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1:59:51 页码:11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精选13篇)
2023-11-11 21:59:51    小编:CZJ曹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开拓视野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写总结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具体事例来进行阐述。下面是一些我们平时不容易总结出的经验和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一

一眨眼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了,祖国母亲也迎来她的60华诞,在回首过去的日子里心里有许多感慨,看着祖国60年的峥嵘岁月,渐渐被它所折服,看着祖国60年的光辉历程,不断为她喝彩;看着祖国60年的辉煌巨变,对它更加敬佩。

慢慢的我家住房的变化就开始在大脑浮现。记得,小时候我们全家住在一个小平房里,面积只有30来平方,并且冬天家里很冷,只能烧煤炉,即使这样在家也必须包裹的像块大糖果。下雨天,外面下雨,家里也下,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妈妈会拿一个又一个盆来接雨,下完雨后家里还返潮。那时的家上厕所还要去外面,晚上或下雪天,下雨天很不方便,一出门就是几个水井,一点儿也不美观,并且家附近只有一个小商店,东西也不齐全,所以,买东西非常不方便。所以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个新家,尽管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幼稚可笑。

当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我们家买了新住房,当搬家的那一天,我兴奋极了,新家非常宽敞明亮,也很大方典雅。冬天因为家里装了暖气,所以不感觉冷,家里总是很暖和,下雨天,外面雨声连连,但我却悠游自在,没有了心头之患,并且我也有了自己的书房和卧室。

我相信在过40年,祖国100岁生日时,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昌盛,一定会被世界所认可。一定会走向世界之巅,祖国母亲祝福您。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二

“快!接球啊!”“射门---”“噢耶---”天龙广场上传来伙伴们热烈的呐喊声,每周末的足球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学校地处市区有名的嘉兴建材城内,好几个同学都住这附近。自从天龙广场建好后,这里便成为我和同学们运动休闲的好去处。可曾想,几年前这儿还是一片残垣断壁,混杂着人们的生活垃圾,与周围的景象格格不入。

不知何时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重视这块地的开发,短短一两年的时间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这里成为带空中花园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宽阔的`天龙广场很快就得到了周围居民的青睐,聊天纳凉、运动休闲、怡情养性......老少皆宜,避免以往出门即是车水马龙、尘土喧嚣,无处散步的尴尬。周末傍晚,我们一家人来到木兰溪畔散步,发现阔口社区以往一大片空空如也的荒草地,如今成为高楼林立、繁华无比的城市综合体——正荣财富中心,市区又一地标性建筑由此诞生。

大厦旁边,一排排别致的居民楼已经开始给外墙涂上鲜艳的色彩,有的人家甚至都开始装修准备入住。望着眼前高大建筑上闪烁的霓虹,想到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我不禁感叹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不夜城”,如今在我的家乡俯拾皆是。金鼎广场、时代广场、万达广场、财富中心、万科城等不一而足,城市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城市面貌一天一个样,农村的发展也不甘落后。几年前,我的老家北高后海,还是个靠租赁小鱼小虾养殖场为主的小渔村。一望无际的海塘,咸惺的海风,简陋的小渔船,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现在,这里大力发展海上旅游项目,游艇、海鲜餐饮、海钓、儿童乐园等,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休闲度假。家乡类似有这样变化的乡镇不胜枚举!都是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荔城区的后黄村、涵江的崇福村、蒜溪公园、常太岭下的“美丽乡村”等,乡民们的日子蒸蒸日上,越过越美!咱莆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有风景如画的绶溪公园、木兰溪栈道;内涵丰厚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博物馆;美观大方富含高科技元素的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皆是人们休闲充电的好地方!,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这是对家乡一切美好改变的最高褒奖!喜看家乡新变化!愿莆阳大地更美、更净、更兴、更强!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三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的大地,吹绿了田野,吹富了人们的生活。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家乡——新会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富裕的道路。

十多年前,会城河就是一条臭不可闻的河,这条河面上布满了肮脏的垃圾,走路的人们常常捂着鼻子。街道上的人们大部分是步行,极少数的.人骑车,因当时人们以骑自行车代步为工具,人们的住宅里只有四面白墙和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两张冷冰冰的小床,别说像样的被子了,就连一件整洁的衣服也没有。路边没有路灯,走路的人稍不小心,就会发生事故。那时会城的商店屈指可数,而且商品极为缺乏,要什么没什么。

但在十多年后的今天,这贫穷落后的面貌完全改变了。会城河已经被覆盖成了暗渠,上盖摇身一变,成了双向六车道的大马路了。路的两旁和中间都种了绿化带,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人们哪里会想到这是一条臭不可闻的臭水河呢?明亮的路灯耸立在马路的中间,只要开灯,会城就会变成灯的海洋,黑夜就马上会变成白昼。

现在的人们生活富裕了,摩托车已取代自行车成为市民的交通工具,甚至有的还买了小汽车,高档轿车,什么宝马、奔驰等名车,随处可见。城市的公共交通也发达了,你随时随地都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去你想去的地方。

昔日大型商场屈指可数,现在也多起来了。每逢节日假期,商场里都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人们看着那琳琅满目的商品,总想把它抢购一空。

随着人们生活富裕了,需求也越来越大。你随意走进普通家庭,都可以看到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灯等电器化的身影。

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以前的低矮的平房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些平房是那么酷热,又那么潮湿的,现在这些住宅楼是那么凉爽,空气又是那么清新,而且十分时尚,每间都相隔一定的距离,通风、采光良好。

家乡的巨变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决心好好学习,把未来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更富强,让祖国成为第一强国。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四

在历史的长河中,改革开放三十年短而又短,可是这三十年是。

我的家乡。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后,我们农村更是旧貌换新颜。忆往昔,看今朝,心中好多感慨。

我的家在在广饶县城西南角,我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求学路上行路难却是心中一种难言的痛。忘不了,两年在初中的学习,每天要从两尺宽的小路跳入几米深的大沟,再翻过两个土疙瘩,才走到我的学校。春秋天,尘土飞扬满脸尘埃,雨雪天,道路泥泞一身烂泥,那时自行车很少,雨天,我就挽起裤腿,两手提着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很多时候被蒺藜或砖瓦扎破了脚,那时没有彩电、更没有电脑,全村三百户人家只有两台十四村的黑白电视。家里穷买不起自己想看的书,一旦有本好书抢着看,在同学中传来传去,爱不释手。

现在不必说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过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新建的新房子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也不必说那迅猛发展的通信公路,电话、手机和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各种信息咨询的传递方便快捷,世界也显得小了。单是看这眼前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就有了无限自豪之情。新修的柏油路一条蜿蜒长龙,宽阔平坦,一望无际。通往县城的黑油油的柏油路如一条黑色缎带,联结城市和乡村,一辆辆摩托车、拖拉机、小轿车喜气洋洋一路奔驰。笔直平整的乡间公路像一条长长丝带似的穿梭在村庄,雨天,不怕打湿裤脚;晴天,更是干净整洁,连头顶的天空也更加一片湛蓝。宽阔的柏油马路如一道飞虹,架起了城市和乡村交流的桥梁。村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好多人办起了养殖场和加工厂,我们田家梓、杨福清等十几家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也有几十家,另外还有花边厂、木器厂等。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好日子,也为李鹊镇农村的经济发展出了一份力。日子好过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急迫起来,自发组织了秧歌队、鼓乐队等,逢年过节或者不忙的时候就自娱自乐一番,我们村的秧歌队还被邀请参加县里的比赛呢。每逢九九老人节都为老人捐款,这不,四川大地震村民们都踊跃捐款,很多个人捐了几千元。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一片繁忙,“村村通”工程让柏油路,村村通,自来水送到每家灶膛,“新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有了保障,“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帮了农村孩子上学大忙,村民日子好过开始用电做饭煲做饭()。

李鹊镇村民人人过上了好日子,从“温饱”迈向了“小康”,“和谐”家园正在建设,还要谱写新的篇章。

又搬新家了,真累人!笨手笨脚的我一不小心把一本相册给弄掉在地。哎!趁老爸老妈不在,让我休息一会,欣赏欣赏这些照片吧!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五

亭湖区永丰初中九(5)班郑佳佳。

又搬新家了,真累人!笨手笨脚的我一不小心把一本相册给弄掉在地。哎!趁老爸老妈不在,让我休息一会,欣赏欣赏这些照片吧!

翻开相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爸中学的照片,还是黑白的。那时的老爸也真是“老土中的老土”,眼神呆呆的,头发乱乱的,春秋衫上还打了好几个补丁。听爷爷说,这件还是我的大叔穿过的。短短的裤子,一双坏布鞋,看起来很寒酸。可下面一张大不一样了,可是彩色的吆!这是我的小学毕业集体照。瞧,我打扮得多靓丽呀!不是我爱自夸,在众多女同学中也算“出类拔萃”吧!扎个小辫子,额前还有刘海,这叫发型美。身穿一套红白相间的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运动鞋,这一切我感到十分满足,乐得露出了两颗门牙。

翻开一页来,看到我大叔家姐姐小时候的照片,她比我大十几岁吧。这张还不错,是张彩色的。但听爸爸说,那时拍张彩色的很不容易,是专门有人到乡下来拍照赚钱的,当时姐姐最小,就只给她照了一张。照片的背景是碧绿的农田,远处还掩映着一些人家的瓦屋。姐姐穿得很普通,但头上插了一撮油菜花,显得十分可爱。再翻开后面几页,绝大多数是我弟弟的照片,是用我家数码相机拍的。瞧他那调皮样儿,摆出各种不同造型,没有一张是相同的,好像全世界就他最酷。这次我还特意留心到照片的背景,是离我家不远的宽阔公路。白天时,小轿车、卡车、大巴车川流不息,路两旁花木繁茂,绿树浓荫。夜晚,华灯初上,一直延伸到远处,宛如一条长龙。再加上远处排列整齐的小洋楼,这可是我们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好多村民都喜欢在这里留个影儿。

指导老师:邵洪操。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六

随着时代的慢慢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了。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原来有的,现在更好了。只是环境,却越来越差了。

以前,石子路都少见,几乎全都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泥土路,现在呢,是泥土路很少见,几乎全部都是柏油路,甚至有了高速公路。马路更多,更宽敞、无阻,车子自然而然也就变的多了,空气的质量,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差。每次上学时,总能看见一辆又一辆的汽车,可是,只有看了十几分钟的汽车,才可以看见一辆自行车,有的时候甚至是一辆也看不见。正是有了这些汽车后,汽车的排气管内才会排放出灰色的'烟,才会污染到空气。当然并不是不可以开汽车,只是,如果要到达的目的地离起点不远,可以走路去,骑自行车去,或者是坐公交车去。走路,骑自行车都属于锻炼,不仅可以不污染空气,还可以锻炼身体,两全其美。坐公交车就譬如是许多人从同一个地点要去同一个地方,同时开许多辆车去,和一起坐公交车去的差别也是很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东西可以为人类带来方便,而有些,只能带来坏处,还有的一些是既有好处,又有坏处的。希望以后大家可以少开汽车,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文档为doc格式。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七

在历史的长河中,改革开放三十年短而又短,可是这三十年是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后,我们农村更是旧貌换新颜。忆往昔,看今朝,心中好多感慨。

我的家在在广饶县城西南角,我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求学路上行路难却是心中一种难言的痛。忘不了,两年在初中的学习,每天要从两尺宽的小路跳入几米深的大沟,再翻过两个土疙瘩,才走到我的学校。春秋天,尘土飞扬满脸尘埃,雨雪天,道路泥泞一身烂泥,那时自行车很少,雨天,我就挽起裤腿,两手提着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很多时候被蒺藜或砖瓦扎破了脚,那时没有彩电、更没有电脑,全村三百户人家只有两台十四村的黑白电视。家里穷买不起自己想看的书,一旦有本好书抢着看,在同学中传来传去,爱不释手。

现在不必说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过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新建的新房子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也不必说那迅猛发展的通信公路,电话、手机和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各种信息咨询的传递方便快捷,世界也显得小了。单是看这眼前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就有了无限自豪之情。新修的柏油路一条蜿蜒长龙,宽阔平坦,一望无际。通往县城的黑油油的柏油路如一条黑色缎带,联结城市和乡村,一辆辆摩托车、拖拉机、小轿车喜气洋洋一路奔驰。笔直平整的乡间公路像一条长长丝带似的穿梭在村庄,雨天,不怕打湿裤脚;晴天,更是干净整洁,连头顶的天空也更加一片湛蓝。宽阔的柏油马路如一道飞虹,架起了城市和乡村交流的桥梁。村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好多人办起了养殖场和加工厂,我们田家梓、杨福清等十几家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也有几十家,另外还有花边厂、木器厂等。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好日子,也为李鹊镇农村的经济发展出了一份力。日子好过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急迫起来,自发组织了秧歌队、鼓乐队等,逢年过节或者不忙的时候就自娱自乐一番,我们村的秧歌队还被邀请参加县里的比赛呢。每逢九九老人节都为老人捐款,这不,四川大地震村民们都踊跃捐款,很多个人捐了几千元。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一片繁忙,“村村通”工程让柏油路,村村通,自来水送到每家灶膛,“新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有了保障,“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帮了农村孩子上学大忙,村民日子好过开始用电做饭煲做饭。

李鹊镇村民人人过上了好日子,从“温饱”迈向了“小康”,“和谐”家园正在建设,还要谱写新的篇章。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八

家乡,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这儿,有我儿时的玩伴,有我童年的趣事。喜欢家乡,喜欢追寻着时间的脚步,品味家乡的变化。

听奶奶说,80年代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人们家中的陈设也及其简单,不外乎衣柜、床、桌子、椅子。庆幸自己生在90年代。听妈妈说,当时,家乡的大多数人家都盖起了楼房。家中多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现在到了21世纪,我也懂事了。家乡出现了高楼大厦。各种新式家电都进入了人们家中。生活越来越幸福。

记得儿时,家乡只有一些泥土的乡间小道。人们大多是走路或骑车的`。当我大一点时,家乡有了石子路、砖路。路上多了些自行车。上小学时,家乡有了柏油马路。路上有了汽车和摩托车。现在,家乡到处都有水泥的马路,既宽阔又干净。路上,汽车、摩托车……来来往往,整日不断,真可谓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儿时,最喜欢夏天。每到夏天,傍晚来临时,便抱个救生圈,拉上爸爸一起到小河里去游泳。清澈凉爽的河水在夕阳的印照下,犹如瑶池仙境,而我便是瑶池中自由自在的神仙。上学了,伴我成长的小河开始变样了。往日清澈的河水浑浊了,水中的鱼虾少了。河中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水草,满河满河的。河中还多了些垃圾。而现在,小河已完全变了样儿。河中没有了水,只有一些污泥,到处都是垃圾,还不时飘出一股股恶臭,河中还聚满了苍蝇、蚊子等虫子。从河边走过的行人不停地骂这小河。

面对我品味的结果,我沉思了。改革开放,使家乡富裕了,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但家乡的环境在人们肆无忌惮的破坏中日益恶化。于是,我心中又多了一个愿望。希望家乡再度变化,成为一个繁华的现代社会,同时又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家乡。

让我们为家乡的变化努力吧!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九

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我都要在爸爸妈妈此起彼伏地呼唤声中不情愿的起床,这到底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们每年的五一都要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我一边穿衣一边埋怨地说:“老家的路泥泞不堪,每次回去都走的满鞋是泥,奶奶住的屋子又矮又破,要是碰到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了”。“回去一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哦!”爸爸听到了我说的话,笑着走过来:“老家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喽!”“是吗?那我就回去看看。”我说道。我们招来了出租车,提着大包小包向奶奶家驶去。进村口一看,啊!这还是以前的老家吗?怎么变化这么大。只见以前通往奶奶家的那条土路已经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放眼望去,马路两边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村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村庄后面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一阵微风吹过,稻田哗啦啦地响,它们个个在风中跳着优美的舞蹈。犹如一一幅多彩的风景画!忽然有一幢漂亮的三层建筑物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惊呆了:这是奶奶家吗?我是不是走错门了?只见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蓝白相间的房屋,外表崭新的瓷砖一直贴到到了房屋的二层,紫红色的雕花大门更显得气派非凡。进屋内一看,家用电器样样齐全,奶黄的地砖、精致的楼梯扶手,闪耀着色彩光芒的吸顶灯。曾记得以前奶奶家住的房子屋檐又破又旧,一到下雨天,进到屋内,简直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斑驳的墙、摇曳的.灯,映照着爷爷奶奶奔波劳碌、布满皱纹的脸。谁知半年不见,老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令人惊讶!奶奶告诉我:“现在农民在外打工的多,农民的日子是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你看,原来的瓦房都变成了高大的楼房;以前的路都变成了水泥路。城里有的咱农村一样不差!”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农村的变化不仅仅是党的政策好,更重要的是每个新时代人都用辛勤地汗水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呀!”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十

从土地承包到户,到父老乡亲“撸起袖子加油干”,如春风漫过大地,处处一片新绿。每每与父辈们交谈,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枣乡临泽正昂首挺胸向前走去!

说起临泽,就不得不说路。312国道线横穿临泽县境,我们每日在鸣笛声中醒来,又在鸣笛声中睡去,仿佛它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以前每次出门,需要走刻骨铭心的一段路。路完全是用土铺出来的,狭窄、凹凸不平。如果是晴天,尘土飞扬。干干净净地走出去,灰头土脸地逃回来,真的让人难以接受。如果是雨天,那就更不用说了,来往的车辆在路上压出一个个泥泞不堪的大水坑,若是骑自行车过去的话,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一起一伏。弄不好还会被过去的车辆溅一身泥水。可谓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但是现在可不同了,所有的路都焕然一新,宽阔、平整、干净的街道两旁全是绿化带。松树、柏树,国槐、圆冠榆伟岸挺拔;牡丹、芍药,迎春花、薰衣草花枝招展。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整整齐齐。绕城水系,清澈荡漾,人行道上绿树成荫,路边公园鸟语花香,处处一派繁荣景象。

在农村,昔日的土坯房,低矮、简陋,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如今,鳞次栉比的小康房随处可见,白墙红瓦,气派张扬,门前水泥路宽阔笔直。许多村镇建起了农民公寓楼,更是方便、卫生、舒适。庭院都变成了小公园,一天的辛劳后,散步于林荫小道,聚集于文化长廊。看,乡村大舞台前又响起了音乐,大妈们的广场舞如约而至,孩子们也在小广场上嬉戏打闹,音乐声、欢笑声在村里村外飘荡回旋。

在县城的中心广场,“鸟巢”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篮球场上,小伙子们生龙活虎,你追我赶;花池旁边,老人们身形飘逸,太极健身;广场中心,男女老少合拍起舞,英姿飒爽。广场南面,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挺拔雄健,为这座城市增色几许。

流沙河从祁连深处出发,穿峡谷,经丹霞,越戈壁,款款进入枣乡临泽,穿城而过。滋润着倪家营的富饶,荡漾着沙河镇的发展,散发着鸭暖镇的枣香,轻轻注入黑河。对于戈壁之中的临泽来说,流沙河就是母亲河。

但是,过去的流沙河可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河。夏季臭气熏天,冬日垃圾满地,居民更是谈“河”色变。如今这里杨柳垂岸,清流潺潺,水鸟翔舞。在河的两岸,呈现出湖光云影、亭台石径、游人如织的园林化生态城市美景。夜晚的大沙河,别有一番韵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湖光、灯影,天地间浑然一体。夜深了,烟火散尽,流沙河亲水平台、静谧悠然,平添了一份浪漫与宁静。

42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2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一个民族复兴崛起的梦想!

教师点评:作者从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家乡的河入手,以切身的体会和全面的视角细致描摹了家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十一

水南的变化真大!

原来,沆沆洼洼的公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沿着公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扇扇铝合金玻璃窗在太阳下显得熠熠生辉。

现在从水南去鹤城镇再也不用乘渡船了,瓯江大桥和太鹤大桥已经把水南和鹤城紧密的.连在一起了。大桥上,一根根斩新地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仪仗队,整齐的排列着。大桥下,瓯江的水更清了。大桥边,树也更绿了。

以前破烂不堪的菜场关闭了,新的菜场建成开业了。新菜场里非常热闹。有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有各类动物的肉,有活蹦乱跳的各种海鲜……一座高大雄伟的火车站建成了,火车站前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它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广场左右两侧矗立着两座大厦,它是我们青田县最高的大厦,它们给整个水南村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十二

我住在一个名叫“东台”的一个小镇上!

听我奶奶说:以前生活非常艰苦。几角钱就相当于现在的十几元。

从前粮食要用粮票去买,一个人最多可以买7斤,两分钱可以买一斤大白菜,5分钱可以买一斤咸萝卜或者4斤大蒜。既是上总有许多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小孩,有一些成年人,小孩总是讨好售货员说:叔叔,阿姨给我根黄瓜吧!”他们或许还要一个萝卜,几个大葱,一颗西红柿。

从前住的不是现在的大楼,读书些茅草屋和平房,家具也不多,都是木头的椅子,板凳,衣柜都很简陋,用棕黑色的油漆刷的,坐上去都扎人,但从前一个坐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啊!

饭菜很素,粗茶淡饭,我们现在都吃不习惯,当时连豆腐都很珍贵,改革开放都吃不到,所以从前的生活多么艰苦啊!

现在的.人们住的都是楼房别墅,一进家门,有真皮沙发,高级茶具,挂壁式的液晶电视,电脑,空调一应俱全,还有许多名牌家具,每样都要好几千元,交通通讯也发达了,出行都是汽车,用的都是手机,有三星,步步高等智能手机,现在人们吃都是大鱼大肉,每天都上饭店,有什么红烧猪蹄,啤酒烤鸭,糖醋排骨都随便吃,喝的都是天之蓝,五粮春,都天天喝,很多人都有将军肚,吃出病来了,还有香烟危害生命,人们还吸。胃病,心脏病,高血压都得了出来。

人们的衣服和以前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了,从前衣着朴素,现在华丽高贵,各式各样!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的每一天都在变化。

城市环境有了变化。树变高了,路变宽了,鲜花绽开了笑容,给杭州编了个绚丽的花环。空气也新鲜了,在西湖边,到处都是树,到处都是绿色,一眼望去,就像是绿的海洋。公园里鲜花多姿,种类繁多,它们有的围在大树下,好像在给树公公过生日;有的拼出了一个个图案,可精致啦!

不光是环境在变化,就连人也在变化,人们变得更有礼貌了。在7路车上,有一个老奶奶站着,别人都坐着。这时,一位叔叔主动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自己却站着。有句广告词不是经常说:“公德比赛,今天起正式开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一次,一个盲人走过大街,他刚要踩到香蕉皮,一位热心人及时地把那块香蕉皮给捡起来,使盲人安全地走过了马路。这些事情虽然都是一件小事,但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的。

啊,杭州的变化真快呀!我喜爱我的家乡。

以前,我们的家乡是一个鱼米之乡。有树,有河,河里有小鱼小虾,河面有荷花,还有像花洒般的莲子。而且每家每户四周都有池塘,那样,叔叔可以去打鱼,阿姨可以在池塘边洗衣服,小朋友可以在池塘里游泳,在边上嬉戏。现在呢,鱼米之乡变成了经济发达的城镇,池塘大都填平了,在上面建起了一幢又一幢高楼大厦。

以前交通和经济都没有现在这样发达,路上很少有轿车和摩托车,人们以踏自行车和步行为主。“凤凰牌”自行车在当时称得上是最高级的交通工具了。这种自行车的轮子很大,座位很高,是用钢铁做成的,所以很昂贵,几百块钱一辆。可是现在这种上海名牌自行车已经很少见了。

听妈妈说以前很少人家有电视机,而我妈妈家是村里最早有电视机的,是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村里的人吃完饭就到我妈妈家看电视,屋外站着一排一排的人很热闹。妈妈还说以前的人们是用柴烧饭,挑水喝,在河里用手洗衣服。

现在呢,现在的人们开着小轿车、摩托车在街上穿行,现在的汽车有很多款式很多品牌,而且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燃气炉、电饭锅和洗衣机等。

以前人们能穿上“的确凉”布做的衣服。是相当不错了。而现在呢,服装品牌多种多样,有迪士尼、埃米希等等。只要有钱要有尽有。

以前生活的确很困难,现在人们的生活改善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奔向了“小康之家”,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更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篇十三

平时,我的活动圈几乎固定在学校和家两点一线之间,感受不到家乡——南通的变化。

这周未,爸爸妈妈放弃休息的时间,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带着我游览了南通城,我惊讶地发现,家乡南通的变化真大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一条条马路宽敞通畅,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架纵横交错,伸向远方;一行行树木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郁郁葱葱;一块块花圃鲜花怒放,夺目耀眼。最美啊不过濠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我为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中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自豪。

曾记得,南通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道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道路两旁房屋底矮破旧,灰蒙蒙的一片,濠河水混浊不清,水面漂着一层油。自从文明城市创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城市建设后,南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在我眼前的美景,美不胜收,一架飞桥,圆梦百年,苏通大桥拉近了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距离。如今濠河成为环绕南通城的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若有机会夜游濠河,你会看到濠河两边霓虹灯闪烁,一排排垂柳在微风中轻抚着清澈的河面,惹得鱼儿在水中不停地欢跳。

令我感受最深的变化是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喜气洋洋,文明和谐的氛围浓烈,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手上的通信工具也从笨重的'大哥大变成了一台台比书本还要薄的手机;收集资料的方式也从在书本中寻找变成了在网络上飞速地收搜;交通工具也从慢慢腾腾自行车变成了风驰电掣的汽车。

啊!我从内心热爱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美丽可爱的家乡——南通。

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从小在我的印象里,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绕着这个县城走一圈,可想而知它有多么的小。

很多年前,它还是一个非常简陋的地方,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漂亮的街道,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在这里快乐的长大了,这里有着我们无数的快乐记忆与童年梦想。现在还记得妈妈以前工作过的地方对面就是几块草地,这些草地是我们这个县城的中心,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只是因为没有精心管理,因此草地上很脏,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人愿意去那里玩了,只是我们这些不怕脏的小孩子照样在上面乱蹦乱跳,现在还记得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在那块草上上翻跟斗,而且一翻就是好几个。

随后跟爸爸离开了这个县城二年再回来,发现已经悄然起了变化,城市设施开始变得谨谨有条,并且有了规划,我们儿时常玩的那片草地也已经作了修整,变得干净起来,活动的人也多了,街道两边的楼房也立起了不少的高楼大厦,街道也变得比以前宽阔,总之二年的时光,这个城市真的变化很大。

随后的几年,县城总在不断的进行城建,()路灯换了,马路越来越宽阔,房子越来越漂亮,妈妈以前工作的地方也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漂亮的饭店,很难想象以前它的模样,记得以前妈妈工作地方的隔壁是一个小商店,我经常跑去那里买零食吃,而现在它也变成一个手机店了,儿时的记忆随着那些地方的改变而慢慢模糊。就在今年,那几块草地又进行了整理,把草地全部换成大理石广场,在广场的两边各有一座小亭供人们乘凉聊天,广场上滑冰的小朋友多了起来,跳舞的大妈们多了起来,到了傍晚满是热闹的场景。时间在流逝,生活水平在提高,我的家乡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