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 陕西榆林讲话 心得(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6:44:54 页码:11
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 陕西榆林讲话 心得(7篇)
2022-12-27 16:44:54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一

我们现在乘坐的旅游车只可以把我们送到景区的门口,我们就要下车换乘景区内的旅游大巴,请大家一会到景区山门换车时带好自已的食品,水,相机和防寒防雨或防晒的衣物我们大约在景区内游览五到六个小时。为了您和别的游客的安全。山上如果下雨是只能穿雨衣不能打雨伞的,长白山景区是五a级景区,在景区内是不允许吸烟的,更不能在景区的车内和景点乱扔垃圾长白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一草一木一石都是受保护的,您可千万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噢。当然我们的游客都是明白游客不用我提醒大家也做得到,我只是例行的说一下。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请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快乐出行安全相伴,在游览天池时我们要登上1442个台阶,原路上原路下,请大家在游览每一个景点时都一定按指定的路线行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并且在天池边拍照或观赏时不要靠近边缘,因为长白山是火山喷发后的火山地貌边缘土质苏松,并且天池是只可以俯瞰不可以到天池水边去的。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疾病的游客请量力而行。带好自已的药品。

我们现在出发的这个小镇是长白山下第一镇——松江河镇,松江河是分为三个区域管辖的,分别是松江河镇政府,松江河林业局,和长白山池西开发区政府。松江河林业局是1958年建局,1962年建镇,所以说我们这个地方是先有了企业,后有了这个小镇。总人口约十万,当地居民收入来源主要靠林业,木器加工,养殖业(梅花鹿,人参,蓝莓等)小水电业,和旅游业。现在我们左边的就是松江河林业局的储木厂,从各林场采伐的木材要在这存放分类然后发往全国各地。右边的这个云龙木业是个人投资的一个木材加工厂,生产地板百叶窗等木器产品。现在我们上了松江河的外环公路,从松江河镇到长白山西坡山门31公里,大约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我就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长白山的概况;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是保护以天池为中心的整个自然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的自然保护区,南北长79,5公里,东西宽47公里,总面积196465公倾。长白山的自然景观与动植物区系是欧亚大陆北半部的自然综合体,是座天然的基因宝库。据统计,区内有野生植物2540种,动物1508种,其中有脊椎动物364种,昆虫780多种。1980年1月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20xx年评为国家长白山西坡导游词长白山西坡导游词级景区,20xx年晋升为五a级景区,在20xx年吉林八景的评选长白山以116分的高分名列第一。

(地理位置) 长白山位于我国吉林省东南部,长白,抚松,安图三县境内,东南部与朝鲜毗邻,是中朝两国的界山,天池是中朝两国的界湖,长白山向下辐射四个坡,除东坡在朝鲜境内,北坡,西坡,南坡均在我国境内,不论从哪坡上到山顶都可以看到天池,可每坡看天池的角度和坡下的附属景观各不相同,如果从北坡登山,可以看到落差68米的长白瀑布,聚龙温泉群,小天池绿渊潭,地下森林等景观。如果从南坡上山可以看到鸭绿江大峡谷,高山湿地,岳桦双瀑和炭化木生成带等景观。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长白山的西景区。可以看到长白山天池,老虎背,中朝五号界碑,锦江大峡谷,松桦恋,梯子河,高山花园,王池等景点。还可车观四个垂直林带景观带。

(历史) 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在六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从洪荒的远古代到中生代,地球经历了加里东,海西,燕山,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后,海水终于从这几经沧桑的古陆上退去了。长白山地区的地壳发生了一系列的断裂抬升,地下流出玄武岩液,沿着地壳裂隙大量喷出地面,于是揭开了长白山火山喷发的序幕,据历史记载,长白山在长期休眠以后,从16世纪开始又活动起来,曾有过三次喷发,第一次是在1597年的8月,第二次喷发是在1688年4月,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20xx年的4月。现在长白山山体每年会升高四毫米,并且在长白山周边还有很多的温泉群,这些都证明长白山的地质仍在不断变化中,是座休眠的活火山。

长白山是,清朝政府把长白山奉为神山圣山,是大清朝的龙脉。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三位仙女来长白山的圆池沐浴,一只神鹊口衔一枚朱果放在了三妹佛库伦的衣裙上,佛库伦穿衣时见朱果闪闪发光,心中十分喜爱,舍不得放在地上,便含在口中,不料将朱果刚放到中边,竟一骨碌滚入腹内,遂怀孕生一男婴。这孩子长的十分奇异,一生下来就能说话,佛库伦给他取名叫布库里雍顺姓爱新觉罗。相传这布库里雍顺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清朝统治者便把长白山视为自已民族的发祥地。1677年,(康熙十六年)康熙皇帝将长白山封为“长白山之神”“应高与五岳同祭”乾隆皇帝曾经三次御驾亲躬来东北祭拜长白山,但是皇帝没有我们游客这样好的运气可以亲自登上长白山顶,当时因为交通不便受条件限制皇帝只能在船厂,也就是今天的吉林市的小白山建望祭殿对长白山遥拜。为保护清朝的龙兴之地,又对长白山下了二百年的封禁令,实行四禁制既禁渔,禁猎,禁砍伐,禁垦荒。这二百年的封禁延缓了对长白山的开发,但是对长白山原始的生态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

(长白山名字) 长白山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不咸山”(意为有神之山)南北朝时称“徒太山”,隋唐时称为“白山”“太白山”,辽金时用汉语定名为长白山,延用至今。为什么叫长白山呢?因为长白山地处高寒地带,海拔高气温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山顶都是被积雪覆盖,远远望去白雪皑皑银光烁烁。就算冰雪消融后,长白山火山喷发后的灰白色火山灰布满山体,使山顶看上去还是白色的。所以有诗句“待到雪消冰逝后,群峰仍像白头翕”来形容她的长白。 来到长白山主要有两大看点——长白山独特的火山地貌,很原始完整的森林植被系统。

像天池,大峡谷梯子河等都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地貌。而原始完整的森林植被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白山独具特色的四个垂直林带景观带。

长白山山势高耸,地形起伏变化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山下到山顶垂直高度两千多米,却浓缩了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高山亚寒带的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色。游客可以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感受不同的季节变化,真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因为气候特征的变化长白山的植物也呈垂直分布。也就是刚提到的四个垂直林带景观带;从下至上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

长白林海之称。盛夏时节,山风吹拂,绿浪翻滚;仲秋霜降,五彩斑斓,层林尽染。树木以红松,落叶松,黄菠萝,胡桃秋等针阔树种为主。还有一些藤类植物,如山葡萄,五味子和多种弥猴桃等,在二道白河两岸还生长有长白山特有的植物——美人松,由于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植物,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长白山三百多种有脊椎动物大多数生活在这里,兽类有东北虎,梅花鹿,马鹿,黑熊。鸟类有鸳鸯榛鸡,大山雀等;爬行类的有蝮蛇草蜥,松花蛇等,两栖类有中国林蛙,花背蟾蜍等。

这里气温显著下降,空气湿度大,树木主要以耐寒的针叶树如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树高林密。林下植物以苔藓和橛类植物为主,动物主要有紫貂,松鼠,棕熊;三齿啄木鸟,黑琴鸡,蝮蛇松花蛇,日本雨蛙和中国林蛙等。

件下岳桦失去了一般桦树那种清秀挺拔的风姿,而是树干扭曲弯折,满目疮痍老态龙钟。由其是在迎风坡上由于疾风劲吹岳桦的树干都整齐的向背风面倾斜,几乎匍匐在地。因为海拔高气候恶劣岳桦树每年的生长期只有三个月,所以它的密度是大与水的,像碗口粗的一棵岳桦树就要有二百年以上的树龄呢。这也是长白山一大怪,石头浮在水面上,木头沉到水底下。这里的动物有高山鼠兔,山雀,柳莺等。

高山苔原带 位于海拔20xx米以上的长白山火上锥体的中上部,这里气候恶劣植物也是越往上越疏种类也是越往上越少,高大乔木已经绝迹,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构成了开阔的地毯式的高山苔原。每年五月底六月初高山杜鹃在这里顶雪开放,这是长白山又一怪,高山杜鹃顶雪开。七月份时这里百花争艳,宛如美丽的天堂大花园。这里很少有动物长住,兽类有高山鼠兔和白腰雨燕。

就是一棵松树和一棵桦树或几棵松树桦树根盘在一起,枝叶交叉在一起的伴生现像,这就是我们说的长白山又一怪----松树桦树谈恋爱。一会我们到锦江峡谷的出口处还会看到一对有三百多年树龄的松桦恋王,如果说那对是长白山上的老夫老妻,那这些就是小情侣,小俩口了。有诗这样描写长白山的松桦恋,“情缘生在山野间,异种同株共缠绵。奇特景观独一处,松桦相恋长白山。”松树和桦树像感情笃深的恋人相依相偎,共生共长。长白山海拔1800米以上土层瘠薄,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刮七级以上的风松树或桦树单独生长容易被风吹倒,不易存活,但是松树和桦树根盘在一起枝叶抱在一起有抗风的作用,所以松桦恋也是大自然淘汰和选择的结果。

火山地貌最具代表的就要数了,大家已经知道长白山有过多次的喷发,那么喷出的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就形成了天池周围的十六座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的奇峰,火山口经过长年蓄水成湖,便是如今的天池。天池是我国海拔最高,最大,最深的火山口湖。她形似落叶,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总面积9。82平方公里。最深处为373米,平均水沉204米总蓄水量20。1亿立方米, 水面海拔高度2189。1米。我们俯瞰天池的位置是海拔2470米的悬雪崖。天池周围有十六座山峰,有十座是在我国境内,六座在朝鲜境内,长白山最高峰是朝鲜境内的将军峰,海拔2749米。我国境内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我国东北第一高峰。十六峰将天池环抱其中,唯有北面天文峰和龙门峰之间有一豁口,天池水从这里源源不断的流出形成了世界上最短的一条河流----乘槎河全长只有1250米。水流从断崖处突然跌涛而下,形成落差68米高的长白瀑布。这是天池的唯一出水口也是松花江的正源,天池只有出水口没有入水口,水却长年外流不息,天池的水源从何而来呢?说天池的水一股从天而降,一股从地而生,也就是大气降水(雨,雪)和地下泉水汇聚而成的,天水和地水汇合,就形成了三江的发源地,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鸭绿江和图们江都是中朝两国的界江,松花江是吉林省的主要水系,滋养了吉林大地。

现在我们到了长白山西景区的又一个景点双梯子河,停车五到八分钟,请带好自已的贵重物品。双梯子河是大梯子河和小梯子河两条。是长白山火山喷发时 地壳产生剧烈的运动而裂开的一条深深的地缝 地质学上称为地裂。梯子河的河床由玄武岩构成,横断面呈上窄下宽的几何梯形,又因发源地河床陡峭如层层阶梯,故称为梯子河。梯子河最窄的地方一步就可以跨过去,有的地方被岩石给覆盖住,只能听到水声看不到流水,又被称作地下暗河。最宽的地方也只有5米,深却有10到20米。是条又窄又深的地缝。夏天针叶林带的动物会到岳桦林带去避暑,就要越过梯子河,如果不小心掉到梯子河里绝无生还。奇怪的是动物的尸体浸泡在梯子河的河水里是不会腐烂的。这是长白山又一怪梯子河里肉不坏。因为梯子河每年有9个月的冰封期,只有三个月的解冻期,年最高水温3到四摄氏度,所以梯子河又有天然冰箱之称。

我们要去长白山西景区的另一主打景点----山下的沟谷坡地,又经过天池水和雨水的长年冲刷和切割,形成了现在的宽200多米深100多米,全长70多公里的大峡谷,锦江峡谷分为南锦江峡谷和北锦江峡谷,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北锦江峡谷的一段需要走1。8公里的环形木质栈道。可以看到峡谷内奇峰异石林立,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孔雀,还有的像犀牛。谷底涧流轰鸣,谷底的这条江就叫锦江,以前是紧张的“紧”形容它水流湍急,现在是锦绣河山的“锦”。

在看到王池之前,我们先踏入的是 王池花园。需要行走单程1。7公里,往反3。5公里,请大家千万不要离开栈道 因为下边有长长的软软的爬行动物。这里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铺天卷地的各色奇花异草让人目不暇接。鸢尾、野百合、雪绒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万紫千红,绚烂夺目。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蝴蝶、蜜蜂就在这花丛中流连穿梭。我惊叹于大自然巧妙的设计,将这里作为王池的御花园,是历代皇帝都没有的排场!

王池位于长白王山西坡,天池西南13公里,冠冕峰南5公里处,背依玉雪峰,面对锦江为长白山72龙潭之一,,与神奇美丽的高山花园携手相依是一椭圆形的火山口湖。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积水面积1200平方米。平均水深三米。王池东北侧是高山岳桦林,南侧为草地,湖面碧水晶莹,蓝天绿树倒映水里,宛若一轮皎月嵌在林中,素有“王池笑月”之称。关于王池名字,还有一个故事。据说,老罕王,努而哈赤还是个孩子时,叫小罕子,在一个将军的账下做马童,有一天在给将军洗脚时发现将军的脚下有三颗红痣,便说:“将军您的脚下有三颗红痣,我的脚下有七颗红痣。”不料将军听后大怒下令要杀掉小罕子,因为有人曾给他算过命,说他脚踏三星有将相之命,如果有一天遇上一个脚踏七星之人这人有君王之命,他就要一辈子听命与这个脚踏七星之人了。所以他想我现在就把你这有君王这命的人除掉我不就可以是君王了吗。小罕子连夜偷了匹马,带着他心爱的狗逃走了。将军派兵一路追赶一直追到长白山地区,山高林密找一个人不好找,将军就下令放火烧山,山火着起来后,小罕子身上也着了火他的狗发现近处有一池水,便跳进池中给毛打湿然后扑到小罕子身上,就这样来来回回,小罕子身上的火熄灭了,狗也累死了,现在满族人是不吃狗肉的。等山火自然熄灭后,将军又下令搜山,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在受伤的小罕子要被发现的时候一群乌鸦落在他身上,乌鸦是吃腐朽的东西,士兵们都以为小罕子已经烧死了被乌鸦吃掉了,便撤兵了,奄奄一息的小罕子爬到这池水边喝了池里的水,顿觉精神陡振,体力大增。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惊叹于池水之神奇,便指着这方池水说:“他日我若称王,必将封你为王!”在努而哈赤成为大清朝开国皇帝后来到长白山对着这一池水说,“别人封我为王,我就封你为王。”所以王池便有了这样一个大气有王者风范的名字。

(欢送词)各位游客朋友们,短暂愉快的游览就要结束了,与君行千里终有离别时,即使心中有太多的不舍还是要和大家说上一声再见,道上一声珍重。感谢您在旅途中的真诚合作,欢迎您再次来长白山,祝各位反程愉快。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二

山西雁门关位于代县。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近年来,来山西雁门关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20xx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 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山西雁门关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 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即“地利”)。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东门外北侧建有“ 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收。西门外右侧建有关帝庙。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我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现在的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公元前220xx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据说,突厥进犯云州时,薛仁贵曾率兵出击。阵前,突厥人喝问:唐将是谁?唐兵答曰:薛仁贵。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仁贵脱盔示面,突厥惊视失色,引兵而还。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正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后人为纪念他的战功,在雁门关立了“杨将军祠”。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山西雁门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欢迎您来山西雁门关旅游。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三

女士们、先生们: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15公里的北留镇皇城村,是一座建于明清两代的古城堡建筑群,总面积36580平方米,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八级、《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皇帝35年讲经老师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是国家4a级旅游区,也是电视剧《康熙王朝》外景拍摄地。

陈廷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直至成为一代名相,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皇城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鼎盛,明清两代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为清代中国北方文化大家族。

这座古老雄伟的建筑叫御书楼,因藏有康熙御笔而得名,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康熙四十九年(1710),72岁高龄的陈廷敬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均被康熙帝婉言谢绝。当年十一月,他再次因耳疾力请辞官,终于获得恩准。但康熙帝命他原官解任,但仍留京用事,总裁《康熙字典》的编修,并说:"卿是耆旧,可称完人。"陈廷敬辞官后,康熙帝对他更加关怀有加,经常到他寓所探望。次年二月康熙帝再次到他书房巡视,看到陈廷敬不顾体弱多病,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审编字典时,备受感动,当即御笔亲书"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深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这幅匾联赐予陈廷敬,对他的一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并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午亭"为陈廷敬的晚号。陈廷敬去世后,他的三儿子陈壮履将御书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以示纪念。

皇城相府的外城叫中道庄,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的。按照内城风格,条石筑基,青砖砌墙,城楼、堞楼、望河亭前后呼应,左右相倚,与内城相接。既可登高远眺,赏心悦目,观览风景,又可居高临下,拱卫拒敌,外城门上镶嵌有两块匾额,上为"天恩世德",下为"中道庄"。中道庄含意:一是自古以来,在樊水河畔,上有梅庄,下有三槐庄,皇城处于中间地段,故名中道庄;二是说皇城的主人身居官场,恪守的是孔孟之道,故曰"中道庄"。上匾"天恩世德"四字,以示皇天在上,天赐恩德,世代不绝。

穿过中道庄城门后看到的是这大小两座石牌坊。它是陈氏家族用来旌表族人取得功名和荣誉的功德牌坊。这座大牌坊,始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柱三楼,枋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牌楼上方"冢宰"二字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二字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牌坊最下面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就是相府主人。他在朝为官53年,先后担任过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并入阁拜相,声名显赫。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因陈廷敬是朝廷中的一品大员,官高位显,他的父辈以上是要加官晋爵的。

所以,以上三行是分别封赠给陈廷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左右分别有"一门衍泽"、"五世承恩"8个大字,意思是说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赐。下边则是陈廷敬兄弟子侄们所取得的功名和官职。牌楼的护柱石由狮子滚绣球的图案组成。小牌坊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两柱一楼,结构简单,上面记载着从明嘉靖到清顺治年间陈廷敬已经中举,由于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小牌坊的规模和装饰均不及前者,但在康熙年间的大牌坊未建成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庭的荣耀和标志。

冢宰第门楼高大,威严壮观,在大门上方有"冢宰第"三个大字。在陈廷敬拜相入阁后又在外面的两柱间加上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门前有两墩旗杆石。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当时的过道大厅,至今余韵犹存。它为四柱三门、三间七架的结构。中间的门叫仪门,一般是不开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接序行走的过道。

"冢宰第"的建筑装饰既仿古、仿旧(东方的),又仿真、写实(西方的),开清代颖细繁密的先河。这些装饰题材,以寓意、比喻的手法寄托着主人的理想和希望,表现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审美观点。该院落的主建筑,正面为迎客大厅,康熙曾经两次在这儿做客。康熙三十九年(1720xx年),为表彰陈廷敬的丰功伟绩,康熙皇帝为陈廷敬题写了"点翰堂"之匾额,这幅匾额被挂在大厅上方以示荣耀。

在内城的城门上方镶嵌着一块不大的石匾,上书"斗筑可居"4个大字,这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手书。内城形似斗状,是陈家为躲避明末流寇的侵扰而修建的。陈昌言将内城比作斗,意为在小小斗室之中有保安求全存身之地。

我们现在来到了内城墙上,登高远眺,内城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三间七层、高百尺的河山楼和屯兵洞等建筑。河山楼东堡墙根一字形排开、依地势用砖石砌筑的五层窑洞层层递升,直至垛口,大小不同,内外相联,上下用甬道相接。内部既通且连,一进三四间,显得古朴厚重。这些窑洞,既省工省料,经久耐用,冬暖夏凉,易于居住;又错落有致,变化多端,立体感强,隐蔽性好,在建筑上颇具匠心。

河山楼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乱军侵扰而建造的防御性建筑。该楼长3。4丈、宽2。4丈、高10丈,是相府城内最高的建筑。楼分7层,有墙内梯道和层间木梯相通,雄浑坚固,可容千人避难于其中。三层以上设有窗户,楼顶建垛口和女墙,便于了望敌情和抛掷乱石,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备有石碾、石磨、灶具等生活设施,并有地道通往城外,以防不测。

自崇祯五年建起河山楼后,陈氏家族凭借坚固的河山楼顽强抗击了数次流寇的袭击,保证了周围千余乡邻的生命不受侵害。但楼内容量毕竟有限,为永保万全,陈家耗巨资,于崇祯六年(1633年)农历七月动工,第二年春天建成。内城全长467米,垛口149个,平均宽度为2米,高度为12。5米,最高处25米,用石7000余方,砖370多万块。西、北门用铁皮包裹,门上各有楼阁。为防不测,铁门之外设有粗大的木栅栏。城内所有建筑均为明代建筑,每处院落自成体系,各有特点,对研究明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什值。

这座精巧别致的院落叫"世德居"。俗称"世德院",由陈廷敬曾祖父陈三乐经商时的商号"世德堂"而得名。世德堂创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是陈氏家族移居中道庄时的早期建筑。后经多次修复扩建,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

世德居是陈氏家族繁荣昌盛的发祥地,是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居住的地方。第一层东方为陈廷敬的出生地,第二层为藏书楼,第三层为藏版楼。因为陈家家道殷实,读书人多,又历代尊师重教,所以建有刻版印刷厂,印刷各类书籍供子弟们学习,并有自己的藏书楼。

站在内城高处可以看出,内城与外城相连,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进可攻,退可守。内城的建筑多是坐东朝西四合院,典型的晋东南民居特色,外城坐北朝南,明代建筑风格,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

陈氏宗祠是祭祀陈氏祖先的祠堂,里面供奉着陈氏先祖的牌位,厢房内挂有陈氏先祖遗像图和陈氏族谱图。祠堂正门两侧悬挂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记载着陈氏在明清两代共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皇城陈氏,原籍河南省彰德府临漳县(彰德府即现在的安阳市,临彰县即现在河北省邯郸市临彰县)。明永乐年间,由于家乡遭受自然灾害,师祖陈靠被迫带领全家老少迁居晋城市泽州县天户里半坡村,明宣德四年(1429)年迁居于此。

皇城相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宏伟的建筑,还在于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陈氏家族不仅留下众多的诗文、遗著和传说,而且有作为清朝极盛时期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的大量御书、御诗、牌匾、挽诗、一个朝臣宰辅的故地,能遗存这样多的皇帝御笔,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皇城相府对于研究明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哲学、建筑等均有重要价值。这也正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

各位游客,以上就是皇城相府的相关景点了,祝大家玩的开心!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四

山西雁门关位于代县。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近年来,来山西雁门关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20xx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 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山西雁门关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 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即“地利”)。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东门外北侧建有“ 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收。西门外右侧建有关帝庙。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我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现在的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汉代的雁门,更是风云多变。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为此,公元前220xx年,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抵达平城(山西大同),抗击匈奴。可惜,被匈奴用计诱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解脱。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一次,他出雁门,兵败被俘。在敌军两马之间的网兜里,他表面佯死躺下,心里却在等待机会。突然,他腾跃而起,将一胡兵推下马去,立即夺马取弓策马南驰数十里,复收余军,杀退追兵,安全脱险。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兵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换来了以后同匈奴的和睦相处。汉元帝时,有胆有识的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可惜,到了唐代,雁门古塞“胡”汉相争,群雄逐鹿,战事连绵。唐初,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镇守雁门。据说,突厥进犯云州时,薛仁贵曾率兵出击。阵前,突厥人喝问:唐将是谁?唐兵答曰:薛仁贵。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仁贵脱盔示面,突厥惊视失色,引兵而还。唐末五代,契丹(辽国)崛起于北方,危及内地。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此,在山西北部,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正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后人为纪念他的战功,在雁门关立了“杨将军祠”。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山西雁门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欢迎您来山西雁门关旅游。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五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

首先我代表山西省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六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正中,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后有多次扩建。第一次扩建由乔致庸主持,最后一次由乔映霞完成。

大院坐西朝东,院落布局很象一个双“喜”字,象征大吉大利。它的围墙有10米多高,很壮观,它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

站在大院的东大门,可以看到顶楼正中悬挂着慈禧太后送的匾额,上面写着“福种琅环”四个大字。大门上写着一付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李鸿章题写的。大门对面有一个掩壁,上面题有左宗棠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从东大门往西走,有一条80米长的甬道。甬道自东向西走尽头是乔家祠堂。甬道将整个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甬道北边自东向西分别有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和花园,甬道南边自东向西有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乔家大院总共占地面积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是3872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大院内套有20个小院子,共有313个房间。

大院内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门木雕为葡萄白子图,东南院正门有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等,雕刻品个个栩栩如生,有着民族寓意。

砖雕工艺品在乔家大院到处可见,题材也非常广泛。

除此外,乔家大院还有精美的石雕。

乔家大院收藏有许多珍品,其中有三件号称为“乔家三宝”。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镜,第二件是万人球,第三件是二盏九龙灯。

院子里也有各种纪念馆。比如展示乔家主人发迹的纪念馆,也有陈列山西民间风俗习惯的纪念馆。

参观了乔家大院后,我感觉到很有趣,拍了许多照片,而且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关于山西榆林讲话心得体会视频实用七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00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夜色将至,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们游览了五台山青庙之首---显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砖,全铜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有人说五台山是“一部佛国寺,百座艺术宫”,我觉得很贴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