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 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8:29:21 页码:11
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 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9篇)
2022-12-21 08:29:21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__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__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__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今年来,按照党委、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时刻坚持的方针和原则。作为一名干部,更应该从头做起,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意识,真正做一个党放心、人民满意、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相信的年轻干部。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个人的廉政建设,并能始终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参加了党委布置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的相关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提高保持清正廉洁的自觉性。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干净净履行职责

1、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大脑中要时刻绷紧这根弦,时时警醒自己,筑牢防线。

2、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每一名党员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盛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1、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从大的方面讲,是科学判断新形势,准确把握规律,探求办法措施。具体到工作来说,就是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坚定信心,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求真就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的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总的来说就是既要有加快发展的高度热情,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2、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三、艰苦奋斗,培养良好生活作风

加强党风廉正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自勉,紧紧围绕“创新”、“求实”、“从严”方面下功夫,促进了自身的廉洁自律。围绕“创新”,做到“五带头、五增强”以警示自己。五带头:一是带头积极参加校党委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带头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沟通信息,了解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四是带头执行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监督;五是带头思想作风深入,密切党群关系,依靠群众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构筑生活作风上两道防线。工作上,坚持办一切事情以量力而行,花少钱办好事,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在生活上,保持艰苦奋斗的,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__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__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__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建议主题 关于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的提案

代表姓名

内容:

自助公共自行车在国外已很普及,现在国内很多城市也已经建立了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并纳入公共交通领域,例如江苏的南通、常熟、昆山,湖南株洲、浙江的杭州、台州、绍兴等。公共自行车旨在倡导绿色交通、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增强市民体质、培养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立与运行,不仅可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有力补充,也能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城市病”症状。大力发展便民公共自行车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思路,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都在探索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力促环保,解决出行难题。而当下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市场做得较好的杭州市,市政府一次性就投入1.5亿元用于自行车租赁市场的硬件购置和基础建设。作为曾经的“自行车之城”,我们是否同样该早日作出尝试?

在义乌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一,义乌流动人口多。义乌实有人口已突破200万,其中本市人口74万,外来人口达到143.3万人,常驻外商1.3万,是罕见的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的县级城市。外来人口一般是打工居多,可能并无能力消费汽车,自行车出行可能会成为首选。公共自行车方便快捷,为居民出行节省交通成本。

第二,义乌交通压力大。目前义乌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6万辆,由汽车迅速增加带来的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已十分严重。公共自行车的推广,必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污染。在严重拥堵路段,自行车出行一定比开车或打车更快到达目的地,而且不用考虑停车难题。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缓解义乌汽车交通堵塞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举措。

第三,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为商城义乌的快节奏添加慢动力。单车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完成空间位移,一举两得。随着义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义乌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可行性:

1、义乌正在打造“两区六城”建设。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有助于提升义乌的城市形象,倡导低碳环保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加大“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宣传力度,鼓励市民选择公共自行车为出行方式。

2、可在人流集中的大中小学校、汽车站、火车站、医院、公园、购物中心、各类大市场、机关办公和居民社区,合理配置和设置自行车租赁点。

3、可以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由政府来牵头,具体由国企来操作,不打破其公益性质。鼓励采取冠名、捐助、广告赞助等形式,拓宽公共自行车发展筹资渠道。

4、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如我省的台州地区下属的几个县级市,在城区建设了便民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只要年龄在16—65岁居民持有效身份证件办理。缴存300元押金可办理租车卡,退卡时即退还押金。为提高公共自行车使用效率,规定单次使用一小时内免费,超出时间后按1元/小时收取公共资金占用费。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建议议案领衔人:徐代表 时间:x年2月

关于加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能力建设的议案

一、基本情况

妇幼健康及计划生育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重要工作任务,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妇幼事业的健康发展,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状况直接关系到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根据《xx省卫生计生委、省编委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浙卫发[]26号)和《关于优化整合我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责机构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椒机编[]25号)部署要求,椒江区妇幼保健所与椒江区计划生育指导站于x年2月完成机构合并工作,成立了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

椒江区妇保所目前办公用户使用建筑面积约4200㎡,科室包含妇保科、儿保科、妇科、儿科及综合科,工作人员81人;椒江区计生指导站目前办公用户使用建筑面积约1400㎡,科室包含业务科、综合科及办公室(其中病房所需面积较大),工作人员27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不足,办公用房无法满足科室人员安置。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成立后,在重新规划业务范围、调整医疗场地过程中发现,俩家单位业务用房均呈饱和状态。如放弃计生指导站现有办公用房,区妇保所现有门诊大楼无法安置机构合并后所有科室及工作人员,直接造成新单位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仍使用原址分散办公,由于区妇保所及区计生指导站单位相隔距离较远,则会造成两套设备、两套人员配置、两套管理模式,不利于新单位各科室之间的交流协作,也对群众就诊造成不便,造成人、财、物的低效利用。且现有妇保所楼下没有停车场地,群众只好违规停在道路两边,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交通。也经常有群众拿着违规停车抄告单找妇保所领导要说法,影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

2、服务能力不足,妇幼人员配置远远低于标准配置人数。根据《xx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x年)》(浙卫发【】272号)文件要求,辖区内妇幼保健人员配备标准需达到0.29/千人以上(其中妇保人员每1-1.5万人配备1人,儿保每1.5-2万人配备1人),x年台州市对区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人员配备考核指标也按此标准设置,按此计算,在未考虑流动人口的情况下,全区妇幼人员就需配置152人。而目前全区在编妇幼人员仅71人(其中妇保所在编人员25人,基层妇保在编人员27人,基层儿保在编人员19人),与标准配备人数相距甚远,现有的服务能力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与所承担的日益增多的妇女儿童保健任务极不匹配。

3、就诊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就诊群众需求。目前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妇保、儿保、“两癌”筛查、婚检、国免二胎优生健康检查、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等业务,x年,完成“两癌”筛查13万人次,四项手术20xx5例,婚检6298人,国免二胎优生健康检查1247人,全年门诊量为15万人次。随着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我区每年户籍人口新增符合再生育二孩人群4万人,预计每年户籍新增出生人口1200——1300人左右,流动新增出生人口800人左右。随之带来妇保、儿保、国免项目检查、取环等服务对象大大增加,预计x年门诊量将达到20万人次,已饱和的业务用房无法满足门诊量不断上升的趁势,b超等检查项目等待时间延长,门诊大楼拥挤、吵闹等矛盾等逐步显现。

4、医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现有妇保所东边房间无窗,不通风,不适宜作为医疗场所。又如消毒供应室要求三区划分清楚(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通风良好,起码要有三间房间,而现有妇保所仅有一间且不通风。且随着业务的发展,急需添置乳腺钼靶x光机1台、彩超2台,全自动大型生化仪1台等医疗设备,但由于业务用房限制了设备的添置。

三、关于加快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妇幼保健工作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政府理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1、提高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人事、编办、卫计等相关部门在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中的职责, 落实相应任务, 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将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建立经常性考核评价机制,以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尽早起动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异地迁建工程。为有效缓解各种矛盾,从社会需求和事业长远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尽早将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异地迁建,将单位业务用房面积要求扩大至1.2万平方米,落实建设规划用地15亩。

3、落实人员编制,加强妇幼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妇幼保健人员编制,按要求配足妇幼人才队伍,开展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知识技能培训,鼓励学术交流,加强继续教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岗位培训,加强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

4、加大财政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加大财政投入,添置医疗设施,在强化保健服务的同时,强化临床基本诊疗服务,整合服务资源,创造优美、舒适、环保、温馨和有特色的就医环境,满足妇幼事业发展的需求。

5、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计划,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中心,通过大众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妇幼卫生宣传教育,扩大妇幼保健知识和政策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提高群众,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妇幼保健意识。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根据“四个对照”“四个环绕”,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查找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方案。

<>

1、在工作中存在重具体工作轻理论学习的问题,在学习中存在重业务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在履行职能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效能建设水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要突出解决好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在组织纪律和生活作风方面,要进一步严肃纪律,强化纪律观念,严格办事程序,提倡勤俭节约,坚决杜绝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现象。

<>

1、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学习得不够深透,没有很好地利用其立场、观点、方法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工夫,没有运用理论指导好教育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于一知半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求真务实的作风不够扎实。思想不够解放,务实创新的观念不强,在开展工作上作风不够扎实,对有些工作只抓了表面,而抓得不够深入。

<>

1、提高素质,创建学习型机关,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相关活动。完善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同时抓好业务知识学习,熟练掌握环保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将业务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2、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为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年初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勤于思考,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务实的实干精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务求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改进,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升,在效能建设上有新提高。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关于提高我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

纳税能力的建议

提案人:朱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是工程建设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市场竞争力管理水平、成果质量,民盟文化支部成员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造价咨询企业现状、存在问题和纳税能力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资质情况

截止目前为止,全区共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5家,其中2家甲级造价咨询企业,2家乙级造价咨询企业,1家暂定乙级造价咨询企业。

(二)企业经营情况

x年全区区内造价咨询企业完成总咨询额87.6亿元,x年全区区内造价咨询企业完成总咨询额64.7亿元,x年1至10月全区区内造价咨询企业完成总咨询额48.7亿元。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咨询市场的充分开放,每年至少有60%以上的建筑项目由区外咨询企业服务,导致区内造价咨询企业的任务不足,而且税源流失、人才流失。扶持区内咨询业长足发展,提高本区咨询企业市场份额是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重要工作内容。

二、存在问题

造价咨询市场开放度高,行业纳税额萎缩。造价咨询企业各项成本较高,存在低价竞争现象。造价咨询管理部门较多,各诚信库标准不一。

三、相关建议

(一)设立统一诚信库,提高区内企业纳税能力。建立统一诚信库,把评价指标梳理入库,让区内造价咨询企业在各个“库”的入选与评比中能有相对的优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倡导造价师自律,提高行业咨询服务质量。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跟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资金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造价咨询人员思想觉悟不高,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利益,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造价咨询服务企业不仅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大力引进高端工程造价技术人才,而且还应积极倡导“诚信、公平、公正、”服务原则,严格自律,为政府投资项目提供周到优质服务,共同推动造价咨询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各镇(区)计生办,局机关各科(室)、指导站: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提升机关服务效能,提高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效率,打造和谐、文明、阳光、高效的人口计生工作形象,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机关运行机制,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分析、研究目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发展、依法行政、改革创新、执行落实、沟通协调”五种工作能力,大力弘扬“刻苦学习、争先创优、求真务实、联系群众、清正廉洁”五种优良作风,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群众公认的干部队伍,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队伍保障。

二、主要目标

通过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达到机关作风和职能履行有明显改进,机关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机关干部素质有明显提升,机关工作群众满意度有明显上升的目标。

着力查找和解决宗旨意识淡薄,服务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的问题;查找和解决干部盲目乐观,进取心弱,法律观念淡薄,政策水平不高,工作安于现状的问题;查找和解决干部应付差事、不负责任、拈轻怕重、不讲奉献、行不成合力以及不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的问题;查找和解决基层财务管理、经费收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员和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违反“八项禁令”、“两个纪律”规定,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违纪违规行为;查找班子成员和其他同志的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三、主要措施

按照市委要求,结合本局实际,重点开展“三大”活动。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提升干部队伍思想素质。 教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重塑形象从我做起,再创辉煌我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十一五”创建主题,组织开展以“我为计生工作出力了没有”、“我为„十一五‟创建献计策”等大讨论系列活动。全年在全系统开展“三比三争”主题活动,即:比工作效能,争当争创模范;比服务水平,

争当群众满意模范;比岗位奉献,争当创业模范,全力提升计生干部奋发有为、优质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二)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树立干部队伍新形象。 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使党员干部思想真触动、问题真解决、作风真转变、工作真落实。继续在全局党员干部中严明“八项禁令”,将“八项禁令”内容印制在每个工作人员的台牌上,时刻谨记。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随身携带“两个工作纪律”警示卡,规范日常言行,塑造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局机关党支部牵头,将不定期对机关干部执行“八项禁令”的情况进行突击检查,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纪律处分。四月份拟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谈心月”活动,深入开展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考勤制度(见附件1、

2、3),每月由各科(室)、指导站负责人登记,实行每月考勤,年底汇总,考勤情况将与个人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三)开展强基提质争创活动,提升干部队伍工作水平。

1.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一是继续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局机关、指导站工作人员分组驻镇联系部门工作制度,成立以副局长为组长、一般工作人员为组员的指导小组,经常性地到所驻镇(区)、部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查指导工作。二是将基层基础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凡事多想想群众满意不满意、需要不需要、支持不支

持,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和 “请流动人口农民工评计生”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查、电话问卷、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计生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2.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在做好计生业务工作的同时,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各级各类创建活动。以全市“科学发展,创新服务”考核工作为抓手,在行业作风建设中打响“世代服务”优质服务品牌,带动系统内文明单位、巾帼文明岗、“双优一岗”(党员示范岗、十佳优质服务科室、十佳优质服务个人)、“群众满意好站(所)”等创建活动,确保创建活动有声势,有影响,有成效。

(四)开展加工补课促进展活动,打赢“十一五”攻坚战。今年是我市争创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的验收之年,我们将督促各科(室)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紧盯各项争创指标,查找存在问题,制定目标任务(见附件4)。同时,进一步完善各镇(区)2010年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另见发文),确保全年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推动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底前)。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金坛市委《关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金坛市机关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提高对作风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制定并下发《市人口计生局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全年工作,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保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开好头,起好

步。

(二)落实推进阶段(全年)。各镇(区)计生办、局科(室)及指导站要根据实施方案及全年工作重点,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要有计划、有行动。充分利用人口计生门户网站、宣传栏等载体,宣传报道活动中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查找问题阶段(7—9月)。组织召开育龄妇女、计生干部、各部门领导等不同对象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开展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与建议,汇总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求各镇(区)、局机关、指导站全体人员尤其是班子成员要按照重点解决的问题和相关管理制度,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四)整治改进阶段(10—11月底)。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围绕加强思想教育、规范机关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制度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强化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召开民主生活会议,认真梳理能力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整改措施。要从领导、基层和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着手,制定详细、具体、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并把整改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做到未整先改、边查边改、集中整改。

(五)考核评价阶段(12月底前)。把“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考核与全体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双向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综合绩效考评。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个人和集体予以

表彰,并要求全市计生系统以先进为榜样,深入持久地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

五、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决定成立人口计生系统“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宋月琴

副组长:丁美英、李美兰、张 萍、庞巧红、董文兵

组 员:周玲、佘云祥、沈 利、汤冬大、钟绍龙、 许莲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周玲兼任,具体业务由局办公室牵头,主要负责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监督、检查、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

关于能力建设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穗字[20__]15号),从20__年起,全市分步骤开展广州市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下称“中心”)建设工作。中心的建设是构建我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做好中心的建设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中心建设目的

为社区内有精神康复需要的对象提供社区康复训练、心理疏导、事前预防、危机介入,实时支援、个案跟进服务,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网络,填补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空白,对接现有精神疾病防控体系,增加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资源。

(二)中心建设的时间要求

20__-20__年分两年在全市建立13个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白云区2个,其余各区县各1个)。20__年,建成3个中心并投入服务。20__年建成10个中心并投入服务,20__ 年后根据各地精神康复服务实际情况,按需报市政府批准建设。

(三)中心的服务内容

中心采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开展业务,面向具有广州市户籍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纳入卫生部门《广州市精神疾病社区防治与康复信息管理系统》、公安部门《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的精神残疾人和精神病康复者提供社会能力适应训练服务;为上述精神病患者或康复者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危机介入支援性服务;为社区内有明显精神病症状的对象提供咨询、转介、危机介入支援性服务。

二、中心建设的要求

(一)中心通过“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承办、全程跟踪评估”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运营。由有服务经验的民办社会服务机构承接运营,以精神病人和精神病康复者群体的服务为核心,提供含咨询、转介、辅导、个案、危机介入“一站式”综合精神康复服务。

(二)中心具备为所在区(县级市)不少于200个精神残疾人或精神病康复者提供支援服务的能力。承接服务运营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须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不少于8人,总数的2/3以上为社会服务领域相关专业人员、1/2以上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应持有国家认可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人员的职业类别包括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护士。

(三)市残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中心进行业务督导和服务质量监察。

(四)承接中心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畴,由市残联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承接运营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三、工作措施

(一)确定中心选址

各区(县级市)残联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危机介入的紧迫性,在精神病人或精神病康复者相对集中居住的街镇选址建立中心。确定选址之后,区(县级市)残联以每个中心作为一个独立项目的形式报市残联审定。市残联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推进建设工作。

(二)落实中心场地

中心场地由各区(县级市)残联落实。中心的场地应独立设置,首选所在社区闲置独立的公建配套用房,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可以自行协调落实场地。中心场地面积应能满足中心的日常服务需要。

(三)确定服务机构

市残联在审定中心运营方案后,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承接社区精神康复综合的定点服务机构。区(县级市)残联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在定点服务机构中选定承接本地社区精神康复综合的服务机构。

(四)合约签订

1.由市残联与区(县级市)残联及其选定的承接服务机构签订三方合约,市残联为合约组织实施的业务督导和服务质量监察方,区(县级市)残联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服务购买方和管理方,服务机构为服务提供方。

2.中心的合约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每年一签,每年均进行末期评估,年终评估合格后续签,评估不合格的不予续签,按照政府采购工作程序重新确定运营机构;三年期满之后按照政府采购工作程序重新确定运营机构。

(五)建立工作和服务质量监察机制

市残联制定《广州市社区精神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质量标准(试行)》,区(县级市)残联据此对区域内的中心进行管理;制定《广州市社区精神综合服务中心资助及服务协议(试行)》,明确实行购买服务和项目管理的具体规定及要求。服务质量监察工作由市残联具体负责,委托符合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服务专业机构进行。服务质量监察工作每年进行两次,分别在年度中期和年度末期进行。

四、经费保障

(一)购买服务经费

购买服务经费分为基本运营服务经费和绩效运营服务经费两部分。20__-20__年,每接收一个服务对象按400元/月的标准安排精神残疾人精神康复服务经费,每个中心服务容量低限标准为100人,上限为200人,每年为接收的服务对象提供12个月的服务。20__年后视财政承受能力逐步提高标准。

基本运营服务经费的标准:按照中心为100个服务对象提供12个月服务所需服务经费的总额拨付基本运营服务经费,以保障每个中心基本运作。

绩效运营服务经费的标准:每个中心超过服务容量低限标准接收服务对象的,按照超过低限标准的人数和服务时间,按照400元/人/月的标准,据实安排安排精神康复服务经费,保证中心常态化、专业化运作。

上述两项经费由市与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本级财政与越秀、海珠、荔湾、白云区按5:5比例负担;与天河、黄埔、番禺、花都区按4:6比例负担;与从化市按8:2比例负担;与增城市按6:4比例负担;南沙、萝岗区由区全额负担,纳入市和区(县级市)年度财政预算安排。

购买服务经费市本级财政负担部分通过转移支付到各区(县级市),各区(县级市)财政按比例配套资金,并按照合同规定直接支付到中标服务机构。购买服务资金当年拨付,当年结算,每年1月30日前对上一年的购买服务资金清算,基本运营服务经费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绩效运营服务经费按实际进行清算。

购买服务经费的支出用途为:

1.人员开支(工资、奖金、五险一金和以上支出引致的税费等);

2.专业支持(包括聘请督导费用、社工入职培训和其他专业培训费用等);

3.开展专业服务和活动费用(包括服务和活动产生的物料、交通、误餐、组织义工等费用);

4.日常办公费用(包括办公耗材、保洁、安保、水电、场地维护等);

5.其他杂费(包括中标费用、机构年度相关税费等)

(二)设施经费

按照每个中心一次性25万元的标准安排设施经费。设施经费可用于中心购置服务设备、服务设施和必要的装修项目。不足部分由区(县级市)统筹解决。

(三)场地经费

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场地购买、租赁等费用由区(县级市)统筹解决。

(四)业务督导和服务质量监察经费

第三方机构服务质量监察经费按当年市区两级购买服务总资金量的2%安排。业务督导经费纳入广州市精神病防治康复经费统筹安排。

上述经费中除(二)中广州市本级安排资金来源为依程序申报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残疾人事业资金立项解决外,其余资金来源均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五、组织领导保障

(一)市残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做好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二)市残联统筹协调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工作规范,确定服务机构并针对服务机构开展业务督导和服务质量监察工作。区(县级市)残联做好中心服务对象的审核和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督工作,协调同级民政部门共同做好中心场地的落实工作并做好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的申报和后续相关工作。

(三)市、区(县级市)民政部门做好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的资助工作。

(四) 市、区( 县级市) 财政部门根据中心建设工作的情况安排资金,保证资金足额、按时拨付。

六、其他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关政策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