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 贵州旅游的感慨(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2:54:57 页码:10
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 贵州旅游的感慨(九篇)
2022-12-27 02:54:57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万峰林位于兴义马岭河谷中下游的西岸,距离兴义市区大约4.5千米。万峰林由市区东南部成千上万座奇峰组成,从海拔20xx多米的七梆高原边沿万峰湖北岸,黄泥河东岸成扇形展开,连绵到安龙、贞丰各个地方。万峰林的总面积约20xx平方千米,占据了整个兴义市面积三分之二,可以说在兴义市的地图里看到的绝大部分是万峰林。万峰林是国内最大、最具典型性的喀斯特峰林,有着“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之称,被誉为“天下奇观”。万峰林被划分成东西两个峰林。其中东峰林主要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主,是太自然的水画;西峰林则呈现美丽的高原喀斯特景观,是天然的大盆景。万峰林的峰林景观被划分为列阵、宝剑、群龙、罗汉、叠帽五大类型,每一类都各具特色,它们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组成了这里雄奇的嘻斯特地貌景观。

游客朋友们,我们的万峰林可是曾经参加过选美大赛的,万峰林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了“中国最美五大峰林第三名”。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入万峰林景区进行观赏吧!

各位朋友,中国人讲究“自西向东”,所以今天我们在景区的游览就从西峰林开始吧!西峰林总面积大约55平方千米,一共被分为三重景观,分别是远景、中景和近景。我们现在所欣赏的就是远景景观,它主要是峰丛地貌景观。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岩溶锥峰拔地而起,密集地展开在绵延15千米的山地上面,是不是就像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峰丛屏障呢?那么我们再走进去看看,现在看到的又是奇特的峰林盆地景观,在宽阔平坦的盆地中台立着许多造型奇特的孤峰。

请看我们眼前的这座山峰,它像不像一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呢?所以当地人就把这座山峰称为将军峰。将军目光炯炯,威严挺立于万峰之首,万座山峰都列队于他身后,好像是在聆听他的命令和指挥。或许黔西南这片土地之所以美丽富饶,就是因为有了这千军万马的庇佑吧!

各位游客朋友,人们都说西峰林的山是温柔体贴的萌妹子,那么东峰林的山则是人高马大的阳刚壮汉。各位请看,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壮汉东峰林了。东峰林总面积大约70多平方千米,景区内有独特的峰林峰丛和地下溶洞,山峰密集奇特,溶洞峰林此起彼伏,有着鬼斧神工、人间仙境的韵味。

东峰林景区最有名的当数天坑了。天坑好似喇叭花的形状,它的底部平坦,高低差大约600米左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天坑下面可是藏着一个石头王国呢!天坑的坑底周围居住有126户人家,他们的房屋和生产生活工具都是用石头制造的,所以在这里处处可以看到的是石基、石墙、石凳、石路、石具。那么接下来就请各位游客来这里体会石头人家的迷人风貌吧!

各位游客朋友,万峰林的美不仅是这里神奇的自然景观,还美在这里独特的布依风情。万峰林景区内分布着几个布依族村寨,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我们就可以到兴仁县潘家庄大兴,参加当地有名的火箭节。相传古代布依族的先人,在这一带遭到敌人的侵略,因征战不力,屡次战败。为了保卫家园,布依人的杰出领袖王民决定于七月十五日奋起反击,他们在组织对敌人的进攻时,将易燃的引燃物包裹于箭头之上,浸油点燃(时称“火箭”),万箭齐发,划破长空,犹如火龙飞向敌营。顿时,敌营起火燃烧,很快化为灰烬。后来,人们把此日定为胜利纪念日,并称之为“火箭节”。夜幕来临,方圆百里的布依族群众赶到大兴寨空旷的甩箭场地。在锣声、呐喊声中,人们竞相“放箭”。一时间道道拖着火光的“火箭”好似一颗颗流星,在夜空中飞舞,远近围观的人群不断欢呼喝彩,热闹非常。白天,也是布依族青年“赶表”的好机会。他们在山前山后,林间草坡,花前树下,吹木叶、笛子,对唱山歌,互表衷情。在悠扬婉转、意蓄情深的对歌中,不少适龄的男女青年找到了称心如意的知音。

各位游客朋友,这里绮丽的山水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景,自古就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万峰林后,就发出了:“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绝美赞叹。现在就请大家好好欣赏这神奇的自然美景吧!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什么叫寨门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

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

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

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

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

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的好。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的建筑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火而是以鼓声相传。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寨上男女青年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种自然合声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民族音乐,传说是一个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采摘下来,传遍侗乡的,因此,也有人称为“天籁之音”。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完大歌,姑娘小伙们就要邀约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请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队列中去吧,你会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长寿的。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侗家说这就是萨的化身。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这可是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专人去“弄塘概”把龙滩边的岩石背一块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里。这样,就等于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这是祖母塘,象征当年祖母跳下的龙滩。是十分神圣的水塘,每逢节日喜庆,寨上人踩歌堂时,都必先绕水塘三圈,然后才进歌堂,以表示对祖母神“萨”的崇敬。这是萨堂,亦有人译为“圣母祠”、“社稷坛”。这种译法到底正不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总之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萨的房子。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四周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纸剪,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此地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肇兴这个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举行敬祭活动,届时,“登萨”将特制盛服置于坛前,每户一男一女,携带茶(酒)肉、菜肴、香纸、蜡烛前往祭祀,祭毕,即于“神坛”周围合席共餐,同时鸣锣或吹芦笙,“哆耶”歌颂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与民同在等。若遇抵御外敌以及集会活动,也要先集中于坛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护,才能行动。这是智团鼓楼,这座鼓楼有9层,高14.8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好啦,我们接着往上走。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街,是一条公路街,往南,通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但在其中要经过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著名的地坪花桥,地坪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们现在到了肇兴涉外旅馆,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间3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还有一支20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侗家人热情好客,象中国古话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5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这是村民田茂荣家的民居接待室,象这样的接待室,往下还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这是礼团的鼓楼,13层,高23米。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

讲到侗戏,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始创的,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每个鼓楼前都有一块坪子。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叫鼓楼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有鼓楼就必有戏台,必有歌坪,这是侗族建筑分布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共设施功能区分布的心理构想。这是礼团花桥。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肇兴寨这样的花桥共有5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我们往四处看,都是侗族的木楼。《黎平府志·风俗》载,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结构的双面屋顶“干栏”楼房,当地汉族称为“吊脚楼”。侗寨房屋布局,多依所傍的山势朝向,面向田坝或流水,巷道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并根据地形由几户共同建连带状房屋。屋的前半部为开敞式宽阔的长廊,也叫敞廊,侗语叫“干栏”,是生活、接待宾客、纺织、刺绣的场所,后半部则是卧室与火炉房。侗家吊脚楼开间有一间、二间、三间,也有五间甚至十多间的连廊式串楼。不管间数多少,房屋两侧各配有“偏厦”以架楼梯之用。楼房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层为起居室,第三层存放农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楼最大的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60公分,以此类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状。据说,侗族这种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遗风。过去侗族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防止地表潮湿对人体的侵害,在树上筑巢造屋,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吊脚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住二层改变为住底层,由前廊,生活厅堂、卧室和厨房组成。有少数人家还建起四合院,窗户宽大明亮,体现了侗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们所看到的挂在屋廊处的是侗布。那是妇女们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布。以经久耐用,柔软可身而久负盛名,侗家姑娘、后生漂亮的民族服饰,就是用这种布制成的。这块油光发亮的石头是用作什么用的呢?是侗家妇女们用来捶布用的,布织好了,初染一遍,为了使它纤维更紧密,质地更柔软,今后染色得更加亮丽,就需要反复地捶,真可谓千捶百练。

晚上,捶布声声,也是一种天成音乐。侗族是居住在水边的民族,而水边的民族是喜欢鱼的,与鱼结下不解之缘。大家看,村寨里鱼塘四布,塘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鲤鱼,这鱼不是用来吃的鱼,而是鱼种,因为,侗族社会中的传统农业是以水田种稻,严格说是以水田种禾为主,水田里除了种禾以外,就是养鱼,因此形成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独特农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征。稻田养鱼分为秧田育鱼苗、稻田养大鱼,水塘存鱼种三个阶段。所以塘里的鱼是鱼种,不能吃,只能供我们观赏。我想问问大家,鱼塘中间那个四四方方的土木台是用来干什么的?还有外面围着的一圈栅栏是用来干什么的?让我告诉大家,这叫鱼窝,是鱼群逃避天敌、防御严寒的地方,比如水塘经常放鸭子,鸭子是叼鱼的,当鸭子进水塘时,鱼就逃进窝去躲起来,鸭子被栅栏挡住,等鸭子走了,鱼又无忧无虑地出来觅食,聪明的侗家人在鱼窝上面培上土,种些常用的葱蒜、丝瓜等等,既美观又实用,真是一打墙几方便。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紧接着是仁团鼓楼和戏台,和我们已看到鼓楼花桥和戏台一样,具有同样的建筑特点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座鼓楼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叫“抬官人”,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又乐善好施的“天官”,经常下到各个侗寨去访贫问苦,与侗家结下深厚友谊,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天官,每年过年时开展抬官人活动。请大家穿过侗家吊脚木楼下面,去义团鼓楼看一看。这是义团鼓楼,有11层,高15.8米。鼓楼后面有鼓楼坪和戏台,前面紧接是义团花桥。这座鼓楼所处位置在肇兴寨中部,所以到这里休息娱乐的人特别多,你看这花桥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长月久,能磨成这样光亮吗?接着,我们去走一走侗乡的石板路,观赏一下河边住房的景致。侗乡为什么有石板路呢?有这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会唱歌,就是刚才我说过的,有一个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为民取歌,可是他一个人修筑上天之路难,四方八路的村民们知道后,一人献一块青布,搭成了一条通天大路,四也上天采歌,传遍了侗乡。你看,这一块块青石,一条条由青石铺成的道路,不正是当年的青布变成的吗?侗族群众向来有修路架桥、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人们为了解决坡高路窄、逢雨难行的困难,村寨的道路大都铺上青石板,石板路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建成石块,全寨人投工投劳共同铺就的。象这样的石板路,侗乡到处可见。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铺路架桥的功德,在路的尽头或桥头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的姓名,建造时间和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让那些热心公益事业、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各位朋友,肇兴侗寨参观完了。肇兴历史悠久,素有侗乡歌海之美称,同时肇兴又是集侗族食品之大成的地方,还是侗族民族工艺品较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我们到下榻的地方之后,可根据各自需要,欣赏侗乡歌舞,品尝侗乡风味食品,购买民族民间工艺品。总之,让大家到肇兴侗寨来,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能给家人带去一片侗乡的祝福,带去你美好的记忆。谢谢大家!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从远方来到具有“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来到以典型的岩溶风光和宗教人文竟观相结合的龙宫风景地区。我们真的是万分的高兴,内心里充满激动和欢喜。

我想大家已经参观了宏伟壮观的玲珑秀美的天星桥竟区和黄果树大瀑布。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主要参观的是龙宫风景区,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龙宫的地下宫殿有840米的水程,仅是龙宫的第一部分。

安顺龙宫国家级风景区,是一个以典型宗教人文和岩溶风光的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龙宫主要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安顺市境里,距离安顺市有27公里,与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相距45公里,距离贵阳132公里,属珠江水系,平均海拔约1000至1400米。

贵州龙宫景区以水溶洞、旱溶洞和洞穴瀑布为主,包括秀丽的田园山寨,粗犷雄伟的山野峰峦,嶙峋古怪、翠竹簇拥的石林等多种景观,风景资源丰富,类型繁多,景观奇特,集山、溪、水、林、洞、瀑、湖、石于一体,实属罕见。龙宫景区属叠系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于3 龙宫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平均气温为14.6℃,气候十分温和。整个景区的山峦起伏,溪流环绕,自然环境质朴清新,大气的水体未受污染。贵州龙宫中心景区,景点丰富,内容齐全,是整个风景区之精华。这里既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巍峨壮观的悬崖峭壁和嶙峋峥嵘的石林,又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同时有被游人称作中国"三最"的奇特景观资源,第一最,龙门飞瀑属洞中瀑布最大;第二最,地下暗河最长,全长有5000米;第三最,龙宫天池天然辐射量全国最低。地下暗河串联三十余座山头,接九十余个暗河溶洞。

各位团友,就让我们轻轻松松地乘着这条小船去探寻那神秘的龙宫世界吧。龙宫融水洞、旱洞、峡谷、峰林、绝壁、明流、暗河、漩塘、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组成一条神奇的旅游风景线。分为中心景区、漩塘、油菜湖、仙人箐四个著名景区,可谓鬼斧神工天造就,集天地之精华而成。1985年全国园林学专家门来此考察之后,认为龙宫实在是太"绝"了。它绝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奇绝、雄绝、秀绝、妙绝。贵州著名书法家张星槎先生为龙宫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吞石为洞,吐石为花,神工赖水造",下联是"聚水成渊,覆水成瀑,胜景依石生"。"绝"字的天机被诗人一语道破。

龙宫的景致不仅绝,而目"神"。这个地方特别能够激发人类奇特的幻想、想像和联想的能力。它的神就在于,这里不仅山奇水奇洞奇,而且可以找到龙的踪迹,体验龙的神出鬼没,是感悟中国龙文化的圣地。《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龙王水晶宫,都集中在这里,人们可以在这里一一找到对应的景观,因此,不能不说它是中国龙的神话传说的体现。您来到这里,会感觉到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秘世界。

龙宫话龙

我们的龙之旅,就从这座进入龙宫的大牌坊开始。中国人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新春佳节少不了要玩龙灯,端午节要划龙船,久晴不雨要耍水龙,遇到洪水泛滥则要祭龙王。龙在中国文化习俗中无往而不在,无处不显灵。不是吗?清冽碧透的泉水往往有"龙泉"的美称;深不可测的水潭,大都称为"龙潭";绝妙的山形一定被称为"龙脉";华丽的宫殿往往叫做"龙宫"。茶以"龙井茶"为好,食以"龙门宴"为佳,最锋利的剑谓之"青龙剑",最名贵的马谓之"乌龙驹"。许多优美的传说都和龙王、龙女、龙王三太子、龙宫有关,脍炙人口,千古不衰,难怪人们把讲故事叫做"摆龙门阵"。 龙是中国的吉样物,但凡沾上"龙"字的词,都含有吉样、喜庆、振奋、腾飞的意思。比如。龙飞凤舞"、"龙凤呈样"、"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吟虎啸"、"龙游四海"、还有"鲤鱼跳龙门"。所以,中国人自认是"龙的传人"。至高无上的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而把他的子孙叫做"龙子"、"龙孙"。龙在人们的心目中神乎其神,高深莫测。龙的形象,神奇而古怪,它是马的头、鹿的角、虎的限、牛的耳、蛇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真是神气活现。龙是神物,在人们看来,它有超凡的本领,上天可腾云驾雾,"薄乎天光";下地可入深潭、倒海翻江,有呼风唤雨、惊起雷电的神力。 人们或许会问,在自然界中究竟有没有真的"龙"呢?在距今两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恐龙曾称霸世界1亿多年,而在此之前的三叠纪还有过许许多多的海生龙。不过,至今还没有找到像中国人传说中的这种龙。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产生于车富奇妙的想像之中,它是 许多自然现象如风云雷电、冰霜雨雪、江河湖海、珍禽异兽、各种动物的模糊集合物。它也是中国许多古老民族的图腾总汇,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的象征。

水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之物,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万物之目,蒸发可以升腾上天变成云雾,聚集又可以下沉为雨雪;在地面上可以形成江河湖海,又可以潜入地底,成为阴河暗湖。因此在《说文》中这样解释:龙者,能隐能现,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升能降。"龙"这个形象其实正是水的形象,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官的神韵就在于水,这是一条神秘的水。它本是一条小小的河流。从山谷中出来。几次潜入地下,几次又涌冒出地面,穿过了二十几座山峰,经过了几番回旋。这还不够,它还在地底形成一个巨大的瀑布,吞云吐雾之后,这才滔滔流去。这一切的情景难道不就是龙的神奇身影的再现吗?现在,就让我们沿着龙的脚印,去寻找龙的踪迹吧!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贵州荔波樟江游玩,很高兴在这里结识大家。首先简单地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这次行程的导游,×××,大家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也可以喊我小×。“有缘千里能相会”,小×有幸能够带领大家游览贵州荔波樟江,真是一种缘分啊!我们的旅途一定会很愉快的。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我会热情地为大家服务,确保大家满意。我们的旅程即将开始,大家跟我来吧!

荔波樟江位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县境内, 总面积273。1平方公里,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和浩瀚苍茫的森林为主体,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峡谷景区及樟江沿江风光带等构成,呈现出喀斯特森林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和神奇的特色,是开展生态 旅游,回归大自然旅游之胜地。各位团友平时学习、工作压力大,来到我们的荔波樟江可以好好放松一回啦。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小七孔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是世界遗产。景区北部有一座建于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桥,小七孔的名字就是根据这座桥而来的。古石桥有四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阿吉的瑶族的小伙子,他的右手只有一个指头,但是这个独指能把坚硬的岩石戳成烂泥一般绵软,更奇的是,过上一夜岩石又能恢复其坚硬。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丽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见乡亲们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对岸去赶场和耕种,便决心在涵碧潭上修建一座石桥。阿吉用独指戳石头,姑娘们用变软的石头捏砌成桥,一个姑娘砌一孔。他们干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桥。因五里外另有一座大七孔石桥,因此这桥叫小七孔桥。又因这座桥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有一个别称“七姑桥”。此桥看似单簿,但几百年来经过多次洪水冲击却泰然屹立,迄今完好无损。古色古香的小七孔古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

走过了小七孔桥,迎来我们的是拉雅瀑布,瀑宽10米,落差30米,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我们扑面凉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尘的暑热和劳乏,感觉轻松和振奋啊。大家在这里照照相,感受一下瀑布的磅礴吧。

现在我们面前的是68级跌水瀑布,专家们考证,多且密的瀑布、跌水,实属全国罕见。层层叠叠的瀑布,倾泻而下,千姿百态的瀑布跌水竞领风骚,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人目不暇接。

接下来我要带大家看一个奇景,名字很特别叫“一龙戏九珠”。在河床上高高低低旋着一溜九个喀斯特黑洞,这些洞均呈圆形,直径约七十公分至一米二十公分不等。洞口与洞口之间的河床十分平整光洁。在此之前,这条山槽是季节河,水无定势,洪无定量,因此这些黑洞不可能是洪水所掏,否则洞口不可能规则地处于一水平上。这一奇景就连国家旅游局派来的专家们考察后不禁设问:这是不是外星人所为?

我们即将进入野猪林,来到这里,好像回到远古时代。这里以前野猪奔突林间,所以叫做野猪林。这是一片喀斯特漏斗森林,从漏斗底部到天边山缘,有重重叠叠的丛林密布。这里所有的树木全身披满絮状松萝,远望如浑身绒毛的野人。看,我们走到了水上森林。河谷里长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死死扎根在河床里,纹丝不动。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真是壮观啊。大家小心路滑,别弄湿鞋子喔。大家尽情地游玩、照相吧!

我们即将到水春河。水春河风景区全长6公里,是樟江风光最为秀丽的一段,以布依族古寨水春寨而得名。水春河是荔波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主要景区之一,水春峡位于水春寨上游,长约四公里,峡谷内风光旖旎,我们可以在这漂流。白岩是水春河十三道浪峡谷山水的最后一堵石壁。陡峭的石崖如削,怒拔直冲云霄,巍然屹立。弯过这道银色的峡谷大门,水春河豁然开朗,往下河段改称为樟江,前行四里便是荔波县城了。

荔波“樟江部落”民族文化旅游城,在荔波县城“樟江园”广场旁。“樟江部落”是融吃、住、行、游、购、娱乐、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民族文化风情街,这里有民族风情服饰、民族首饰品、古玩字画、特色小吃等各种连锁店。我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购物,买纪念品。

现在,我们到了距小七孔景区约5公里的大七孔景区。大七孔也是景区的一座大七孔古桥而得名。从大七孔桥溯流而上,我们来到恐怖峡。峡谷内危崖层叠,峭壁耸立。我们向前走约1公里,抬头看看左崖有一座高、宽各约100多米的峭壁直冲云霄,绝壁上附着钟乳、翠林,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壁上还有三个自下而上的大小洞穴,洞口绿树丛生。团友们,我们在这里是不能大声呼叫,否则绝壁上的大小石块会飞下来的,这里百姓说是天神恼怒,所以这里叫做恐怖峡。 我们沿着方村河继续往前走,大家说我们面前看见的像不像一道门啊?这被称作东方凯旋门,是喀斯特是貌奇观之一,谷称天生桥,又叫做仙人桥。桥高60米,桥孔宽20米。桥下湍急的水流形成一道瀑布,桥孔下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桥侧长满灌木、花草。

地峨峡是方村河进入暗河道前的一段明流,是一处宽不过50米,高100多米的深幽河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生长各种奇树异草,涨水期河流汹涌澎湃,枯水时节潺潺细流。我们可以放心往前走,因为峭壁上可进入暗河的小径旁有密密的小树挡着,我们不用担心会掉下河。

笑天河是方村河伏流后又出现的一段明流。落差48米,河中银浪滔滔,涛声隆隆,震撼山谷,有如笑天,因此得名。水出自王蒙乡聋顶村高山岩溶地带的乱石堆中,奔流500多米后再伏流至天生桥露出。这段河床陡、水流急,我们可以跟着涛声哈哈大笑,减一下压吧。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小×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在这几天的旅途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邝在这里说声谢谢了! 希望大家日后再来荔波樟江游玩。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龙宫,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区西南二十七公里,距黄果树瀑布三十多公里,属安顺县马头乡龙潭村。龙宫1980年发现,以暗湖溶洞称奇,泛舟湖上,可作洞中游。

龙宫全长三千多米,由暗河连接五组溶洞组成。群众习称“五进龙宫”。一进龙宫由宫门到蚌壳岩,二进龙宫由蚌壳岩到花鱼塘,三进龙宫由花鱼塘到青鱼洞,四进龙宫由青鱼洞到枫树洞,五进龙宫由旋塘经观音洞到小菜花湖。暗河水最深处二十八米,最宽处三十多米,最窄处只能容一小船出入。

龙宫前是一开阔深潭,名“天池”,又名“龙潭”,系高山小湖泊,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湖水澄碧,水深四十三米。池边崖石壁立,为古树藤萝覆盖。进入宫门,迎面是“群龙迎客”,青黝的洞顶垂下十数条钟乳石,张牙舞瓜,酷似龙形。暗河水平稳凝重,幽深莫测,水港曲折迷离。

龙宫与一般旱洞不同,它浸在一泓碧水中。泛舟穿行溶洞间,宛如荡舟“龙王水晶宫”。

面积约八平方公里的龙宫风景区里,还有因岩溶发育形成的大小旱洞二十多个,有新寨洞、龙旗洞、天剑洞和虎穴洞。四洞中以新寨洞最大,又名“玉柱洞”,洞深一公里许,有七个洞厅和奇丽多姿的岩溶景观。玉柱洞、龙旗洞、天剑洞,因洞中有奇特的石柱、石幔、石笋,形似玉柱、龙旗、宝剑得名。虎穴洞得名,因附近有一山头状如猛虎。

龙宫外的风景点有龙门瀑布、蚌岩飞燕、花鱼桃源、云山石林、卧龙池、坝上桥等。龙门瀑布在龙宫宫门近旁,是由天池水通过洞窗直泻而下形成。瀑布宽约二十五米,高达三十四米。瀑声如雪崩雷鸣,宽度和高度为洞中瀑布所罕见。当地群众称此景为“白龙出巢”。天池后山上建有石林公园。

旋塘在“四进龙宫”清水洞附近,系一水塘名,并以此作寨名。旋塘直径一百二十米,塘水常年旋转不停,从塘边旋转到塘的中心。旋转不停的原因,是塘的中心有一消水坑,流水急速下潜,形成奇特景观。寨子内有两座秀丽石山,山、水、寨子映衬如画。

“蚌壳飞燕”,位于蚌壳岩。蚌壳岩是一巨大的偏岩,上部前倾,形似蚌壳。岩上有大大小小的洞穴,燕子营巢其间。有数千只燕子颉颃上下,往来不息。蚌壳山下,开出“虎穴洞”,洞内有“重重山”、“面面景”、“上瑶台”等景观。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早上哈!欢迎大家参加重庆航旅贵州旅游团队。我是大家此行导游员木可。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壮美大瀑布 多彩贵州风 相信有很多人对贵州的了解始于那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俗语;我想三千八百万贵州各族人民不会认同,因为它的描述与实际的贵州截然相反,“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乡处处平、人逢节日遍身银”才是真正的贵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实乃“中国之宝贝”。 根据“贵州”二字写法,乃‘中、一、贝、州’,即‘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一语道破贵州的奇特与珍贵。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一片净土。贵州的“天”—洁净、湿润、气候宜人;贵州的“地”—由变化万千的喀斯特奇观构成;贵州的“人”—生活在多种文化环境之中,并且创造出绚烂多姿的文化与文明。贵州位于北纬24〃37′到29″1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在地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们饱受炎热的煎熬、干旱的折磨、洪涝的危害、沙尘暴的袭击;自然灾害正在大范围地侵蚀人类的家园,可是在贵州这块宝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两雨、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俨然一个难得的大空调。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造就了贵州种类繁多、覆盖丰厚的绿色植被,演绎出“山山张家界、处处九寨沟”神奇画卷,由此得到‘公园省’、‘空调省’的美誉,这正是贵州动人魅力之所在。 明初刘伯温曾经预言:“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云贵以什么来取胜江南呢?刘伯温又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风光的集中表现就是那莽莽大山了。贵州属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占据境内地土面积的95.2%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到过云南的人,也许听说过它的“十八怪”;这次去贵州旅游,贵州也有八怪

第一怪:石片当瓦盖

贵州的石头很特别,层次清楚,能剥离出几厘米厚的石片儿,用这些石片儿代替传统的烧结瓦,虽面积不是太统一和整齐,但免去了烧制的耗费,且比瓦片结实耐用,何乐而不为?

第二怪:老太太上山比车快

贵州的山很多,所以路也艰难,盘山公路在山上绕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即使再快的汽车,沿着盘山公路上山,也要一环一环的绕上去,路程自然是人们行走小径的几十倍,因而,等汽车绕上去了,即便是脚慢的老太太,也早提前到达了啊!

第三怪:半边房屋依山盖

安顺龙宫景区就有许多依山而建的房屋,借用山体作为后沿墙,巧借地势,也省去了一面墙的石料,据老百姓讲,这样建屋还有冬暖夏凉的优势呢!

第四怪:山包儿独立在

贵州的山,尤其在黔西南、黔南等地,贵州的山都是独立突兀的,只有山脚下是相互连在一起的,远不象云南的山峦,连接起来是同一个山脊那样绵延起伏、峰峦叠翠,这可能就是山包儿独立在的所在吧?

第五怪:房顶上种菜

这并非普遍现象,而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就是条件好的居民在建造房子时,往往用水泥加固房顶,然后留有女儿墙,在女儿墙内铺上好土,种些常用蔬菜,却也落得个能不求人就不求人,丰衣足食般的感觉!

第六怪:辣椒当成家常菜

贵州地处高原山区,同时雨勤构成了完整的潮湿气候,常吃辣椒可以驱寒强身吧?有时我就不明白,西北的大漠边缘,在万里夕阳中的居民也是凡食毕有辣椒,那他们是为了什么呢?也许恶劣的食品条件下,为了下饭吧?贵州居民特别是苗、侗族除喜食辣外,更嗜食酸。当地谚云:“三日不吃酸,走路打蹿蹿(意为不稳)”。由此也衍生出两道名菜:一是酸汤鱼。制作时先将西红柿、生姜等放入米汤中,存于瓦缸发酵,再加入多种中草药及花椒、葱、香椿等与鱼煮之,汤鲜肉嫩,酸辣可口,食之胃口大开。二是虎皮辣椒,即将青椒置于火上烤后撕成条,拌以酱油等作料,装盘上菜。

第七怪:三个老鼠一麻袋

这里的老鼠当然指的是硕鼠,每个好几公斤重的样子,几个就能装一麻袋。

不过,这个怪应该和云南的三个老鼠一麻袋应该是如出一辙。

第八怪:厕所随身带

指过去厕所少,苗族人长裙,随处可如厕方便。在贵州,苗、侗、布依等4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妇女尤喜以银饰装扮,据说一个苗族妇女全身所披银饰品重达16千克。但在田间劳作时,则不戴饰品,下半身多穿裙(亦称百折裙)。当需“解手”时,随时可蹲下,裙四下张开笼罩,宛若一天然厕所。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0xx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着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被江南文士誉为"天末才子"的谢三秀,《康熙字典》首席修撰官周起渭(渔璜),戊戌变法中保举康有为、梁后超、谭嗣同等人的李端芬,名噪京华的文化名人姚华,近代文学家、新闻学家谢六逸,着名地质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土)乐森寻,着名土壤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熊毅,着名数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秦元勋等,还有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牌坊前后有8个石狮子,它们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或卧狮,而是从高处俯冲下来的雄狮。在贵州的古建筑中;您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下山狮,显得虎虎生气,好不威风。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建筑家在此煞费苦心,因两岸地势高低不同,于是在对岸建起一个大拱,形成一条曲线,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桥的两端,前面有拱南阁、观音阁、翠微阁,后面原有武侯祠。河中有一巨大礁石矗立,名为鳌矶石。河水到了这里,形成了一个漩涡,称为涵碧潭。河边有沙洲,绿草茵茵,名为芳杜洲。一桥飞架南北,把这许多景点连成一气,造成了"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的美景。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翠柳烟笼。它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清晨和傍晚,有人从桥上悠然走过,从远处观看,仿佛是在水上行走,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着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过楼抵南岸可游览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普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他在《南庵次韵二首》诗中写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近年来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

走进大门,耸立在台阶上的殿,是南明时期永历王朝修建的拱南阁。永历王朝,最初建都在广东肇庆,以后辗转迁到贵州,在安龙驻了4年。拱南阁就是这一时期所建,大梁上至今还保留着"永历己未孟秋月吉旦"的字样。己未年即永历九年,也就是公元1655年永历王朝的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都毁坏、消失,惟有贵州还保存了一些遗迹,除了拱南阁而外,在安龙还有"十八先生墓"和几个小皇子的坟冢。

供南阁内陈列着贵州的各种民族工艺品,可供游客自由选购。在它的右侧,翠竹请幽,从前在此建有"龙门书院"。"龙门"二字寄托了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学生们有朝一日能够像鲤鱼跳龙门一样,高中举人、进土。

拱南阁右侧的"澹花空翠"园林内有花墙、洞门、长廊、水榭、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庭院。昔日的翠微阁,临水而建,"半边山楼,半边水楼",颇有诗意。倚楼远眺,明月清风,两岸烟柳,有看不完的美景,道不完的情思,文人雅土经常在此咏诗作赋。

如今的"澹花空翠"园林,展出各种奇石,有两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和海百合化石,有各种形状怪异、能引人遐迩的石头,集中展现了贵州的石文化。盏景和根雕,也是贵州山地文化的一角。

翠微阁内,开辟了萧娴书法作品陈列馆。萧娴是贵阳人,她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当代着名的女书法家。请看她的手迹,在气势宏大的笔触中显出售秀,"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诗句中隐言"甲"与"秀"的意思。"清风待客,明月留人",运笔飞动,词意清雅,表达了贵州人民殷勤好客的情怀,欢迎天下游客来贵州,到甲秀楼乍客。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0xx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聚焦点。甲秀楼欢迎您下次再来。

描写贵州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0xx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着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被江南文士誉为"天末才子"的谢三秀,《康熙字典》首席修撰官周起渭(渔璜),戊戌变法中保举康有为、梁后超、谭嗣同等人的李端芬,名噪京华的文化名人姚华,近代文学家、新闻学家谢六逸,着名地质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土)乐森寻,着名土壤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熊毅,着名数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秦元勋等,还有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牌坊前后有8个石狮子,它们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或卧狮,而是从高处俯冲下来的雄狮。在贵州的古建筑中;您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下山狮,显得虎虎生气,好不威风。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建筑家在此煞费苦心,因两岸地势高低不同,于是在对岸建起一个大拱,形成一条曲线,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桥的两端,前面有拱南阁、观音阁、翠微阁,后面原有武侯祠。河中有一巨大礁石矗立,名为鳌矶石。河水到了这里,形成了一个漩涡,称为涵碧潭。河边有沙洲,绿草茵茵,名为芳杜洲。一桥飞架南北,把这许多景点连成一气,造成了"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的美景。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翠柳烟笼。它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清晨和傍晚,有人从桥上悠然走过,从远处观看,仿佛是在水上行走,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着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过楼抵南岸可游览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普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他在《南庵次韵二首》诗中写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近年来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

走进大门,耸立在台阶上的殿,是南明时期永历王朝修建的拱南阁。永历王朝,最初建都在广东肇庆,以后辗转迁到贵州,在安龙驻了4年。拱南阁就是这一时期所建,大梁上至今还保留着"永历己未孟秋月吉旦"的字样。己未年即永历九年,也就是公元1655年永历王朝的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都毁坏、消失,惟有贵州还保存了一些遗迹,除了拱南阁而外,在安龙还有"十八先生墓"和几个小皇子的坟冢。

供南阁内陈列着贵州的各种民族工艺品,可供游客自由选购。在它的右侧,翠竹请幽,从前在此建有"龙门书院"。"龙门"二字寄托了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学生们有朝一日能够像鲤鱼跳龙门一样,高中举人、进土。

拱南阁右侧的"澹花空翠"园林内有花墙、洞门、长廊、水榭、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庭院。昔日的翠微阁,临水而建,"半边山楼,半边水楼",颇有诗意。倚楼远眺,明月清风,两岸烟柳,有看不完的美景,道不完的情思,文人雅土经常在此咏诗作赋。

如今的"澹花空翠"园林,展出各种奇石,有两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和海百合化石,有各种形状怪异、能引人遐迩的石头,集中展现了贵州的石文化。盏景和根雕,也是贵州山地文化的一角。

翠微阁内,开辟了萧娴书法作品陈列馆。萧娴是贵阳人,她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当代着名的女书法家。请看她的手迹,在气势宏大的笔触中显出售秀,"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诗句中隐言"甲"与"秀"的意思。"清风待客,明月留人",运笔飞动,词意清雅,表达了贵州人民殷勤好客的情怀,欢迎天下游客来贵州,到甲秀楼乍客。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