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 心得体会之环保(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18:51:14 页码:11
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 心得体会之环保(八篇)
2022-12-19 18:51:14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天蓝水碧、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我们每个人都是美好环境的创造者,更是美好环境的最终受益者,防治大气污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然而,日益增多的汽车尾气、交通扬尘、建筑扬尘、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正蚕食着我们清洁的空气,更与我们的宜居梦想背道而驰。

近年来,阜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继开展了“蓝天行动”及“清新空气”行动。20_年我市继续加大污染整治力度,全面推进“清新空气”行动,重拳出击、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在此,阜康市环保局倡议:

一、做低碳生活的引导者。“爱护家园,人人有责”。在日常生活中,请您坚持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使用清洁能源,抵制燃烧煤炭;拒绝露天烧烤,合理健康饮食;垃圾分类处理,不再焚烧杂物;秸秆综合利用,决不露天焚烧;禁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绿色环保出行,少开机动车辆。让文明,在你我之间传递;让洁净,从你我身边开始。

二、做绿色生活的践行者。“蓝天白云,你我共建”。在生产经营中,请您自觉承担环保社会责任,履行治理和减排义务:主动拆改锅炉,实施能源改造;绿色文明施工,减少建筑扬尘;拒绝超限洒漏,防范交通扬尘;完善除尘设施,确保达标排放;规范经营行为,治理餐饮油烟;让承诺,牢记在你我心中;让污染,尽快从你我身边走开。

三、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牵手蓝天,你我同行”。法律法规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力依托,人民群众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强后盾。在社会交往中,请您积极宣传法律,自觉维护法律,主动参与到大气防治行动中来,敢于制止举报各类污染行为,争做保护大气环境的忠诚卫士,让天空多一份湛蓝、让白云多一缕亮色、让阜康市多一分美丽。

亲爱的朋友们,蓝天之下你我他,洁净环境靠大家。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争当大气污染治理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我们相信,有了你我的共同努力,阜康市的空气会更清新,天空会更蔚蓝!

对于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敬爱的的环保局局长:

以前,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原先是美丽的,空气清新甜润,天空湛蓝深远,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可是,人们却疯狂地砍伐树木,让身边的环境受到了破坏:从汽车的排气孔里不断喷出一股股黑烟,使空气变得难闻,工厂把污水排到江河湖泊里,把大面积的水源都污染了,造成鱼虾大量死亡。更不可思议的是,一节废电池就能让500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我们每分钟就会失去足球场大小的树林……

近些年来,人们乱砍滥伐树木已经成了习惯,砍几棵树已经不以为然,觉得有那么多的树,少几棵没有什么关系。中国有12亿人,假如每天平均100人砍一棵树,一天就要砍掉一百二十万棵树!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讶的数字啊!

听到这个,我无比愤怒,树,也是人类的朋友啊!人类!他们乱砍滥伐,他们曾听过树的哀求吗?为了金钱,昧着良心砍倒了一棵又一棵的树,他们,难道就没有想过后果吗?

树木和人类的健康也是息息相关的。沙尘暴是我国北方的“常客”,但有了这一棵棵高大、粗壮的大树,就能抵挡住那可怕的沙尘暴。因为植物的根部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使沙子、土不被刮起来,沙子就不会吹进人的眼睛,也不会呼吸进人的身体中了。

为了使树木的世界再次壮大起来,我提出以下建议:

1、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因为一次性筷子材料是树木。

2、少用卫生纸,多用手帕,卫生纸的原料也是树木。

3、一张纸多次使用,用完了一张纸,再用背面,不需要了,再当验算纸使用,如果都用完了,最好不要扔掉,可以送到加工厂造成再生纸。

4、不要砍伐树木,违者让他砍一棵树,就种十棵树,做到对树木的有效保护。

希望您能采纳我的建议,让树木更茂盛,从点滴做起,一起来保护一棵棵树木、保护所有的植物吧,还小动物们一个美丽、和谐的家园,还我们人类一个洁净、环保的家园!

张xx

20xx年10月19日

对于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指点壮丽河山;

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让我们聆听春风喧闹;

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享受清波荡漾。

美丽的自然带来美丽的心境,美丽的心境必然带来美丽的生活。是啊,谁不希望能有如此天然的一幅画面呢?但是,现在我们却距离它越来越远了。

雨果曾经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恶果。人为地破坏环境,致使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泥石流、特大沙尘暴、动物绝迹、水源污染等一连串的灾害接二连三。这都是我们人类随心所欲的后果。

有关统计数字更是让人毛骨悚然。据报道分析,20__年室外空气污染在中国导致120万人过早死亡,以及超过2500万的人健康受到损失。20__年20%的肺癌是由于空气污染引起的。目前,全国700余条河流中46.5%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3.6亿农民喝不上干净水……

就拿我们身边的温瑞塘河为例:温瑞塘河初成于晋,北宋时,沿塘河遍植莲藕,有“八十里荷塘”之美称。现如今,许多河段是又黑又臭,快称做“黑龙江”了。真不知,环保局长何时能够带头下河游泳?

简单的数字是枯燥的,鲜明的例子是刺眼的。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大自然与人类已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度的索取和破坏,大自然也通过环境灾难的方式,报复人类。

我们,难道一直熟视无睹下去吗?难道就一直袖手旁观下去吗?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美丽永远消失吗?显然,不能,也不行。朋友们!现在,已经到了需要我们人人动手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记得,20__年11月25日新闻报道,一位名叫曾月英的环卫女工在车站大道清扫道路时,因孩子没人带,又怕走丢了,于是在腰间绑一红绳,连着身后的小童车,童车上是她3岁的儿子。看了那张新闻照片,我的感受挺复杂的,“感动、同情,还有一点点心酸。”但是,我举这个例子想说的是,面对母子清扫出来的干净路面。亲,你还会随手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吗?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最后,请我们现在就去爱我们的地球,爱我们的大自然,爱我们的生命,不要等环境恶劣了,美丽不再了,健康失去了,才觉得可惜,才感到后悔。 谢谢!

对于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1、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4、西部开发环保先行。

5、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

6、为了子孙的幸福,请您珍爱环境。

7、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也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8、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9、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10、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

11、控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

12、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3、青青绿叶红花,岂能肆意践踏(请勿践踏草坪)。

14、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生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

15、请您以宽宏大量之心给生而自由的动物们以自已的空间,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已。

16、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节制和努力!

17、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

18、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19、让校园阳光普照,让绿色神圣美妙。

20、少一个脚印,多一个生命。

21、同花儿一起开放,和小树一起成长。

22、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2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4、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

25、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26、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27、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28、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

29、赏花爱花花更美,观景惜景景更幽。

30、森林是地球的肺,我们要保护森林。

31、同建绿色校园,共享鸟语花香。

32、烟尘污染要减轻,集中供热是途径。

33、鸟语花香,爱赏共享。

34、改善环境,创建美好未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35、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

36、让绿色看得见,让绿色听得见。

37、保护自然平衡,拯救绿色环境。

38、锁住黑龙保蓝天,治理污水护家园。

39、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40、破坏环境就是自掘坟墓。

对于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清澈的河水是动物们的镜子,不要让河水再次污浊不清。

坚定信心,狠抓源头,重拳出击,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草儿青,花儿红,请您不要伤害它!

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容呵护绿色家园。

同呼吸共担当齐行动。

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河水的眼泪不再清澈,高山的头发日见稀疏。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多种一棵树,世界上就多一片绿色。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分类收集人人有责,男女老幼齐参与。

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芳香需要您关爱,伸手采摘时,美丽已不在。

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源泉。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保护绿地标语:不要踩我啊。我也会疼的……

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后代,请保护环境。

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对于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广大的市民们:

大家好!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们曾经把我们的地球母亲打扮得多么美丽。可如今,我们却为了自己利益,而去伤害她,这究竟值得吗?

两千年来,地球为我们提供了多少资源?那是无数啊!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这些资源我们用了两千年,现在却要面临枯竭了。我们人类如今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在不节约资源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活将会不堪设想,我建议:

1少用机动车辆,尽量用环保方式出现;

2节约资源。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资源,不乱扔垃圾,要分类投放进垃圾桶,以备循环使用;不经常使用一次性物品,减少“白色污染”;

3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不向河流等水域排放污水;

4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不猎杀,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动物;

5爱护花草树木。不乱砍伐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俗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保护环境不仅保护了生命,也保护了我们的蓝天、大地、白云。地球,我们这个美丽和蔼的母亲,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让我一同守护她!

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顺利!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对于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在人类生存发展史上,曾遇到过许多的敌人:战争、灾荒、瘟疫、这每一种敌人都曾使人类付出过惨重的代价。然而,今天人们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已不是战争、疾病、天灾以及瘟疫,而是无处不在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超标、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被破坏、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严重、海洋生态危机、绿色屏障锐减、物种消失加剧、垃圾威胁人类、人口增长过快,这些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究其原因,都是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致。

这一切的现实,让每一个关心祖国前进和发展的中国人深感痛心。保护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更是中化民族千秋万代利益所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心动不如行动。只要我们确实落实我们的言行,不乱丢垃圾,不浪费粮食,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节约用纸,拒绝使用一次性的“白色污染物”,乘公共交通旅行,多栽树种草,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自觉地遵守各项环境法规。那么,我们头顶上的天空将会变得更蓝,身边的河水会变得更清,空中的鸟儿将会鸣叫得更加响亮,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将会变得更加健康快乐。

我很高兴地经常看到许多同学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捡拾果皮纸屑;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和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操场上、楼梯上、走廊上有纸屑、食品袋;雪白的墙壁上被印上手印、脚印和球印;教室里、走廊上留有难以清除的口香糖的污迹……这说明,我们的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具有环保意识是现代文明人的标志。我们要有时代感责任感,要心系全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创造我们美好的校园,塑造我们美好的灵魂!

【世界环保日环保演讲稿(四)】

对于环保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