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浙江有礼文明课堂心得体会简短 浙江有礼文明课堂内容(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3:41:39 页码:13
浙江有礼文明课堂心得体会简短 浙江有礼文明课堂内容(四篇)
2022-12-26 13:41:3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浙江有礼文明课堂心得体会简短一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曲院荷风”。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赞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联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冷字是清凉的意思。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是我们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镜湖(鉴湖)女侠,别号竞雄。墓高2.1米,汉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帼是女中豪杰的意思。墓后面有秋瑾胡芝瑛为她所写的纪念文章。这位女英雄死后,遗体先是草葬于绍兴卧龙山,后来移到严家潭,后来又移到西泠桥北部,既香格里拉对面,后来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变迁埋葬。总之是几经波折,英雄终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遗愿“愿与岳飞为邻”,因此后人就遂她心愿就将她遗骨葬于此。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是20xx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20xx年,正式成立于1920xx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内有三大建筑:柏堂、竹阁、四照阁。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现在的四照阁是20xx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20xx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文澜阁,它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建筑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是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2年。它是浙江博物馆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著名的《四库全书》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文澜阁是由雍正年间的圣因寺的玉兰堂旧址所建。“澜”之三点水取“以水克火”之含义。请大家抬头看,文澜阁的题字的汉字和满文,是清光绪皇帝所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楼外楼餐馆。楼外楼餐馆素有“佳肴与美景共餐”之誉,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它是由洪端堂创办于清光绪20xx年(1848年)是来自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现在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间周总理说的“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设计的。楼外楼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凡来过此餐馆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尝这几道由以“西湖醋鱼”为首的名菜。而周总理本人则曾有9次来楼外楼用餐。

请大家来看中山公园,它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名。中山公园在南宋时就存在了,当时叫作“西太乙行宫”,清康熙时成为了皇帝行宫。到了雍正年间改名为“圣因寺”,1920xx年时为了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在清雍正年间时“圣因寺”与当时的昭庆寺、净慈寺、灵隐寺并称为西湖四大丛林。中山公园门口有两座汉白玉大狮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汉白玉作品。公园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结合体,完美的结合体。表现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创作。孤山里面有一副题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为题。亭上有诗“山山水水处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在孤山景区里面还有两座亭子是30年代东南亚华侨捐献浙江灾区款中多余的钱款所建,为了是纪念东南亚华侨。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是1920xx年初建的,当时名为“西湖博物馆”,现在是90扩建的,拥有7500平方米的面积,为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馆。馆名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历史文化的经典窗口。这个博物馆建筑结构为:大屋单体曲线联廊式的,形成了一种园中有馆,馆中有园的格局。在博物馆的门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筑,叫作玉琮。而围墙上的双凤朝阳是河姆渡文化的图腾的图案。非常地具有浙江历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门口有韦天瑜作品《蔡元培与林风眠》。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学者,而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先生则是今天中国美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的创立者和首任院长。

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对面,南面的是西泠书画院,院名为沙孟海所题。画院是在原哈同花园的旧址所修建,现是西泠书画院研究印学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们所来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东临锦带桥,西临西泠书画院。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时候是叫个望湖亭,明代叫作龙王祠,清康熙年间改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构围栏,构水轩,形成三面临水的景观,几乎与湖面持平,并立碑题字“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故名思义是一个非常好的赏月之地,它与杭州的“三潭印月”,凤凰山睥的“月岩”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月之地。

孤山中的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绍,应该好多游客都认得出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1920xx年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带领学生采集植物标本的地方。

大家看到的在鲁迅先生的后面的这座建筑,叫作林社。即林启纪念馆筹备处。林启(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间,创办了三所新式学堂,分别是求是书院,为浙江大学的前;养正书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蚕学馆,即后来的蚕桑学校。林启生前非常敬仰隐居孤山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补植梅树百株。杭州人为了纪念他,将他埋葬在孤山,并于50年代初在放鹤亭边建林社。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廊桥边上有2只白鹤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们接下来来到的景点就是放鹤亭了。放鹤亭是元代陈子安在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地“巢居阁”旧址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现亭为1920xx年所重建。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平生喜爱作诗作画,喜欢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相传他死后,他养的白鹤也在此地悲鸣而死。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总能在这里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好意境。亭内有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书鲍明远的作品《舞鹤赋》,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手书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无名花转不孤”楹联。放鹤亭中陈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较完整的乾隆手迹,亦是西湖风景区最大的碑刻。此碑还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在放鹤亭后面还有林和靖处士的墓。

我们继续向西走。这座六角石亭叫作“云亭”,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所题。亭后面叫作玛瑙坡,相传宋人常在此采石刻章,壁上记得有吴昌硕“玛瑙坡”书法石刻。

离开云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又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叫作中山纪念亭,后面的树木叫作中山纪念林。是1920xx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树林四季常绿,和山上的梅花、杜鹃花构成孤山后坡的主要绿色园林景观。孤山后坡的梅花,每到盛开时,是一美丽奇景。孤山访梅,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旧时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

空谷传声,是在中山纪念亭前这里。此为一虚景,在此向北山上大喊一声,可以听到延时的回响,虽具韵味。我们早上如果在这儿晨练的话,就可以在这里练练声,唱唱歌,抒发一下情感。

在孤山的半山腰,有根据电影《鸡毛信》中的人物海娃所塑的像,海娃放羊。使后山绿地平添一份生趣,此地也是青少年儿童非常喜欢嬉戏的地方。

在海娃放羊的旁边,有一个树丛,这儿虽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一个景点。这就是苏曼殊的墓。他是第一个将法国作家的作品《悲惨世界》翻成译中文带给我们广大的中国读者的。后来他在惠州长寿寺出家为僧。

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条石径和一个牌坊,源泉于西泠印社古道,沟通了西泠印社南北浏览的路线,点出了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特点。

在孤山公园的入口处,有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园林式印学博物馆。大家看,馆的这个印章,大家说大不大?它高4.2米,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通体用汉白玉所雕造,它也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各位游客们,孤山景区到此就算是游览完毕了。我相信还有好多的游客仍有意尤未尽的感觉。希望大家回味孤山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下次还能有机会再来杭州游玩,再来观赏孤山。那么谢谢大家的合作,使我们这次的游览活动非常顺利地结束。再次谢谢大家!

2022浙江有礼文明课堂心得体会简短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灵隐景区。灵隐景区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还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造像。这里名山名水、名人逸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幽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仙山佛国。

请看这里写有“咫尺西天”的照壁。“咫”是我国周代计算长度的单位,约八寸,“咫尺”是距离很近的意思,意思是说,从这里只要再往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现在就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景区游览。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我们眼前这座海拔 168米奇秀的小山峰,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所提到的飞来峰了。相传再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的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命此山为飞来峰,又名灵鹫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救生灵的故事。这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其实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已有2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软,易受水蚀和分化,长年累月就形成很多形状迥异的岩洞,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树不古”的飞来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有338尊,这些精湛的雕刻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使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

青林洞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飞来峰东南侧最大的一个洞,叫“青林洞”。又称“老虎洞”,因洞口形似虎嘴。请大家抬头观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这龛佛像建于公元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

在华严三圣旁有3尊小佛像,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即公元951年,这是飞来峰所有雕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中间那尊叫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件作品虽然已经风化,但仍可以看出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其制作是相当工整、精湛的。

让我们再看那洞口右边的崖壁上,刻着是佛教故事《卢舍遮那佛会》浮雕,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为精湛的作品。石龛里,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文意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佛。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做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在狮、象之上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大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15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乾兴元年1020xx年的作品。这造像手法精炼、灵巧细致、富有装饰趣味。

洞内除了古代石刻外,还有不少济公传说中的遗迹。我们前方这块酷似石床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在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床上呼呼而睡。现在请大家沿左边小洞猫腰进去找一找,济公的“手印”。看!这巨大的手印就是济公为救被飞来峰压住的小孩,用力顶开倒塌的石块而留下的,下方还留下一顶济公常戴的宋代船型“帽子”。

请看这洞壁上还有雷公和凤凰浮雕,雷公肩生双翅,似在空中怒目俯视,在浓云急雨中布雷吐电,驱除妖魔,那嘴衔花朵引颈展翅的凤凰,则在风雨中飞翔,栩栩如生。这些都是北宋的作品,北宋期间雕塑的罗汉像多数面形方圆,表情呆板,服饰线条生硬,身躯高大。当然也有精品,等一下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就会让你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理公塔、宝藏神大夜叉王、金刚手菩萨像、龙泓洞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理公塔”,这座“理公塔”是为了纪念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而建的。据说,慧理圆寂后他的遗骨就存放在塔下,现在的塔是明代万历十八年重建的,塔为实心,七层六面,一层为塔基,二层刻塔铭,三层刻《金刚经》,四层以上是佛像,古朴沧桑的理公塔见证了一个印度和尚不远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艰辛。

塔旁这两尊石刻都是为元代作品。左边这尊大腹便便、面带微笑的就是西藏喇嘛教中的财神,全称“宝藏神大夜叉王”。它身上披挂着用鲜花串成的璎珞,戴着金银珠宝串成的项圈、脚镯,全身珠光宝气,右手执一颗大宝珠左手握着口吐串串珠宝的银鼠,右脚还踩着一只大海螺。据说他掌管天下无尽珠宝,据佛经上讲,只要按照上面的这种样式绘制刻出“宝藏神大夜叉王”那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右下方这尊为金刚手菩萨。金刚手就是夜叉神,按喇嘛教密宗的形象应该是十分凶恶的,可这里我们看到的金刚手却头戴宝冠,右手举金刚杵,身围飞舞飘带,一脸孩童的天真雅气,完全打破了密宗仪式。它是唐宋传统风格同藏、蒙民族艺术结合的一件艺术品。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这个洞叫龙泓洞。龙泓洞洞口右侧有一组结构完整,形象逼真的反映佛教历史题材的浮雕,长约6.6米,高1米。描述了《白马驮经》、《唐僧取经》以及《朱士行取经》的故事。唐三藏十分虔诚地双手合十,缓缓前进。这组浮雕说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从京都长安出发西行,跋山涉水,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到达北天竺摩揭陀国,拜见戒贤法师的故事。第二组是曹魏僧《朱士行取经》的故事。朱士行左手提棍棒,右手牵匹马,大步前进。第三组是《白马驮经》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佛法,在月氏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请他们到北都洛阳传教。这些雕刻结构完善,形象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内地僧人到国外去,外国僧人到中国来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写实风格。

大肚弥勒:

各位游客,整个飞来峰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前方对面崖壁间那尊袒腹露背,笑脸相迎的大肚弥勒佛了。它是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龛,长9.9米,高3.6米。您瞧,他慈眉善目,安然坦坐,一手按布袋,一手拿念珠,在两旁十八罗汉的拥簇下,他“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尊雕刻于公元1020xx年宋代杰作已成为飞来峰造像的标志性作品。佛经说,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在释迦牟尼涅盘后再过56亿七千万年,弥勒佛才能够来接班,被称为未来世佛。那么,前面这尊“大肚弥勒”是不是佛主的接班人呢?不是的,据佛经记述弥勒和释迦牟尼一样,是位印度僧人,身披袈裟,面容端正.如今我们看到的弥勒佛是根据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凿刻的,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地背着布袋游街窜巷,济乐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总是叫他“布袋和尚”。他在奉化岳林寺圆寂时口中念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后来人们都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重降人间救助众生,就有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大家知道大肚弥勒为什么如此开心吗?因为“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所以大家有缘相聚一游,人生烦事当一笑了之。

大家请看,那骑着青狮的雕像就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他既有护国护法之任,也兼有财神之责,别名“施财天”,因而有“佛教财神”的称号。造像高2米,身披盔甲,脚蹬武靴,手持宝幢,形象威武,是古代武士的再现。这尊飞来峰造像是五代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元代密宗造像的特点。根据龛内题记推断,极有可能是忽必烈的宠臣杨琏真伽雇工所刻。元代僧官杨琏真伽在任江南释教总统十余年间欺压百姓,强取民财,盗挖南宋皇陵,后被朝廷追究查办,但元世祖忽必烈将其赦免。他为了感谢元朝朝廷的恩典,祈求自己世寿延长,而组织人员在飞来峰刻下大批石雕造像。请看,在多闻天王像的左侧有三尊僧像,居中的和尚头披葛巾,圆脸宽鼻浓眉细眼的可能就是杨琏真伽像。

自到唐代我国佛雕艺术主要集中在北方,自晚唐以后趋向衰落,而飞来峰的五代、宋、元造像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五代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所在地,当时的国王宠信佛教,大规模的建造寺院。有据可查的就有200余所。石窟造像也盛极一时。飞来峰是浙江省内最大的一座摩崖造像群。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壑雷亭、冷泉亭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黛瓦丹柱的亭子称:壑雷亭。相传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第十世孙赵与担任临安知府时所建,取名来自苏东坡的诗句:“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与壑雷亭相邻的便是有名的冷泉亭了,冷泉亭由唐朝杭州刺史元兴所建。最初建于冷泉溪流中,后被山洪冲毁,明万历年间又在岸上重建,白居易曾说:“东南山水应唯杭州为最,杭州尤以灵隐为佳,而灵隐又以冷泉亭为首”。一直以来冷泉亭以“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一直是人们流连聚会休憩赏景的地方。亭内原有一块“冷泉亭”匾额,唐代白居易书“冷泉”二字,200多年后,宋代苏轼又补了一个“亭”字,二公书法风格不同,朝代不同,而其墨迹能同处一匾,堪称古今一绝。但这块亭匾早在明朝时就已经不见了,现在我们所见匾额上“冷泉亭”三字为郭华若将军所书。

2022浙江有礼文明课堂心得体会简短三

亲爱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由我带大家游览国家级著名景点——雁荡山风景区,希望在这美好的一天给大家带来快乐。

现在趁着大家在车里休闲时间,我介绍一下雁荡山的大致情况: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史称“东南第一山”。它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雁荡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其名字也颇有诗意: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今天我们由于时间关系,游玩的是灵峰和大龙湫这两个景区,一会儿就到了,请大家注意安全,跟着李导,请记住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荡三绝”之首——灵峰景区,灵峰总面积达46平方公里左右,它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润而著称。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赞叹不已是那有名的合掌峰。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灵峰饭店,请大家站在屋檐底下,抬头仰望,只见一只硕大的雄鹰,凝神伫望,象一尊保护神,守卫着灵峰这一方净土。60年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观此峰后,诗兴大发,挥笔道:“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峰随步转,景随步移,请各位再往前行,看看“雄鹰敛翅”还有何变化?

雁荡山

从西南角仰望此峰,恰似一对丰满的乳房,因称“双乳峰”。 双乳峰不仅孕育了如诗如画的雁荡山水,而且也孕育了勤劳智慧的雁荡人民,因此,雁荡人民还赠给她一个雅称,“东方维纳斯”。

大家往往前稍移几步,双乳峰变成了一位身着旗袍的苗条少女,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会发现,,她面带愁容的看着远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未归的情郎。人称“相思女”。

相思女终于盼到了心上人。请大家抬头看合掌峰,左边的少女踮起了脚尖,扬起了脸,双手楼着右边小伙子的脖子。小伙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刚从远方回来,来不及卸下身上的包袱,双手楼住了恋人的纤腰。这就是雁荡山驰名中外的“情侣峰”,此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的队伍还是继续前进。

都说“灵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销魂”。在雁荡山有句民谣:“牛眠灵峰静,夫妻(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这四句话是灵峰夜景的总概括。当夜幕降临时,灵峰变得静悄悄了,只有一对夫妻(情侣)在朗月下亲热相恋;一个调皮的小牧童却在偷偷看这对恋人的谈情说爱。这时在寻找孙子的老婆婆忽然撞见他们,不好意思地把头转了过去......,一幕幕景象在最美的瞬间定格了。(此段可删)

观赏完合掌峰之后,大家一定还在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龙湫景区。这里最著名就是大龙湫瀑布了。大龙湫以变幻万千而闻名遐迩。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观音坐莲台"。安详,端庄的观音,脸朝东方,安然坐与莲花台上。再往左看,可见一只老鼠,头朝天,挺着大肚皮,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正慌慌张张的往上逃,此景称为"上山鼠"。那只老鼠何以如此呢?原来,在它背后山上有一只猫,弓前背,朝它紧追不舍,两景天然巧合,便有"灵猫捕鼠"之称。

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大龙湫水源从雁荡山最高峰海拔 1056 米的百岗尖上下来,瀑布景观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盘;盛夏,特别在雷雨过后,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呈现在我们眼前。

只有你游览过雁荡山,你才会理解“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今天我们的旅游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来雁荡山旅游,谢谢,再见!

2022浙江有礼文明课堂心得体会简短四

西塘是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 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 杭州110公里,南濒嘉兴港乍浦港区35公里,北接 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带。交通极其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乘坐汽车,高铁,火车均能到达。

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古镇西塘,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在唐、 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 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 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西街是西塘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两段,古时候以东为上,西为下,所以有上西街和下西街之分。西街有着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宽度仅供 农民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宽度。由于临街房屋二楼以上常常还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的楼屋近在咫尺,搁起竹竿就可以晾衣晒被,打开窗户就可以倚窗谈心,构成一道别致的小镇风景。西街上景点较多自西向东的景点有:石皮弄、种福堂(王宅)、西园、中国钮扣博物馆、江南瓦当陈列馆。

塘东街是民国至解放时期西塘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塘东街上还有好多酒楼,以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胥塘河边处处楼”的说法。说起这条 商业街不得不说说西塘的商人。有位来西塘的作者说:西塘是儒商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会点。是有一定根据的。这里的读书人很多,但做官的道路毕竟太窄,多数读书人做不了官,只好回来经商。这些人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经商的思想也与一般的商人不同。塘东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字号的药铺钟介福药店,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宁药架满尘,愿天下无病。也就是说店家情愿药卖不出去,也不希望百姓受病痛之苦。充分反映儒家的“仁”、“和”思想。塘东街上还有源源绸布庄的旧址,1920xx年秋 陈云同志在“枫泾暴动”时期被国民党追捕转移到西塘,在布庄伙计高廷梁处住了几日,后由高廷梁安排小船由水路去往安全的地方。

烧香港不是要把香港烧了的意思,而是以前河道两岸庙宇众多,善男信女们乘着小船来此烧香,故名烧香港。烧香港的景点有倪天增 祖居纪念馆、五福桥、圣堂、明清木雕馆等。

塔湾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庙名雁塔禅院,又地处市河转弯处而得名。七老爷最后就是投身于塔湾街的雁塔湾自尽的。这一带在明时酒楼云集,明代有一诗人周鼎写了一首《西塘晓市》来描写这里的繁华: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客船。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布褐解市语,童乌识伪钱。参差鱼网集,华屋竟烹鲜。塔湾街上的景点有醉园、七老爷庙等。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 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 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 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 明朝时,西塘凭借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在唐 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 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 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 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后弦的《 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镇西塘时有感而发而写的。

西塘古镇还有以提倡 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 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 孙中山领导的 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20xx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发起人是 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 余十眉、李钟麒、郁佐梅、沈禹钟、 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 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 京、 沪、 苏、 浙、 湘甚至 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 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 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并且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