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荐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18:30:49 页码:8
推荐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五篇)
2022-12-28 18:30:49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行为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家庭美德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家庭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社会主义的新型家庭关系、新型家庭生活的伦理上的概括。弘扬家庭美德是每个人都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共产党员更需要在弘扬家庭美德方面为一般群群众做表率。从重庆出台公务员标准:“违反家庭美德一票否决”可以看出,把家庭美德纳入考核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内容,会促使党员干部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德道的标准,会通过共产党员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家庭道德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它不仅关系到和谐美满幸福家庭的建立,而且关系到社会安宁。家庭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整个社会是由千家万户构成的。只有家庭稳定、和睦,才能为社会和谐和发展奠定基础。而家庭美德,则是实现家庭和睦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一个社会的家庭美德如何,不仅是衡量这个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能否安定团结、和谐发展。

弘扬家庭美德,筑起反腐防线。家庭美德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政治品德一起,构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范畴。据资料显示,一些贪官的赃款75%以上是由家眷或情人代收的,也有的资料显示,约大多数贪官都有养情人的问题。可见,家庭美德的不足,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且也是造成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的基本道德根源。

弘扬家庭美德,提高队伍素质。做事先做人,而做人的基本底线就是要有德,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子女没亲情,对妻子丈夫没爱情,对邻居没友情,那他就不会是个好人。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发展队伍,必须把党员素质作为一个包括了思想理论素质、政治政策素质、组织领导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在内的素质结构,从整体上加强建设。

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家庭是人生长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人们心灵停靠的港湾。一个人在忧伤的时候,会想到家人一起担当,在喜乐的时候,会想到家人一起分享,在劳累在时候,会想到家人一起休养,在过节的时候,会想与家人一起团聚,等等。一个人的家庭和谐美满,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且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自由、平等、健康、全面地发展。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靠每个家庭成员用心去经营、去创建,而家庭美德则是经营和创建幸福家庭的重要法宝。

近来来社会离婚率持续上升,它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建造一个和睦的家庭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的问题。期盼婚姻永远像爱情故事一样充满着浪漫色彩,那是不现实的,日常生活是平淡琐碎的,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浪漫期之后步入婚姻组成家庭,应学会在平凡男女中巩固,培养感情。要在相互适应对方的同时,经常寻找夫妻双方都感兴趣,都愿意为之努力的共同点,使两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标,使家庭生活生动,活跃起来,充满活力和乐趣,只有这样一来,才能避免婚姻枯燥,乏味,避免“婚姻危机”。从而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科学发展。

谢谢大家!

推荐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五四精神 共建文明校园》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 年的 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步?

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都有一个理想,都有一个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的话,我们要在这里把我们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说学校是一支拐杖的话,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的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巨鸟的话,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要学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学的人,一个守纪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市民的素质,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我们每位同学。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我们的文明与否,不仅代表着我们个人的形象,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应坚决摒弃掉我们身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自尊、自爱、整洁、朴素大方的学生;做一个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学生;做一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做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21世纪的“四有”新人。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文明、美丽的校园,让我们九台一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一个文明之人,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谢谢大家!

推荐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一(2)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雷锋精神》。

首先,我想问大家这样的一个问题。当你一个人需要人帮助,却没有人愿意帮助你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呢?想必心里一定很痛楚吧!可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伸出了自己的手,去扶你,去帮助你。你是喝令他走,并说这种精神过时了,还是心存感激地接受帮助呢!我想答案是很明显的。虽然雷锋已离远我们很久,但他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应该有的精神。

记得小时候,雷锋的故事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他用一双手捡废铁,参加义务劳动,悄悄地做了好事不留名。雷锋的精神就像春天绵绵的细雨,以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滋润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有时候我觉得雷锋离我们好远,有时候却又好近,大家对这样的情景一定不陌生。两手一摊“钱拿来”,如果没有钱想让他帮忙,门都没有。可是,有时候雷锋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

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一则新闻,广州市某路口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事故,两位行人拉倒在血泊之中。司机拦了几辆车都不停,遇难者处于生命危机关头。就在这时候,一位部队的司机刘某经过这里,他毫不犹豫的将遇难者扶到自己的车上,立即送往某家医院。遇难者得救了,他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单位,悄悄的走了。像他那样的好人在我们的周围是这样真实的存在,这不是正闪光的雷锋吗?雷锋的精神不仍在这些人中得以发扬与延伸吗?雷锋的名字不是陌生的,雷锋的精神也不是不可思议的。在迈进新时代的时刻,生活在同一地球的我们需要他。

看,红领巾的孩子在寻找雷锋,公共汽车上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在怀念雷锋啊!谁都希望人与人诚实不欺,和谐融洽,这一切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啊。毫无疑问,雷锋的精神没有过时,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雷锋。在来看看我们脚下这片博爱的土地,不也是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撩拨心弦的故事吗?

在前段时间,我有幸代表东升镇参加慈善万人行。在活动中,市领导来了,军人来了,民警来了,民工来了,学生来了,连很少出门走动的老人,幼儿也来了。在万人行活动的滚滚热浪中沸腾着,温暖着,张张笑脸都是阳光般的灿烂。每个人心理都是暖意融融,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们都相互祝福,问候。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想人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感动。

今天我们用这种方式纪念雷锋,雷锋回来了。整个世界就像等待春雨的麦苗,渴望,迫切的吮吸着一场雨露,并集聚中改变社会面貌的力量。这种精神将赋予我们社会更大的推动力,我强烈的感受到了这种力量。我不禁想要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像雷锋那样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坚信,雷锋精神会在一代一代中发扬光大,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芒。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推荐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练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一、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具有找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种种爱国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当代大学生要铭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上,继承并把它们发扬下去。

二、奋发进取,立志报国奋发进取,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历史上拥有大志者不乏其人。明代戚继光年仅十七就任文职官,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对父亲表示,要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士,还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日后在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异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名垂史册的民族英雄。一代伟人_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_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我们大学生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民造福联系起来。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

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开拓进取,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惨遭车裂的商鞅,虽牺牲了生命,却使秦国后来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请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四、勤学好问,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我们要从中受到启迪,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五、尊敬师长,明礼诚信尊敬师长,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他上孝父母,下关心穷苦平民,并设立“三老五更”制度来侍奉老人。共产党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筹。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

人之常情”。朱德自1909年离开家乡后仅见过其母一次,抗战时期,朱老总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但仍节省下一部分钱寄给母亲。母亲去世了,朱老总非常悲痛地说:“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

外化。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大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所以,明礼诚信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尊敬师长、明礼诚信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最后,让我们时刻牢记同志在《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中的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继承这些传统美德,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它发扬光大。

推荐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很多同学都知道,今年的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

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这些习俗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的中就有记载。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__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最近,从新闻媒体讨论的话题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该不该给老人让座?”“怎样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这些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设和塑造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作为生活在这座大城市的我们,更有义务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观地说,经过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谴责。反省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又做得怎样?我不想对你们的过去予以评价。但是,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同学是否想到,该如何为我们家的老人或者社会上的老人做点什么呢?希望大家考虑一下。当然,学校政教处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节后作个统计,看看我们的___学生在老人节里为社会、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

我今天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