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 考研形势与政策总结(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07:21:51 页码:13
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 考研形势与政策总结(九篇)
2022-12-20 07:21:5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一

第一,读实战,置身考场,提高战斗力

经验贴是考研党们在身经百战之后所总结的一部部武功秘籍,在别人的经验里汲取营养,是避免自己犯错误的一大利器。考研和高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除了二战之外,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去通过多次考试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答题方法,所以,考研经验贴这个时候起到了很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遇到经验贴之后,一定要留心经验贴中关于"时间规划"、"任务量规划"以及各种"参考消息"的内容,然后参考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设定。

第二,读心态,直面他人脆弱点,锻就强大心理

备考期间,大多数人会感到焦虑无助,老师推荐你在感觉动力不足,焦躁不安的时候去读一些经验贴,因为你总能找到跟你相似的境遇。相同的问题,看他人是如何解决的。面对自身的负面能量,及时吸取前辈经验,学会平和地对待困境,会是更加成熟的一种方式。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是坚守自己不动摇的基础,有了这些,你离成功会更进一步。

第三,用他人的方法,走自己的路

很多大牛经常会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确,这个世界上跟随者太多,但成功者却没有几个,在效仿别人经验方面,万不可全盘照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知识积累,阅历,生活习惯,等等,需要借鉴的是别人的经验中适合我们的部分。曾听一位考生说,他考研时曾经把一篇考研经验贴作为疗伤灵药放于枕边,感觉无力时就拿出来读一读,不是看学姐写到的各种方法,而是体会学姐考研过程中的苦痛,感怀那位学姐的十分坚定和十二分努力,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不要懈怠。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二

——主要针对工业设计,其他专业可参考。

本人是二战2012年手绘129,理论124;2013年手绘134,理论126。

我并未考上我心仪的学校,主要是差在公共课上了。本不想写这篇东西,因为并没有完全成功,只读了调剂的学校,但是总觉的失败也有心得可以提取,同时避免大家走入我的困境。马云说:世界上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无非只有那么几个。希望各位考研人能借其精华,去其糟粕。

言归正传,我报考的是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大学的设计学还是很棒的,但是近几年考的人特别多,每年分都在增加。这两年我的专业课考的还算不错,就讲讲专业课的学习经验吧。

手绘——这基本上是每一个设计学考生都焦虑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除外),我在第二年备考时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跟我抱怨手绘的问题。我自己的手绘绝对不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最多只能算是中上等,但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是有针对性的。毕竟是考试,拿到分才最关键,但基本功也是要有的。在保证基本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分数。我没有报手绘班,手绘是长期的训练,短时间大的突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时间充裕,想多了解些知识,又有经济实力,那报个手绘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3月初——7月底

其实手绘是可以提前准备80%的,许多人都很惊讶我连题目都不知道怎么准备。我们考研大概的准备时间是从3月份到来年的考研一般是1月份,大约有10个月。不过我没准备那么长时间,我基本是从暑假开始的,我怕自己战线太长最后没信心了,但是如果有耐心早点总没错。手绘在早期的几个月就是带着练练,每天1——2张a3纸,好吧,我基本都是一张。既可以进一步夯实基本功,也保证了手不会生疏。

8月初——10月中旬

大概到了8月份就可以对自己的手绘学习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了,我把手绘的时间都安排在晚上,2小时左右。8月开始就要对每天手绘的内容有特定的安排了,不再是以前随便画画。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分类,这个分类有许多种分法,比如按功能分(交通工具、电气设备、医疗设备、公共设施……),按主题分(环保、和谐、绿色、科技……)等等。这个主要看个人喜好,我是按照功能分的。分好类别之后要收集资料,这阶段尽可能多收集资料,见多识广嘛。可以是照片、视频、手绘图等等,各尽所能的收集吧。

收集资料也许会花掉一点时间,5——10天都有可能,但是别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资料收集好了之后要进行筛选,选出各个小分支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数量最好不要超过5个),所谓的代表性就是能一型多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长方的造型,只需要简单的细节改变,我就可以把它设计成音响,也可以设计成垃圾桶,还可以设计成加湿器……挑出代表性的产品后就要开始真正的实践了,要坚持每天练习这些产品。根据我的经验手绘一个产品一两次是没有用的,记不住准确的型更加记不住细节,而且开始画一个造型的时候还容易走形。所以这些型是要画很多遍的,直到你可以默写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分支只选几个造型的原因,根本记不住所有的造型,那就着重记几个万能的吧。可以根据挑选出来的数量决定多少天会默写,这个默写包括造型、细节、上色、背景处理、展示方式……10月中旬的时候应该要能够把挑选出来的万能型都会默写了。这个阶段也是要不断的改变,以便更好的适应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万能型的数量。

10月中旬——11月初

这一阶段是要着重收集细节资料,米斯说:细节是魔鬼。在大型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细节的刻画可以区别产品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分的高低。比如:长方形加了喇叭就是音响,加了排气孔就是加湿器……所以收集细节是有必要的。我举一些常规的:按钮(出现几率最高,可以准备几套),显示屏(表现好了十分出彩),电线和插头(这也是细节,表现出来是产品更完整),排风口(不仅可以排风还可以排气,简化一下甚至是单纯的装饰),凹槽(有些时候如果产品没什么细节可以适当的加些凹陷,但是一定要合理,会是产品看起来更丰富,手绘时切忌画非常简单的产品容易使产品看起来单薄)……总之尽力通过细节的刻画使得产品丰富。

11月初——12月初

这时候进入了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你会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这里插一点关于政治的,政治这一时期会有许多新的资料出现,建议那种自己看不是很明白的同学去上一下辅导班,我是觉得挺有用的,那些老师会帮你把知识梳理通顺帮助理解。关于辅导班的押题我倒是觉得可信但不要尽信,不能只依靠老师押题,那会死的很惨。

继续回到手绘话题,这个阶段你大型的积累有了,细节的积累也有了,还有一些好的表现方式也在之前默写过了,你要开始创造关于你自己的东西了。比如你自己从历年真题中抽一个题目,开始表现。这时候你需要考虑排版,大体上包括:题目摆在哪里合适,题目的文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是否需要一些分析,小方案之间的摆放怎么合理,最终效果图如何表现,三视图放在什么位置,设计说明怎么安排等。这些东西构成了你一个完整的版面,而不是只有最终方案表达。特别是像一些好的学校,他们更加注重你的想法,最终方案的演变过程,就是你的整个思路。这一个月期间,一定要确定自己最终的版面是什么样子,可以固定的东西,在考场上尽量不要改变,一是我们不知道变的好不好看,第二要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重新思考。如果这些都准备好了其实你的版面也就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等最后的产品出现了。

在准备的时候,应该是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进行准备的,要严格按照考试要求,使用考试时规定大小的纸张,完整的表现,此时还不用把时间看的特别重要,因为还在摸索阶段,你可以超过考试时间2——3小时,不要超太多,但是每一次结束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一短时间的任务就是把能确定的定下来。

放一个我自己准备的草稿,我们要求是半开的纸,比较大。

12月初——1月初

已经到了最后的时间段了,不要急,不要怕,一切按部就班平稳推进。这时候手绘就要进入模拟考试阶段,应该每周找1——2次完整的考试时间练习。题目可以自己定也可以用已有的。每一次完成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安排,比如文字是不是太多,速度是否要加快等等。这个时候不宜出现大的变动,除非这个东西严重影响了你的作品,必须改正。模拟时可以把自己考试时要使用的颜色也定下来,这样好确定同一色系需要哪些马克笔的过度。

工具

前期练习时,铅笔,针管笔,勾线笔都可以。上色是彩铅+马克,考试时我马克用的是日本的copic,之前说了要确定自己的颜色,我考试就带了11支马克(灰色4支,绿色3支,蓝色2支,黑色1支,黄色1支),前期练习时马克可以不用这么好的,11月以后再用好一点的。要提一下我黑色用的是美辉的油性马克,这种很浓很均匀,我是写题目和画框框用的。考试时,我打型是用的最便宜的那种铅笔,然后用勾线笔(0.5和0.8)勾一下,不要勾的太死,然后擦去铅笔就可以了。根据经验用黑色彩铅打型在上色时可能会脏,可根据自己情况实验几次。

史论

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还有就是要有资料。一种资料是针对参考书的,一种是历年真题。考了这么多年,知识点是固定的,所以会有重复的,看看历年真题哪些容易考。我考武汉理工时买到了《设计艺术学》的参考资料,我后来感觉这个资料非常好,整理的很详细,又不罗嗦。我后来又自己把名词解释和一些填空集中总结了一遍。总共有a4纸200来页吧,其实背起来也挺快的,还买了历年的真题及答案。我史论没看王受之,前期听了他的设计史音频,主要还是背那些资料,真心觉得有用。背资料的时间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安排吧。

差不多就说完了,也算是对自己的两年考研时间有个交代吧!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三

由于我考的是中文系方向,本帖子主要适合报考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就英语和政治的复习经验而言,本帖子可以让所有正在奋战的考研人以参考。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是2013年考的研,今年已毕业,在杭州工作,本科是东北的一所普通的高校,2013年,我以英语74分,政治66分,语言文学基础110分,语言学118分,总成绩368分的成绩考入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就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

在本科阶段,我压根就是个学渣,“选修课选逃,必修课必逃”用在我身上一点不过分,在我看来,所谓大学大学,就是大概地学学,所以每次我都是在距离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才开始复习,临时抱佛脚,也不知道熬了多少次通宵,以应付白天的考试。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在全国各大高校中,绝对广泛存在。本科期间我闲着无聊,做了一项大学生学习时间的调查(以我所在的高校为例),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大学教育浮夸、大学生泛滥的时代,大学生学习时间的分布偏向两个极端:一是学霸,一是学渣。至于那些处于中间的人,往往因自己所处的边缘模糊状态,都迫不及待地往两端找归属。

就这样,我浑浑噩噩地游戏了本科的三年时光,直到大四开学,看到班里的学霸们保研的保研,出国的出国;学渣们绞尽脑汁地准备着简历,忙活着找工作,我才发现,自己的大学生涯快要结束了,以后就要和学生身份说拜拜了,我惊呆了,不知所措!我忽然想起自己在刚入学面对雄伟校门时所呼出的豪言壮语,再看看自己摆满了废旧鼠标、键盘的书架,不觉感到羞愧和后悔,后悔自己白白浪费了三年光阴,后悔自己为何不在大学期间静下心来,再多读些书。

思考了许久,我决定考研,原因很简单,我的书还没读够,我还想当几年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再多读些书。说到考研的初衷,我发现许多人压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研,甚至有一种盲目从众的心理,看到其他很多人考研,于是自己也傻呵呵地报班,复习,但一听到别人说硕士生不好找工作,女生读研不划算,浪费青春等,便会怀疑自己,然后放弃。这也正常,一个初衷都茫然不确定的人又怎能做到过程坚定?

所以说,信念很重要,只有信念坚定了,在枯燥乏味的复习路上才不会轻易退缩。读研的决心定下了,接着就是报考学校的选择。之所以选择厦门大学,一则高中的时候就想报厦门大学,想去看看海,结果高考成绩不理想,未能如愿;二则我是南方人,本科四年我已经见识了北方的地冻天寒,想回南方去;最后我觉得人应该往高处走,硕士的学校应当是个985。综合以上,我将目标定在了厦门大学。我认为考研最主要的是选择学校,至于好考不好考,没必要考虑那么多,只要你选择考外校的研究生,尤其是考211,985的,竞争必然激烈,与其纠结于高报录比的竞争压力,还不如蒙头静心复习,要知道,大家都是学渣,谁怕谁!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考研是一个过程,起步晚并不代表你会的少,再者,题目的考察并非考谁会的多,而是谁不会的少。考研的参考书目那么多(我当时的参考书目总共16本),相信没有人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已经将书本里所有的知识点全都复习到位。最近在论坛里总看到许多人问8月底开始准备考研是不是晚了?个人觉得若是跨专业考研(当然,跨考的专业没有很大关联,如中文跨计算机),这个时候准备确实有点晚了,毕竟你不仅要复习专业课,还得兼顾英语和政治,时间是安排不过来的。

倘若是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现在开始准备,一点都不晚!我是13年9月才开始准备考研,刚开始的阶段,由于本科期间自由散漫惯了,突然强迫自己进入学习状态还真是无法适应:我一到自习室就想睡觉,屁股坐个半小时就想出去走走,逛逛,听到外边篮球场上的拍球声心里就痒痒,于是,我花了大概20天的时间来找学习状态,当然在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每天给自己布置的任务是背20页英语单词,并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在自习室坐得住!国庆节开始,我的专业课复习还没开始,时间紧迫,我便增强学习的强度,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赶到自习室,上午学习5个小时,下午从两点到六点,学习4个小时,晚上七点开始,学到十点半,三个半小时,就这种学习时间安排,我坚持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当然,我每个星期也会抽出一天的时间给自己放假,睡上一整天的懒觉,或者去打打篮球。以上就是我个人考研的大体时间安排,下面我将按照不同的科目详尽描述。

英语

个人认为,考研英语考察的重点是词汇量+语法(长难句)两个方面。英语单词需要不断的重复记忆,我当时是花了20天的时间背完了第一遍,大概记下五分之一左右,第二遍花了15天左右,记下的还是不多。后来我也不去算这是第几遍了,反正每天早起去自习室站着背半个小时的英语单词,午饭后背20分钟左右,到12月底(我们那年是元月初考试),我15分钟能够将所有单词背诵一整遍。

如果说英语是一栋大楼的话,单词就是修筑大楼的材料,只有词汇量过关了,面对考题时才不至于不知其所云。最近在论坛上有人私信我,说自己不喜欢背单词,直接从真题入手,每次5篇阅读理解只错6个左右。我问她那考研单词本上的单词是否全都知道,她回答说大都不认识。我认为她做真题错的少只不过是一种侥幸,没有词汇基础的英语测验,得到的高准确率也就是一种假象,一汪泡沫。我让她做一下_年的考研真题(具体年份记不清了,那一年的英语很难),她20道阅读理解错15个。另外,有了词汇量还不够,个人建议再买一本长难句分析的书,每天看10个左右的长难句,培养语感。

还有,大量的阅读理解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时考研自习室里特别流行的是阅读理解黄皮书,那本书的出题套路和真题很接近,难度比真题大(分为基础篇、巩固篇、提高篇、冲刺篇),将这四本阅读理解吃透了,我相信,考研英语拿70分绝对不在话下。在做阅读理解时,千万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来,将不明白的长难句分析透彻,尤其不要因为自己错的太多而焦躁,应该这么想,现在出错,就是为了你在考研的时候不出错。我的英语一直很差,四级433分,六级368分,这还是考了三次才有的高分。刚开始做阅读理解,完成一篇大概需要2个小时,并且经常错5个,偶尔才对1个,当时那本阅读理解书都被我撕了好几次,慢慢地通过自己不断地调整,也就习惯了,错多错少都无所谓了,真正地弄懂文章才是王道。我每天起码保证5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从两个小时做一篇阅读理解,到一个小时一篇,再到十几分钟一篇,在12月下旬,我最多一次三个小时内做完了16篇,正确率的话还可以。最终,我考研英语的成绩是74分。

政治

一直搞不懂为何有那么多人如此地着急政治,有的甚至从暑假就开始复习,将1000题做了个两三遍,或许到考完后就会发现,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我是考前一个月才开始疯狂背政治的,当时就将一本风中劲草主编的政治重点(全书很薄)背了个三四遍,最后再做了几套任汝芬、肖秀荣编的政治压轴题,考研政治的成绩是66分。当时和我一个自习室的同学,9月份就开始研究考研政治大纲,将1000题做到几乎能背下来的地步,最后得到的成绩也就是68分。个人认为,政治复习的战线不宜拉得太长,因为往往是背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时间跨度大,更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另外,政治的话也拿不了太高的分数,尤其像北京、上海等改得严的地区,75分绝对算高分了。最为关键的一点,临近考研时肖、任等编写的压轴题,有三,四十分题目和真题极为类似,只要你最后能背好压轴题的答案,再综合之前所背的知识,在答题时将字写工整好看一点,政治绝对差不到哪儿去!很多人私信我政治要不要报班,我只想说报班就是在浪费钱,浪费时间。几百人挤满一个阶梯教室,听着讲台上的老师吹嘘自己何等牛逼,还不如回去睡个舒服的午觉。

专业课一(语言文学基础)

这科是对整个中文系综合知识的考察。语言学偏重理解记忆,单纯的死记硬背只会导致答题时写的答案支离破碎,没有逻辑,没有层次。其实语言我们天天都在使用,你在复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形成自己的见解,多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答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答案也会丰满充实,一道20分的论述题不至于仅憋出几句话来就停笔收手。

古代汉语在这个科目里仅20分的文言翻译,翻译的难度和《史记》相当,个人建议每天看10分钟《古文观止》、《史记》,培养语感即可,不需要做太多复习。文学史涉及的书多,知识点整理起来十分庞杂,个人认为最好按照自己的节奏对知识点以小节标题进行整理,再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记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花2~3个月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肯定会因整理知识的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心理焦躁,这就需要自己去慢慢调节,熬过去了,你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另外,最好能够找到老师的课件,在考前一个月对照着复习,这样一来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明确考试的重点。当我来到厦大,看到搜集的文学史课件,才感慨要是早有这课件,我的语言文学基础绝不仅110分。

专业课二(语言学)

语言学的考察范围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就是一道简答题,题目不难,就是一些常识性知识,如什么叫“脱文”、“衍文”等,还有一道古文翻译,内容难度和《国语》相当,只要是中文背景的,这两道题基本没什么问题。因此,《古代汉语》就是背背通论的名词解释,明天坚持看看古文,无需花太多时间复习。《现代汉语》考察的内容较灵活,通常需要形成自己的理解,答题是有一定的逻辑,有自己的观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多注意不同派别对待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派别形成观点的理据,最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相应的理由,这不仅是复习时常应当训练的,也是在答题时应当遵循的步骤。

另外,在复习和答题时,要紧扣语言的几大要素进行答题(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因为任一语言问题都包括这几个基本的要素,按照基本要素来答题,再层层展开,不仅让答案显得逻辑分明,层次清晰,且内容也会充实。

专业课三(文学评论与写作)

这门专业课时抽象理论和实际表达的结合。在复习过程中,对抽象理论的概括要有自己的理解,尤其是美学,最好下载相应老师的论文,对其观点进行把握。美学和西方文论我在本科的时候学过,对其高度抽象的逻辑游戏着实感到头疼。但我研一的时候还是选择旁听了厦大美学老师的课程,综合上课的实际,个人觉得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勤于练习,就是看到书上的理论,也可以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毕竟文学的东西,没有对与错,你只要见解独到,观点新颖,言之成理即是好的文章。

其他(主要包括复习进度的问题,复习时间安排的问题等)

1.复习进度

最近老有人问我复习进度慢怎么办,心里着急怎么办。我想说的是,考研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不必要刻意地追求快慢,复习得快掌握得不一定牢固,不要被旁人的复习进度影响,始终掌握好自己的节奏,不要心急,心急也没用,还是埋下头专心致志地复习,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计划。

2.复习时间安排

个人认为复习最好分为全面复习和查漏补缺两个步骤,全面复习主要为知识点的总体梳理和背诵,这个时间跨度比较长,距离考研前一个月结束即可,剩下的一个月就是查漏补缺,将知识点来回得梳理背诵。在前期,应当保证英语的复习时间(最少4个小时),专业课的话自行调整安排。临近考研,英语的复习时间可以缩短,但至少也得每天做4篇左右的阅读理解(可以选择来回地做真题,真题做个7/8遍正常,有些题目你记住了答案也没关系),以保持状态。

3.身体健康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当时我考研的时候正值东北最冷的时候,天气经常在零下30度左右,由于不注意保暖,自己在考研前坏了20来天的肚子,导致自己在考政治的时候压根打不起精神,答题时实在撑不住,竟在考场上睡了过去(50分钟左右),直到老师监考老师从我手底抽出试卷,我才醒过来,庆幸的是政治考得差强人意。所以考研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作息时间,多吃营养的东西,锻炼身体,确保自己能够健健康康地走进考场。

4.厦大研究生政策

自2014年开始,厦门大学研究生统一实行平等奖学金待遇,即每年11000奖学金(作为学费抵消),7200元助学金(每个月600,按月份发给学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按学院分配,人文学院每年有15个左右,硕士国家奖学金每人每次两万,博士每人每次三万,都可以重复获取。学校的住宿政策从2015年开始,规定博士为一人间,费用是一年2400(海景房),硕士两人间,一人一年1600,本科四人间,一人1200,所有研究生宿舍(包括博士、硕士一概配备独立卫浴,空调,自来水全是免费使用,用电需要自行缴费。在厦大,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做助教或助研工作,每个学期将获得1500元的酬劳,另外,还可以申请学校行政部门的助理岗位,每个星期只需去3个半天,即可获得600元每月的酬劳。总体而言,厦门大学的生活环境、住宿环境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是位列前茅的,厦门大学是一所较民主,较开放的大学,学生有什么难题只要往校长信箱投一封信,校方立马就会派人下来将问题解决。

5.厦门大学中文系参考书目和题型分布

说了这么多,我将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的题型分布介绍一下:

(1)科目一(语言文学基础)

对应参考书目:

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可不看,因为从历年真题可看出古代汉语的部分只有古文翻译)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不必深究,看过一遍,总结出自己的笔记即可,再次复习只看笔记完全可以。)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以上三个文学的部分,注意总结笔记的技巧,这部分内容的题型只有简答和论述,可按考试题型总结笔记,不必事无巨细,当然有时间的情况下,书看的多且看得透为上)

题型(共150分):

1.简答[30分,每题10分](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各一)

2.论述[60分,每题20分](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各一)

3.古文翻译[20分](古代汉语部分)

4.问答题[40分,每题20分](现代汉语部分)

(2)科目二(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对应参考书目:

1、杨春时等:《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文学理论的50分全部来自此书,此书条例强,但不易背诵,需反复复习)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此书内容艰深,即使看三五遍,不得要领者大有人在,因此笔者认为此书可按重要人物,重要观点总结笔记,之后可抛开书,只看笔记复习)

注:“文学评论写作”以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名作为评论对象。

题型(共150分):

1.解释概念[30分,每小题10分](文学理论部分的名词解释)

2.问答题[40分,每小题20分](文学理论,西方美学史各一)

3.文学评论写作[80分](要求:a紧扣选文撰写,不少于800字;b不得写成小说、诗歌、戏曲之类的文学作品、c不得在文中透露有关考生的所属地区、学校、专业及姓名等信息。)

持之以恒,圆梦厦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你首先得坚持它,而后付出努力和行动,矢志不渝地去拼搏,去奋斗,唯有这样,它才不会真正成了梦!

鹭岛情缘,白城相约,漫漫考研路,你我携手行!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四

一年的考研生涯终于可以划上个句号了。在此,有许多值得我回忆的东西,有许多值得我总结的经验。下面让我慢慢说起吧:

一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跨考?

当初我选择考研,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的家境不好,读大学就是为了以后可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可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但现在的工作很难找,尤其是我们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选择了深造,选择了考研,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可是现在家里没有关系,没有钱,上了农学研究生,出来工作也不理想。于是我选择了跨考,而且要跨就要跨个名校,跨个好专业,只有这样自己的理想才有希望实现。

我家是大同的,对煤炭行业了解多一些,所以我想考中国矿业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可是我没有学过数学,没有学过物理,考矿大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同学们都劝我不要跨,我很纠结,为此,我有好几个晚上都失眠。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很多老师,老师们都说法不一,最终做出决定的还得自己。我心想一辈子也就3万多天,现在自己已经20多岁了,再过10几年就四十岁了,到那时想奋斗都无力了,何况考研再难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值得一搏,就这样,我确定了考研目标,报考中国矿业大学。

二考研准备

大三的下半学期也就是开春的四月份,我开始复习同济版的数学,当时除了上专业课外,其他时间都学数学。学习数学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总结,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点梳理好,才更有头绪。我自己每学完一章都要用一张大白纸总结,然后贴在自己床铺的墙上,没事干就看看。当时我记得五号楼自习室不好找,我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把五号楼周一至周六不上课的教室记在本子上,这样上自习就方便多了。学习数学课本我用了两个多月吧。

暑假开始学习专业课。当时觉得非常吃力,因为是纯力学,我又没有参考书。看了几天,想放弃,但想想家境,想想父母,想想自己的未来,我又咬咬牙,坚持了下来。看不懂的时候,我就上网搜视频看,边看边做笔记。而自己没有电脑,白天不好意思向同学借,我就早上5点起,趁着人家睡觉,自己看视频,这样的学习我坚持了一个多月。由于每天的学习量很大,我和我班几个同学每天晚上10点都要坚持跑步,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大脑得到放松。

另外就是英语和政治了。英语和政治我觉得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每天最好坚持精做一篇阅读理解,背背单词。政治可以适当往后放放,有两个多月的专攻,我认为就足够了。

三考研体会

1很多同学都认为考研很难,其实它并不难。考研不像高考,高考可真难,高考要考人的智商,高考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题,而且没有重复的题,更没有原题;但考研不同,我认为它不考人的智商,考研是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做少量的题,而且专业课还会出现原题,况且考研的竞争力度远远小于高考,所以大家不必为考研发愁

2也有些同学认为考研面试非常歧视跨考的同学,这是我所不同意的。我是咱农学植物检疫专业的,跨考,但我面试时并非受到歧视,有一个同学考研分数和我一样,人家还是矿大本校的,但最后他被刷了,这说明只要你下了功夫,别人不会歧视你。除非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3很多同学都喜欢向考上研的学长学姐交流考研经验,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照搬学长学姐的学习计划,这是我不赞成的。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同样的学习计划人家合适,但换做自己未必就合适,这就像穿衣服,人家刚好合适,但到你身上未必就合身。

4还有很多同学遇到考研问题总爱问别人,其实有很多问题在网上完全可以找到答案。你报哪个学校,你就上哪个大学的考研论坛,里面肯定能找到很多你需要的东西,你也可以从考研论坛中加你报考学校的学长学姐的qq,以后有啥事可以请教他们。

5考研过程中很重要的就是坚持。我在考研过程中,只要没课,几乎都去自习室上自习。当时我们宿舍四个人在图书馆占了个桌子,每天去的最早的是我,走的最晚的也是我,到后来两个月,整个桌子就我一个人了。无论刮风下雨,我都去上自习。而且越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我越是要去,因为那时候自习室人少,安静,更有利于我学习。

6考研这个过程就像个酒瓶的形状,刚开始的时候平坦,慢慢的变得向里弯了,最后到达瓶颈,这时候是最难熬的,只要你过了这个瓶颈期,考研这个过程就算走过8成了。记得到11月份的时候,我就不想学了。当时我的调节方式是看自己喜欢的电影,连住看上一天,再好好睡上一觉,第二天再去学;要不就骑着自行车在108国道上走,一直到自己没有力气的时候再往回返;要不就找个人聊天。总之,想各种办法让自己放松!

7最后,我想告诫学弟学妹们,考研是人生道路上又一个转折点,它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你的未来,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还有,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不要轻易选择跨考,因为这个过程真的很苦,很苦!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五

我参加过两次考研,第一次在x年,考北航计算机研究生:第二次,考西工大,x年研究生。两次考研,第一次312,第二次356.我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

x年的计算机,总分356,数学121,专业96,英语56,政治83.我自己是x年毕业的,工作一年后参加考研。其实这个分数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专业课比自己预想的低了些。

先说一下数学吧,121分,不高也不低,相信如果考计算机,考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拉分。现在全国联考计算机,可以说得数学者得天下,那么数学的复习就显得很重要了。考研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李永乐或者陈文灯的书,你做第几遍了”,

我可以回答,我一遍都没做过。考研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所以,要抓住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课本,也许很多人户屑于课本,觉得太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你应仔细的看课本,每一个概念,每一个例题,每一道习题,这是你以后成功的保证。对于概念,定理,要有自己的理解,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可以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做到合起书,将一个个定理在草稿纸上推导出来,知道书中各个章节的顺序,并且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说得夸张一点,你可以默写出书中各个章节的标题,包括小标题。如果你能做到以上的,你的概念和理论就没有一点问题了。再说例题,课本上的例题很简单,

但是很典型,最简单的例子最容易说明最重要的问题,你就不会被繁琐的解题步骤弄的不知道例题到底想说明什么。举个例子,在一阶导数的例题里,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例题中包括所有的求导方法。也许,你自己却从未意识到,还在看考研参考书里的分类,永远记住,课本是最好的参考书。最后说习题,书上的习题,相信没有多少考研的人每一道题都认真做过。但是,习题,就如同例题,简单,但是最能要你明白你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所以,对于课后习题,你用过仔细认真的去做每一道题。会做并能做对每一道题是最基本的要求,你还要明白你所做的每一道题是考察你什么知识点,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尝试在习题旁边写上出题人的意图。能做到以上3点,可以说你就拥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高数,线代,概率,这三门课是一样的。线代,其实最简单,如果你能不看书推到出每一个定理(如果能,你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那思路一定会很清晰),

那么我想如果你不会做的题,那90%的人肯定不会做。概率,看起来公式太多,很难记住,同样,推导每一个公式,平时练习的时候做到不看书查公式,查定理,忘记了或者记不住了,就推导。

慢慢你就会发现,你都可以记住了,即使考试一紧张忘记了,也能用很短的时间推导出公式了。曾经在考研论坛上看到过,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高数简单,线代和概率太难。随着复习的深入,就会发现线代和概率是那么的简单,高数有点难,这就对了。我觉得课本至少看两遍,一直看到,闭着眼,能回想起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当然,根据自己的基础,如果你还觉得哪些知识点薄弱,那就多做习题,不要把盲点留到最好。在复习课本的时候就可以做真题了,我选的是黄先开的那本历届数学真题解析,将近20年的数学真题分章节讲解,练习题也是真题,不过不是数一的。认真的做每一道题,然后思考出题者的意图,这一点很重要。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六

第一步:基础夯实阶段

基础夯实阶段从时间上讲,大致是从二月份到六七月份,复习内容是考试大纲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复习方式是地毯式的逐点攻克,包括所有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这是后续复习阶段的基础,也是考试的基础,因为考研数学考试不是奥数竞赛,不考怪题、偏题,主要是考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在基础夯实阶段,要以知识点为复习主线,全面地复习考纲内所有的知识点,不管是年年都考的核心知识点,还是偶尔考一下的次要知识点,都不放过,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数学知识是体系化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只有全面地复习 才能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另一方面,某个次要知识点虽然不是年年都考,但多个次要知识点加在一起就有可能考其中的若干个,其分值之和也不小。

在基础夯实阶段,不要一开始就沉浸在题海之中,否则会因为基础知识没掌握好而导致做题效果差,并且到复习后期会越来越艰难,越发不易提高。当然,适当结合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要的,毕竟考试是以做题形式进行的。

在基础夯实阶段,可以选用内容比较全面的复习全书。

第二步:强化提高阶段

在经过前一阶段的全面的基础知识复习之后,接下来就应该通过做题来进行强化提高——提高自己解题的能力,包括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提高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同时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思路、规律,不能盲目地做题,不能为做题而做题。

强化提高复习阶段在时间上大致是七月至10月左右。

第三步:考前冲刺阶段

考前大约2个月时间,即11月和12月,为考前冲刺阶段。在经过前二个阶段的全面和强化复习后,这时就应该做一些往年的考研数学真题和今年的模拟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各方面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面临正式考试时的适应能力,使自己不至于怯场。

在后期做模拟题时,应注意控制答题时间和答题方式,在答题顺序上,一般按照先易后难、先前再后、先熟后生、先小后大的原则答题,切忌在某个棘手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以至于到最后后面会做的题也没有时间做。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七

考研数学的备考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这个是不应该的,我们要改正。为此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类似于加减乘除,或者是数字的过程性错误

比如上一步算出的答案这一步就少加了个零之类的低级错误。而这些错误无一例外都是在心里算,没有在草稿纸上详细写下过程的,而事实是错误往往就存在于这些简单的步骤中。你觉得简单,而潜意识就容易自动忽略这些简单过程中的细节,这就是原因。

建议用一张a4纸做草稿,一定要保证验算的整洁,算题的步骤能写清楚,不要东算下西算下。这样既可以方便你检查又能节约草稿纸。有些考场可能只会给你一张草稿纸,平时就要养成练习工整的习惯。

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把所有过程写下来,特别是计算步骤,一定要把计算的原始步骤的数字代入部分列出来(这点尤其重要)。然后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计算,每计算一步列出一步的答案。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适当放慢速度能够减少计算错误,同时便于快速地检查,即使做错也能及时发现,不要想着这一步很简单就在心里算,然后跳步。考试那种紧张的环境很容易使人出错,也不要觉得这样会浪费时间,多花一点功夫一次做对,总比重新检查或者换方法验算要划得来。特别是做考研数学卷,花时间检查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因为很多人连题都是做不完的。考高分未必就要把所有题都做出来,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会做的都尽量做对,那不就行了吗。

2、带错数、落步骤

首先是分析你当时做题的思路,想想你为什么会粗心。是知识点模糊还是脑子里没有一个区分粗心点的概念。

然后统计错误的类型和频率。最后还是做题,限时做,牢牢记着自己一般哪里粗心,做题就要额外注意,这样坚持一个月左右,你会发现有一个飞跃。

建议每天花一点时间进行总结,一天一章。有哪些概念,有哪些题型,有哪些解法,有哪些公式全部默写出来。但凡是模糊不清,写不完全的都要重点回顾。这一个步骤绝对不要想当然的放过,以为只是没写完全而已。比如高数第一章要保证极限的定义清清楚楚,公式哪里趋向0哪里趋向无穷等等。

3、公式用错、题目理解偏差

你需要检验下自己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有些题目你觉得是低级错误,觉得只是记错了,可能那题恰好是你薄弱点。因为你在做题时就没有弄清到底是哪一个公式,等到看了答案才恍然大悟,觉得犯了低级错误。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八

考研经验贴以及各种冲刺计划,可谓是考研人代代相传的考研百科大全,没有任何功利与胁迫,写的是师兄师姐的一片冰心,读的人更应该是汲取一份信心而不是徒生艳羡。如何合理地运用经验贴,获得更大的受益,正是值得考生思考的?带着这一疑问,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如下探讨,愿帮助大家在浩如烟海的经验贴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宝典。

第一,读实战,置身考场,提高战斗力

经验贴是考研党们在身经百战之后所总结的一部部武功秘籍,在别人的经验里汲取营养,是避免自己犯错误的一大利器。考研和高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除了二战之外,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去通过多次考试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答题方法,所以,考研经验贴这个时候起到了很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遇到经验贴之后,一定要留心经验贴中关于"时间规划"、"任务量规划"以及各种"参考消息"的内容,然后参考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设定。

第二,读心态,直面他人脆弱点,锻就强大心理

备考期间,大多数人会感到焦虑无助,老师推荐你在感觉动力不足,焦躁不安的时候去读一些经验贴,因为你总能找到跟你相似的境遇。相同的问题,看他人是如何解决的。面对自身的负面能量,及时吸取前辈经验,学会平和地对待困境,会是更加成熟的一种方式。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是坚守自己不动摇的基础,有了这些,你离成功会更进一步。

第三,用他人的方法,走自己的路

很多大牛经常会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确,这个世界上跟随者太多,但成功者却没有几个,在效仿别人经验方面,万不可全盘照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知识积累,阅历,生活习惯,等等,需要借鉴的是别人的经验中适合我们的部分。曾听一位考生说,他考研时曾经把一篇考研经验贴作为疗伤灵药放于枕边,感觉无力时就拿出来读一读,不是看学姐写到的各种方法,而是体会学姐考研过程中的苦痛,感怀那位学姐的十分坚定和十二分努力,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不要懈怠。

以上就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考研经验贴的正确打开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一千位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决定自己的汲取程度及内容。

描写考研形势政策心得体会实用九

对于考研数学的复习,我从个人的经验来说不要背负太大的包袱。就是把学习知识作为一种兴趣。兴趣是的老师。

1、学习而不是复习

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由于高等数学学习的时间比较早,而且原来学习所针对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又加上遗忘,现在数学知识恐怕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考研的这一遍要强调学习,要拿出重新学习的劲头亲自动手去做,去思考。

2、复习顺序的选择

对于考研数学,建议先高等数学再线性代数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一定要先学习。我并不主张三门课齐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当然,大家也可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调整复习顺序。

3、加强练习掌握规律

数学考试的所有任务就是解题,而基本概念、公式、结论等也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真正理解和巩固。试题千变万化,但其知识结构却基本相同,题型也相对固定,一般存在相应的解题规律。通过大量的训练可以切实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做到面对任何试题都能有条不紊地分析和计算。

4、不要依赖答案

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全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做题的过程中先不要看答案,如果题目确实做不出来,可以先看答案,看明白之后再抛弃答案自己把题目独立地做一遍。不要以为看明白了就会了,只有自己真正做一遍,印象才能深刻。

5、积极整理笔记

注意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在书上以题注的形式或者就是做笔记,尽量深挖例题内涵,这一点很重要,并且要贯彻前三轮的复习,如果最后一轮复习我们有了自己整理的笔记,就会很轻松。有同学说学习线性代数的办法就是亲自推导,这话很有道理,事实上如果我们学习什么知识都采取这种态度的话,那肯定都会学得非常好。

总之,还是那句话我希望大家带着兴趣去学习数学,如果实在提不起兴趣,那就先找到自己熟练的知识点复习,等到积累一定的自信和兴趣之后再逐一攻破,兴趣是的老师,只要培养出了兴趣自然而然就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兴趣去学习数学,成绩也能有所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