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13:15 页码:7
2023年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精选12篇)
2023-11-11 19:13:15    小编:储XY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如何写一篇有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要认真阅读,并在读书过程中做好笔记。其次,要注意回顾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逻辑关系。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加入个人观点和评价。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欣赏。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一

我毫不怀疑小克与奥利维的友谊,而小克的生命就像一条大动脉,把生命里灌输到了两个对立的国家里。

小克的一生始终是一种自我斗争的状态,他观察了太多的人以至于使他养成了能洞悉人内心的本领,他的感情时刻保持着足够的充沛能量,在任何时刻都可能无限量的爆发。这样的人必须要发光发热的,而他们的内心因为需要过多的爱而始终填不满,如果说他孤独,是的,他的灵魂一直在孤军奋战,无论在法国在德国还是在意大利,无论面对的是爱他的还是骂他的人,他始终保持着灵魂的独立。而他的爱却又是如此庞大,他相信音乐会使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都涌现出来,他相信生活并不是不幸的,只是有不幸的时刻罢了。

在奥利维的帮助下,小克的作品渐渐被人们所知晓,他终于看见自己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传颂。而小克并不是一般的普通大众,他的灵魂告诉他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欣喜的。瞧那些人,他们有多少是真心聆听这音乐的,还是只是被名声所俘虏而摇头晃脑的跟着音乐哼哼。

在一场莫名其妙而又突如其来的混战中,奥利维死在了混乱的街头,小克在后来才得知,他的灵魂高墙又一次濒临倒塌了,他所信奉的一切教条在死亡面前变得浑浊,他不吃不喝在惩罚自己。再一次将他挽救出深渊的是一个叫安娜的女子。安娜的丈夫却是小克的朋友,因此这一场爱情来得异常艰辛。他的思想处在分裂中,他在痛苦中呼喊上帝。

我亲爱的克里斯朵夫,你的爱为什么总是异常的充沛?充沛到会为每一个你爱上的人献上灵魂,会为他们每一个赴汤蹈火。难道你的灵魂里只存在朋友和爱人吗?在你年轻的时候,你像是我的孩子,你那样鲜活跳动的想象力就像儿时的我一样。在你青年的时候,你像是我的恋人,你无时无刻不发散着浪漫的才情让人着迷。在你中年的时候,你在无数挫折前终于开始成名了,你就像是我的兄长,能够用你巨大的爱包含一切。在你终于病危趟在床上回首看你这一生的时候,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掉下来。你的脑海里浮现一个又一个的身影:路易莎,高弗烈特,奥利维,莎冰,安娜,乔治……你最终跟随着我们的父离去了。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二

读后感。

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

名言。

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

读书笔记。

昨天在家终于把《约翰.克里斯托夫》看完了,这本书被称为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最好的一本传记式小说,罗曼.罗兰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的一本巨著。

里面很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描写,给人感觉很长篇大论,但正因为这些心理的变化才可以了解克里斯托夫在音乐上的一次次蜕变,一次次达到新的高峰。而我本人不太喜欢克里斯托夫,因为我觉得他狂妄,自私,不知好歹,随心所欲,到了中老年的克里斯托夫,那时的他才显得成熟且稳重,有耐心,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子女也象自己当年那样,才了解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任性。

虽然不喜欢主人公的性格,但还是非常钦佩他对音乐的执着,只要有了美好的音乐,哪怕物质上再匮乏,他也会非常快乐!(原来,快乐是来自精神上的,和物质上没有多大关系)我认为书中还有值得我们称颂的是挚爱的朋友之间的友情,正因为有了那样的友情,也才使得克里斯托夫在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当然他也不遗余力的帮助朋友,甚至为朋友去决斗。

看《约翰.克里斯托夫》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放着莫扎特的交响乐听着,我想这样的音乐是最应景的。现在终于看完了这样一本巨著,对音乐肤浅的我也许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但也算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西方音乐了吧!

终于利用暑假的时间,第二次读完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不过上次读的是傅雷先生翻译的,这次是湖南文艺出版社,许渊冲译的。这次读时没有了上次的激情,也许更理智了,掩卷之后人物栩栩如生,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消沉的我注了一剂兴奋剂。人生就应该像约翰克里斯托夫一样奋斗终身。但这次也许正如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是说的那样:“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来读”。而我“原来当故事读,今天当教育名著来读”。读了两遍也许没有发言权,但里面的正反教育实例让我一个二十多年从事教育的人不得不思考啊!这确实是一部教育名著。尤其约翰克里斯托夫的爷爷约翰米歇尔留心把孙子随时哼唱的曲谱整理起来,还加了伴奏与和声,编成乐曲,取名为《童年遣兴》,在乐谱的封皮上还题上了小克里斯朵夫的名字,让克利斯朵夫弹奏,并呈报宫廷开了专场音乐会,他的表演受到全场欢迎。爷爷发现并且充分赏识,还想办法扶持的做法让我们现在的家长汗颜。约翰克里斯托夫的舅舅高弗烈特这一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给了约翰另一种教育。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克里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当生活的重担把约翰克里斯托夫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消沉时,他舅舅带给了他快乐,他们月下荡舟,听桨上滴水的琶音,看河面水气的颤动……并且告诉他“英雄也只是做了他能做的事,平常人却连他能做的事都没有做”使小约翰“尽我所能”走向了成功。

但也有使人喘不过气来的教育:小约翰的父亲父亲发现了他的这个爱好,想做为他的一个特长,作为将来向上爬的手段,于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练琴,累得他终于有一天支持不住了,他起而反抗:故意弹错音节。父亲气得吼声连连,戒尺雨点一样打下去,克里斯托夫被制服了,不得不每天一边流泪一边弹琴的这种做法几乎压抑了天才的成长。还有乔治母亲“一阵子过分的温柔体贴,接着一阵子冷淡和厌倦;有时母爱要求太高,令人不安,使乔治不胜其烦;有时又觉得儿子累人于是让他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不符合规律的教育等等也值得深思啊!

面对现在崇尚的和鞭挞各种教育几乎可以都在这里找到。一个人如何能够成功也许这部书会给你诠释。

终于看完了。

上部用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而下部断断续续读了接近半年。真是一部事无巨细,深入浅出,絮絮叨叨的作品,一个人一生中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感情故事,一个为自由飞翔的灵魂在一生中甚至一生之外会遇到的阻力,不解,困惑以及艺术的新老更替,被罗曼罗兰一一罗列,我甚至找不出需要辩解的片断描写。

记得看完上部的时候,我很激动,恨不得提笔写下评论。题目已经起好:在自由里飞翔。并且还有一些短句:如果我是光,我为白天而生/如果我是音乐,我为美而生/如果我是约翰。克里斯托夫,我为自由而生/如果我是自由,我为在自由里飞翔而生。

年轻的克里斯托夫充满活力,冲破一切阻力,有无穷的生存的能量。他是一切存在的强者,从痛苦中来,通过痛苦体会生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英雄的创造的伟力让他高大奔放不顾一切。他桀骜不逊孤注一掷,一直被斗志激励。无论作者如何选用正面褒义的词去形容他,依然看得到他片面偏执的一面。也因为他的偏执,使得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坚持坚持勇往直前。

这样的人生总给人指引,让人奋进,他周围的人被他如此引导,观者亦如是。而到了下部,他开始稳重,被他的朋友和爱人在情感的道路上引领往心平气和里。也是在下部,罗曼。罗兰对他周围的人和这些人内心的情感做了详实的,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分析和描写。这样的描写是对人类情感的集中披露,让我们知道天才的难以被理解的克里斯托夫就是活生生得过着他无穷创造力的日子。我们的约翰是脱离尘世的,他的思想,感悟,音乐,情感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他对生活的反馈让大多数的凡俗不可理解,但我们可以理解在他身边勤勉的普通人,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普通人日日上演的感情剧,从他们的感情中推测约翰的感情,一切就变得简单。高高在上的思想用普通的生活语言解释,就可以被大众接受。毕竟,他也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也需要呼吸空气,我们的约翰也要被普通的女人,男人爱着,他需要从这些爱中汲取美的语言。。。。终于,他接受了“心平气和”葛拉奇亚的爱情方式,心平气和得进入他创作的新高峰!

我愿成为你的。

坟墓把你埋葬。

你睡在我怀里。

睡个地久天长。

自由,情感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自己成为自由。爱,奉献,隐忍,等待。。。。。一切,都成为自由。这个时候,连音乐的力量也已经无法企及了吧。

断断续续拖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假期终于看完了《约翰·克里斯朵夫》。

整整十卷,罗曼罗兰耗时20xx年,描写了一位音乐家的一生。成长,战斗,追求自由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美,最终归于平静。

大概故事就是从小表现出惊人音乐天赋的克里斯朵夫初步认识到了自然和生命之美,发觉身边的音乐充斥着陈词滥调和庸俗的机械模仿重复,于是在他的抨击和大加批评下变得在当地难以立足,终于在一次突发冲突中他逃亡巴黎,认识了一生的挚友奥利维,遇到各种人发生各种事,但一生都在创作和战斗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战前,书里也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的混乱,流露出浓烈的人道主义,反战和对爱和自由的赞颂。

个人口味的问题,我喜欢克里斯朵夫童年和去了巴黎之后的部分,中间那段实在是无聊的让我看两页放下一次。。。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真的好喜欢这段话。

是的,克里斯朵夫的血管里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人物是,舅舅,杂货店的小寡妇老板娘,还有好基友奥利维。

书中的友谊比爱情要动人的多。除了不掺杂性,那哪叫友谊,那叫灵魂伴侣。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有的教育,所有的见闻,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所以他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他象飞鸟一般,到了某个固定的季候,觉得有股无名的力,象海洋上的潮汐似的,突然在胸中觉醒,......那便是天南地北到处流浪的本能!在苏兹老人遗赠他的埃尔特与斐希德的著作里,他也发见和自己同样的心灵,......并非俯首帖耳,死守家园的"大地之子",而是永远扑向光明的"精灵",是"太阳之子".”

“世界上一切的痛苦,竭力要摧毁一切的痛苦,碰到生命那个中流砥柱就粉碎了.克利斯朵夫听着自己的热血奔腾,仿佛是心中的一片海洋;还有一个声音在那里反复说着:。

我是永久,永久存在的......”

当你见到克里斯多夫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未死于恶死之日!

如果你对这句话有感觉,那么说明我们也会有很多话可以聊!

傅雷先生对这句话的精妙翻译,也许很难理解。但看完全书120万字,对这话没些想法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感动于一个人精神和理想的伟大!世上真有些人配的上称为精神导师,让我们顶礼膜拜!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比如鲁迅,比如路遥,比如罗曼·罗兰……因为他们用丰沛的理想和崇高的慈悲为我们竖起的旗帜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之所以说他们慈悲是崇高的,是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身处黑暗却不予余力的唤醒我们对光明的向往。他们对自身遭遇和困苦视而不见,却对世界的痛苦怀着深深悲悯。无怪乎诺贝尔文学奖给罗曼·罗兰的致辞是: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穷则独善其身容易,达则兼济天下也容易。穷仍兼济天下的人却不容易!

扯得有点远了,如果说牛虻是天蝎座,那么克里斯朵夫就是最典型的白羊座!他冲动、热情、面对理想不屈不挠却对人情世故最不通透!他时时刻刻都要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他讨厌一个人还必须让那个人知道,对于看不惯的人他可以全部得罪得干干净净,哪怕把自己逼上绝路。他生来就是为了向所有的不美好宣战,生来就是为了做一个创造美好的强者!所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书中都有很多人不理解克里斯朵夫这样的“不识时务”。就如不屑于世俗却安于世俗的于第斯所说的,“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现实生活呢?”

其实,像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笨蛋,却因着把生命力当成唯一的信仰,热爱和接纳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把生命力当成唯一的真理去指导他的人生,指导他的艺术。所以他最终成为一个精神上超脱的智者,艺术上绝伦的大师!整部书既是一部心灵成长又是一部音乐史诗,但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足够强大到去撑起这样磅礴的主题,也因着他有着最纯粹却最有力量的信仰。

最后以罗素·罗兰在另一本书《米开朗琪罗传》中的一句话结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三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描写德国血统的天才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成名的一生。他一半像贝多芬,一半像作者自己,一生追求真善美,不断反抗腐朽没落的艺术和庸俗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克利斯朵夫的奋斗,表现了一代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彷徨、追求、苦闷和幻灭,反映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强者意识。

小说写出了克利斯朵夫性格的基本特征: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使他对现实不满、反抗,同时却又对统治阶级抱有一定幻想;日趋破产的社会经济地位使他接近、同情人民,而个人英雄主义又使他不相信人民的力量,远离人民;进步的艺术观使他主张艺术接近生活、接近人民、造福人类,而对艺术的偏执的信仰又使他呼出“不能拿艺术去替一个党派服务”;受压迫的阶级地位使他性格坚强,而个人主义偏见又束缚着他,使他软弱无力;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使他与社会对立,反对不平,反抗压迫,而小资阶级的动摇性又使他与现实妥协。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决定了克利斯朵夫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这个脑子里充满“大人物”、“英雄”观念而实际上被日益挤向被压迫者行列的小资产阶级飘零子弟,生活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夹缝里,这二者对他都有影响,同时他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矛盾。于是克利斯朵夫性格就具有双重性。

克利斯朵夫的反抗,是从艺术领域里开始的。他觉得,德国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扯谎,无病呻吟。来到法国后,他看到文坛上、舞台上充斥着凶杀、疯狂、酷刑等等可怕的“文明”,还有那些所谓的“批评家”。这一切,都使克利斯朵夫失望、忿激,推动了克利斯朵夫性格向前发展。

克利斯朵夫开始向充斥资本主义社会的“玄妙的愚钝”宣战,对现代资产阶级艺术作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克利斯朵夫对艺术的批判触怒了统治阶级,最后被统治者逼到了生活的绝境,他到处碰壁,连生计都成了问题。他因为路见不平,挥拳相助,痛打了那些为统治者所豢养的飞扬跋扈的大兵,造成了命案,不得不离开相依为命的老母,越境逃离了祖国。这是这位反抗者在人生道路上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克利斯朵夫个人反抗的失败,是有着深刻的时代内容的。这是个人主义时代末代英雄的悲剧。

个人英雄主义使克利斯朵夫不屈于权贵,个人英雄主义也使他远离了人民。纵然有童年时代从舅父和一般微贱的人那里接受来的影响,但更有力地支配着他的却是“英雄”观念。在作品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克利斯朵夫关于“爱”的说教,不仅用言论,而且用他的行动去贯彻这种“爱”的宗教。他认为变革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主要的手段就是“爱”。一是用爱的艺术去宽慰受难者的灵魂,使他们忘记痛苦;一是用“爱”的行动把对立的阶级调和起来,让“信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好人携手”。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结构上与一般的小说那种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框式有点不太一样。因为它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写一个人的心理历程,当然不是说没有情节,只是情节在这部小说中显得不那么重要,这跟一些以情节取胜的小说迥然不同。作者有意按照交响曲的形式来写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一部交响曲有四个乐章组成,用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作者在《原序》里写得很明确,把七卷的内容分成四册,就是分四个乐章。这样安排,能使内容和形式更好地结合,有利于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罗曼·罗兰在晚年回顾《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创作思想时,曾以自我批判的口吻说:当时“无论是我,无论是我同时代的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最有文化的代表者,对于马克思主义都丝毫没有一点概念。”又说:“对于19世纪后30年代的一个年轻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由的和强有力的个人主义,是人的最高的珍宝和人类的先锋,它的使命就是要引导着落后的大军沿着进步的道路前进,并且和反动的力量——国家、教会、大学教育,以及一切阻碍着运动的障碍相对抗。”在这里,作家心目中的个人主义“是超越虚无主义的自私自利的范围的”,但后来罗曼·罗兰终于认识到“个人主义是整个时代的偏见”而将它抛弃了。克利斯朵夫战斗一生,终以悲剧性的妥协宣告结束。克利斯朵夫的悲剧,也就是作者的悲剧,它促使作者重新以新的观点观察社会生活,重新考虑自己的创作方向,终于喊出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的正确结论。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四

从二月初开始读起,到今晨一点多阅毕,一晃都快半年了。

读的断断续续,其间还插了七八本其他的杂书,

全书共计十卷,长而不漫,空间和时间都足够宏大。

每个人都能从克里斯多夫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也都完全清楚我们并不是克里斯多夫。

正因为作者刻画的太详尽,

一个普通温暖也带有问题的家庭。

小时候天真的玩伴儿,长大了各做各的还要试着利用。

初恋的富家小姐,母亲的反对、女孩儿的虚荣、初尝爱恋的滋味不得的痛心。

和多数大人不一样的一个长辈,热爱的好奇的生活的对自己幼稚的心灵以启迪和力量。

第一个走到一起并不怎么漂亮的姑娘,真诚率直说不出有什么魅力但是确实相爱了。

社会的洪流,偶然命运的巨变。

初入社会。

表面冷淡内心温暖的陌生人的照顾。

人生低谷却得知己,无条件的付出超越友情的.大爱。

偶然的一个光鲜亮丽的情人,短暂的温柔乡永久的杳无音讯。

朋友因为自己的家庭淡忘自己所带来的疼苦和自我克制。

由于种种原因各自组建家庭一生遥望的真爱。

功成名就,终于变成了年轻时候斗争的自己、

年纪渐衰,斗志消磨一切都变得温和,对后辈有了更多的期许。

强劲的生命力和衰微的身体鲜明的对比、最后还是把自己奉献给了。

自己热爱的音乐和下一代的年轻人。

他是一个故事,但是太过真实,读过仿佛也是自己度过了一生。

他鼓励年轻人去奋争和创造,

但是也在结尾告诉大家,

“暮年礼赞人生,黄昏礼赞白昼”

或许人生所有的念想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世界上最伟大的长篇之一,纪传型第一。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五

终于利用暑假的时间,第二次读完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不过上次读的是傅雷先生翻译的,这次是湖南文艺出版社,许渊冲译的。这次读时没有了上次的激情,也许更理智了,掩卷之后人物栩栩如生,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消沉的我注了一剂兴奋剂。人生就应该像约翰克里斯托夫一样奋斗终身。但这次也许正如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是说的那样:“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来读”。而我“原来当故事读,今天当教育名著来读”。读了两遍也许没有发言权,但里面的正反教育实例让我一个二十多年从事教育的人不得不思考啊!这确实是一部教育名著。尤其约翰克里斯托夫的爷爷约翰米歇尔留心把孙子随时哼唱的曲谱整理起来,还加了伴奏与和声,编成乐曲,取名为《童年遣兴》,在乐谱的封皮上还题上了小克里斯朵夫的名字,让克利斯朵夫弹奏,并呈报宫廷开了专场音乐会,他的表演受到全场欢迎。爷爷发现并且充分赏识,还想办法扶持的做法让我们现在的家长汗颜。约翰克里斯托夫的舅舅高弗烈特这一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给了约翰另一种教育。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克里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当生活的重担把约翰克里斯托夫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消沉时,他舅舅带给了他快乐,他们月下荡舟,听桨上滴水的琶音,看河面水气的颤动……并且告诉他“英雄也只是做了他能做的事,平常人却连他能做的事都没有做”使小约翰“尽我所能”走向了成功。

但也有使人喘不过气来的教育:小约翰的父亲父亲发现了他的这个爱好,想做为他的一个特长,作为将来向上爬的手段,于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练琴,累得他终于有一天支持不住了,他起而反抗:故意弹错音节。父亲气得吼声连连,戒尺雨点一样打下去,克里斯托夫被制服了,不得不每天一边流泪一边弹琴的这种做法几乎压抑了天才的成长。还有乔治母亲“一阵子过分的温柔体贴,接着一阵子冷淡和厌倦;有时母爱要求太高,令人不安,使乔治不胜其烦;有时又觉得儿子累人于是让他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不符合规律的教育等等也值得深思啊!

面对现在崇尚的和鞭挞各种教育几乎可以都在这里找到。一个人如何能够成功也许这部书会给你诠释。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六

当你见到克里斯多夫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未死于恶死之日!

如果你对这句话有感觉,那么说明我们也会有很多话可以聊!

傅雷先生对这句话的精妙翻译,也许很难理解。但看完全书120万字,对这话没些想法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感动于一个人精神和理想的伟大!世上真有些人配的上称为精神导师,让我们顶礼膜拜!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比如鲁迅,比如路遥,比如罗曼·罗兰……因为他们用丰沛的理想和崇高的慈悲为我们竖起的旗帜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之所以说他们慈悲是崇高的,是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身处黑暗却不予余力的唤醒我们对光明的向往。他们对自身遭遇和困苦视而不见,却对世界的痛苦怀着深深悲悯。无怪乎诺贝尔文学奖给罗曼·罗兰的致辞是: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穷则独善其身容易,达则兼济天下也容易。穷仍兼济天下的人却不容易!

扯得有点远了,如果说牛虻是天蝎座,那么克里斯朵夫就是最典型的白羊座!他冲动、热情、面对理想不屈不挠却对人情世故最不通透!他时时刻刻都要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他讨厌一个人还必须让那个人知道,对于看不惯的人他可以全部得罪得干干净净,哪怕把自己逼上绝路。他生来就是为了向所有的不美好宣战,生来就是为了做一个创造美好的强者!所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书中都有很多人不理解克里斯朵夫这样的“不识时务”。就如不屑于世俗却安于世俗的于第斯所说的,“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现实生活呢?”

其实,像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笨蛋,却因着把生命力当成唯一的信仰,热爱和接纳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把生命力当成唯一的真理去指导他的人生,指导他的艺术。所以他最终成为一个精神上超脱的智者,艺术上绝伦的大师!整部书既是一部心灵成长又是一部音乐史诗,但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足够强大到去撑起这样磅礴的主题,也因着他有着最纯粹却最有力量的信仰。

最后以罗素·罗兰在另一本书《米开朗琪罗传》中的一句话结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七

读完了《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书,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明白了很多事,在书中,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胆小和不坚持,虽然约翰•克里斯多夫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真诚、坦荡、执着、坚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虽然他有一个孤独的灵魂,但他更有英雄的血液。

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把风声、水声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声响融入在他的音乐里,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虽然他才10几岁就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对音乐的追求,虽然所有世人对他的思想很不理解,而且卷入一场斗争而被通缉,被迫流亡法国。

所有的不幸,反而促使了他对音乐产生了更强烈的情感,他的音乐造诣更深了。

反过来看看我自己,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长笛,虽然有良好的环境好老师,但有时怕吃辛苦,能少练的就少练,反过来看看约翰.克里斯多夫他流落在法国的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宁可饿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屈服,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境界啊!

当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落魄音乐家了。

他的作品都被人们争相演唱。

然而,他仍然很淡定,坦然面对这一切,一点都不骄傲。

显示了他的平凡和伟大。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放弃、不自卑的面对逆境和困苦;不骄不燥的面对成绩;用情之真,爱之切的心态去面对友谊。

我相信,伴随约翰.克里斯多夫整整一生的音乐,从今之后,也会伴随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相信,音乐不仅让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变得绚烂迷人,也会让我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八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

至于强烈犷野的力在胸中冲撞奔突的骚乱,尚未成形的艺术天才挣扎图求生长的苦闷,又是青年期底另外一支精神巨流。

一年之中有几个月是阵雨的季节,同样,一生之中有些年龄特别富于电力……。

等到我很老的时候再来重读这本书,应该可以读出别样的味道。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九

整整十卷,罗曼罗兰耗时20xx年,描写了一位音乐家的一生。成长,战斗,追求自由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美,最终归于平静。

大概故事就是从小表现出惊人音乐天赋的克里斯朵夫初步认识到了自然和生命之美,发觉身边的音乐充斥着陈词滥调和庸俗的机械模仿重复,于是在他的抨击和大加批评下变得在当地难以立足,终于在一次突发冲突中他逃亡巴黎,认识了一生的挚友奥利维,遇到各种人发生各种事,但一生都在创作和战斗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战前,书里也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的混乱,流露出浓烈的人道主义,反战和对爱和自由的赞颂。

个人口味的问题,我喜欢克里斯朵夫童年和去了巴黎之后的部分,中间那段实在是无聊的让我看两页放下一次。。。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真的好喜欢这段话。

是的,克里斯朵夫的血管里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人物是,舅舅,杂货店的小寡妇老板娘,还有好基友奥利维。

书中的友谊比爱情要动人的多。除了不掺杂性,那哪叫友谊,那叫灵魂伴侣。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有的教育,所有的见闻,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所以他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他象飞鸟一般,到了某个固定的季候,觉得有股无名的力,象海洋上的潮汐似的,突然在胸中觉醒,......那便是天南地北到处流浪的本能!在苏兹老人遗赠他的埃尔特与斐希德的著作里,他也发见和自己同样的心灵,......并非俯首帖耳,死守家园的"大地之子",而是永远扑向光明的"精灵",是"太阳之子".”

“世界上一切的痛苦,竭力要摧毁一切的痛苦,碰到生命那个中流砥柱()就粉碎了。克利斯朵夫听着自己的热血奔腾,仿佛是心中的一片海洋;还有一个声音在那里反复说着:

我是永久,永久存在的。”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十

当你见到克里斯多夫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未死于恶死之日!

如果你对这句话有感觉,那么说明我们也会有很多话可以聊!

傅雷先生对这句话的精妙翻译,也许很难理解。但看完全书120万字,对这话没些想法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感动于一个人精神和理想的伟大!世上真有些人配的上称为精神导师,让我们顶礼膜拜!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比如鲁迅,比如路遥,比如罗曼·罗兰……因为他们用丰沛的理想和崇高的慈悲为我们竖起的旗帜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之所以说他们慈悲是崇高的,是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身处黑暗却不予余力的唤醒我们对光明的向往。他们对自身遭遇和困苦视而不见,却对世界的痛苦怀着深深悲悯。无怪乎诺贝尔文学奖给罗曼·罗兰的致辞是: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穷则独善其身容易,达则兼济天下也容易。穷仍兼济天下的人却不容易!

扯得有点远了,如果说牛虻是天蝎座,那么克里斯朵夫就是最典型的白羊座!他冲动、热情、面对理想不屈不挠却对人情世故最不通透!他时时刻刻都要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他讨厌一个人还必须让那个人知道,对于看不惯的人他可以全部得罪得干干净净,哪怕把自己逼上绝路。他生来就是为了向所有的不美好宣战,生来就是为了做一个创造美好的强者!所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书中都有很多人不理解克里斯朵夫这样的“不识时务”。就如不屑于世俗却安于世俗的于第斯所说的,“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现实生活呢?”

其实,像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笨蛋,却因着把生命力当成唯一的信仰,热爱和接纳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把生命力当成唯一的真理去指导他的人生,指导他的艺术。所以他最终成为一个精神上超脱的智者,艺术上绝伦的大师!整部书既是一部心灵成长又是一部音乐史诗,但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足够强大到去撑起这样磅礴的主题,也因着他有着最纯粹却最有力量的信仰。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十一

我毫不怀疑小克与奥利维的友谊,而小克的生命就像一条大动脉,把生命里灌输到了两个对立的国家里。

小克的一生始终是一种自我斗争的状态,他观察了太多的人以至于使他养成了能洞悉人内心的本领,他的感情时刻保持着足够的充沛能量,在任何时刻都可能无限量的爆发。这样的人必须要发光发热的,而他们的内心因为需要过多的爱而始终填不满,如果说他孤独,是的,他的灵魂一直在孤军奋战,无论在法国在德国还是在意大利,无论面对的是爱他的还是骂他的人,他始终保持着灵魂的独立。而他的爱却又是如此庞大,他相信音乐会使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都涌现出来,他相信生活并不是不幸的,只是有不幸的时刻罢了。

在奥利维的帮助下,小克的作品渐渐被人们所知晓,他终于看见自己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传颂。而小克并不是一般的普通大众,他的灵魂告诉他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欣喜的。瞧那些人,他们有多少是真心聆听这音乐的,还是只是被名声所俘虏而摇头晃脑的跟着音乐哼哼。

在一场莫名其妙而又突如其来的混战中,奥利维死在了混乱的街头,小克在后来才得知,他的灵魂高墙又一次濒临倒塌了,他所信奉的一切教条在死亡面前变得浑浊,他不吃不喝在惩罚自己。再一次将他挽救出深渊的是一个叫安娜的女子。安娜的丈夫却是小克的朋友,因此这一场爱情来得异常艰辛。他的思想处在分裂中,他在痛苦中呼喊上帝。

我亲爱的克里斯朵夫,你的爱为什么总是异常的充沛?充沛到会为每一个你爱上的人献上灵魂,会为他们每一个赴汤蹈火。难道你的灵魂里只存在朋友和爱人吗?在你年轻的时候,你像是我的孩子,你那样鲜活跳动的想象力就像儿时的我一样。在你青年的时候,你像是我的恋人,你无时无刻不发散着浪漫的才情让人着迷。在你中年的时候,你在无数挫折前终于开始成名了,你就像是我的兄长,能够用你巨大的爱包含一切。在你终于病危趟在床上回首看你这一生的时候,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掉下来。你的脑海里浮现一个又一个的身影:路易莎,高弗烈特,奥利维,莎冰,安娜,乔治……你最终跟随着我们的父离去了。

读这本书耗费了前后4个月的时间,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有过这样奇异的感觉。克里斯朵夫,你知道吗,你不是一个普通的男主角,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你有血有肉,你有灵魂有思想,你有我所没有的热情与爱,你的冲动任性都来得如此贴切,还有你的音乐,你演奏的神情,我都看得见。在今天我看到你闭上了双眼时,我突然无比的难过,我合上书后抱着书一直掉眼泪,像是得知了一个朋友的死讯一般痛苦。妈妈说罗曼罗兰会感知到的,而此刻我正抬头望着天空,眼泪就顺着脸颊趟到脖子里去了。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800字篇十二

终于看完了。

上部用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而下部断断续续读了接近半年。真是一部事无巨细,深入浅出,絮絮叨叨的作品,一个人一生中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感情故事,一个为自由飞翔的灵魂在一生中甚至一生之外会遇到的阻力,不解,困惑以及艺术的新老更替,被罗曼罗兰一一罗列,我甚至找不出需要辩解的片断描写。

记得看完上部的时候,我很激动,恨不得提笔写下评论。题目已经起好:在自由里飞翔。并且还有一些短句:如果我是光,我为白天而生/如果我是音乐,我为美而生/如果我是约翰。克里斯托夫,我为自由而生/如果我是自由,我为在自由里飞翔而生。

年轻的克里斯托夫充满活力,冲破一切阻力,有无穷的生存的能量。他是一切存在的强者,从痛苦中来,通过痛苦体会生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英雄的创造的伟力让他高大奔放不顾一切。他桀骜不逊孤注一掷,一直被斗志激励。无论作者如何选用正面褒义的词去形容他,依然看得到他片面偏执的一面。也因为他的偏执,使得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坚持坚持勇往直前。

这样的人生总给人指引,让人奋进,他周围的人被他如此引导,观者亦如是。而到了下部,他开始稳重,被他的朋友和爱人在情感的道路上引领往心平气和里。也是在下部,罗曼。罗兰对他周围的人和这些人内心的情感做了详实的,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分析和描写。这样的描写是对人类情感的集中披露,让我们知道天才的难以被理解的克里斯托夫就是活生生得过着他无穷创造力的日子。我们的约翰是脱离尘世的,他的思想,感悟,音乐,情感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他对生活的反馈让大多数的凡俗不可理解,但我们可以理解在他身边勤勉的普通人,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普通人日日上演的感情剧,从他们的感情中推测约翰的感情,一切就变得简单。高高在上的思想用普通的生活语言解释,就可以被大众接受。毕竟,他也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也需要呼吸空气,我们的约翰也要被普通的女人,男人爱着,他需要从这些爱中汲取美的语言。。。。终于,他接受了“心平气和”葛拉奇亚的爱情方式,心平气和得进入他创作的新高峰!

我愿成为你的。

坟墓把你埋葬。

你睡在我怀里。

睡个地久天长。

自由,情感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自己成为自由。爱,奉献,隐忍,等待。。。。。一切,都成为自由。这个时候,连音乐的力量也已经无法企及了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