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4:11:48 页码:9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1篇)
2023-11-19 04:11:4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上的重要记录,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和启发。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适当的篇幅和内容,不要过于拖沓和啰嗦。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写作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思路和模板。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水门桥》的电影,这是一部由众多精彩片段组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与政治有关的真实事件。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黑暗。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这部电影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反腐揭秘。

《水门桥》这部电影以揭开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报道过程为主线,揭示了尼克松政府在1972年的水门事件中的种种不公与腐败。影片中的政治阴谋、权力与金钱交织的关系令人震惊,展现了一个关于权力争夺和人性堕落的黑暗时期。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对腐败不能置之不理,公众的责任就是揭露并且打击腐败。

第三段:记者的坚持与勇气。

电影中的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为了追寻真相,勇敢地和各种困难作斗争,展现了真正的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坚持和执着。他们明白只有将真相呈现给公众,才能为社会带来改变。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这些记者的勇气和毅力所打动。作为观众,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勇敢追求真相,并且能够在遭遇困难时坚持不懈。

第四段:权力与媒体。

《水门桥》这部电影展示了权力与媒体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当时的政府极力掩盖真相,但重要的信号最终透过媒体传播给了公众。这让我意识到媒体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民主的守护者。媒体应该敢于报道真相,为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而奋斗。另一方面,权力也应该意识到,媒体的监督作用对于促进政府透明度和廉洁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段:反思与启示。

观看《水门桥》这部电影让我深思政治与人性,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系。它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反思社会的现状。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关注政治,并且对不公与腐败保持警惕。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媒体的作用,支持那些勇敢追求真相的记者。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社会。

总结:

通过观看电影《水门桥》,我对政治和权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电影不仅揭示了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更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记者的勇气、权力的腐败以及媒体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社会,让真相得以揭示,人性得到升华。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春节假期,我带着喜悦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观看电影《长津湖》。

电影是从美帝国主义挑起朝鲜战争开始,美军战机轰炸中国边境,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工业水平落后,物资和装备严重匮乏。但是为了新中国的未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经过几天几夜的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一方净土,安然岁月。

参与长津湖战役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连的新兵伍万里,他的一份检讨书,因为部分不会写的字用圈代替,被余从戎戏读成“蛋讨书”,一开始让我觉得搞笑,再想想让我深思。他才十几岁,本应该是在读书的年龄,但是他却没有读书,面对敌人的入侵,他能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在前往朝鲜战场的路上,为了躲避敌机的侦擦,他们有时躺在地上、有时躲在雪里,哪怕是被机枪扫射,也是屹然不动。在前进的途中,他们接到了一个护送电台的艰巨任务,电台是指挥部与前线联系的重要桥梁,如果没有电台,前线志愿军战士们将无法得到准确的作战信息,他们这次的任务就是护送电台和译电员到志愿军指挥部。在护送的途中遭遇了敌人疯狂阻杀,面对美军的飞机坦克,志愿军战士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哪怕付出宝贵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务,最终成功的将电台与译电员安全送往指挥部。

一方净土,安然岁月。

杨根思连长说过三个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在这种永不言弃的信念下,他带领一个连队,阻挡了美军七次突围,为大部队争取了时间,为胜利争取了时间。在第八次突围中,他们连队打到剩下最后一人,最终抱着炸药包与几十个敌人同归于尽。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电影结束了,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了电影院。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志愿军战士们背井离乡,在极端严寒的天气,没有食物、棉衣补给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美军战斗。他们不畏生死,守卫着国家的尊严,守卫着人民的和平。

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是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在20世纪代后期,施泰纳开始制作电影,并在斯特兰德的鼓励下加入了纽约电影和摄影联盟。《h2o》是施泰纳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它探讨了水的视觉和动力学特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施泰纳对社会行动主义越来越感兴趣,并开始以更现实主义的方式制作纪录片。1939年,他与威拉德·凡·戴克一起执导了《城市》。这是一部以当代城市的环境问题为探讨对象的短片。

施泰纳对自己的认知是一名“静态摄影师”,而据他的妻子卡罗琳回忆,施泰纳总是以一种积极的“视觉享受”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施泰纳便以一些瞄准公共区域的摄影作品而初露锋芒,自始至终,他的作品中都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根基。

在20世纪60年代末,施泰纳搬迁到佛蒙特州。在制作了三部电影后,他致力于拍摄云彩近二十年,拍摄地点主要在缅因州海岸和墨西哥的瓦哈卡。在1985年,施泰纳将它们出版成为一本书《追寻云彩》。

施泰纳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让他镜头中的自然物质都呈现最真实的一面——无论是《h2o》中水的流动,还是《追寻云彩》中的自由飘移的云朵,这些最易被忽略掉的景观经由他的镜头,又以一种静谧的姿态重新被我们审视。从这个角度而言,施泰纳的作品显得十分迷人。

施泰纳的展览策展人安·霍伊曾这样评价他:“他是先锋摄影的关键人物,也是使先锋摄影可以媲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艺术运动的一位艺术家。施泰纳堪称最后一位美国现代主义摄影师。”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长津湖,也曾绵延冰封,也曾静水流深。岁月可证,流水有声。那是伟大斗士的号角,那是铁血军魂的咆哮。中华热血军魂远,敢叫豺狼尽灭亡。

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抗美援朝是中国钢铁军人和美国钢铁部队的较量,我们是气多钢少,他们是气少钢多,结果气多战胜了钢多。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71年前那场战争的残酷与伟大,牺牲与不朽。在摄氏零下40度,每天只能用硌掉牙的冻土豆充饥,用刺骨的冰雪解渴的极端环境下,志愿军第9兵团无惧物质匮乏和极寒挑战,全歼有棉帐篷、热火炉和世界上最精良装备的美军北极熊团,彻底打垮了美国王牌陆军第十军,彰显了不惧艰难、敢于牺牲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从以肉身擒“熊”的传奇中,我们应当学习志愿军官兵们不畏艰难、前赴后继的民族风骨。先烈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打下了如今的和平盛世,而今东海扬尘,渊渟泽汇,身在黼蔀黻纪,吾辈更当披星戴月,为建设更加美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影片中的人物有很多,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狙击手平河,炮兵排排长雷公,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战士伍万里,更多是无名英雄,志愿军官兵用无畏斗志和胜战智慧给我们展示了“最可爱的人”的形象。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二个战役,它是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争。

“滴答滴!滴滴滴!”冲锋号吹响了,“冲啊!”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20军59师175团5连成为抗美援朝首批入朝作战部队。

那天夜晚,雪下得非常大,高度齐腰。战士们又要爬山,有好些战士脚底打滑摔下了悬崖。战士们为了不暴露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生火做饭,饿了,只能啃已经发霉的冻土豆,渴了就抓把雪往嘴里塞。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来到了长津湖。

这个地区天寒地冻,土被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的坦克缓缓向我们这边驶来,战士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硬上,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经过短时间的商量,快速地组成了一支30人的“敢死队”。

战士们匍匐前进,一个又一个的战士牺牲了,最后只剩下两名战士接近了敌方的坦克,并且还都负了重伤。他们把一颗手榴弹塞到了坦克的履带下面。只听“轰”的一声,坦克被炸瘫了。

还有一个镜头让我也有感动。有一个老兵,平时就是个“老滑头”,但在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会奋不顾身地去保护自己的战友。

这场战役中,有个标识弹落在他的面前,他想都没想,抱起标识弹就放到车上,然后开着车就往美国军队那边飞驰而去。在快到美国军营的时候,他整个人和车被一枚炮弹炸飞了,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正好被掉下来的车砸在了身上,他被生生地砸死了。

那时我差点哭了出来,这就是我们军人的意念“坚定!执着!不怕牺牲!”

那场战役,美国王牌陆战一师被击退。

长津湖战役,是一场在极其恶劣环境下,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战役。距长津湖两公里处的死鹰岭上,全连官兵始终在坚守阵地,整个连的战士们都被冻死了,冰雪覆盖了他们身体,他们活生生地定格在战壕边,手握钢枪,目视前方,随时准备冲锋的姿势,像一座座英雄的冰雕,史称“冰雕连”。

他们牺牲了自己,不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以后给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吗?

现在东北的冬天,零下二十几度,我们都觉得非常寒冷,穿上了棉衣棉裤都不觉得暖和。再看看那些志愿军战士们,在零下五十多度的天气里他们没有棉衣,只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雪地里坚守战斗岗位。

看了这部电影,我从中感悟出了一个道理:唯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撑起希望!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们的艰辛,他们有着不畏艰苦,知难而进的品质。

而我以前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把它放到一边,不予理睬。但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也应该像志愿军战士一样,遇到困难要奋勇向前,知难而上,一定要把困难克服掉。

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1972年6月17日,美国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政治丑闻——水门事件。这起事件将尼克松总统及其政府卷入了一场政治丑闻之中,不仅导致尼克松最终辞职,也改变了美国政治的走向。而电影《水门桥》则将此事件拍摄成影片,通过纪实手法再现了这段历史。亲身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并体会到了许多思考。

第二段:展现电影中的角色的复杂性。

电影中的人物角色相当复杂。尼克松总统,作为美国历史上仅有的第一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他的形象是极具争议的。电影并没有试图简单地将其刻画为罪人或英雄,反而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所面临的复杂困境。与此同时,电影中的记者卡尔伯格也是一个富有层次感的人物。他追查真相的坚持与勇气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暗示了政府权力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第三段:强调事实真相的重要性。

电影中,卡尔伯格通过深入挖掘事实真相的过程,最终揭露了尼克松政府的丑恶行径。这也引发了我对真相与公正的反思。在当今社会,媒体发达的同时,谣言也被更广泛地传播。观看电影后,我意识到我们要保持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并怀疑权威的资讯内容。只有通过获取真实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第四段:启示政府权力制约的重要性。

《水门桥》中,尼克松政府的精心策划和权力滥用令人震惊。这次事件揭示了政府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出席电影的观众们都感叹着尼克松政府的伎俩有多么巧妙。然而,正是因为有像记者卡尔伯格这样持之以恒的人才,才能让这些丑闻暴露于阳光之下。电影提醒我们,政府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以确保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第五段:总结观影体验。

观看电影《水门桥》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它让我对历史中的政治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启发了我对当下社会的思考。电影通过展现复杂的人物角色、强调事实真相的重要性以及政府权力制约的必要性,提醒观众们时刻保持警惕和思考。通过深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作为公民的责任与使命,为一个更公正、透明的社会而努力。电影让我明白,历史背后的故事,并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关于权力与正义、追求真相、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生动体现。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1950年11月27日,宋时轮指挥下的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3师、第7步兵师,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激战。

在中国志愿军将士们不畏牺牲的战斗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全歼美军大名鼎鼎的“北极熊团”,并将美军层层截杀,美军不得不狼狈撤退。

当美军撤退至古土里时,各部队人数总计1.4万余人,各型车辆达1400多辆,此时,他们若想顺利抵达真兴里地区,首先要通过两道屏障,一道是位于古土里西南约5.6公里处的水门桥,另一道则是经过水门桥后,位于黄草岭山谷下长达两公里的“u”字形单车道。

水门桥跨度达8.8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是一座桥,而是当年日本人修建的黄草岭水电站的水坝,坝顶兼作公路运输。

其实,早在长津湖战役发起之初,宋时轮就已经将目光瞄准了黄草岭和水门桥地区,因此,在阻击美军的同时,志愿军20军派出侦察营、60师180团,快速穿插至该地区,负责破坏黄草岭一带的铁路桥、公路桥等交通要道。

时任第20军60师作战参谋的郭荣熙,曾在解放战场上以爆破技术娴熟而著称,因此在11月29日夜,师长彭飞命他迅速赶赴黄草岭地区,负责炸毁水门桥。

12月1日,郭荣熙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后,率领炸桥小分队将水门桥成功炸毁。

但是,志愿军还是低估了美军工兵部队的能力,没过多久,美军工兵部队就修建起了一座木桥。

郭荣熙不甘心,12月4日夜,又带领炸桥小分队再度出击,第二次将水门桥炸毁。

但是,美军工兵部队的速度超出了郭荣熙的预料,一座简易钢桥很快又矗立在水门桥地区。

为了彻底消灭美军陆战1师,志愿军决定派出两个连队,每个战士负重50公斤,携带大批炸药,执行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任务。

12月6日夜,在突破重重关卡后,郭荣熙又来到了水门桥前,命大家将炸药安置在钢桥基座底部,随着一声巨响,钢桥灰飞烟灭。

面对志愿军的频频出手,美军的心情可谓是七上八下,特别是第三次炸毁水门桥,让他们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

不过,面对穷追不舍的志愿军,美军还是拿出了解决方案,驻日美军迅速向日本三菱重工下达命令,连夜赶制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套件,然后用8架运输机,经过1000多公里的飞行后,投送到了美军的防御阵地上,经过一天的紧张施工后,水门桥又恢复了通行能力。

尽管水门桥被成功修复,但是要通过长达两公里的“u”字形单车道,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从山下单车道到黄草岭的山顶上,海拔高度达640多米,四周全都是陡坡,如果志愿军在黄草岭上部署大量兵力,完全可以用密集火力将“u”字形单车道形成封锁态势。

这一点,志愿军也早已想到,因此在黄草岭1081高地上,部署着60师180团1营2连。

美军通过水门桥后,派出陆战1团1营向1081高地发起进攻,但经过整整一天的进攻后,1801高地岿然不动,让美军一时陷入了绝境。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结束战斗的当晚,由于连日普降大雪,黄草岭地区气温骤降到零下40度,志愿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埋伏在冰天雪地中,硬是被冻成了“冰雕连”!

12月9日早上,当美军再次向1081高地发起进攻时,过程之顺利让他们匪夷所思,等他们占领山顶后才发现,志愿军战士们早已牺牲,都被冻死在了阵地上,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这一幕,连美军将士们也被震撼了,纷纷向这些勇士们敬礼。

战后,宋时轮向志愿军司令部发去电报,其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据毛主席的警卫员回忆,当毛主席看到这封电报的时候,把帽子摘了下来,沉默了许久。

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志愿军,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着冰冷的土豆,用着低劣的武器,却硬是凭借着惊人的勇气与毅力,硬抗美军第一王牌师,差点将其歼灭于长津湖!

时任美军陆战1师作战处处长的鲍泽上校,多年后回忆起长津湖战役时,仍然心有余悸地说:“幸亏他们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绝不可能逃离长津湖。”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我方战士在鸭绿江“三八线”准备和美军展开斗争,美军只要过了“三八线”就相当于过了中国的底线,我方一定会和他们打到底。

当时朝鲜的天气很冷,很多志愿军战士都没来得及拿到棉服,就已经入朝作战了,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穿着单衣,还要经常埋伏,基本都是夜战,很多人被冻伤,甚至牺牲。而美军穿着暖和的棉袄,坐在温暖的室内,悠闲地喝着咖啡,还一边和旁人聊天。

我军每天每人只能吃到几个能把牙磕掉的小土豆,他们连皮带土的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而美军战士一边吃着烤火鸡、大鱼大肉,还一边互相祝感恩节快乐。

看,就这伙食来说,我方赢的几率似乎很小,因为打仗的时候肚子是空的,力气都没有,但我们的战士靠着坚强的毅力,穿过一片片雪地,却没有一个人叫过一声累,反而是那些吃好喝好的美军在叫苦叫累,真是可笑!

美军可以睡在柔软的床上,盖着温暖的被子,而我军只能找一个角落挤在一起,小睡一会儿。美军的侦察机时不时要在我军上方巡逻,若发现了我军,几辆装有无数炮弹的战斗机就将在上空打开门,无情地让我军战士血肉横飞。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为什么呢?是仇恨美军的无情,也是仇恨美军的奸诈,更是仇恨无耻美军的言而无信。

“我们这代的出生入死,是为了让下一代不再有这样的生活。”在一个片段里,指导员梅生眼神坚定地说:“我回家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对我微笑,我不认识他们,但他们认识我这身军装。”

是啊,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正如孟晚舟所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在末尾,雷爹自己开车将信号弹引出我方军队的营地,他却被美国鬼子炸死了,这叫什么?!这就叫英雄!

那什么人是英雄呢?不管是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还是为祖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哪怕是默默无私地为人民奉献的普通百姓,都叫英雄。

所以,珍惜吧!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长津湖水门桥》是一部展现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击美军的电影。它以湖北省荆州市长津湖水门桥战斗为背景,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现了英雄尊严、国家荣誉以及人民利益等重要价值观。影片不仅依靠真实的历史事件增强了观众的亲身感受,还通过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和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提升了影片的艺术性。

第二段:人性和英雄主义的体现。

电影中,人性和英雄主义是展现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在临近长津湖水门桥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勇敢无疑让观众们深受感动。而与此同时,电影也展示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无论是主角的家庭还是普通士兵的处境,都深深触动了观众对于战争的理解。

第三段:情感与家国情怀的共鸣。

电影中的主角身世并不相同,他们或是亲人,或是爱人,有着各自的生活和爱得深沉。然而,在战争的召唤下,他们毅然选择了为国家和人民作战。电影不仅讲述了战争的残酷,更呈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织和家国情怀的共鸣。观众会因此动容,体会到家庭和国家之间的深厚情感。

第四段:战争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电影中的战争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通过真实的战斗场面和残酷的战争描写,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战争的丑恶和残酷。同时,这也使观众对和平的渴望更加强烈。电影以战争为背景,将和平的可贵之处深入人心,让观众深刻意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辜的牺牲。

第五段:爱国主义与责任担当。

《长津湖水门桥》一片无疑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私奉献精神的电影。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担当。影片通过展现主角的抗争和决心,以及团结协作的志愿军精神,向观众们传递了“爱国无边,无论生死”的信念。

结论:

《长津湖水门桥》是一部令观众深受触动的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和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将观众们带入了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现场。影片通过情感共鸣,展现了人性和英雄主义的力量,同时也反思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这部电影不仅唤起了观众的家国情怀,更让人们明白了爱国主义与责任担当的重要意义。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在长津湖这部电影中,无论是伍千里、伍万里,还是梅生、于从戎……每一位七连的战士脸上都有清晰可见的伤痕,一身军装上破洞累累,连唯一的补给食物土豆都成了奢侈品。

《长津湖之水门桥》与其他的红色影片不同,片中每一位人物,他们不同的性格以及自己的战争经历,使故事十分曲折。

自1804年到1945年,这一百多年中,有多少中国的珍宝被夺走,有多少生灵被涂炭,有多少士兵为了自己,为了百姓,为了父母,为了儿女,为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不顾自己的生命,走上沙场,保国安民!“我们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们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

六、七十年已经飞逝,当年爱吃糖的小孩子,也已经两鬓花白,老态龙钟。但那些英雄,他们仍旧可爱。

美军打仗冷了可以生火煮咖啡,饿了有鸡腿与巧克力,晚上睡在鸭绒睡套里,受伤了直接抬到直升机里疗伤,而中国的军人们却与他们截然相反。

“不胜,毋宁死!”在抗美援朝做出献身的英雄,还有千千万万,他们的精神令美军都为之肃然起敬,也令我们这些后辈自豪与骄傲。

电影水门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时光的指针回拨到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在此起彼伏的枪炮声中打响了——由宋时轮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陆战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展开殊死较量。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冰雕连”,一群宁可冻死也决不放弃阵地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宋阿毛就牺牲在这里,他在壮烈牺牲前留下一首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此时的长津湖地区风雪交加,正经历50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加上山高路窄以及地形复杂,给志愿军战斗带来诸多不利。

志愿军将士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直面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但打退美军进攻,还全歼了“北极熊”团。

面对志愿军的重重包围,美军不得不狼狈撤退,水门桥则是必经之地。水门桥位于古土里以南,是早年修建跨度不足9米的水坝,顶坝兼作公路运输之用,因下面是断崖,战略作用明显。

事实上,早在长津湖战役发起前,我志愿军就已将目光瞄准水门桥。就在美军节节败退时,我志愿军派出小股部队快速穿插至该地区,破坏包括水门桥在内的各个交通要道。

12月1日,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我志愿军将水门桥成功炸毁。与此同时,消息也快速传至南撤的美陆战第1师,师长随即命令工程部队用最快的速度修复水门桥。没过多久,美军工程兵就修建起一座木桥。

12月4日夜,志愿军再度出击,第二次将水门桥炸毁,连带炸毁附近修筑桥梁的材料。但美军工程部队超出预料,一座简易的钢桥很快又矗立起来。

12月6日,为成功阻击南撤之美军,我志愿军战士每人携带数十公斤炸药,第三次执行炸毁水门桥任务。在美军密集的火力面前,志愿军战士忘我战斗、不畏牺牲,终于突破重重关卡把炸药安置在钢桥底部。

随着一声巨响,火光直飞云霄,这座刚刚修建的钢桥瞬间灰飞烟灭。

为挽救美军陆战第1师,美军决定由后方空投一批m-2架桥钢梁,凭空在那里再架一座用于南撤的桥,为保证任务完成,还给每根钢梁装配两个降落伞。

12月7日,就在第三次炸毁水门桥后,数架美军大型运输机飞抵古土里上空。第二天,一座全钢结构的“水门桥”出现在被志愿军炸断的水门桥桥基上,美军陆战第1师最终在12月11日通过水门桥。

一支连队其实早已出现在水门桥附近的山头上,但后来人们找到他们时不禁泪流满面:直至死亡的那刻,他们依旧保持着战斗队形,树立起让人敬仰的精神丰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