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3:26:57 页码:7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1篇)
2023-11-20 23:26:5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帮助人们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写心得体会时,要展现自己真实的思考和感受,避免用模糊的词句掩饰实质。以下是一些写得特别好的心得体会,不妨一读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第一段:引入,介绍浇花的重要性(100字)。

自然界的花朵给人们带来了美丽和愉悦,也起到了净化空气、增添生活气息的作用。为了能让花儿茁壮成长,人们需要不断地给它们浇水。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和体会到一些乐趣。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三年级的儿童浇花心得体会。

第二段:浇花的正确方法(250字)。

首先,浇花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通常是在早晨或晚上。这时候气温适中,水分不会迅速蒸发,有利于花草吸收养分。其次,要选择适宜的水源,可以使用自来水或收集雨水。然后,根据花卉的需求来掌握浇水的量,一般来说,多数植物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过于湿润反而容易引发病害。最后,注意把水尽量浇在植物根部,避免弄湿花叶,以免引发病虫害。

第三段:通过浇花学到的知识(250字)。

浇花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还需要了解植物的需求和生长习性。通过与花草的接触,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植物的知识。例如,不同的植物生长环境有所不同,有些植物喜欢凉爽的环境,而有些植物喜欢阳光充足;有些植物需要经常施肥,而有些植物需要修剪等。同时,我也了解到有一些植物会因为长期缺水或过量浇水而发生变化,甚至死亡。因此,在浇花的过程中,我开始注重细节,去了解植物的喜好,从而更加科学地照料花草。

浇花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儿童们的一项乐趣所在。我喜欢看着自己照料的花朵一天天长大茁壮,那种成就感非常美好。每次看到小花苞一个个绽放成鲜艳的花朵,我的心情都会变得格外愉悦。同时,我也喜欢观察植物的变化,看它们的叶子长大、开花结果,这些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回忆。

通过三年级的浇花经验,我深刻地认识到浇花不仅仅是一项责任,更是一种学习,一种充实自己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养成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学会了照顾他人和关心周围的事物。同时,我也从浇花的过程中汲取了养分,积累了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浇花不仅能让我获得乐趣,还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无论是花朵的香气,还是花草的成长轨迹,都是儿童浇花带给我的宝贵经验。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浇花和照顾植物,我可以培养更多的美好品质,并成为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人。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一年一度的花展即将到来,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花园。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也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浇花的知识和技巧。在浇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勤劳的乐趣,还学会了如何用心去照顾花朵。在这里,我将分享我们浇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学会了选择合适的时间浇花。早晨和傍晚是浇花的最佳时间段,因为这时候气温相对较低,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而在正午太阳最猛烈的时候浇花,花朵很容易被晒伤。因此,我们要根据气温选择合适的时间,让花朵感受到滋润而不是炙热的阳光。

其次,我们学会了合理的浇水量。过少的水量会使花朵渴水而导致枯萎,而过多的水量则容易造成积水,使花朵生病。我们通过观察土壤湿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浇水。如果土壤表面看上去干燥,就说明需要浇水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要一次性浇太多水,应该分几次进行。这样能够让花朵逐渐吸收水分,避免了短时间内土壤过于湿润的情况。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正确的浇水技巧。我们不是直接将水泼洒在花朵上,而是在花盆周围的土壤上浇水。这样可以让水分逐渐渗透到根部,使花朵吸收充足的水分。我们要尽量避免将水滴落在花叶上,因为在阳光下水滴会起到放大镜的作用,容易烧伤花叶。而且,我们还要保持手势柔和,不要过于猛烈地用力浇水,以免伤到花朵。

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耐心和细心。浇花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有时候花朵可能不会立刻恢复生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我们应该持续浇水和照顾,相信花朵会重新焕发生机。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花朵的变化,留意它们的需求。有时候花朵可能需要更多的阳光,有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水分。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花朵的需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这次浇花的经历,我们不仅学到了浇花的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我们明白了花朵也像人一样需要关爱和呵护。我们明白了勤劳的辛苦和成就感。我们也更加珍惜了花园的美丽和每一朵花的存在。浇花不仅仅是一种任务,更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用心去浇花,照顾我们的花园。我们将继续注重合适的时间、适量的水量和正确的浇水技巧。我们将继续用心观察花朵的变化,学会照顾它们的需求。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花园将会越来越美丽,花朵将开得更加绚烂。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浇花,用心去照顾花园,在美丽的芬芳中收获更多的成长与快乐!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儿童时期是一个美好的成长阶段,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孩子们总是希望能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在这之中,浇花成为了一个让孩子们既有趣又有收获的活动。通过浇花,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还能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在我多年的浇花经验中,我逐渐领悟到许多心得体会。

段落二:耐心是关键。

浇花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耐心和细心。孩子们在浇花时往往会急于完成,倒水匆忙,导致花盆溢出,或者地上被浇湿,甚至还可能破坏到植物的健康。后来,我学会了慢慢而均匀地倒水,一点一滴,不急不躁。只有耐心等待过程完成,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这启发我明白了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去对待。

段落三:关注每一个细节。

浇花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我发现,每次浇花时,只有仔细观察和关注的植物,才能发现一些并不明显的问题,如病虫害的迹象或营养不良的表现。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我们可以保护植物的健康,让它们茁壮成长。这让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对待工作和人际关系也同样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关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段落四:培养责任心。

在浇花的过程中,养护植物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每天定时浇水、施肥、修剪花叶等等,这都是需要坚持的事情。当我们看到植物蓬勃生长,或者盛开出美丽的花朵时,我们会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这让我意识到,只有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培养起责任心也让我明白,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和成长。

段落五:与自然建立联系。

浇花不仅让我学到如何照顾植物,还加深了我与自然的联系。每次浇花时,我都会专注于植物的感受,与它们沟通。我会为它们说些鼓励的话语,给予柔和的拍打和轻柔的摩擦,仿佛在与它们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这样的经验让我更加珍视大自然的美好,也意识到我们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结论:

通过多年的浇花经历,我认识到耐心、细致入微和责任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品质。同时,浇花也让我与自然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让我更加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力量。当我们将这些品质和体验应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将会变得更加完善。因此,让我们珍惜儿童时期的浇花经历,并将其蕴含的心得体会用于我们的成长与生活中。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每到夏天,我们的花园里就会长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而家里有孩子的人,更会给这些花苗们增添活力。作为一个热爱植物的家长,您有没有想过让孩子一起参与到浇花当中呢?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让孩子参与浇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介绍浇花对孩子的好处。

让孩子们参与浇花,除了帮助父母减轻点负担,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浇花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观察自然的机会,通过观察花草的生长和须要管理的成因,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其次,浇花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爱护本人物品的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人格和性格。

第三段:浇花注意事项。

在让孩子们参与浇花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担心孩子浇多了,导致花草须要过多的水分。可在孩子浇花之前,先教会他们花草一天的须要喝多少水,以及一周的水量。其次要注意孩子们手上的安全问题,因为有可能会接触到花园中的荆棘或其他辣手的物品。因此,在前话过程中,可以先口播一下注意事项,以减少意外的概率。

第四段: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

让孩子们参与浇花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如何让他们感兴趣,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到浇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例如:可以预备游戏,让孩子们猜浇花的完成时间,或者让孩子们把浇花时所用的工具排列组合,来陶冶他们的创造力。

第五段:总结。

孩子参与浇花不仅可以减少家长的负担,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变得更自我介绍、增长知识、培养责任感和爱护物品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参与一些家务,从小培养出完成任务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孩子将来成为独立的人所需要的品质。感谢您的耐候,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第一段:引言(120字)。

儿童浇花是一项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三年级的学生们通过每天的浇水活动,不仅学会了对植物负责任的态度,还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耐心与细心(240字)。

在儿童浇花的活动中,我发现耐心和细心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每天早晨,我们都要仔细观察花盆里的植物是否需要浇水,通过观察花叶是否干枯或土壤是否湿润来判断。如果一味地浇水,或者过分等待,都有可能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耐心地观察,细心地浇水,确保每一盆植物都能得到适量的水分,让它们茁壮成长。

第三段:负责任的态度(240字)。

浇花是一项责任重大的任务。作为儿童,我们要学会对植物负责任的态度。浇花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更是为了帮助植物生长。我们需要坚持每天浇水,保证植物得到水分的供给,并注意及时除去杂草。只有这样,植物才能快速、健康地成长,为我们带来美丽的花朵和绿色的叶子。因此,养成负责任的态度是儿童浇花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

第四段:喜悦与成长(240字)。

儿童浇花不仅给植物带来了福祉,也给了我们快乐和成长的机会。当我们看到花苞慢慢绽放成花朵,或者植物的叶子变得浓绿茂密时,我们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喜悦。在浇花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耐心、细心和责任,这些品质对我们长大后的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通过与植物的互动,我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还培养了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第五段:总结(360字)。

通过三年级的儿童浇花活动,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首先,耐心和细心是浇花过程中必备的品质,只有我们细心观察和细心浇水,才能确保植物的健康成长。其次,我们要对植物负责任,每天坚持浇水,并保持花盆的整洁,使植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最后,儿童浇花不仅让我们快乐,而且让我们学到了生活的道理。我们学会了关心植物、爱护大自然,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继续保持这种对植物的热爱和关注,用真心去浇灌每一片绿意,让我们的成长与植物一同茁壮。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第一段:引言(一句话)。

儿童浇花是一门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技艺。

第二段:认真观察(200字左右)。

在浇花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首先认真观察植物的状态。每种花卉都有不同的需水量和生长环境要求,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了解植物的状况。比如,有些花兰花需要土壤保持湿润,而有些则更适合保持较为干燥的土壤。当花卉长势良好,叶片饱满,土壤表面较为干燥时,就可以进行浇水了。

第三段:轻柔滋润(200字左右)。

浇花时,孩子们需要用水壶或喷壶将水缓缓的倒在花盆的边缘,让水流均匀分布在土壤表面。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浇水对花朵和叶片的伤害,保证水分渗透至植物根部。一遍不够,孩子们可以重复进行浇水,直到土壤中已饱和为止,但要避免过度浇水造成水浸泡,并且要注意不要将叶片上的水珠抹去,因为它们有保持植物水分的作用。

第四段:适时管理(200字左右)。

儿童浇花还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浇水的时间。早晨或傍晚是较为适宜的时间段,因为此时气温较低,水分能够更好地被植物吸收。而在酷热天气或直射阳光下浇水,很容易引起叶片烫伤或蒸发过快,从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此外,要注意花盆底部的排水孔是否通畅,以免造成积水问题。

第五段:关注细节(200字左右)。

儿童浇花时还要关注一些细节。比如,使用优质的水,最好是无氯的水或雨水,避免含盐量较高的水源对植物的伤害。还要注意叶片的清洁和除草工作,以保持植物的整洁和良好的生长状态。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特性,合理施肥,配合浇水营养,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

儿童浇花需要细心观察、轻柔滋润、适时管理和关注细节,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孩子们将逐渐掌握这门技艺,并享受到与花朵们的亲密接触和成长的快乐。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以下是小编搜罗的留守儿童。

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19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这既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的“空间城镇化”并不代表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依然在起着身份区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家庭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作出了携带或不携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随迁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就学途径、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显而易见且相对紧迫,同时他们的空间流动会对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形成冲击,触及了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而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较早成为政策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表现为安全、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和弱小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化的承受者,作为中国城镇化不完全发展的代价承受者和衍生现象,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9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2]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多持“问题化”的研究进路,存在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夸大化、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倾向,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10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断方法,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特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判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态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对于“留守儿童”的认定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均外出还是仅单方外出;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即不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为半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上;三是留守子女的年龄,即是18岁以下还是15岁以下或者12岁以下。我们这里所呈现的数据是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在义务教育学校读书的儿童。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一方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其中包括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两种。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劳务输出大省尤甚。

在我们所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750人为留守儿童,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0~17岁全口径计算的,如果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计算,则农村留守儿童(2948万)仅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10128.5万)的29.11%,这样我们的调查数据要高出六普数据10.58个百分点。在所调研的10个省(市)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平均值的省份有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尤以河南省数量最多,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

2.完全留守儿童高达43.36%,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有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1626人,如果按照严格的留守儿童定义,即父母双方均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为半留守状态,达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的占82.82%,为1759人;母亲外出的仅有365人,占17.18%。男子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母亲作为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物,留守家中陪伴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较为理性的决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3.留守儿童呈低龄化趋势,年轻外出母亲更倾向子女留守。

尽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4~6年级最多,占50.68%,7~9年级次之,占33.58%,1~3年级最少,仅占15.74%,但是从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的相对比例上看,1~3年级最高,达44.05%,4~6年级次之,占40.26%,7~9年级最低,只占37.96%,小学高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多于小学高年级,基本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范先佐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基础较差,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具优势的打工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而且父辈尚有精力帮忙照料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小学1~3年级留守儿童在同类型中的占比,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完全外出次之,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只占13.88%;小学4~6年级同样是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低龄留守儿童需引起重点关注(见表1)。

4.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跟祖父母居住,22.62%同兄弟姐妹居住。

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3.53%,同母亲居住的比例达27.12%,同兄弟姐妹居住的达22.62%,同爸爸居住的占14.26%,还有2.47%的留守儿童同其他亲属同住。在完全留守儿童中,有43.91%同祖父母一起居住,21.36%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完全留守儿童还是总体留守儿童,都有五分之一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跟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这一状况尤其应引起各方关注。

(二)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从身高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1.37厘米。具体来看,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厘米左右;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两者相差2~3厘米。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高1.10厘米,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较为明显,尤其是九年级,差出2.60厘米。从体重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在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最为明显,而女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均值来看,留守女生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生多0.15kg(见表2)。可见,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三、四和八、九年级),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发育关键期,父母的陪护能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好的发育。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有65.25%的非留守儿童每天或经常能吃到肉,高于留守儿童3.77个百分点。父母的外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水平。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较之年轻的父母,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只关注“吃饱”,忽视“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在提高孩子的营养方面;第二,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中大小琐事需祖辈照料,而他们精力有限,故难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相反,在家的年轻父母有着较为开放的生活理念,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因而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留守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兄弟姐妹同住的,缺少成人的生活照料和监管,一日三餐质量无从保障,这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不佳。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儿童浇花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还能让他们学到很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然而,在浇花前,儿童需要先认识不同植物的喜好。有些植物需要湿润的土壤,而有些则需要较干燥的环境。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是儿童浇花的第一步。

段落二:观察植物的状态。

在浇花之前,儿童需要细心观察植物的状态。有些植物可能会因为过湿或者过干而出现问题,比如叶子发黄、枯萎或者出现病虫害。通过观察植物的状态,儿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段落三:适量浇水,避免过度浇水。

浇花是要适量的,过度浇水可能会导致植物根系缺氧,甚至引发病害。儿童需要学会掌握浇水的技巧,避免一次性给植物浇太多水。一般来说,浇水的时候可先从表面洒适量的水,观察土壤的吸水情况。通过反复观察和实践,儿童能够逐渐掌握浇水的技巧。

段落四:实践种植技巧。

儿童浇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实践种植技巧,他们可以更好地照顾植物。除了浇水外,还要学会给植物施肥和修剪。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而修剪可以帮助植物保持良好的形态和健康的生长状态。在实践中,儿童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种植技巧,还能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责任心。

段落五:享受与植物的亲密接触。

通过儿童浇花的活动,他们不仅能够获得植物生长的知识,还能与植物建立亲密的联系。浇花不仅仅是简单地给植物水,更是与植物建立情感纽带的过程。儿童可以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与植物共同成长,并且在与植物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总结:

通过儿童浇花的活动,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收益。不仅能够学到关于植物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并且与植物建立亲密的联系。儿童浇花是一项有趣且有益的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观察,他们可以成为优秀的植物养护人。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拥有一片绿草地,一株花,一个花园的孩子们,总是激动人心的。让孩子们亲手参与浇水、修剪和种植,可以让他们从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这样的经历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还可以在亲子互动中促进他们的成长。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事前准备。

浇花前,我们需要确保花园的气温和湿度是适宜植物生长的。同时,孩子们应该穿上适合工作的衣服,如拖鞋和简单的运动服,这可以让他们在处理任何产生污垢或泥土的活动中更加自如和放松。家长应该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指示,如正确使用水壶、蛇皮托盘和手套,这些都可以防止孩子们受伤。

第三段:培养兴趣。

儿童浇花时要慢慢来,让他们体验到这个过程的乐趣和快乐。我们可以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们感受到浇花的美好。例如: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浇哪种花,或告诉孩子们每朵花的故事背景。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需求,让他们帮忙选择合适的工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第四段:技巧提示。

如果孩子们没有经验,我们需要在他们开始浇花前,告诉他们每一朵花的浇水量和浇水时间。例如:对于一些生命力较强的花,只需浇水一次,而对于其他花卉,则需要经常浇水以保持其生命力。此外,在使用花园工具之前,孩子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将水壶或注水器定向水流,防止水淹溉到其他花卉。

第五段:总结。

儿童浇花不仅是一项创新和有趣的体验活动,还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自然和生态系统、责任和成就感等知识,这些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在孩子的身边,引导他们和他们一起培养他们的兴趣,告诉他们正确的技巧,让他们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快乐地成长。

儿童浇花的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浇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家庭活动,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浇花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长和保护。通过浇花,孩子们可以学会关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段:传授浇花的技巧。

孩子们需要了解各种植物的需求,比如阳光、水分和肥料。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时候,植物需要更多的水分。浇花的时候要少而频繁,不要一次性倒太多的水。还可以为植物添上一点肥料,但要注意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第三段:介绍孩子与植物的互动。

浇花不仅是为了让植物得到水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与植物建立起联系,让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孩子们可以专门为一株植物负责,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让他们懂得耐心和坚持。当植物成长茂盛,孩子们也会有成就感和兴奋感。

第四段:防止错误和危险。

孩子们在浇花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犯错误,比如浇水太多或不够。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并不断给予鼓励。同时,浇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比如缺水的花盆会更容易倒塌。

第五段:总结体会。

浇花是一项培养孩子责任心、关注自然环境的好方法,它需要孩子的真正参与和所以的关注。不仅如此,通过浇花,孩子们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展,植物的生态知识也更加丰富。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经常参与浇花的活动,帮助他们成长为爱护自然,责任心强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