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苏州太平古镇参观心得体会报告 游苏州太湖的感想(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20:44:37 页码:12
苏州太平古镇参观心得体会报告 游苏州太湖的感想(二篇)
2022-12-28 20:44:37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苏州太平古镇参观心得体会报告一

自南而北依次为正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其他殿阁分布在25处自成院落的“子院”内,如众星拱月般从东、西、北三面围绕着中轴线上的主要殿阁,形成一片巍峨壮丽的建筑群。但自咸丰、同治之际遭受战火后,即渐趋衰落,未能恢复旧观,宏伟的弥罗宝阁也于民国元年(1912)8月28日失火焚毁。1956年,整修三清殿、正山门及东、西诸殿门墙,清理广庭。同年,玄妙观三清殿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后遭受损坏,1981年再修三清殿及正山门。1982年,玄妙观三清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苏州市政府又连续拨巨款重修玄妙观正山门和三清殿,殿内佛神重塑金身,已于1999年元月开光庆典。

玄妙观多数殿宇各有山门、照墙,观内广场商贩与百戏杂陈。观内方丈殿为穹窿山上真观下院,直至民国初,该殿振法堂内高悬戒规,内容主要有不准娶家室、不准目无师长等。违反戒规者,轻则重责、重则开除(俗称“贴革条”)。方丈为一观之主。民国元年8月28日,大厦三层、飞甍隆栋的弥罗宝阁失火焚毁,内仅金身神像就有380余尊,阊门外十房庄淘沙户曾拟出资1万元承包清除火场垃圾。方丈倪仰云因失火被提出公诉并辞职,自此方丈威信大降,戒规松弛。方丈管2房、6殿。至北伐时,方丈殿还有五六处山房,近百间屋。各房轮流执管殿事,有帐房、文书及香工10余人,厨师2人。其余12房分掌一至二、三座殿,实各为一独立道院。22年太阳宫住持许鹤梅曾去上海合伙开设玄妙观分院,一年后因生意不好而收歇。20年代至抗日战争中,祖师、灶君、八仙、寿星、水府、关帝诸殿相继圮废、改建或被日机轰炸震坍。三清殿内摆满字画摊,屋面被敌伪人员捉鸽子践踏得严重漏雨。机房殿曾开设赌场,长期出租和被典卖的有神州殿和痘司殿。民国6、32、33和35年曾先后修葺东岳、真官、雷尊和观音殿,但其余诸殿日趋破败。近解放时正山门沦为银元市场。至1949年存正山门及殿17座(即三清、方丈、真人、肝胃、药王、东岳、火神、三茅、天后、真官、文昌、机房、三官、雷尊、观音诸殿及斗姆阁、太阳宫)。1952年有道士33人,家属83人,香工6人;有屋523.5间,内自用200间,余多出租。1956年统计,占地51.72亩,神像519尊,同年将广场周围600余户店摊居民迁出,斗姆阁改建为书画店。1957年全观收入:房地租454元,香火94元,法事29元,其他343元。1958年11月道教学习会直接掌管三清、星宿(原属观音殿,1956年将在清殿花甲星宿塑像迁入,故名)两殿及雷尊、火神的大殿部分,余殿除留少量道士自住外,都交给房管局管理,13道房至此消失。1959年东岳殿焚毁。该殿内的五岳楼,构建工巧,四面殿宇,中峙一楼,“大跃进”中全殿拆去。1964年市政府又拨款整修,三清殿与正山门油漆一新,广场中遍植绿树草茵。

其间失去的殿宇分别为弥罗宝阁,1912年失火焚毁,原地改建中山堂;灶君殿,1917年出借给同仁救火会,1930年被会擅自拆除改建,后为劳保用品商店;太阳宫,1914年为吴县黄天源糕团店门市部;东岳殿,1922年出租给昆剧业余剧团,1959年东岳殿失火烧毁,1961年该殿山门及殿址由影剧公司使用;斗姆阁,解放前为摊贩公会使用,抗战胜利后被典卖给居民,现为民居;祖师殿,1937年苏州沦陷时毁,现为轻工门市部;八仙殿,1931年坍毁,现为菜场;三官殿,1931年借给春苑茶馆,现为茶场;水府殿,1931年造国货公司时,将北局观前菜场迁移至此,殿被拆掉;关帝殿,1937年日机轰炸被震坍,现为花木盆景公司;痘司殿,30年代被典押后成为民居。目前仍属道教使用的除正山门、三清殿外,尚有火神殿、财神殿、星宿殿、雷尊殿,其余的则后

来又被有关单位占用或拆除。

玄妙观内文化积淀深厚,民间传说动人,旧有十八景之说,分别为元赵孟頫所书玄妙观重修山门碑、麒麟照墙、朝北玄帝铜殿、六角亭、钉钉石栏杆、一步三条桥、无字碑、海星坛、一人弄、杨芝画、运木古井、妙一统元匾额、靠天吃饭图碑,如今十八景中还保存九处。玄妙观文物中著名的还有历代碑刻,有老子像碑、永禁机匠叫歇碑等等计有八十一块。除部分收藏在文庙外,还余下不少成为碑廊,现藏在轻工门市部夹弄内,历劫不灭,弥足珍贵。

玄妙观值得一提的还有正山门八字照墙,当年为此还掀起过一场轩然大波。照墙前原有一排平屋,有七、八家商铺,1930年观前街拓宽,影响这些商铺,德记地产公司出面向玄妙观方丈颜品笙协商拆除照墙,租用两侧地基,搭屋经商,条件是订约十五年,付给押金一万元。此举一出,引起地方人士反对,形成“保古派”与“保商派”之争,后经江苏省建设厅批准,正山门两端建起了与玄妙观极不协调的三层楼房,道观古朴肃穆的风貌从此不复再现。

关于苏州太平古镇参观心得体会报告二

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区三地交界处,四面环水,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南湖怀抱之中。全镇36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多人。周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至汉代,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摇君分于此,称为摇城,又名贞丰里。至宋元祐元年,周迪功郎在此舍宅为寺,始称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

周庄凭借“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特有自然环境,避开了历代兵荒马乱,更滋养了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悠久的历史,给周庄造就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有耐人寻味的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寓居钓游的南湖园,有“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的明代建筑张厅,江南民居之最“七进五门楼”的沈厅。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周庄充分利用旖旎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形成了荟萃传统文化的贞丰街,传承经典昆曲艺术的古戏台等。20xx年,更是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

前面的这座古牌楼就是古镇区的一个大门。1991年时造的一个仿古牌楼,是古镇区和新区的分界线,里边是周庄的古镇区,占地面积很小,只有0.47平方公里,但古镇风貌保存的相当完好,60%以上为元明清建筑,外面是新区。牌楼上有四个字“贞丰泽国”,由原中央书法协会主席沈鹏所题。“贞丰”是周庄的原名,汉初到北宋时期这里叫“贞丰里”,古时五十户人家为一里。到了北宋元祐元年,也就是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人,他的官衔是“迪功郎”,是一个九品官,相当于现在的镇长地位。他做了一件好事,舍宅为寺。即把自己的200亩庄田捐了出来,为老百姓造了座寺庙,叫“全福寺”。 舍宅为寺,古代各地都有,但周庄人特别感恩。于是把“贞丰里”改名为周庄。所以“周庄”这个名字我们已经叫了九百多年了。泽国”是说这里是个水乡,它四面环水,有四个湖,整个周庄镇原先是一个岛屿,89年时才通车的,也就是说在89年之前老百姓想进出都是靠坐船摆渡的。

抱柱上的对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这是由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上下联首字位置上的“贞丰”二字,与牌楼上的横额“贞丰泽国”相对应。本联正是回溯了周庄悠久的历史,让人体味到了千百年来,周庄人民“贞坚不贰”地努力,终使“攀”于“耀日”的“康庄”有着四通八达的“道路”,呈现一片“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的景象。

我们走过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大家请回头看一下,这背面也有四个字,“唐风孑遗”,意思是说在周庄还能看到一些古代传统的民俗文化以及古风遗韵。这是著名左笔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时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新我左笔”四个字。抱柱的对联是:“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以苏东坡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化成,原诗前两句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说周庄“万顷碧波”、“水光潋滟”可真是十分确切。全镇处在澄湖、白蚬湖、和南湖环抱之中,镇区内以“井”字形河道为骨架,因水成街,因河成镇。下联所描述的景物是纤丽俊俏的全福塔。

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缩影。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两座桥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xx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 3.5米。双桥最能体现周庄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关于双桥有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由于时间短促,陈逸飞不能采取在画板上一一写生的办法,只能用摄影这种最便捷易行的方法记录周庄,而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深深的吸引了陈逸飞,他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幅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引起轰动。尤其是那些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后来,这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