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学与人生课程心得体会和感想 文学与人生听课感想收获(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6:53:35 页码:12
文学与人生课程心得体会和感想 文学与人生听课感想收获(3篇)
2022-12-27 06:53:35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文学与人生课程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初上这门课,第一感觉是懵的。啥叫现当代文学?经过老师简单的一番讲解,貌似明白了,就是现代和当代的文学研究嘛,有点说了当没说的感觉,不过,以后估计就会知道了。开始上课了,第二感觉是新的。张老师想法很新奇,教法很新奇,简直让我“耳目一新”,越发对这门课开始好奇了。然后上了两回课,第三感觉来了,但是这感觉不太好,是“烦”。既是“烦恼”的烦,也是“心烦”的烦。烦恼的是,老师让我们自己下去收集资料、整理、找切入点上课时进行分析,但是具体咋整并没说明;心烦的是,想要做好吧,就得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准备,想敷衍了事吧,又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所以每每都在纠结复杂的心情中,把“任务”完成。没错,就是“任务”,一开始我确实是这么认为也是这样去做的。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其实也蛮有乐趣的,是种“痛并快乐着”的乐趣。

再来说说每次的发言,刚开始确实很不习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偶尔还要应对张老师的“提问”和“点评”,每每让人都觉得有些尴尬和紧张。不过,熟能生巧嘛,也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了,多几次似乎还蛮享受那种发言的感觉,每次都能对自己有些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不足或者少有的“优点”,想想也还是有点小开心。

最让我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吸引我的,就是张老师的那张“嘴”,也可以说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貌似大多数时候没有逻辑可言,基本都是跟着感觉走),总之说来,是一种人格魅力吧。就那么随便说说,首先把自己乐的不要不要的,然后也把我们逗乐了。这种幽默感,或许也是欣赏文学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吧。听张老师讲文学,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学习,他总能在字里行间发现许多我们发现不了的“秘密”,并且对其进行想象、联想、扩宽、凝练等等,简直是信手拈来,这也是极为让我佩服的一点。

还有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也真是个个深藏不漏,各有千秋。每次上课,既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也是一次棋逢对手的一较高下。在这场人数不限,题材不限,内容不限,近乎完全自由的较量中,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战,或者选择旁观学习。我在后来的学习中就很少发言,一来确实是懒,不想准备,这里做个自我检讨;二来是在倾听了两回别人的发言后,我发现,全神贯注的倾听,将自己放在一个旁观者或是倾听者的身份上时,又能有些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审视自己。

随着学习的深入,真的越发觉得自己的“无知”和“不足”,或许这些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过去一直没有发现或是自己不愿意发现,谁愿意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呢?但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我想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也才能让自己逐渐变得“丰盈”一点,不想自己的内涵跟外形一样瘦削,那就显得自己真的太“瘦弱”了。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么?在我看来,文学也应当有这种力量。

也不知道下学期是否还能再开这门课程,如果可以当然是极好的,如果不能我也会在这一年里学到的皮毛上再继续学习,有个成语不是叫“笨鸟先飞”嘛,我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么笨啦,只要肯走心,愿意去学习文学,那么也是学无止境的吧。

幸运的是加入了精品班,即便下学期没有这门课了,倒也是还能看到张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和交流,这样看来也不至于太遗憾,但是感觉里面也是高手如云呐,看来为了能有一席之地,我还得努力再努力才行呐。

以上的种种闲言碎语,说是学习汇报,也不全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心里话吧,既是要真性情的表达,那就只能尽可能的让自己显得“真实”点咯。

对于文学与人生课程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一、指导思想:

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化,使同学喜闻乐见,尽可能发挥每位社员的才干,为同学文学水平的提高带给有利条件。加强计划与指导,使活动向规范化、经常化发展,让活动取得实效与长效,从而使文学社活动蓬蓬勃勃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二、工作计划:

1、继续完善文学社的规章制度,完善文学社组织结构,争取让文学社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宣传窗口。

2、定期完成社刊《雏鹰》的修改发行工作。提高刊物和稿件的质量。

3、建立文学社社员档案资料卡,包括学生详细资料,星级评定、作文发表登记等。

4、继续开展文学讲座,以扩大文学社成员的视野,提高文学修养。并将文学讲座作为另一形式的文学社成员大会。讲座邀请校外或校内的一些优秀老师与社员们进行交流,使社员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潜力

5、用心配合校园每一次活动,撰稿并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

6、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稿件的数据统计工作。

7、学期末召开表彰大会,对学期中表现优秀的通讯员社员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

8、开设寨里河镇中心小学文学社网站,增设文学社qq群,为文学社成员带给交流平台,多方位完善、展示文学社形象,提高文学社的影响力。

9、为了丰富社员文学生活,开拓社员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文学社计划在本学期开展一次采风活动,并在社员采风后写下的较好文章以供日后展出。

、本学期文学社工作要开展得要认真仔细,透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刊物的影响力。用心开展校际交流,将优秀文章寄往有关报刊杂志等。

对于文学与人生课程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说实话,农村的学生不如城里的学生见多识广,尤其是农村的语文学困生,认为学习语文简直就是浪费生命,唉!不幸啊!我结合自己的不长时间的语文工作经验,简要的说一下自己的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1 课堂监督

课堂上时刻注意学困生的“动向”,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多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多动口,体验到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使他们爱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并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继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课外辅导

学生们一般家里学校不是太远,一有时间,我就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时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晚回家一会,也可以是午休时间,还可以是可见得大休息时间,找个学困生谈谈心,询问一下“今天的课堂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并且可以个别辅导一会。

3、优生帮助

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或“几帮一”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上能取得较大的进步。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向学困生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小窍门等。与此同时,教育优生不要表现出自己学习上的优越感,以免使差生产生反感情绪或自尊心受到伤害,不仅无益与学习,反而有害。那么优帮差就只会是一厢情愿了。

4、书籍开路

一些语文学困生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爱好,积极利用,使他们学语文。多找一些课外书或是在图书馆里借课外书(农村的孩子条件不好,家里很少有藏书,也很少有学生买课外书看,所以他们看的课外书质量和城里的孩子没法比)书籍的性质是积极向上的,也是他们看得懂、喜欢看的,这样不仅能拓宽他们的眼界、知识面,还可以趁此机会要求他们写写读后感、评价人物、写写心得等。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识到语文学科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很重要。

5、多奖少罚

灵活采用奖惩机制,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并鼓励其再接再厉,继续进取。让学困生要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价值被别人肯定的好心情。对他们的小小不然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希望和要求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进行诚恳的说服教育,而不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苛责。

6、家校联合

家长与学校一道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即使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波动情况。经常、定期家访,适时的给家长一些情报,让孩子在家里能得到表扬和肯定,以促进其转化。

总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几千年前的老祖先都这么说。措施都是人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学困生的尽快转化。我在工作中就是这样做的,虽然没做到最好,但是我会想办法做得更好!农村的孩子条件虽不好,但是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啊!农村的孩子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人”,这是我的想法。我觉得也应该是广大的农村一线教师的心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