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山西观月心得体会 新思想在山西心得体会(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2:41:01 页码:14
山西观月心得体会 新思想在山西心得体会(八篇)
2022-12-22 02:41:01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山西观月心得体会一

为了方便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支流汾河纵穿全剩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国旧石器时代期的那部分缺环,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峡谷之,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形成了一个巨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继续航校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合唱。下面给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家的是,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最新山西观月心得体会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参观游览五台山以及它的建造年代最早的寺庙之一显通寺。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的基本概况。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北部,西南距五台县城70公里、忻州市140公里、太原市240公里,北距大同210公里。总面积约为2837平方公里,以台怀镇为中心的景区面积376平方公里。五台山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地,以岁积坚冰、曾无炎暑、夏仍飞雪故曰清凉,又因五峰耸出、顶无林木、犹如垒土之台名曰五台,是中国佛教著名的活动场所。以台怀镇为中心分别为,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山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不仅风景秀丽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我国抗日革命根据地。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显通寺,显通寺占地面积43700平方米,共有400间房屋,65间殿堂。始建于东汉永平20xx年,距今已有近20xx年历史,因菩萨顶那座山峰与佛经上记载的印度灵鹫峰极为相似,因此建成后依山得名灵鹫寺,后来汉明帝为了表示自己信佛,在灵鹫寺前加了”大孚“两字,因而寺院全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期再建,因前有花园,又叫花园寺。后唐太宗重建,武则天以新译华严经藏在此处将其改名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赐额——大显通寺。整个显通寺共分为七个大殿,由南至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七处九会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后高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同游览显通寺。

站在显通寺的门口大家会觉得这里的布局有些奇特,当地人说显通寺有四大怪:钟楼建在外,山门斜着开,经阁前后盖,殿殿文殊在。大家可以看到钟楼没有按照传统的建筑布局建在寺庙之内,而是建在了山门之外。钟楼为两层三檐结构,楼内梁上悬有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叫长鸣钟,也叫幽冥钟,是明万历年间铸造,重达9999.5斤。

大家可能还注意到显通寺没有天王殿。显通寺有著名的“三有三无”——有门无佛,有碑无字,有殿无梁。这就是其中的有门无佛,门前只有两通石碑,分别为龙虎二碑,寓意有龙虎把门就不用劳驾四大天王了。

走进院落第一座殿堂是观音殿,门顶这幅“霞表天城”的金子匾额是乾隆皇帝御笔。殿内供奉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侧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称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绕过大文殊殿,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是显通寺的主要建筑。里面供奉横三世佛,殿堂采用以木结构为主,尚未四阿顶,下位四出廊的建筑形式修建,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墙壁只起到挡风寒的作用,此殿占地一亩二分,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大雄宝殿之后的是无梁殿,这就是三有三无中的有殿无梁,因其通体没有一根梁柱所以叫做无梁殿,同时象征佛法无边无量,也称为无量殿。外观上看似欧式建筑,并且涂成白色,象征佛教净土与无限光明。整个大殿外观7间实为3间,外观2层实为1层,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建筑。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9次讲经说法之意。

千钵文殊殿内供奉的是千钵千手千释迦文殊,象征文殊菩萨的无量智慧。

绕过铜殿我们来到后高殿,也叫藏经阁。里面供奉甘露文殊和讲经说法八大论师。

好!游客朋友们五台山显通寺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请大家自行游览。

最新山西观月心得体会三

亲爱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展现我们眼前的,就是期待已久的平遥古城了!

平遥古城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现在,我先把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全县文物遗存甚多,其中最古老的要算婴涧西岸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片,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远古时代这里叫“陶”,传说古帝尧封于陶指的就是这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建郡县,在这里建立了平陶县。北魏时,因为太武帝拓跋焘的“焘”和“陶”同音,为避讳皇帝的名字,于是改称平遥,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据古书记载,西周时期,周宣王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并在这里建立了京陵城。这可算是平遥建城史的开端。从那时算起,平遥古城的历史已有二千八百多年了。朋友们,现在请随我上城墙一览古城的风采吧!

我们现在已经登上了平遥古城墙。平遥城墙始建于二千八百多年的西周宣王时期,早期的城墙是夯(hang)土筑墙。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扩建为今天的砖石城墙,明清两代曾先后修葺过26次,多次的修葺使古城墙变得日益坚固壮观,城墙的周长是6163米,高12米,底宽9至12米,顶宽3至6米,可以并排通行的两俩马车,宽阔而坚实,当我们徜徉在古兵列阵、彩旗昭彰的古城墙上、俯瞰城内鳞次栉比的楼台房舍,坐在西周大尹吉甫点将台上观赏古城,更唤起了几多怀古之幽思。

平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金汤永固。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城门是供人们出入的通道,从军事上讲,又是敌人攻击的通道,是全城的防卫的要害,为了保障城内的安全,便在城门外又修了一道防御墙,由于它状似大翁,形若半圆,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翁城’。平遥古城的城门有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怕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10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直了。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我们现在就去看其中一座。。平遥的瓮城多为半圆形,它共有里外两道门,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从军事防御的功能上讲,当第一道城门被攻破后,里面还有一道门做防御,此时的敌人正处于欲进不能,欲退不能的混乱之中,守军可以从四面八方来攻击敌人,起到翁中捉鳖,关门打狗的效果,二是从本地气候上讲,可以阻挡风沙,由于山西干燥少雨,多一道门可以阻止风沙直接侵入城内。三是从民风民俗讲是阻止财气流入,邪气进入。大家看,瓮城上有四个出水口,暗喻着一年四季,表达了老百姓向往四季平安的美好愿望。这四个出水口都设在城的里面,而不是外边,印证民间常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每隔40至100米就有一个突出墙体外的建筑,叫墩台。从下边看时墩台很似马的面部,所以又叫马面,它是城墙防御体系中很重要的射击敌人,把敌人置于左右和正面三方交叉的射击点上。在每个马面上还建有一个双层小楼,我们称之为敌楼,约3米见方,高有7米左右。它和长城上的烽火台作用是一样的,既可供士兵休息,观察敌情,传达信息;又能储存军粮和兵器。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建筑。令人叫绝的是,在平遥城墙上像这样的敌楼有72个,哚口3000个,象征着孔子的3000弟子和72贤人,这说明建造者在考虑城墙军事防御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儒家文化的某些特征,使得这样一座壁垒森严的城池更具有文武之道。正所谓以文辅国,以武卫国而成就圣人之道,或许这就是平遥城墙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吧,把不推崇武道的文宣王、孔子和军事堡垒联系起来,表达厌恶战争、追求和平、追求“仁”治天下的儒家境界。这种文武搭配。阴阳平衡的格局来体现一种亲和温馨的文化气息。

我们再来看一下平遥城内的建筑风采。平遥古城市以汉民族传统的礼制规划建设起来的,城方3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等级与规模大小自古就有国家制度标准,不可逾越。级的为国都城方九里,州为七里,府为五里,县级城市为三里。平遥古城正是按这样的标准所建造的。大家看,远处高高的古建筑叫市楼,位于南大街。整个古城是以市楼为中心,南大街为中轴,形成了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城隍衙署相对应的格局。城内四通八达,纵横有致,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它组成了龟甲上庞大的八卦兽纹。龟与龙、凤、麒麟并称为中国古代四灵,因此,龟城即代表着吉祥如意。我在这儿也祝愿各位万事吉祥如意!现在大家可以在城墙上自由漫步,10分钟后在此集合。

最新山西观月心得体会四

常家庄园是古典汉族民居的典范,其建筑气势恢弘、古朴壮观,表现出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传统艺术品位。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成为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常家庄园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万玘、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这两条街,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 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圮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讳称大院号庄园,不与王乔并世间。独树儒商雄且秀,春风过后水涟涟。”青年诗人陈黎云的《七绝·常家庄园》一诗,道出了常家庄园的独特之处。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王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

常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 关闭如一堂”的格局。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

“‘儒为名高,贾为利厚’。两者界线黑白分明,难以兼容并蓄。然而,山西商人却将儒文化融入到了商贾之中,为经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榆次富商常家,能使家族历经几百年久盛不衰,其成功的秘诀正在于此。”这是笔者在《喜看乔家大院,简说中华晋商》中的一个观点。当我们置身于常家庄园,观其恢宏特色建筑,品其文化智慧内涵,你不得不感奋:晋商常家不愧是商道上结合完美的儒商之家。儒商,是指经商者不仅熟读儒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以儒恪守的信条,作为品德修养的根本,并将这一根本自觉地运用到商业活动与一切社会活动中去。也就是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实践,并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明确的儒家伦理道德,实现其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这在十四条《常家家训》中亦有生动的体现。

漫步常家庄园,映入你眼帘的是规模壮观的常家祠堂,书香浓郁的石芸轩书院,文化辉映的贵和堂宅院,浓艳秀美的十亩杏林,清澈灵秀的大小湖溪,神韵毕现的各色山石,相映成趣的郁郁林木,传神点睛的楼阁亭榭,还有那彰显风骨的名人石册,佳对神品的楹联匾额,独具特色的雕画艺术。这,无不体现出主人的经济实力、文化品位和智慧财富。以饱满热情关注常家庄园的耿彦波先生向我们介绍说:儒商常家,一是恪守儒家节俭诚信为本的持家、修身、兴业之道,一贯恪守儒家的敬业精神。二是处事待人坚持以“和为贵”的平等观念,表现了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良好品质。三是注重教育,尊重儒学,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做人原则,使其精英团队不断优化,经营方略高人一筹。四是捐助政府,为国尽忠,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输财任事,体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治世思想。经笔者考证:从清乾隆年间八世常千获赠皇家修职郎开始到清朝灭亡,常氏有“功名”的男人132人,受封的女人100余人,仅诰命夫人就多达17个。从八世到十六世,常氏考取从进士到秀才者,多达146人。其中进士1人,举人10人。被誉为“常门鸿儒”的常家十四世常赞春,是集书画家、作家、教授于一身的鸿儒大家。以书法名重一世,曾在山西官场供职数年的常旭春,在辛亥革命后,辞官从商,担任保晋公司第四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要职,直到日寇入侵。据常家后代远居加拿大任山西同乡会会长的常崇敏老先生介绍:现常氏后代中任正副教授以上职务者达70余人,其中现成都大学就有一位。

最新山西观月心得体会五

各位游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

【杨贵妃雕塑与生平—华清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游览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华清宫。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九龙宫—飞霜殿】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九龙宫景区,这里属华清池西区。走进后大家便看到面积为530平方米的九龙湖。许多游客一定想问:此处湖、宫为何都以九龙为名?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一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结构可谓用。心良苦,设计精到。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浴池。从形状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如果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仔细观察,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如果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莲花池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结构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晾发台】

各位游客,参观完5座珍贵的古汤池后,请大家跟我走出御汤遗址博物馆。先得介绍一下,我们所处的是华清池的东区一南北部,叫作环园,为解放前的华清池,包括御汤遗址博物馆。我们站在小楼上可以瞧见九龙湖,无论是龙吟榭,还是八龙吐水,都尽揽眼底。

在穿过门洞还未到五门厅之前,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庭院式建筑,依山势而建,林木茂盛,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给人以精巧、典雅、玲球的感觉。此时,你们大概注意到了西边有座主建筑,被满塘荷花簇拥着,像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于是有人给花中之楼取了个雅名,叫作荷花阁。

一座荷花阁自然显示不出古代刻意追求的平衡或对称美,于是设计者又在它的西边建起一座方形的飞霞阁。顾名思义,只要你来得正当时,譬如说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际,便能看到阁周围一派飞霞流彩的景色。其实它还有个真名称晾发台,因为建阁的实际目的是给一代美人贵妃娘娘沐浴后晾发。

大家或许要问,为什么杨贵妃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晾发呢?其实不远,因为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建成之前,晾发台的下边就是原先设置的贵妃池,池形也像海棠花一样。

【骊山温泉的成因—天下第一温泉】

各位游客,你们进景区后,一定急着想提一个问题:这骊山温泉既然如此出名,那么其果水从何而来呢?

大家跟我来。这里已是华清池著名五汤之一星辰汤的南面。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块碑石,上面写着“骊山温泉”4个字,其旁用木栏挡着一个洞,这里就是骊山温泉的源头了。也就是说无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享用的温泉就来源于此。大家走近看,这洞像个潜井,里面洞洞冒着水花,井面腾着热气。如果在9.10月间,温泉水便会从潜井里溢流出来。

找到了源头,大家也想知道骊山温泉的成因吧?地质学家是这样向人们解释的:天上雨下到地面,雨水沿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在不同深度的不透水岩层中储存起来,由地热增温效应,形成热水,再向上运动,由断裂通道涌出地面,于是形成了温泉。

中国有许多温泉,尤其近年随旅游业的发展,温泉景区开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人欢迎。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华清温泉水温为42.5度至43度,总流量每小时113.65立方米,极适宜沐浴,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到陈列室内去看《第一温泉》的诗碑。上面写道:“洗心千古快重游,月白水香谁与传。洗尽人间无垢体,不得清冷混常流。”诗人无非是在向大家证明一个论断,那就是华清温泉冠以“天下第一”四字当之无愧,完全可以列为全国二百六十泉之首。

【五间厅】

好了,游客们,现在我们步上了荷花池南边的高台。大家已经看到了一字排开的8问清代建筑的厅房。再分一下,东边有3间,叫桐荫轩,也叫三门厅。而西边那5间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12日凌晨6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今天,当游客们来到这里,自然会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你们看,这一号厅房为蒋介石的侍从室,二号厅房是蒋介石的卧室,三号厅房是他的办公室,四号厅房为会议室,五号厅房是蒋的秘书办公室。东边的三门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蒋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无线电通讯班所在地。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游客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

看完了五门厅,华清池景区的游览就将结束了。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半小时后集中,我们去下个景点。谢谢

最新山西观月心得体会六

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20xx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20xx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夜色将至,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们游览了五台山青庙之首---显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砖,全铜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有人说五台山是“一部佛国寺,百座艺术宫”,我觉得很贴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最新山西观月心得体会七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 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传说出自关羽的手笔。

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 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

北武当山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旅游景点介绍 ·观音堂旅游景点介绍 ·晋祠旅游景点介绍 ·广胜寺旅游景点介绍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最新山西观月心得体会八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迢人的独特创造。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干遥古城除了具备这些共性持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乎迢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桃、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在它附近很显眼的那座现代大楼是平适中学教学楼。文庙大成殿就在校园内,从这里看不清蔑。为保护原来的风貌,古城中一般是不准建楼的,干迢人却为学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学楼,足见对教育的重视。平迢中学也不负众望,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保持着这所省级重点中学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