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 做完实验之后的感想(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7:37:20 页码:14
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 做完实验之后的感想(9篇)
2022-12-27 07:37:2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天下午,我们捉了许多蜗牛,从中挑选出3只比较健壮的,分别编了号,还给3只蜗牛称了体重:1号12克,2号11。5克,3号12克。为使实验更加精确,我们还借来了砝码。

我们先用一根细线系住一个10克重的砝码,并把它拴在1号蜗牛的壳上。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i号蜗牛。心想:这下你神气不起来了吧?可没想到,它竟拉着砝码,轻松地向前爬去。于是,我又小自地放上了一个10克重的珐码,看它仍旧毫不费力地拉来拉去,我一下子把砧码加到了100克。此时的蜗牛仍未显得吃力,直到我把砝码加到210克时,它才“面露难色”。只见它把脖子伸得老长,四根触角笔直地竖了起来,身子紧紧地贴在桌面上,我在一旁看了大声喊道:“加油哇,加油哇!“蜗牛似乎听懂了我的话,身子东摇摇西摆摆,拼命地拉。可是挣扎了半天,也未能往前爬动多少,它这才垂头丧气地把头缩了回去。于是,我们记录下1号蜗牛最后的成绩:拉动200克砝码。

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给2号、3号蜗牛做了实验。结果是2号蜗牛能拉动240克砝码,3号蜗牛能拉动260克砝码。

小小的蜗牛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拉动比自己重许多的物体,这是为什么呢?随着我知识一天天地增多.我想我今后一定会知道这个谜底的。

去年秋天.我们班买了几筒香菇种,做育菇实验。我们剥去了包在筒上的塑料膜,然后把它们放在事先砌好的长方形坑内。为了保持温度和湿度,我们把塑料膜垫在坑底和围在坑四周,坑的上面用湿布罩起来。每天中午,我们打开罩布,给它们通风半小时,并在塑料膜上洒些水。

半个月后,香菇筒由白色转为褐色。又过了半个月,香菇筒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了。接着,凸起的地方裂开了小缝,小香菇出来了,像小纽扣那么大,褐色的,有趣极了。我们每天给它们通风、洒水,不到一个星期,我们育的香菇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均匀后,香菇筒轻了,我们便用一根8号铁丝,竖着给香菇筒打二个洞。然后放在清水缸里用石块压着,浸一昼夜,再把它们取出来。我们又把它们放进坑内,照原样管理。十多天后,小香菇又出来了。

第二批收获后,我们又把菇筒浸入水里进行第三次催菇。在这期间,我们发现一筒菇种上有了深绿色的东西,而且在渐渐扩大。问了菌种厂的叔叔。才知道这叫绿霉菌,是香菇的大敌。我们按他教的方法,用清水小心翼翼地把绿霉菌清洗掉,并在患处涂上石灰,才使病情得到控制。后来,我们又收获了二批,共采香菇5。1千克。

(1)12月前后,气温最低,香菇发菇最困难,我们就在没有风的夜间,把香菇筒搬到室外挨冻,接受冷刺激。香菇筒白天在菌床里“加温”,夜里在室外“挨冻”,经过几次冷热刺激后,很快就出菇了。

(2)气温在10—200c时,香菇不仅出得多,而且氏得快。

(3)靠近窗口能照到一些阳光的菇筒,比没有阳光照射的菇筒出菇多,长得也好。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金工实习(一)》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 江苏徐州丰县奥鹏

层 次: 高中起点专科

专 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年 级: 年春/秋 季

学 号:

学生姓名: 胡贺

1.请简述根据所起的作用不同,切削运动可分为哪两种运动。

答:切削运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主运动是提供切削可能性的运动。在切削过程中,运动速度最高消耗机床动力最大。

进给运动是提供继续切削可能性的运动。

2.请简述卧式铣床的组成及其作用。

答:组成:床身、主轴、纵向工作台、转台、横向工作台、升降台、横梁和底座等组成。

作用:

床身是铣床的基础零件,用于支撑和连接铣床各部件。

床身的内部装有传动机构。

底座用于支撑床身,并与地基连接。

3.请简述牛头刨床的组成及作用。

答:组成:床身、滑枕、刀架、横梁、、工作台、底座。

作用:

床身用于支撑和连接刨床各部件、其顶部水平导轨供滑枕作往复运动用。

滑枕带动刨刀作往复直线运到。

刀架滑枕前端安装刨刀的部分。

横梁可沿床身前侧垂直导轨上下移动。

工作台用于安装夹具和工作。

4.刨床主运动是什么?

答:刨床主运动是滑枕带动刨刀的反复运动为主运动。

5.平面磨床的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

答:组成:平面磨庆由床身、工作台、立柱、磨头、电气操作板组成。

作用:磨头:砂轮装在磨头上,砂轮可高速旋转,磨头可沿庆身后部横向导轨作横向及前后移动或进给。磨头还可沿立柱上的垂直导轨作垂向及上下移动或进给。 工作台安装在床身水平纵向导轨上由液压传动实现工作台的纵向及左右往复移动。工作台移动的速度可根据磨削加工的需要进行无级调速工作台装有电磁吸盘。用以装夹钢、铸造铁等磁性工件。

6.外圆磨床的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

答:组成:万能外圆磨床由床身、工作台、工件头架、尾座、砂轮架、电器操作板等组成。

作用:

砂轮架:砂轮装在砂轮架上。砂轮由单独电机驱动高速旋转。砂轮架可沿床身后部横向导轨作横向及前后移动或进给。

工作台:工作台有上下两层。下层带动整个工作台沿床身水平纵向导轨作纵向及左右移动。上层可相对下层工作台翻转一定 角度用以磨削锥面。

工件头架:安装在上工作台上根据工件的结构不同工件头架上可以安装卡盘,也可以安装前顶尖。

7.请简述z412型台式钻床的工作特点。

答:

8.麻花钻的结构包括哪些?

答:

9.扩孔钻的特点有哪些?

答:

10.攻螺纹要点包括哪些?

答:

11. 学习心得

为区分实验报告是否独立完成,请写些自己对该实验课程的想法或者学习心得。(本段在完成自己内容后删除。)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实验器材:

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二、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四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五

为了使化学实验室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责任书:

1、实验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2、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违规操作后果自负。

3、学生进实验室学习或试验时,结合要做实验的教师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并监督、指导学生按照试验操作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如因教师无故离开或指导不当发生事故,由实验教师负责,在试验过程中由于教育不当或违犯试验操作要求而发生化学药品烧伤学生、触电、中毒等学生身体伤害的安全事故。按照《马良中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按要求上报。

4、对于在实验室存放的危险药品、有毒药品、贵重试验仪器、要按规定贴好标签存放好,不得让学生随意乱动。要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5、试验员要定期检查实验楼、实验室的各项安全防范设备,发现有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向主管校长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6、试验员负责实验仪器、药品的借出和收回,借出要登记,收回要检查,做好记录。

7、严格执行《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责任制度》,熟知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并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8、实验中教育学生要小心谨慎不要让试验药品或仪器灼伤、划伤、严禁学生私自乱接电源以免发生触电,化学试验时及时打开通风设备以免教师和学生发生中毒。发生事故后不要惊惶按照事态的发展及时处置或上报,事后向领导提出整改意见。

9、责任人违反以上规定,犯故意、过失、失职或渎职错误,造成学校、师生财产损失或师生伤害的,视情节轻重,将追究责任人责任。

10、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实验教师和学校保存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马良中学(盖章)

实验员签字:

年月日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六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 /g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c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 /mol·l-1

m样 /g

v样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七

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八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1.尿素(熔点132.7℃左右) 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 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 (沸点较低72℃左右) 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 未知液体

温度计 玻璃管 毛细管 thiele管等

1.测定熔点步骤:

1 装样 2 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 装样(0.5cm左右) 2 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

冷却) 3 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1 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烫到手

4 沸点管 石蜡油回收。

5 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对于实验做完后的心得体会报告九

准备实验的工具:一个纸杯,一个量杯,一枚做衣服的针。

实验方法:用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然后在杯子里倒上水。再把量杯放在杯子的下面,等一分钟时间,看看水滴了多少毫升,并记录下来。按照这样的方法依次进行五次。把五次的数据平衡出一个数据用来计算。

实验过程:说起来做实验看似简单,其实真作起来也并不容易。我们第一次把纸杯的孔扎得太大了,不停的往下流,就像一个小水柱,一分钟不到整个量杯就已经被灌满了。接受第一次的教训,第二次把孔扎的小一点,谁知又偏小了,一分钟还没滴几滴。

哎呀!真是难为人。第三次继续接着扎,有了上两次的经验,这次就有了把握,果然,扎的孔正好,正式试验开始。我们俩可忙活开了,一个接水做实验,一个测量做记录.

第一次滴水记录是2.5毫升,第二次2.5毫升,第三次2.6毫升,第四次2.8毫升,第五次2.7毫升,平均2.6毫升。

下面根据2.6毫升进行计算一年的滴水量。

2.6是小数,把它升为3方便计算。那就是:3毫升水×24(小时)×30天(一个月)×365天(一年)等于788400毫升。

不算不知道,一算下一跳。如果水龙头不关紧,任意滴水,那我们一年的滴水量就是788400毫升。就白白的流走了,就这样浪费了。通过这个“滴水试验”让我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看似不起眼,如果成年累月的积累起来还是很可观的。

因此。希望大家要珍惜用水。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缺水,通过这个实验能让我们提高节水的意识,珍惜水资源,一定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