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音乐单元设计心得体会报告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研修心得(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16:38:38 页码:13
音乐单元设计心得体会报告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研修心得(二篇)
2022-12-24 16:38:38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音乐单元设计心得体会报告一

1、在熟唱的基础上,能有相应的情绪表现,并按自己想象做动作,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2、学习唱附点音符及连音。

3、进一步感知声音有长有短。

<>

1、长和短的声音:

(1)幼儿模仿猫的叫声,喵……,是长音。幼儿又模仿狗的叫声“汪、汪、汪”是短的。

(2)老师用“do”音唱短音,用“la”音唱长音,幼儿跟着模仿,然后请幼儿做“老师”带着其他朋友唱。

(3)出示会发声的物件或动物图片(如槌子、钟;鼓、车、老虎、鼠、鸟、啼哭的婴儿),幼儿尝试模仿该种声音的长和短。

2、学唱“我有幸福的家”。

(1)朗诵儿歌,拍打节奏,体验长音和短音,注意节拍稳定。

(2)跟唱歌曲,重点练习附点音符,这两处,唱满长音,短唱短音控制好节奏及呼吸,在乐句逗处唤气,老师示范

(3)全班唱,分组唱,待熟练后加动作表演,注意唱长音但不拖拍。

3、袋鼠游戏:

(1)学狼走,注意腿脚的协调配合,并学习向左右张望的走。

(2)要求儿童遵守游戏规则:当音乐(二)时“袋鼠”立即蹲下,当“狼”听到“呼”声立即倒地。

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必须前后贴着跳,注意之间的配合。

附:

<>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2022音乐单元设计心得体会报告二

赴哈尔滨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本着多听、多看、多学、多想的心态,度过了令人激动的五天!东三省的音乐课,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势!黑龙江的课整体来说比较大胆,教学路子不拘一格,尽管有很多争议,但在争议中又拌着一定的吸引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吉林的课,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完整性、以“情”来贯穿课堂是吉林音乐课的一大特色!而我们辽宁的课,思路清晰、课堂活跃、在这次活动中,整体来看是独占鳌头了。

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从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的'角度来讲,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音乐的完整性

在歌曲教学时,少兜圈子,直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但并不是说,教师要一遍一遍地把歌曲播放给学生听!我认为,在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之后,以后每一次的重复听,都要有目的地加进一些新东西!这些“新东西”不仅要吸引学生,更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当然,不同的课,要有不同的方法,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

二、音乐与人文的结合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有这样的指导:“提倡学科综合”、“倡导多元文化”。而在吴斌教授的讲座中,他所说的困扰音乐教师八大问题中,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把握好音乐主题与人文知识的关系——前提是我们上的是音乐课!我的理解是:人文知识要有,但必须要突出音乐的主体性——再多知识的介绍,也是为音乐服务。

如果说黑直线代表音乐,那么围绕它的红曲线,就是相关的文化。

而决不能将两者分得太远,造成两大块的感觉,那样就不象音乐课了。

三、教师的课堂教态

我们在课堂上一直对学生表现得亲和、友善、鼓励。而黑龙江的一位男老师非常大胆,在此基础之上,他让学生坐着、站着、蹲着上课,他自己也搬了一个凳子坐在学生中间,场面十分像《音乐之声》中玛瑞雅在绿色的山坡上,带领孩子学习歌曲的镜头。让我们听课的人看起来都非常舒服。但教师坐着上课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本人不反对。我认为在一节课上,该站就站、该坐就坐,完全看教学情境需要,只要不耽误教学,学生能够欣然接受就好!当然,我极力反对一直坐着上课,那不成专家报告了!

本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我会努力寻找自身的不足,和自己的前进方向。争取让自己在教学中,更进一步!

再一次真诚地谢谢陈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