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初中物理复课心得体会如何写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心得体会(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5:34:36 页码:12
初中物理复课心得体会如何写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心得体会(六篇)
2022-12-28 05:34:3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初中物理复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回顾即将结束的这一学期,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好第一次科组会:

本学期伊始,召开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科组会,认真学习讨论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本科组的实际提出科组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使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职责。

二、配合学校组织开展了“优质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推广和应用”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按照学校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科组老师开展互相的听课、评课和说课活动,通过此项活动,浓厚了科组的教研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常规教学行为,20__—20__学年度第二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工作总结《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本组教师全部参加了我校首届教学节精品课展示活动并获得好评。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配合学校开展的双爱好活动,物理组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实验探究———物理实验。

四、本学科教学常规方面:

我觉得我们组的每位老师都非常敬业,从未出现过上课迟到早退等情况;每位老师都非常关心爱护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问题,经常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而且尽管每位老师任教班次多,但大家都是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从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到上课等都一丝不苟,特别是实验课,每节实验课的课前预做必不可少,力求使每一堂课都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本学期,我们的任务应该说比较重,要面对今年的中考,我们组老师能团结互助,不斤斤计较,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还主动向其他科要课上,以至能够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对作业的批改和辅导,每位老师的批改量都大,但我们都精选了作业,而且全部都是全批全改;学生存在的问题,基本都即时作了讲评和辅导。

本学期生物组应该说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小科组也应该有大作为”,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我校的生物教学工作搞得更有特色。

对于初中物理复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力》一课是取自农村中学的一堂课,该课未经任何修饰,没有作秀的成份,朴实求真,简洁明了,依托农村中学的实际条件,紧贴新课标,是一堂典型的农村中学创新型的物理课。该课的创新及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新型全方位情景导学

以前的物理课,多以简单的实验室器材作单一演示为主,但在本堂课中,在多个方面体现出从不同侧面以情境来导学。例如课堂一开始,就精选了一个踢足球的片段,选择这个片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多数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足球;二是多数学生喜欢观看周星驰的电影;三是这个片段能典型的突出力对足球的作用。这样学生在观看后一是迅速对本堂课有了兴趣,二是从情景中感受到了力的存在及其体现出来的效果。又如教师以引导学生分析力使物体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电吹风,使下落中的泡沫块改变了运动方向,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力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还使学生体会到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施力的物体与受力的物体不一定要互相接触。其它诸如力的几个作用效果、力的大小等,都有目的的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典型的情景,通过这些情景的导学,一是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学生极易接受,三是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了物理课标中的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色。

2、创新型自制探究实验

以前的物理课,在处理力的三要素时,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多以“推门”为例,从而得出力的三要素,学生也能勉强接受。但这只能定性的得出这些结论,缺乏实际论证,更重要的是没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只是象征性的告诉了学生结果。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通过一个情景来定性的得出力的大小与力的作用效果有关,即弯“健身棒”,女同学没能使之变弯,男同学能使之变弯,从而顺利的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一是如何出实验数据中得出力的大小与力的效果有关,二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哪些因素?此时一个自制器材被推到了前台,这是一个自制长方体木盒,在木盒的朝上一面有三个不同的点钉有线圈,侧面有一面涂有黄颜色。课堂进行到完成力的大小的定性关系后,教师提出了探究实验:哪些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利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木盒,如何得出结论。同时告诉学生拉木盒的结果是要让涂有黄颜色的一面朝上。然后进行学生实验。从学生实验的过程来看,有的在证明力的大小是否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的先对力的要素进行了猜想,再去验证,有的在通地实验中不断总结力的要素。最后由两名学生的总结得出正确答案,而且两个小组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但第二个小组的实验更完整更科学。

除探究力的三个要素,本课后面还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探究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器材简单,采用的方法是让一个弹簧测力计不动,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前者,读出两测力计的示数,并观察方向、作用点的关系。这样就从实验中得出了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异体这三个关系。

在农村中学,多数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是严重不足的,许多学校的物理课均未进行实验,多以“讲实验”为主,像这样能自制器材同时探究出力的三个要素的实验非常之少。

3、创新型学生互助协作

以前的物理课,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极易忘记所学知识,而且往往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喂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到的情况。在本课中,学生在多个地方都有了互助协作的机会,如在学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分别分组讨论分析了滑旱冰鞋现象、火箭起飞原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拔河问题等。不仅仅让学生理解了物理知识,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除以上三个方向的创新之外,本课还具有以下亮点:

1、多次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例如在情景力使物体速度变慢这个实验中,采用了一个自制器材,底部铺有两段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让小车从斜面上滚下,通过对比分析小车的速度得出受力的效果,又如对比分析泡沫块自由下落和水平受力后的下落。在学习力的示意图时,总结出模型法的应用。在实验中抓住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用当前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讨论拔河问题时,没有去涉及到摩擦力、平衡力等后面的内容,而是紧紧抓住“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讨论、争论,最后教师作指导性总结。

3、处处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如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都是从生活中的情景中得出,又如讨论拔河现象,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案例。

4、注意了物理课与高科技相结合。如引力力的相互作用时,由长征2号视频引入,一方面通过视频放松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了解我国最新科技动态,最后思考火箭升空涉及到了物理问题。

5、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独立思考、情景导学等多方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

这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堂涉及到力学的课。通过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其达成了以下三个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并熟练运用力的基础知识,二是巩固并突出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三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力学部分的兴趣和热情,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初中物理复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开发利用教材。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拓展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

1、构建教学设计。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学有定章;教无定法。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平、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

五、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

1、发挥多媒体作用。我校有五间多媒体教室,预计每位教师可以上20节多媒体课。要求精选课件,改编课件。

2、注重物理实验。

(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六、合理安排进度,及时反馈调整

1、合理安排进度;学校给我们物理科一学期有52课时

单元测试6课时,期中考2课时,期末考2课时。

2、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的调整是依据教学对象的反馈。我们可以从课堂提问、课后交流,实验操作、批改作业与单元测试及同行交流,去了解学情;从“双基”抓起,用专业角度,排除学生思维“病灶”,要求学生更正部分、多种解法写在作业纸上,装订成本,灵感与创新意识写在相应课本章节里,以利智慧共享。

七、学习方式多样化,抓紧培优辅差

1、学生学习形式有:听讲、答问、小组讨论;实验、论辩、制作、竞赛以及讲座。对上述学习环节,要进行点拨、指导与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长档案袋。

2、培优辅差。制定培优辅差方案,做到定目标、定对象、定课题、定时间与定地点,长期跟踪,严格检查。

对于初中物理复课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开学初,代表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到西宁市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主要学习进行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__版》总体框架的解读,下面就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大家分享!

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物理学科而言,原来的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物理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五个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对一线物理教师提出的两点基本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能有一番新的景象!

对于初中物理复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

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

(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

(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1)物理意义

(2)定义

(3)公式

(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

1m/s=_____km/h;5m/s=_____km/h;72km/h=_____m/s

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解决简单的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

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

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

6、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

1物理意义1概念

2定义2变速直线运动

3公式:v=s/t3平均速度

4单位:1m/s=3.6km/h

本节通过教材及身边的实例,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素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对于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并掌握,但解题时过程不规范还应课下加强训练。

对于初中物理复课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兴趣的培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条件。

1、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把凸透镜放在眼前,让学生看我的眼睛,学生“轰”的笑开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这一过程,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集体备课,集思广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博取众长,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备课时,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可以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在晶体的熔化实验教学中,由于试管不是很大,海波装的不是很多,持续加热温度升高很快,负责读数的学生来不及观察到实验现象,海波已经全部熔化,效果不好。在集体备课时,我把自己的不足说出来,同行给我指出在书上的实验装置上再加一只温度计放在烧杯中,监测烧杯中水的温度,待达到55-60摄氏度时把酒精灯移开停止加热。用热水的余温给海波加热就可以了。小小的改动使实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深感细节决定成败。

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 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要使学生重视物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这样良好问题情景,教师不能轻易放过,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在讲功率时,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模仿速度的教学方法,举例:爷爷和小孙女上楼,体重不一样,上楼用的时间不一样,谁做功快呢?给出具体数据,很快学生想到算出一秒钟谁做功多?顺理成章地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轻易地使学生产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在进行液化的教学时,我前一天布置对学生说:在自家冰箱里冷藏一瓶啤酒或冷冻一瓶矿泉水,第二天拿出来放到桌子上,过一会儿观察瓶子的外表面会出现特别奇怪的现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还能边玩边学轻松地达到学会的目的。

五、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最后,我想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那么,物理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作为教师,要促使学生从物理的研究方法出发,去学习其它的课程,从而达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