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外出煤矿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 煤矿经验交流心得体会(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7:55:41 页码:10
外出煤矿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 煤矿经验交流心得体会(2篇)
2022-12-27 17:55:4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外出煤矿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一、考察时间:20xx年6月18日至20日

二、考察地点:河南大学、龙亭、延庆观、城摞城遗址、河南博物院、洛阳偃师商城博物院、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

三、考察对象: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等

四、考察方式:参观各个景点、遗址和博物馆,在指导老师和解说员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思考,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文化的内涵,记录和拍摄相关照片。

五、考察报告(内容)

前言:本次外出考察是在院系的组织下11级历史学专业,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在开封、郑州和洛阳进行的为期三天的考察。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是让我们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通过外出实地学习、参观文物、名胜古迹以增加我们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更深切的感受历史内涵,了解历史真实性,以激发我们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是为我们更深切了解河南历史文化,以开阔我们视野,增强地域自豪感。第一站,便是参观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的河南大学,下午一路龙亭风景区、延庆观到城摞城遗址;第二天一早参观了省博物院,下午到偃师、白马寺;第三天首站龙门石窟,下午从邙山区洛阳古墓博物馆驱车返程。

不可否认,这次考察我们玩的很开心,整个班级的同学在一起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篇考察报告我不打算每个地方都详写,那样显得没有主次了,也跟记流水账差不到哪儿去,所以以小标题的方式来分四部分来写,也都是我本次考察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历历在目”

人们通俗的理解历史就是,指一切过去的事实,或者已经过去的经历或事迹(的痕迹)。当然,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我们还应该知道,历史还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过去事实的记载;或者就是指历史学科。关于这个词的意义,我们暂且不去深究,提到这个,只是想说明历史不是狭义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想学历史很容易,想学好历史却有难度。所有历史教材仅仅是一个初级的工具,局限于这个简单工具上,靠几张好几年才更新一次甚至不更新的图文说明,是学不到更深层次知识的。

人人都说,学习在于兴趣。如果这样的话,我觉得,博物院就是个能极大激发学习兴趣的地方。在这里,鲜活的实物,生动的说明再配以场景的再现、复原,可谓完美。浏览下来似乎一切都历历在目,不是发生在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过去,仿佛就在刚才,穿越了一般欣赏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在这里,我详细说明下我们参观考察的省博物院的一些情况和感想。参观河南博物院是考察第二天的第一个目的地。它创立于1920xx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可谓“汇集历代文物瑰宝,一展中原流金岁月”。它成为中原腹地最大的文

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心,现为首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其藏品近四十万件,国家一级文物就五百余件,藏品主要以河南境内出土的文物为主脉,上起远古、下迄近现代,种类繁多、一脉相承,在青铜、陶器、瓷器、玉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六个陈列展览,分布于主展馆四层十多个展厅,展出文物达5000件之多。我们一行首先参观了“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它分布在主展馆一、二层八个展厅内,是河南博物院重要的大型基本陈列。展览也是按照古代中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序厅、文明曙光、定鼎中原、制礼作乐、逐鹿争鸣、有容乃大、盛世荣华、东京梦华等本部分组成。该展览汇集石器、陶器、青铜铜、玉器、瓷器、金银器等各类珍贵文物,配以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陈展形式,再现了中原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历史与科技文化成就,可谓一次让我们了解、感知中原古代历史文化的美妙之旅。

在一楼的华夏古乐厅。我们还欣赏了当天的古乐表演,由编钟、陶鼓、陶埙等合奏出来的一曲曲犹如天籁的华夏古乐,让人难以忘怀,都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了。在一楼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东周、两汉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宋元,我们没有太充足的时间细细观摩赏玩,仅仅是浏览就“举步维艰”。另三楼的古代玉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珍宝馆等,及四层天经地纬陈列因为时间关系,行程安排不允许参观了,很可惜,也有点小遗憾,就只有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再来了。类似的体会还有在洛阳偃师商城博物院及洛阳古墓博物馆。

(二)“触目惊心”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那么,那些没有被用文字记载的事情呢?难道就不称之为“史”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可以说了解历史真实性的更直接方式就是那些遗址遗迹了,开封的龙亭、城摞城遗址暂且不细说,就只洛阳龙门石窟就足以让你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了。我家(郑州)虽离洛阳不算远,但龙门石窟还是第一次来。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据介绍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又历经东魏到隋、唐、五代等朝代连续百年的大规模营造,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可以说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来看,都堪称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的瑰宝。其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佛,也是我们拍集体照的地方,通高17米,仅头部就高达4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数莲花洞中的那些小型佛像了,最小的每个只有约两厘米高。这前后一大一小的巨大落差,真叫人拍手称奇。不过遗憾的是,很多佛像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让人触目惊心的毁坏,早已残缺模糊,我想这对我国甚至世界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发展变化研究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还有延庆观、白马寺、古墓博物馆,古代壁画馆,一处处用手都能触摸到了“历史”,很难让人说不是“心惊肉跳”的一次接触。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除了让人惊叹,还有更多合适的词汇去形容吗?

在洛阳古墓博物馆时,我们带着无限好奇的心理进入古代墓葬,用双手触摸冰冷的石块,用双目去观察阴暗的墓室,让触觉、嗅觉、视觉去捕捉那种阴森又神秘的感觉与体验。从两汉展厅的永康元年成氏家族7人墓到唐李嗣本墓,再到最后的北魏帝王陵园,我们从墓葬形制、年代、随葬器物、墓志再到壁画都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说,没有比这更“触目惊心”的考察学习了。

(三)“回味无穷”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第一站河南大学文物馆,到最后一站洛阳古墓博物馆,历史的厚重感,几乎充斥每一我们所及之处。从被誉为“中华第一笛”的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贾湖骨笛;到开封地下3—12米,上下6座城池构成的“城摞城”景观;龙门石窟的万佛洞、香山寺;到最后的北魏帝王陵园,只恨自己知之甚少,不能真正感知大历史的无限风采。三天的考察,除了所谓的从中借鉴学习古人繁荣、精深的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更激发我们学习探究历史的浓厚兴趣,令人回味无穷。

总而言之,这次11级历史系学生的外出考察活动,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美好回忆。在归途中,累并快乐着,回想起这三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开封、郑州、洛阳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我们感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能力。我们的考察虽然结束了,但却仍是值得回味的。以前在网络、电视、书本上也很多的了解过这些历史遗址和名胜,但是只有亲眼看过后才发现身临其境的美妙,大家也都很珍惜

这样的考察机会。在以后的历史方面的学习上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相信这次考察也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宝贵记忆。

有关外出煤矿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校长的左右手,面对这样多变的世界,首先必须与时俱进,全身心投入工作,寻找新的“奶酪”。我很荣幸参加了本学年度台江区第一期的教导主任的培训班以及外出考察的活动。4月27日至4月30日在台江区教育局吴予局长和区进修学校陈欣欣校长的带领我区各中小学教导培训班的成员们历经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为我们培训班的成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尤其是上海的长乐学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环境雅致师资雄厚

位于上海徐汇、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处的长乐路上的长乐学校是徐汇区政府投资建造的徐汇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新型学校,其中小学5年,中学4年,1---9年级共有31个班级,学生890名,教职员工109名,平均年龄40岁。有中小学高级教师62名,占教师队伍的68.1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45名,占到教师队伍的49.45%。教师的学历中硕士、本科和大专毕业的有91名,占到全校教职工总数的83.49%。学校有20多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市、区等各类荣誉称号,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徐汇区园丁奖、徐汇区“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区学科带头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尽管只有一幢充满现代气息、融合艺术教育风格6层楼的教学大楼和一个网球场、篮球场和60米塑胶跑道的2715平方米的运动场地以及1275平方米的绿化,是徐汇区教育局认定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信息化实验学校。教学大楼里一架钢琴放在墙角一隅,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在中午休息时会三五成群来到这里,自由弹奏,即兴发挥,或切磋技艺,或聊音乐人生,这样的钢琴沙龙使人一下子感觉到这里是高雅文化的店堂。在这里学校的空余场地虽然很有限,但是总能恰到好处地在很多地方布上盆景和绿化,学校虽小但精致不凡,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二)坚持理念创办特色

长乐学校是上海市教委认定的外事学校之一,招收外籍学生并与日本大阪市的两所中小学结为友好学校,经常互访,也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双语教学实验基地。学校从九年一贯制的学生实际和家长需求出发,秉承“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设了建筑模型、民乐、书法、古诗词、计算机、网球、游泳等一系列校本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多年来,学生在书画、建筑模型等项目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级大奖。

学校教师办公室配置电脑网络,教室配置闭路电视、投影仪等教学设备,部分年级教室内配有空调和钢琴。学校拥有理、化、生、常识实验室,以及音乐、体操、舞蹈、语音、演播、美术、书法、计算机、多媒体、电子阅览、综合活动等教育教学专用室。实行的是小班教学,几乎所有班级的学生都在30名以内,他们采用对子、小组等形式,围绕贴近生活实际的主题,开展交际合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和训练的时空,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小班教学使长乐学校在20xx年的发展里程中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是徐汇区认定的艺术特色学校之一;他们的建筑模型特色课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去年他们就有3位学生获得了全国建模大赛的一等奖,特色是长乐学校教师说得最多的一个词。

(三)细而平安谐而共处

听到沈校长的介绍之后感受到学校教学工作的繁忙与细致:每一学年9月1日孩子们都要进行一次“零次考试”。主要是通过交叉命题让孩子在两个月假期生活之后进行一次学习的巩固也让接班的新教师对新生有初步的了解,并由年段长向校级领导汇报试卷质量分析的情况;学校学生每天上八节课,一年级就开始一周三节的英语学习。每四周即每月一次月考,考试的试题将在交换修改意见之后归入校园试题题库,一年学生将参加四次的13所学校联考,并随时做好年段知识体系的衔接;学校经常采取在本校校园网校务统一管理、网上集备教研、资源共享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学校两周一次随机检查教研组集备、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等材料;校本课程是建筑模型,参加的学生居然是小学组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将校园文化同社区中的老建筑式样进行综合,开发社会文化的底蕴,同时学校两年举办一次书画周、科技航模等比赛;长乐学校一年至少一次运用师资流动交换、新老教师师徒带教、学校课题开放、交换试卷等形式与优秀中小学进行校际联动。

学校的教学秩序在这小小的校园加之繁忙的学习任务之下依然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九个年级890名学生如何在一幢楼内和谐相处?长乐学校采用了错时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中小学之间的矛盾,如早晨广播操,他们就采用先中学后小学的办法解决了中小学不同广播操的问题。下午利用错时放学的办法解决了放学高峰时学生拥挤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活动不断,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活动,政教主任郑老师告诉我:我们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增进学生的友谊,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谅解。所以在学校里,虽然有许多来自国外的学生,但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学生总能和平共处

(四)薪火相传硕果累累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长乐学校是一所办学历程只有20xx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场地狭小,学生人数不多,但在短短的11多年时间里,他们先后被评为徐汇区艺术特长学校,上海市徐汇区第一所外事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建模比赛3个一等奖,国家奥林匹克建模比赛全国一等奖等好成绩。他们还与日本的两所学校,德国的符伊登堡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多次组团赴日本,德国进行友好交流。可以说学校的特色非常明显。我想在这样的学校里,不管学生数是多少,不管学校场地有多小,一切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学生、教师都是有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可以说小学校里也有大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