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 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感悟(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2:01:23 页码:10
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 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感悟(7篇)
2022-12-25 12:01:23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一

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外滩。诸位左侧就是著名的黄浦江。我们以后会到这儿来的。

为了节省时间,在没到豫园之前我先讲些中国园林和豫园的情况。

在中国,园林被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豫园属于私家园林。中国园林有许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过它们都由四个基本因素组成。这四个因素是水、植物、建筑和假山。大多数的私家花园是在江南,就是因为这儿多水源和适宜做假山的石。豫园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时建。园主姓潘,是个大官。他建此园是取悦于双亲,让他们安享晚年。所以豫园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见豫园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后代变卖此园于当地行会。豫园之所以成为名胜,还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园内一厅堂曾被用作指挥部。今天豫园是个必游之地。所以我建议到了那儿我们千万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离,好吗?

这儿是停车场。万一有人走散,请记住车号最后三个数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发生这类事。我会举着小红旗,你们全陪张先生会殿后。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上路吧。下车时请注意自行车。

女士们、先生们,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桥。为什么是九呢?因为是阳数最高的数。走在桥上,逗留时间就长。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还有,据说鬼怪只能走直线,所以你不必为遇到鬼怪而担心。

在桥的中间,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约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馆。老人们喜欢早晨来此,会会朋友,沏上一壶茶,聊聊天儿。一般他们喝的都是一种绿茶,叫做”龙井”。这个茶馆也是外国首脑常来之地。比如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也亲临茶馆喝了茶。

确实,能在这儿喝上一壶也是一种享受。试想一下,在一个夏日,你来到茶馆,临窗而坐,俯视着开满荷花的绿池。迎面吹来阵阵凉风。在悠雅的江南丝竹声中,你提起紫砂壶,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龙井”茶。你会觉得飘然若仙。

你们也想喝一壶?对不起,我还是不能让你们去。等我们看完豫园再做决定,行不行?

这儿就是豫园的入口。当你走进一个私家花园,视线总会被什么东西挡住,有时是假山,有时是这肃的照壁。这是园林一技巧,称之为障景。不让你一日了然,却让你看到一部分,然后才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于一冲积平原,市内无山、无林。所以此”山”就指对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吨。它过去乃至今天一直是个奇迹。因为四百多年前没有水泥和熟石膏,人们就用烹煮过的糯米,加上明矾和石灰,把石块粘起来。至今安然无恙。看见山顶的亭子吗?四百年前,这是上海城最高点。从那儿可看到黄浦江上的渔船、帆影,可这些今天只能在电影中见到了。你也仅能看见他们上移的头顶。因为盘旋的小径皆被树、石遮住。这实在是园艺大师张南阳的杰作。也被公认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后,有座龙墙。这是本园一特色。总共有五条龙墙。这边走,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那儿能清楚地看见另一条龙墙。

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条龙墙。龙实际上是想像出来的动物。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赛珍珠的《龙籽》。如果看过的话,这儿很多东西令你觉得熟悉。请看这条龙,你会发觉这是个多种动物的综合体。你看它头似牛,眼似虾,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们通常说角似鹿,身似蛇,鳞似鱼,爪似鸡或者鹰。请告诉我,你们看见几个趾。三个对。但一般龙应有五趾。为什么是三个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员才配有龙的图案。园主潘允端用了龙做墙,他有野心。不知怎么,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来调查。潘允端得悉后,立即令人敲下两个趾。当朝延官吏一到,园主说:”瞧,这本不是龙,只有三趾。”真是个聪明人,不然他性命难保。

你们说想拍一集体照。我看以龙墙为背景,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来替你们拍,别忘了说”cheese”。

这儿我们可看见三块石头。中间那块称作”玉玲珑”。这并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蚀而成。这原来是给宋微宗的贡品。宋微宗广收奇花异石,称”花石纲”。可怎么会到这儿来的呢?原来,在运往当时京都遗失了。多年之后,又成了地地方官绅的玩物。后来他把该石送给潘允端做嫁妆,因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儿。玉玲珑因有”瘦、透、皱、漏”等特点而著称。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犹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烟香缥缈,非常美丽。园主以前常凝视此石多时,留连忘返。这也是园林功效之一,一个景物使你沉思,结果达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园之游就到此结束,希望胸们喜欢它。最后,大家必须做出选择:是喝茶还是购物。我看,还是举手表决。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么?我愿不愿去?说实话,这正合我意。那么我们还等什么呢?大家走吧!

对于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二

亲爱的团友们,那现在我们即将到达的是人民广场游览区。

人民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西北部。我们所说的广义的人民广场,包括人民大道以南的广场和以北的人民公园,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而狭义的人民广场,则是指人民广场的南半部分,即人民大道两侧及以南的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上海于1843年被迫开放,成为首批通商的5个口岸之一。当时,今人民广场一带是上海县城西北面的一片水网地带,虽有些小村落,但人口不多。1850年,英殖民者在上海成立“跑马总会”,强行买下今人民广场一带的400多亩土地,于1862年建成跑马场,成为远东地区的赌窟。直到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上海跑马场(厅)才又重回人民怀抱。

在新中国,1950年6月,旧跑马场的中部辟建了一条东西向的人民大道,长500多米。人民大道南面是人民广场,以北建成人民公园,由陈毅题词。

20世纪90年代,市政府决定再次对人民广场进行大规模规划和改造,并确定为1994年上海市重点建设工程。

那提到人民广场,不得不说说它的五个中心,即: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交通中心和游憩中心。

作为地理中心,1950年,上海市地政局以国际饭店楼顶中心旗杆为原点,确定了上海市平面坐标体系。以上海为起点的312、318、320三条国道都将人民广场作为“0”公里起始处,这里也是204国道的终止点。

作为政治中心,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均在位于人民大道上的人民大厦内办公。同时,人民广场也是全市人民举行重大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作为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剧院、上海美术馆等坐拥人民广场,周围还有上海音乐厅、大世界游乐中心、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福州路文化街、大光明电影院等文化艺术场所。

作为城市交通中心,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八号线在人民广场地下交叉;地面,共有数十条公交线连接人民广场和其它交通集散地;地面上方,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广场西南面不远处交汇互通。

作为游憩中心,广场及周边众多的文化艺术场所、广场本身幽深静谧的园林空间以及广场上的音乐旱喷泉、广场鸽,不失为居民和游客休憩的好场所。

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广场的绿化系统。广场绿地面积达8万平方米,它与人民大道北面10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一起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两叶“绿肺”。

另外,广场地还增设乐地铁站、商场、停车场、变电站、水库和污水泵站等。考试大整理

那人民广场的主要景点包括了:人民大厦、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音乐旱喷泉、上海博物馆、齐爱广场鸽、上海美术馆、国际饭店、明天广场以及百联世茂国际广场等

对于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三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只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里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

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咸瓜街”和“外咸瓜街”;“里仓桥”和“外仓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外滩位于上海的黄浦江畔。 它代表着上海的风景并且是一个上海的必须参观旅游目的地。 在19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 因此,外滩成为了鼓励财政投资的场所。 由于外滩所富有的历史价值,在外滩拥有一小块土地不仅仅是财富的标志,更是荣誉的标志。

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浦滩,被习称为“外滩”。它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曾被称作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外滩原是一片荒芜的浅滩,沿滩有一条狭窄的泥路,供船夫拉纤时行走。滩的西边为农田,阡陌沟渠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开辟租界前,首先划定外滩一带江面为其船只的“下锚地段”。1845年11月29日,通过《上海土地章程》把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划为英租界。此后,殖民当局便在李家庄(又名李家场,今圆明园路西南、北京东路近外滩的一段)建造英国领事馆(今外滩33号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宝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临黄浦江的纤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并在马路东侧建造码头,堆栈、本行和船厂。1854-1941年间,出现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东方华尔街”之称。外滩的房屋开始时都是两层楼和三层楼。

本世纪以来,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出现多层和高层,式样五花八门,诸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亚细亚大楼(原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总会(今东风饭店〕、汇丰大楼(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恰和大楼(今外贸局大楼)等、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东印度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700米。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现在我们见到的外滩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基本风格不变。1992年国庆节前,又完成了外滩综合改造一期工程。现在的外滩防汛墙呈厢廊式,高6.9米,宽15.4米,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潮水。厢内能停放300多辆汽车,厢面是绿化景点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宽一倍,有8快2慢10个车道,外滩历来是上海的旅游热点,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丰姿,黄浦公园的俊巧,防洪墙的设计匠心,以及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浦江夜游更有一番情趣。加之这里交通发达,购物方便,历史掌故丰富,旅游设施完备,使人留连忘返。

外滩是这座东方大都会最著名的景观,它东起中山一路,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面的江滩,长提,以及绿化带乃至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上海外滩曾经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经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都集中在这里,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上海总会,还有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

对于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四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只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里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

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咸瓜街”和“外咸瓜街”;“里仓桥”和“外仓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外滩位于上海的黄浦江畔。 它代表着上海的风景并且是一个上海的必须参观旅游目的地。 在19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 因此,外滩成为了鼓励财政投资的场所。 由于外滩所富有的历史价值,在外滩拥有一小块土地不仅仅是财富的标志,更是荣誉的标志。

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浦滩,被习称为“外滩”。它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曾被称作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外滩原是一片荒芜的浅滩,沿滩有一条狭窄的泥路,供船夫拉纤时行走。滩的西边为农田,阡陌沟渠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开辟租界前,首先划定外滩一带江面为其船只的“下锚地段”。1845年11月29日,通过《上海土地章程》把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划为英租界。此后,殖民当局便在李家庄(又名李家场,今圆明园路西南、北京东路近外滩的一段)建造英国领事馆(今外滩33号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宝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临黄浦江的纤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并在马路东侧建造码头,堆栈、本行和船厂。1854-1941年间,出现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东方华尔街”之称。外滩的房屋开始时都是两层楼和三层楼。

本世纪以来,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出现多层和高层,式样五花八门,诸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亚细亚大楼(原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总会(今东风饭店〕、汇丰大楼(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恰和大楼(今外贸局大楼)等、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东印度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700米。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现在我们见到的外滩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基本风格不变。1992年国庆节前,又完成了外滩综合改造一期工程。现在的外滩防汛墙呈厢廊式,高6.9米,宽15.4米,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潮水。厢内能停放300多辆汽车,厢面是绿化景点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宽一倍,有8快2慢10个车道,外滩历来是上海的旅游热点,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丰姿,黄浦公园的俊巧,防洪墙的设计匠心,以及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浦江夜游更有一番情趣。加之这里交通发达,购物方便,历史掌故丰富,旅游设施完备,使人留连忘返。

外滩是这座东方大都会最著名的景观,它东起中山一路,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面的江滩,长提,以及绿化带乃至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上海外滩曾经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经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都集中在这里,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上海总会,还有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

对于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五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静安寺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静安寺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静安寺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静安寺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间,静安寺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上海外滩导游词 ·上海南京路导游词 ·世纪大道导游词$}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同时,静安寺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对于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六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是上海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早晨,外滩是人们的健身的场所;白天,它是繁华热闹的游览胜地;晚上,则是情侣的恋爱天地。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灯光辉煌,一座座犹如水晶宫似的,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徜徉在这里,我们领略着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着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感受着绿树花坛间大都市园林的别样风味,享受着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和明媚阳光。

外滩得名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关于黄浦江的源头,以前有的说在淀山湖,有的说在太湖。但以湖泊作为江河源头的在世界地理中很少见,况且太湖是个浅湖盆,有多方来水,不能算作完整的源。找到太湖的源头才能找到黄浦江真正的源。经过考察考证,龙王山下的西苕溪以145公里长度、18亿立方水量、28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供给量占太湖水的70%,为太湖水源之首。龙王山为黄浦江源头的结论便据此得出。)

在150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只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里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咸瓜街”和“外咸瓜街”;“里仓桥”和“外仓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将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有机揉合、创新、发展的卓越能力。

外滩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为形成期,时间从1843年上海开埠至1885年。外滩开埠之初,楼宇多为2至3层的外廊式建筑。最早的建筑是1849年落成的原英国领事馆。

第二阶段为发展期,时间从1886年至1915年。20世纪初被称为“远东华尔街”,外滩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三阶段为成熟期,时间从1916年至1937年。30年代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终成现在的规模。

新中国建立后,外滩在20世纪90年代和20__年上海世博会前夕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改造。20世纪90年代的外滩改造是着重解决交通功能和防汛安全问题。世博会前夕改造目地是提升外滩滨水区域的环境品质,更加凸显了“万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岁月与特色,充分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成为高品质街区和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

景点介绍

黄浦公园

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如今,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屹然挺立,塔底免费开放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是一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坐落在曾经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浦江潮

位于黄浦公园南大门内,它是大型青铜人像雕塑。一位身躯伟岸的工人,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形象而动感强烈,表现出无产阶级力量无比,不畏艰险,勇敢前进,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主题是表彰上海工人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光辉业绩。

上海百年风云大型花岗石浮雕

位于黄浦公园下沉式圆岛上,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上海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浮雕可分为七组,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斗争业绩。

外白渡桥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shanghai)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十六铺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为十六铺。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此处依水傍城,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十六铺上海客运总站附近新建绿苑商厦、申客饭店、龙申大酒家以及适应中高档消费的碧玉池豪华浴室,加上一批中小旅馆,总共可提供近900套客房,20__多床位,为过往旅客提供综合性服务。

十六铺logo于20__年8月7日亮相,新十六铺logo在20__多份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出自一位对十六铺具有特殊情怀的广告设计师的设计。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新十六铺建筑中浦江之云、浦江之荷的造型,三条水纹揭示了十六铺依江踞城的地理特质,新十六铺的华丽转身由此开始,蓝色象征了十六铺文化底蕴的深邃,水纹和新地标建筑的外形巧妙结合在新logo标志中,赋予十六铺独特的视觉识别特性。

在十六铺630米的建筑带上,将竖起三栋体积小巧的建筑,它们如同镶嵌在黄浦江这一华丽皇冠上的璀璨钻石,引人注目。作为十六铺宽阔绿地与无垠江景的完美点缀,它们必将成为外滩建筑典范之作。在约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内,三栋小楼建筑面积总和仅有5000平方米,这使得项目绿化率高达52%。市民游客停留小楼之中,能感受到徐徐江风、婆娑的树影;闲坐空中花园般的屋顶平台,能眺望黄浦江烟波浩荡,感叹浦江两岸的巨变。

外滩城市雕塑群

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而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组成,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别具一格,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演奏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表现黄浦江上帆樯林立,船队正驶向各地,外汇与旅游业在这条经济之河中流淌;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风"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线,褶皱波动表现改革东风劲吹,气象万千。

陈毅广场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

陈毅广场涌泉:位于南京东路外滩,陈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外滩观光隧道

外滩观光隧道位于浦西南京东路外滩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之间,是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全长646.70米,20__年底竣工。建成后,隧道的两岸出入口由自动扶梯输送旅客,残疾人采用液压电梯输送,隧道内采用九十年代国际先进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游客,箱体美观、舒适、轻颖、透明度高,整个过江时间约需2.5~5分钟,其运输能力最高可达5280人/小时。同时,隧道还利用空间,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隧道内演示反映人物、历史、文化、科技、风景等各种图案、景象及背景音乐,使过江过程带有极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

对于上海小布家园建设心得体会实用七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静安寺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静安寺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静安寺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静安寺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间,静安寺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上海外滩导游词 ·上海南京路导游词 ·世纪大道导游词$}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同时,静安寺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