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 乡村直播带货的好处(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4:05:09 页码:9
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 乡村直播带货的好处(7篇)
2022-12-27 04:05:09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党的建设

首先,加强党组织建设,揭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完善村两委学习制度,抓好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先善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实行重大事项会议决策,并对决策内容进行公开、公示。其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按照党员发展要求发展党员。并完善所有党员信息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加强监督。把我村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加强,以提高党员的觉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疫情防控工作

为确保辖区村民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防护,大栗子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抗击疫情的形势变化,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卡口进行值班值守。宣传防疫相关工作知识,开展体温测量服务,严控外来人员和车辆,把好外输入关口。与社区同志一起围铁丝网、发宣传单,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展现了抗击疫情新魄力,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在宣传防疫知识、提振防控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脱贫攻坚工作

我村共有贫困户11户13人,通过造血式扶贫和输血式扶贫两种形式,使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现已全部脱贫,2020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项目大栗子村食品厂与刘家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分红2.3万元作为扶贫资金。通过利益链接机制,以差异分红的形式补助贫因户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把集体经济收入利用到脱贫攻坚中,加强惠农政策的扶持,采取项目扶持、能人包扶、发展带头人的形式实施帮扶,最終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造血式扶贫和输血式扶贫两种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扫黑除恶工作

我村对扫黑除恶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安排,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分片管理。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进行宣传、动员。加强摸底排查,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加大群众监督和举报力度,一经发现涉恶的行为第一时间上报。

五、防火、禁烧工作

今年我村委会秸秆禁烧工作从3月初开始,全天检查、广泛宣传,禁烧通告已经张贴到每个社,条幅悬挂到公路两旁,并且在村常住户每户签订承诺书,有效遏制秸秆焚烧,我村在今年无秸秆焚烧现象。

六、卫生整治工作

对道路两侧、房前屋后进行了打扫。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大栗子村辖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大栗子村党支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全村共投入资金7万元左右,清理村庄垃圾160吨、清理乱堆乱放120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0吨、拆除乱搭乱盖15处480㎡、拆除广告招牌42个、拆除废弃牛棚及露天茅厕4处。我村始终把长效机制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我村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另外是深化建设乡村法治阵地,提高村民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1、学习不够,主要表现在:-是自学意识不够强,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精神.使自己理论水平提高不快,二是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致使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没有落到实处。由于在日常的工作中学习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安排好的学习计划,没有完成。

2、业务不精,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平时工作任务,对业务知识钻研不够,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同时缺乏一种对业务方面刻苦钻研的精神。

3、工作方法简单。处理事情方法简单,有时候不能够很好的配合各个口的工作,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思者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来看待。

主题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二

浙东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这里有着一个少为世人所知的古村——走马塘。千年古村走马塘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茅山镇,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也很多,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现共有人口1500余人,全是陈姓。村落格局完整,水系、桥梁大都保留了古村的风貌。而规模庞大的清代古建筑群更是蕴藏着很多令人惊喜的精致遗存。村里最大的建筑群叫中新屋,建于乾隆年间,整片建筑共432间,檐弄相通,无论从哪一间出发,都能绕到所有的房间。下雨天的时候,在这个超级大院里穿行,不需要撑伞。

走马塘独特的水系,也是一大特色。全村由四条河流环抱,有紫来桥、西沈桥、庆丰桥等,联通各水系。东邻漕、邵家漕、蟹肚脐、后王漕、徐家漕错落其间,还有十余个大小参差、形态各异的小池掘于村中。走马塘先民建造的水系能泄能排,形成了完备的河网防护系统,能使村民最大限度地抵御旱涝和火魔的侵袭。沿着古村的石板路探寻,檐牙高挑的明代建筑随处可见,而清代老宅更是比比皆是。石池头池边竖有一块“公禁碑”,公禁碑初看并不起眼,简单的长方形,上书“汤浅秽污,投掷废弃,堆积馀岸,雍塞通沟”十六个繁体字,古人意在教导后人应注意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想不到几百年前的先人们就能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走马塘村四周为护村河,成长方形格局,通过平桥与外界联系。穿过气派巍峨矗立于村口公路边的“中国进士第一村”的新建牌坊,步行不远就到达了走马塘村东南侧的紫来桥。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已经颇有些年月了,桥下多块刻字的条石与石块在无言叙述着它久远的过去。

从紫来桥进入村内,首先看到的是浙江大学将这里列为中国古代史研究基地的石碑,旁边茅草与垃圾环簇,表明这里确实蕴涵着不少的历史沉淀,但又似乎已经被遗忘。自紫来桥沿南街穿行不远就到老街了。老街并不长,大约有二三十米的样子,为沿街木质二层楼,可以看出这里过去是商业所在。老街东面就是“遗忠堂”,门口坐了很多闲聊的村民,而两件明代雕造的石鼓也成了休闲的座椅,这里就是所谓的“擂鼓墙门”。

走出“遗忠堂”继续向西就到了位于村子西南角临河面水的新陈氏祠堂。祠堂相对就大一些了,墨墙高耸,“福”字顶悬,门柱上是 “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对先人赞誉的楹联。祠堂前面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平地。正南不远是进士桥,依然觉得这才是古桥,这远比现在经过改造过的紫来桥显得有古韵。祠堂西南墙楼相连为一东向两层老房,为过去村码头所在。房子有两根柱子已经被现在的红砖所替代。但此处境界颇为和谐静谧: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垠,几条废弃的水泥船侧沉岸边,一块块镂空的拴船石上刻满了时间的印记,树荫下洗衣的村妇一声声击打着石板,几只悠闲觅食的草鸡在踱来踱去,偶尔若干小鸟飞停于树枝头或屋檐坡顶,还有杂草、苔藓……一切都写意素描出了一个无为的古村头的农意韵味。

千年古村走马塘不仅有江南乡村的小桥流水和中国传统的宗祠古宅,而且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石花窗。现存于走马塘的60多个石花窗大都用青石、红石雕作而成,其中有一扇石窗融门窗为一体,能开启关闭,不像普通石窗固定在墙上,堪称江南一绝。 走马塘曲折的小巷里,两侧的墙壁上不时有精美的石雕和砖雕花窗出现,乾坤窗、八仙过海、古钱形花窗及其他说不出名字的无数花窗。 窗上所饰各式图案,人物类有“八仙”中的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等;文字类有“福”、“乾”等,寓意丰富深刻。古村最精妙的石窗在新祠堂后面的一条小巷中,古建筑学文献中将其命名为“浙南石窗”。石窗雕刻细致,并且可以开启自如,和木窗并无两样。走马塘的独特生存空间和文化氛围,使陈氏一族以耕读起家,求学为志,德行文学,斑斑可考。抬头四顾,雕梁画栋,屋顶飞檐随处可见。这里气势最为恢宏的当数五马墙了。五马墙分五个飞檐,递等上升,上面雕有许多精美的图案。这时,一缕金色的阳光破空而来,正好照射在飞檐之上,一明一暗,仿佛穿过时空隧道,看到走马塘先人们白衣素衫,手捧尺牍,沐风而诵。

在走马塘,可以看到沉甸甸的文化积淀和随处可见的明清建筑。沿着村中的石板路,两旁大都是檐牙高挑的白墙黑瓦江南风格的明清建筑,在宋祠里有许多贴在壁中的斑驳报帖,如中进士喜报报帖,显示了这个千年古村特浓的文化内涵。

前新屋是古村最主要的建筑之一,屋前有村中最大的荷花池。 沿路继续折折前行,就到了最为开阔的村东部中心荷花塘了。荷花塘面积千余平方米,此时正荷叶田田,一涵碧绿,塘中央有两条石砌的独板桥,人行其中远看去就像是走在了荷花中间。前新屋并排建有四套房子,当初分配给兄弟四户人家居住,现在中间两户的房子已由现代建筑代替。穿过前新屋,迎面而来的是客堂,一左一右两排正屋,是屋主人及其子女们的起居室,正屋再往左里走是偏房,供下人们居住。据说陈氏以耕读传家,门风极正,取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与“刚直不阿”之喻,要求子弟以荷为做人的规范,故在家门前挖这二亩水塘,盛植荷花,这就是君子河畔的所谓“君子花”吧。荷塘边的民居,称之为“中新屋”,大多保留着青砖粉墙飞檐翘角的古典建筑风格,只是中间有一座现代的小楼多少显得不和谐。中新屋坐南朝北正对荷花塘,占地近4000平方米,是走马堂目前最有古韵、规模最大、人气也相对旺的地方,数十户分享五个天井。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走马塘的很多老宅的门厅以及屋檐下有燕子栖息。这一方面让人感到了这里淳朴的民风,但是更给人的是一种对物是人非的社会变迁的感慨:进士世家已成过眼的烟云,可以说这里目前最气派的就是村口新修的“天下第一进士村”的牌坊,也正是这“天下第一进士村”的名声也才不时吸引人来。

走出村子立于牌坊下,看着“中国进士第一村”下的“一清二正勋名振朝纲,四靖三清德望闻乡里”等赞誉的联句,不禁陷入了对走马塘的深思。走马塘是平常的,这里也许不应当作为“进士第一村”来定位,因为进士只是一个结果;这里应当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一个农家通过读书不断改变自己的村子;这里是陈姓进士萌发希望,奠定人生基础的地方。因此对于别人称走马塘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的说法是不认同的,觉得这里说是“千年古村,一脉相承,世代耕读、田园而乐”似乎更为确切。

20xx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向全球推广的首届“发现中国?魅力小城”在评选出的首批18个中国魅力小城中,鄞州走马塘村获称中国“魅力小城”。

主题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三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农业农村工委人员、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6个乡镇(街道),实地视察部分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其建设项目。召集10个相关部门和东、中、西片12个乡镇(街道)及部分村干部、农业产业带头人进行座谈交流,台风“利奇马”过后又走访了两家农业企业,广泛收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由5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五年实施意见,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进,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12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出抓好24个产业带项目建设,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资11.75亿元。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5条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二是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荆镇被列入2019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300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14个、达标村161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2个、样板村3个。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五是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依托“党建联盟”,多渠道推进村集体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增长21.26%和21.67%。去年,示范带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消费6000万元。同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扶贫工作。

(一)基层对示范带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覆盖到的乡村较少且大部分位于乐清东部,面上其他乡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示范带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示范带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标限制,租地建设情况较为普遍,后续维护资金压力较大。

(二)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一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度低。除铁皮石斛等少数产业外,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农业种养加、农业+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服务、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办公楼或者旧厂房出租,持续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区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资本进入受区位因素、土地指标等限制较大。三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低,超强台风“利奇马”给灾区种养业造成重创(全市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5.3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7.12亿元),非洲猪瘟使养猪业伤筋动骨。

(三)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乡村规划操作性不强,村居规模化调整之后,规划修编未及时跟上。二是美丽乡村创建氛围不浓。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偏慢,创成覆盖率较低。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乡镇街道建城区之外的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此外,调研中反映较多的还有: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农村文化礼堂管理运行不到位,常态化活动难以持续。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配齐配强乡镇干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反映较多的农村产业用地需求问题,建议进行专项调查、认真研究。对一些农业临时设施的搭建、自产自销农产品加工展销用地应尽量放宽政策。还应出台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商资本下乡的配套政策,并持续发力。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在农业保险、农村交通、饮水住房安全、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完善提高;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贫防贫减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利奇马”台风造成的惨重损失呼唤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品种范围,加大参保的财政补助力度。保险公司要提高保额,降低保险费率,并合理及时足额理赔,切实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二)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全面振兴。示范带建设应尽量覆盖到更多的乡镇街道和村居,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虹桥等几大集镇要设带设点,中雁绿道示范带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盖到的地方,要深入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示范带成果,增强乡村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设计振兴目标。乡镇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社会资本参与,打造自己的示范带、示范点。有关部门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整合资金,联动配合,聚焦发力,把示范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努力实现以点带面、由线到片的全面振兴。

(三)进一步引导农村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各级政府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村产业振兴。一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带动,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拉长产业链,增强农村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经济等,加快培育新业态。三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入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市建立相关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示范带动强的现代化乡村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和农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营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四)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 “全域美”。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结合村(社区)规模调整和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及时修编村庄规划,在建设用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预留发展空间。按照市域乡村规划确定的特色村、重点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分类建设,引导村庄个性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认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建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继续抓好截污纳管扫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拆除一些难以改造提升的公厕,可采用嵌入式公厕替换。广泛开展“一村万树”、农家庭院绿化美化等,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视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问题。要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监管,积极探索解决公用设施后续维护资金来源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或维护跟不上而影响使用、造成浪费。同时,示范带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农村本土人才、职业农民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断加强,同步推进。

主题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四

 围绕进一步加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人才建设、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6月13日,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组织座谈等方式对我市xx县、xx县部分乡村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结合我市实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乡村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匮乏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发展。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佳。我市乡村实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现象。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的占比较多,35岁以下的乡村实用人才较少,缺乏后备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乡村人实用才学历层次较低。人才分布不均衡,有的乡镇街道人因为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导致人才集中于几个乡村。 二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我市乡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猛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乡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双要素匮乏,致使乡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乡村实用人才和优秀的村书记是我市农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应充分发挥典型作用,通过政府正向奖励、正向宣传,让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对周边农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被社会所认可,最大程度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创新智慧和热情。但是,当前乡村已有的很多实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优秀的乡村实用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类媒体对乡村实用人才的典型报道较少,影响了乡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市乡村诸多部门对乡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主要有农业局、科协等,但相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训内容又往往会存在重复性,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当前三农发展的要求。

    (二)乡村生态环境欠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全市乡村环境、人居环境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部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致使“脏、乱、差”现象难以彻底根除。二是乡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乡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对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乡村大量使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烧秸秆现象,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乡村农业体系不完善。我市乡村对于大规模健康养殖、水稻种植产业、乡村旅游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些力度还不是很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乏力。一是农业不大也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培育困难,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全市乡村在传统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升级重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对于乡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强镇、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建设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几点建议。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把干部资源向县(区)倾斜,把精力、资源、力量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增强班子领导“三农”工作能力,把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二是创新教育培育理念。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 怎样更好种地,谁来帮助种地”的历史性难题,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和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所谓“培育”,虽然与“培训”仅有一字之差,但与“培训”有着较大的差别。“培训”仅是传授知识及技能,而“培育”则包括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市场培训、思维培训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乡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吸收各类实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充实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创造各类适宜的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农业高技术高技能、市场推广、机关党建等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大量吸收涉农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会、人才交流大会、赴外招引人才活动等各种形式,鼓励我市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多层面地进行宣传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第三方服务建立村中的物业管理组织,加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权负责管理村清洁卫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培育一批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三是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重要水资源流域整治和保护,保护好饮用水源。

    (三)不断推进乡村农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农业融合体系框架。继续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园林特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梅花鹿、东辽黑猪、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整合集中连片原料基地、加工园区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区域性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及模式。二是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框架。提高黑土地和高标准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耕种机械化使用率,全面提升田地、水利、道路、山林、电力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耕种质量。按照各地资源禀赋特点,注重分工协作,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借助部分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民俗旅游的发展契机。注入文化景观元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田园人文乡村旅游产业链,创建一批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农产品电商化和物联网工程的建设,围绕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市场等地,建设一批可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的设施,择优选择和推介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意向的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开展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

主题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五

我们要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既要学好第五部分的第三条,还要学好其他有关的章节和内容。

我将借这个机会,就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话题,给大家谈五点体会和思考。

第一,时代背景。也就是说,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家知道,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转化,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从供给来看,过去我们主要是关注数量,现在更加注重质量,过去主要是保供给,现在还要保安全。

再比方说,从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来看,过去主要是强调农业的生产,农业的产业发展,现在我们既要做好农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围绕着农业做好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从过去的一产到现在的三产融合发展。这也提出来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提质增效。

第三个方面,从农村的生态环境来说,过去我们要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是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让农民宜居、宜业。现在我们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还要能够吸引城里人到农村休闲、渡假、投资、兴业。

第四个就是从农民的收入来看,过去我们讲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是要满足农民的衣、食、行的要求。现在我们不仅要满足这些要求,还要满足农民的就学、养老、居住等一些新的要求。

总体来看,新时代人们对生活需要的要求也对我们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这个主要矛盾转化的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们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平衡、不充分。

从不平衡来看有三个问题,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不平衡,比如现在城乡差距还有2.7:1,这个数据和世界银行讲的世界的平均经验数据2.5:1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家知道,我们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分配其实还有一些不同的研究给我们提供新的判断。如果考虑到计算方法的不同和我们实际计算的一些项的漏项,学者的判断现在的城乡收入差距在4.5:1。

第二个不平衡,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平衡。从水、电、路、房和教育、文化、社保、医疗这八个方面,我们从感受上就能看出来差距。我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第三个不平衡,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比如东部地区一些城市郊区出现了一些十亿元村,百亿元村,有些地区还很贫困,还有空客村和贫困村。

不充分也有三个表现。一,农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我们从“三力”来看,综合生产能力,土地资源透支,生态环境超载,双重约束压力很大。二,资源利用的不平衡,农业、秸秆还存在大量的不能充分利用,这个秸秆的不能充分利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等于丢了一半农业。三,农业基础不平衡,就是持续发展能力,防灾、减灾、抗灾,遇到灾害还是没有办法,马上就下去了。

所以,不论从农业的生产能力、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力,还是由27%的农业劳动人口支撑着不到9%的农业生产值来看,我们的基础依然薄弱。

第二个不充分,资源利用不充分,刚才我讲了,土地、劳动、资源利用不充分。

第三个不充分,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不充分,比方说我们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其他的一些方面。我们讲农业投入主要是看渠道,另外农民增收,现在主要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还很低,农民增收困难,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也是我们增收不充分的原因。

这样看来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一方面是对我们的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从不平衡、不充分方面凸显了我们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一方面是目标导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给我们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问题导向,我们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发展尤其突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时代背景。

第二,历史方位。我们怎么看待这个战略?这个战略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是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样一个历史交汇期提出来的,我们就从这两个角度去解读。

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20_年我们提出新农村建设,讲了五句话20个字,这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讲了五句话20个字,这五句话我们对比一下,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也就是说,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时期它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二,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第三,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我们看十九大报告,从原则上来提“乡村振兴”,我看有这样六条。

第一条,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我们要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行动指南。

第二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也要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说要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来实现“乡村振兴”。

第三条,行动举措、战略安排的五句话20个字,实际上都体现了“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也要统筹推进这五个建设。

第四条,坚持两个优先,这次特别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第五条,要强化两个保障。“乡村振兴”需要有体制机制创新,需要有政策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就是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六条,加快两个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第二个任务就是生态宜居,我个人理解是两方面。一个是生态,一个是宜居,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是我们农村留住人,吸引人的重要方面。我个人想是不是要促进三个转变,完成三个任务。三个转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发展方式要转变。要构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绿色循环的这样一个生态体系。第三,发展模式要转变。这是三个转变,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模式。

四个任务。第一,治理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很多地方土壤污染了,水源污染了,大气污染了要治理,我们出台了三个十条,“土十条”“水十条”“气十条”。出台了三个规划。第二,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和修复好,要依照尊重自然、修复自然的方式修复。第三,建立多元化甚至是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第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这是生态宜居。

第三个任务就是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我们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弘扬传统文化,把很多文化遗产保护起来,特别是李司长原来讲的三古,古村落、古建筑,古村寨,要保护好。还有把文化设施和文化体系搞好,文化建设乡村文明没有基础设施、没有公共服务体系也不行,治理有效,这里既要治理,还要有效。

我们要加强农业农村的基础工作,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还要加强基础工作,这个基础规律既有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有执政体系的基础。第二,建成农村治理体系,这次我们提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第三,要培养造就三农工作体系队伍,我们提的叫“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样的队伍造就出来,实现乡风文明。同时,要挖掘传统文化。最后,生活富裕,还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这本身既是富裕的内容,也是富裕的表现。建设美丽乡村,就是村容整洁的问题,比如垃圾、污水,如实施三年的“厕所革命”。

最后,政策措施,或者叫体制和举措。整个十九大报告里面,400个字讲了六条政策举措,我概括为叫三个制度,三个体系。

三个制度就是土地制度,强调承包关系要稳定,强调三权分置,这是农地。同时,还要对建设用地的三块地,征地、宅基地、基建地进行改革,实际上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振兴问题。二是经营制度,既包括经营主体的培育,经营方式的创新,处理好小农与农业现代化的衔接这些内容。三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改革上我们写了三句话非常重要,第一句话讲内容,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第二句话,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另一方面,壮大集体经济。这件事涉及两个主体,一个是集体,一个是农民。

三个体系。第一,产业体系,产业生产运营体系。第二,服务体系。第三,治理体系。我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谈五点体会和思考,简单来说就是时代背景,既有要求,又凸显了矛盾和问题,所以既必要,又紧迫。第二,历史方位,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又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第三,总体要求,就是六条。第四,主要任务,五个任务。第五,政策举措,也是六条。

主题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六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鉏。”当蓦然想起苏辙《咏茶花》的这几句诗时,我就乘坐在去安溪尚卿乡的车上。

冬日的阳光像慢慢地展开来的折扇一样照射到宽阔的公路,照在车窗上,只见温暖的光芒,随着急驰的大巴车在身后上下飞扬。泉州市作协组织的安溪尚卿采风采访活动,在和煦的阳光朗照下,前往这个被称作“中国滕铁工艺第一乡”的古镇,车子沿着蜿蜒的公路行走,进入尚卿,只见山上林木葱翠,山中雾海流光溢彩;层层梯田,簇簇茶树围绕山间,仿佛一幅悬挂在天边的水墨丹青。在城里呆久了,这样的景色,一旦闯进人们的视线,让人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福建安溪尚卿格美茶花文化公园位于风景秀丽的翰卿村格美山麓,方圆千亩,园中栽植的名贵树种达一万余棵,远远望去,似一团团绯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恍如仙境。走在茶园小径,山坡上漫山的茶树迎风傲立,那满树怒放的茶花,争奇斗艳,绚烂多姿;走近细看,有的花朵向上盛开,如同灿烂的笑容;有的花朵低垂,似少女含羞的脸颊。我走近一棵盛开的茶树,掐了一瓣花朵,闻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醉。陪同我们参观的中国台湾园艺师说:“这种茶花叫香水茶花。”就在凝眸间,让我感觉它是一朵奇妙无比的花,它的花香袭人。不知谁叫我摆好姿势,于是,在茶树旁留下美好的瞬间。

陪同我们参观的乡党委书记汪礼才指点满山茶树,胸有成竹。他说,“格美茶花文化公园是以宗教和茶花文化为主题,规划占地面积500亩,由乡贤廖清江先生为主捐建。现已完成观音寺、观音文化广场、登山道,山上种植名贵茶花500亩1万多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茶花树3000余株。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要将这里建成群众休闲旅游乐园。”眺望半山腰,一尊十几米高的观世音菩萨雕像巍然屹立,备显尊严,喻为佛光普照,福佑宏泽。我想,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尚卿山乡的峰峦叠嶂被冬日的阳光照耀着,茶花文化公园、茶叶庄园沉浸于苍茫翠绿之中。登临此地,目睹此景,好一派大地的恩典呵!

在五阆山麓,我们看到誉丰国心茶叶庄园,徐徐展开的一幅青绿茶山美丽画卷,远山的茶树,近处的茶厂,整座山洋溢着大兴土木的建设之中,蜂蝶的飞舞,采茶的忙碌,早已淹没在采摘茶叶收成时节的丰姿中。泡一杯国心茶,品一品茶的馨香,“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据誉丰国心茶叶有限公司张总监介绍,国心茶产于五阆山,处于东径117度,北纬25度,方圆百里无任何污染源,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日照短,且早晚云雾笼罩,能提高茶叶中所含的茶胺酸及可溶氮等人体有益成分。他还告诉我们,国心茶从茶树培植、茶园生产管理、到精制生产,真正做到“看得见的健康”,是一种健康生态的时尚茶饮品。走在茶园小径,满目苍山翠绿,雄伟的五阆山迎迓着鲜丽的朝日,轻爽地微笑起来。此时,漫天的霞光,像泼墨一样点染整个山峰,然后慢慢地从山上抹到山下,山腰间的楼房,通往茶厂的小道,也渐次在晨光中被清晰地描画出来。

在制茶车间,一座偌大的厂房,我们看到一些先进的制茶设备,尽管我们来的不是采茶季节,但可以想象那火热的制茶劳动场面: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将经过晒青和晾青后的茶青倒入“摇青机”进行摇青,鲜叶在摇青筒中进行碰撞、散落、磨擦运动,轰鸣的摇青机在工人的操作下,像在演奏劳动进行曲一样令人陶醉。经过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利用“速包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进行揉捻,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从叶状到颗粒状的神奇之作全在这里,当然每一道工序都是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其实,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环节出差错,就不能成好茶。制茶的这种情境,让我想起余姚诗人黄宗羲的《制新茶》: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

两筥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

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劳动之余,制茶人用瀑布泉泡上一杯瀑布新茶,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该是何等的惬意与满足呵!

血红的夕阳,在云朵霞片中徐徐下沉,四周黛绿的群山,变得一片棕红。当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别尚卿乡的时候,望着车窗外,一张张微笑的脸庞,一幅崭新的山村剪影,眼前的情景,让我无法形容激动的心情,于是,在心里默诵着一句话;祝福你,吉祥尚卿,美丽乡村。

主题乡村直播带货心得体会报告七

营建乡风文明,创建“有风骨”的新乡村

移风易俗,重塑精神风采

“展开移风易俗、宏扬时期新盛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腐蚀。”湖南省承接十九大精神,也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文明办关于推动移风易俗建立文明乡风的意见》,对移风易俗做出了相干规定和要求。最近几年来草坪镇展开移风易俗文化宣导,通过村民脍炙人口的文化艺术情势进行风俗教化。

村规民约,撬动乡村善治

移风易俗的方式既有文化宣教手段又有规约治理手段。从治理论视角来看,移风易俗主要依赖基于“地方性知识”而构成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指村民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保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束缚规范村民行动的一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是一种介于国法与家规之间的生活规则,具有民间性、乡土性、自治性、成文性等特点,村规民约结合村域实际将国家法律地方化具有推动村民自治、整合农民利益、增进文明乡风建设等重要功能。村规民约正是乡村自治的重要情势,通过村规民约增进移风易俗,切实推行“风俗之治”,是乡风礼俗参与“善治”的进程,更是传统中国移风易俗的治世价值当代传承与宏扬的进程。

见贤思齐,引领文明乡风

宏扬乡贤文化,提倡文明风尚

儒家伦理在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上有“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的价值设定。乡贤一词系指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有才能、有名誉而深为当地民众所尊重的人。地域性、知名度和道德观是构成乡贤的三个基本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草坪镇培养、发掘新乡贤,进一步发挥新乡贤垂范乡里、涵育乡风的作用,以乡贤带动广大大众建立见贤思齐、崇尚典型的意识,提升全民素养,培养浑厚民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成立慈善协会,送温暖树乡风

“大善为官,小善为慈”。草坪镇放羊坪村慈善协会,于2016年9月9日成立,由热情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各业人士组成,为依法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历的非盈利公益社会团体,专为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贫困户及不幸者提供救助。目前协会成员共有97名,截止2018年9月,慈善协会已召募捐款14万元,救助特困大众上百人,发放救助资金9万多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