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培养员工说话技巧心得体会简短 和员工说话的技巧(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2:53:00 页码:13
培养员工说话技巧心得体会简短 和员工说话的技巧(四篇)
2022-12-28 02:53:00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培养员工说话技巧心得体会简短一

<>

(一)总体目标

1、塑造尽职履责典范

通过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新教师形象,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使在骨干教师引领下,员工们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廉洁从教。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注重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使骨干教师明确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自己的教学打实基础,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把问题变课题,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师“以科研促发展”的意识,使教师能积极参与在课程改革的教科研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研究、开发、实施新课程的素质。

(二)分级目标

1、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县、市区以上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专家”过渡。

2、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三)目标要求

根据学校发展要求,力争每三年培养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以上,校级骨干教师6人以上,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

1、学习提高

(1)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使骨干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明确课改的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增进参加课改的主动性,自觉性。

(2)要求每人至少订阅一份与本专业有关的刊物,采用自学——研讨——反思——总结的方式进行自我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及文化素养,并留有详尽的理论笔记。

(3)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争取更多的机会让骨干教师受到各层次的培训。

(4)积极参加观摩评议及各级各类研究课,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提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5)每学期要求骨干教师执教一节校级研究课,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大型研讨活动,同时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6)及时反思教学,积累教学中的心得感悟,在实践中提高。捕捉自己课堂上的创新点,与广大教师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担任主力,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课题组成员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2、经验成果推广总结

(1)骨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形成并收集好各种实验资料、数据及阶段成果,并进行建档。

(2)抓好骨干教师的课后反思、感悟,把不定期检查与期末集中检查评比相结合,促进骨干教师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工作实效性。

(3)开展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展示课活动,认真做好评课,广泛征求评课意见,形成经验成果。

(4)组织好骨干教师的教学评估工作,重视评价情况的分析、反馈,做好评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5)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与本学科有关的专题论文,有学校收集并进行评比、记录、总结。

3、引领辐射

(1)确立带徒对象,制定带徒计划,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带徒工作。

(2)对带徒对象进行跟踪培养,善始善终。

(3)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积极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

1、加强导向,营造氛围。

(1)观念导向。

骨干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牢固的树立四种意识:一是“科研兴教”意识;二是“科研兴校”意识;三是“向教育科研要质量”意识;四是“教师是教科研的主力”意识。

(2)示范导向。

骨干教师是领路人。力求做到“四带头”:一是带头学习科研理论;二是带头参加校本培训,三是带头参与课题实验;四是带头撰写教科研总结或论文,促进学校教学工作跨越式发展。

2、健全制度,完善机智。

(1)不断完善制度,将骨干教师评定纳入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结合市教育局要求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制。

(2)增加投入,保证骨干教师工作顺利进行。以奖励方式选派爱岗敬业,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主题培养员工说话技巧心得体会简短二

简介

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职责感,教学基础扎实,具有自己学习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潜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潜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潜力并具备优秀的科学品质。

培养形式

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一样,但总的目标是到达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了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职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等等。

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到达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所以,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

人才培养质量,既要理解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理解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所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务必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即是教育同社会的关系的规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务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以引申,即可表述为,“教育务必受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必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时,务必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即教育自身的规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会主义教育,务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能够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务必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潜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个表述中,既包含了a>

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既有来自教育的外部,也有来自于教育的内部。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贴合程度。总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

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一样层次、不一样规格、不一样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取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等),反馈到社会,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外显特征的评价,即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群体是否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反馈到学校自身,理解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即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群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贴合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并且,人才培养结果还务必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予以评价。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或者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时,学校务必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

主题培养员工说话技巧心得体会简短三

摘要为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福州电业局党委全面推行“双培养一输送”“1336”工作模式,树立了鲜明的用人育人导向,推动了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双培养一输送党建品牌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

在新形势下,为解决如何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如何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福州电业局党委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三个建设”的要求,深化和延伸了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06年以来开展的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探索“双培养一输送”(即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工作,使企业党委核心与行政中心良性互动,提升党员素质,促进全体党员“走前列、作表率、创一流”,真正发挥标杆作用。

(一)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

党组织主动关心和帮助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非党业务骨干,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吸引非党业务骨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开展“五带”活动加强培养锻炼,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从源头上提升党员队伍素质。

(二)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

党组织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确定因材施教的培养目标、措施和方法,不断提高党员的业务技能素质,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体现在精良的业务素质和优秀的岗位绩效中。

(三)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

建立党员骨干信息库,积极搭建党员发挥骨干作用的平台,向经营管理、生产一线等重要岗位推荐输送党员骨干,让党员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党员和企业党组织的共同发展。

在“双培养一输送”工作推进过程中,福州电业局党委大胆探索“1336”工作模式(一个原则导向,三大保障基础,三大培养机制、六大输送平台),形成了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一)坚持一个原则导向。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有意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层次”培育人才梯队,“有系统”运行培养机制。

(二)夯实三大保障基础。

1、夯实思想基础。一是以导向提高认识。注重理念引导,始终坚持以“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为导向,统一思想认识,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认识,建立局党委、支部“双培养一输送”人才库,干部使用原则上从人才库中选取。二是以职责强化共识。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党委领导、支部落实、部门协作、党员参与、职工监督”的领导机制,明确行政上全面覆盖到局本部、各基层单位、县公司三个层面,组织上全面覆盖到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个层面。从而为全面推行“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奠定扎实思想基础。

2、夯实组织基础。一是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切实按照“一县公司一党委(纪委)、一部门一党支部、一供电所一党支部、一班组一党小组”的原则,全面建强“首脑、前沿、末梢”党组织。二是实现党的工作全开展。严格执行党建标准化工作要求,基层党支部全面建成“六规范一统一”的支部阵地。出台《党务公开管理办法》和《党务公开监督管理办法》。做到“四亮一监督”,亮标准、亮标杆、亮身份、亮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为全面推行“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奠定扎实组织基础。

3、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坚持“三重一大”。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健全完善作为“双培养一输送”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突出“三强化,三汇报”,即强化制度执行,强化集体企业管理,强化有效监督,对各单位“三重一大”执行情况坚持每月报告、每季度巡视汇报、每半年专题检查报告。二是坚持准军事化管理。把全面加强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提升管理有效性,强化执行力和穿透力的最有效手段,始终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按照“四严”要求,通过“五坚持、五精益”,有序推进机关、生产、营销、基建、集体产业精益化管理。三是坚持监督落实。采取“现场督查、通报、监察通知整改、约谈、责任考绩追究”五项措施,全程跟踪监督管控。实行重大事项跟踪督办机制,通过周通报公开督办结果,通过绩效管理系统落实月考核。从而为全面推行“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奠定扎实管理基础。

(三)建立三大培养机制。

在探索与实践中,研究制定了《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暂行办法》、《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暂行办法》和《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培养锻炼暂行办法》,形成“双培养一输送”三大培养机制,推动选拔、培养、评价工作的规范运作。

1、严格选拔。围绕“三个重点”、参考“三个结果”、通过“三个把关”,即围绕重点岗位、重点培养对象、重点输送对象,参考干部员工考核考评、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和职业发展四个通道选拔结果,通过基层支部推荐、主管部室审核、党委集体研究,选拔党组织满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输送到局和基层部门两个层面培养,并建立两个层面的人才库和培养档案,加强培养对象的规范管理。

2、主动培养。一是“专门”结对,有意识安排优秀人才帮带。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特长、技能层次、培养方向,指定政治素质好、技能水平高的专家人才,与其结对帮带,并指定相应分管领导结对指导。二是“项目”连动,有意识地安排重点工作培养。组织培养对象参与企业同业对标、重点难点问题、博士专项、科技攻关、重点课题研究和技能竞赛等具体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培养对象的党员意识和专业素质。三是“多维”考察,有意识安排急难险重锻炼。在重大保供电、重大工程建设、迎峰度夏、抗台抢险等重大任务中,安排培养对象担当重任,在艰苦环境中培养锻炼。

3、分层评价。一是在评价的重点上突出业绩和能力的导向。通过深化“精益计分制”绩效考核,开展日常执行力考绩评价,建立急难险重特殊时期考察制度,形成干部、员工考绩档案,确保考绩评价的完整性;通过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加强对培养目标、成效的沟通交流。二是在评价的层次上突出责任唯一和分级管理的方式。党委每年集中一次听取并研究“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审查并批准“双培养一输送”对象,点评“双培养一输送”工作成效。党支部结合季度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及年度员工绩效考评,对培养锻炼周期内人员表现进行组织考察,提出鉴定意见。党小组通过党小组会,采取月度点评的方式,对“双培养一输送”对象自身建设、参加党员“一带二”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及日常工作表现等情况进行点评。

(四)打造六大平台输送。

1、打造领导干部输送平台。将优秀党员骨干向上输送至省电力公司挂职锻炼,或列入中层干部队伍管理,给予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个人才华,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干部管理,强化考绩评价、年度谈话、约谈诫勉,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三年来年度干部考核两次排名靠后的干部,诫勉谈话,岗级下调一级。实施敏感岗位交流,对非党员中层及未达到高级职称的中层进行集体谈话,鼓励干部成才。

2、打造班组长输送平台。大力加强班组长建设,明确干部使用原则上从班组长岗位提拔,明确按中层副职后备和专业能手的标准,培养选拔一线班组长。有意识将党员、骨干输送至班组长岗位培养,跨部门、跨专业开展复合培养锻炼。有意识将班组长党员骨干输送到县公司培养锻炼,促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3、打造专家人才输送平台。按照一人一项目,一人一计划的方式,搭建博士生的专项输送平台,为博士生提供科研开发环境,安排到科技含量高、任务重的岗位上挂职锻炼,独立承担技术管理、课题攻关等方面工作。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搭建“四个通道”人才输送平台,引导党员骨干多渠道成才。建立帮带结对、科技论坛、竞赛比武常态机制,提升党员骨干的业务水平。

4、打造急难险重输送平台。有意识地将党员、骨干输送到急难险重工作环境进行锻炼,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特殊时期应对工作的经验磨练,并强化特殊时期工作考察,重点考察特殊时期到岗到位、冲锋带头、忠诚履职等情况,检验人才培养成效。

5、打造团青骨干输送平台。有意识推荐党员骨干担任基层团组织负责人,推荐非党员骨干担任基层团组织干事,把团干部作为后备力量来培养,有意识把年轻的后备干部推选到团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锻炼,加强青年骨干的党性修养培养,提升青年骨干的感召力。

6、打造交流培养输送平台。将党员骨干推荐输送到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省公司系统兄弟单位进行培养锻炼。建立局本部与县公司之间的党员骨干交流培养模式。

“双培养一输送”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0年以来共吸收117名优秀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六大平台输送各类人才83人,形成了良好的人才使用导向和培养氛围,有效激发了党员职工创先争优的生机活力,形成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职工提素质、企业上水平的良好局面。“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典型经验获得省电力公司2011年度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主题培养员工说话技巧心得体会简短四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立有利于教师快速成长的培养机制,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职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活动。20xx年12月,我作为一名老教师经学部部长的推荐和主管校长的批准,和老师结成对子。在结对子期间,我和老师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寻找亮点与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现将一年以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刘老师为20xx年新毕业的大学生,虽已上过讲台,但教学时间短、教育教学经验欠缺,专业知识还不十分扎实,因此,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而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自学能力不强,学习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在各方面都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这给经验不足的刘老师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了使刘老师尽快熟悉业务,提升教学水平,我和刘老师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 加强学习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严谨、负责、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此,我和刘老师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教务科组织的师德师风教育讲座及其他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服务学生、甘于奉献的精神。刘老师本人在工作方面能够做到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主动接受新的工作任务,能够按时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熟悉并严格按照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不断磨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新教师不能不研究如何备课。我和刘老师经过探讨,确定从备教材、备授课目标、 备学生、备教法等方面入手。 备课前,通览全册教材,阅读教学参考,注意其章、节、单元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的备课,帮助自己对本学科知识的体系有个大致的了解,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确定授课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授课内容采取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和刘老师还探讨了课程ppt的制作,包括模板的选择、字体、字号、颜色搭配、页面布局、内容的呈现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刘老师ppt制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2、做好课程设计,力争讲好每一堂课

为使刘老师尽快熟悉授课环节,我和刘老师重温了听课评价表,明确了授课应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解、课程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并按此进行教案的设计。在结对子期间,我和刘老师坚持每月开展两次听评课。通过听取刘老师的课程,及时将老师在讲课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馈,共同研究采用何种方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刘老师也在听取老教师课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注意教态和语言的组织

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愉快的一节课,而生动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音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听取刘老师的课程,我发现刘老师在站姿、讲课时与学生目光的交流、口头语、语速等方面存在一些小缺点,并及时与刘老师沟通,使其注意克服,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4、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有效的课堂掌控能力,而年轻教师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课堂掌控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分为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察言观色能力、课堂及时反馈能力以及课堂系统把握能力。对于新教师而言,要想提高课堂掌控能力,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表情感染法、停顿吸引法、目标指引法、设疑法、激励法、竞赛法等来进行课堂的组织;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5、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体现教师的课程设计思路,也是学生学习和今后复习的提纲,因此板书的设计非常关键。开始时,刘老师在写板书时条理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板书布局不够合理,经过沟通,刘老师注意了这一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了板书有条理,重点突出。

(三)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质

刘老师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自身在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些欠缺,为此,我和刘老师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切磋业务,另一方面,共同参加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专家讲座、用友u8和t3软件操作培训和取证,经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了在业务和能力上的共同提升,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和刘老师结对子工作持续了一年,在这一年过程中,通过听评课、参加培训和实践、教学方法研讨等活动,我和刘老师都有较大的收获。在指导刘健老师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刘健老师的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年轻教师的朝气和活跃的思想以及工作勤恳、不断进取的精神。新老教师结对子,使得两代教师能够经常交流经验和思想,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尤其是青年教师,得以尽快成长。

由于本人在结对子期间忙于示范校工作,而且没有承担授课任务,所以对刘健老师的指导不是很充分,因为刘老师不能听到我讲课,所以,刘老师获取的经验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被听课教师,这使得我们结对子的效果打了一些折扣。不过,虽然结对子活动结束了,我们今后仍可以随时进行交流,老带新的工作会继续开展下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