以尽力拯救每一条可以存活的生命。对生命的理解正如黄琼那朴实的话语:“亲人遇难,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救活更多的伤病员,让他们康复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对遇难亲人最好的安慰。”

亲人的离去总会让人悲伤,但当黄琼手捧着呱呱降生的新生命,她知道这意味着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用爱去滋养生命,用希望去点亮生命,这种存于她心中的最朴实无华的理解正是最高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独存于她心中,也存在于每一个医护人员心中,每一个善良的人心中。

有了这样一些用爱为生命搭建起“抗震棚”的可敬的医护人员,我们毫不怀疑,生命也许会枯萎,但爱永远不会枯萎,它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七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成都市出现强烈震感。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身为xx大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副院长的张同志,与该医院党政领导反应迅速,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内协调组织两校区全体医护人员,按照学校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部署,立即投入地震后我校部分师生员工,因为地震导致受伤的伤员救治工作中。

成都出现强烈震感后,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启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上级要求对学校医疗救护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组织调动医护人员力量,为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对受伤师生员工进行紧急救治。同时迅速进行组织、协调,对震灾发生后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和安排。

地震发生几分钟后,九里校区就有多名因为地震受伤的患者来到校医院需要抢救。此时,王国平同志和医院党政领导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将伤情较重的6位伤员转送上级医院救治,同时,该同志又立即协调组织医护人员对余下的40多位伤员进行清创缝合、止血包扎、对关节崴伤、骨折、脱位等进行复位固定的紧急处理。

与此同时,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由于地震,受伤学生人数更多,伤情同样严重。由于伤员太多,而犀浦校区校医院门诊部值守的医护人员相对较少,救治工作告急。此时,校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协调安排,抽调由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带队、和副院长祝庆华以及家休班的外科医生古庆同志,组成增援队,立即驱车赶往犀浦校区医院门诊部加强医务人员救治力量,积极应对震灾造成的伤害。

大地震后,尽管余震带来的震感不时发生,而王国平同志和两校区的医护人员们不辞辛苦,不惧余震,始终坚守、工作在救治伤员的医疗抢救岗位上,冒着余震随时可能导致的危险,为每一位伤员包扎、敷药、缝合、耐心解释。该同志和医护人员不仅为患者解除伤痛,还要为他们缓解心中的紧张,疏导伤员的恐惧与焦虑,稳定了伤员的情绪,保障了救治伤员的医疗秩序。

震灾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在5月12日晚大约23:00时分,西南交大医院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征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的指令后,一直值守在医院的党政领导立即向学校、后勤集团领导报告征用指令,同时立即协调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与前来执行调度的金牛区卫生局工作人员一道,立即前往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参加灾区医疗救护工作。而此时,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和院长贾全芬同志,又24小时值守在医院,并安排出奔赴都江堰灾区,参加救治震灾伤员工作的第二、第三、……应急梯队,目的是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司机的疲劳,以保证抗震救灾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灾难,地处汶川的阿坝师专也同样受到了重创,阿坝师专的校舍在地震中变成了危房。

在四川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阿坝师专的全体师生要整体转移至成都体育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

为全面认真的完成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部署的,为阿坝师专约4000余名师生员工实施震灾卫生检疫和疾病检疫的工作,医院党政领导在我院医务人员本身就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安排出12名医护人员,从5月23日开始,先后在四天内,不分白昼,不辞辛劳,默默的奉献出白衣天使、医务工作者对灾区人民的爱心。而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就在此其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能战斗,能吃苦的党性和拼搏精神。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给地震灾区造成了毁坏性的重创。

按照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校――地”对口支援灾区汶川的安排和汶川人民抗震救灾的紧急需要,王国平同志作为首批“赴汶川专家服务团”后勤保障组副组长的志愿者,肩负着灾区人民的企盼,肩负着西南交通大学赋予的神圣使命,历时七天赴灾区工作。

西南交大赴汶川“专家服务团”途径雅安、泸定、过丹巴、金川、马尔康,历经因地震造成的大面积山体滑坡、飞石、大风、尘雾的重灾区米亚罗、古尔沟、理县,冒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困难到达汶川。

王国平同志除了肩负“专家服务团”所有成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外,还要担负起“专家服务团”的生活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住行和繁重的后勤服务工作。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顾危险,与全体“专家服务团”成员共同战胜困难。在短短三天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汶川地区县城和乡镇的危房鉴定工作,为灾区人民做出了贡献,为西南交通大学争得了荣誉,出色的完成了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我校而下达的危房评估任务。

王国平同志实实在在的经受住了地震灾害这一突发事件的考验。面对地震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积极组织、协调、战斗、值守在突发事件的最前沿。

作为医院党支部书记、医院业务院长,他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辞辛苦,不怕牺牲自己得一切,积极主动要求安排艰巨的任务,履行着医务人员的天职。在危难时刻,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和支援抗震救灾,志援服务于重灾区一线,服务于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医疗工作,为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八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宕昌县,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原本是国列贫困县的宕昌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灾难使全县人民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申爱平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以来,他就积极投身于少数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深入地震灾害第一线,了解灾情。申爱平同志作为一名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在地震灾害面前,他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想到的是少数民族受灾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发生的当时,申爱平同志正陪同市县领导在新城子藏族.乡开展维稳工作。地震发生后,申爱平同志按照市县领导安排,本着高度的责任感,迅速到新城子藏族乡藏族村了解灾情,并及时电话联系全县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询问了解地震灾害情况,当得知灾情严重时,他心情很沉重。

地震后第二天上午,申爱平同志在单位召开了短时间的紧急会议,及时安排部署了民族宗教方面的抗震救灾工作,会后,他立即带领单位职工,首先奔赴灾情严重的新城子藏族乡和城关镇乔家藏族村检查灾情,又连续3天深入全县其他民族宗教乡村和宗教活动场所认真细致地查看了灾情。他用最快的时间向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了灾情。

二、组织宗教界开展了募捐活动。灾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动员广大信教群众向灾区献爱心,开展了募捐活动,同时自己带头捐款,并组织单位职工捐款,共捐资1.72万元。

三、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按照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申爱平同志组织单位人员在了解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的基础上,加班加点,编制了宕昌县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上报了市民族宗教局和县政府。

四、驻村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县上安排,申爱平同志作为第一批驻村抗震救灾工作队员、进驻新城子藏族乡老树川村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一是了解上报了灾情.二是制订了灾后重建规划。三是协助乡村为易地搬迁户选址定点,兼备物资,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五、多方争取了救灾物资。申爱平同志心系少数民族受灾群众,他对受灾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向市民族宗教局汇报灾情,得到了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马超的高度重视,市局马局长查看了宕昌灾情后,通过国内外友人关系,争取到阿联酋迪拜酋长基金会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500顶,争取到香港乐凯公司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40顶。争取到甘肃省兰州市捐款8万元,面粉2500斤、大米2500斤、青油500斤、衣服和鞋2000件。

在这次“5-12”抗震救灾中,申爱平同志始终和县委、县政府及市局保持一致,时刻想着灾民,时刻参与救灾,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腔热情,体现了“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反映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展示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必须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九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成都市出现强烈震感。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身为xx大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副院长的张同志,与该医院党政领导反应迅速,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内协调组织两校区全体医护人员,按照学校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部署,立即投入地震后我校部分师生员工,因为地震导致受伤的伤员救治工作中。

成都出现强烈震感后,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启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上级要求对学校医疗救护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组织调动医护人员力量,为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对受伤师生员工进行紧急救治。同时迅速进行组织、协调,对震灾发生后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和安排。

地震发生几分钟后,九里校区就有多名因为地震受伤的患者来到校医院需要抢救。此时,王国平同志和医院党政领导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将伤情较重的6位伤员转送上级医院救治,同时,该同志又立即协调组织医护人员对余下的40多位伤员进行清创缝合、止血包扎、对关节崴伤、骨折、脱位等进行复位固定的紧急处理。

与此同时,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由于地震,受伤学生人数更多,伤情同样严重。由于伤员太多,而犀浦校区校医院门诊部值守的医护人员相对较少,救治工作告急。此时,校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协调安排,抽调由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带队、和副院长祝庆华以及家休班的外科医生古庆同志,组成增援队,立即驱车赶往犀浦校区医院门诊部加强医务人员救治力量,积极应对震灾造成的伤害。

大地震后,尽管余震带来的震感不时发生,而王国平同志和两校区的医护人员们不辞辛苦,不惧余震,始终坚守、工作在救治伤员的医疗抢救岗位上,冒着余震随时可能导致的危险,为每一位伤员包扎、敷药、缝合、耐心解释。该同志和医护人员不仅为患者解除伤痛,还要为他们缓解心中的'紧张,疏导伤员的恐惧与焦虑,稳定了伤员的情绪,保障了救治伤员的医疗秩序。

震灾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在5月12日晚大约23:00时分,西南交大医院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征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的指令后,一直值守在医院的党政领导立即向学校、后勤集团领导报告征用指令,同时立即协调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与前来执行调度的金牛区卫生局工作人员一道,立即前往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参加灾区医疗救护工作。而此时,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和院长贾全芬同志,又24小时值守在医院,并安排出奔赴都江堰灾区,参加救治震灾伤员工作的第二、第三、……应急梯队,目的是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司机的疲劳,以保证抗震救灾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灾难,地处汶川的阿坝师专也同样受到了重创,阿坝师专的校舍在地震中变成了危房。

在四川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阿坝师专的全体师生要整体转移至成都体育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

为全面认真的完成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部署的,为阿坝师专约4000余名师生员工实施震灾卫生检疫和疾病检疫的工作,医院党政领导在我院医务人员本身就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安排出12名医护人员,从5月23日开始,先后在四天内,不分白昼,不辞辛劳,默默的奉献出白衣天使、医务工作者对灾区人民的爱心。而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就在此其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能战斗,能吃苦的党性和拼搏精神。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给地震灾区造成了毁坏性的重创。

按照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校――地”对口支援灾区汶川的安排和汶川人民抗震救灾的紧急需要,王国平同志作为首批“赴汶川专家服务团”后勤保障组副组长的志愿者,肩负着灾区人民的企盼,肩负着西南交通大学赋予的神圣使命,历时七天赴灾区工作。

西南交大赴汶川“专家服务团”途径雅安、泸定、过丹巴、金川、马尔康,历经因地震造成的大面积山体滑坡、飞石、大风、尘雾的重灾区米亚罗、古尔沟、理县,冒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困难到达汶川。

王国平同志除了肩负“专家服务团”所有成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外,还要担负起“专家服务团”的生活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住行和繁重的后勤服务工作。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顾危险,与全体“专家服务团”成员共同战胜困难。在短短三天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汶川地区县城和乡镇的危房鉴定工作,为灾区人民做出了贡献,为西南交通大学争得了荣誉,出色的完成了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我校而下达的危房评估任务。

王国平同志实实在在的经受住了地震灾害这一突发事件的考验。面对地震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积极组织、协调、战斗、值守在突发事件的最前沿。

作为医院党支部书记、医院业务院长,他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辞辛苦,不怕牺牲自己得一切,积极主动要求安排艰巨的任务,履行着医务人员的天职。在危难时刻,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和支援抗震救灾,志援服务于重灾区一线,服务于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医疗工作,为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十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宕昌县,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原本是国列贫困县的宕昌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灾难使全县人民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申爱平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以来,他就积极投身于少数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深入地震灾害第一线,了解灾情。申爱平同志作为一名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在地震灾害面前,他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想到的是少数民族受灾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发生的当时,申爱平同志正陪同市县领导在新城子藏族.乡开展维稳工作。地震发生后,申爱平同志按照市县领导安排,本着高度的责任感,迅速到新城子藏族乡藏族村了解灾情,并及时电话联系全县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询问了解地震灾害情况,当得知灾情严重时,他心情很沉重。

地震后第二天上午,申爱平同志在单位召开了短时间的紧急会议,及时安排部署了民族宗教方面的抗震救灾工作,会后,他立即带领单位职工,首先奔赴灾情严重的新城子藏族乡和城关镇乔家藏族村检查灾情,又连续3天深入全县其他民族宗教乡村和宗教活动场所认真细致地查看了灾情。他用最快的时间向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了灾情。

二、组织宗教界开展了募捐活动。灾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动员广大信教群众向灾区献爱心,开展了募捐活动,同时自己带头捐款,并组织单位职工捐款,共捐资1.72万元。

三、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按照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申爱平同志组织单位人员在了解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的基础上,加班加点,编制了宕昌县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上报了市民族宗教局和县政府。

四、驻村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县上安排,申爱平同志作为第一批驻村抗震救灾工作队员、进驻新城子藏族乡老树川村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一是了解上报了灾情.二是制订了灾后重建规划。三是协助乡村为易地搬迁户选址定点,兼备物资,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五、多方争取了救灾物资。申爱平同志心系少数民族受灾群众,他对受灾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向市民族宗教局汇报灾情,得到了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马超的高度重视,市局马局长查看了宕昌灾情后,通过国内外友人关系,争取到阿联酋迪拜酋长基金会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500顶,争取到香港乐凯公司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40顶。争取到甘肃省兰州市捐款8万元,面粉2500斤、大米2500斤、青油500斤、衣服和鞋2000件。

在这次“5-12”抗震救灾中,申爱平同志始终和县委、县政府及市局保持一致,时刻想着灾民,时刻参与救灾,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腔热情,体现了“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反映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展示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必须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抗震救灾慈善救助会赈灾行动倡议书十一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情牵十几亿人的视线,强震抗灾中,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些身影我们难以忘记

亲临一线的。哪里有灾难,总能看到温的身影,仿佛44小时后又回到冻灾现场的话音仍在耳畔,却又已奔赴强震灾区,一线指挥。有网友说难以忘怀这个花甲老人的身影,在他身上,肩负的是人民的重托,肩负的是大国责任。

我们的子弟兵。危急时刻,都会有子弟兵迎难而上,“官兵徒步前行”牵动人心,有网友留言说“我们的战士们,请你们快一点抵达灾区。”这一份急切中,又有着多少的温情和期待。子弟兵一线抗灾,让我们看到坚忍不拔的前行,看到与死神之间进行的不屈较量。

广大的医护人员。5月12号是护士节,然而地震给这个本来应该温暖的节日带来了颤抖,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抢救伤员,是在用危难面前的救死扶伤来捍卫自己的职业操守。

生命的色彩,在地震中不仅仅有“天使白”和“橄榄绿”,还能看到――

自发投入救援的乡亲。我们看到当房屋倒塌时,当孩子被压在倒塌的教学楼下,乡亲们自发投入了救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复杂动机,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想的可能只有两个字“救人”,朴素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献血的大学生和群众。“也许,我献的血就能救一个人”,中国那句老话“患难见真情”似乎总能应验并能深切的让人感到温暖和隽永,新闻联播中那一张张青春和无私的面孔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献出爱心的每一个人、各个战线上奋战的每一个人……正是这样的众志成城,才能让我们与死神的较量中,跑赢时间。

“不忍心看那些图片”、“真希望伤亡人数那个数字不要再变了”。其实这几天,我们这群“离新闻事实最近”的人,在新闻战线抗震之时,也在饱尝艰辛,带着牵挂、揪心、痛苦,紧张工作,或许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大家能少一分牵挂、揪心、痛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