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 谋发展促改革心得(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6:38:32 页码:7
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 谋发展促改革心得(九篇)
2022-12-27 16:38:32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根据《××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课改等四项任务监督检查的通知》(xi教字〔20xx〕8号)精神,县教育体育局于4月20日至4月24日成立三个监督小组,对全县中小学进行监督检查。现在,我们就课程改革、招生准备、“四化”建设和校园学术活动、技术设备的管理和应用四个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报告:

所有中小学基本能够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明显增强,教学方法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课程改革理念深入人心。学校高度重视备考工作,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备考计划和激励政策。老师们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他们都非常重视校园“四化”建设,重视开展校园学术活动,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硬件建设。所有中小学基本上可以保持校园整洁卫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1、课改:实验中学、xx中学、xx营一中、二小学、xx小学、xx中学、xx中心小学等学校做的比较好。其中,xx中学在学习和运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同时,总结出了“五段四强化”的教学模式。这五个部分是:展示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和当前测试。四个增强是:加强小组合作与探索,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四清”任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xx小学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并在课改中专门总结了一首打油诗:

在课堂上展示技巧

我很自信,我是最棒的,

出现在焦点;

挺胸抬头,

笑容满面。

嘴里说,心里想,

说话流利;

清晰的发音,响亮的声音,

嗯哼。不要带上你的英语口语。

拳头,手掌,

肢体语言可以有所帮助;

演示结束后,我让步了。

第二实验小学结合本校实际,总结出“三步四步”的课堂模式。三个动作分别是: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四个步骤是:自学与探究、报告与呈现、难点与规范训练。

2、招考备考:

(1)xx中心学校全体员工重视招考备考,经常听课学习。xx一中、二中招考备考管理规范,教师责任心强,教师办公室备考氛围浓厚。

(2)xx中学领导和老师团结一致,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3)xx营一中,宣传工作到位,招录任务明确,层层分解;xx中学自上而下统一,自左而右(东西)衔接,充满活力,学生素质高,基础好。

(4)xx二中,老师注重巩固基础知识,细化班级管理。“只要学生有目标,班级就管理得好”(纪老师的话)。用班级文化激励学生,大家写出《我的中考梦》《xx我想说》《我的目标》《团体综合量化》。

(5)实验中学师生共同营造招聘氛围。比如九年级教师复习备考会、分校校长备考计划、教研组复习备考计划及实施方案、各班教师复习备考计划的实施措施、补差培训计划等定期召开,为每个学生设置招生备考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招聘准备工作,担任九年级主课,以教带教,以教带教,招聘准备工作有序。

3、四化: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主阵地。每所学校都可以不断完善校园的总体布局和规划,加大校园的绿化、美化、硬化和净化力度,努力营造具有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组织建设:各中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四化”领导小组,负责校园“四化”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确保“四化”顺利、快速实施。

(2)校园绿化与发展:各中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校园绿化面积,并在不同地段承包给各班。花坛管理维护到位,花木修剪整齐,无踩踏、杂物,干净整洁。例如实验中学、xx营中心小学、徐颖小学、田口二中等。还有xx中学、田口小学、xx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购置了大量新颖美观的植物,花卉合理美观。

(3)校园美化净化:各中小学校园路面卫生干净,无卫生死角;每周安排学生参加公益劳动课活动,进行班级个人评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教师参加公益劳动课的积极性。比如龙池头小学和xx营中心小学组织师生参加义务植树、浇花浇花、擦门窗、擦玻璃等劳动,增强了师生爱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4)校园的硬化和亮化;几年来,在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要求下,校园硬化面积逐年扩大,校园主干道、教学区、操场、宿舍等基本达到硬化指标。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不能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放在党的建设的大局中去把握,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还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

领导体制方面,一是在现行领导体制下,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和对同级党委副职的初核等,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落实。二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兼职过多,专职不专现象严重,工作关系不顺,精力难以集中,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

工作机制方面,科学的工作机制尚未系统建立,科学的工作方法尚未探索形成,加之缺乏有效的落实措施,工作方法简单、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各项工作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职能发挥方面,一方面职能错位,存在“大包大揽”倾向,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成了“事事牵头、样样主抓”,有时还充当了“开山斧”、“救火队”的角色。另一方面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全面充分。不能准确把握教育、监督、惩处、保护四项职能,做到全面履职。

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知识素养有待提高,缺乏专业人才;二是系统培训少,培训渠道单一;三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亟待加强。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是干部思想不够稳定,存在不满情绪。

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畏难思想抬头。

三是纪律约束不够严明,自律意识不强。

四是业务培训不够全面,自身素质不高。

五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权威监督不强。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使用等引发的问题突出。

1、承包合同不规范,给以后生产发展过程中发生纠纷埋下隐患。

2、决策运行程序不健全,时有损害村民利益或集体利益的事件发生。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往往不完全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进行,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发生矛盾和纠纷。

二是查办案件力度不够,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有待进一步深入;腐败预防难见效果,腐败大案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和惩治腐败工作的信心。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上浮躁,理论学习松懒。

二是公务消费上奢靡,铺张浪费严重。

三是干群关系上“疏离”,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采取措施:

(一)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先导,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

(二)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三)以严肃党纪政纪为关键,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以强化监督制约为保障,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若干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

(五)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深入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做好治本抓源头工作。

机关效能建设存在哪些症结,有什么解决办法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热情有待提高。

二是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工作纪律有待加强。

三是工作作风不够踏实,工作责任心有待增强。

四是考核制度不尽合理,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解决办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确保效能建设进一步深入。

(二)强化教育,熟练技能,使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四)明确职责,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督促效能建设在工作中落到实处。

(五)加强监察,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效能建设抓出成效,形成机制,影响长远。

四、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干部思想认识比较模糊,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到位。

二是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时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

三是干群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影响村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村民群众权益的维护。

四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村民党员或埋头于生产经营或外出务工,村级组织力量有所减弱,村集体凝聚力不强。

对策措施:

(一)坚持党风廉政教育常抓不懈,按照年初市委《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规定的要求,在全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集中教育活动。

(二)改进村干部工作作风,特别是要加强干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帮扶活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找到群众满意与村务工作顺利进行的结合点。

(三)加强村一级组织建设,对村级组织建设加强指导,合理搭配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助手作用,为村级组织建设和各项组织活动的开展贡献力量。

一是权力的授予和行使不够规范,给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全面覆盖造成困难。

二是定岗、定员、定责尚不完善,权利运行监控指向不明,力度不够。

三是权力行使缺乏有效公开,监控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四是权力监督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影响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发挥最大效能。

(一)着力在规范上下功夫,加强对单位和个人“有什么权力,怎样去行使权力”的监督。

(二)着力在定岗、定员、定责上打基础,加强对“什么人去行使权力”的监督。

(三)着力在公开上下力气,构建便民服务平台、建造高标准公开栏和利用网络进行公开,加强公开,保障监督。

如何加强全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教育,怎样创新教育形式和突出教育效果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集体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以及中纪委、省纪委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区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廉洁勤政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二)加强正反典型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正反面典型电教片、图片展,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让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对比思廉教育。组织开展“爱心一日捐”、“新农村建设帮扶点”、“企业服务月”等社会实践活动,寓“思廉”于“帮扶”之中;进农村、下企业,切实帮助解决现实问题;组织廉政建设及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讲座,使干部职工的心灵在生动的事实面前受到震撼和洗礼。

(四)加强勤政教育。组织开展以“勤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倡导“不尽职就是失职,不勤政也是腐败”的理念,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观念,着力解决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为突破口,解决好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问题。

(五)发展“家庭助廉”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家属积极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常吹家庭廉政风,牢牢筑起家庭反腐倡廉防线,为党员干部家庭祥和、个人幸福、事业成功提供保障。

(一)扩大宣传,以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为载体,夯实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工作机制。

(三)广泛发动,推动廉政文化与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相融合,扩大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四)大力创新,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丰富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充实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网络直评是对民主评议在形式上的重要创新,促进了民主评议工作的公正性实现新增强;促进了参评单位政风行风实现新转变;促进民主评议工作的效率实现新提高。

也应认识到民主评议、网络直评在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同时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评价主体的确定上,应当从增强评价主体

与评价对象的关联度的角度出发,以行政部门的服务对象作为评价行政部门的主要评价者,增强服务对象评价的影响力,赋予行政相对人跟多的话语权。使评价结果更为直观,促进民主评议更具针对性,保障民主评议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对基层股、所、队季度评议工作有哪些建议?

存在问题:

(一)行政执法经费、人员工资渠道不顺,靠收费、罚没养人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有些行政执法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公权意识差。

(三)行政执法监督乏力,不能有效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正常行使,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流于形式。存在问题:

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执法权,不仅要严格遵守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

(二)加强行政执法保障

1、要尽快建立行政执法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的制度,坚决执行罚缴分离制度。

2、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财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3、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保障,财产保障制度。

(三)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1、行政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2、录用行政执行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

3、加强执法人员的自律,要通过教育克服不健康的执法意识,在执法中避免不正之风。

科技反腐:首先,运用科技手段监督制约权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是保障。新形势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和法规制度尚不完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必然选择。

其次,运用科技手段查办案件,提高惩治腐败效能。腐败现象的发生逐渐融入科技因素,需要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以应对“科技”腐败的挑战,提高办案效率,发挥惩腐效能。

第三,运用科技手段搭建宣教平台,开展互动式反腐倡廉教育。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创新宣教形式、丰富宣教内容、开展互动式的反腐倡廉教育,实现宣教效果的最大化。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建立思想防线,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党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防腐拒变自觉性。

2、发挥警示作用严肃党纪政纪,规范行政行为。

3、充分发挥主题实践活动的作用,积极开展自我教育。

4、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落到实处,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与时俱进,提高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和纪检监察内部管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

(三)坚持严格的党内外监督管理程序,完善监督机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党内监督,拓展党外监督途径,细化监督管理程序,使监督机制系统化、常态化、体制化。

(四)坚决查处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落实反腐倡廉,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到实处。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和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体系。

如何改进工作,更好地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在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中心设施建设的同时,更为重要是在便民服务中心的软件建设

上下功夫,既要完善程序和服务,也要改进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

在程序建构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提高中心的便民化服务水平,突出程序安排的人性化;细化工作程序,避免服务中的疏漏,让老百姓的困难和问题在便民服务中心得到有效解决。

在完善服务方面,开展预约服务和电话服务,群众有什么要求和问题,可以通过提前预约和电话咨询,中心可以协调各单位及时提供优质服务;能上门服务的,提倡上门服务。

还要努力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改进服务态度。通过开展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要实现“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同时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他揭开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篇章。从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促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可以探知能够继续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推进的重要启示。正是得益于这些基本经验和启示,加之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难点和重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就共同回味一下过去,总结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回顾风雨兼程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

(一)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

经济以平均9.5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经济的2.9。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均gdp增长22.8倍,达到59660元,从世界低收入国家上升到中等收入国家。作为自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以来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

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家收入从

1132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

200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8250美元。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

将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减少到3046万人。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与此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里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7.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均gdp呈指数增长。中国花了10年时间将人均gdp从1980年的468元提高到1990年

的1663元,而2017年的数字从两年前的50251元提高到了59660元。第三产业的占gdp比重的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相比之

下,同期第三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一倍多,从1978年的24.6增

加到2017年的51.6。第二产业从47.7小幅下滑至约40。城市新增就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城市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2000年的26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到2017年

的1351万个。总能源的输出。过去40年能源总产量显著增加,

从1978年的6.277亿吨标准煤增至2017年的35.9亿吨。消费

品零售总额。中国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的1559亿元增长到

2017年的36.63万亿元。外汇储备。到2017年底,中国的外汇

储备已达到3.14万亿美元,而1978年的数字是1.67亿美元。

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

2017年的41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加速到2017年的36396元。

居民储蓄存款。随着居民储蓄从1978年的211亿元增加到2017

年的64.38万亿元,中国人的口袋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

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

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7.8。40年

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

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人民生活稳步解决温饱。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以及城市地区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1991年的1701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人均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311元增长到1991年的1454元,年

均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

增加到1991年的709元,年均实际增长9.3;

人均消费支出从

1978年的116元增加到1991年的620元,年均实际增长7.5。第二阶段,1992-2000年: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1992

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地非公有制经济迅速

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027元增长到2000年的6256

元,年均实际增长6.7;

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年的1672元增

长到2000年的5027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784元增长到

2000年的2282元,年均实际增长4.9;

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

年的659元增长到2000年的1714元,年均实际增长4.5。第三阶段,2001-现在: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进入新世

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企业利润分配更多向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24元增长到2017年的36396元,年均实

际增长8.5;

人均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5350元增长到2017年

的24445元,年均实际增长7.4。

同期,国家先后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2407元

增长到2017年的13432元,年均实际增长8.0;

人均消费支出

从2001年的1803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55元,年均实际增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把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各类政策深入推进,各地扶贫综合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对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三)科技进步程度得到新提高。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在一系列强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我国作为科技活动主

体的研发活动投入持续增加,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经费规模持续扩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投入大国。

一是科学论文成果丰硕。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代表了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

万篇,是1990年的5.5倍;

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

(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二是专利实现量质齐升。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369.8

万件,是1991年的74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长18.0;

我国

专利授权数为183.6万件,是1991年的75倍,年均增长18.1。在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38.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37.4,比1991年提高

14.6个百分点;

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专利产出效率得到提高。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经过40年快速发展,我国已

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国。截至2017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

请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当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国受理商标注册申请574.8万件,注册量居世界第一;

著作权年登记量

突破274.8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200.2

万件和74.5万件。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先后出台《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截至2017年

底,我国已设立3个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建立

了19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76个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

四是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75.5亿元,是1995年的54倍,

1996-2017年年均增长19.9。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

五是高技术领域成就斐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高技术领域硕果频传。神舟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实现平稳交会对接;

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成功发射运转;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新的最大深潜纪录;

自主研发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居世界之冠;

赶超国际水平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水面舰艇相继服役。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部分战略必争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四)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

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这里我们说几个词大家和大家共同回味一下:

一是票证制度。现在,当年轻人在超市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会知道。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20世纪

50年代,农业基础落后,粮食等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

出。国家于1953年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人们要凭票证来限量购买粮食、油、布、煤、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一些当时的贵重物品,如电器、自行车、手表,更是一票难求。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和农业迅速发展,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日益丰富。80年代初,禽蛋蔬菜价格逐渐放开,一些工业品也逐步达到了供需平衡。于是从1984年开始,以布票为首的各种票证逐渐离开流通领域。到

1992年,随着中国最后的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后,票证最

终结束了它长达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

二是蓝色海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映入眼帘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的金科玉律。稍微颜色亮丽一点的衣服根本没人敢穿,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指责。当时百姓生活

水平有限,衣服的数量也很少。用当时的话讲,叫“艰苦朴素”,说到底还是供应紧张。改革开放后,一些西方的服饰进入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潮流。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成了一种大街小巷的时尚。随后,“港裤”“燕尾服”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来华,他是第一位来华的国际级服装大师。他率领12个外国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当年的中国,涌动街头的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服装表演会的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内部观摩”。皮尔·卡丹回忆说:“第一次去中国时,我到了许多地方。我是第一个让中国人了解什么叫时尚的西方人。我很像马可·波罗,因为我们都具有冒险精神。”皮尔·卡丹带来了“时装”和“品牌”的概念,讲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货”。皮尔·卡丹也成了中国“时尚”的启蒙者,一波比一波繁华的时装潮流、一个比一个华丽的奢侈品牌就前赴后继地来了。)40年来,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三是车。40年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购买自行车要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当时人

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一样。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198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喜剧电影《雅马哈鱼档》热播全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爱上了摩托车。当时一些大商店,都有摩托车卖,虽然都是雅马哈、本田、铃木等进口车,价格比较昂贵,但一般市民也开始光顾了。)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中说:“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批车迷。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

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私人购买量在北京以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老百姓对于轿车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现在,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自己的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

四是四大件。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是指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这几乎是一个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够拥有的奢侈品。这“四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进入

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是指: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

音机。最近的10年,中国家电产业厚积薄发,开启了全面超越外资品牌的征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家电智能化过程中,中国家电企业明显走在全球产业的前列。2008年国内家电销售金额为4345亿元,10年后的2017年销售金额几乎翻了一番,达

到8120亿元。现在使人很难从中选择出哪种商品与你息息相关,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大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并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

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的发展进步仍然受到禁锢。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今天,我们已经彻底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绝大多数人认为,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际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为不易,是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最艰难的历程,也是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后1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这

5项工作为中心,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步。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无疑,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项工作中长期存在一种“左”的偏见,盲目自信,唯我独尊,排斥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使我国经济管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很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初,国务院决定设立蛇口工业区。同年7月,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按照市场取向进行改革探索。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在2011年度全球排名就上升至

第二位,并连续20余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中央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

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一致。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

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文革”那样的政治混乱,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法治还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主体的微观交易行为,比如商业谈判、签订契约、解决纠纷等,无不需要法治的规范。市场交易遵循成熟的法律制度,纠纷能在良善的司法体系中获得合理解决,市场主体就会产生稳定的预期,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经济的活力就会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

(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

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

年,“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

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文盲率从1982年的22.8

下降到目前的4.1,每年有数百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三、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高速发展40年,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澎湃涌起。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总体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以推进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习近平改革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它既是改革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改革思想,涉及改革开放的

历史地位、前进方向、基本原则、总体格局、实施重点以及方法论等等,是一个层次分明、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一)狠抓落实,持续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实践要求,着力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要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导,围绕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磅礴的改革民心民力。

(二)驾驭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今后,我们要牢牢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筑牢防范风险的人心根基。要不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盯住重点,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视和善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解决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要干预;

凡属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只有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

场关系这个重点,实现“两只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进而确保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的责任,通过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设计,不断压实党员干部肩上深化全面改革的担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障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特别是今年5月,中央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确立了明确的导向,强调要为改革创新和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必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作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业绩。

同志们,回望改革开放40年伟大征程,中国收获的最珍贵的启示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

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改革思想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一定能够劈波斩浪,不断赢得新的成功、取得新的胜利。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强军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特点规律的深刻把握。军队建设发展必须与党的历史任务相一致、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与国家地位相适应,是推进军队建设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八大强调,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正在由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反映了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对军队的新要求,反映了军队扞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大国地位的重大责任,彰显了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自信。

强军目标是对我军建军治军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科学谋划,指明了加快军队建设发展的科学路径。实现强军目标,有着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深厚的`现实基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快速发展形成的强大综合实力,为实现强军目标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我军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国防和军队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强军目标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我们的信心信念,来自对强军目标的高度认同,来自对党的领导的坚定信赖,来自对发展基础的清晰认知。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自觉自信,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强军目标奋勇前进。

强军梦是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个官兵的梦。我们必须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的实践,把个人成长与实现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自觉为实现强军梦努力奋斗,真正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把强军目标作为学习成才的动力,首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本职工作是士官建功立业的平台,离开本职工作谈梦想,无异于痴人说梦。其次要勤学肯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正在"倒逼"士官队伍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与未来战场相适应的能力素质,谁赶不上趟,谁就要被淘汰。再次要具备相当的决心和气魄。一块好钢要经过锤炼和淬火才能变成利剑,成长成才也是这个道理。许多原本素质比较好的士官,因为经不起艰苦的锤炼和考验,最终与理想失之交臂。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缺乏一股敢于挑战、敢于拼搏、敢于较真的勇气。我们相信,只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每名士官都将在实现强军梦的征途上,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实现强军目标,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现在,军队建设大政方针已定,各项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靠实干托起强军梦。努力加强自身素质锻炼,力争使自己成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自己的志气、骨气、豪气、霸气,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和胜利之师必备的精气神。做到能打胜仗,必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共确定事项11项。由市科知局(5月机构改革合并为市发科局)为牵头单位,15个成员单位分别据其职责开展相关工作。按照20xx年工作计划,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三大任务,并把企业技术创新地位作为主要的改革专项,现将主要工作及成效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小组共召开会议4次,及时解决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了《什邡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专项改革实施意见》、起草了《什邡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按照20xx年工作要点,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加大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强化服务企业的各项措施,主要围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等优势主导产业的科技型企业,挖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并择优企业进行重点培育。20xx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获得极大突破。亚明照明、好时吉、晨光科新、欣美加、慧丰采油等8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比例达到60﹪以上,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2家突破到20家。另外组织了25家企业认定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将突破4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队伍的发展壮大,极大的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定,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为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二是今年我市10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实施,进一步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地位。为鼓励和扶持我市企业通过参与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今年组织了13家企业申报上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涉及新材料、环保、高端制造、特色农业等我市重点鼓励发展的有关产业,目前8个项目获立项,获得财政扶持资金570万元。目前全市已向国家、省、上级部门申报12个技术改造项目、7个技术创新项目、13个成果转化、专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和品牌化道路,发挥激励效应和造血功能。

三是加强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政和金融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为进一步鼓励企业科技成果转化,20xx年由发科局起草制定了《什邡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进一步改革了财政资金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首次制定了财政后补助的扶持方式,目前已征求了各有关单位意见,将在年底前正式出台实施。目前我市筹措并下达财政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718.6万元,其中:上级资金5,304.14万元、市本级资金5,414.46万元,扶持企业67户,有效推动了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四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20xx年是我市环保攻坚年,我市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宣传力度,帮助指导企业做好基础管理工作,鼓励企业走技改创新之路,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在强化节能降耗的同时,我市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过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支持企业升级改造等方式,不断对我市工业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全年关闭淘汰落后产能19户企业,关闭7户企业,淘汰12户企业的16条落后生产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用水量下降5﹪。

五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市累计拥有各级各类企业技术中心1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xx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一是重点推动我市企业与四川大学产学研合作。为充分发挥四川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促进四川大学科研与什邡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鼓励我市企业与四川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今年促成了比耐斯、新工金属等企业与川大的技术合作。组织了科新机电、宏达股份、比耐斯管业等4个项目上报川大校市合作项目,3个合作项目获得专项资金140万元。

二是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我市认真做好入库后备企业推荐和筛选工作,今年举办了新三板专题培训会,全市共有近100家中小企业参加。截止目前,由金融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建立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相关信息17家。我市的四川安达农森科技有限公司、信达农产品有限公司、四川崇泰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共4家企业列入四川省新三板挂牌重点后备企业名单。我市目前有3家已上市企业,有2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重组上市,有1家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家在天津股权交易中心挂牌,5家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三是组织企业和创新创业人员参与科技交流对接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和创新创业人员参加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川西川北片区推介会、广汉六脉科技创享会、创客·拥抱春天等对接峰会、绵阳科博会等推介活动。

(三)健全创新激励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在已制定的《什邡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什邡市科技杰出贡献奖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基础上,今年起草了《什邡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依托市委、政府出台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市亭江新材料等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4家企业进行了奖励,共获得、什邡两级政府的104万资金奖励。

二是落实双百工程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积极落实双百工程政策,对韩华等3名创新创业人才、宝利丰创新创业团队等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兑现奖金107.25万元,今年推荐了包括宏达集团杨小平在内的3名人才申报双百工程。截止目前我市拥有省千人计划人才1人、xx市双百工程培育人才2人、柔性引进人才1人、创新团队一个。

20xx年以来,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工作在15个成员单位的紧密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改革事项推进缓慢的情况。20xx年改革小组将继续加强合作,按照总体工作方案,切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八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他揭开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篇章。从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促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可以探知能够继续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向前推进的重要启示。正是得益于这些基本经验和启示,加之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改革难点和重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就共同回味一下过去,总结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回顾风雨兼程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

(一)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

经济以平均9.5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经济的2.9。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均gdp增长22.8倍,达到59660元,从世界低收入国家上升到中等收入国家。作为自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以来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

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家收入从

1132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

200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8250美元。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

将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减少到3046万人。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与此同时,中国也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里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7.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均gdp呈指数增长。中国花了10年时间将人均gdp从1980年的468元提高到1990年

的1663元,而2017年的数字从两年前的50251元提高到了59660元。第三产业的占gdp比重的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相比之

下,同期第三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一倍多,从1978年的24.6增

加到2017年的51.6。第二产业从47.7小幅下滑至约40。城市新增就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城市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2000年的26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到2017年

的1351万个。总能源的输出。过去40年能源总产量显著增加,

从1978年的6.277亿吨标准煤增至2017年的35.9亿吨。消费

品零售总额。中国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的1559亿元增长到

2017年的36.63万亿元。外汇储备。到2017年底,中国的外汇

储备已达到3.14万亿美元,而1978年的数字是1.67亿美元。

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

2017年的41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加速到2017年的36396元。

居民储蓄存款。随着居民储蓄从1978年的211亿元增加到2017

年的64.38万亿元,中国人的口袋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

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

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7.8。40年

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

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人民生活稳步解决温饱。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以及城市地区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1991年的1701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人均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311元增长到1991年的1454元,年

均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

增加到1991年的709元,年均实际增长9.3;

人均消费支出从

1978年的116元增加到1991年的620元,年均实际增长7.5。第二阶段,1992-2000年: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1992

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地非公有制经济迅速

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027元增长到2000年的6256

元,年均实际增长6.7;

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年的1672元增

长到2000年的5027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784元增长到

2000年的2282元,年均实际增长4.9;

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

年的659元增长到2000年的1714元,年均实际增长4.5。第三阶段,2001-现在: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进入新世

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企业利润分配更多向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24元增长到2017年的36396元,年均实

际增长8.5;

人均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5350元增长到2017年

的24445元,年均实际增长7.4。

同期,国家先后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2407元

增长到2017年的13432元,年均实际增长8.0;

人均消费支出

从2001年的1803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55元,年均实际增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把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各类政策深入推进,各地扶贫综合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对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

(三)科技进步程度得到新提高。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在一系列强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我国作为科技活动主

体的研发活动投入持续增加,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经费规模持续扩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投入大国。

一是科学论文成果丰硕。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代表了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

万篇,是1990年的5.5倍;

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

(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二是专利实现量质齐升。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369.8

万件,是1991年的74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长18.0;

我国

专利授权数为183.6万件,是1991年的75倍,年均增长18.1。在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38.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37.4,比1991年提高

14.6个百分点;

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专利产出效率得到提高。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经过40年快速发展,我国已

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国。截至2017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

请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当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国受理商标注册申请574.8万件,注册量居世界第一;

著作权年登记量

突破274.8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200.2

万件和74.5万件。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先后出台《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截至2017年

底,我国已设立3个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建立

了19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76个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

四是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75.5亿元,是1995年的54倍,

1996-2017年年均增长19.9。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

五是高技术领域成就斐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高技术领域硕果频传。神舟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实现平稳交会对接;

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成功发射运转;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新的最大深潜纪录;

自主研发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居世界之冠;

赶超国际水平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水面舰艇相继服役。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部分战略必争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四)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

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这里我们说几个词大家和大家共同回味一下:

一是票证制度。现在,当年轻人在超市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已经越来越少的人会知道。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20世纪

50年代,农业基础落后,粮食等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

出。国家于1953年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人们要凭票证来限量购买粮食、油、布、煤、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一些当时的贵重物品,如电器、自行车、手表,更是一票难求。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和农业迅速发展,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日益丰富。80年代初,禽蛋蔬菜价格逐渐放开,一些工业品也逐步达到了供需平衡。于是从1984年开始,以布票为首的各种票证逐渐离开流通领域。到

1992年,随着中国最后的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后,票证最

终结束了它长达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

二是蓝色海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和样式单调。映入眼帘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的金科玉律。稍微颜色亮丽一点的衣服根本没人敢穿,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指责。当时百姓生活

水平有限,衣服的数量也很少。用当时的话讲,叫“艰苦朴素”,说到底还是供应紧张。改革开放后,一些西方的服饰进入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潮流。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成了一种大街小巷的时尚。随后,“港裤”“燕尾服”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来华,他是第一位来华的国际级服装大师。他率领12个外国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当年的中国,涌动街头的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服装表演会的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内部观摩”。皮尔·卡丹回忆说:“第一次去中国时,我到了许多地方。我是第一个让中国人了解什么叫时尚的西方人。我很像马可·波罗,因为我们都具有冒险精神。”皮尔·卡丹带来了“时装”和“品牌”的概念,讲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货”。皮尔·卡丹也成了中国“时尚”的启蒙者,一波比一波繁华的时装潮流、一个比一个华丽的奢侈品牌就前赴后继地来了。)40年来,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三是车。40年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购买自行车要凭票,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当时人

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一样。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198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喜剧电影《雅马哈鱼档》热播全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爱上了摩托车。当时一些大商店,都有摩托车卖,虽然都是雅马哈、本田、铃木等进口车,价格比较昂贵,但一般市民也开始光顾了。)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其中说:“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从此,中国有了第一批车迷。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

引进技术生产的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以及易货贸易进口的小型车,私人购买量在北京以及深圳、广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日益增多。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老百姓对于轿车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现在,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自己的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

四是四大件。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是指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这几乎是一个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够拥有的奢侈品。这“四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进入

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是指: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

音机。最近的10年,中国家电产业厚积薄发,开启了全面超越外资品牌的征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家电智能化过程中,中国家电企业明显走在全球产业的前列。2008年国内家电销售金额为4345亿元,10年后的2017年销售金额几乎翻了一番,达

到8120亿元。现在使人很难从中选择出哪种商品与你息息相关,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大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并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

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的发展进步仍然受到禁锢。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今天,我们已经彻底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绝大多数人认为,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际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为不易,是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最艰难的历程,也是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后1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这

5项工作为中心,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步。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无疑,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项工作中长期存在一种“左”的偏见,盲目自信,唯我独尊,排斥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使我国经济管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很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初,国务院决定设立蛇口工业区。同年7月,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按照市场取向进行改革探索。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在2011年度全球排名就上升至

第二位,并连续20余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中央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

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一致。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

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文革”那样的政治混乱,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法治还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主体的微观交易行为,比如商业谈判、签订契约、解决纠纷等,无不需要法治的规范。市场交易遵循成熟的法律制度,纠纷能在良善的司法体系中获得合理解决,市场主体就会产生稳定的预期,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经济的活力就会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

(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

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

年,“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

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文盲率从1982年的22.8

下降到目前的4.1,每年有数百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三、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高速发展40年,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澎湃涌起。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总体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以推进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台阶。习近平改革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它既是改革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改革思想,涉及改革开放的

历史地位、前进方向、基本原则、总体格局、实施重点以及方法论等等,是一个层次分明、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一)狠抓落实,持续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实践要求,着力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要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导,围绕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磅礴的改革民心民力。

(二)驾驭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今后,我们要牢牢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筑牢防范风险的人心根基。要不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三)盯住重点,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视和善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解决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要干预;

凡属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只有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

场关系这个重点,实现“两只手”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进而确保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的责任,通过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制度设计,不断压实党员干部肩上深化全面改革的担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障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特别是今年5月,中央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确立了明确的导向,强调要为改革创新和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必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作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业绩。

同志们,回望改革开放40年伟大征程,中国收获的最珍贵的启示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

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改革思想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一定能够劈波斩浪,不断赢得新的成功、取得新的胜利。

2022改革促产业振兴心得体会及感悟九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正确答案:b

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作出了从()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a.1979

b.1978

c.1980

正确答案:a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

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c.中央顾问委员会

正确答案:b

4.1978年12月,18户农民秘密签定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的地方是()。

a.安徽凤阳小岗村

b.江苏江阴华西村

c.山西昔阳大寨

正确答案:a

5.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经济特区,把它们作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窗口。

a.深圳、厦门、珠海、福州

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c.深圳、珠海、汕头、烟台

正确答案:b

6.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正确答案:a

7.邓小平在()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正确答案:b

8.1984年,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步骤,是进一步开放了温州等()个沿海港口城市。

a.12

b.14

c.16

正确答案:b

9.党的()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三中全会

c.十四届三中全会

正确答案:a

10.()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史称‚南方谈话‛。

a.1991

b.1992

c.1995

正确答案:b

11.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正确答案:b

1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正确答案:c

13.()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正确答案:c

14.党的十五大提出,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指()。

a.反腐败

b.经济建设

c.党的建设

正确答案:c

15.1998年10月,党的()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五届四中全会

c.十五届五中全会

正确答案:a

16.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b

17.党的()审议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正确答案:c

18.党的十七大的突出贡献,是对()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确答案:b

19.200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改革发展问题。

a.经济

b.行政

c.农村

正确答案:c

20.()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a.党的十八大

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正确答案:a

2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a.先进性

b.纯洁性

c.先进性和纯洁性

正确答案:c

22.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的邪路。a.资本主义b.改旗易帜c.改弦更张

正确答案:b

23.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国梦‛进行了深情阐释:‚我以为,(),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

正确答案:b

2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改革开放道路

c.和平发展道路

正确答案:a

25.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具体是指()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a.‚欧亚大陆经济带‛

b.‚丝绸之路经济带‛

c.‚东南亚沿线经济带‛

正确答案:b

26.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b

27.()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a.‚四个全面‛

b.‚五大发展理念‛

c.‚五位一体‛

正确答案:c

2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系统论述了‚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

a.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b.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c.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生态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正确答案:b

29.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四个意识‛,分别为()。

a.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b.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

c.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正确答案:a

30.‚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学习教育。

a.优秀党员

b.合格党员

c.称职党员

正确答案:b

3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文化自信

正确答案:c

32.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隆重开幕。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砥砺前行

正确答案:b

3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社会和谐,国家富强

c.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正确答案:a

34.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a.未来方向

b.未来方位

c.历史方位

正确答案:c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美好生活

正确答案:c

3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正确答案:b

37.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a.创新型国家

b.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

正确答案:b

38.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以()为主线。

a.转变发展方式

b.优化经济结构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答案:c

39.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

a.乡村振兴战略

b.美丽乡村建设

c.农业振兴战略

正确答案:a

40.()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a.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正确答案:c

41.20世纪90年代,()因兼并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的‚小鱼吃大鱼‛之举,在全省、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

a.杭州西湖藤器有限公司

b.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c.浙江传化化学集团

正确答案:b

42.1986年,由()捐资建设的宁波大学建成招生。

a.包玉刚

b.邵逸夫

c.李嘉诚

正确答案:a

43.浙江省原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因打破铁饭碗、率先改革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风云人物。

a.步鑫生

b.郑永华

c.鲁冠球

正确答案:a

44.1991年12月15日,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30万千瓦核电站。

a.大亚湾核电站

b.秦山核电站

c.大鹏湾核电站

正确答案:b

45.1993年2月13日,国务院经贸办下文批准成立(),该集团成为国务院经贸办批准成立的全国首家乡镇企业集团。

a.正泰集团

b.万向集团

c.横店集团

正确答案:c

46.2000年出台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是()。

a.全国第一个省级文化建设纲要

b.全国第二个省级文化建设纲要

c.全国第三个省级文化建设纲要

正确答案:a

47.2001年全省扶贫暨欠发达地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工程,推动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a.山海联动

b.山海协助

c.山海协作

正确答案:c

48.()年7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全面系统地提出面向未来浙江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即‚八八战略‛。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正确答案:b

49.2003年开始,浙江省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推进()。

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和谐社会建设

c.城乡一体化

正确答案:c

50.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上刊发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概括和论述。

a.《人民日报》

b.《浙江日报》

c.《光明日报》

正确答案:c

51.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调研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a.杭州

b.嘉兴

c.湖州

正确答案:c

52.2007年6月,中共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实施()战略。

a.深化改革,统筹发展

b.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c.加强合作,扩大开放

正确答案:b

53.2012年6月,中共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两富‛浙江,其具体含义是()。

a.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b.物质富有,精神丰富

c.物质富裕,精神丰富

正确答案:a

54.201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为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a.嵊泗列岛

b.舟山群岛

c.南麂岛

正确答案:b

55.2013年12月,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发出‚五水共治‛总动员令。‚五水共治‛的主要内容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其中()先行。

a.治污水

b.抓节水

c.保供水

正确答案:a

56.浙江省政府决定,自2013年至2015年深入开展‚三改一拆‛三年行动。‚三改一拆‛是指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

a.拆除旧建筑

b.拆除旧民居

c.拆除违法建筑

正确答案:c

57.2014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举行,提出‚两美‛浙江新战略,其具体含义是建设美丽浙江和()。

a.打造美好生活

b.营造美好环境

c.创造美好生活

正确答案:c

58.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于浙江()。

a.义乌

b.乌镇

c.绍兴

正确答案:b

59.浙江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全球视域下的‚三个浙江‛版块,即本土浙江、省外浙江和()。

a.中国浙江

b.世界浙江

c.海外浙江

正确答案:c

60.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举行。

a.北京

b.宁波

c.杭州

正确答案:c

61.2016年12月14日,《浙江省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正式公布,要求以()为抓手,全面推进‚六大工程‛,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a.湖长制

b.五水共治

c.河长制

正确答案:c

62.2016年12月,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改革,这一改革举措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大力倡导的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化推进。

a.‚最多跑一次‛

b.‚放管服‛

c.供给侧结构性

正确答案:a

63.2017年6月,省委书记车俊在中共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沿着()指引的路子走下去,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

a.科教兴省战略

b.人才强省战略

c.‚八八战略‛

正确答案:c

64.2018年9月2日,第18届亚运会在印尼雅加达闭幕,()作为下届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参加接旗仪式。

a.宁波

b.上海

c.杭州

正确答案:c

65.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民()领取中国第一份私人工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a.王碎奶

b.章华妹

c.陈定模

正确答案:b

66.()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

a.1979

b.1980

c.1981

正确答案:c

67.‚八大王事件‛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

a.永嘉桥头镇

b.乐清柳市镇

c.苍南龙港镇

正确答案:b

68.1982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两户‛代表大会,表彰‚两户‛先进代表。其中‚两户‛是指()。

a.重点户、专业户

b.个体户、私营户

c.集体户、代管户

正确答案:a

69.1984年4月,()正式宣布成立,后建设成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a.苍南龙港镇

b.乐清柳市镇

c.永嘉桥头镇

正确答案:a

70.1984年10月,温州市与()正式结为友好城市,系温州对外开放以来第一个友好城市。

a.山西忻州地区

b.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c.日本石卷市

正确答案:c

71.1984年12月25日,温州大学建立。该校于1984年7月10日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设中文秘书等6个专业。()应聘担任温州大学名誉校长。

a.魏萼清

b.苏步青

c.谷超豪

正确答案:b

72.1985年5月12日,()在头版头条刊登《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这是‚温州模式‛首次见诸报端。

a.《人民日报》

b.《解放日报》

c.《光明日报》

正确答案:b

73.1986年11月1日,中国首家民间股份制金融机构——()开业。

a.温州市鹿城城市信用社

b.东风城市信用社

c.府前信用服务部

正确答案:a

74.198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在温考察时,曾在()召开中央、省、地、县、区、乡、村书记和专业户座谈会,史称‚七级书记会‛。a.永嘉b.乐清c.瑞安

正确答案:c

75.()年9月21日,《温州市利率改革试行方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实施,温州市由此成为全国首个进行利率改革的试点城市。

a.1985

b.1986

c.1987

正确答案:c

76.()年7月,温州机场正式通航。

a.1991

b.1990

c.1992

正确答案:b

77.1991年7月,温州农民企业家()向湖南民航局承包经营长沙至温州的航线,中国第一条由私人出资开辟的国内空中航线正式开通。

a.王振滔

b.南存辉

c.王均瑶

正确答案:c

78.()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a.1990

b.1991

c.1992

正确答案:c

79.1993年,中共温州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发展战略。

a.‚二次创业‛

b.‚科教兴市‛

c.‚质量立市‛

正确答案:c

80.1995年2月,温州市被国家交通部确定为全国()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

a.14

b.20

c.45

正确答案:c

81.1998年6月,由温籍著名学者南怀瑾筹资建设的、我国首条中外合资兴建并共同经营的地方铁路()全线开通。

a.金温铁路

b.杭温铁路

c.温福铁路

正确答案:a

82.2001年1月,首届中国电器文化节在温州()举办。

a.乐清

b.瓯海

c.永嘉

正确答案:a

83.从2002年起,每年的()为温州‚诚信日‛。

a.3月12日

b.8月8日

c.12月10日

正确答案:b

84.()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温州调研时指出:‚我对温州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总结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

a.2001

b.2002

c.2003

正确答案:b

85.()年1月8日,温州市启动‚全国看温州,温州学全国‛活动。

a.2001

b.2002

c.2003

正确答案:c

86.2003年4月,中共温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一港三城‛战略,战略重点为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

a.国际性轻工城

b.国际性电器城

c.全国轻工城

正确答案:a

87.2007年2月,中共温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第三次跨越‛

战略,战略重点是建设‚三个温州‛,分别为()。

a.发展‚活力温州‛,提升‚实力温州‛,建设‚平安温州‛

b.发展‚活力温州‛,提升‚实力温州‛,建设‚美丽温州‛

c.发展‚活力温州‛,提升‚实力温州‛,构建‚和谐温州‛

正确答案:c

88.2010年,温州市启动开展‚六城联创‛活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联动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创建。

a.全国双拥模范城

b.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c.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

正确答案:a

89.()年2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温州非公企业党建作出‚发挥实质作用‛的重要批示。

a.2011年

b.2012年

c.2013年

正确答案:a

90.2015年1月,中共温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实施‚五化战略‛,其内容包括生态化战略、信息化战略、时尚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a.城市化战略

b.都市化战略

c.科技化战略

正确答案:b

91.2012年2月,中共温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三生融合•()‛战略。

a.幸福温州

b.和谐温州

c.美丽温州

正确答案:a

92.2012年(),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批准通过《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a.2月28日

b.3月28日

c.4月28日

正确答案:b

93.《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温州将联动推进‚三大转型‛、努力建设‚三个城市‛。其中,‚三大转型‛是指()。

a.经济转型、文化转型、社会转型

b.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

c.经济转型、城市转型、文化转型

正确答案:b

94.()年3月1日,中国首部民间金融地方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a.2013

b.2014

c.2015

正确答案:b

95.()年,温州成为浙江省内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城市。

a.2015

b.2016

c.2017

正确答案:a

96.温州市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是()。

a.《温州市城市绿化条例》

b.《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

c.《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正确答案:c

97.2017年7月,中共温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围绕‚打造‘铁三角’、再创新辉煌‛的总体要求,系统构建五大发展生态,加快建设国际时尚智城。五大发展生态内容包括经济生态、城市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

a.文化生态

b.政治生态

c.改革生态

正确答案:b

98.2017年,温州深化改革的两项成果——城市书房和()作为样板内容入选央视综合一套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a.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

b.农村文化礼堂

c.金融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a

99.2018年8月,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在中共温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激活()‚三大动力源‛。

a.改革、开放、发展

b.改革、开放、创新

c.改革、发展、创新

正确答案:c

100.2018年,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温州市组织开展‚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活动。‚六比‛内容是()。

a.比质量、比位次、比创新、比项目、比环境、比担当

b.比责任、比担当、比环境、比改革、比发展、比成效

c.比质量、比位次、比创新、比改革、比发展、比成效

正确答案: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