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艺术技艺心得体会及收获 艺术技能心得体会(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13:53:31 页码:7
艺术技艺心得体会及收获 艺术技能心得体会(5篇)
2022-12-20 13:53:3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艺术技艺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中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原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社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1月22日不幸逝世,享年83岁。

朴先生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主要从事民族管弦乐队的指挥工作,曾任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等数十家院团的客席、特聘指挥,并指挥中央歌舞团等团队出访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曾先后应邀担任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及新加坡华乐团、日本华乐团等民乐团体的客席指挥和艺术顾问。

朴先生还潜心于民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研究,先后创作了民乐交响诗《牡丹仙女的传说》、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二胡独奏曲《在草原上》、交响合唱《中华颂》等近百首民族器乐和声乐作品。出版了专著《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乐队指挥法》《指挥入门》《民乐指挥概论》《合奏与指挥》《指挥艺术概论》《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等著作,对中国民乐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6年,朴先生与彭先生、秦先生共同发起创建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繁荣与发展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从《千人大乐》到历史巨制《华乐大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为振兴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联络和团结海内外从事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的音乐家,推动和创建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做出了突出而卓越的贡献。

朴先生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重大损失,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海内外民乐人的心中。

为沉痛悼念朴先生,定于20xx年1月24日上午10时45分,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一楼兰厅举行告别仪式。

朴先生永垂不朽!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20xx年1月23日

主题艺术技艺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沐浴着应当算是和暖的阳光吧,我们今天聆听着冬天的乐章,进入了朦朦胧胧的寒意。

这时,在这微妙的时刻,我们终于迎来了我们十中第八届大型文艺演出。

首先,我先要为我们那些没有去看的同学,表示深深的歉意,我想你定要自责,竟然让自己的生命中少去了那么精彩的一段时光。

那么在我们紧张的生活中,艺术节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许艺术节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在活动中,我们既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又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

我相信艺术在许多同学的影响中是一个美丽的梦,落着花瓣的冬季。浪漫的聚光灯下,摇曳着的是自己“白雪公主”般的梦,也更是自己那“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炽热。那蓬勃而出的激情,在艺术中尽情地抒写自己的辉煌。

艺术节,是美好的。艺术节的那时,每个人都是美好的,看我们十中,那花,那树,就暂且不说我们那山,想着都觉得美好。在艺术的熏陶之下,永远显得都是那么的妖娆。

同学们,请看看我们自己,我个人对艺术的影响是轻描淡写的,但是请你们看看你们自己,那落在身边,不是什么,那是艺术的气质。我想这大概就是艺术节所最终带给我们的涵养吧。

艺术节,是刻骨铭心的。请让我们现在共同品茗一下艺术节的滋味,那是淡淡的歌,带着点浅浅的微笑。这不正是艺术所要给我们的吗,给心灵搭个桥,让快乐源源不断地输送。微笑着吧,抬头去仰望天空,请别让艺术停顿,让微笑永远停留在我们新青年的脸上。

艺术节,即将过去,但魂兮。应该犹在吧。

艺术的魂啊,也许现在正在我们的手中,鼓掌便是最好的共鸣。

请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每个人身体中拥有的魂,去为我们的今年热情的艺术节缤纷炫舞的告终,但是,请让我们手中的艺术,余音聊聊吧。

谢谢,我的演讲就到这里。

主题艺术技艺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20xx年x月11日,在全校师生热切的期盼下,我们欣喜的迎来了以“亮艺术风采,显三中品味”为主题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全体师生展示才华、彰显个性、发挥潜能、书写人生、美化生活的一次盛会。12月11日上午启动仪式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开幕式上,卫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开幕式致辞,宣布首届艺术节开幕,并祝本届艺术节圆满成功。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师生们的精心组织筹备下,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丰富精彩,有如一道异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强身健体争第一

x月11日下午,我校运动场热闹非凡,这里正在进行初三年级冬季跳长绳团体赛。这次比赛以班为单位,当长长的绳索载过一支支默契的队伍,擦过地板发出啪啪啪啪的声响,那清脆的声音伴着响亮的计数声和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把现场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经过激烈的比拼,最后决出了跳绳团体赛的前六名:第一名286班,第二名282班,第三名285班,第四名293班,第五名291班,第六名294班。

演绎传统经典之美

x月11日下午,我校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同学们期盼已久的“传承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正在举行。比赛中,师生们兴致高昂,演绎古典诗词歌赋。大家以表演诵、诗配乐、演唱、情境朗诵等多种形式,或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地演绎了精彩的《静夜思》、《水调歌头》、《少年中国说》、《长歌行》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那深情的诵读,激情的表演,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一曲曲悠扬的歌,一幕幕感人的景。孩子们在诵读古诗词中陶冶着情操,汲取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营养。

舞动阳光的活力

x月14日下午,我校七年级各班在大操场举行了迎新年广播体操比赛。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刻苦训练,同学们都熟练地掌握了这套广播体操的要领。那整齐的队形、响亮的口号、规范的动作博得了评委老师及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绽放青春“艺”彩

x月18日下午,我校餐厅的大舞台上张灯结彩,校园“个人才艺展示”竞赛在这里火热进行着。来自年级各班几十名小小艺术家们通过歌曲、舞蹈、演奏琵琶、吉他、萨克斯、古筝、钢琴及表演小品等形式,将自己的才艺带给了在场的观众,他们精湛的表演也不时激起大家的阵阵喝彩。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限度地开发自己的兴趣潜能。

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展现了我校师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师生们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艺术的美感给大家留下了永远美丽的烙印。愿艺术之花香满校园。

主题艺术技艺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1、新尹艺术培训中心

2、搏宇艺术培训中心

3、艺海艺术培训中心

4、爱乐艺术培训中心

5、中星艺术培训中心

6、安艺艺术培训中心

7、艺晨艺术培训中心

8、贝蕾艺术培训中心

9、清溪艺术培训中心

10、韵蕾艺术培训中心

11、追梦艺术培训中心

12、圆梦艺术培训中心

13、罗德里艺术培训中心

14、乐煌艺术培训中心

15、艺成艺术培训中心

16、中鼎艺术培训中心

17、柏林艺术培训中心

18、启航艺术培训中心

19、天天艺术培训中心

20、维恩艺术培训中心

21、海知艺术培训中心

22、艺缘艺术培训中心

23、佳音艺术培训中心

24、乐思艺术培训中心

25、艺苑艺术培训中心

26、赛诺艺术培训中心

27、畅想艺术培训中心

28、新雅艺术培训中心

29、星起点艺术培训中心

30、品轩艺术培训中心

31、欧琪艺术培训中心

32、妙斯克艺术培训中心

33、贝伦艺术培训中心

34、三原色艺术培训中心

35、启韵艺术培训中心

36、非凡艺术培训中心

37、艺佳艺术培训中心

38、罗曼斯艺术培训中心

39、玄芊艺术培训中心

40、悦舞艺术培训中心

41、平行线艺术培训中心

42、蒙悦艺术培训中心

43、中誉艺术培训中心

44、爱乐艺术培训中心

45、天籁艺术培训中心

46、起跑线艺术培训中心

47、舞之都艺术培训中心

48、晟成艺术培训中心

49、合悦艺术培训中心

50、柯欣艺术培训中心

51、新星艺术培训中心

52、科新艺术培训中心

53、叮咚艺术培训中心

54、热动艺术培训中心

55、金太阳艺术培训中心

56、北极光艺术培训中心

57、桔子艺术培训中心

58、东之星艺术培训中心

59、立强艺术培训中心

60、帝界艺术培训中心

61、七色光艺术培训中心

62、童乐艺术培训中心

63、艺夕艺术培训中心

64、贝多艺术培训中心

65、可乐谷艺术培训中心

66、华音艺术培训中心

67、帕蒂塔艺术培训中心

68、魔音艺术培训中心

69、新站艺术培训中心

70、指尖艺术培训中心

71、新纪元艺术培训中心

72、舒曼艺术培训中心

73、艺尚艺术培训中心

74、艺朝艺术培训中心

75、赛诺艺术培训中心

76、蓝精灵艺术培训中心

77、诗丽艺术培训中心

78、恒艺艺术培训中心

79、艺树人艺术培训中心

80、蓝宇艺术培训中心

81、美宏艺术培训中心

82、曼森艺术培训中心

83、绿园艺术培训中心

主题艺术技艺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1、艺术的本质

答案一:艺术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摹仿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这样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观点被反复论证,逐渐演变为“艺术是生活的再现”、“艺术是生活的镜子”等一系列大同小异的结论。《雀之灵》杨丽萍

面对抽象化的雕塑、无标题的音乐、超现实的电影,理论家们再也不清楚作者究竟在摹仿什么。

应该说,摹仿说的正确性目前依然存在,但是它的适用范围,正在逐步缩小。

答案二:艺术是情感、志趣、自我意识的体现。

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及艺术理论家大多持有这样的观点。“诗言志”说,“诗缘情”说,“文言心”说。

《燃烧的向日葵》梵高

第一,如果在追问艺术的本质时,只谈情、志而无视景、物等其他因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显然存在着以偏概全的弊端。

第二,排他性不足。耳光留下的手指印是艺术?

答案三:艺术是理念、理式或绝对精神的显现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样的答案是聪慧的、精深的、覆盖面巨大的。这一观点的最大价值在于,指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解决问题的路径,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是这一观点过于玄奥,人们发现这一观点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等实践活动隔得很远且不具备操作性。经典但是令人费解。

答案四: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的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说:“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艺术是集中的审美形态;艺术是实践--精神的文化形态;艺术是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艺术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结合等等

老师的答案:艺术是对于有意味的图谋的尚美求新的表述。

我的答案:艺术是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呈现。艺术首先是尚美的,艺术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呈现。

2、交响音乐有几种方法去欣赏?

原意溯源我情我在定向联想

应当了解交响乐团的组成,也要了解所要欣赏曲目的创作背景。在欣赏交响乐时,要调整好心态,融入其中,发现乐曲中的细节,以达欣赏之效。

3、话剧的不可替代性

在场性,跟观众交流,真正互动。

据古文化研究者考证,仪式产生于远古的祭祀。人们为了表达对神和上天的敬畏,聚集在一起,并设计出一种被认为是可以和神、上天沟通的举止和行为(如祈祷),共同完成。这种气氛隆重、步调一致的仪式,会在人们的心中唤起神圣、崇高的感情,强化了对于神和上天的敬畏,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凝聚。

剧场的舞台就是从祭坛演化而来的。这里同样存在着两种沟通:即台上的和台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同样为了共同的主题和目标。当然,这主题和目标不是对神和上天的敬畏,而是对人生的探究。围绕着共同的主题和目标的人与人之间的上上下下的沟通,同样唤起神圣、崇高的感情,这就是仪式感,它强化了人们对人生的审美感知。俄罗斯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柯扫除了影响演员、观众投入剧情的各种因素,对强化剧场的仪式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譬如,观众迟到,不能进入演出厅,必须等到两幕之间的间歇,就是他们的举措。

是的,仪式感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仪式:如就职仪式,它强化我们的责任感;升旗仪式,它强化我们的爱国心„„于是,我们需要不断地保持和优化各种各样的仪式。在场性、便捷性和厚积性,构成了话剧艺术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是在场性。所谓在场性,特指话剧艺术的表述主体——演员以及控制各种表述媒介的灯光师、音响师等幕后艺术家自始至终存在于艺术表述的现场。本文讨论的在场性,与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在场性分属于不同语境,但在“去蔽”、“直接”、“敞开”等意义内核上显然是一致的。有了演员等艺术家的在场,保证了话剧艺术可以拥有最充分的鲜活性。话剧不是“罐装艺术”,也不是“机械复制艺术”。缠绕着“罐装艺术”、“机械复制艺术”的种种烦恼与遗憾,如话题容易过期、内容常显陈旧、表演“知错不改”、播映时空失控等,均与话剧无关。话剧所表述的,永远是一场在观众面前正在发生的鲜活的戏剧事件,即便演绎的是古老的、既往的历史故事。有了演员等艺术家的在场,保证了话剧艺术可以拥有最彻底的当下性。观众所面对的,不是电影、电视剧中时而被放大、时而被缩小的影像或视像,而是与实现生活中具体的人没有本质区别的演员现场扮演的角色。艺术信息的传递渠道,不仅仅是观众的视觉与听觉,还可以是嗅觉,甚至是触觉。话剧的表演现场,被艺术家和观众联合掌控、共同建构,成为一个孕育艺术美感的“反应堆”,并能激发一系列“场效应”。话剧艺术之美,是由活生生的在场的人现场炮制、现场发酵、现场发送、现场扩散的。有了演员等艺术家的在场,保证了话剧艺术可以拥有最完整的互动性。互动,可以被分为隐性和显性两个不同的层面。先说隐性互动。话剧的每一场演出,都是表述主体在与现场观众频繁的信息互换中找到了恰当的分寸,进而顺应大部分观众的期待心理完成的艺术作品。尤其是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能够依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反响甚至细微的信息反馈,即时调整表演的力度、幅度、速度等,将作品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直指人心、直达观众的灵魂。因此,每一场话剧演出,不仅仅是“现做的”,而且都是“最佳的”。互动的第二个层面,即显性层面,更是电影、电视剧的主创们望尘莫及、羡慕不已的。话剧演员可以与观众直接对话,可以邀请观众走进表演区域参与讨论与剧情有关的各种问题,可以临时调整部分台词甚至剧情,使观众获得一种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超值的审美感受。其次是便捷性。本文讨论的便捷性,特指相对于电影、电视剧等艺术种类而言,话剧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启动易、周期短、创作便利、生产快捷的明显特性。是否具有便利性,虽然是相对的,但是,对于一个艺术门类或品种的发展来说,影响巨大、至关重要。例如,绘画艺术的多姿、多彩、多元性,远远超过建筑艺术。因为较之于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的创作、生产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再如,在雕塑这个具体的艺术类别中,“雕类”作品的丰富性,很难超过“塑类”,因为较之于前者,后者在创作与生产上具有明显的便捷性。一部艺术发展史,就是承袭与创新、守陈与拓展、固守与出走、挖井与开荒的博弈史。

就艺术家的个性、气质以及圈内文化的基本特质而言,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大家不想探索、不思创新。但是,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历险,都需要投入或多或少的成本。因此,就总体趋势而言,越是投资少、成本小、启动易、周期短的艺术种类,其探索、创新的频率就越高;而探索、创新的频率越高,成功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较之于电影、电视剧,话剧艺术在人性拷问、心灵探究的层面上显然挖掘得更深、表现得更为充分。在导致这个结果的诸多因素中,一定有便捷性。是便捷性,给话剧艺术家减免了许多特别沉重的负担与风险。较之于电影、电视剧,话剧艺术在形式拓展、风格营造的层面上显然行走得更远、展现出更多风采。在形成这个局面的诸多因素中,一定也有便捷性。是便捷性,让话剧艺术家获得了更多大胆探索的自由与可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人无意将便捷性的有无、强弱视为衡量艺术门类、艺术品种高下优劣的标准。笔者特别想说的是:认知便捷性,探究便捷性,是谋划一个艺术门类或艺术品种的生存策略与发展路径的重要依据。可能因为便捷性与形而上学层面上讨论的事物的基本特性、本质属性还有一段距离,可能因为便捷性这个“存在”最多只能算介于表象和本质之间的一种“现象”,所以,在话剧理论的传统言说中,很少有人讨论这个问题,甚至根本就没有便捷性这个概念。但是,话剧艺术的便捷性是不容否认的,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在被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知。笔者以为,便捷性,即便常常是相对的,确为话剧艺术的不可替代性的一个重要构成。第三是厚积性。由于话剧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古印度的梵剧以及古代中国的百戏,由于话剧艺术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狂飙突进以及大国崛起等许多重要的历史时期均有辉煌的建树,也由于话剧艺术自古就有大文豪、大学者以及艺术大家的参与和加盟,在艺术的殿堂中,在文明的宝库中,话剧艺术从来都是拥“宝”自重的,“富”甲天下,大家辈出的,尾大不掉的。较之于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电影以及

五、六十年历史的电视剧,话剧艺术的渊源特别久远,积淀特别丰厚,经典特别众多,家底特别殷实。无论从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哲学、文学、艺术、教育、民族、民俗等角度对其进行观照,话剧艺术的浩瀚遗存均可称之为不可多得的“富矿”。对于话剧艺术的这样一个特性,我们权且用厚积性来名之。厚积性,虽然也有相对性;厚积性,虽然也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概念;但是它的存在是毋庸置疑、不容抹杀的,也是必须正视的。厚积性,是话剧艺术不可替代性的又一个有机组成。

4、我最喜欢的艺术作品,妙在哪里?

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时,精神异常激动,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作画时梵高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单纯和粗厚中却又充满了灵气和智慧。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梵高在阿尔勒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既有紧闭的苞蕾,也有盛开的花盘,花朵的黄色呈现出丰富的色调,从深橙色到近乎绿色都有。1888年8月梵高画了大量的向日葵写生,他打算用这些习作装饰"黄房子"内他自己房间。他在12月病倒后,借助绘画帮助自己恢复健康。次年1月,他根据早先的写生绘制了这幅令人叫绝的作品。他说:“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高更前几天对我说,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油画,向日葵插在一个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我画的这一幅。”

15朵形态各异的向日葵,或绚烂或枯委,或隐或现,以淡黄色为背景,以深黄色为向日葵的主色调,另有几朵含苞未放以淡黑色点缀花蕊,颜色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画面总体上给人一种明亮而又强烈的生命力,让人感到生活充满希望,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天空是那样的广阔,整幅画就像是烧遍画布的熊熊火焰。梵高有着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气质,他个性鲜明,特别喜欢明亮的阳光,喜欢黄色的向日葵。许多评论家们认为,他画的向日葵和那些充满动感的用笔手法,是画家自己心灵感情的写照,是画家精神炽烈的意念真实流露,是表现与技巧的和谐统一。

太阳般金黄色的背景,透射着狂热和燥动;大大小小的向日葵,高昂着头颅,扭曲着身躯,绽放着,挣扎着,向梦中的美好世界挤出最后一丝的灿烂,以最辉煌的高音终止生命的乐章,只留下袅袅不绝的回响。他表现的是花的精神,刻画出最高贵的灵魂。

作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梵高更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他曾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并彻底变形,可能正是这些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

梵高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风格,使他把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都拿来当作了“习作”的对象,并一丝不苟地把它们直接写生出来的,从这个层面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已经超越印象派。正如他说过的那样:“关于艺术”一词,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达出一种观念、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