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 圆明园的感想心得(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12:25:49 页码:11
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 圆明园的感想心得(9篇)
2022-12-24 12:25:49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一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圆明园的历史发展】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

【圆明园的建造】

圆明园能够达到那么恢宏瑰丽,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集中了国家大量的财力、物力,役使了无数的精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历时一百多年才陆续建筑经营而成的。那么,为什么清朝皇帝要下这么大功夫,不惜工本来长期经营圆明园呢?这与满族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勤劳勇敢的满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富饶美丽的土地上。17世纪中叶,清军在其卓越的领袖、封建政治家,军事家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和摄政王多尔衮的领导下,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腐败透顶的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宫廷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竟延续了二百多年。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里生活,辛勤劳动,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大规模地兴建园林就这样开始了。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8年)玄烨下令在清华园旧址上建造了面积达六十公顷的畅春园,他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避喧听政,清代帝王园居生活自此开始。但畅春园的地位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后来的圆明园所取代。

畅春园周围,有许多明朝遗留下来的私家园林,清初时收归内务府奉宸院后,就把这些前明私园分赐给清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圆明园就是作为藩赐园赐给了康熙帝第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旧园。并由康熙帝御笔亲题了“圆明园”匾额。这座世界名园,就从这一年开始了它从无到有,由盛到衰的历史。胤祯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他对于所得到的这座赐园,是非常引以为荣的,对康熙所题“圆明”二字的意义,他在《圆明园记》中做了这样的解释:圆明意志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藉之言,体以圆明之德。夫圆面入神,君子之时中也。这里的“圆”,大意是“圆满、周全”的意思,而“明”字则解释为“明达、明智”之意,所以,起名“圆明园”无非是统治阶级标榜自己品德修养与才思智慧都超出常入而已。康熙皇帝题名也表达了他对皇子的期望。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它的规程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组成】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二

大家好!欢迎光临圆明新园!

圆明新园座落于珠海市九州大道,大石林山下,占地1.39平方公里,它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平坦开阔,其中福海湖水域面积8万多平方米,风景十分秀丽,是旅游的好地方。圆明新园于1997年2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它的建筑是以北京清代盛时的圆明园为载体,按建筑物1:1的比例,根据圆明新园的地理环境重新布局,同时结合现代旅游景点的特色,赋予了新的内容

圆明新园共分三大景区,第一大景区是位于中轴线的皇家建筑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正大光明景区,它由大宫门、正大光明殿以及东西配殿组成。正大光明殿是紫禁城外清代帝王又一处理政务的地方,自雍正到道光皇帝,每年皇帝生日受贺,亲政曲宴亲籓,大考翰詹等重大活动都在正大光明殿那里举行。

圆明新园的正大光明区的东西配殿,是圆明沧桑史料馆,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展出的图片,实物资料以及丰富的文字来了解圆明新园的建设情况。这个充分体现了“国败则园衰、国盛则园兴”的深刻爱国主义主题,在西配殿,大家还可以通过展示的圆明园的全景鸟瞰图和圆明新园全景模型对二者有一个整体了解。

正大光明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步入正大光明殿内,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勤政亲贤”四字匾额,这是康熙皇帝的遗训,也可说是汉武帝的座右铭,其含意是:作为一国之君应勤于政务,亲近贤臣,广为纳谏。正大光明 布局是仿北京故宫太和殿而摆设的,金色的宝座,金色的屏风,金色的盘龙藻井,显示了威严的皇家气派。

走出金壁辉煌的正大光明殿,我们来到九洲清晏景区,它由三进殿组成,第一进殿,圆明园愉,在这里展示了清朝八旗兵制及装备,第二进殿是奉三无私殿,这里展示了慈禧第一次垂帘听政的场景及帝后寝宫的陈设;最后是九洲清晏殿,在这里向大家展示了皇太子读书的御书房和皇帝用膳时的情景。

走出重重殿宇,各位朋友一定会且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呈现在我们眼前是全园的中心福海湖,湖中心的岛叫蓬岛瑶台,在清代鼎盛时期,皇帝每年都举目远望,即可看见大型寺庙园林建筑群方壶胜境景区,建筑前部呈山字形伸向水面,石座分三层, 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杆,上建有宫殿,殿宇高大,布局规整有序,气势雄伟,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都是仿传说中的仙境而建,反映了封建帝王上通仙境,下通凡尘的虚幻追求。

圆明新园的第二景区,是环湖的江南园林建筑群,它包括平湖秋月,石舫、濂溪乐处、上下天光、曲院风荷、万方安和等,构成中轴线景区的配景,点缀在福海湖水城周围。当年风流潇洒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喜爱湖光山色,便命人仿置园中,现在我们就寻着乾隆帝巡游江南的足迹,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园林的婉约多姿吧。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一下圆明新园的一悠闲的奇景区,西洋楼和万花阵(迷宫),这也是大家唯一可以与北京圆明园进行实景对照的景区。西洋楼由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等建筑组成,西洋楼建于乾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朗士宁、蒋友仁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仿欧洲文艺复兴时间的“巴洛克”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例如,这些建筑主体为西洋式。楼顶装饰则采用中国传统的琉璃瓦。

海晏堂是西洋楼群中的宫殿,殿前有一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型排列有十二只兽面人身像,也正是十二生活属相,它们昼夜依次轮流喷水一个时辰,约二个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起计时作用。大家也许要问西洋建筑中怎么会出现中国传统生肖呢?原来在西洋传教士设计时,喷水塑像本为西方裸体女郎,乾隆认为裸体像极为不雅,便以十二生肖取而代之,这种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种杰作。在海晏堂的二楼,现设有艺术画廊展示,摹自清宫和圆明园收藏的艺术珍品,画中描绘皇帝生活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中的几贴仕女图是唯一知道的收藏在当年圆明园中深柳读书堂的珍贵画作。

远瀛观位于海晏堂的对面,是一组大型建筑的统称,原为皇帝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

在西洋广场有一人面鱼身的塑像,这是圆明新园的创新,它是仿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心花园的标志而建,这是一尊海神像,由于西洋楼设计者之一为意大利人郞士宁,故其有纪念意义。

园内东北角部有一些整齐绿篱为花墙围砌而成的游乐场所称为“万花阵”,又名“迷宫”,占地一万平方米,比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万花阵”面积大一倍多。它避开了原万花阵那种西欧式的、有规则广场形植物的模式,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将中国园林那种随意性风格与法国整形式园林手法相结合中,围合出一个复杂多变,富有层次感的大规模的植物迷宫,与圆明新园的整体风格十分吻合。如今,迷宫里安置了蝙蝠(福),梅花鹿(初)、仙鹤(寿)、喜鹊(禧)等机器物,它们将为游人增添玩的乐趣。

圆明新园在第一个景点都安排有表演节目,白天表演的《皇帝登基》、《皇帝选妃》等十分受欢迎,晚上在中心剧场表演的大型晚会是圆明新园的重头戏,《圆明沧桑》曾经演出428场,观众达150万人次,如今,圆明新园又推出了大型舞剧《东方神珠》,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艳丽、神秘、它半圆明新园的艺术表演节目推向高潮。

朋友们,圆明新园的游览参观至此就结束,祝各位归途愉快,欢迎再次光临圆明新园!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三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_,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_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造园艺术之精_,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这座举世名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_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_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随着专项规划的出台,20__年基本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目标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坚信一个充满绿色的圆明园必将成为绿色奥运的一颗明珠;一个基本完整的圆明园必将成为人文奥运的一个亮点。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四

耿瑞矫

这个星期,我从语文书中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学完后,我感受到了无比的愤怒和惋惜。

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它有着一百五十年的历史。

圆明园的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可是在一八六零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成为一片废墟。站在这废墟之上的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这可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可惜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从世界上消失了。

如果我们当时的政府智慧、强大,我们这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还会消失吗?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抵御外国侵略,不被他们所欺凌,不被他们所嘲笑。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欺凌。”所以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样历史的悲剧就不会上演!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五

我睁开蒙眬的双眼,望向窗外。夜幕依旧笼罩着大地,寥寥无几的星星的伴随着月亮,孤单的独自挂在夜空上,微弱的光芒时隐时现。刺耳的闹钟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想起了今天的活动——参观圆明园。

走下食堂的台阶,密密麻麻的雨丝飘飘洒洒,使这个秋日充满凉意。我急忙跑回教室,躲在位置上,焦急的等着班车开来。

坐在车窗傍边,玻璃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水汽,隐隐约约,能看到银杏大道黄黄绿绿的颜色,马路湿漉漉的灰色。渐渐地,路旁的建筑越来越稀疏。我们到了圆明园。

圆明园里小雨依旧,稀稀拉拉的雨滴点在树叶间,几枝树叶连同的枝干碰撞在一起,哗哗啦啦仿佛无力地呻吟声又像是脆弱的乐曲。当脚踏在青石板上,“当,当”的声音有规律的传来,我也沉浸在了这种悲伤的环境之中。

站在大水法的遗址面前,看着那破碎的石砖,龟裂的.花纹,心中感慨颇多。回想曾经那繁荣的岁月,再看着眼前衰败的景象,我感慨颇多。在大水法的后面,有几块不知名的石碑整齐的排列着。这几块石碑小心翼翼地围绕着一个一个石头基座,基座上的东西早已消失不见。曾经,那是尊贵的皇位,皇上坐其上,听着震耳欲聋的喷泉声,在虚荣之中被各国联军拽了下来。

有一处地方,被烧得只剩下了一个大坑。爬满了绿油油的不知名的野草。谁能想象到这曾经是闻名世界的十二生肖的喷泉。看着眼前的断壁残垣,谁还能想象出它曾经辉煌的岁月。被火焰与时间带走了一切。看着这毫无艺术感的乱石,可他曾经也是那么的辉煌宏伟壮观。心中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不仅仅是对这文化宝库的失去而感到惋惜,同时也为各国列强的侵略而感到痛恨。

圆明园盛世模型展,是我一直最想看的地方。但真正看到了这处,我却受到了更大的冲击。那让我站在其面前而渺小的海晏堂,在此处也如同我当时的处境。

看着整个完全的圆明园,我的眼睛仿佛穿梭了时空,看到了百年前泛黄的回想中的圆明园,在一砖一瓦之间,寻找着辉煌岁月的痕迹;在浓烟烈火中消失殆尽的圆明园,就像是一个观察者,见证了清王朝的全盛与衰败……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

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七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光临圆明新园!

圆明新园座落于珠海市九州大道,大石林山下,占地1.39平方公里,它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平坦开阔,其中福海湖水域面积8万多平方米,风景十分秀丽,是旅游的好地方。圆明新园于1997年2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它的建筑是以北京清代盛时的圆明园为载体,按建筑物1:1的比例,根据圆明新园的地理环境重新布局,同时结合现代旅游景点的特色,赋予了新的内容

圆明新园共分三大景区,第一大景区是位于中轴线的皇家建筑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正大光明景区,它由大宫门、正大光明殿以及东西配殿组成。正大光明殿是紫禁城外清代帝王又一处理政务的地方,自雍正到道光皇帝,每年皇帝生日受贺,亲政曲宴亲籓,大考翰詹等重大活动都在正大光明殿那里举行。

圆明新园的正大光明区的东西配殿,是圆明沧桑史料馆,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展出的图片,实物资料以及丰富的文字来了解圆明新园的建设情况。这个充分体现了“国败则园衰、国盛则园兴”的深刻爱国主义主题,在西配殿,大家还可以通过展示的圆明园的全景鸟瞰图和圆明新园全景模型对二者有一个整体了解。

正大光明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步入正大光明殿内,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勤政亲贤”四字匾额,这是康熙皇帝的遗训,也可说是汉武帝的座右铭,其含意是:作为一国之君应勤于政务,亲近贤臣,广为纳谏。正大光明 布局是仿北京故宫太和殿而摆设的,金色的宝座,金色的屏风,金色的盘龙藻井,显示了威严的皇家气派。

走出金壁辉煌的正大光明殿,我们来到九洲清晏景区,它由三进殿组成,第一进殿,圆明园愉,在这里展示了清朝八旗兵制及装备,第二进殿是奉三无私殿,这里展示了慈禧第一次垂帘听政的场景及帝后寝宫的陈设;最后是九洲清晏殿,在这里向大家展示了皇太子读书的御书房和皇帝用膳时的情景。

走出重重殿宇,各位朋友一定会且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呈现在我们眼前是全园的中心福海湖,湖中心的岛叫蓬岛瑶台,在清代鼎盛时期,皇帝每年都举目远望,即可看见大型寺庙园林建筑群方壶胜境景区,建筑前部呈山字形伸向水面,石座分三层, 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杆,上建有宫殿,殿宇高大,布局规整有序,气势雄伟,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都是仿传说中的仙境而建,反映了封建帝王上通仙境,下通凡尘的虚幻追求。

圆明新园的第二景区,是环湖的江南园林建筑群,它包括平湖秋月,石舫、濂溪乐处、上下天光、曲院风荷、万方安和等,构成中轴线景区的配景,点缀在福海湖水城周围。当年风流潇洒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喜爱湖光山色,便命人仿置园中,现在我们就寻着乾隆帝巡游江南的足迹,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园林的婉约多姿吧。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一下圆明新园的一悠闲的奇景区,西洋楼和万花阵(迷宫),这也是大家唯一可以与北京圆明园进行实景对照的景区。西洋楼由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等建筑组成,西洋楼建于乾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朗士宁、蒋友仁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仿欧洲文艺复兴时间的“巴洛克”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例如,这些建筑主体为西洋式。楼顶装饰则采用中国传统的琉璃瓦。

海晏堂是西洋楼群中的宫殿,殿前有一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型排列有十二只兽面人身像,也正是十二生活属相,它们昼夜依次轮流喷水一个时辰,约二个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起计时作用。大家也许要问西洋建筑中怎么会出现中国传统生肖呢?原来在西洋传教士设计时,喷水塑像本为西方裸体女郎,乾隆认为裸体像极为不雅,便以十二生肖取而代之,这种精心设计,实在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一种杰作。在海晏堂的二楼,现设有艺术画廊展示,摹自清宫和圆明园收藏的艺术珍品,画中描绘皇帝生活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中的几贴仕女图是唯一知道的收藏在当年圆明园中深柳读书堂的珍贵画作。

远瀛观位于海晏堂的对面,是一组大型建筑的统称,原为皇帝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

在西洋广场有一人面鱼身的塑像,这是圆明新园的创新,它是仿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心花园的标志而建,这是一尊海神像,由于西洋楼设计者之一为意大利人郞士宁,故其有纪念意义。

园内东北角部有一些整齐绿篱为花墙围砌而成的游乐场所称为“万花阵”,又名“迷宫”,占地一万平方米,比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万花阵”面积大一倍多。它避开了原万花阵那种西欧式的、有规则广场形植物的模式,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将中国园林那种随意性风格与法国整形式园林手法相结合中,围合出一个复杂多变,富有层次感的大规模的植物迷宫,与圆明新园的整体风格十分吻合。如今,迷宫里安置了蝙蝠(福),梅花鹿(初)、仙鹤(寿)、喜鹊(禧)等机器物,它们将为游人增添玩的乐趣。

圆明新园在第一个景点都安排有表演节目,白天表演的《皇帝登基》、《皇帝选妃》等十分受欢迎,晚上在中心剧场表演的大型晚会是圆明新园的重头戏,《圆明沧桑》曾经演出428场,观众达150万人次,如今,圆明新园又推出了大型舞剧《东方神珠》,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艳丽、神秘、它半圆明新园的艺术表演节目推向高潮。

朋友们,圆明新园的游览参观至此就结束,祝各位归途愉快,欢迎再次光临圆明新园!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八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岛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磷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2022圆明园介绍和心得体会报告九

自从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我可以感到内心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浓缩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150年才建成。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的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读了这篇课文,仿佛圆明园毁灭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残留的石柱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仿佛在哭泣着,诉说着当年英法联军毁灭它

们时的情景;地上的野草随着凉飕飕的风左右摇摆,好像在哀叹,哀叹这样一座精美壮观的园林的毁灭。

可是最可恨的是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让我们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我国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清政府和洋人们不明白,在这蒙受侮辱的背后,又有多少双泪汪汪的眼睛在看着他们;有多少双愤怒的眼睛怒视着他们;有多少人正在揭竿而上,可这些可恶的侵略者丝毫不顾及人们的死活。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能敢吗?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使祖国不再受蹂躏,让祖国永远位居强国。

因此,我们要铭记一句话: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