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02:09 页码:10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优质10篇)
2023-11-11 12:02:09    小编:

报告需要根据受众的背景和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确保读者的理解。这是一份关于环境保护的报告,通过对现有政策和措施的评估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和意见。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一

党的17大提出,确保到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明确“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明确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全面摸清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现状,了解存在问题和制约卫生院发展的因素,我们采用座谈会、查看相关资料和实地了解等形式,对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其中南山镇卫生院正在筹建中),工作人员463人,其中正式职工325人,临时工138人(医改前临时工188人)。至三年平均收入1984.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74.1万元、医疗收入678.3万元、药品差价收入835万元,药品收入占收入比例为42.1%。从6月20日起,全县所辖的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8个月来运行还算平稳。

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职责更加明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是以诊疗业务为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规范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制约了卫生院的诊疗行为,过度医疗现象极少,乡镇卫生院职能转变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块。二是滥用药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斩断了“以药养医”“开单提成”的利益链,基本杜绝了开高级药、开高价药的现象,小病大处方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医生选药更科学、开药更规范,群众用药更安全。三是就医群众药品费用明显降低。监测数据显示,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全县药品价格降幅达32%。卫生院门诊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36%(其中儒林镇卫生院较医改前增加了240%,门诊人数从医改前的1270人/月上升到4360人/月),门诊次均费用从去年的114元下降到81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9%;住院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7%,住院次均费用从去年的1037元下降为786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4.2%,基本达到了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1、卫生技术人才短缺。

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现有正式职工325人,临时工138人(医改前临时工188人),正式职工中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不足1/2,只好通过聘请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临时工来弥补,暂时维持乡镇卫生院的运转。实施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连保基本运转都困难,根本无力聘请临时工,县财政安排临时工资金有限,待遇非常低,大多数临时工已心生去意。

乡镇卫生院人才分布也极不均匀,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如儒林镇、西岩镇卫生院集中了乡镇卫生院的大多数人才,而交通不便的三、四、五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尤为短缺,住院部都无法开展,群众只有到县城的县级医院住院,群众意见非常大。如汀坪乡中心卫生院在岗的4名护士(有资格证4人)、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4名护士(有资格证3人)都是临时聘用人员,而长安营、兰蓉等偏远乡镇卫生院根本聘请不到临时工,乡镇卫生院业务开展困难。

乡镇卫生院门诊医疗服务的压力增加。一方面,随着基本药物零差价的实施,患者真正得到了实惠,原来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部分患者向乡镇卫生院转移,而且有不少群众在县级医院看病,拿到处方后到乡镇卫生院门诊打针。虽然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次持续增加,现有的人员、设施和场所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门诊量的增加,势必要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卫生院在服务态度、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服务成效、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药品零差率销售使“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被切断,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显著下降,按20至年三年平均数计算,20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后,11家卫生院减少药品利润960万元,平均业务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如儒林镇卫生院2010年平均每月业务收入达120多万,利润50多万,而实施基本药物后,一个月的收入纯利润仅7万,根本无法保障正常运转。加之我县乡镇卫生院由于历史原因,目前都还要偿还各类债务、承担医疗赔付风险,如财政配套资金不安排到位,乡镇卫生院将无法实现收支平衡陷入困境。

3、卫生人才稳定面临挑战。

按照“中央补助、省级统筹、县级保障”的财政补偿原则,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偿是中央、省级财政出小头,县级财政出大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我县乡镇卫生院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为2.87万元,要维持这个水平,在国家政策补贴外,县财政还要有较强的补贴能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乡镇卫生院职工年收入为2.5万元,个别乡镇卫生院工资水平降幅较大,(如儒林镇卫生院2010年人均收入4万元,西岩镇卫生院人均3.5万元),如果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可能会出现技术骨干流失,乡镇卫生院人才更加短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又会凸现。

4、临时工待遇过低。

聘请的临时工是各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需要来聘请的。如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服务人口1.8万,正式职工仅11人(有资格证医师3人),去年根据业务需要聘请了18名临时工(临床医师10人,护士4人,药房、收费等后勤人员4人),由于待遇过低,部分临时工辞职,住院部现已无法开设,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群众只有到30公里外的县城医院住院。汀坪乡卫生院服务人口1.7万,正式职工17人,医改前根据业务需聘请了临时工13人,基本运转正常;医改后因待遇偏低,部分临时工辞职(特别是5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师辞职),现有临时工8人(临床医师3人,护士4人,卫生员1人),现住院部都无法开展,病人需住院只有跑到40公里外的县级医院。

由于现有一系列的政策只针对正式在编人员,加之我县财政相当困难,仅安排了每人每月800元的补助,临时工的工资待遇实在太低。随着上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正式职工中由于后勤人员多(如退伍安置的)和有执业资格证的卫技人员太少等原因,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开展主要依靠聘请临时工。经测算,要保证我县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需聘请临时工169人,如果按照县财政今年安排卫生系统60个临时工的指标,乡镇卫生院连基本运转都困难,部分业务将会停滞,特别是住院部这一块,如果乡镇卫生院不能收治住院病人,将更加加剧县级医院的住院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会更加突出。

四、对策和建议。

1、取消临时工数量限制,实行按需聘请。由于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结构、分布等原因,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好临时聘请一些医师、护士来补充。建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实地调研,结合乡镇服务人口、业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适当考虑服务区域范围、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按需聘请乡镇卫生院临时工,确保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人才招聘(考)力度,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卫技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使这些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

2、适当提高临时工待遇水平。临时工工资待遇不能与正式职工同等,而且不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不能安心工作,随时都有离开的可能。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联系上比现在单位条件更好的单位,他们会立马走人。可以说临时工承担了医院正式职工做不来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一个医院两种待遇,不利于医务人员的稳定和医院的发展。现乡镇卫生院正式在编职工收入为元/月,临时工为800元/月,建议财政加大对临时工工资保障力度,至少达到正式工的80%左右,人均1500元/月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具有一技之长的医务人员。

3、增加财政投入。县财政应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使乡镇卫生院从医改前“以药养医”模式转到医改后“政府养医”模式。一是增加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核算比例。医改时,我县参照有关政策及兄弟县市做法,医疗服务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按40%核算。但我县是边远山区贫困县,居住分散,公卫医师为居民开展预防接种等服务以及医师出诊的成本支出很高,加之取消一些收费项目,将原先收取的挂号费、注射费、一次性注射耗材等费用合并设立一般诊疗费,只能收10元/人·日。经测算,这些成本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达80%。二是增加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购置和维修经费。前几年,乡镇卫生院有一些扶贫项目配置的基本医疗设备,有一些坏了需要维修,有一些已经报废,建议每年安排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及维修经费100万元,由乡镇卫生院提出申请,县卫生局统筹考虑提出安排意见,县财政局审核后报县人民的政府领导审批后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实施。三是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医改后,国家加大对医、护、药、技和管理等人员的培训,需要培训费、差旅费及其他各项补助,如果这些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参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为此,建议每年安排培训经费30万元。四是增加地段卫生所的维修经费。由于上级近年来的投入只是到乡镇一级,而部分地段卫生所仍承担着乡镇卫生院职能,如羊石、平林、江头司等地段卫生所,房屋已破旧不堪,建议增加维修经费。乡镇卫生院是县或乡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其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内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自产生以来,其职责担负的是数十亿农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乡村公共卫生管理。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县级财政与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支撑。下面是两份关于卫生院的调查报告。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二

含义:

是反映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的调查研究成果的公务文书。

意义:调查乡卫生院了解当地医疗卫生情况及人们的评论了解农村百姓看病问题和对医疗卫生的建议,用有效的方法更好的改善农村的医疗环境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

时间:

地点:

范围:

主要方法:1)选择题的文件(调查问卷)。

2)交流和观察。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和调查结果:

1)您的年龄:

a.8%b.32%c.60%。

2)您的健康情况:

a.非常好,基本没病b.比较好,很少生病c.有病在身。

a.28%b.32%c.40%。

3)如果本人生病了做何打算?

a.马上去医院b.自己吃点药,实在不行再去医院c.去小门诊d.不去看病。

a.10%b.30%c.55%d.0%。

4)您觉得你们当地医院卫生条件怎么样?

a.好b.较好c.一般d.差。

a.5%b.58%c.31%d.6%。

5)你正在服用哪一种药物?

a.没有b.降压药c.降糖药d.降血脂药e.其他。

a.20%b.55%c.7%d.6%e.3%。

6)以下您认为哪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a.市级以上b.中医院c.保健院d.县区内各乡镇卫生院。

a.5%b.16%c.9%d.70。

7)您认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a.59%b.7%c.33%d.1%。

8)您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难和贵在哪?

a.2%b.22%c.48%d.6%e.8%f.14%。

9)您现在的医药费主要花在哪一方面?

a.药品b.仪器检查c.医生开处方药d.治疗费手术费等治疗项目费e.其他。

a.71%b.12%c.4%d.11%e.2%。

10)您会急救吗?

a.不太会b.会,经过专业培训c.会一些,自学的d.一点都不难。

a.30%b.3%c.4%d.63%。

11)您了解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常识吗?

a.非常了解b.了解一些c.不了解。

a.0%b.58%c.42%。

12)您对这次活动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

a.59%b.41%c.0%。

调查结果分析:在农村中年以上的居多,由于新农寻合作社的原因几乎所有人在生病时候去乡卫生院,离家近而且还有报销,但人们普遍认为卫生环境差,在住院期间,病人及病人家属有许多不方便之处,平日洗漱的地方,厕所都不满意,药品和检查花销高,对于农村来说还是带来了“看病贵”的问题,“三高”患者仍占患病总数的大半,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在农村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但大多数人对于急救的知识还是不了解,还有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情况不了解,一部分人对医护人员的服务不满意。

我国运行350年的医疗改革后,是对我国目前医院传统运行模式最现实的挑战。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是新旧两种体制的交替和撞击,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特别是对医院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这种冲击和挑战也可以认为是对当今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冲击和挑战,涉及我国特殊国情,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的扶持,优惠政策的落实,市级医疗机构的龙头作用已得到日益增强和充分发挥,但乡村级医疗服务体系,由于投入条件受到限制,各项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不能充分履行职责,乡镇卫生院的“贫血”现象始终未得到缓解。村卫生室结构脆弱,其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卫生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我建议可以加强学习,让市级医护人员来下乡进行指导。近5年来,因人员编制等限制,很少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或招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人才断流现象十分严重,原有的技术骨因待遇偏低等多种原因而流失。

二、乡镇卫生院面临的任务艰巨。农村居民卫生健康状况及一些重点传染病、公共卫生疾病和地方病发病率形式依然严峻。一些重点传染病、公共卫生疾病和地方病发病率没有真正将下来,如结核病,乙肝肝炎,艾滋病等,仍严重威胁着农民的健康,例如:预防专家估算全国1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80%左右在农村,乡村卫生院承担了农村的基本医疗服务,农民数量大,对服务的期望值又高,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职业社会环境又差,乡镇卫生院面临任务非常艰巨。

三、资源配置失衡。突出表现在,以2019年为例,占总人口60%的农村人口仅享有25%的公共卫生资源,医疗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不平衡,2019年县及县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0.1%乡镇卫生院只有52.3%医院卫生体系机构重叠,部门分割职业不清,公共卫生经费的支出效率不高。

四、重治疗,轻预防。资源配置方式显示医疗卫生模式倾向于治疗支出,而不是预防那个行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医护人员是很有限的。不能做到每家去检查,我们要去给他们讲解一些他们有帮助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做好自我预防和自我保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预防,治疗是在不能预防的情况下进行的。

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门槛高、范围小、比例低,约三成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参合作用不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规定只报销住院费用,不报销门诊费用,而且住院费用必须达到一定的起付钱(一级医院200元,二级医院500元,三级医院1000元,封顶线5万元)同时规定住院报销比例只有25%-35%,相对贫困的住院农民来说,报销范围太窄,比例过低,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积极性,被调查的260人中,觉得报销范围窄比例低受益难二不参合的人员有161人,因家庭困难不参合的有99人。仍然有33.7%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作用不大。

对于现在农村医疗出现的问题我希望可以引起重视,因为我国仍以农村居民居多,我想对医疗卫生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农村医疗有帮助:

一、加大组织“带医下乡”活动,让市级医院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带着先进的技术下乡指导,提高乡村医院的医护素质和专业知识,“走村讲解”活动加强进行,让乡里的医护人员分批进村进行健康教育,对一些常见问题(常见病,传染病)和急救处理进行讲解加强医疗知识。

二、加大新农村建设,提高卫生环境,做好乡村连接,提高生活卫生质量,加强公厕卫生,改善饮水条件,设置固定的垃圾站点,统一处理垃圾。

三、坚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益的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低廉、有效、便捷的医院预防保健服务,致力于缓解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扩大报销范围,降低报销门槛,简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的手续。这样有效缓解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四、多渠道加大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扶持力度:1.对房屋进行整修2.进行必要的医疗设备配置3.对现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培能训练4.要补贴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突发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等,5.对乡镇卫生人员进行工资补贴,对村级卫生人员进行定额补助,稳定医疗卫生队伍,从而保障卫生工作进展。

五、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和人才更新换代步伐。要从人才培训引进入手,对乡镇卫生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其中来,要让他们在待遇上与城市中大医院人员相当,在业务上有发展前途,在地位上受人尊敬。对乡村医生的人才引进和替换则可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对有志从事卫生工作的青年进行培训确保乡村医生和护理人员后继有人,加大年轻化。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新世纪医院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希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就等于加强中国卫生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做了有力的基础。作为专科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我国农村医疗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成绩。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我国未来的卫生会越来越好。

班级: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三

团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的部署和要求,5月4日至13日,我们调研组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食品安全”专题,分别在市农林局、新集镇、谢集乡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组织农林、植保、土肥、畜牧、蔬菜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部分村组干部和专业大户进行座谈,并实地视察了市农林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集镇水稻生产现场和谢集乡的茶叶、果品生产基地。通过现场视察和座谈讨论,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实现供求平衡、略有剩余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事件屡屡在媒体曝光,人们期盼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来满足食品安全,饮食健康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省市的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分别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业投入品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知晓率不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农业部门开始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问题,2001年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进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目前许多大中城市都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加强了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检测,没有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不得上市销售。而对此“行动计划”,基层干部、广大农民知之不多,不甚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只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知晓,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统一行动。

二是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我市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品种28个,面积15万亩,仅占全部复种面积的1/5,尚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而周边的宝应、高邮、江都都已经通过认定,其中宝应县已成为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谢集乡2004年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丰优香粘”,尽管品质很好,但由于没有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无法在大中城市销售,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三是获得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数量不多。目前全市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共有18个,主要集中在茶叶和小水果,而关乎市民生活的大宗农产品和蔬菜的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数量较少,且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不大,例如获得“无公害食品”称号的“绿篱”牌系列蔬菜产地规模仅300亩,生产能力仅占全市蔬菜总需求量的2%,占地产蔬菜总产量的6%,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四是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不全。发达国家用完整、系统的生产技术标准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内才刚刚起步,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由省级以上部门制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可由地方制定。而我市目前仅制定出风鹅、席草、茶叶、紫菜苔等6个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其它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还未制定,无法推行标准化生产,也不能反映出生态市建设的成效,与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比较丰富的资源特点不相适应。

同时,由于人员、经费不足等原因,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范围不大,种类不多,频率不高,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还没有建立,城乡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因素。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着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体上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涉及到环境资源、生产技术装备和政府决策导向等各个方面。具体地说,还受到以下六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形成了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倾向。在农产品市场供应短缺的年代,农业生产一直以增加产量为第一目标,由此形成完整的生产管理方式,时至今日,这种管理方式仍在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种管理方式的主导下,农民们更多地关心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管理难易,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尤其对“产而不食”的农产品的生产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有时明知甲胺磷、呋喃丹等剧毒农药有害,但因其杀虫谱广、药效时间长、相对成本低、具有“润色”作用,也要在生产中使用,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还没有摆上位置。

二是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组织实施。在现行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管理。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各行其是的生产管理方式,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三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情和畜禽疫情无法弄清。发生了病虫害,有的向相关技术部门咨询,有的凭经验办事,有的跟在别人后面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新集镇联盟村有一农户,2004年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先后用药13次,比正常防治至少多8次以上,还是未能治住;八桥村一个农户,种植2.8亩水稻,一次防治用了2斤乐果,1斤甲胺磷、2瓶杀虫双,外加6袋井岗霉素,不仅错用农药品种,而且超出适宜用量的5倍以上,结果造成严重药害;联盟村一个外来种植大户,承包50多亩耕地,在秋播种小麦之前,每亩用半斤甲胺磷进行土壤处理,既杀灭土壤有益生物,又加大生产成本,还增加有害物质积累。像这样的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四是开放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降低了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城区的农贸市场,还是乡镇的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转手倒卖。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和质量失控,既使优质农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的积极性;又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可上市销售。据农林部门抽检,夏季蔬菜约有60%以上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超标,小青菜几乎100%超标,由于没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菜农照样销售,发生问题无法追踪查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个严重问题。

五是缺位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控制盲区。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体系中,稻、麦、油、生猪、家禽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病虫防治和疫情控制预测预报体系。而小宗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由于生产规模小,零星分散,在省内尚未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未能对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其生产处于无序、失控和自发状态。特别是农药品种的选择、安全间隔期的控制等常常因蔬菜生产周期短而无法得到控制。例如小青菜,从播种到上市30天左右,菜农通常在播种前用甲胺磷进行土壤处理,出苗后喷洒一次乐果,10天以后再喷洒一次农药,几乎全靠农药来保,100%超标也就不奇怪了。

六是多头的农资市场管理部门,削弱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已经开放了农资经营市场,允许多种主体进行农资的经销、代销、分销,加强农资销售市场监管显得非常重要。而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又涉及到农林、工商、质监等部门,存在着执法主体多元,职能重复交叉和相互扯皮现象,给不同的农资经营者提供了“规避”空间,未能形成合力和建立严密的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网络,使甲胺磷等剧毒农药不适当的使用成为可能。

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市是传统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猪生产基地之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不仅是满足城乡市场销售,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实需要。要把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全面推进。

1、要认真组织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没有农民的参与难以取得成效。要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投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列入农民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懂得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农业生产专业户的作用,建议乡镇农服中心在每个村民小组培育1-2个“头领型”农户,每次重大农事活动之前集中起来进行技术辅导,并给予误工补贴,使他们既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发布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农资销售的中介力量。只要运作得好,就能较好地解决农情信息难到户,农资销售难统一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要积极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特别是蔬菜生产,由于近年来城区的不断扩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大量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占用,近城区的菜地面积仅剩800亩,比建区前缩小5倍多。同时城郊蔬菜生产的耕地质量、灌溉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有害物质超标,已不适宜蔬菜生产。要针对生产条件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蔬菜生产控制区域,不适应蔬菜生产的地方退出蔬菜生产。要借鉴邗江区在沙头镇建立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政府投入菜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做法,在我市中后山区建立新的蔬菜生产基地。据检测,我市中后山区耕地质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月塘、枣林等水库的水质高于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空气质量也比较好,完全符合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地标准,建议市政府统筹使用土地征用出让金中的菜田开发基金,按照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筹集的有关政策,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建立新蔬菜生产基地的补贴,推进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取代城郊零星分散的蔬菜生产。

3、要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作用。加强农产品产地论证和销售市场监管,逐步实现农产品销售市场准入,都需要发挥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作用。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经通过省级认定,既能进行快速检测,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完全有条件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检测力度,定期进行抽检,并通过专门的信息发布渠道,公告检测结果,让市民知晓市场农产品的质量情况,引导消费。要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思路,发挥检测优势,设立优质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专柜或专门市场,为全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做好前期工作。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常运行,建议市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经费,专门拨付,专项使用。

4、要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工作。各相关执法部门要协同动作,加强农资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对现有农资经销情况全面进行检查摸底,不合规范的限期进行整顿,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取缔。要建立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特别是剧毒农药的进、销、存都要建立台帐,载明进货批次、来源和销售去向,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农业部门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管部门,要按照“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优质农产品品牌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控制等方面的工作,为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四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下,通过国债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推动,我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县、乡(镇)、村医疗机构基本实现计算机联网,可以适时传送基本医疗信息,开展新农合网上即时结报。尤其是12月以来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使乡镇卫生院增强了活力,人员年轻化,专业岗位优化,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为了掌握全市基层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人才情况,按照市人大领导的要求,我局近期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

我市基层医改后,现有乡镇卫生院106家,其中中心卫生院19家,一般乡镇卫生院38家,分院49家。医改核定总编制2828个,经过定岗、竞聘上岗,落实岗位2552个,目前空岗276个。

在所有已定岗人员中,专业岗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工龄情况分别如下:

1、专业技术人员2197人,占86.09%;管理人员116人,占4.55%;工勤人员239人,占9.37%。

2、高级职称20人,占0.78%;中级职称247人,占9.68%;初级职称1760人,占68.97%;无职称525人,占20.57%。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41人,占5.53%;大专学历人员927人,占38.09%;中专学历人员1322人,占51.80%;高、初中学历人员90人,占3.53%;无学历人员27人,占1.06%。

4、35岁以下人员1325人,占51.92%;36-45岁人员860人,占33.70%;46-55岁人员323人,占12.66%;55岁以上人员44人,占1.72%。

5、5年以下工龄人员693人,占27.16%;6-工龄人员1274人,占49.92%;21-30年工龄人员458人,占17.95%;30年以上工龄人员127人,占4.98%。

二、乡镇卫生院本科大学生情况。

医改后,全市乡镇卫生院共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41人,其中硕士1人(在xx县店埠镇中心卫生院工作),男性104人,女性37人,平均每个卫生院1.33人,在中心卫生院工作的102人,在一般建制卫生院工作的25人,在分院工作的14人。

年龄结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6岁,平均年龄32.13岁。其中30岁以下的79人,占56.03%,31-45岁53人,占37.59%,45岁以上9人,占6.38%。

专业结构:临床医学102人,中医14人,药学5人,检验5人,护理6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卫生管理等)5人,法律2人,经济管理1人,会计1人。

工作年限:最短3个月,最长35年,平均8.。

职称结构:高级11人,中级23人,初级92人,无职称15人。

岗位结构:临床109人,医技12人,管理11人,护理6人,公卫2人,工勤1人。

年收入:最低1.2万元,最高5万元,平均2.25万元(不包括奖励性绩效工资)。

住房情况:单位宿舍28人,自有住房74人(自购房或在家住),租房39人。

各县区乡镇卫生院本科大学生情况:

xx县:20个卫生院仅有本科大学生12名,平均每个卫生院0.6人。

在中心卫生院工作的6人,在一般建制卫生院工作的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人,初级职称的6人,无职称的5人。在临床岗位的9人,医技岗位的1人,管理岗位的2人。年收入:平均2.03万元,最低1.4万元,最高4万元。

xx县:53个卫生院有本科大学生42名,包括硕士1名(预防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管理岗位),平均每个卫生院0.79人。在中心卫生院工作的27人,在一般建制卫生院工作的4人,在分院工作的1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9人,初级职称的27人,无职称5人。

在临床岗位的29人,医技岗位的.7人,管理岗位的4人,护理岗位的2人。年收入:平均1.87万元,最低1.2万元,最高3万元。xx县:28个卫生院有本科大学生76名,平均每个卫生院2.71人。在中心卫生院工作的69人,在一般建制卫生院工作的4人,在分院工作的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13人,初级职称的50人,无职称5人。

在临床岗位的62人,医技岗位的4人,管理岗位的3人,公卫岗位的2人,护理岗位的4人,工勤岗位的1人。年收入:平均约3.25万元,最低约2.7万元,最高约4.9万元(工资+奖励性绩效,其中奖励性绩效按40%计算)。

xx、xx、xx、xx区:四个区5个卫生院有本科大学生11名,平均每个卫生院2.75人,全部在一般建制卫生院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1人,初级职称的9人。在临床岗位的9人,管理岗位的2人。年收入:平均3.22万元,最低2万元,最高5万元。

本次调查显示,近年来市县区对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态度积极,措施有效。尤其是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的人事制度改革获得极大成功,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带来新气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技术岗位得到优化,占比由医改前的70%左右提高到86%,工勤岗位下降到不足10%,彻底改变了以往乡镇卫生院岗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二是人员年轻化。在岗人员中45岁以下中青年比例高达85.62%,而大学本科生中45岁以下中青年比例更是高达93.62%,使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显得朝气蓬勃。

三是知识结构同步优化。在岗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高达95.42%,大量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员聚集在乡镇卫生院,显示了人才队伍的较高素质,也为乡镇卫生院今后更好更快地建立新机制,推广新技术,提供新服务创造了人才条件。

但是,目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

1、中高级人才数量不多。全市乡镇卫生院现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占在岗人员总数的10.46%,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占在岗人员总数的5.53%,目前初级职称人员占68.97%,还有20.57%的无职称人员。

2、各县区人才队伍建设不平衡。按平均每个卫生院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数量,xx县和四个区高于xx和xx县约3倍。

3、乡镇卫生院本科大学生整体待遇不高。平均年收入仅2.25万元(不包括奖励性绩效工资)。

4、本科大学生工作单位分布不均。有72.34%的人员集中在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建制乡镇卫生院和分院人员偏少。

5、本科大学生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大部分为临床医学专业(包括中医专业),占总人数的82.67%,公共卫生专业仅5人,占总人数的3.55%,反映出近年来聘用本科大学生时缺乏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使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呈明显的“短板”现象。

四、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乡镇卫生院人才资源不足是一个长期问题,我市目前亟待解决中高级人才不多、大学生待遇偏低、缺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三个主要问题。为此拟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做好“十二五”期间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组织各县区根据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需求,每年有计划地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中高级人才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目前的空岗数原则上应全部用于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力争到“十二五”末,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在岗人员总数的比例提高10%。

2、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出台鼓励政策,开展在岗本科、专科学历层次教育,对有大专、中专学历人员三年内获得本科或大专学历的,其学习费用全额报销。

3、请人事与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组织乡镇卫生院医学类大学生专场招聘活动。

4、请市县区财政部门按1:1比例设立乡镇卫生院人才培育基金,对在岗高级、中级职称人员每年分别给予10000元、6000元职务津贴,对在岗本科大学生每年给予3000元职务津贴。其余资金用于开展在岗本科、专科学历层次教育,村卫生室本科大学生津贴,及“双千工程”配套补助。

5、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乡镇卫生院首席专家制,每月给予专家津贴。对具有中高级职称,并对乡镇卫生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中级不低于5万元∕年,高级不低于8万元∕年。

6、对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本科大学生,每月给予特殊津贴500元。

7、持续开展“双千工程”,组织市、县级医院人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派人到市、县级医院进修,对未参与“双千工程”的专业人员不予xx升职称。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五

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卫生局提出的“关于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通知”的精神,贯彻落实“科技兴院、人才强院、诚信立院、文化建院、依法治院”的办院方针,为进一步搞好行业窗口的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营造人人向上、奋发进取的氛围,把医院建设成为作风优良、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文明单位,在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活动中,特制定关于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目标与要求。

应该使医院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白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医疗行业的体现,是新形势下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的需要,是推进医院技术进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我院社会美誉度的需要,是提高我院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是医院发展的客观需要。总的要求是,通过争创“人民满意医院”的活动,实现医疗队伍素质极大提高,社会形象极大转变,服务态度极大改善,服务质量充分保证,人民群众普遍满意的总体目标。在创建活动中要着力解决职工队伍中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行业作风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努力使医院的综合满意率达到95%以上,职工对医院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医院青年文明号对社会承诺践行率100%;杜绝一、二级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出院病人的投诉率控制在0.3%以内;努力做到门诊和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超过部颁标准,“红包”回扣得到基本根治。

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把科室的各项工作贯穿于为患者的康复之中,把各项服务活动落实在群众满意的目标上来。

2.技术精良,服务周全。创新医疗技术,开拓医疗新领域,不断推进医疗技术进步,医疗质量普遍得到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更大提升,满足人民群众的求医需求。服务环节不断简化,药品费用比例进一步降低。

3.社会形象好,美誉度大为提高。及时解决病人的痛苦,维护病人的利益,服务行为规范,患者的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红包”回扣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治理。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爱心送温暖活动,树立起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

4.树立“争分夺秒,救命第一”的急救意识,不分节假日,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积极做好院内、外的急救工作。

5.在诊疗工作中,做到服务态度好,检查细致有序,处理准确及时,杜绝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争吵,严禁脱岗现象发生。

6.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凡需住院或留观治疗的病人,任何情况下不得拒收和推诿。

三、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实施细则。

创建“人民满意医院”,这是我院创建工作的核心,各项工作必须围绕这个总目标,服务、服从于这个总目标,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必须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线,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亲情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行风监督管理体系。使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形式和内涵相统一,取得实质效果。积极响应局党委的号召,积极倡导职业道德与职业文明,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争创“人民满意医院”,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1.热爱本职工作,树立病人是亲人,人民是父母的思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时刻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上。

2.遵章守纪,坚守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检查病人细致有序,处理病情准确及时,认真负责。平时加强岗位练兵,经常做好各种技术训练。

3.文明行医,礼貌待人,学好用好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不论患者有理无理,均不能与之争吵,把温暖送到病人的心坎上。

4.努力学习业务知识,钻研技术,熟练掌握各种现场急救技术,在掌握全科知识的基础上,略有专业侧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塑造优质服务,技术精湛的“白衣战士、白衣天使”的形象。

5.廉洁行医,拒绝接受患者及亲属的“红包”,拒收礼物和拒吃各种宴请,对于出自病人内心感激而无法退回的钱物,应想方设法退回或上交组织。

6.艰苦创业,增收节支,不浪费医疗资源,不乱收费用,不开人情方,搭车药品,不以不正当的医疗手段收取回扣,小费等。实行高效优质服务,力争患者、群众的满意度达95%以上。

7.对待病人一视同仁,不分病人的贫富、社会地位、种族等。只要他们有疾病,有危难,均一视同仁地进行救治,对各种危重病人,应“有钱要治,没钱也要救治”。

8.在现场抢救、救治、转送病人途中,要确保病人的安全,及时做好请示报告制度。

四、实施的方法步骤:创建工作中,要结合行风评议工作的要求,主动查找科室、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好边整边改的方案。主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整改,并将情况及时报院创建领导小组。科室接到医院的整改。

通知书。

后立即研究,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整改工作。科室要在整改阶段经常组织医护人员下乡义诊,到各卫生服务站开展业务指导工作,义务培训工作,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让卫生服务站在我院开展创建活动中得到帮助,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为**人民的健康工作作出贡献。把创“人民满意医院”的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使工作不断深化、持久,不断取得新成效,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科室要切实加强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要把创建工作放在医疗业务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医院领导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制度落实到位,整改到位。科室领导要做到带头学、带头整改,确保创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要责任到人,狠抓落实,科室和职工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作为科室和每个人重要工作职责,要从对人民负责对病员负责,对医院负责的态度,抓好创建工作。

科室要加强管理,以确保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防止形式主义,使创建工作富有成效。科室在创建活动中要注重医疗安全工作,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纪律,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要抓好各种医疗制度的落实,加强检查,加强日常事务的管理,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工作,对医疗安全保持高度警惕,防范于未然。要不断改进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六

**地税调研。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税征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农业税收征管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对农税干部队伍(乡镇代征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乡镇农税干部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农业税收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农税征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税源分散、税额小、农户多、征收人员少、征收难度大的特点,工作非常辛苦。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税征管干部队伍,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农税工作的需要,落实中央“三农”工作方针,确实减轻农民负担,更好地完成农业税收的征管工作,责任重大。

一、**区农税干部队伍的现状。

由于我市农税的征管形式是委托乡镇财政所代征,代征人员主要来源于基层乡镇,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能力较弱,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对农税干部的管理,努力促进农业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对全区19个镇的65名农税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学历结构分析。

中专以上学历15人,占总人数的23%;高中以下学历50人,占总人数的77%。

2、年龄结构分析。

35岁(含)以下18人,占总人数的27.7%;36―45岁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33.8%;45岁以上25人,占总人数的38.5%。

3、性别结构分析。

男同志49人,占总人数的75.4%;女同志16人,占总人数的24.6%。

4、从事财税工作结构分析。

从事财税工作3年以下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43.1%;3―的12人,占总人数的18.5%;10年以上的8人,占总人数的12.3%;乡镇体制改革后新从事财税工作的17人,占总人数的26.1%。

二、存在问题。

1、体制弊端。

农税征管职能划转后,征收管理机关是市、区(县)地税局,征管形式是委托乡镇财政所代征,农税代征人员代表地税机关行使职能,地税机关与代征人员只是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代征人员多数是兼职,其工作重点是乡镇政府编制岗位的工作,影响了农税征收的专业化程度。代征人员的管理部门是乡镇政府,人员的调配、轮换、交流由乡镇政府决定,代征队伍相对不稳定,给农税工作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素质不高。

经调查统计,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在现有的代征人员中有69.2%的人员未从事过或只有较短的农税工作经历,高中以下学历的占77%。由于代征人员多是兼职,且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乡镇财政或其他工作,致使业务学习的重点未能放在农税业务上。虽然部分同志通过在职学习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但也未能系统地学习农税专业知识,造成了代征人员的业务能力、执法水平和政策水平比较欠缺,给农税征管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加强对乡镇农税干部队伍管理的建议。

加强对农税代征队伍的管理,应以人为本,从严治队,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税征管干部队伍。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体制,提高对农税工作的认识。

将代征人员的管理纳入地税系统,按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我市地税系统现已为代征人员发放了税服和检查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将代征人员编入各区域税务所,让他们接受规范的管理和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系统的税收政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加强与乡镇政府间的工作协调,保持乡镇农税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3、加强教育,转变观念,提高代征人员对农税工作的认识。

克服农业税税额小、税源分散、不易征收和征多征少对税收总量无大碍的思想,提高对中央“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国家税款必须应收尽收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农税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为农户服务的公仆意识,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树立乡镇农税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税干部的业务素质。

在现有的代征人员结构下,要搞好农税工作,必须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全方位进行培训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分层次进行,从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使广大农税干部逐步掌握税收政策、税源监控、税款征收入库、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征收和管理水平,为早日实现农税信息化管理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5、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考核,充分调动农税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要加强对代征人员税收政策执行、减免税、票证管理、税源监控等基础性工作的检查监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用制度约束执法行为。建立考评制度,每项工作都要制定考核指标,实施量化管理,根据工作的完成情况实施奖励,并将考评结果反馈至各乡镇;与政府协商,建议各乡镇,可根据农税干部的考评情况作为乡镇人员调配、交流、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适时组织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拓宽工作思路,充分调动代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七

党的十x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明确“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明确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全面摸清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现状,了解存在问题和制约卫生院发展的因素,我们采用座谈会、查看相关资料和实地了解等形式,对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我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其中南山镇卫生院正在筹建中),工作人员463人,其中正式职工325人,临时工138人(医改前临时工188人)。2008年至2010年三年平均收入1984.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74.1万元、医疗收入678.3万元、药品差价收入835万元,药品收入占收入比例为42.1%。从2011年6月20日起,全县所辖的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8个月来运行还算平稳。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职责更加明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是以诊疗业务为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规范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制约了卫生院的诊疗行为,过度医疗现象极少,乡镇卫生院职能转变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块。二是滥用药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斩断了“以药养医”“开单提成”的利益链,基本杜绝了开高级药、开高价药的现象,小病大处方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医生选药更科学、开药更规范,群众用药更安全。三是就医群众药品费用明显降低。监测数据显示,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全县药品价格降幅达32%。卫生院门诊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36%(其中儒林镇卫生院较医改前增加了240%,门诊人数从医改前的1270人/月上升到4360人/月),门诊次均费用从去年的114元下降到81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9%;住院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7%,住院次均费用从去年的1037元下降为786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4.2%,基本达到了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1、卫生技术人才短缺。

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现有正式职工325人,临时工138人(医改前临时工188人),正式职工中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不足1/2,只好通过聘请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临时工来弥补,暂时维持乡镇卫生院的运转。实施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连保基本运转都困难,根本无力聘请临时工,县财政安排临时工资金有限,待遇非常低,大多数临时工已心生去意。

乡镇卫生院人才分布也极不均匀,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如儒林镇、西岩镇卫生院集中了乡镇卫生院的大多数人才,而交通不便的三、四、五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尤为短缺,住院部都无法开展,群众只有到县城的县级医院住院,群众意见非常大。如汀坪乡中心卫生院在岗的4名护士(有资格证4人)、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4名护士(有资格证3人)都是临时聘用人员,而长安营、兰蓉等偏远乡镇卫生院根本聘请不到临时工,乡镇卫生院业务开展困难。

乡镇卫生院门诊医疗服务的压力增加。一方面,随着基本药物零差价的实施,患者真正得到了实惠,原来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部分患者向乡镇卫生院转移,而且有不少群众在县级医院看病,拿到处方后到乡镇卫生院门诊打针。虽然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次持续增加,现有的人员、设施和场所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门诊量的增加,势必要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卫生院在服务态度、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服务成效、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药品零差率销售使“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被切断,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显著下降,按20zz年至201z年三年平均数计算,201z年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后,11家卫生院减少药品利润960万元,平均业务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如儒林镇卫生院2010年平均每月业务收入达120多万,利润50多万,而实施基本药物后,一个月的收入纯利润仅7万,根本无法保障正常运转。加之我县乡镇卫生院由于历史原因,目前都还要偿还各类债务、承担医疗赔付风险,如财政配套资金不安排到位,乡镇卫生院将无法实现收支平衡陷入困境。

3、卫生人才稳定面临挑战。

按照“中央补助、省级统筹、县级保障”的财政补偿原则,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偿是中央、省级财政出小头,县级财政出大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我县乡镇卫生院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为2.87万元,要维持这个水平,在国家政策补贴外,县财政还要有较强的补贴能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乡镇卫生院职工年收入为2.5万元,个别乡镇卫生院工资水平降幅较大,(如儒林镇卫生院2010年人均收入4万元,西岩镇卫生院人均3.5万元),如果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可能会出现技术骨干流失,乡镇卫生院人才更加短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又会凸现。

4、临时工待遇过低。

聘请的临时工是各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需要来聘请的。如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服务人口1.8万,正式职工仅11人(有资格证医师3人),去年根据业务需要聘请了18名临时工(临床医师10人,护士4人,药房、收费等后勤人员4人),由于待遇过低,部分临时工辞职,住院部现已无法开设,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群众只有到30公里外的县城医院住院。汀坪乡卫生院服务人口1.7万,正式职工17人,医改前根据业务需聘请了临时工13人,基本运转正常;医改后因待遇偏低,部分临时工辞职(特别是5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师辞职),现有临时工8人(临床医师3人,护士4人,卫生员1人),现住院部都无法开展,病人需住院只有跑到40公里外的县级医院。

由于现有一系列的政策只针对正式在编人员,加之我县财政相当困难,仅安排了每人每月800元的补助,临时工的工资待遇实在太低。随着上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正式职工中由于后勤人员多(如退伍安置的)和有执业资格证的卫技人员太少等原因,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开展主要依靠聘请临时工。经测算,要保证我县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需聘请临时工169人,如果按照县财政今年安排卫生系统60个临时工的指标,乡镇卫生院连基本运转都困难,部分业务将会停滞,特别是住院部这一块,如果乡镇卫生院不能收治住院病人,将更加加剧县级医院的住院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会更加突出。

1、取消临时工数量限制,实行按需聘请。由于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结构、分布等原因,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好临时聘请一些医师、护士来补充。建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实地调研,结合乡镇服务人口、业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适当考虑服务区域范围、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按需聘请乡镇卫生院临时工,确保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人才招聘(考)力度,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卫技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使这些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

2、适当提高临时工待遇水平。临时工工资待遇不能与正式职工同等,而且不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不能安心工作,随时都有离开的可能。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联系上比现在单位条件更好的单位,他们会立马走人。可以说临时工承担了医院正式职工做不来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一个医院两种待遇,不利于医务人员的稳定和医院的发展。现乡镇卫生院正式在编职工收入为2000元/月,临时工为800元/月,建议财政加大对临时工工资保障力度,至少达到正式工的80%左右,人均1500元/月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具有一技之长的医务人员。

3、增加财政投入。县财政应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使乡镇卫生院从医改前“以药养医”模式转到医改后“政府养医”模式。一是增加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核算比例。医改时,我县参照有关政策及兄弟县市做法,医疗服务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按40%核算。但我县是边远山区贫困县,居住分散,公卫医师为居民开展预防接种等服务以及医师出诊的成本支出很高,加之取消一些收费项目,将原先收取的挂号费、注射费、一次性注射耗材等费用合并设立一般诊疗费,只能收10元/人·日。经测算,这些成本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达80%。二是增加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购置和维修经费。前几年,乡镇卫生院有一些扶贫项目配置的基本医疗设备,有一些坏了需要维修,有一些已经报废,建议每年安排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及维修经费100万元,由乡镇卫生院提出申请,县卫生局统筹考虑提出安排意见,县财政局审核后报县政府领导审批后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实施。三是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医改后,国家加大对医、护、药、技和管理等人员的培训,需要培训费、差旅费及其他各项补助,如果这些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参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为此,建议每年安排培训经费30万元。四是增加地段卫生所的维修经费。由于上级近年来的投入只是到乡镇一级,而部分地段卫生所仍承担着乡镇卫生院职能,如羊石、平林、江头司等地段卫生所,房屋已破旧不堪,建议增加维修经费。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八

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明确“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明确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全面摸清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现状,了解存在问题和制约卫生院发展的因素,我们采用座谈会、查看相关资料和实地了解等形式,对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我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其中南山镇卫生院正在筹建中),工作人员463人,其中正式职工325人,临时工138人(医改前临时工188人)。2008年至2010年三年平均收入1984.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74.1万元、医疗收入678.3万元、药品差价收入835万元,药品收入占收入比例为42.1%。从2011年6月20日起,全县所辖的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8个月来运行还算平稳。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职责更加明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是以诊疗业务为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规范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制约了卫生院的诊疗行为,过度医疗现象极少,乡镇卫生院职能转变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块。二是滥用药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斩断了“以药养医”“开单提成”的利益链,基本杜绝了开高级药、开高价药的现象,小病大处方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医生选药更科学、开药更规范,群众用药更安全。三是就医群众药品费用明显降低。监测数据显示,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全县药品价格降幅达32%。卫生院门诊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36%(其中儒林镇卫生院较医改前增加了240%,门诊人数从医改前的1270人/月上升到4360人/月),门诊次均费用从去年的114元下降到81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9%;住院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7%,住院次均费用从去年的1037元下降为786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4.2%,基本达到了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1、卫生技术人才短缺。

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现有正式职工325人,临时工138人(医改前临时工188人),正式职工中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不足1/2,只好通过聘请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临时工来弥补,暂时维持乡镇卫生院的运转。实施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连保基本运转都困难,根本无力聘请临时工,县财政安排临时工资金有限,待遇非常低,大多数临时工已心生去意。

乡镇卫生院人才分布也极不均匀,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如儒林镇、西岩镇卫生院集中了乡镇卫生院的大多数人才,而交通不便的三、四、五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尤为短缺,住院部都无法开展,群众只有到县城的县级医院住院,群众意见非常大。如汀坪乡中心卫生院在岗的4名护士(有资格证4人)、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4名护士(有资格证3人)都是临时聘用人员,而长安营、兰蓉等偏远乡镇卫生院根本聘请不到临时工,乡镇卫生院业务开展困难。

乡镇卫生院门诊医疗服务的压力增加。一方面,随着基本药物零差价的实施,患者真正得到了实惠,原来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部分患者向乡镇卫生院转移,而且有不少群众在县级医院看病,拿到处方后到乡镇卫生院门诊打针。虽然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次持续增加,现有的人员、设施和场所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门诊量的增加,势必要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卫生院在服务态度、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服务成效、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药品零差率销售使“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被切断,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显著下降,按2008年至2010年三年平均数计算,2011年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后,11家卫生院减少药品利润960万元,平均业务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如儒林镇卫生院2010年平均每月业务收入达120多万,利润50多万,而实施基本药物后,一个月的收入纯利润仅7万,根本无法保障正常运转。加之我县乡镇卫生院由于历史原因,目前都还要偿还各类债务、承担医疗赔付风险,如财政配套资金不安排到位,乡镇卫生院将无法实现收支平衡陷入困境。

3、卫生人才稳定面临挑战。

按照“中央补助、省级统筹、县级保障”的财政补偿原则,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偿是中央、省级财政出小头,县级财政出大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我县乡镇卫生院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为2.87万元,要维持这个水平,在国家政策补贴外,县财政还要有较强的补贴能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乡镇卫生院职工年收入为2.5万元,个别乡镇卫生院工资水平降幅较大,(如儒林镇卫生院2010年人均收入4万元,西岩镇卫生院人均3.5万元),如果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可能会出现技术骨干流失,乡镇卫生院人才更加短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又会凸现。

4、临时工待遇过低。

聘请的临时工是各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需要来聘请的。如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服务人口1.8万,正式职工仅11人(有资格证医师3人),去年根据业务需要聘请了18名临时工(临床医师10人,护士4人,药房、收费等后勤人员4人),由于待遇过低,部分临时工辞职,住院部现已无法开设,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群众只有到30公里外的县城医院住院。汀坪乡卫生院服务人口1.7万,正式职工17人,医改前根据业务需聘请了临时工13人,基本运转正常;医改后因待遇偏低,部分临时工辞职(特别是5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师辞职),现有临时工8人(临床医师3人,护士4人,卫生员1人),现住院部都无法开展,病人需住院只有跑到40公里外的县级医院。

由于现有一系列的政策只针对正式在编人员,加之我县财政相当困难,仅安排了每人每月800元的补助,临时工的工资待遇实在太低。随着上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正式职工中由于后勤人员多(如退伍安置的)和有执业资格证的卫技人员太少等原因,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开展主要依靠聘请临时工。经测算,要保证我县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需聘请临时工169人,如果按照县财政今年安排卫生系统60个临时工的指标,乡镇卫生院连基本运转都困难,部分业务将会停滞,特别是住院部这一块,如果乡镇卫生院不能收治住院病人,将更加加剧县级医院的住院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会更加突出。

1、取消临时工数量限制,实行按需聘请。由于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结构、分布等原因,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好临时聘请一些医师、护士来补充。建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实地调研,结合乡镇服务人口、业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适当考虑服务区域范围、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按需聘请乡镇卫生院临时工,确保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人才招聘(考)力度,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卫技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使这些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

2、适当提高临时工待遇水平。临时工工资待遇不能与正式职工同等,而且不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不能安心工作,随时都有离开的可能。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联系上比现在单位条件更好的单位,他们会立马走人。可以说临时工承担了医院正式职工做不来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一个医院两种待遇,不利于医务人员的稳定和医院的发展。现乡镇卫生院正式在编职工收入为2000元/月,临时工为800元/月,建议财政加大对临时工工资保障力度,至少达到正式工的80%左右,人均1500元/月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具有一技之长的医务人员。

3、增加财政投入。县财政应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使乡镇卫生院从医改前“以药养医”模式转到医改后“政府养医”模式。一是增加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核算比例。医改时,我县参照有关政策及兄弟县市做法,医疗服务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按40%核算。但我县是边远山区贫困县,居住分散,公卫医师为居民开展预防接种等服务以及医师出诊的成本支出很高,加之取消一些收费项目,将原先收取的挂号费、注射费、一次性注射耗材等费用合并设立一般诊疗费,只能收10元/人·日。经测算,这些成本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达80%。二是增加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购置和维修经费。前几年,乡镇卫生院有一些扶贫项目配置的基本医疗设备,有一些坏了需要维修,有一些已经报废,建议每年安排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及维修经费100万元,由乡镇卫生院提出申请,县卫生局统筹考虑提出安排意见,县财政局审核后报县政府领导审批后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实施。三是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医改后,国家加大对医、护、药、技和管理等人员的培训,需要培训费、差旅费及其他各项补助,如果这些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参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为此,建议每年安排培训经费30万元。四是增加地段卫生所的维修经费。由于上级近年来的投入只是到乡镇一级,而部分地段卫生所仍承担着乡镇卫生院职能,如羊石、平林、江头司等地段卫生所,房屋已破旧不堪,建议增加维修经费。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九

党的17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明确“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明确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全面摸清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现状,了解存在问题和制约卫生院发展的因素,我们采用座谈会、查看相关资料和实地了解等形式,对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我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其中南山镇卫生院正在筹建中),工作人员463人,其中正式职工325人,临时工138人(医改前临时工188人)。2008年至2010年三年平均收入1984.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74.1万元、医疗收入678.3万元、药品差价收入835万元,药品收入占收入比例为42.1%。从2011年6月20日起,全县所辖的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8个月来运行还算平稳。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职责更加明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是以诊疗业务为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规范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制约了卫生院的诊疗行为,过度医疗现象极少,乡镇卫生院职能转变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块。二是滥用药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斩断了“以药养医”“开单提成”的利益链,基本杜绝了开高级药、开高价药的现象,小病大处方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医生选药更科学、开药更规范,群众用药更安全。三是就医群众药品费用明显降低。监测数据显示,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全县药品价格降幅达32%。卫生院门诊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36%(其中儒林镇卫生院较医改前增加了240%,门诊人数从医改前的1270人/月上升到4360人/月),门诊次均费用从去年的114元下降到81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9%;住院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7%,住院次均费用从去年的1037元下降为786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4.2%,基本达到了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1、卫生技术人才短缺。

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现有正式职工325人,临时工138人(医改前临时工188人),正式职工中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不足1/2,只好通过聘请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临时工来弥补,暂时维持乡镇卫生院的运转。实施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连保基本运转都困难,根本无力聘请临时工,县财政安排临时工资金有限,待遇非常低,大多数临时工已心生去意。

乡镇卫生院人才分布也极不均匀,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如儒林镇、西岩镇卫生院集中了乡镇卫生院的.大多数人才,而交通不便的三、四、五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尤为短缺,住院部都无法开展,群众只有到县城的县级医院住院,群众意见非常大。如汀坪乡中心卫生院在岗的4名护士(有资格证4人)、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4名护士(有资格证3人)都是临时聘用人员,而长安营、兰蓉等偏远乡镇卫生院根本聘请不到临时工,乡镇卫生院业务开展困难。

乡镇卫生院门诊医疗服务的压力增加。一方面,随着基本药物零差价的实施,患者真正得到了实惠,原来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部分患者向乡镇卫生院转移,而且有不少群众在县级医院看病,拿到处方后到乡镇卫生院门诊打针。虽然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次持续增加,现有的人员、设施和场所难以承担繁重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乡镇卫生院门诊量的增加,势必要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卫生院在服务态度、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服务成效、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药品零差率销售使“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被切断,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显著下降,按2008年至2010年三年平均数计算,2011年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后,11家卫生院减少药品利润960万元,平均业务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如儒林镇卫生院2010年平均每月业务收入达120多万,利润50多万,而实施基本药物后,一个月的收入纯利润仅7万,根本无法保障正常运转。加之我县乡镇卫生院由于历史原因,目前都还要偿还各类债务、承担医疗赔付风险,如财政配套资金不安排到位,乡镇卫生院将无法实现收支平衡陷入困境。

3、卫生人才稳定面临挑战。

按照“中央补助、省级统筹、县级保障”的财政补偿原则,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偿是中央、省级财政出小头,县级财政出大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我县乡镇卫生院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为2.87万元,要维持这个水平,在国家政策补贴外,县财政还要有较强的补贴能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乡镇卫生院职工年收入为2.5万元,个别乡镇卫生院工资水平降幅较大,(如儒林镇卫生院2010年人均收入4万元,西岩镇卫生院人均3.5万元),如果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可能会出现技术骨干流失,乡镇卫生院人才更加短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又会凸现。

4、临时工待遇过低。

聘请的临时工是各乡镇卫生院根据自身需要来聘请的。如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服务人口1.8万,正式职工仅11人(有资格证医师3人),去年根据业务需要聘请了18名临时工(临床医师10人,护士4人,药房、收费等后勤人员4人),由于待遇过低,部分临时工辞职,住院部现已无法开设,白毛坪乡中心卫生院群众只有到30公里外的县城医院住院。汀坪乡卫生院服务人口1.7万,正式职工17人,医改前根据业务需聘请了临时工13人,基本运转正常;医改后因待遇偏低,部分临时工辞职(特别是5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师辞职),现有临时工8人(临床医师3人,护士4人,卫生员1人),现住院部都无法开展,病人需住院只有跑到40公里外的县级医院。

由于现有一系列的政策只针对正式在编人员,加之我县财政相当困难,仅安排了每人每月800元的补助,临时工的工资待遇实在太低。随着上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正式职工中由于后勤人员多(如退伍安置的)和有执业资格证的卫技人员太少等原因,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开展主要依靠聘请临时工。经测算,要保证我县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需聘请临时工169人,如果按照县财政今年安排卫生系统60个临时工的指标,乡镇卫生院连基本运转都困难,部分业务将会停滞,特别是住院部这一块,如果乡镇卫生院不能收治住院病人,将更加加剧县级医院的住院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会更加突出。

1、取消临时工数量限制,实行按需聘请。由于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结构、分布等原因,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好临时聘请一些医师、护士来补充。建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实地调研,结合乡镇服务人口、业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适当考虑服务区域范围、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按需聘请乡镇卫生院临时工,确保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人才招聘(考)力度,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考一批卫技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使这些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

2、适当提高临时工待遇水平。临时工工资待遇不能与正式职工同等,而且不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不能安心工作,随时都有离开的可能。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联系上比现在单位条件更好的单位,他们会立马走人。可以说临时工承担了医院正式职工做不来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一个医院两种待遇,不利于医务人员的稳定和医院的发展。现乡镇卫生院正式在编职工收入为2000元/月,临时工为800元/月,建议财政加大对临时工工资保障力度,至少达到正式工的80%左右,人均1500元/月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具有一技之长的医务人员。

3、增加财政投入。县财政应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使乡镇卫生院从医改前“以药养医”模式转到医改后“政府养医”模式。一是增加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核算比例。医改时,我县参照有关政策及兄弟县市做法,医疗服务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按40%核算。但我县是边远山区贫困县,居住分散,公卫医师为居民开展预防接种等服务以及医师出诊的成本支出很高,加之取消一些收费项目,将原先收取的挂号费、注射费、一次性注射耗材等费用合并设立一般诊疗费,只能收10元/人·日。经测算,这些成本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达80%。二是增加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购置和维修经费。前几年,乡镇卫生院有一些扶贫项目配置的基本医疗设备,有一些坏了需要维修,有一些已经报废,建议每年安排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及维修经费100万元,由乡镇卫生院提出申请,县卫生局统筹考虑提出安排意见,县财政局审核后报县人民的政府领导审批后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实施。三是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医改后,国家加大对医、护、药、技和管理等人员的培训,需要培训费、差旅费及其他各项补助,如果这些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参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为此,建议每年安排培训经费30万元。四是增加地段卫生所的维修经费。由于上级近年来的投入只是到乡镇一级,而部分地段卫生所仍承担着乡镇卫生院职能,如羊石、平林、江头司等地段卫生所,房屋已破旧不堪,建议增加维修经费。乡镇卫生院是县或乡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其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内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自产生以来,其职责担负的是数十亿农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乡村公共卫生管理。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县级财政与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支撑。下面是两份关于卫生院的调查报告。

2017卫生院调查报告篇十

乡镇卫生院院长是卫生院最高行政领导人,是卫生院的法人代表,卫生院院长在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被授权负责卫生院全面的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对卫生院重大问题行使最终决策权。笔者就我县卫生院及卫生院院长相关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查,现就该情况作初步浅显的概述。

xxxx地处九嶷山东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丘、岗、平区相互交错,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山区县,辖15个乡镇,其中包括10个办事处,总计人口36万余人。境内辖25个乡镇(办事处)卫生院。卫生院院长23名,23名卫生院院长中,大专以上学历18人,医学专业出身23人,执业助理医师资质以上xxxx人,其中主治医师以上资质3人,干部身份7人,女性院长3人;年龄结构:30-40岁14人,40-50岁8人,50岁以上1人;院长历任时间:10年左右及以上7人,10年内,断续不计,14人。

传统卫生院院长的主要职责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后来市场竞争经济的深入影响,卫生院的主要功能及其职责也发生变化。传统卫生院院长的认定基本上是受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任命,其中主要职责与卫生院的功能性质直接相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卫生院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注定了卫生院要以经济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为辅的功能模式,同时兼顾国家卫生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经济潮流及竞争市场的冲击,卫生院面临倒闭、破产、改制的境地,卫生院出现以租赁、转让、承包、科室外租等多种形式办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各式各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充斥医药市场,虽然某种程度上给卫生院带来了发展,但是收效甚微,只是出现极少数的活力势头,绝大部分卫生院依然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是也呈现了一批所谓的成功院长人士与成功经验,不过此时的卫生院公益性质发生改变,群众就医用药受到极大负面影响,以药养医、大处方、乱检查以及某些恶性竞争,不仅导致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进一步导致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趋严重。这给后来的医改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甚至后来广大的群众对医药体制改革出现了观望与期待的心理思维。

如此之下的卫生院院长主要职责,除了应对国家相关卫生政策外,主要转变在抓医院管理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即以创收为主,所谓的创收能人,成为了卫生院的“领头羊”,而坚守在大多数偏远山区、规模较小的卫生院院长成了新时代的“活雷锋”,形成了一面是经济建设的楷模、一面是精神文明守候的榜样,两大阵营的出现,形成了卫生院发展极其不合理、不科学的格局。此种格局的出现,主要有来自国家体制的影响,也与部分地方因素有关。

近年来,受到国家新的医改政策影响,所有医疗机构均需回归其公益性、回归政府主导、回归服务百姓为主。国家实施全面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一系列“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政策下,带动了卫生院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转变,也进一步影响到卫生院院长的角色定位及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同时也影响到基层卫生院院长的个人思维,甚至极大的影响到卫生院院长的走向,即所谓的何去何从。新形势的卫生院,需要从事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功能,使得卫生院的出发点与传统管理模式发生巨大转换。卫生院院长的主要职责也与以往不同,不仅是行政上的管理者,还要兼顾财务、人事、医改新政等工作职责,责任性与风险性增加,观念也需日益更新,诸如卫生院的人事改革、绩效报酬制度改革、硬件软件建设、公共卫生服体系、乡村卫生一体化、新农合等等工作均需兼顾,在某种程度上,给卫生院长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与工作负荷。

同时,在“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大旗”之下,对公立医疗机构将采取“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经费标准,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药品、器械、设备由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标准投入”等等系列管理措施。这样,院长们的人权、财权、物权,几乎全部没有了,这些权力的行使需要请示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那么院长们如果希望自己的医院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怎么办?靠好好经营医院来赚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是公益性的,不能赚钱,那么就只能靠公关主管部门了。这种情况下,院长们需要天天围绕着那些拥有资源分配权的部门领导,比如拨款是采取标准的下限还是上限,也许会通过谈判交流等非科学、不合理手段方式。如此之下,将会出现难以预测的不良结果,这样一来,可能就毁掉了一批院长。因为院长本来应该是好好经营医院,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的,而在这种制度设计下,他不得不成了一个“公关院长”。这种体制下的管理与经营模式不得不引起相关部门的深思,如何预防与打击不良行为,以及如何面对诸如道德、法律、舆论方面的压力,亦将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课题,诸如这些,也给卫生院及院长带来考验与压力。

1、人事问题。卫生院需要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合理选择以及人事制度改革在当前受到考验。以往个别通过关系化、人情化、私下协议化的人事制度,将受到冲击;同时诸多在同等条件下,长期工作在艰苦与特殊岗位的卫生人才队伍,包括卫生院院长,也随之浮躁起来,开始寻求更趋于合理、合情、平等、适合自我发展的岗位。这样不仅是医改体制需要,也是人性本身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与政府职能部门执政的需要。如此,将打破以往人事格局,进一步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建设框架迈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与应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建设。否则,将成为社会一个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而导致不良的后果。

2、卫生院硬件建设。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性与缺陷性,导致一大批办事处卫生院建设一度滞后,该些卫生院的房屋等硬件,均还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部分卫生院房产都缺失;在再次建设方面,受到行政区划、审批权限、财政投入、人员办事效率等影响,卫生院所谓硬件建设再度成为历史遗留问题,甚至历经多年的建设项目一度再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极大的消极了卫生院的积极性。硬件建设的滞后,严重的制约了卫生院的发展,特别是办事处卫生院,同时给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生活及当地群众的就医用药带来极大的困难,给医改新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极大的阻碍,甚至严重的影响到卫生院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社会地位及形象,如此给社会增添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如此而来,个别卫生院出现人走楼空的现象。

3、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矛盾。基于目前在硬件、软件平台建设、人员人事调节、绩效考核体系、财政投入、报酬分配机制等方面未趋健全的情况下,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卫生院面临诸多问题,甚至举步维艰,加之,医疗服务在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在部分领导层及群众眼里仍然视为卫生院主要工作目标及主要服务方向,如此而来,一是加大了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相互矛盾,孰轻孰重难以抉择;二是同时兼顾时,但是受到上述因素影响,甚至一事无成,公卫与医疗都没做好;三是反而增加卫生院压力与思想包袱,甚至打击了卫生院工作的积极性与上进心。

4、诸如收入待遇偏低、职工子女教育及家属安置问题、人事编制不合理、职工个体因素及素质、人员队伍的内部矛盾、地理区位、地缘人文基础、多重部门的重复管理等因素,也一时困扰卫生院及卫生院院长,这些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并成为制约卫生院发展的一道道难题。譬如待遇过低、子女家属问题的影响,导致部分卫生院特别是小卫生院职工出现跳槽而另谋出路。

1、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建立健全卫生院及卫生院院长人才选拔应用机制至关重要。

制定人才长远培养计划、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及党和国家新时期的用人机制,力争做到德才兼备、不拘一格用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培养与应用相关特殊特长人才,建立人才引进与交流机制,建立人才信息平台库,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人才选拔聘用机制,杜绝任人唯亲,注重任人唯贤,给想做事、能办事的人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专业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由于医疗卫生工作,是具专业性、技术性、创造性均很强的行业,同时需要兼顾专业与服务、专业与管理、专业与效益的有机协调。正所谓:“用人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2、把开展对基层卫生院建设与卫生院长的科学实际调查作为一项长期制度。调查与研究相关工作事实,以便应对策略的完善。加强人员及卫生院院长的平等互相交流、上下交流以及对外交流,建立与完善院长交流学习的平台;适时开展建设“卫生院发展论坛”“院长论坛”“院长精英管理俱乐部”活动,为卫生院注入新的活力,以提高卫生院院长的工作热情,同时给更多的年轻人有学习进步、交流应用的机会。

3、切实发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与领导作用。主管部门应当更进一步担负起部门职责与义务,切实调查研究卫生院发展工作,切实为下属部门积极谋划,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与办事质量,切实加强自我内部管理建设,整合部门资源,形成有效合力,切实为卫生院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资金保障、硬件投入、人才引进、管理经验、制度建设等,发挥真正的主将作用,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以减轻卫生院院长的思想顾虑与工作压力。以至于,从上到下形成一股绳、一股劲,一种魄力,打造卫生系统的“精气神”,从而有效的提高卫生系统的社会影响力。

4、加强对卫生院职工及卫生院院长的人性关心与爱护,解决好他们最直接、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思想政治上多教育、生活工作上多照顾、舆论宣传上多引导。给基层一个献言献策、可言可谏、舆论督导的平台,以利于沟通交流,也是实践群众路线的工作需要。

5、加强卫生院院长自我修为。加强对党纪国法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的思想觉悟,加强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法制的认识,熟悉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坚定性和理论成熟度,;提高对国家医改政策的学习、理解与领会能力;坚持卫生院是政府主办的具有公益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性质不变,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得利益作为首要责任,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坚持理性开支、厉行节约、勤俭办院的原则等等。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永远是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学习与借鉴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先进经验,结合自我实际,不断完善自我缺陷与不足。

医疗卫生工作是关乎大众民生的工作,需要政府与社会的积极参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更离不开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奉献,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基层医改的领头人,主管乡镇卫生院全面工作的当家人,随着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以及社会主义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因此对于卫生院院长的要求以及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同时对于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院长岗位的研究与思考,将成为我们的一大重要课题。相信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务实政策之下,乡镇卫生院的前景非常乐观,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指数日益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走向与动向也更趋于科学合理。我们将拭目以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